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里提到的是与民族传统美学的关系,全文谈到了其过去、现在、与将来两者的关系,提出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于工业设计,而工业设计反过来又影响作用于民族审美的观念。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横向交叉中。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哲学、历史学之类,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共同作用于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一项设计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人与生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感的执著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形式”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审美观念的制约成为工业设计的一大逾越点,美学也成为工业设计的一大支柱。

我们知道,设计中的美学包括(1)功能美:即基于作品的结构及其使用材料而体现的美,这种美是与物体要实现的功能分不开的。例如:一把金属钢椅,配以黑色发亮的皮垫,就能够展现一种富贵、气派的效果。(2)形式美:这是基于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而展现给人的美,主要包括物体的色、形、声、质地等要素,同时也与作品的整齐、均衡、比例、对比、调和息息相关。就拿一台电视机来说,首先,它必须给人一种长宽比例的合度感,然后它的颜色、色调分配又要符合人们的基本审美情趣等等;(3)社会美、艺术美:这两种其实是基于前两种而来的,它们体现的是某个社会群体由其生存现状、历史等而来的审美价值观。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美有其不同的看法。打个比方说,白色——在西方是圣洁的颜色,因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用在建筑和婚礼上。然而,在东方一些国家,白色却是一种死亡的象征。

以上谈的是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每一种都蕴涵着及其丰富的内容,因此难以全部谈到。在这里,我仅就民族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表现提一些个人看法。

一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由来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是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及环境所引起的社会意识分不开的。在50、6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我们的原始人祖先所产制的石制工具与自然存在的没加雕琢的石头是基本没有差别的。但从那微小的加工痕迹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自我意识从无到有的产生,这点意识酿就了源于实用而又超越实用的美。他们可能会因为工具太粗糙不规则难以握紧而把它打磨一下——这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确实是美学在设计中的第一次应用。

当然,这时候由于人们的生存都得不到比较有利的保障,谈不上形成什么民族传统文化,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使用的工具大抵上都是一样的。当社会有了漫长时期内的第一次进化,民族与社会意识不断地得到增强,人们在制造工具的同时,才或多或少地融进了本民族对美的看法。这一点从青铜器上作个说明:中国商朝的青铜器,向来是雕刻着一些有棱有角的花纹的而这些花纹要么体现狰狞、要么体现怪异,这与人们长期以来对鬼神的崇拜是分不开的。而在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不管是他们的青铜器,还是他们的建筑之类,上面的雕刻内容却由神为人,把鬼神具体化为统治者及拥有人类外形的神。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民族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体现之始:有不同的民族背景,就有不同的工业设计作品。

二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现状

如果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民族传统还只能在工业设计作品上施加一个很小的作品的话,那么在人类自我意识得到极大加强,各民族传统文化极度分化,工业设计思想体系日益成熟的今天,民族传统美学对工业设计的影响可以说是无时无处不在,像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工业设计。

这并不奇怪,工业设计毕竟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什么样的社会客观存在造就什么样的民族,什么样的民族产生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产品,而形成产品本身就是终极目的,我们不能指望设计师把他自己的作品禁锢在工作室供自己欣赏。

我们的“美学导论”老师曾经讲过一个设计案例,令我印象很深刻,觉得可以作为民族传统美学对工业设计影响的一个例子:说的是神龙富康车的造型。我们知道,富康车是雪铁龙公司的一个无后厢车型发展而来的,该车型本来是国际上的流行款式,并已形成一种时尚,然而;这种车型引进到中国却栽了一个大跟头。这不能不说是神龙公司无视民族传统美学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及其对工业设计作品影响——无后厢,就其本意来说只是一种款式而已,但把它的字面独立出来,就变成了“无后”:想一想,当你坐的车无后厢,就意味着“无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吃罪得起吗?

当然,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各种意识的诞生到发展到形成是越来越短了。同样以“富康”车型为例,它的在中国的不;流行恐怕还与新近形成的一个美学意识有关,即:在轿车还不普及的时代,只有官员因公才能拥有轿车的使用权,而那些轿车多为有后厢车型的轿车,从而给人造成一种意识:那些有后厢型车为官员乘坐,是高贵大方的代表,而中国民族传统意识——“学而优则仕,仕则达”,又使人们追求和认可这一美学意识。

由此可见,民族传统美学对现阶段的工业设计有多深的影响,可能因为不了解这些,而导致某种产品的滞销——毕竟,人是社会中的人,希望自己所拥有所使用的东西能得到大众意识的认可。

现在,由于交流的迅捷化,民族传统美学的影响还将进一步加深。

三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展望

有人说,世界虽然仍很大,但我们的距离却在不断缩小,各民族的文化正在不断地渗透。

确实,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话、互连网等技术把我们轻而易举地连接在一起,用“地球村”来形容我们所处的世界已不为过。我们在得到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信息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把自己的文化介绍给别的国家、别的民族,民族传统文化在不断的交流中不停地相互渗透。

仍以我上文提到的“白色”这一有着特定意义的颜色而言,在东方一些以白色为死亡颜色的国家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着西方婚礼,白色的婚纱被冠以纯洁的象征已被一些人突破传统意识而认可,这正是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个有力例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传统美学个性意识的丧失,这只是说明传统审美意识的发展。允许“发展”并不是鼓励“丧失”。因此,各民族传统审美意识的个性仍然存在,并仍然将左右着工业设计作品的“形式”。

