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

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 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

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

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

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

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到的界面关系(如按照按钮、屏幕、语音等提示进行操作)。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

2.形式美

通常我们说到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本文将形式美定义为是能够将美感与产品与服务中人机结合起来的造型,在视觉、感觉和听觉等属性间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侧重于感性、情感和灵感的艺术思维。

3.体验美

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18世纪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首先提出了美学体验这个词并将其含义改变为感官的满足或感觉上的愉悦,艺术作品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产生的,即为了满足人们感官的感觉。而在这里特指产品本身的在技术、人机理论及形式美学规律等方面的运用,对消费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情感体验的

提升和挖掘,也就是说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功能效用和人机工程上的易用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及形式美学规律的探究,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感受到的愉悦体验,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某种共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追求和期待的已由机械的、毫无生气的物质满足过渡到更具有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正如经济学家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顾客的需求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他们还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产品设计美学是探究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美学规律,其最终目的是要人类在科技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的平台上,自由的生存和发展。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生产、为了“物’的实现,而同时也使人类实现了诸多精神需求且获取了很多美的心理体验。

三、小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的规律来创造。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地介入了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用“美”的尺度,设计制造富有形式美感的现代“艺术品”——产品设计。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系为基础,结合产品设计的美学准则,将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归纳为技术美和形式美以及体验美,对设计评价标准指数型量化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提高工业设计美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从消费者的实

际需求出发,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之中。④①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2]王介民.现代工业设计概论(中英双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何晓佑.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4.

[4]李砚祖.产品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4

设计原理-历年真题

SKZT1307-09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传到法国和比利时,兴起了一场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 A.威廉?莫里斯 B.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C.凡?德?维尔德 D.彼得?贝伦斯 2.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A.统一与多样 B.平衡与节奏 C.部分与整体 D.比例与尺度 3.不属于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思维类型是 A.程序性设计思维 B.典性设计思维 C.叙述性设计思维 D.发散性设计思维 4.下列是企业形象识别的是 A.CI B.BI C.MI D.VI 5.非物质社会是以为核心的社会。 A.服务 B.共享 C.互动 D.情感 6.世界上第一座采取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是 A.红屋 B.包豪斯设计学院 C.水晶宫 D.埃菲尔铁塔 7.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波及几乎所有产品。 A.波普设计 B.流线型运动 C.新艺术运动 D.后现代设计 8.认为只有幸福和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产生美的设计,而工业化生产和劳动分工剥夺了人的创造性,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A.萨利文 B.勒?柯布西耶 C.维克多?巴巴纳克 D.约翰?拉斯金 9.下列不是构成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的是 A.功能 B.造型 C.需求 D.技术条件 10.下列不属于设计“三部曲”的是 A.问题概念化 B.构想明确化 C.概念视觉化 D.设计商品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设计方法是从总体上划分有 A.功能论方法 B.艺术论方法 C.系统论方法 D.全面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12.色彩的性质包括 A.明度 B.纯度 C.色相 D.饱和度 E.光感 13.现代产品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有 A.功能性要求 B.审美性要求 C.经济性要求 D.创造性要求 E.适应性要求 14.景观设计具体可以分为 A.建筑景观设计 B.雕塑景观设计 C.绿化景观设计 D.照明景观设计 E.水景景观设计 15.现代设计一般包括 A.现代环境设计 B.现代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评价 摘要: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美的因素作为考察设计成果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技术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品,才会被广大消费者认可。本文以技术—形式坐标体系理论为基础,以技术美和形式美为总纲,以体验美为节点,结合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试图探究产品设计美学的量化评价标准,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美学评价方法。 关键词:设计美学评价;技术美;形式美;模糊评价法 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其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美”并不是设计的唯一属性和最终目的,但就设计成果而言,美的因素却成为考察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美是唤起和激发人的最高享受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类设计、创造本质的最深刻反映。“美”的设计能使产品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视觉印象,提升产品的审美体验。美是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可感的。如何让见仁见智的美学评价在产品设计中形成有一定参考价 值的标准来指导我们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设计美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架构基础 由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CraigVogel教授与工程学院Jonathan Cagan教授合作创立、并在《创造突破性产品》一书

