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的三次大分裂 杨诗梅

中国古代的三次大分裂 杨诗梅

中国古代的三次大分裂 杨诗梅
中国古代的三次大分裂 杨诗梅

国家分裂与统一

浠水二中高三历史组

一、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的统一问题

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特征是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于一体。

发展演变:战国——萌芽

秦朝——建立

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北宋——加强

明清——强化

主要内容:皇权的加强;中央机构;思想控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评价:

2. 历朝政府对边疆采取的措施和作用。

东北、西北、西藏、西南、台湾

(二)中国近现代史统一问题

特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1.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2. 近代政权对峙与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3. 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

(三)世界史上的统一问题

特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1. 美国内战

2. 德国统一

3. 意大利:撒丁王国通过战争,统一意大利北部;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完成意大利统一。

4. 朝鲜半岛: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80年代,朝鲜半岛南北双方

逐渐开始对话,2000年两国举行首脑会议,发表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而努力。

5. 世界近现代史上欧洲的三次统一。

【归纳】对国家分裂和统一的认识

(1)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家统一是主要的趋势,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2)在中国古代,统一之所以能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秦汉以来建立的、健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批杰出帝王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要辩证地认识封建国家分裂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要看到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客观发展,如多民族的融合,人民渴望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因素。

(4)当今,我国还面临着统一台湾的艰苦任务。而达赖也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企图分裂西藏。台湾和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台湾和西藏的企图,都是违背人民意愿和历史潮流的,是不能得逞的。

【归纳】国际因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影响

(1)外因促成国家或地区统一

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率先承认美国独立,并公开帮助美国与英国作战,不久荷兰、西班牙也参加对英国作战的行列,使英国的力量受到牵制。加速了英国的失败。

②意大利的加富尔在统一开始之前,首先在国际上痛陈奥地利对意大利的专横,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并设法取得法国的支持;后来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将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

③1853年美国最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促成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为日本改革的成功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④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推动

和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直接导致了东欧巨变,促成了德国的统一。

⑤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抗及摆脱美国控制的愿望,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发展。

⑥20世纪70年代,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兵。不久北越完成国家的统一。

(2)外部势力的干涉导致国家或地区的分裂

①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直接导致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瓦解。

②一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二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随着苏美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的西部和东部先后出现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

③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直接造成朝鲜的分裂;1955年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界实行南北分治,美国取代法国,在越南南部扶植傀儡,阻挠南北的和平统一,造成越南南北20多年的分裂。

④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苏美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背着中国签订秘密协议,维持外蒙古的现状,造成外蒙古与中国分离;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的内政,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是导致台湾与大陆长期不能统一的最主要原因。

⑤印巴分治、巴以冲突。【略】

二、高考例题

【例1】(2005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

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

迁?

(2)B图和C图的状况

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

(3)C图状况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

启示?

答案:(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占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统一

胜于武力统一等。

【例2】(2003年高考江苏试卷)

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便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也的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答案:举措:率军灭陈,统一南北;开运河;创进士科;兴建东都和

粮仓;修驰道;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友好往来。

历史意义: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南北经

济交流和中外交往。

例3、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以“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

“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B)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三、巩固训练

国家的统一存在两种方式:一是武力统一,二是和平统一。回答1—4题。

1、19世纪中期,美国被迫通过武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南方的各植园奴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B、北方经济发展迅速,南方经济发展缓慢

C、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要根除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2、19世纪中叶,德人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自下而上干的事”。

这个“事”的实质是:

A、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B、为近代化扫除障碍

C、对外殖民方面取得相当成功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3、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帮德国,德国实现了和平统一,这种情况出现的

原因是:

①民主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②联邦德国是欧洲资本

主义经济大国;③苏联解体;④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以下的几组人物中,曾经以武力完成或或国家统一的一组是:

A、华盛顿、拿破仑、加富尔

B、彼得一世、俾斯麦、拿破仑

C、彼得一世、林肯、克伦威尔

D、林肯、俾斯麦、加富尔

国际环境是影响近现代国家统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回答5—8题。

5、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

A、扰乱中国的外国势力

B、长期的军阀割据

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6、在下列事件中,联合国发生过重要影响的有:

①朝鲜战争②印巴分治③纽伦堡审判④巴勒斯坦地区分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7、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

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柏林危机”的后果是:

A、使美苏趋于紧张

B、使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加快德国的分裂

D、苏联处于军事优势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爱国情结,也是世界上每一个主权国家的利益。回答9~12题

9、元朝时期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迁徙和杂居

B、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国家的再次统一

D、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和江南

10、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B、西方殖民者联合起来挑起中国民族矛盾,支持分裂破坏活动

C、中央开始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B、实行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D、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区

从彼此的位臵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主要是为了:

A、成立美国联邦

B、邦夺取佛罗里达半岛

C、反对南部同盟的分裂活动

D、遏止增加“蓄奴州”的要求。

13、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历代政权都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

回答:(1)为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推行的两大主要举措是什么?

(4分)

(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属于创新?(4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大业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8分)

14、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

家和统治者们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统一欧洲,但都挫败了。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结合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不知识概括图一、图二这二次试图统一欧洲的行动,在客观上产生的不同影响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两次统一欧洲行动失败的共同原因。(16分)

(2)图三中的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是欧洲统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和目的。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分)

(3)依据图三说明二战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欧洲一体

化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6分)

参考答案

1—12 CDDDA DDCCA CC

13、(1)“推恩令”;“附益之法”。(4分)

(2)行省制度;宣政院管理西藏。(4分)

(3)解放战争胜利、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提出“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交流频繁。(8分)

14、(1)影响:拿破仑帝国的统一行动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进一步摧毁了欧洲封建旧制度,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农民的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法西斯德国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与暴政,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出现了战后德国的分裂。

共同原因:都企图独霸欧洲;都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欧洲人民的普遍反抗;都建立在军事独裁的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以英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力量的对抗。(16分)(2)原因:二战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欧洲势力削弱;美国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苏联的威胁;欧洲是“冷战”的主战场。

目的: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进一步发展。

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使欧洲在很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欧洲国家不愿受美国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家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14分)

(3)特点:由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趋势:当今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趋势。(6分)

《统一与分裂 论中国历史的启示》重要摘要

《统一与分裂论中国历史的启示》 一九州的传说和现实 《尚书》中有一篇《禹贡》: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九州。另一篇《舜典》中,又提到在尧、舜时,“肇十有二州”从禹所划分的九州中又分出幽州、并州、和营州三个单位,因而总共有了十二个州。《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至燕山山脉和渤海湾,南至南岭一带,西至陇东高原;至于具体涉及的理内容更广;当然不可能是夏朝的事实。到了公元前二世末,也就是在《禹贡》问世的一二百年以后的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将全国除首都附近的七个郡级单位以外政区分属于十三部,即豫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扬州、交趾、朔方;每部设刺史一人,负责巡察境内的地方官和豪强地主;称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在公元1世纪后的东汉,州才成为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域。朔方并入了并州,加上管辖首都一带的司隶校尉部,总数仍为十三。由于交趾改称交州,以州命名的单位就有了十二个,也不是九个。 现有的研究成果足以证明,不仅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还不可能有什么行政区划,就是商朝和更后的西周时代也还没有出现行政区划。 九州制只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

了他们一种政治理想。 在《禹贡》中还记载了一种“五服”制: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 根据这样一种国家模式,在王居住的京城往外,第一等是甸服(以农业为主的直接统治区),第二等是侯服(诸侯统治区),第三等是绥服(必须加以绥抚的地区),第四等是要服(边远地区),第五等是荒服(蛮荒地区)。 在战国时期形成的统一观,是以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为主干、以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心的,是一种封闭的观念。 长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 华夏族及以后的汉族在同化其他民族的过程中虽然也少不了武力的强制,但却有一种积极的传统,那就是并不过于重视血统关系。任何异族只要与汉族认同,接受汉族文化,就可以成为汉族的一员,而并不考虑他们的血统及是否曾与汉族婚配,对于异族的杰出人物,一旦能为汉族政权效劳,统治者同样会委以重任,与任用汉族臣僚并无二致。 从秦汉以来,由北方进入黄河流域的非华夏民族至少有匈奴、乌桓、鲜卑、羌、氐、羯、突厥、高丽、回纥、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维吾尔、回、满等,其中有的来自遥远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武力值排名(大略版)