当然,不可否认,工业设计作品的“形式”又可以反作用于民族意识,使某一种“形式”经过推广而形成一种潮流,加入到民族审美意识中去,并形成为一种民族传统美学,——当然,这要到若干年后才能被称为“传统”了。

因此,纵然在长久的未来,各民族审美意识达到惊人的统一,就无所谓“民族传统美学对工业设计的影响”了。然而至少在现在,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工业设计仍将深深被民族传统美学所影响。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探讨 □何丽贞 【摘要】在这个充满视觉诱惑的世界里,审美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样化的需求必将引发新的审美观念。本文主要从设计美学上解释美,分析了美的内涵,同时通过比较东西方美学差异,提出新时代的美学新观点。 【关键词】审美观念;美学内涵;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方审美差异 【作者简介】何丽贞,女,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一、引言 首先,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从哲学意义上说,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那么具体到设计中,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美的呢?北大教授叶朗先生在他的《现代美学体系》中说到:“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人类行为,日用器物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审美设计学的课题。”他认为设计的美学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第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第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第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 二、设计美学内涵的四个方面 (一)关于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叶朗先生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不管是什么朝代,人类的生存总是要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空间距离的问题,人需要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很遥远的距离,如何实现呢?从早期的骑马,到马车,到汽车,到飞机,甚至到火箭飞船,这就是人们为了解决行走这个问题而设计出的不断进化的各种方案。 (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上述第一阶段方案的提出后,接着才可以谈到设计的第二阶段,即解决方案的审美问题。工业设计是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的自觉结合。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实现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其应实现的功能,而且应该考虑实用产品的审美形式,以期待在消费者方便使用产品的同时带来美的感觉与体验,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前苏联美学家奥夫相尼柯夫在他的《简明美学辞典》中谈道:“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这种活动的产品),它的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使其职能方面和审美的方面达到统一。” (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设计最终的是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的,它利用工业技术手段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创造出来。在现代社会,从简单的锅碗瓢盆、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到整个城市的外观都是设计的物化形式。鲍列夫在《美学》中指出:“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实用艺术无限扩展其范围?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美学渗透到技术,艺术家深入到生产中去的结果。”由此可见,设计是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诸多文化层面的综合审美形式。 (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现代人类学方法论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设计所关注的问题也已经从以往的解决物与物之间关系问题出发的工程技术设计转到了探讨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工业设计问题,设计对象的满足,实质上是对人类需求观念的满足。比如交通工具是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厨房工具是餐饮与烹制的观念;娱乐工具是消费和心理放松的观念,诸如此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这个观点本身包含了“审美”的观念。 三、中西方美学观念的差异性 西方人则强调“主客二分”,主张“美”和艺术的本体,都是脱离于人的客观自在之物。中西特定的审美方式的差异直接受益于各自的哲学理念。中国传统思想受儒、道、释三大主要哲学体系的熏染,且以孔孟之道的儒家为主体和正统,从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义为本,中庸、平和,轻宗教重人生,轻冲突重和谐,轻理性重直觉的文化特性。而西方文化与希腊的哲学、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法典有关。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基础,不断弘扬发展,由理念论到理性说,再由超理性到人的哲学等不断深化演进,呈现出激进性、个体性、开放。 四、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从原始社会发展至“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文明,古人已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美的作品,但关于何者为美,美的功能和美的创造等美学问题的论述的出现还是有待于人类理性精神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至西周末年,特别是春秋时代,一些早期的思想家在论述自然、政治、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开始涉及美,审美和艺术等问题。自此,中国美学开始掀开了它的第一篇章。与审美现象不同,审美理论是以认识、阐述等形式直接展示时人的美的观念,审美趣尚和审美意识的,是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为萌芽,西周的审美理论还远非纯粹的美学形态,时人关于美学问题的论述,也还不是以著作形式出现,而是见于史书记载。《国语·郑语》记述了西周末年郑恒公与史伯讨论周王朝命运的一次对话,史伯认为周王朝确实到了崩溃 · 651 ·

工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考试题及答案

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 2、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能,它包括机械性能、物 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3、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材料对各种加工工艺适应的能力,它包括铸造性能、压 力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等。 4、根据载荷作用性质不同,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疲劳载荷等三种。 5、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有机材料四类。 6、材料基本性能包括固有特性和派生特性。 7、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切削加工工艺性能、铸造工艺性能、锻造工艺性能、焊接工艺性能、热处理工艺性能等。 8、工业产品造型材料应具备的特殊性能包括感觉物性、加工成型性、表面工艺性和环境耐候性。 9、钢铁材料按化学组成分为钢材、纯铁和铸铁;其中钢材按化学组成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10.铸铁材料按照石墨的形态可分为可锻铸铁、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三种。 11、变形铝合金主要包括锻铝合金、硬铝合金、超硬铝合金和防锈铝合金。 12、金属制品的常用铸造工艺包括砂型铸造、熔模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等。 13、金属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表面改质处理、表面精整加工和表面被覆处理。 14、塑料按照其重复加工利用性能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5、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吹塑成型、挤塑成型、吸塑成型、注塑成型等。 16、陶瓷材料根据其原料、工艺和用途,可以分为传统陶瓷和近代陶瓷两大类。 17、陶瓷制品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原配料、坯料成型和窑炉烧结三个主要工序。 18、陶瓷制品的坯体成型方法主要有压制成型、可塑成型和注浆成型三种。 19、陶瓷制品的旋压成型可以分为覆旋旋压法和仰旋旋压法两种。 20、日用陶瓷制品可以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其中陶器的气孔率和吸水率介于炻