中推出的技术—形式定位图,显示了同一域的不同产品在技术和形式为轴的坐标系中的定位。根据他们在坐标体系中的不同方位,可以得出针对性的市场定位及驱动因素。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形式好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今社会的消费者不但了解自己的境况,也了解可供选择的产品。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完整的、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和素质,并丰富生活的产品。形式与技术便成为我们在对产品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形式—技术坐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设计的美学理念融会其中,以此来作为的我们衡量产品设计的美学量化综合指标及评价内容。 二、设计美学模糊评价标准的具体阐述及数学模型的建 立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工业设计是人类在现代大工业条件下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一种创新的社会 实践,是技术与与艺术形式的高度自觉。设计美则是建立在技术发展与形式创新基础之上的一种艺术性的造物活动带来的 心理体验。设计美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在产品设计中探求技术美与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在设计活动中追求感情与情境的诉求,让消费者在产品使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生命情感的体验享受。 1.技术美 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

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

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艺术设计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活动,自然离不开材料的支撑,艺术设计更多地体现为艺术的思维活动,而材料则更多的体现为思维活动的载体和最终体现,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材料甚至于变被动于主动,积极参与艺术设计的创造中来。 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方面的,包括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材料的基本特征;二是材料美学方面的,主要是材料材质美感方面。总体来说,艺术设计中对材料的功能和美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首先要考虑功能,如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追求新材料、新技术,只有功能问题解决了,材料美感才有意义;有些审美性强的艺术设计种类,对材料的功能性要求不高,甚至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艺术设计,综合材料艺术,很少出现材料功能不满足创作需要的,材料的美感是至关重要。况且,在功能问题解决以后,美才是人没追求的永恒主题,这样就不难理解在艺术设计中材料的美学即材料的情感因素受到重视的原因。 一、材料美学的内涵和体现 材料服务于人的物理功能研究开发已久,而材料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研究才起步。材料是设计和工艺制造过程中,审美信息的转化和传递的载体。实践证明,材料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产品造型的判断。例如金刚石,它作为天然存在的刚性物质,其中有些透明无色或淡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是最受欢迎的宝石。但一般来说,金刚石还是需要加工的,要改变它的颜色,可以用原子中不同的粒子进行轰击,便可以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恰当的琢磨,可以使金刚石具有极高的折射率,并能折射出耀眼的美丽光芒。因此,材料美学不是单纯指原材料的美学价值,而是指材料加工过程的结果所产生的审美效应。材料美学不能机械地视为材料本身固定不变的审美价值,而是人在应用和加工材料过程中的变化的、流动的审美价值。材料美学就是一门研究材料审美特性和创造美的规律及材料的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的学科。材料美学具体化就是质感设计。 质感是用来标志人对物体材质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亦即物体表面由于内因和外因形成的结构特征,触觉和视觉产生的综合印象。简单地说,材料自身的结构与组织称为材质,材质给人的感觉和印象称为质感。材料的美感主要通过材料本身的质感即色彩、纹理、结构、光泽和质地等特点表现出来。不同的材料,或通过不同的工艺加工的同一种材料,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和联想来体验材质美感。不同材质的材料给人以不同的触觉、联想、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质感是造型设计基本构成的三大感觉要素之一。三大感觉要素即形态感、色彩感和材质感。质感是物体构成材料和构成形式不同方面的体现特征。质感包括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一是质感的形式要素肌理,二是要素质地,即物面的理化类别特征。质感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生理属性,即物体表面作用于人的触觉和视觉感觉系统的刺激性信息。如软硬、粗细、冷暖、干湿、滑涩等;二是物理属性,即物体表面传给人的知 艺术空间 艺术设计中的材料美学 李斌 摘要:材料作为艺术设计的载体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艺术设计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某些时候甚至于是艺术设计创作的原动力或艺术设计作品本身,文章试图从材料美学的内涵和体现,材料美学产生的原因以及综合材料艺术等方面深入论述艺术设计和材料的关系,为艺术设计创作,尤其综合材料艺术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材质肌理材料美学

设计美学考试试题答案

设计美学考试试题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1、美感的矛盾二重性 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就是美感的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并存,即主观直觉性和客观功利性并存,这是美学的基本矛盾。 2、艺术形象 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3、集体无意识: 是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心理倾向,它是先天的非个人的心理机制。 4、生态审美 是人把自己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环境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审美观照,他把审美观焦点集中在人与自然关系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生命关联。 5、定势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个人价值观所决定。 6、结构的稳定性 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是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7、审美形式 是指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也就是说,作为感觉对象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构成某中空间秩序的相互关系和外在形象

