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探讨

□何丽贞

【摘要】在这个充满视觉诱惑的世界里,审美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样化的需求必将引发新的审美观念。本文主要从设计美学上解释美,分析了美的内涵,同时通过比较东西方美学差异,提出新时代的美学新观点。

【关键词】审美观念;美学内涵;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方审美差异

【作者简介】何丽贞,女,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一、引言

首先,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从哲学意义上说,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那么具体到设计中,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美的呢?北大教授叶朗先生在他的《现代美学体系》中说到:“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人类行为,日用器物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审美设计学的课题。”他认为设计的美学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第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第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第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

二、设计美学内涵的四个方面

(一)关于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叶朗先生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不管是什么朝代,人类的生存总是要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空间距离的问题,人需要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很遥远的距离,如何实现呢?从早期的骑马,到马车,到汽车,到飞机,甚至到火箭飞船,这就是人们为了解决行走这个问题而设计出的不断进化的各种方案。

(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上述第一阶段方案的提出后,接着才可以谈到设计的第二阶段,即解决方案的审美问题。工业设计是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的自觉结合。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实现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其应实现的功能,而且应该考虑实用产品的审美形式,以期待在消费者方便使用产品的同时带来美的感觉与体验,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前苏联美学家奥夫相尼柯夫在他的《简明美学辞典》中谈道:“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这种活动的产品),它的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使其职能方面和审美的方面达到统一。”

(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设计最终的是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的,它利用工业技术手段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创造出来。在现代社会,从简单的锅碗瓢盆、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到整个城市的外观都是设计的物化形式。鲍列夫在《美学》中指出:“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实用艺术无限扩展其范围?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美学渗透到技术,艺术家深入到生产中去的结果。”由此可见,设计是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诸多文化层面的综合审美形式。

(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现代人类学方法论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设计所关注的问题也已经从以往的解决物与物之间关系问题出发的工程技术设计转到了探讨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工业设计问题,设计对象的满足,实质上是对人类需求观念的满足。比如交通工具是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厨房工具是餐饮与烹制的观念;娱乐工具是消费和心理放松的观念,诸如此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这个观点本身包含了“审美”的观念。

三、中西方美学观念的差异性

西方人则强调“主客二分”,主张“美”和艺术的本体,都是脱离于人的客观自在之物。中西特定的审美方式的差异直接受益于各自的哲学理念。中国传统思想受儒、道、释三大主要哲学体系的熏染,且以孔孟之道的儒家为主体和正统,从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义为本,中庸、平和,轻宗教重人生,轻冲突重和谐,轻理性重直觉的文化特性。而西方文化与希腊的哲学、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法典有关。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基础,不断弘扬发展,由理念论到理性说,再由超理性到人的哲学等不断深化演进,呈现出激进性、个体性、开放。

四、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从原始社会发展至“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文明,古人已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美的作品,但关于何者为美,美的功能和美的创造等美学问题的论述的出现还是有待于人类理性精神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至西周末年,特别是春秋时代,一些早期的思想家在论述自然、政治、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开始涉及美,审美和艺术等问题。自此,中国美学开始掀开了它的第一篇章。与审美现象不同,审美理论是以认识、阐述等形式直接展示时人的美的观念,审美趣尚和审美意识的,是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为萌芽,西周的审美理论还远非纯粹的美学形态,时人关于美学问题的论述,也还不是以著作形式出现,而是见于史书记载。《国语·郑语》记述了西周末年郑恒公与史伯讨论周王朝命运的一次对话,史伯认为周王朝确实到了崩溃