工业设计史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机械化和批量生产已成为制造业的主流。与此同时,新材料异军突起,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大多数材料上的革新出自美国,不少大公司,如杜邦公司等在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上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新材料最早的突破是在金属上,轧钢逐渐取代了铸铁和其他类型的钢材生产,铝、镁等轻金属也日益普及。例如,福特公司就生产了自己的钢材,并在冲压成形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成形技术产生了“机壳”的概念,在20世纪20—30年代,它成为从汽车到电熨斗的许多技术型消费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小型消费品的金属表面镀铬,也是20世纪30年代工业设计中的一大特色。这既是一种防锈措施,也是将批量生产的消费品转变成一件装饰品的手段。后来镀铬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之中。无缝钢管的出现对于家具设计产生了最富戏剧性的影响,这种材料质量轻、强度大,并且有强烈的现代感,引起了许多现代设计师,特别是包豪斯设计师们的极大兴趣。他们设计的各种钢管椅成了现代设计的典范,象征着利用新材料创造一种新颖而轻巧的家具美学,并打破了沿袭已久的家具设计传统。钢管家具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消费吸引力,只是在少数理解和赞同现代主义目标的消费者中流行。尽管钢管椅产量很高,但主要被用于机关、医院、旅馆的大厅等公共场所,从未成功地与居家环境融为一体,只是在餐厅、厨房中占有一席之地。金属并不是促使现代家具美学出现的唯一材料。机制木材如胶合板、层积木等新型材料也激励着设计师探索新的形式。到20世纪30年代末,这些新材料已对市场上销售的许多家具的外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毫无疑义,对于广大消费者产生最大影响的材料是塑料。塑料是作为一些昂贵材料如牛角、象牙和玉石等的代用品而在19世纪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塑料是赛璐珞,1860后就在美国得到商业性应用。1909年美国人发明了酚醛塑料,最初用于生产电器零件。当金

设计师常用英语词汇-[工业设计篇]

设计师常用英语词汇-[工业设计篇](2008-06-04 16:43:01)转载▼标签:工业设计id英语词汇艺术装饰传播艺术教育分类:资源分享 1 设计 Design 2 现代设计 Modern Design 3 工艺美术设计 Craft Design 4 工业设计 Industrial Design 5 广义工业设计 Gene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6 狭义工业设计 Narrow Industrial Design 7 产品设计 Product Design 8 传播设计 Communication Design 8 环境设计 Environmental Design 9 商业设计 Comercial Design 10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11 一维设计 One-dimension Design 12 二维设计 Tow-dimension Design 13 三维设计 Three-dimension Design 14 四维设计 Four-dimension Design 15 装饰、装潢 Decoration 16 家具设计 Furniture Design 17 玩具设计 Toy Design 18 室内设计 Interior Design 19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20 包装设计 ackaging Design

21 展示设计 Display Design 22 城市规划 Urban Desgin 23 生活环境 Living Environment 24 都市景观 Townscape 25 田园都市 Gardon City 26 办公室风致 Office Landscape 27 设计方法论 Design Methodology 28 设计语言 Design Language 29 设计条件 Design Condition 30 结构设计 Structure Design 31 形式设计 Form Design 32 设计过程 Design Process 33 构思设计 Concept Design 34 量产设计,工艺设计 Technological Design 35 改型设计 Model Change 36 设计调查 Design Survey 37 事前调查 Prior Survey 38 动态调查 Dynamic Survey 39 超小型设计 Compact type 40 袖珍型设计 Pocktable Type 41 便携型设计 Protable type 42 收纳型设计 Selfcontainning Design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里提到的是与民族传统美学的关系,全文谈到了其过去、现在、与将来两者的关系,提出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于工业设计,而工业设计反过来又影响作用于民族审美的观念。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横向交叉中。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哲学、历史学之类,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共同作用于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一项设计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人与生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感的执著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形式”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审美观念的制约成为工业设计的一大逾越点,美学也成为工业设计的一大支柱。 我们知道,设计中的美学包括(1)功能美:即基于作品的结构及其使用材料而体现的美,这种美是与物体要实现的功能分不开的。例如:一把金属钢椅,配以黑色发亮的皮垫,就能够展现一种富贵、气派的效果。(2)形式美:这是基于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而展现给人的美,主要包括物体的色、形、声、质地等要素,同时也与作品的整齐、均衡、比例、对比、调和息息相关。就拿一台电视机来说,首先,它必须给人一种长宽比例的合度感,然后它的颜色、色调分配又要符合人们的基本审美情趣等等;(3)社会美、艺术美:这两种其实是基于前两种而来的,它们体现的是某个社会群体由其生存现状、历史等而来的审美价值观。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美有其不同的看法。打个比方说,白色——在西方是圣洁的颜色,因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用在建筑和婚礼上。然而,在东方一些国家,白色却是一种死亡的象征。 以上谈的是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每一种都蕴涵着及其丰富的内容,因此难以全部谈到。在这里,我仅就民族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表现提一些个人看法。 一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由来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是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及环境所引起的社会意识分不开的。在50、6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我们的原始人祖先所产制的石制工具与自然存在的没加雕琢的石头是基本没有差别的。但从那微小的加工痕迹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自我意识从无到有的产生,这点意识酿就了源于实用而又超越实用的美。他们可能会因为工具太粗糙不规则难以握紧而把它打磨一下——这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确实是美学在设计中的第一次应用。 当然,这时候由于人们的生存都得不到比较有利的保障,谈不上形成什么民族传统文化,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使用的工具大抵上都是一样的。当社会有了漫长时期内的第一次进化,民族与社会意识不断地得到增强,人们在制造工具的同时,才或多或少地融进了本民族对美的看法。这一点从青铜器上作个说明:中国商朝的青铜器,向来是雕刻着一些有棱有角的花纹的而这些花纹要么体现狰狞、要么体现怪异,这与人们长期以来对鬼神的崇拜是分不开的。而在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不管是他们的青铜器,还是他们的建筑之类,上面的雕刻内容却由神为人,把鬼神具体化为统治者及拥有人类外形的神。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民族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体现之始:有不同的民族背景,就有不同的工业设计作品。 二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现状