三国演义中的武将武力值排名 一、参考书《三国演义》 二、排名依据 1. 成长定律:在三国演义中,大多数武将在30 岁之前武力值都是处于增长状态,成长的速度通常与武将自身的条件、生活的环境成正相关,通常北方的武将比南方的武将“成长”得快。可以对比赵云和太史慈。 2. 衰老定律:在三国演义中,大多数武将在60 岁之后武力值都是处于衰退状态,衰老的速度通常与武将的文化程度、能力范围成反比,通俗点讲,就是“帅才”老的比“武夫”快。只有三个特例:黄忠、严颜、赵云不受“衰老”定律限制,这三个人“衰老”的极慢。 3. 偏科定律: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是所有武将都拥有全面的武技,或者说相比之下,在某一方面稍微弱一些。如关羽、张辽、徐晃等武将在弓箭方面要相对弱一些;孙策偏于进攻,太史慈偏于防守等。 4. 超长发挥定律:在三国演义中,个别武将在特定情况下会超常发挥。如张飞存在“正常”和“愤怒”两种状态,正常的张飞在虎牢关前和吕布交手50 回合就已经露出败相,而在吕布偷袭徐州后,丢了面子的张飞以抢劫马匹为导火索,硬是和吕布挑了100 回合;再如曹洪,基本上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物,但只要当曹操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曹洪将军的武技就会超水平发挥,战平一流名将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5. 类型定律:在三国演义中,武将大致可以分成“爆发型” 和“持续型”两种:“爆发型”就是上来就很猛,通常喜欢打别人一个措手不及,基本上就是“面前无三和之将”的那种人,但这种武将通常不能持续打斗,

否则能力会下降,如孙策、关羽等;“持续型”武将通常都很能坚持战斗而不影响战力指数,如马超、典韦、许褚等,但这些都是相对的,当一个能坚持的许褚碰到一个更能坚持的马超,就会出现脱下盔甲(几十公斤)减少负担的现象;当然也有技能爆发又能持续的“综合型”的武将,既很猛又能挺的,但这种武将只是凤毛麟角,如赵云、文鸯等。 6. 败军定律:有些武将的能力往往不是在胜利中表现出来的,而是在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如吕布能从“刘关张”组合或是“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和李典”组合的围攻下全身而退,这是其他武将都办不到的 7. 倒霉定律:有些“狠人”刚一出场就碰到更牛的人,就被打“挂” 了,所以根本就没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所以只能排在“能力”相对的位置,如高览;另外一些“狠人”虽然没死,但被安排去做“打杂”的事情去了,也一样体现不出真正的实力,如李严。对于这些武将,我们只能按他们的仅有的出场表现来排名。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概要

广西灌阳县水车乡初级中学:陆先进 邮政编码:541606 【内容摘要】神话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有着自己的本质特征。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初民们亦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而且,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典型的东方特色。论文从中国古代神话的思想内容及其所蕴含的精神特质、艺术特性等方面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篇幅短小而缜密,内容丰富而全面、形态齐全、题材形式多样,且贯穿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中心思想,蕴涵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的传扬,语言简洁、质朴、传神,善于使用各种修辞,富于意象性和想象性,悲壮与崇高的和谐统一等东方性特色进行了研究、论述。从而揭示了神话全方位地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基础的价值。 The myth is the first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which the humanity creates,it has ow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Industrious, is brave,wisdom China Initial people also creates be longs to own myth. Moreover,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myth had the model the Eastern characteristic. Paper aspect and so on spiritual special characterist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which ancient times the myth content and its contained from China to China ancient times myth length short and meticulous,content rich and comprehensive, shape diverse, also took still German spirit spreading succinctly, the language, plain, is expressive, is good at using each rhetoric, was rich in and the imagination characteristic,the tragically heroic and lofty diapason unifies and so on the image h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the elaboration. Thus omni-directionally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葛剑雄老师统计的中国历史实际统一时间为九百五十二年,占中国历史(从有比较确切纪年的西周共和算起【公元前841年】,到2018年结束)的33.29%。中国最大的统一疆域是在清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实现的,维持至至1840年,持续时间为八十一年,占中国历史(同上)的2.83%。 公元5世纪,高句丽由丸都城(今吉林吉安市)迁都平壤,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于中原王朝的政权。 906年交州土豪曲承美驱逐唐朝地方官,自称静海军节度使,开始独立于中原王朝,尽管之后的五代南汉以及大明曾恢复对交州的统治,但时间过短,均被当地人逐走。越南自九世纪初开始逐步成为独立于