8、知觉 以感觉为基础,它是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何谓“功能原则” 功能原则就是抛弃那些脱离时代需要的陈规旧习,放弃柱式、细部之间的固定搭配以及先入为主的设想。回到零点,从实际功能需要出发,重新考虑语汇的构成和意义。 10、明代家具发展到高潮的原因 答:1 由于园林建筑的兴起,增加了对室内陈设的需求; 2 随着与南洋交通的发展,有了充裕的优质木材的供应; 3 是木工工具的改进,为家具工艺技术提供了物质前提 问答题: 1、如何区分产品的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 2、 答:审美关系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价值关系,它反映了对象在什么程度上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产品的审美价值是产品所具有的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品的适用性则是一种功利价值。审美价值具有的是精神功能,功利价值具有的则是一种物质功能。 2装饰与产品风格的联系是什么? 答: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建筑、家具和织物中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新奇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与欧洲所有的传统形式都截然不同,这使装饰直接成了变革的先锋。同时,装饰增强了设计者们的自我意识。正是从产品装饰的变

产品设计形式美法则

造型的要素: 形态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肌理 (1)设计本质 设计本质是创造人人都具有创造力(设计潜力)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发散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散发出各种各样的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案。——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特点:a)思维模式——树形空间模型b) 设计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感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在思维过程中,通过对所得到的若干概念的重新组合,使之指向于唯一正确的答案、结论或最好的解决方案。 特点:a)思维模式——线形空间模型b) 设计过程中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统一与变化、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稳定与轻巧、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 过渡与呼应、主从与重点、比拟与联想单纯与和谐 1. 形式美定义各种外形形式因素(点、线、体、色彩、音像等)有规律的组合。 2. 形式美特点 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式美是一种规律,研究形式美有利于人们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它是指导人们创造美的形式法则形式美将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研究形式美揭示造型形式美的发展规律,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统一与变化是造型艺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诸多形式美的集中与概括,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1.1统一统一:指组成事物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具有呼应、关联、秩序和规律性,形成一种一致的或具有一致趋势的规律。 统一的作用:(1) 增加形体的条理性,体现出秩序、和谐、整体的美感。 (2) 治乱、治杂——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3)过分的统一使造型显得刻板单调,缺乏艺术的视觉张力。——统一需要有变化 统一的依据:造型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变化: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关系。变化的作用: (1)使事物内部产生一定的差异性,产生活跃、运动、新异的感觉(差异感);(2) 使形体具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重新唤起新鲜活泼的韵味。(3)过度的变化将导致造型零乱琐碎,造成视觉上不稳定、不统一感。 (2)统一与变化的表现形式: 线条——粗细、长短、曲直、疏密…… 形——大小、方圆、规则与不规则…… 色彩——明暗、鲜灰、冷暖、轻重、进退…… 2.1.3 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统一与变化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存在于同一事物中。(1)统一与变化不能平均对待必须以一个为主,其余为辅;为主者体现统一性,为辅者起配合作用;切忌不同形体、不同线型、不同色彩的等量配置. (2) 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造型的主要手法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统一性——统一增强造型的条理、和谐、宁静之美感 完美的造型必须具有差异性 ——差异增强美的情趣和持久性

