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统一与分裂

国家统一与分裂

国家统一与分裂
国家统一与分裂

南园中学2008年中考备考

热点专题一、国家统一与分裂问题

考点1、基础知识

一、古代的统一与分裂

1.三大分裂时期①春秋战国时期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③五代、辽、宋、夏、金、蒙古并立时期

2.四大统一时期①秦汉时期②西晋时期③隋唐时期④元明清时期

3、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4、四次局部统一

①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②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

③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统一北方④979年,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近现代的统一与分裂

1、统一:

①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成统一③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④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分裂:

①一些多个政权并立时期:

a、晚清时期:1853-1864年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b、国民革命时期: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北京政权三政权并立

c、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抗日民主政权、伪满洲国、伪国民政府四政权并立

②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③一些局部分裂:葡萄牙占据澳门;英国占据香港;日本一度占领台湾(1495-1945)重难点:

1、四次大统一朝代:秦、西晋、隋、元的统一条件

①秦统一的条件:

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b、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加快,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局部统一,长期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等,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c、战国时期,大多数国家废分封设县制,实行了中央集权,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d、秦国已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商鞅变法使泰国迅速强大,赢政掌权后,广罗人才,部署统一战争的战略与行动,最终完成统一

2、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

①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

②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200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

③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等。

④从空间上看,全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

⑤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华文化圈的形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在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的根本原因

②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⑤一批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4、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出现国家分裂现象的内在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②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

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

④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⑤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不够进步等

5、评价封建国家的分裂

①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

②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6、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①使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经济文化联系更密切

②结束了战乱纷争的局面,使人民能安居乐业

考点2、香港、澳门、台湾问题

一、港、澳问题

1.香港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支九龙司;1898年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中,强租新界九十九年

2、1982年,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问题的由来与解决

1、1553年,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居澳门

2、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1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港澳回归祖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港澳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港澳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港澳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贡献。

④我们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港澳回归问题,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提供了新的范例

4.香港、澳门回归的感想。P63

香港、澳门回归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回归事实证明,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当代中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台湾问题

热点综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台独势力通过种种阴谋,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随着2008台湾大选和“公投”活动再掀风浪,台湾问题更加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课标链接:课程标准要求要“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命题方向:近年来历史中考力求改变传统陈旧的试题编制方式,创造性试题分量大大增加,且图文并茂。根据台湾问题引起的广泛关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2008年中考会继续加大对相关知识点的考察,使考生了解台湾的历史及与大陆不可分割的关系,牢固树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的思想。

1、台湾问题的由来

① 1949年,从祖国大陆败退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据台湾。

② 1950年,为了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从此,台湾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至今。

③ 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美国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陈水扁上台以后,延续李登辉的分裂路线,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台湾问题现状

1.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尊重台湾现状,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赞同,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

2.1988年,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上台。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并发表无耻谰言,宣称祖国大陆和台湾事实上就是两个国家,并要与祖国大陆建立所谓“国与国关系”。此言论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3.1999年,素有“台独”思想的陈水扁上台,变本加厉宣扬“两国论”,严重损害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也遭到国际上的一致反对。

4.为了将所谓的“两国论”合法化,陈水扁又导演了所谓的“全民公投”,妄国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

2004年3月20日,在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的导演下,公投开始。但遭到了绝大多数有良知的台湾人的抵制。所谓的“3·20公投”,遭到可耻的下场。这再次表明台独势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得人心。“一国两制”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5.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再次向全世界人民重申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同时告诫那些妄图分裂中国、分裂中华民族的人。

6.2005年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7、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首次握手,是两党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连战访问意义:连战的访问开启了两岸对话的大门,推动了两岸关系的缓和。期待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盼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3、政策解读

1.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党和政府的原则和立场是什么?

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武力解放台湾,其理由是什么?

答: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我国有权采取一切手段捍卫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不放弃武力,主要是针对台湾独立和外国干涉而言。

3.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为什么?