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新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一、概述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随着多种材料的发现以及制陶、炼铜、冶铁等方法的出现,人类创造的手工艺设计被用在简单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上;18世纪,机械化和劳动分工的出现使得设计成了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19世纪,由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引入,许多物品可以用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技术来制造,取代了先前昂贵的材料和熟练地手工艺;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制造业的发展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所带来的消费模式也使得材料和技术成为重要的工业设计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信息爆炸新时代的冲击和挑战,工业设计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所以说现代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关系是相互刺激、相互促进的,而工业设计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与应用性强的新学科,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新材料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合金,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途中这些餐具的把柄便采用了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材料,能与各种手型自动吻合,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手指、握力等任意改变其形状,以最佳形态适合不同手的把握,从而带来舒适的进餐效果。 这种新型材料在餐具上应用,保证了高龄人、残疾人以及幼儿都能够从最适合的角度将食物送入口中。它还被广泛应用在航天、生物医学、机械电子产品等领域中,给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从20世纪60年代起,塑料成了工业设计最热门的材料,苹果电脑公司在世界上最先推出了塑料机壳的一体化个人计算机,引领了时代潮流。近几年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以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现代工业设计的发展突飞猛进。像苹果公司生产的一系列产品便是最好的例子:笔记本电脑采用的铝合金材料和哑光质感,一体化的整体结构和预装软件,iphone的多点触屏等全新的交互技术等等,无不一一展示了新技术和新材料对于优秀产品呈现的重要作用。 2、新技术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美国批量生产的商品,如鞋类、缝纫机、打字机、自行车以及后来的汽车、家电产品等,在其早期阶段的设计主要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销售给普通大众的电器产品主要依赖于它们技术上的新奇来吸引顾客,而不是取决于任何显而易见的功能上的优点。 技术的革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电视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早期,电视是作为一个代替传统壁炉,即整个家庭中心的东西,而20世纪80年代微型便携式电视机的设计有了重大突破,随着led背光技术的发展,其厚度已减少到了10毫米以内,索尼公司的olcd电视机甚至可做到薄如蝉翼,这种变化有赖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其中微芯片和新型的扁平屏幕使微型化成为可能。 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的一代代发展,依靠着工业设计技术的成熟,更离不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换代。 三、结语 21世纪的设计教育也在发生着极大的改变。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正成为一种潮流。同时,技术、材料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也密不可分,对设计观念、设计方式、设计方法都有着影响。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给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工作方式。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f4319478.html, 新材料对设计的影响 作者:汪杉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纵观整个工业设计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在工业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新材料的发明 对我们的整个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次新材料的发明都能带来一次工业设计的革新。本文依托工业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主要研究各个不同的时期出现的新材料。探索新材料对工业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材料;未来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172-01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的世界,在我们的世界里每天都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又因为其材料的不同,给人带来的感官效果也不同。每一次新材料的诞生,都对我们的产品革新提供了巨大的希望。如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开发新材料和利用新材料一直都是我们应该探索的问题。近些年来,新材料的运用和发明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给我们天马行空的臆想提供了可能。也在一步步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都清楚,设计的灵魂是材料,设计的表现载体也是材料。它承载着设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支撑。观察我们的材料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进步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发展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设计师实现设计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没有了材料的支撑。再厉害的设计史也只能望图心叹。究其原因。我想无非是材料和技术要求无法满足设计需要。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徒有其表罢了。二现在无论是设计大赛还是设计公司,对真正能够落地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要想突破自我,新材料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工业设计史,新材料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研究这样的历史对我们探讨新材料对未来设计的影响有着指导性意义。具体而言,新材料对未来设计将会起到如下影响。 一、新材料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起居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都过着游牧生活。水源和食物成了人们生活追逐的对象。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文明是没有发展的。因为其条件的影响,人们是不可能带太多的东西的,所带之物都是生活必备品。后来,随着人们发现了陶器。人们能够实现储水以及具备圈养牲畜的能力。人类文明就此发展。又或者说,在唐朝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一说的。甚至追溯到更久之前,人们都过着以天为被,以地为床的生活。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就是席地而卧席地而眠。后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融合,中国开始有了家具的概念。木材作为一种新材料被运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特别是家居设计中。相比于石器时代,木材有着得天独道的优势。纹理更漂亮。肌理效果更优美。给人的感觉也更温馨。人们开始发现,座椅的设计不仅能