设计学中的美学原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b1583992.html, 设计学中的美学原理 作者:王明颖 来源:《数码设计》2019年第04期 摘要:美学在设计学的领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不同种类的设计中无不运用着美学原理,它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美学原理的特点以及设计不同领域美学原理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美学的发展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并朝着个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着。 关键词:美学原理;视觉设计;室内设计;产品包装;产品设计;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04-0115-04 Abstract: Aesthetics has a statu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field of design. In all kinds of designs, aesthetic principles are use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life.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principl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esthetic principles in different fields,and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is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progress, and it is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individualization and greenness. Keywords: aesthetic principles; visu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product packaging;product design 引言: 美學原理是设计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贯穿着各个不同的设计领域。美的运用和表现也体现着人们审美的需求。分析设计中所运用的美学原理,可以找到其共性和个性,对不同领域设计美学的发展也有一定帮助。 1 基本美学原理的特点分析 “美”期初是来自于自然,自然地景色及其无穷的变化的趣味性带给人总是美的体验,这是长期以来所被人们公认的,人们最初对美的认识也是通过大自然的变化而得到的。当“美”被运用到设计中时,可以总结出一下几个特点: 1.1 审美性。 如我们所知,设计是为了体现应用性而出现的创造活动。设计不仅体现功能的同时,也需要具有审美的特性。设计实质上是通过视觉语言将计划、规划、设想等传达出来的过程,所以设计中美的形式时在视觉语言具备了艺术化的特征后体现出来的。因此,设计考虑功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审美性。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 1、形态学 形态学的研究,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学。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的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征。(德国艺术批评家赫尔德提出对艺术形态的划分,之后是黑格尔美学的历史主义观点,塔本贝克《美的宗教》相继出现。)建立在现代工业基础之上的工业设计产品的形态研究,既不能单纯从艺术的观点去考察,也不能单纯的以科技形态为依据。 2、形态 形态是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形态”即形状与神态,形是外在形体,神是外在精神理念,形与态的统一才是人类理想的创造物。 分为:人工形态和自然形态 3、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异同 相同点:不论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还是人工形态的东西,它们都有自身的物质特性,并且服从一定的自然规律。 不同点:①目的性,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②主体性,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③社会性,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4、人工形态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人工形态的构成:材料、结构、形式和功能 关联:结构、形式和功能成为人工产品所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其中,材料是产品物质基础,结构是产品内部不同的材料的组合方式,形式是产品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功能则是产品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对人的一定效用。 互动:①材料是结构的基础。制作任何产品都需要利用一定的材料,新材料的出现,为产品结构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前提。同时,材料的选择对产品的工艺性能、质量特征性以及市场效果都具有重大影响。 ②产品总是由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起来的,从而发挥出一定的效用功能。任何结构的构筑都要依靠一定的材料,材料是结构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则是 由结构决定的,结构是产品的物质功能的载体,它是实现产品物质功能的手段集合。 ③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即由一定的形体、色彩、质地等产品外观的物质要素所构成,他可以直接为人所感知。形式总是受制于材料、结构和物质功能的要求,但同时它又积极的影响到产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发挥。 ④产品的功能是产品动态系统产生一定活动方式的能力,即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能力,任何一个产品,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其功能作出明确定义,才能明确揭示出这一产品的内涵和要求。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美学原理

美学—美得研究,审美的研究。艺术的研究 正题:美的客观性反题:美的主观性合题:美的主观统一性 自康德以后无人再研究美是什么,研究审美是什么,而艺术作为审美的对象被引入。而对于美的本质的问题则是早就存在,并不是需要作为一个方向来研究, 设计艺术作为艺术的组成部分,艺术学之下的设计艺术学,对其研究的重要内容当然ibukai 设计美学 一,美学分析的三向度: 无论如何,对艺术品乃至于对美的探讨与研究,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意涵(或艺术品的本质,艺术品的形式,艺术品的意涵)一直都是重要的探讨项目, 以绘画为例: {艺术品的本质}的题问,约略雷同于【为什么要作这幅画?】及【为什么要选这个主题或题材?】这样的题问。 【艺术品的形式】的题问,主要就是探讨视觉造型(形式)特征如何达成美感。 【艺术品的意涵】的题问,主要就是探讨这件作品表达了哪些故事与意涵,以及探讨创作者选择某个主题或某个故事后,怎么将这个主题以造型手法展开,怎么将这个故事以造型手法表达出来 二,设计美学三向度 作业顺序顺序一顺序二顺序三 思索项目设计作品的本质设计作品的意涵设计作品的形式主题主题展开形成意涵造型展开形成设计 设计案的命名子题,意涵间的关系的协调造型依主题或意涵 设计案中美学层次依主题形成子题,情节或情而逐步决定,并加 与其它层次(如构造境或故事以修饰 集体记忆)间的权衡 三,美学的出发点——审美美感 康德(从哲学出发):鉴赏判断——,批判——知识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审美四契机:无利害而生愉悦。非概念又普遍性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共通性 美的分析——从美感即审美愉快的独特性入手, 鉴赏是判断美的一种能力:美是靠一种美感来判断的,而美感是一种愉悦感(如秀色可餐) 审美特征: 1,由判断而生愉悦,超功利的——无利害而生愉悦, 2,生感知的,具体的,形象的,个性的,千变万化的,但是有普遍性——非概念又普遍性(谁都有此经历:真正有普遍性的只有逻辑与概念,而人愉悦与概念,逻辑不同) 审美原则: 1.由目的生判断,审美判断都无目的,或称以自身为目的,没有具体的目的的一般目的,或称以自身为目的,没有具体的目的,形成的合目的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如果说他有目的,是在判断后,而非判断前) 2.共通感:先验假设前提——先于经验(生产之前就定了的)/假设假定大家赞同)/审美前提(说某物美,想得到别人赞同) 意味着彼此一致的可能性——主观普遍性 美感归为每个人独特的主观态度,却又必须设想为人人共有大家赞同的(如,田野,绿色是客观感觉,绿色的美是主观感受,只不过被看做是客观的)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