·

651

·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

工业设计的美学问题探讨 □何丽贞 【摘要】在这个充满视觉诱惑的世界里,审美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样化的需求必将引发新的审美观念。本文主要从设计美学上解释美,分析了美的内涵,同时通过比较东西方美学差异,提出新时代的美学新观点。 【关键词】审美观念;美学内涵;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方审美差异 【作者简介】何丽贞,女,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一、引言 首先,美可以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从哲学意义上说,美是能够引起人们愉悦、舒畅、振奋或使人感到和谐、圆满、轻松、快慰、满足或让人产生爱(或类似爱)的情感、欣赏享受感、心旷神怡感或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那么具体到设计中,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美的呢?北大教授叶朗先生在他的《现代美学体系》中说到:“从审美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人类行为,日用器物以及生产生活环境,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就是审美设计学的课题。”他认为设计的美学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第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第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第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 二、设计美学内涵的四个方面 (一)关于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手段。叶朗先生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不管是什么朝代,人类的生存总是要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空间距离的问题,人需要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很遥远的距离,如何实现呢?从早期的骑马,到马车,到汽车,到飞机,甚至到火箭飞船,这就是人们为了解决行走这个问题而设计出的不断进化的各种方案。 (二)设计是一种审美活动。上述第一阶段方案的提出后,接着才可以谈到设计的第二阶段,即解决方案的审美问题。工业设计是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的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两者的自觉结合。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实现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其应实现的功能,而且应该考虑实用产品的审美形式,以期待在消费者方便使用产品的同时带来美的感觉与体验,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满足。前苏联美学家奥夫相尼柯夫在他的《简明美学辞典》中谈道:“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这种活动的产品),它的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使其职能方面和审美的方面达到统一。” (三)设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形式。设计最终的是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给使用者的,它利用工业技术手段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创造出来。在现代社会,从简单的锅碗瓢盆、家用电器、交通工具到整个城市的外观都是设计的物化形式。鲍列夫在《美学》中指出:“设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实用艺术无限扩展其范围?在工业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是美学渗透到技术,艺术家深入到生产中去的结果。”由此可见,设计是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等诸多文化层面的综合审美形式。 (四)设计是对观念的满足。现代人类学方法论强调一切以人为中心,设计所关注的问题也已经从以往的解决物与物之间关系问题出发的工程技术设计转到了探讨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工业设计问题,设计对象的满足,实质上是对人类需求观念的满足。比如交通工具是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厨房工具是餐饮与烹制的观念;娱乐工具是消费和心理放松的观念,诸如此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这个观点本身包含了“审美”的观念。 三、中西方美学观念的差异性 西方人则强调“主客二分”,主张“美”和艺术的本体,都是脱离于人的客观自在之物。中西特定的审美方式的差异直接受益于各自的哲学理念。中国传统思想受儒、道、释三大主要哲学体系的熏染,且以孔孟之道的儒家为主体和正统,从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义为本,中庸、平和,轻宗教重人生,轻冲突重和谐,轻理性重直觉的文化特性。而西方文化与希腊的哲学、希伯来的宗教和罗马法典有关。西方哲学以希腊哲学为基础,不断弘扬发展,由理念论到理性说,再由超理性到人的哲学等不断深化演进,呈现出激进性、个体性、开放。 四、中国传统美学观的发展历程 中国从原始社会发展至“郁郁乎文哉”的西周文明,古人已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美的作品,但关于何者为美,美的功能和美的创造等美学问题的论述的出现还是有待于人类理性精神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至西周末年,特别是春秋时代,一些早期的思想家在论述自然、政治、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开始涉及美,审美和艺术等问题。自此,中国美学开始掀开了它的第一篇章。与审美现象不同,审美理论是以认识、阐述等形式直接展示时人的美的观念,审美趣尚和审美意识的,是一个时代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 作为萌芽,西周的审美理论还远非纯粹的美学形态,时人关于美学问题的论述,也还不是以著作形式出现,而是见于史书记载。《国语·郑语》记述了西周末年郑恒公与史伯讨论周王朝命运的一次对话,史伯认为周王朝确实到了崩溃 · 651 ·

原创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链》创新

原创设计 与 工业设计《产业链》 创新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

古罗马的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人们并不被事物所扰乱,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所扰乱。” 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立场、角度、层次等不同,或着眼的动机、过程、结果、观念、方法、技术、工具、影响等等不同,其结论完全不同。

“视”与“听”

“原创设计”所涉及的相关点很多,系统性也强。 随着心理学、符号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在材料、技术、工艺、结构、生产流程、工业工程、形态、细节、色彩、人因、语意、品位、品牌战略、可持续发展等等因素的探索和考虑, 致使产品的制造方式、流通方式、使用方式或服务方式的改变,对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或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循环链”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原创设计”必须将设计活动范围从“造型设计”向前推到“原理研究”、“样机实验研究”。 其工作过程可以表述为: 原理研究---样机实验---细节设计---生产转化---成果推广,一个完整的、全程序的原创设计“链”。 “原理研究”与“样机实验研究”是原创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原创”的来源和开发,这也是我国设计产业化所急需的向“深度”、“广度”、“职业化”发展的方向。

从一个“原理”到一件成熟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设计师是打破学科壁垒的人,是社会的“润滑剂”,是将技术、原理推广、扩延、应用的人。 技术创新是一方面,而应用这些技术创新则是更为重要的一面,叫做“创造性应用”。再高的技术也需要被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果说技术是“蒲公英”,那么设计师就是将技术带到各个角落的“风”。

