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B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43分)

1. (3分)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脍炙人口________ 深ān________。

2. (2分)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夜幕下的南山,裹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的弥散,最终消融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①夜空宁静,寥落的星星浸在润湿的空气里,仿佛伸手就可触碰。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一条条水雾。

③坐在院前的藤椅里,俯仰之间,万家灯火与稀疏星光相映成趣,甚是惬意。

④两江环抱的都市在灯饰艺术的华彩下层次叠出、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尽显人间的喧闹。

⑤山路旋转,一阵工夫就到达了山顶的小院。

⑥那一刻,静寂无声,仿佛就连自己置身的小院,也没有丝毫响声。

A . ⑤③④①⑥②

B . ⑤⑥③①④②

C . ②⑤③①④⑥

D . ②⑤⑥③④①

3. (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故人/不独亲其亲

B .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 是谓/大同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尉果笞广

B . 恢弘志士之气

C . 稍稍宾客其父

D . 无案牍之劳形

5. (2分)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 弗食,不知其旨也

C . 其此之谓乎

D . 弗学,不知其善也

6. (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 . 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7. (15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不知其善也________

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④男有分________

⑤女有归________

⑥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

⑦力恶真不出于身也________

⑧故外户而不闭________

8. (5分)近代哪个人物在倡导大同社会的同时去努力实践了?

9. (10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开篇提出了________的论点,再从________和从古代一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请结合相关链接的内容,仿照例句补写一个“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的事例。

相关链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带着战火硝烟的陈毅,在第二天便以市长的身份正式接管了上海市政府。刚解放的上海各种物品奇缺,当陈毅市长了解到市民缺乏盘尼西林等药品时,他连夜登门造访深居简出、闭门著书的化学家齐仰之,请他出面主持此类研究工作。但齐几番推脱,后来陈毅终于用他的真诚,让齐仰之欣然同意主持筹建盘尼西林药厂。

例句: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

二、翻译 (共1题;共25分)

10. (25分)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5)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6)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7)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8)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

11. (19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全文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明理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________

③故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

④非问无以广识________

⑤明理矣,而或不达于事________

(2)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教然后知困

②君子之学必好问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学学半。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①_______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_______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

【甲】文:③________。

【乙】文:④________。

12. (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选自《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选自《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选自《曲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弗学而能________

②其次务施报________

③玉不琢,不成器________

④人有礼则安________

(2)《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________(原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③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4)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13. (17分)阅读文言文《赵广拒画》,回答问题。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尤工作马(擅长)

B . 几能乱真(表数量)

C . 使图所掳妇人(绘画)

D . 而广平生实用左手(其实)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断右手拇指遣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4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9-2、

9-3、

二、翻译 (共1题;共25分)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1分) 11-1、

11-2、

11-3、

11-4、

12-1、12-2、

12-3、12-4、13-1、13-2、13-3、13-4、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 ,推举。 修:培养。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 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

“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 ,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B卷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2课《虽有嘉肴》同步练习B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9题;共43分) 1. (3分)给加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脍炙人口________ 深ān________。 2. (2分)下列文字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夜幕下的南山,裹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模糊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的弥散,最终消融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①夜空宁静,寥落的星星浸在润湿的空气里,仿佛伸手就可触碰。 ②惟有自己的呼吸在空气中凝成一条条水雾。 ③坐在院前的藤椅里,俯仰之间,万家灯火与稀疏星光相映成趣,甚是惬意。 ④两江环抱的都市在灯饰艺术的华彩下层次叠出、错落有致、色彩缤纷,尽显人间的喧闹。 ⑤山路旋转,一阵工夫就到达了山顶的小院。 ⑥那一刻,静寂无声,仿佛就连自己置身的小院,也没有丝毫响声。 A . ⑤③④①⑥② B . ⑤⑥③①④② C . ②⑤③①④⑥ D . ②⑤⑥③④① 3. (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故人/不独亲其亲 B .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 是谓/大同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尉果笞广 B . 恢弘志士之气 C . 稍稍宾客其父 D . 无案牍之劳形 5. (2分)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 弗食,不知其旨也 C . 其此之谓乎 D . 弗学,不知其善也 6. (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恶它,把它扔在地上,自己不会私藏。 B . 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D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7. (15分)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 ②不知其善也________ ③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 一、基础积累 1.重点词汇释义 (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 (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2.重点虚词 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 其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示推测)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 3.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学:同“敩”,教导) 《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 (1)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2)不知其善也(善:古义:好。今义:善良。) (3)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 (5)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 (6)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 词类活用 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 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3. 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作家作品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主题解读 本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7.重难点解析 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8.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层次。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 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6.请试概括归纳本文主旨。 答案: 1.第一层(第一句)运用类比,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二层(第二句——第四句)论述教和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第三层(第五句)引用《兑命》的话,印证观点。 2.“教学相长”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佳肴》译文及知识点

一、《虽有嘉肴》参考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知识点 1、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同意。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以“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品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3、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课后练习四)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

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4、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5、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6、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7、一词多义 学.学半音xiào,教 学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其 不知其.旨也它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