中原王朝的政权。 公元前221年以前,中国处于分治状态,经过了一两千年的发展,到此时建立了以中原为中心、华夏为主干的集权政权,但同时还存在着其他自治政权。 此后有九百多年的时间,存在着一个以秦朝的疆域为基础的中原政权,其版图时有盈缩;其余时间则分裂为若干政权;但自治政权始终存在。中国真正的统一是在1759年实现的,持续了八十一年。 对中国而言,分裂、分治的时间是主要的,统一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对中原王朝而言,统一的时间略少于分裂的时间。但在元朝之前分裂的时间多于统一的时间,元朝以后则基本上是统一的。 这本书里提到,统治者会通过移民实边和内聚移民等方式对新扩张的土地进行占有或舍弃,移民有助于民族融合。 纵观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能同时统治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只有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最高统治往往具有多重身份,比如汉人的皇帝,游牧民族的可汗,政教合一地区的或佛或菩萨转世,这些身份有利于他们对不同地区的整合。 ★行政制度的种类: 汉 ①郡(国)、县(侯国、邑、道)制,适用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②初郡(用于南方和西南新开发地区):两项特殊政策:一、无赋税,全部或部分免除百姓应负担的赋税。二、“因其故俗”,即保持当地原来的传统统治和风俗习惯。不过东汉后就未再见到相关记录。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中国文化概论》是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人文与社会科学系列的课程。 本课程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为目的,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联系 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宗教、哲学等诸多领域,因为“文化”的内涵包罗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是对中国文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语言学等课程的概括与总结,尤其注重中国文化的特点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地和科学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准确而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认识中国的国情,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新的先进文化。 四、课程的教学媒体构成与主要内容 1、文字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等课程的录音、录像,经典作品录像等。 3、辅助教材:文、史、哲各类相关著作。 五、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及教法建议 1、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政治结构,*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的转变。 2、教学法建议 由于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 六、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课时有限而课程的内容较多(包括绪论近二十章),一定要掌握和突出重点。 2、注意与已学过的课程相联系,如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课程,力求达到融会贯通。 七、教学总课时、学分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平时成绩为总成绩的20%,期末采用开卷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八、各章节教学进度及安排 绪论(2课时) 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 上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2课时) 认识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理解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2课时)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特点,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及形态,研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掌握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2课时)

谁才是最牛的战神——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

谁才是最牛的战神——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 中国历史百大武将排名、文治大于武功者滚粗冷兵器时代优先,对外作战优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众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在排名上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在这里揭晓答案。好男儿谁没英雄梦呢?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保家戍土!一起来看看,那些叱咤疆场的历代英雄吧! 100、李长庚 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追捕蔡牵中阵亡。 99、张世杰 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 98、秦琼 隋末唐初著名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传统两大门神之一,勇猛彪悍,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97、陈汤 西汉著名将领,结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稳定汉朝西北边疆,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

里的话。但个人问题很多,故排在97位。 96、杜预 西晋时期统帅,从西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而在文学上亦有建树,有“杜武库”的美称。 95、张辽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五子良将之一,随曹操出生入死,解白马围,攻袁尚,平叛乱,守合肥。以八百军在逍遥津大败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其大病时,孙权还不敢轻动。吴国夜儿啼哭,只要说一声“张文远来了”,就能止住哭泣。 94、郑吉 西汉著名将领,西域都护第一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破车师,拒匈奴。 93、邓羌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被称为能与张飞媲美的万人敌,但其有勇有谋善待士兵强于张飞,平定苻柳战乱,在石门大破十万燕军,之后再破慕容评,晚年平定蜀乱。 92、张须陀 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后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 91、扩廓贴木儿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讲义