工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工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研究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工业设计创新虽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在其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缺少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工业设计人员缺乏创新理念的问题。因此,本文便对工业设计创新的现状、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如普及大众设计教育、建立设计领导力教育,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为相应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性建议,以促进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使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增长。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理念;大众设计教育;设计领导力教育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设计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柳冠中教授曾说:设计理念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应充分意识到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如美国苹果公司工作人员运用创新理念开发一系列的苹果手机,同时,此手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此种形势下,我国便需改变工业企业的低端发展链条,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制定正确的市场发展原则,使我国工业设计企业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 一、工业设计创新的现状 (一)企业层面。工业设计是一门复杂的专业,其包括许多内容,如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同时其也是工业企业的重要发展环节,其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大多数企业设计人员都对工业设计理念存在错误认识,其认为设计只是对产品外观进行简单的包装,并不需相应的创新性设计理念,由此,企业便形成过分重视技术

而忽视设计环节的局面。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我国仍处于中国制造的发展阶段中,且生产的产品都为模仿制造,企业发展缺乏创新血液。 (二)消费者层面。在中国工业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存在资金匮乏的发展局面,其原因为消费者对工业设计理念的错误认识。在消费者进行产品购买的过程中,只具有两种思想,一种为崇洋媚外思想,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国外商品,认为国外商品具有技术含量,而中国商品处于低层次档位,在此种情况下,便使工业企业呈现缓慢的发展趋势,企业便缺乏继续前进发展的动力。另一种为消费者都具有重视价钱而忽视产品质量的心理,商品只要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消费者便会进行购买。在此种消费行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便不断模仿国外产品,从而我国企业便缺乏源源不断的活力[1]。 (三)设计机构层面。对于我国工业设计企业而言,其处于低层次的发展趋势中且未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同时大多数工业设计企业规模都较小,几乎都在10人以下,此外,其承接的业务都比较单一,都为一些简单的设计业务,处于低端的发展状态中。长此以往,企业便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进而产生错误的企业发展思维,在此种情况下,企业人员缺乏对企业的正确认识,当其与相应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便会产生较低的合同报价,在此基础上,企业盈利便会逐渐减少,使企业处于消极的发展趋势中。同时,在恶性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会形成不正确的报价,从而使企业产品设计质量处于较低的发展模式中。 (四)设计教育层面。伴随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同时,国家不断加大对设计学校的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设计美学》期末复习资料2010.12 试题类型: 判断题:2’X5 简答题:20’X2 论述题:20’X1;30’X1 1、先秦至两汉是我国设计美学形成的基础阶段,许多设计美学观念在这时开始形成。 2、先秦时期理论上较为突出的成就就是设计典籍《考工记》的出现。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墨子的“先质后文”、“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进一步强调了实用功能,反对浪费奢靡。 5、杨雄的“言为心声,书为心画”提倡一种博大精深、富于崇高色彩的美。 6、按照郭沫若对青铜器的说法,青铜器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化——神化——礼化——人化。 7、简要论述《考工记》设计学思想。 答:1、“阴阳五行”的道器统一观。是说各种事物现象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关系。2、“天人合一”“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天时”、“地气”指的是自然方面的客观因素,“才美”、“工巧”则强调的是主体和主观因素。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工艺制作要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并认为自然规律可以制约设计的优劣。3、“制器尚象”。《周易》中就已提到“制器尚象”,主张把有形之器与卦象等抽象符号联系起来,运用象征手法表现抽象的“意”。 8、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9、简要论述宋代哲学特征。 答: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现实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既不向往神仙或宗教的热狂境界,也渴慕治国平天下的世工业绩,它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另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璟、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10、中国设计美学思想来源。 答:道家美学的思想对设计美学的影响。道家哲学和美学的创始人是老子和庄子及其学派,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是一种同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超越人世的利害得失、在精神上不为任何外物所奴役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心境与自然融合、与道同行的境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佛教美学对中国设计美学的影响,中唐时期的禅宗,通过直觉、顿悟以求的精神解脱、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理论。 11、中国传统设计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P32 (结合课本适当张开论述答题) 答:1、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精气神” 2、中国设计中的“意”与“象” 3、中国设计美学中的“和”与“合” 12、苏格拉底被认为是西方设计美学思想的鼻祖。(P37) 苏格拉地论述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对设计产生了较大影响。 13、古希腊简述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即多利克、伊奥尼亚和科斯林三种柱式结构。 14、多利克柱式、伊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的特点。 答:(P39) 1、多利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式 2、伊奥尼亚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由于曲线明显, 这一柱式结构又被称为女性柱式。 3、科林斯柱式的特点是装饰性强,但是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典雅的宙斯神庙采用的是科 林斯柱式。 15、奥古斯汀的美学著作《论美与适宜》中把美区分为“自在之美”和“自然之美”两种类型。 答:(P41第四段) 即事物本身的美和一个事物适宜于其他事物的美。奥古斯丁罗列出美的较为具体的特征和规律,它们包括平衡、类似、适宜、对称、比例、和谐等原则,统摄这些原则的“整体”。美不在于各种成份的量,而在于