①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台海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有利于台湾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必然选择。③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取和平统一,是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

4.教材指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什么说我们有能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中国共产党能够审时度势,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做出正确的抉择,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愿。

4、目前防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破坏干涉。

5、为什么要反对台独?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破坏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违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愿。

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④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同意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10、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①台湾曾是美国在远东的反共反华基地,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末,美国支持台湾与中国对抗,甚至直接对该地区武力介入,阻止中国武力解放台湾

②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

11、对美日允许李登辉访问,售台高等级武器,支持台加入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 <美日安保条约>划台入保护范围,发表反对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言论等行为谈看法?答: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日等国行为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是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破坏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坚决反对。

重点:

1、古代台湾的别称: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

2、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1) 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

联系。

2)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

3) 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

4) 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进一步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日本侵略台湾,遭到台湾人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7) 1884年,中法战争中,法国入侵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军民奋起保卫台湾,

重创法军。

8) 1885年,为加强海防,清政府设立台湾省。

9)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台湾人民坚决

反对,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反日斗争。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罗宣言》,从国际法角度证明了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

屿是中国的领土。《波茨坦公告》重申了这一点。

11) 1945年10月,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3、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北东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

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

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4、当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是符合人民的意愿,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如何认识当今海峡两岸的交流

当今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民切,说明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台独”等谬论都是违背人民意愿的,最终必将失败。

5、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⑴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独”、“一中一台”。

⑵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指导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反对外来势力干涉。

⑶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⑷发展两岸经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三通”(通商、通航、通邮),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6、青少年如何为国家统一做贡献?

(1)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

(2)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宣传《反分裂国家法》,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本义务,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给台湾中学生写信,介绍大陆发生的巨大变化,鼓励他们积极维护祖国统一。

7、为了海峡两岸的美好未来,你认为各方面应做哪些努力?

我国政府:继续推动两岸之间的交流,不断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台湾当局:顺应历史潮流,彻底放弃“台独”主张。

两岸同胞:互信互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青少年: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行为做斗争。

8、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意义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中国实现统一后,两岸可携手合作,互补互助,发展经济,共同振兴中华。中国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3、西藏问题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章节答案葛剑雄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下) 复旦大学葛剑雄 2018年最新版答案 1.1中国人口的來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中国人口的来源,机械增长是指()。 ?A、本地人口出生、死亡的结果 ?B、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死亡的结果 ?C、外地人口死亡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D、外地人口迁入和本地人口迁出的结果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历史上,()曾迁入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或今天中国范围。?A、回鹘 ?B、高丽 ?C、契丹 ?D、昭武九姓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多选题】根据记载,中国古代的人曾迁往()。 ?A、日本 ?B、东南亚 ?C、欧洲 ?D、美洲 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根据记载,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孙、月支等南迁。()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1.2人口与户口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中国历代实际人口与户籍人口对比情况是()。 ?A、实际人口大于户籍人口 ?B、户籍人口大于实际人口 ?C、实际人口和户籍人口相当 ?D、实际人口长期是户籍人口的两倍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

【判断题】中国古代,兵役制度对户籍登记的影响最大。()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符合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1.3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公元初,中国人口的数量大约是()。 ?A、2千多万 ?B、4千多万 ?C、6千多万 ?D、8千多万 我的答案:C得分:33.3分 2 【多选题】中国古时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总体而言是增长缓慢,也就是()。?A、高出生率 ?B、低死亡率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 葛剑雄 期末考试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汉朝时中国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相比,()已经成为汉朝时的中国疆域。(分)分A、 西藏高原 B、 蒙古高原 C、 东北地区 D、 朝鲜半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明朝继承了元朝对()的统治和主权。(分)分 A、 缅甸 B、 老挝 C、 西藏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分)分 A、 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 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 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1858年,沙俄通过()将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地区占领。(分)分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5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分)分 A、 2000年 B、 3000年 C、 4000年 D、 5000年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其中北方称南方为(),南方称北方为()。(分)分 A、 南蛮,北胡 B、 南蛮,索虏 C、 岛夷,索虏 D、 岛夷,北胡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疆域和领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分)分 A、 历史概念 B、 文化概念 C、 政治概念 D、 地理概念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民族部族头目,从()开始设置。(分)分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国家性质(下)