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梳理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字音】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教(jiào)学相长(zhǎng) 兑(yuè)命 学(xiào)学(xué)半 【注释】 1.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虽:即使。 3.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4.旨:甘美。 5.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6.是故:所以。 7.困:不通,理解不了。 8.自反:反省自己。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一 一、《虽有嘉肴》全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虽有嘉肴》考点: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 〔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形容词,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善:名词,好处,优点。 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这样。 〔知困〕知道困惑。困:形容词,困惑。 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考点】〔自反〕自我反省。反:反思,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强:读作qiǎng,勉励。 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长:读作zhǎ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 这一句得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促进。 【原文】《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兑命〕《兑(yuè)命》是《尚书》中的一篇,即《说(yuè)命》。兑:同“说”,读作yuè,是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同“斆”,读作xiào,意思是“教导”。学半:学习的一半。

人教八年级下册(部编)语文第22课《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2、解析:这篇文章是关于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的篇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课《虽有嘉肴》板书。 引出“嘉肴”和“佳肴”的演变。

投影: “嘉肴”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出现,“佳肴”出现要晚一些,但起码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人用了。到了近代,“佳肴”一词的使用变得更普遍,逐渐成为了规范用语。而出现更早的“嘉肴”反而没有人用了。 ——南京师大附中吴家驹师:也正是因为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很多词语的意思在不断改变,所以我们现在去读秦汉时期的文章,必须借助注释。并且我们为了更好地阅读,还需要识记很多常见字词的含义。下面,我们就来自学疏通文意。 二、诵读课文 请一位同学读无标点的课文 请一组同学读无标点的课文 请全班同学读无标点的课文 提问:你是怎么快速将课文读熟背诵的?这篇课文为什么这么好背呢? 引出结论:句子两两对称,朗朗上口,课文有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读有学,学中思 (1)自学(6分钟) 【投影】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自学要求: 1.解释加粗的字并翻译划线句子。 2.独立思考,安静快速,6分钟。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诵读理解 1、字音兑(yuè)学(xiào)教学相长jiāo 强 qiǎnɡ 2、字词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教: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 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 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3、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文学常识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 2、儒家经典: “三礼”:《礼记》《仪礼》《周礼》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3、结合《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三、内容理解 1、以美味菜肴类比最好的道理,突出学习的重要性。 2、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3、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观点。

第22课《虽有嘉肴》知识点整理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时期戴圣编撰。 2.《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二、主旨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重点文言词句的积累 1.注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虽.有嘉肴即使(2)不知其旨.也味美,甘美 (3)虽有至道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所..最好的道理(4)是故 以 (5)弗.学不(6)教然后知困.困惑 (7)然后能自反.也反省(8)然后能自强 ..也自我勉励 (9)学.(xiào)学(xué)半:通“敩”,教导 (10)教学相长 ....也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11)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3.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甘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通假字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5.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古义:达到了极点。今义:到 B 教学 ..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 6.词类活用 A.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7.、一词多义 A. 学.学半音xiào,同“敩”,教导 学学.半学习 B .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它的 四、用原文语句默写填空。 (1)领起全篇,运用类比推理的手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揭示教和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理的成语是:教学相长 (3)强调通过学习与教导别人感知自身缺憾的语句是: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强调躬身自省,奋发图强的语句是: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五、问题归纳: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答: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一句,指出只有学才能了解至道的好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 《〈礼记〉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 《〈礼记〉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二、背诵《大道之行也》,归纳一下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三、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中的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对比面对财货浪费和力气付出时两种无私的态度,加重了推理的意味;“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虽然不是严格的对偶,在语词上不——相对,但句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第22课《虽有佳肴》对比阅读(8篇)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人患作文字 ..少:(2)故尤有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参考答案:1.文章意味,指道理 2.(这)没有其他技巧,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好。 (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来,(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 3.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参考译文:近年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找机会就写文章的事请教他。欧阳修说:“(这)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多动笔写文章,自然就会写好。现在的人弊病(在于)写作文章少,又懒于读书,每一篇文章写出来,就想要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写作的)毛病不必等着别人指出,(只要)写作文章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它。”这是(欧阳修)先生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告诉别人的,因此特别有道理。 【二】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bèi)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读书如销.铜:(2)随.模铸器: (3)逸.于作文也: 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 3、本文阐述了读书和写作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4、古人论述“读书和写作的关系”的语句还有很多,请你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 。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细嚼慢咽品至道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虽有嘉肴》教学实录教学设想《礼记二则》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的两篇文言议论性小散文。运用类比推理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导别人的过程中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告诉了我们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虽短,道理亦浅,但论事说理的技巧颇见功力,对学生的学习理念的更新和写作技巧的运用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值得好好琢磨一番。本节课我想引领学生不仅感悟说理技巧,而且能紧扣观点尝试创写学习感悟,为九年级上册学习写作议论文做一个前提基础铺垫。所以我把它定位成了诵读型+写作型文本。 素养目标 1.反复朗读,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诵读文本,明确论述章法及炼字艺术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3.联系生活,创写微文,进一步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2.诵读文本,明确论述章法及炼字艺术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教学难点 3.联系生活,创写微文,进一步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下面是出自《礼记》的几个成语警句,你都能填来吗?请在课文空白处写一下。 (学生先写后说) 屏显: 1.瑕不掩() 2.博闻强() 3.反躬自() 4.一张一(),文()之道 5.礼之用,和() 6.傲不可(),欲不可(),志不可(),乐不可() 答案: 1.瑕不掩瑜 2.博闻强识zhì 3.反躬自问躬:自身。 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5.礼之用,和为贵 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虽有嘉肴》一文也有一个成语,你能很快说出来吗?生异口同声:教学相长师:知道什么意思吗?生七嘴八舌:是教师和学生互相促进。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教案及原文 《礼记二则》课文原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二则》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āyáo)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