设计师常用英语词汇-[工业设计篇]

设计师常用英语词汇-[工业设计篇](2008-06-04 16:43:01)转载▼标签:工业设计id英语词汇艺术装饰传播艺术教育分类:资源分享 1 设计 Design 2 现代设计 Modern Design 3 工艺美术设计 Craft Design 4 工业设计 Industrial Design 5 广义工业设计 Genealized Industrial Design 6 狭义工业设计 Narrow Industrial Design 7 产品设计 Product Design 8 传播设计 Communication Design 8 环境设计 Environmental Design 9 商业设计 Comercial Design 10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11 一维设计 One-dimension Design 12 二维设计 Tow-dimension Design 13 三维设计 Three-dimension Design 14 四维设计 Four-dimension Design 15 装饰、装潢 Decoration 16 家具设计 Furniture Design 17 玩具设计 Toy Design 18 室内设计 Interior Design 19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20 包装设计 ackaging Design

21 展示设计 Display Design 22 城市规划 Urban Desgin 23 生活环境 Living Environment 24 都市景观 Townscape 25 田园都市 Gardon City 26 办公室风致 Office Landscape 27 设计方法论 Design Methodology 28 设计语言 Design Language 29 设计条件 Design Condition 30 结构设计 Structure Design 31 形式设计 Form Design 32 设计过程 Design Process 33 构思设计 Concept Design 34 量产设计,工艺设计 Technological Design 35 改型设计 Model Change 36 设计调查 Design Survey 37 事前调查 Prior Survey 38 动态调查 Dynamic Survey 39 超小型设计 Compact type 40 袖珍型设计 Pocktable Type 41 便携型设计 Protable type 42 收纳型设计 Selfcontainning Design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美学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里提到的是与民族传统美学的关系,全文谈到了其过去、现在、与将来两者的关系,提出民族传统审美观念影响于工业设计,而工业设计反过来又影响作用于民族审美的观念。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主要的特点都体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横向交叉中。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哲学、历史学之类,它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共同作用于工业设计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一项设计的目的在于创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完美整体。人与生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感的执著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形式”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审美观念的制约成为工业设计的一大逾越点,美学也成为工业设计的一大支柱。 我们知道,设计中的美学包括(1)功能美:即基于作品的结构及其使用材料而体现的美,这种美是与物体要实现的功能分不开的。例如:一把金属钢椅,配以黑色发亮的皮垫,就能够展现一种富贵、气派的效果。(2)形式美:这是基于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而展现给人的美,主要包括物体的色、形、声、质地等要素,同时也与作品的整齐、均衡、比例、对比、调和息息相关。就拿一台电视机来说,首先,它必须给人一种长宽比例的合度感,然后它的颜色、色调分配又要符合人们的基本审美情趣等等;(3)社会美、艺术美:这两种其实是基于前两种而来的,它们体现的是某个社会群体由其生存现状、历史等而来的审美价值观。各种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美有其不同的看法。打个比方说,白色——在西方是圣洁的颜色,因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用在建筑和婚礼上。然而,在东方一些国家,白色却是一种死亡的象征。 以上谈的是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每一种都蕴涵着及其丰富的内容,因此难以全部谈到。在这里,我仅就民族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表现提一些个人看法。 一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由来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是与其生活的特定环境及环境所引起的社会意识分不开的。在50、6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我们的原始人祖先所产制的石制工具与自然存在的没加雕琢的石头是基本没有差别的。但从那微小的加工痕迹上我们可以发现人类自我意识从无到有的产生,这点意识酿就了源于实用而又超越实用的美。他们可能会因为工具太粗糙不规则难以握紧而把它打磨一下——这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或许是微不足道的,但这确实是美学在设计中的第一次应用。 当然,这时候由于人们的生存都得不到比较有利的保障,谈不上形成什么民族传统文化,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使用的工具大抵上都是一样的。当社会有了漫长时期内的第一次进化,民族与社会意识不断地得到增强,人们在制造工具的同时,才或多或少地融进了本民族对美的看法。这一点从青铜器上作个说明:中国商朝的青铜器,向来是雕刻着一些有棱有角的花纹的而这些花纹要么体现狰狞、要么体现怪异,这与人们长期以来对鬼神的崇拜是分不开的。而在同一时期的罗马帝国,不管是他们的青铜器,还是他们的建筑之类,上面的雕刻内容却由神为人,把鬼神具体化为统治者及拥有人类外形的神。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民族传统美学在工业设计中的体现之始:有不同的民族背景,就有不同的工业设计作品。 二民族传统美学与工业设计关系的现状