对设计美学的理解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无所不及地怀着美化自己的生活、美化世界的愿望与执著追求。他们除了制作种种饰物之外,还创造出被后人称为自由艺术的、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也不借助实用之物的原形、专门为了美化自己的生活、可自由、自在地发挥的美化世界的绘画、雕塑与音乐等形式。 人们一直在追求美,但何谓美学?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也不是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从客观事物中所得出的某种观念性的东西,所以它显得非常的抽象。根据前苏联的美学界提出的观点:美既包括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领域中的审美活动,又包括精神生产与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审美活动。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为:“美”,或者说审美对象,主要研究审美客体的美的本质、美的规律与美的存在形态等;“美感”,也指美的欣赏者,即审美主体。“减产创造”,美的创造的领域,要研究的是美的创造的实质。 那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人们不仅能欣赏到造物的美,在客观现实世界中、艺术作品里,还能领略到美的存在。美虽然是个人心理感知的产物,但它与任何心理感知的现象一样都有作为其物理刺激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总之,美在大千世界中、美在艺术作品里、美在人间造物中。凡此等等,无一不在客观事物之中,这就是美的客观性。人类有众多的感知系统,都是感知外部世界的感受器,它们所感知的都同样是外部世界的感性形式。而美就在这些外部世界事件的感性形式之中。没有所感知的外部世界事物的研发形式,也就不可能感知到美。

同时,对产品美的感知器官还包含了感知艺术美所没有的、视听之外的感知器官。这就是美在事物的感知形式中。客观事物中存在美,美在客观事物的可感形式中,那么美又是可感事物的什么呢?美不是客观事物的本体,不是事物的更改内容,且有别于事物的客观属性。美是审美对象的情感内涵,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是不该局限于它的表象,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实是由前后两个相关的过程构成:其一是基于知觉,对客观物理对象作出客观属性的感知,进而是对其表象的识别;其二是基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或社会性的约定俗成,对所感知的感性形式作出客观理性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只有在这时才能说人们全面地掌握,并认识了这一客观事物。审美价值既表现在融入的所具有的形式美的质量中,还表现在事物的理性内容,即它的社会意义与各种功利意义中。但是,审美价值与社会伦理价值这种理性内容。假若离开了人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价值就失去了意义,在审美关系中人的主观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懂得了美的内涵、审美价值,但何谓审美,审美是人类对从客观事物进行诠释所得的审美内涵的一种主观评价。这种判断的正确基础是基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是既确切地对其感性形式的识别,同时又确切地对其理性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对审美对象的基于审美主体心理认知规律的情感诠释又具有相当程度的个人的差异性。审美的初级阶段是对形式美的美感,它主要地还是反映在形式对官能的驱动上;审美的高级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它不仅有对情感的驱动,并且还是理智的满足。所以对美的认识不但是针对个

论陶瓷产品的设计美学特征

论陶瓷产品的设计美学特征 余建荣 (景德镇陶瓷学院) 摘要:陶瓷设计美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整齐、对称、均衡等形式感的应用,奠定了陶瓷设计美的发展基础。手工业时代,陶瓷设计美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更增加了丰富的精神内容。工业时代,陶瓷产品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发展,促进了功能主义美学观的诞生。陶瓷设计美学具有应用性很强的特点。陶瓷设计美学内容包括作为构成陶瓷产品存在状态的功能美、形式美;作为陶瓷产品形成的生产过程美;作为陶瓷产品综合实现的艺术美和社会美。 关键词:陶瓷产品;设计;美学 On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Ceramic Products Designing Yu jianrong (Jing dezhen Ceramics Institute) Abstract: The aesthetics of Ceramic Products Designing has is uniqu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application of fomalization like uniformness, symmetry and balance lays foundation for the aesthetic. in the Handicraft Industry era, the significance of ceramic designing aesthetics not only exhibited the unification of utility and aesthetics, but also expanded its abundant connotation. While in the Industry era, the development of its standardization and commercial utilization has given birth to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m aesthetics. The aesthetics of Ceramic Products is much applicable. The aesthetics of Ceramic Products includes functional and formal aesthetics which constitute the existence of ceramic products,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esthetics of the making of ceramic products and the artistic and social aesthetics presented synthetically by the products. Key words: Ceramic products Design Aesthetics 人类作为自然界中高智能生物,在漫长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和改造着自然,完成了人类外在的“人化”过程,创造了人为世界的美;同时实现了内在的“人化”,造就了人类自身的心理构造、审美感官和能力。所以人类对美的创造和追求首先存在于造物的起始,而“设计美”正是来源于造物的过程之中。 在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中,对自然材料和工具的选择是从无目到有目的,从改造材料和工具再到创造材料和工具。在历经数十万年漫长的累积后,人类社会发展出源于实用又超越实用的美,并为以后的各历史阶段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类早期的石器工具的进步历经了由打制到磨制、由简单到复杂、由不规则到规则、由粗陋到精细等演变过程,体现了人类根