首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自于各种笔记,诗文,散文,个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十几种三皇五帝的说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一团乱麻了,我要是在这里分门别类讲一遍,别说我自己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大呼用户体验太差。 因此在这里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下面开始正文: 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 下面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一个神祗,后人称之为盘古氏,盘古氏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注1 龙首蛇身,也就是没有爪的龙的样子,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盘古死掉了,身躯化为大地,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注2 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见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就借鉴了这一称呼,翻译为上帝。在楚国,昊天上帝被称为东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显,应当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当然你要说昊天上帝就是鸿钧老祖我也没办法,太一和鸿钧含义的确相似。 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雷神,长的是龙首人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注3 盘古死后,精气孕化为人类,开启了五氏时代,这五氏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来躲避猛兽,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他们都被推举为领袖,开启了自己部落的统治时期,被人称作圣人,圣王。注4,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我用氏字跟在后面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叫做某某氏的部落,在上古时,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分支部落的标识。 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注5,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注6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教学目的:树立公民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大家提供理解当前政治军事问题的一个角度。(《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孔夫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北宋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汉武帝论》:“兵有所用……有所不用。”)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 1.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研究的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关于战争、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传统的军事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的战争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这就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同时,我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道德理念等都对我国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和鲜明的特点。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丰富发展于秦汉至明清时期。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它的起源和发展至少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一定数量战争经验的积累;二是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三是文字的产生。思想只有以文字作为载体才能流传下来,有了文字之后,人类才进入了历史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的商代军事著作,我们对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了解主要源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开始。 载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载体主要是兵书,也包括其他典籍中大量的论兵篇章,史书中关于军事人物、战争、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记载。在古代,“兵”字的意思非常宽泛。它有兵器、军队、士卒、战争、军事、战斗、战法等含义,“武事之总名也”,中国古代常常将与军事相关的知识称之为兵法等,包括治兵、用兵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所以人们很早就把记录有关军事和战争内容的图书称为兵书。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代表作:《武经七书》。最早的兵书有西周时期的《军志》、《军政》等,现存最早的是《孙子兵法》。 2.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中国古代神话论文 一神话的产生及其价值 神话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的远古蒙昧时期。在那个时期,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面对林林总总的天地万物和变化多端的自然现象,人们感到神奇莫测,不能理解。诸如天地开辟、人类起源、日月运行、风云雷电等等问题和现象,都使人们迷惑惊异。自然界的无穷威力甚至使人们恐惧不已。于是产生了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出现了冥冥之中有着支配自然力量的模糊观念。人们凭借自身狭隘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幻想,创造出人格化的神的形象;按照人们幼稚的思考,造作出神的故事,以解释自然现象,征服和支配自然力。这些故事在古代人民的口头代代流传,后世称之为神话。 神话不仅以特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及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展现了远古人民的心灵世界,为探索远古时代的历史奥秘透露了许多可贵的信息,也为了解远古人民的意识、情感、精神、意志和性格提供了不少形象的资料,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古代神话还以自身的瑰丽壮伟给人们以美妙的艺术享受,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同时,古代神话还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营养,无愧为文学艺术的肥沃土壤。 二中国古代主要神话 中国神话的产生固然很早,但用文字记录下来则较晚,而且没有系统地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只在《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神话片断,虽不够系统、完整,内容却很有特点。