简谈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

简谈建筑设计的美学原则 摘要:建筑美不仅关系到建筑的面貌,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活力,给市民带来美学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抚慰。 【关键词】建筑;美学;设计;结合 引言 建筑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主要标志。建筑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其外观不仅可以反应一个时代的进程,同时也可以反映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建筑的美学性就是在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当下的施工设计水平以及时代美学法则的条件下,将美学与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过程。二者在现实的发张中体现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其结合的程度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的变迁步伐。 1 结构美学的历史传统 我国的建筑工程为人类的文明创造出十分伟大的业绩。长城是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也是地球上最雄伟壮观的建筑艺术品。 从赵州桥、芦沟桥、故宫、应县木塔、西安大小雁塔到

长安、平遥、兴县等城市的古城墙;从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长江大桥、北京新图书馆,到亚运会建筑群、杨浦斜拉桥、许多出色的立交桥等等,哪一个不是卓越的结构工程和最迷人的艺术创造?哪一个不是从结构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技术的美、工艺的美,从而加强了建筑艺术的美?说实在些,建筑物的内在美 ,首先在于结构的美。中国建筑有着几千年的结构美学传统,读一读醉人的“阿房宫赋”谁都会明白这一点。从欧美建筑发展的历史看,也不难发现相似的运动轨迹。1 8 世纪后期英国工程师TelfordT就是以结构表现建筑美的开创者。他18 15年设计的以铸铁为主材Craigellachie桥就是表现个人风格的典型例子。他特别关心结构的外观他把工程的技术质量和美学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另一位著名的结构工程师是美国的RoeblingJ.A,他是美国第一个结构艺术家。1 8 8 3 年他设计了著名的Broklyn桥,他的才华表现在能以低的工程造价使结构获得美的表现力并采用多种结构手法使桥具备人情味,让这种硕大而结实的建筑结构具有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2 建筑结构的美学原则 2.1结构力度美原则 建筑结构是承受各种荷载和作用的系统,它自然应当表现出力度。建筑结构的力度使人感到安全、奋起、充满信心与力量。

工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

工业设计创新与工业设计教育发展 发表时间:2018-12-21T10:56:11.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作者:刘玉霞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设计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柳冠中教授曾说:设计理念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 吉林诚信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设计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柳冠中教授曾说:设计理念是人类的第三种智慧。在此种情况下,人们应充分意识到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如美国苹果公司工作人员运用创新理念开发一系列的苹果手机,同时,此手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此种形势下,我国便需改变工业企业的低端发展链条,同时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制定正确的市场发展原则,使我国工业设计企业迎来崭新的发展局面。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教育发展 引言 目前,我国正由传统的“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升级,众多制造业将目光锁定在工业设计,期望通过工业设计师的设计来提升产品品质。而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群体,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 1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缺少理论培养 在相应人员不断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高等学校设计专业学生缺少理论培养$在学校进行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设置呈现严重不合理的发展局面,造型设计等课程占据学生学习课程的大部分时间,而设计心理学等课程在学生课程中却占有极少的比重。理论对实践具有相应的指导作用,只有学生将理论知识掌握扎实,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实践,此外,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过多的实践课程并未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只会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模仿,而要想使学生具有创新性思维,便需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课程中,否则将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1.2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平衡 在教育教学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虽呈现积极的发展局面,但依然存在相应程度的问题,在大多数高校中,许多学生对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关系之间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生思想意识中,认为社会实践是掌握设计知识的重要条件,理论知识并未对设计具有相应程度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学生学习生涯的过程中,其只学习实践知识,并未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其甚至逃离理论课堂去进行相应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学生综合素质将未能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在此种情况下,学生需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使其合理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安排。 2工业设计创新对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启示 2.1设计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国际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理念——项目类课程驱动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制定的。在本课程体系中,按照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基本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将课程相应分为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项目类课程。这三种课程被分布在第一至七学期内,其中知识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的学时逐渐减少,项目类课程的学时则逐渐增加,并且在每学期的初始或期末都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来对上学期或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训练。这样的课程结构既可以保证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又可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课程体系的项目类课程有:设计初步、平面基础设计、立体基础设计、视觉传达设计1、设计程序与方法、交互设计、产品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2、产品设计2、视觉传达设计3、展示设计、多媒体设计2、动画与视频设计等。另外,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角度,本课程体系又可以分为通识教育理论课、学科基础教育理论课、专业教育理论课和实践环节四大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含相关的理工类、社科类,和体育、外国语、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人文意识、责任意识等。在学科基础教育理论课部分,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特色。体现创意特色的设计基础和思维训练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五学期;体现设计能力的设计技法和表现的训练从第一学期持续到第四学期;体现工科特色的课程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和电工电子学、金工实习等课程从第一学期持续到第四学期。专业教育理论课部分,通过产品、视觉传达、媒体交互、设计理论四大课程群,提供给学生产品或媒体专业方向的选择,内容丰富,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在专业课中同样注重理论与项目的结合。注重感性艺术方法与理性科学设计方法的结合,加强学生原型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整合交叉创新的特点。实践环节要四年不断线,配合课程进行训练,也结合企业或设计竞赛进行,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 2.2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提供指导服务和资金支持 “双创”政策下,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主要面临的是资金和技术问题。政府作为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倡导者,应该考虑学生创业的条件、环境及创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简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审批流程、提高效率,加强政府与高校的沟通合作,对大学生创业园等给予支持与帮扶,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对设计理念先进的工业设计产品进行孵化;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创业融资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建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取贷款提供便利④。建立政府、高校、学院、班级、个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政策宣传梯队。 2.3重新整合理论知识体系,开展项目设计流程分阶段教学 在设计调研阶段,应侧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调研,充分针对用户的使用行为、使用情境、兴趣、需求等进行研究,建立典型用户角色模型,为后期产品的准确定位做好准备工作。互联网为用户调研提供了更多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基于互联网的用户调研更为省时省力,调研范围更为广泛,数据处理更为便捷。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调研甚至可以做到全用户范围内的调研,科学性更强,准确性更高,通过云计算往往可以发掘更多的潜在调研数据信息。基于“众包模式”的调研,可以使更多专业用户参与设计调研,带来更多的专业信息数据,有利于挖掘深层次的用户需求,并且有利于提升产品的黏性。 结束语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各方面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理