《设计美学》第一章重点

《设计美学》第一章纲要 一、主要概念部分: 1、形态P12 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2、结构P14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3、结构的层次性P15 4、结构的有序性P15 5、结构的稳定性P15 简述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6、产品的功能P17 产品功能:是指产品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对人发挥的效用。 7、感觉P18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8、知觉P18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9、良好图形P25 良好图形;是指它的构成分为可以沿着已经确立的方向连续下去,或者导致整体的对称或平衡,或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紧密而完整的图形以及形成在一个共同方向上的运动。 10、同形论P26 同形论;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苛勒《完形心理学原理》 11、技巧P35 技巧;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门化形式的技能。 12、产品技术P38 产品技术;产品以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自身的功能目的,具体表现在产品所采用的结构

方式和技术原理上。 13、生产技术P39 生产技术:如何把产品生产制作出来所涉及的技术内容,其中包括材料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整机组装和成品检测技术等。 14、完形质P46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15、技术规定性P39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16、形式自由度P39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17、意境P43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二、问答题 18、简述人工形态与自然形态的不同之处。P12 答:1人工形态的东西是人们有目的的劳动成果,直接用于人的满足人的需要,因此它的存在具有符合人的目的性的特点,而自然形态的东西并不以符合人的目的性作为存在的前提。 2 人工形态具有人的主体性特征,主体性反映了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需要、目的、意向和心理特征。 3 由于人的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所以使人工制品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成为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这就使人工形态总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变化。 19、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由何而来,在功能层面对人有何启示?P7 答:自然形态的情感内涵产生的原因: 第一,人类与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它是构成人们生活的天地。人们咏唱日月星辰,也赞颂田园山水。它们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和有序,而且在与人的生活联系中被人格化了,赋予了人的意义,也具有了与人情感的契合。 第二,与无机界相比,有机界是一个更加色彩纷呈和生意盎然的世界。在生物的每个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偶然性的变异。这种变异可能适应于环境条件而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也可能不适应于环境条件而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产生有利变异的生物容易存活,并在生殖中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产生不利变异的生物不易生存,从而被淘汰。自然选择的创造作用在于通过环境对生物发展的影响,使生物的变异、环境的淘汰和物种的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三,自然形态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统一尺度的规律作用,这种尺度关系是同地球引力场相联系的。各种生物形态的美,都是与它自身的生物种属的特点相关联的。每一种属都有自身的尺度,从而构成特定的和谐。 功能与启示: 对于自然形态的功能机制具有的启示作用,人们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 1开始只是零散的和外在的了解。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里有气室而浮在水面的特性,设

设计美学原理应用

引言 设计美学是在现代设计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结合美学与艺术研究的传统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边缘性学科,它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具体应用等都有别于传统的艺术学科。设计美学作为设计学科的一个理论分支,其理论也与传统的美学艺术研究不同。因此,它不但在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传统的美学理论,而且在现实应用中也有自己独特的要求。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我国对它的研究在理论上比较滞后,在应用上的认识也不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还将其等同于传统的美学艺术学科。因此,本文将从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出发,对设计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关于美的本质 美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在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是在对象中以感性形象表现出来的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 美的本质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理论问题,何谓美,何谓美的本质,从哲学上讲,首先,承认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其次才能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发现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寻找美的根源,既人对于外在的物质形态的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人对客观世界的实践和改造中去寻找美的根源。 美作为人类可以反映到的事物的一种属性,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属性,是一种非物质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类意念正方向指向有关。人类既是美形成条件中两种客观存在中的一方,又可作审美的主体。美在主体之外,不是主客观的统一。将美界定为关系属性,可最终揭开美的本质和审美现象的谜底。分析意念正方向指向和美的构成关系,可阐释美及美的观念的形成及其变化与异同。 个人观点:物质本身是美的,但它只有经过人们的审视,符合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审美观,才具有审美价值,而这种“美”是物质固有属性与人们赋予它的其它属性所共同决定的,是能够被人们感知认同的。 当然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观更适于产品设计的理念需求,同时也符合产品设计的基础以人为本。 2.产品设计的核心 1.美的创造是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内容。 2.产品设计就是强调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我们产品中的艺术美主要讲的是形式美法则。