现代工业设计的经典B&O设计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10月/30日/ 现代工业设计的经典 B&O设计 何人可 Bang&Olufsen公司(简称B&O)是一家以设计导向的家电企业,在每年的国际设计年鉴和其他设计刊物上,在世界各地的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展览中,B&O公司的设计都以其新颖、独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由于价格等因素的限制,目前B&O公司的产品中国还不多见,但在中国的设计师和音响发烧友中,B&O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度。B&O主要生产家用音像及通讯设备,几十年来,该公司把设计视为生命线,一方面系统地研究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另一方面瞄准国际市场上的最高层次,并致力于使技术设施适合于家庭环境,设计出了众多质量优异、造型高雅、操作方便并富于公司一贯特色的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享誉西方各国。B&O的设计成了丹麦设计的经典和象征。 1925年11月17日,两位年轻的丹麦工程师Pe-terBang和SvendOlufsen在丹麦小镇Quistrup一间小小的阁楼里合伙创立了Bang&Olufsen公司,设计和生产收音机,揭开了B&O公司辉煌历史的序幕。到1927年,公司已有30余名员工,生产出了当时十分先进的7灯电子管收音机,能自然而逼真地重现电台播送的音乐和其他节目,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商誉。1928年,公司正式启用B&O商标,商标的字体设计明显受到包豪斯平面设计风格的影响,颇具现代感,被一直沿用至今。不久,该商标就与公司的著名广告语丹麦质量的标志!一并使用,成了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最早体现出B&O特定风格的产品设计是1967年由著名设计师雅各布?彦森(Jacob Jensen)设计的Beolab5000立体声收音机。B&O公司给彦森的设计任务书要求他创造一种欧洲的H i-fi模式,能传达出强劲、精密和识别特征!。彦森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线性调谐面板,其精致、简练的设计语言和方便、直观的操作方式确立了B&O经典的设计风格,广泛体现在其后的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之中。彦森在谈到自己的设计时说: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为任何人理解##! 对B&O而言,设计不是一个美学问题,它是一种有效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产品就能将自身的理念、内涵和功能表达出来。因此基本性和简洁性应是产品设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密斯的少就是多!的法则在B&O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目的是使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起最简单、最直接的联系。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一贯简洁的风格与日本文化中简朴的设计传统非常契合,因而B&O的产品在日本市场广受欢迎。 继Beolab5000取得成功后,Beogram4000直角唱臂唱机进一步树立了B&O设计在业界的地位。该唱机独创了线性直角拾音系统,使唱针与唱纹在拾音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切,从而以一种与录音完全相同的方式来重放音乐,实现了真正的高保真。在Beogram4000的设计中,几乎所有的技术都被隐藏起来,用一种轻触!的操作来重放音乐,并产生了一种扁平、流畅的设计语言。在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之后, B&O的产品基本上消除了人工操作按键,使产品的外观更为简洁。 就像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历过的那样,B&O公司也曾多次面临生存危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产品的竞争以及公司营销不力,B&O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曾不得不一度与飞利浦公司联姻。随

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研究 摘要:从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出发,以工业设计专业现状与材料及工艺课程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该课程实践部分关于课程深度、实践内容、教师能力和配套资源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为现代工业设计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材料与工艺课程;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工业设计专业与材料与工艺课程现状 相比其他欧美国家,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较短,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了大批工业设计方面的人才。工业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本身依托于艺术专业,同时又要求具备一定的机械、材料等专业知识能力。由此可见,工业设计专业具有艺术与理工相结合的特征。因此,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综合性[1]。作为一门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的专业,各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差比较大,一部分偏向工科教学,一部分偏向艺术教学,还有的高校在教学上偏向某一类产品的设计,例如工业设计专业的家具设计方向。不了解材料的属性,材料的加工工艺及技术就会影响到产品材质的选用和产品成型的实现[2]。学生掌握的材料与工艺知识,既要在知识性、学术性上得到合理的体现,学生更应该从实际的设计应用角度来认识相关的材料与工艺知识[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常用产品设计材料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不同设计材料的特性及加工工艺、成型方法,使学生对材料及加工工艺进行思考和创意,把握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动态,在设计中适当地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学会应用材料知识解决设计问题,不断解析产品形态、功能、结构、色彩、材料、工艺之间的关系,把握设计方向。 2课程现存问题 2.1课程内容庞杂,深度不够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 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 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