现代工业设计的经典B&O设计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年/10月/30日/ 现代工业设计的经典 B&O设计 何人可 Bang&Olufsen公司(简称B&O)是一家以设计导向的家电企业,在每年的国际设计年鉴和其他设计刊物上,在世界各地的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展览中,B&O公司的设计都以其新颖、独特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尽管由于价格等因素的限制,目前B&O公司的产品中国还不多见,但在中国的设计师和音响发烧友中,B&O已经有了相当的认知度。B&O主要生产家用音像及通讯设备,几十年来,该公司把设计视为生命线,一方面系统地研究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另一方面瞄准国际市场上的最高层次,并致力于使技术设施适合于家庭环境,设计出了众多质量优异、造型高雅、操作方便并富于公司一贯特色的产品,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享誉西方各国。B&O的设计成了丹麦设计的经典和象征。 1925年11月17日,两位年轻的丹麦工程师Pe-terBang和SvendOlufsen在丹麦小镇Quistrup一间小小的阁楼里合伙创立了Bang&Olufsen公司,设计和生产收音机,揭开了B&O公司辉煌历史的序幕。到1927年,公司已有30余名员工,生产出了当时十分先进的7灯电子管收音机,能自然而逼真地重现电台播送的音乐和其他节目,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商誉。1928年,公司正式启用B&O商标,商标的字体设计明显受到包豪斯平面设计风格的影响,颇具现代感,被一直沿用至今。不久,该商标就与公司的著名广告语丹麦质量的标志!一并使用,成了丹麦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最早体现出B&O特定风格的产品设计是1967年由著名设计师雅各布?彦森(Jacob Jensen)设计的Beolab5000立体声收音机。B&O公司给彦森的设计任务书要求他创造一种欧洲的H i-fi模式,能传达出强劲、精密和识别特征!。彦森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线性调谐面板,其精致、简练的设计语言和方便、直观的操作方式确立了B&O经典的设计风格,广泛体现在其后的一系列的产品设计之中。彦森在谈到自己的设计时说: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为任何人理解##! 对B&O而言,设计不是一个美学问题,它是一种有效的媒介,通过这种媒介,产品就能将自身的理念、内涵和功能表达出来。因此基本性和简洁性应是产品设计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密斯的少就是多!的法则在B&O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目的是使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起最简单、最直接的联系。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一贯简洁的风格与日本文化中简朴的设计传统非常契合,因而B&O的产品在日本市场广受欢迎。 继Beolab5000取得成功后,Beogram4000直角唱臂唱机进一步树立了B&O设计在业界的地位。该唱机独创了线性直角拾音系统,使唱针与唱纹在拾音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切,从而以一种与录音完全相同的方式来重放音乐,实现了真正的高保真。在Beogram4000的设计中,几乎所有的技术都被隐藏起来,用一种轻触!的操作来重放音乐,并产生了一种扁平、流畅的设计语言。在遥控技术广泛应用之后, B&O的产品基本上消除了人工操作按键,使产品的外观更为简洁。 就像世界上许多著名公司都曾经历过的那样,B&O公司也曾多次面临生存危机。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产品的竞争以及公司营销不力,B&O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曾不得不一度与飞利浦公司联姻。随