按其内容划分,现存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包括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 对于宇宙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与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内容。天地是如何开辟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总之,宇宙是怎样产生的?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类首先要思考的,难怪它要成为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了。创世神话的创作者尽管对这些问题不可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但那些充满幻想的描述却极富魅力。例如《淮南子·精神训》所记天地蒙、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的神话,《艺文类聚》一引徐整《三五历记》所记天地混饨、盘古首生、宇宙开辟的神话,《风俗通》所记女娲造人的神话和《淮南子·览冥训》所记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宇宙开辟和人类起源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和解释。虽然看似荒谬而无道理,却表现了我们的祖先认真探索、大胆想象的创造精神。 大自然森罗万象,千变万化,威力无穷,神秘莫测,使得原始人类由迷惑而生畏惧,由畏俱而生崇拜。在他们看来,大自然如此生机勃勃,富于活力,俨然是有人格、有意志的实体;而风云雷雨、山川鸟兽也往往被他们认作神灵。在这种“万物有灵”观念的启示下,他们通过想象和幻想,以有形的事物去表现无形的自然力,进而创造出自然神的形象和故事。这便是自然神话。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自然神话是颇为出色的一支。《山海经》中有较多自然神话的记载,其中不乏神奇怪异、令人惊叹的自然神形象。如“龙身而人头,鼓其腹”的“雷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的“海神”,“身长千里”,主宰昼夜明晦、冬夏寒暑的“钟山之神”烛阴,“十日所浴”的神树“扶桑”,衔木石而填东海的神鸟“精卫”等等,都是自然神话中出色的自然神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夸父逐日》的神话: 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读书报告 一、书目信息: 二、评分要求 全书内容提要不能超过全文三分之一。报告内容语言流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观点和论述要完全一致,行文简洁明了。心得真实,无抄袭与剽窃现象,如发现抄袭与剽窃现象,取消成绩。总分为100分。 三、教师评语 请根据写作内容给定成绩,填入“成绩”部分。 注1:开始写作,要求见蓝色字体部分。 注2:“阅卷教师评语”部分请教师用红色或黑色碳素笔填写,不可用电子版。无“评语”视为不合规范。注3:不符合规范试卷需修改规范后提交。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读书报告 魏帅朋 摘要:这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历史演变趋势的经典名言,深入人心。统一与分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无论是政治家的施政纲领,史学的春秋之笔,还是平民的街谈巷议,都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话题的讨论。 关键字:分裂统一启示

一 当人们翻开小说《三国演义》,在开篇第一节里我们总会看到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由此而引出了接下来的一段三国历史风云,引人入胜。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说的,“统一与分裂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从未间断的过程,今天依然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传统的史学观从来没有正确地解释过这一过程,几十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也从未能做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教条主义、‘左’的政策和学术专制更使这方面成了事实上的禁区”。当“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被扣上了狭隘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帽子,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规范与求实精神,这种学术失范与失实无疑会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史学也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失去了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回归史学的实事求是,摆脱狭隘政治的粗暴干预与控制,由此而不断探求其中的真实历史趋势或规律,在政治已开放、社会已开明的背景下,更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在寻求学术求实创新的同时也应该进行思想普及,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认识这一不得不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二 作者在本书自序中曾提到“其实我的很多看法,我的老师、前辈早已形成”,笔者就此简单搜阅了一些相关论著,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作者的导师谭其骧先生在1981年所发表的一次演讲,后来又整理成《历史上的中国与中国历代疆域》一文,从中可看出作者师承其观念的渊源关系,可谓一脉相承。谭其骧先生在演讲中就他所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怎么划定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范围展开了阐述。他提到了“新中国的历史学者,不能再学杨守敬的样儿仅仅以中原王朝的版图为历史上中国作范围。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包括边区各族所共同缔造的,不能把历史上的中国同中原王朝等同起来。我们需要画出全中国即整个中国历史的地图来”[3],最后通过一系列举例论述进而提出“我们应该采用整个历史时期,整个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国为历史上的中国。我们认为18世纪中叶以后1840年以前的中国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中所自然形成的中国。这就是我们历史上的中国” [4],“这个范围并不反映清朝用兵的结果,而是几千年来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各方面密切关系所自然形成的”[5],而这也是谭其骧先生在本文中最为核心的观点。因此,评判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都可以大概以此为前提框架,而这也正是葛剑雄先生在本书里所着重运用的理论前提。除此之外,谭其骧先生也