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 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 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 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

工业设计中的材料选用分析

工业设计中的材料选用分析 摘要:工业设计离不开形形色色材料的支撑,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将会对最终的工业成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业设计时首先需要做好材料选用分析工作,明确不同类型材料的性能特点,充分考虑工业设计产品最终设计出来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工业设计的价值和作用。为此,文章尝试结合自身对工业设计的理解,探究材料选用应当遵循的原则,以便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产品,展现工业设计的价值和魅力。 关键词:产品智能化;工业设计;材料;选用分析 工业设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行为,其与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材料的选择运用以及设计需求等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材料选择的好与坏,将会直接对产品的内在以及外观质量等产生影响。如果材料选择不当或者是考虑不周,势必会对产品的后期使用产生消极影响。那么在具体的工业设计中,又该如何科学合理的选用材料呢?下面,笔者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一、工业设计中材料选用的功能性因素 任何一种工业产品,在进行设计时,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往往是人们最为关心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对功能性因素的分析主要包含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材料的安全性能 安全是工业设计中选料选用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在选择材料时,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正确选择和运用,事先对材料运用期间可能会

出现的各种危险进行预测。如在进行医疗设备设计时,医院中的电疗设备可能会直接与病人的身体部位接触,如果产品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安全方面的问题,那么最终所设计出来的产品,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医院也容易因此而陷入到医疗纠纷中。因此,在设计者设计产品时,选择材料首先应当考虑选择一些具有抗静电性质的材料,针对设备的暴露位置,如果配置的是普通的平板玻璃,就容易碰撞裂,因此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在涉笔内部如果选用容易起潮的塑料周晨,这样设备被腐蚀的机率将会大幅度增加,其甚至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控制器失灵。基于这样的原因,工业设计中材料的选用,最好是结合产品使用需求、使用对象等科学合理的选用[1]。 (二)工业设计的外观需求 不同类型的工业设计由于其性能、用途等存在差异,因此它们的外观设计也可谓是千差万别,产品的外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可见表面的影响。在工业设计中,材料选用环节,产品的外观也是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结合材料的表面效果来看,材料将会对产品的表面光泽、反射率、纹理等产生影响,同时外观还将会对工业设计中所采用的表面涂饰材料与方式、涂饰的外观效果,使用期限内的恶化程度和恶化速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产品外观的形成方式往往是由多种工艺和手段决定的,比如说,浇铸、模铸、冲压、弯折或者是切削,不同类型的材料所能够应用的设计工业方式也手段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选用材料必须要慎重,要结合产品的实际外观需求,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材料,同时还需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一、工业设计的地位 工业设计是为制造工业产品所进行的设计,它包含产品外部和内部设计的整个过程,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生产技术的发挥,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首先,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品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而设计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设计是企业品牌的重要因素,如果不注重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将难以成就一流企业。其次,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的高附加值。再次,工业设计创新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会极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最后,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龙头。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日本汽车业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工业设计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该产业的发展,许多国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投入巨大资金,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主持全国工业设计推进工作。日本在通产省设有设计促进厅和设计政策厅,以及产业振兴会用于推进这项工作。芬兰政府2000年通过了国家设计政策纲要,名为“设计2005”,将芬兰“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实施。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希望到2010年成为世界设计强国。许多国家设立专门奖项用于奖励工业设计大师的创新成果。如日本早在1957年就设立了“优秀设计奖(Good Disign)”,德国1969年设立了“好的形式(Good Form)”联邦政府奖,韩国自1985年以来设立了“好设计产品奖”并对重大优秀创新设计授予总统奖。这些振兴工业设计的措施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各国的工业水平,提高了工业设计的地位。 二、工业设计的作用 现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调节与市场竞争,工业设计则是面向人和面向市场的技术。工业设计是人类创造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大批量工业产品内在与外在的综合分析,进行多角度整体规划,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生理与心理需求的产品,使产品趋于更实用、更科学、更完美。工业设计也促进人类审美意识的普及与提高,从而使它不仅对发展经济,而且对社会文明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设计促进了社会文明和和谐 使产品功能、造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更适合人们的使用需要。提高产品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工业设计所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业设计是把预期目的和观念具体化、实体化的手段,是人们进行经济建设活动的先期过程。它的本质是人们对将要进行的经济建设活动作出艺术化的设想和筹划。总体来看,这种设想和筹划是进步的,发展的,甚至是超前的。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工业设计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工业设计与材料的关系

工艺与材料的关系 金工实习的一周结束了,在实习期间我会了一些基本的材料加工,有钢铁和木材。看到自己认真完成的作品时,脸上洋溢着会心的笑容。在这期间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处,还可以加工不同的物品。可谓是材料的用处普及太广了。这一周我们专业又接触了一门新课程---产品材料工艺,经过一周的学习又使我对材料有了更深的了解,了解到工业设计与材料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 材料工艺与产品造型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是一直材料工艺求解产品造型特征,二是已知产品造型特征求解材料工艺的各种可能性。在产品造型的三要素中与工艺关系最密切,受工艺影响最大的是形态要素,质感要求次之,色彩要素在一般情况下与产品成型工艺无直接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人类的设计史就是材料的使用史。大体来说,造型材料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高分子材料时代以及材料复合时代,现代设计诞生于铁器时代以后。在现代社会中,已经由钢铁材料为住的局面向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局面过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工合成材料和新材料,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互相渗透的材料体系。 21世纪新材料产品向着实现智能化、多功能化、环保、复合化、低成本化、长寿命及按用户进行订制的方向发展工业设计定义: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