室内设计十大经典美学原则

干货|室内设计十大经典美学原则 1.比例与技巧 奥古斯丁曾经说过:“美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一种悦目的颜色。”比例是物与物相对来说的,表明各种相对面间的度量关系,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分配莫过于“黄金分割”了;尺度是物与人(或其他易识别的不变要素)之间相比,不需涉及具体尺寸,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 注:比例是理性的、具体而标准的,可尺度却是感性的、抽象的。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偏好,不妨就用1:0.618的比例来划居室空间吧,这是一个非常讨巧且有效的办法。

2.稳定与轻巧 稳定与轻巧几乎就是国人内心追求的写照,正统内敛、理性与感性兼容并蓄形成完美的生活方式。用这种心态来布置家居的话,与洛可可风格颇有不谋而合之处。以轻巧、自然、简洁、流畅为特点,将曲线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洛可可式家具,在近年的复古风中极为时尚。

注:软装布置得过重会让人觉得压抑、沉闷;过轻又会让人觉得轻浮、毛躁。要注意色彩的轻重结合,家具饰物的形状大小分配协调,整体布局的合理完善等问题。 3.调和与对比 “对比”是美的构成形式之一,在家居布置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可用做对比的角度也很多。比如通过光线的明暗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材料的质地对比、传统与现代的对比等等。 力求使家居风格产生更多层次、更多样式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各种不同节奏的生活方式。而调和则是将对比双方进行缓冲与融合的一种有效手段。

4.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美感的共同语言,是创作和感受的关键。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通过节奏与韵律的体现而造成美的感染力。成功的建筑总是以明确动人的节奏和韵律将无声的实体变为生动的语言和音乐,因而名扬于世。

变频器的工业设计与创新(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变频器的工业设计与创新(上) 首先引用一段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的话,并由此开始下面讨论: 如果德国要在21世纪的全球化中争取更多机会,创造与革新的乐趣是必 不可少的。新的情况和条件创造了更现代化的,需要更多可能性的新工作。工业设计越来越重要,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并不会必然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在这个有着多样化生活方式的时代,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会更多,而未来的目标就是让这些生活方式有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来获得体现。产品设计代表着个性,造型和色彩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的表达,那些认可独特性并将之融入企业战略的人,必将是明天的胜利者。 1 引言 今天的世界,知识在飞速增长,信息变得越来越珍贵,工业设计的价 值日益突显,社会与技术的变化带来更多挑战的同时,也为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今天的设计主要是让人们更容易使用越来越复杂的产品,让技术和信息更容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拥护与产品之间的桥梁设计成了这个社会的重要先锋。 这段话中我认为有两点是值得我们国内变频器企业和电气传动行业人 员认真思索和积极实践的: (1)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重要意义; (2)创 造与革新。2 工业设计(也称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萌芽于18世纪60年代,到现在已经发展100多年了,它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时代,由于产品大批量生产,厂商众多,竞争激烈,市场由供不应求走向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开始认识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不完全取决于技术的高低、生产能力的大小,还需要考虑来自消费者、市场及社会的各种因素。在当今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时代,通过产品设计提高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工业设计创新的动力分析

工业设计创新的动力分析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杜湖湘 2012-11-30 11:07:42来源:《装饰》2005年07期 【内容提要】创新是工业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工业设计的创新动力源自设计主体的内在需要和市场竞争、产权制度、科技进步等外在环境的激励。理性分析设计创新的动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设计的创新潜能,改善环境的激励机制,激发设计创新的活力。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动力 设计是人类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创新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工业设计的创新动力源于设计主体和外在环境两个方面,主要包括主体需要的内在动力,市场竞争机制的压力,产权制度的激励和科学技术的推动。对设计创新动力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理性探寻工业设计创新之源,尊重设计创新愿望,挖掘设计创新潜力。通过改善环境激励机制,支持创新行为,肯定创新成果,激发设计师创新的活力,使主体的创新潜能发挥最大化。 一、主体需要是工业设计创新的内在动力 以“人”为根本,尊重、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是工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将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归纳为B=f(P、E),其中B表示行为,P表示主体变量,E表示环境变量。由此可知,行为是主体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进一步揭