中国古代的三次大分裂 杨诗梅

国家分裂与统一 浠水二中高三历史组 一、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的统一问题 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特征是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于一体。 发展演变:战国——萌芽 秦朝——建立 西汉——巩固 隋唐——完善 北宋——加强 明清——强化 主要内容:皇权的加强;中央机构;思想控制;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评价: 2. 历朝政府对边疆采取的措施和作用。 东北、西北、西藏、西南、台湾 (二)中国近现代史统一问题 特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完整 1.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 2. 近代政权对峙与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3. 台湾问题与一国两制 (三)世界史上的统一问题 特征:维护、巩固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保障。 1. 美国内战 2. 德国统一 3. 意大利:撒丁王国通过战争,统一意大利北部;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完成意大利统一。 4. 朝鲜半岛: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80年代,朝鲜半岛南北双方

逐渐开始对话,2000年两国举行首脑会议,发表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而努力。 5. 世界近现代史上欧洲的三次统一。 【归纳】对国家分裂和统一的认识 (1)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国家统一是主要的趋势,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2)在中国古代,统一之所以能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与秦汉以来建立的、健全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批杰出帝王的努力和奋斗是分不开的,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要辩证地认识封建国家分裂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要看到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的客观发展,如多民族的融合,人民渴望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等因素。 (4)当今,我国还面临着统一台湾的艰苦任务。而达赖也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企图分裂西藏。台湾和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台湾和西藏的企图,都是违背人民意愿和历史潮流的,是不能得逞的。 【归纳】国际因素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影响 (1)外因促成国家或地区统一 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国有矛盾的法国率先承认美国独立,并公开帮助美国与英国作战,不久荷兰、西班牙也参加对英国作战的行列,使英国的力量受到牵制。加速了英国的失败。 ②意大利的加富尔在统一开始之前,首先在国际上痛陈奥地利对意大利的专横,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并设法取得法国的支持;后来利用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将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 ③1853年美国最先打开了日本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促成了日本民族意识的觉醒;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为日本改革的成功提供了宽松的国际环境。 ④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戈尔巴乔夫“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推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也就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椐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仍然多达2308部,18567卷。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为了使大家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想介绍讲两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况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前21世纪—前8世纪)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在这时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真正的战争及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但此时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非常之少。 军事思想的特点: (一)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所受外部侵略少,当时的军队是对内统治的工具;其军事思想的出发点都探求如何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的反抗的问题。 (二)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在今天,为了保持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提高物质待遇,进行政治教育和强调军法军纪等等。而在那时则很简单,主要是进行处罚,对奴隶士兵的处罚是相当详细而又严酷的,如周朝的五刑之律竞达3千多条:墨(黥面,在脸上刺字)1000条、劓(割鼻)1000条、非(断足)500条、宫(去势)300条、大辟(杀头)300条;如若士兵集合迟到,就要被砍去脑袋,可见当时刑法之严酷。如果是士兵立功受赏,也只是将他们变为平民,使其获得人身自由而已,想升官是不可能的。另外“礼”主要是针对奴隶主的,以赏为主。如果对其处罚,也只是剥夺其奴隶、土地数量。可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遮人。 (三)迷信色彩重。这时候的战争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每次作战之前都要到庙里烧香拜祖,乞求祖宗和神仙的保佑。因为我们的祖先相信战争的起源和胜负都是由神决定的。一些军事行动的决策如出兵的时间,攻击方向等也必须事先占卜,而后才能确

中国历史上百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实在太全了! 中国历史百大武将排名、文治大于武功者滚粗冷兵器时代优先,对外作战优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众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在排名上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在这里揭晓答案。好男儿谁没英雄梦呢?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保家戍土!一起来看看,那些叱咤疆场的历代英雄吧! 100、李长庚 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追捕蔡牵中阵亡。 99、张世杰 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崖山之后…… 98、秦琼 隋末唐初著名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传统两大门神之一,勇猛彪悍,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为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97、陈汤 西汉著名将领,结束匈奴南北分裂局面,稳定汉朝西北边疆,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但个人问题很多,故排在97位。 96、杜预 西晋时期统帅,从西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而在文学上亦有建树,有“杜武库”的美称。 95、张辽 三国时期魏国武将,五子良将之一,随曹操出生入死,解白马围,攻袁尚,平叛乱,守合肥。以八百军在逍遥津大败孙权,还差点活捉孙权,其大病时,孙权还不敢轻动。吴国夜儿啼哭,只要说一声“张文远来了”,就能止住哭泣。 94、郑吉 西汉著名将领,西域都护第一人,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破车师,拒匈奴。 93、邓羌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被称为能与张飞媲美的万人敌,但其有勇有谋善待士兵强于张飞,平定苻柳战乱,在石门大破十万燕军,之后再破慕容评,晚年平定蜀乱。 92、张须陀 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后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 91、扩廓贴木儿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