《设计美学》复习要点

《设计美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主要概念部分: 形态: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的外在特征。 人工形态:是指人工制作物这一形态,它是由天然形态的物质材料经过人的有目的的加工而成。 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 产品结构的特点: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结构的有序性:是指产品结构要使各种材料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和规 律性组成。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产品作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无论处于静态或动态过程中,它的各种材料 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 结构的层次性:是指根据产品复杂程度的不同,它的结构可能包含零件、组件、部件等不同 隶属程度的组合关系。 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它是以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化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事物 的总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定势:是行为的准备状态,主要由过去的经验和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所决 完形质: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性,如曲调,风格等? 形式自由度:产品形式在设计创造中的变化范围? 技术规定性:物质产品生产所依据的制作要求? 意境:由产品实体与空间,形象与意义作用于人所产生的精神境界? 一、填空题 1形体学的研究首先出现在(生物学)领域,生物形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结构形态)的科 学。生物形态学通过(对动植物的机体结构及其外部形状关系)来了解它们的不同类型和特 征。 2、形态是(指事物与其特定功能结构相关联系的外在特征)可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3、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有序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4、决定产品形成的因素包括产品的(材料)(结构)(实用功能)(认知功能)。 5、(对象性)是人的活动的根本特点,也是人的审美活动的特点。 6、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由(由感官刺激引发的,经过组织的个人经验形成对客观的整体属性和各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反映。 7、视觉的恒常性是指(在视网膜成像不断变化过程中,我们的知觉映像却保持不变) 8、完形质是指(由知觉结构所形成的事物特征<如曲调、风格>) 9、完形心理学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韦特墨)开创的。 10、同形论的观点是(经验到的空间秩序在结构上总是和作为基础的大脑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 11、异质同构论说明(直觉经验的形式与刺激形式之间的相互对应) 12、德国美学家将物质对象分为4种类型(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艺术对象) 13、所谓实践活动是(人的由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为,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它是一种 对象化的过程)

4第四课 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第四课美国工业设计的兴起 自两次世界大战后,设计中心逐渐由欧洲转向了美国。先对二战前的情况进行大致的分析: 1) 世界大战刺激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军工产品和军需品) 2) 社会局势稳定,国内消费品需求增加 3) 生产的标准化和制度规范化的生产改革(也导致设计职能分工明确) 一.第一代设计师 美国的第一代工业设计师,多以广告、商业美术、工程等行业为出身背景,是似乎与我国目前设计教育环境颇有几分相似。 a.Raymond Loewy ——当洛维初到美国时,以插画和广告画为生。小有名气后,逐渐转入工业设计行业。于30年代引领“Streamlining”运动。此人设计作品颇多,曾为美国总统工业设计顾问,代表作品如可口可乐瓶、“灰狗”公车、“空军一号”内舱等。1951年著有《Never leave well enough alone》一书。 b. Norman.B.Gedds——喜好流线型设计以及设计的程序化。早期的设计思想充满理想主义和未来主义的色彩。曾著书《地平线》(1932年)。 c. Walter.Teague——是最早重视人体工程学因素,从而增加产品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设计师之一。代表作品如柯达135相机(现代35MM相机的原型)、波音707、747内舱等。 d. Henry.Drefuss——德雷福斯最大的贡献便是奠定了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学科的发展,并著书《Design for people》(1955)和《The measure of man》(1960)。德雷福斯一生都和Bell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强调“from the inside out”(有内而外)的设计原则。 e. Harley.Earl—— 1927在通用汽车公司总裁 Afred.Sloon领导下,厄尔成为世界第一个企业设计部,即汽车色彩设计部主任。后又与Sloon提出著名的“有计划废止制度”(planned obsolescence),即有关于汽车有计划更换部件计划,2年一小改,4年一大改,用新样式替换旧样式的促销手段。厄尔对于汽车工业贡献巨大,他于1919发明了泥塑模型设计车身的技术。后于50年代发明了弧形整体挡风玻璃。 (美国工业设计专职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自由设计师,如洛维;二是企业设计部,如厄尔,这一职能分化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二. 二战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国际主义(建筑学意义) 背景: a.人口增长(“Post-war babyboom”)与社会丰裕(“Affluent Society”) b.科技进步(晶体管技术到集成电路) c.新材料(新型有机材料) d.新理性主义以及“三大理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影响 e.大批设计师移民美国(如二战时密斯、格罗皮乌斯等)