国家性质(下) 1.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 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特别行政区的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基本标志是: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只有一个中央国家机关体系(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每个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籍,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均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不能脱离中央而独立;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所拥有的权力都通常由中央以法律形式授予,国家整体是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唯一主体。 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邦组成单位(如邦、州、共和国等)组成联盟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邦联,是指若干主权独立国家为实现某种共同目的(如军事、贸易等)而结成的松散的国家联盟。 2.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因素 国家结构形式与国家性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决定因素: 第1,民族因素。一般而言,单一民族国家由于不存在民族关系问题,通常实行单一制。如日本、朝鲜。在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融洽,同时各民族形成杂居、聚居的民族,在地域上没有能够达到成为一个国家范围,通常建立的也是单一制国家。如果在多民族国家,聚居的各民族地域范围差距不大,类同于一个国家,又没有形成一个起主导作用的民族,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建立联邦制。 第2,经济因素。如果一国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或者经济产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上既缺乏互补性,也缺乏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建立联邦制。典型国家为巴西。 第 3, 地理因素。如马来西亚、墨西哥实行联邦制。第 4, 历史因素。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3.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原因

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 1、(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共产主义制度 B.资本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制度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2、(单选题)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的一项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政治干预 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D.坚持百花齐放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3、(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B.全民所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4、(单选题)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A.更高 B.更低 C.相适应 D.同发展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5、(单选题)在我国,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A.知识分子 B.无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6、(单选题)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 A.民营经济 B.国有经济 C.私有经济 D.共有经济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7、(单选题)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各尽所能、(),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分配制度 A.按职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人分配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8、(单选题)我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 A.人民契约自治 B.群众自治 C.人民民主专政 D.民主共和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9、(单选题)以下哪一项属于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A.非公有制经济 B.私营经济

C.个体经济 D.个人经济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10、(单选题)国家的本质即阶级构成,是国家制度的()。 A.构成 B.核心 C.内容 D.框架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11、(单选题)宪法规定,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依法自主经营,享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 A.分配权 B.自由权 C.自主权 D.收益权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12、(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B.工人阶级领导 C.少数服从多数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13、(单选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A.集体分配 B.村民自治 C.家庭承包经营 D.村委组织经营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14、(单选题)我国的政权基础是()。 A.工人阶级 B.工农联盟 C.知识分子 D.农民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15、(单选题)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D.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的分配制度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16、(单选题)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是()。 A.公共所有制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C.社会所有制 D.全民所有制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法律 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 本章涉及国家性质及其决定因素,在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 学习的特点在于:一是要掌握与国家性质相关的各项制度,如政党制度、人民政协、经济制度等;二是要了解宪法的相关规定,如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规定;了解宪法修正案的相关内容。 第一节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和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体现和制约一国国家性质的三方面因素。 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的民主基础。 工人阶级领导; 工农联盟为基础及知识分子为依靠力量之一; 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写进宪法。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与特点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具体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参政,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 主要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居于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二,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政权工作,是社会主义的参政党; 第三,各民主党派在宪法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平等; 第四,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机构。 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 第一,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第二,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第三,参政议政。指除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以外的其他形式、途径参与国家事务。 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

葛剑雄《城市品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城市品性 葛剑雄 ①就城市而言,品,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性质和功能上,如政治型、经济型、文化型、宗教型、军事型、休闲型等,或者两种或多种类型的综合型。不同的类型及其相应的功能,是决定城市之品的基础,也是城市之性赖以存在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城市方能产生和发展其独特的性。 ②由于城市的品性更多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因而又被称为城市的文脉。所谓城市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文化及文化传统,而不是仅仅指当时存在的文化,因此与城市的功能是否延续有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一方面是指现在的文化,一方面是指过去的文化,如果这两者是延续的,那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如果两者是不同的,或者以往有过这样的不同,这种传统就中断了,难以形成文脉。 ③另一方面,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并且得到延续,城市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有可能推到极致。文脉不仅是城市的基本设施、名胜古迹、文物遗址的积累,更是一代代城市人的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足以保持城市的记忆,提供调节人地关系和适应变化发展的经验。 ④但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城市都能保持不变的功能。特别是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或者受到天灾人祸的摧残,一些城市的功能被强制改变,或者被破坏殆尽,延续数百上千年的文脉就此中断,幸而不绝如线,也已岌岌可危。 ⑤没有文脉或文脉断绝的城市并非没有品性,只是不可能有高雅的、深厚的、愉悦的、稳定的品性,甚至不可能具有与本身相适应的品性。 ⑥城市的主人当然希望它具有自己期望的品性,那么首先应该确定它的品,即从城市功能的定位开始。任何一项功能,都需要最低限度的物质条件和实施这项功能的人。□要提高这项功能,使城市形成令居民满意的品性,就不能局限于物质条件,也不能只保证居民的温饱,□应注重城市在物质和精神上、硬件和软件上的全面发展。 ⑦对于一座已经存在了相当长时间的城市,保持并改善其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延