试论中国古代古代神话的现实性与浪漫性摘要: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别具魅力的一部分,它是远古历史的记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人民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那么它流传到今天,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其价值自不必说,而其本身的特色也是很鲜明的。这里就其现实性与浪漫性做一点阐发,其更多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理解与品味。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现实性;浪漫性 中国古代神话流传到今天,一直被人们所传颂,而其中绝大多数的神话故事也被搬上了电视银屏,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就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才得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单就属文学范畴来说,还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价值都是极高的。集中到其某一特征上,现实性与浪漫性可谓是比较突出的,下面就此做一点阐述。 首先,就其现实性来说。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是马克思对于神话的科学概括。简单地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传说。引申来说,“它是远古初民创造的,反映人与自然、与社会(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幻想性故事。”[1]当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有规则的运行;看到白昼黑夜的变化;看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看到潮涨潮落、阴晴雨雪、花开花落;以及动植物、甚至人类自己的生殖繁衍等现象;可以想象,他们是多么的惊奇!而看到雷电、山火、洪水、猛兽、干旱、瘟疫、等自然灾害的肆虐,又会是多么恐惧!面对这一切,他们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力。因此他们就把各种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现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并在口头流传。也反映了马克思的一句哲学思想:“物质决定意识”。即神话的创作基础是客观存在的,是现实的。 神话虽由人们的幻想构成,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在今天看来虽不免荒唐可笑,但绝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怀有征服自然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驩头国的人有翼、

常识与求实--评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常识与求实 ——评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摘要】葛剑雄先生所著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是有关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现象这一问题的难得佳作。它在成书的那个年代给当时的思想界、学界甚至包括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引来了一些不小的争议,但也代表了学者关于这一问题比较成熟、理性的思考,体现出独立、求实的精神品格。而笔者试从本书的成书背景、理论渊源、观点创新以及方法论等几个方面予以评价,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统一分裂求实 一 当人们翻开小说《三国演义》,在开篇第一节里我们总会看到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由此而引出了接下来的一段三国历史风云,引人入胜。而这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历史演变趋势的经典名言,深入人心。统一与分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无论是政治家的施政纲领,史学家的春秋之笔,还是平民的街谈巷议,都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话题的讨论。更何况,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说的,“统一与分裂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从未间断的过程,今天依然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传统的史学观从来没有正确地解释过这一过程,几十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也从未能做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教条主义、‘左’的政策和学术专制更使这方面成了事实上的禁区”1。当“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被扣上了狭隘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帽子,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规范与求实精神,这种学术失范与失实无疑会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史学也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失去了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回归史学的实事求是,摆脱狭隘政治的粗暴干预与控制,由此而不断探求其中的真实历史趋势或规律,在政治已开放、社会已开明的背景下,更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在寻求学术求实创新的同时也应该进行思想普及,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认识这一不得不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无疑,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里,由于思想、学术上的一度开放自由,引发了一次次激烈的思想争论,使学术与思想在经历了“文革”浩劫之后迎来了一个恢复与发展的春天。而关于“统一与分裂”的话题讨论,也开始打破以往的政治坚冰,摆脱思想政治控制,产生出了一些耳目一新的观点与 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全军学生军训教学协调中心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这些在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军事的一般规律。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军事思想,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了解历史,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以便古为今用。 下面,我仅从宏观上,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四个基本问题做一讲解: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四、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先讲第一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就基本含义来讲,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从整体上反映军事研究的成果。这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也称为军事理论。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很多,概括地说,就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基本上同军事思想,只是在时间上做了限定。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述: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 第三阶段:发展时逢秦五代(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 (一)初见蓓蕾夏商周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上是以密集队形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