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美学,其产生与设计学科的确立有着密切关系。 设计美学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设计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广义上讲,只要能给人以美感、具有使用功能的造型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设计”。与艺术不同的是,设计中所谓美感与使用功能,不只是由设计师来感受与判断,还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来判断。因此,设计美的研究还要在对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社会的、人类的、经济的、技术的、心理的、艺术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作为依据。狭义上的设计,是以大批量地生产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的产品为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就可以把设计定义为一种准备行为。学习设计美学要理清几个概念,即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美学,什么是设计美学以及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等诸多问题。 根据设计美学学科的定位,可以看出设计美学要处理设计与人、技术与艺术、形式与功能的关系。设计美不以艺术中作品的美为评价的标准,而是以设计与人的关系的合目的性为评价标准,即以设计产品是否满足主体的使用、是否与环境和谐等问题为评价标准。从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上表现为,设计与现代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和材料、技术与审美的关系。功能与形式的方面表现为,设计是否能够适时保持功能与形式和谐尺度。这些都是设计美学与美学研究不同的表现,设计要满足使用者的方便和外形美观两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能以外观的美丑来恒定产品的优劣。 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 一是纵向地对设计美学史的研究,把设计放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发展中做动态研究,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设计美的规律。 二是横向地对设计要素和原理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设计趋势、提高设计审美水平,进而起到指导设计实践活动。设计美的要素包括形式美、材料美、技术美、功能美等方面的内容。 三是研究设计美学教育,对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加以积累和发扬,推广设计美学的优秀理念。主要包括设计审美教育的内涵、途径、方法、实施等。 设计美学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根据设计门类的不同,可以把设计美学分为:广告设计美学、环境艺术设计美学、包装设计美学、建筑设计美学等; 二是根据设计的实施效果又可分为平面设计美学、三维设计美学。 三是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把设计美学分为: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产品设计美学;视觉传达设计美学。 对中国设计美学的研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功能对设计样式的影响 2 风俗及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3) 设计与技术的互相促进 4)设计与审美观念的相辅相成 盛唐三彩产量大,质量高,三彩俑生动传神,釉色自然垂流,互相渗化,色彩绚丽,呈朦胧之美,艺术水平很高。唐代女装也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唐代女装偏重于在领子上下工夫, 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唐代家具的装饰风格摆脱了以往的古拙,取而代之的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 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的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 文章中指出工艺创作中总体设计的运用准则是:先“规矩绳墨以定制”,后“善运众工不伐艺”。 中国哲学美学在宋代实现儒道释三学融合,完成了以道德为本体和主题的中国人格美学。 在整合中,宋代美学广泛吸纳各种学术思想,以儒家为本位批判吸收禅学和道家美学思想,从而获取了自己时代所需的美学资源。 宋代美学的总体特点是面向现实人生,高度重视生活情趣,任情感自然地流露和表现,鄙视宫廷艺术的富丽堂皇、雕琢伪饰。 宋代美学大体可以分为两派: 一派提倡“平淡天然的美”,以欧阳修、苏轼、严羽为代表; 一派是提倡客体化的、具有伦理道德性质的“理”,以邵雍、程颢、程颐、朱熹等哲学家为代表。 宋代文人美学的纯朴淡雅追求对宋代瓷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宋瓷,不单单只是盛东西的物件,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一种文化。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 一方面明代美学家对审美意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一方面也冲击了当时的教条主义美学和复古主义美学。 美学领域表现为“情”被提到一种新的水平和新的位臵,在审美与艺术中无顾忌地、大胆地表现个人的真情实感,推尊自我,崇尚独创。 在明代的设计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家具设计。形成了富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明式”家具。 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在设计上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色泽和纹理,比例适度,线条流畅,装饰线脚简练细致,朴实无华。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设计推向了顶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