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材料是一切工业设计的载体,工业设计与材料密不可分,优秀的设计,离不开适当的选材与合理的工艺。 形态、功能和材料是构成产品的三大要素,三者互为影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创新性地运用材料对于产品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按物质结构分类设计材料设计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按加工度分类 天然材料竹、木、毛、棉、石材等 人造材料人造皮革、人造大理石等 加工材料胶合板、细木工板、纸张等 按形态分类 线状材料钢管、钢丝、金属棒、藤条、竹条等 面状材料金属板、木板、塑料板等 块状材料木材、石材、泡沫塑料、铸铁等 材料的特性 材料的特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固有特性,二是材料的派生特性。 材料的特性固有特性物理特性化学特性 派生特性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浅谈工业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16T14:24:02.73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作者:曾庆阳林培才 [导读] 摘要: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限度,最终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并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的巨大的环境危机,而环境美学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对人与自然间关系进行了审视,其对于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软为(贵安新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贵州贵安 550003) 摘要: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承受限度,最终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并给人类自身带来了的巨大的环境危机,而环境美学则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对人与自然间关系进行了审视,其对于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此,以下对工业设计中的美学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美学运用 引言 工业设计作为产品升级换代和设计创新的有效手段,对产品成品的价值意义重大。在快消文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工业产品全部被冠以“实用、便宜”的要求,从台灯到电视,从建筑物到汽车,从服饰到家具,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工业文化内涵没有足够深度的认识。 1生态美学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生态美学成为我国美学研究领域争相追逐的热点话题,一种理论的产生必定会以实践作为支撑。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类缓慢发展的历史结束了,一个以新技术、新能源为主的时代开始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解放了劳动力,人们以智慧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的征服欲与日俱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已不再满足于自然的给予,而是更多地向自然索取,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生物灭绝,人类向自然索取的生活方式造成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在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的同时,人们不想在困境中坐以待毙,转而寻求新的发展出路,生态美学这一概念被提出来,生态美学是以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而产生的运动,生态美学关注的是人类整体的生存,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对待自然。 2工业设计中的美学运用 2.1工业设计与美学运用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工业设计是对一切工业产品进行开发性和具体创造性的美化设计活动,又可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学,涉及到美学,色彩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美学,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探索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所谓的美学,不能绕过美与美感两个传统问题,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应当成为我们美学思考的重点。通俗的说,美学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现象,设计技术则是一种方法过程。本质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矛盾,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甚至是统一的共生体。试想一下,如果一件工业品拥有技术支撑,却没有美学渗透,那设计出来的产品该是多么乏味而无趣。莫兰迪色调电吹风的渲染图:设计师在设计这款工业产品时,以现代科学理论和观念指导为前提,将科学、技术、美学融入其中。在美学运用加以烘托和渲染下的产品设计,才会给使用者带来舒适和愉悦感。生活中从喝水用的杯子到信息时代频繁使用的手机,工业设计的影子无处不在,它和美学运用相辅相成、融合发展。 2.2自然原型的运用 道家的生活美学思想推崇“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道与艺是最好的结合。万物始于自然,那么设计也无法例外。一切自然中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自然原型,花鸟鱼虫、绿草树荫,这些自然原型只有在个体经验和历史积淀的基础之上,通过自身的思维方式加以个人色彩的塑造与美化,才能拔高到美学感受层面上。如晶雕作品八骏腾达:飞腾的鬃毛,昂扬的头颅,带有云雾感觉的白色铺陈,渲染了这样奔腾的气氛,和中国人的飞黄腾达相得益彰。有直接造型的应用,如清宫娃娃造型,将清朝宫廷里的小太监进行了可爱化的造型设计,但对其形象进行了改进,和之前的深宫太监严肃的印象形成反差。还有来源于生活中的造型的应用,如丹顶鹤雨伞架,利用线条之间的排列空隙来放置雨伞,黑色的线条又十分富有现代感,晴天时也可以作为一个优美的装饰艺术。 2.3美学的运用延伸了工业设计的理念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们在创作产品的过程中所明确的主要思想,它给予了一件作品的特色和属性。设计理念的好坏,会让作品效果产生天壤之别。先进的设计理念便是产品设计的精华所在,能令产品最终存现的效果集专业化及个性化为一体。工业设计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此前提下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而如今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就是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因此,设计师在创作产品时,要勇于创新,使其设计出的产品具有特殊性,不单一,从而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美学运用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延伸工业设计的理念,给予设计作品更加全面的技术帮助。 2.4创新技术应用 科技之美不同于生活之美,但是与生活美密切相关,科技美为生活美提供技术支持和可靠保证,利用科技的力量来加强生活美学的感官体验。创新技术运用是在工业产品中渗透人本思想,所有的设计理念为人们的生活服务。2018年国际工业设计周就贡献了大量的设计+科技的创新设计理念,让生活更美好。事实上,如今我们的生活中无不渗透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小小的音箱很神奇,可以点歌曲,智能机器人、智能手表、智能快速解冻菜板、智能医疗器具越来越多。其实本质上也凸显出工业产品设计需求的转变,过去工厂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就消费什么样的产品;而现在消费者需要决定了设计的倾向。 3基于环境美学的工业建筑设计策略 3.1以环境美学要求为基础 工业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各方面影响,而要想避免这一点,将环境美学理念融入到工业建筑的设计之中,就必须要从工业建筑的前期规划入手,以环境美学要求为参考展开对建筑的整体规划,从而使设计方案能够适应生态环境现状,减少工业建筑建设施工对环境的介入与影响。例如:在环境美学理论中,审美感官突破了传统美学思想中视觉与听觉的局限,将嗅觉、味觉、触觉等人类身体上的所有知觉都列为审美感官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工业建筑的设计中,除了要注重建筑的观赏性,提升建筑景观的视觉美感,同时也要从声音、空气环境等多角度入手,对建筑的整体环境进行美化,如采取隔音设计以降低工业建筑噪音污染,通过密封设计减少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各种异味,或是利用空气净化设施来控制空气污染排放等等。这样一来,通过对环境美学要求的贯彻,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案不