示影响人行为的主体变量主要是人的“需要”,他提出:人的需要从低至高,由五个基本层次构成,呈金字塔型,愈是低层次的需要,其需要的强度愈大;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低层次需要愈得到满足,对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愈强烈;需要的五个层次从低至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又源自人的需要,这样,需要便成为了设计行为直接、内在的动力。工业设计以人的需要为导向,生物性的满足不是人的唯一需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需要的层次性、阶段性、发展性要求设计的对象和形式不断丰富、不断创新,这是人本设计之源,也是设计创新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创作。工业设计是设计者个体内在创新冲动的需要,但更主要的表现形态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的成果——产品,往往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并在市场流动中实现消费者需要的,而“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需求或欲望并且愿意和可能从事交换,来使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的潜在顾客所组成的”,所以,市场对设计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消费者对设计的需求。成功的设计总是围绕消费者需求这个中心,把市场调研作为重要前提,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开发,既要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产品,又要创造市场需要,把设计与发展的科技结合,设计人潜在需要的新产品,引导消费,创造市场,实现市场需求和彰显个体生命意义、满足自我创造渴望的一致。 满足市场需要的创新设计一定要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得到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认同。我国著名的海尔集团就曾宣称,即使顾客需要三角形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 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 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

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 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 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 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

工业设计的创新能力与产品研发

科技信息 企业中, 产品开发非常复杂, 融合了各项技术研发和市场要求。工作量 大、 投入大、难度更大, 甚至失败率也非常高。很多企业因此不得不以仿制 加适当改造作为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手段。而且往往由于缺少系统的全面素质的 设计开发人员,以技术或管理专业人员开展产品研发工作, 难以将产品与市场, 尤其是预测性市场良好联系, 常常使“ 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 的开发工作出现缺失。 对工业设计, 社会长期处于认识误区———产品外观形式美化, 企业也常常将其作为研发工作的附属学科。然而, 作为系统研究产品开发的专业学科, 工业设计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弥补企业开发断层, 在社会产业中推动企业研发实 力的提高。 1、企业技术应用开发能力的培育 企业产品研发指对产品进行技术发展研究和市场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活动,分研究与开发两个部分。其中研究是前端程序, 主要进行技术储备; 开发是根据市场要求, 将技术应用于产品的过程, 是一种融合了技术、艺术、市场的复杂工程。 企业研发部门依工作重心的不同, 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1]:一类是基础开发型, 主要从事前端的技术基础研究; 第二类是应用开发型, 主要从事技术在产品中的 应用开发; 第三类是技术支持型, 主要从事测试服务、产品维修等从属于主营 业务的技术服务。在企业间技术水平趋同的情况下,第二类的应用开发成为培育企业研发实力的较直接与有力的手段, 是企业研发行为的主要类型。 产品研发在形成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性 大企业都有规模巨大的研发机构, 如微软亚洲研究院、诺基亚研发中心、贝 尔阿尔卡特研发中心、松下研究开发 (中国有限公司等。通过产品研发, 企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工业设计的地位和作用 一、工业设计的地位 工业设计是为制造工业产品所进行的设计, 它包含产品外部和内部设计的整个过程, 对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生产技术的发挥, 以及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的实践表明, 工业设计已成为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首先, 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品牌。品牌的形成首先是产品个性化的结果, 而设计则是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先决条件。设计是企业品牌的重要因素, 如果不注重提升工业设计能力, 将难以成就一流企业。其次, 工业设计创造了产品的高附加值。再次 , 工业设计创新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水平,好的设计创意会极大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最后, 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龙头。由于工业设计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性作用, 世界各国在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龙头, 通过加速工业设计的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日本汽车业的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工业设计在产业振兴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速该产业的发展, 许多国家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投入巨大资金,并在产业政策上给予扶持。英国设有国家设计委员会, 主持全国工业设计推进工作。日本在通产省设有设计促进厅和设计政策厅,以及产业振兴会用于推进这项工作。芬兰政府 2000年通过了国家设计政策纲要, 名为“设计2005”, 将芬兰“成为设计和创新方面的领先国家” 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进行实施。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希望到 2010年成为世界设计强国。许多国家设立专门奖项用于奖励工业设计大师的创新成果。如日本早在 1957年就设立了“优秀设计奖(Good Disign ”, 德国 1969年设立了“好的形式(Good Form ” 联邦政府奖,韩国自 1985年以来设立了“好设计产品奖”并对重大优秀创新设计授予总统奖。这些振兴工业设计的措施同时也大力推动了各国的工业水平,提高了工业设计的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