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

《工业设计材料与表面处理》知识要点: 第一章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 第一节钢铁材料 一、钢和铸铁的区别: 钢:钢是指含碳量小于2.11%的Fe-C合金所形成的单相奥氏体。 铸铁:铸铁是指含碳量2.11%~6.69%的Fe-C合金所形成的奥氏体+莱氏体或渗碳体+莱氏体。 二、碳素钢: 1、定义:碳钢是指没有特别加入合金元素的Fe-C合金。 2、碳素钢的牌号和用途: (1)普通碳素钢:例如Q235 Q255 特点:成分控制不严、强度不高、焊接性能好,韧性和塑性好,价格低、在热扎状态下直接使用,用于桥梁、建筑的工程构件和要求不高的机器零件。 (2)优质碳素钢:例如08,45 (数字表示万分之几的含碳量)特点: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优良的冷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大量用于机械、汽车、装备等领域,通常经过热处理后使用。 (3)碳素工具钢:例如T8、T10 (数字表示千分之几的含碳量)指有较高含碳量的碳素钢经过淬火加低温回火,达到较高的硬度,用于制作要求不高的量具、刀具、模具。 三、合金钢: 1、定义:在碳钢的基础上特意添加适当种类和数量的其他元素的钢称为合金钢。合金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主要有Si、Mn、Cr、Ni、W、Mo、V等。 2、合金结构钢:根据用途分为渗碳钢、调质钢、弹簧钢等。 (1)调质钢是指以调质处理作为零件预处理或最终热处理工艺的结构钢。调质处理就是淬火后高温回火。调质处理可使钢组织均匀,硬度适中,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渗碳钢是指经过渗碳处理,其表层的含碳量较多,较硬,而心部仍保持原有的含碳量,较韧的钢。优点是表层耐磨,硬度大,心部较韧。 四、不锈钢: 1、不锈钢的成分:不锈钢中加入的合金元素主要是Cr和Ni。 2、不锈钢的分类:常用的不锈钢分为马氏体型、铁素体型和奥氏体型不锈钢三大类。 3、马氏体不锈钢(最常用):含Cr量13%含C量为0~0.4%,如0Cr13、1Cr13、2Cr13、3Cr13。 4、铁素体不锈钢:在马氏体不锈钢成分基础上,降低碳含量或提高Cr含量,形成单相铁素体组织,这就是铁素 体不锈钢。耐蚀性好,塑性变形能力差。如1 Cr17,1 Cr17Mo 5、奥氏体不锈钢:含Cr量18%含Ni量为9%,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而且没有磁性,常用于深冲加工 的零件。如0 Cr18Ni90 ,1Cr18Ni9 五、铸铁: 1、成分:含碳量2.5%~4%的Fe-C合金,一般还含有较多的Si,Mn,S, P等杂质。 2、特点:铸铁的组织是由钢基体和石墨两部分组成。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3、分类:一般分为灰口铸铁(如HT100、HT150等)、可锻铸铁(如KTH300、KTH350等)、球墨铸铁(如QT400、 QT450等)。其中球墨铸铁力学性能最好。 第二节有色金属材料 一、铝及其合金: 1、纯铝的特点:导电性仅次于银、铜、金,表面易形成氧化膜,耐腐蚀,但强度太低。 2、铝合金的分类:防锈铝合金(如LF2,LF3,LF6等)、硬铝合金(L Y1,L Y11,LY12等),超硬铝合金(LC4, LC6等),锻铝合金(LD2,LD5等),铸造铝合金(如ZL101,ZL102等) 二、铜及其合金: 1、纯铜:纯铜又成为紫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铜合金:黄铜(Cu-Sn)、青铜(Cu-Sn)、白铜(Cu-Ni) 3、黄铜:机械制造行业应用最广的有色金属材料,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 4、锡青铜:主要用于制造要求弹性高,耐磨,耐蚀的零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