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概念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国家性质,即国家阶级本质,又称“国体”,它集中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 (二)宪法与国家性质 宪法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在规定国家制度时,首先要明确本国的国家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宪法为了掩盖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一般不明确规定其国家的阶级属性。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公开表明其国家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一)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的确立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理论; 2.根据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我国宪法对人民民主专政具体内容的规定,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二)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1.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2.虽然现行宪法确认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完全等同。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一)工人阶级领导 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人民民主专政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历史表明,工人阶级只有依靠同农民阶级建立的巩固联盟,才能夺取和掌握国家政权,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 (三)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即对最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四)爱国统一战线 1、统一战线是一些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联盟。 2、1982年宪法序言对爱国统一战线作出明确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中国的地域文化_葛剑雄

中国的地域文化 葛剑雄① (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内容提要:地域文化其实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有特点的文化类型,它表现在方言、饮食、民居、婚丧节庆、民间信仰等方面,它产生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移民、政治权力和行政 区划、民族、宗教以及外来文化。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生 命力。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保存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 输的改善,人口流动的加快,信息手段的进步,一部分地域文化将不可避免的会消失,而地域文 化越来越趋同也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以往对地域文化大多属于消极保护,如今只有积极的 去做好保护工作,才能避免完全灭绝。把我们凡是能够保存的古代遗存尽可能的保存下来,不 是为了我们今后能够再回到古代,而是让我们能够欣赏、怀念、追忆我们的古代文明。 关键词:中国地域文化特点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2-7-11讲地域文化,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其实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内有特点的文化类型。它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和其他周围区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如果这是某一个地域文化,但是它跟旁边的地方或其他地域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划分就没有什么意义。既然要划分,这个空间叫做某种文化,那它必定跟周边至少有一点明显的差别。例如有些地方吃辣,它周围也吃辣,这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不如把周边区域也划分在一起。所以我们对地域文化不能简单化,应该讲明它是最能够体现这一范围特点的。对于这种现象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注意到了,古语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就是说,你走出一百里就会发现风就会变;如果再走到一千里以外,那里俗都变了。风俗就是这样来的。什么叫风,什么叫俗。“风”是一种流行,它是一种时尚。“风”是经常变化的,它不断的更新,所以等走到一百里之外发现这种时尚又变成另一种,它是不够稳定的。当然在古代一百里恐怕一天走不到,这个范围就比较大了一点。如果今天一千里之外的时尚,在互联网传播的时代,明天就有可能在贵阳出现。但在古代的时候一般都要通过步行,而且作为一种“风”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流传的过去的,所以可见这种“风”所影响的范围比较小。 俗就是习俗、习惯,它就比较稳定了。因为它比较稳定,所以它影响传播的范围就比较广。对于在一个俗的区域里面它可以有十种“风”,那十种“风”是不是都可以成为俗呢?那不一定,有的“风”一会儿就过去了,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么留下来的成为一种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传统,它比较稳定。那么地域文化有不同的划分范围,就像我们划分空间范围一样。比如说华夏文化区域或者汉文化区域那就比较大了,这个范围不仅是在中国历史上面华夏族或着汉族生活的地点,也包括受到这文化影响的区域。有的今天成为外国了,例如朝鲜、越南在历史上也都是华夏文化所覆盖的,这就是大的文化区域。那么小的文化区域,我们国内往往以古国、古代的地名来命名的。比如吴,那是因为古代有一个吴国;越,有一个越国。大一点,比 ①作者简介:葛剑雄,浙江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_国家的本质_国家与国家性质(1)+Word版含答案

国家与国家性质课后练习(1) 1.美国的内阁设有教育部,我国中央国家机关也设有教育部,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履行的职能不完全相同 B.履行职能的方式不同 C.组成结构不同 D.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 2.从本质上看,国家是( ) A.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 B.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的统一体 C.阶级统治的工具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3.从2011年9月17日纽约曼哈顿岛的只有几十个人规模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到后来蔓延美国600多个城市的草根运动,虽然没有统一组织,参与者诉求各异,也没有明确纲领,但“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打出了“我们是99%”的标语,矛头直指1%的金融寡头和政客的贪婪与腐败。回顾2008年冲击世界的金融海啸,“罪魁”华尔街却得到美国政府7 000亿美元的救助,华尔街投行巨头“太大而不能倒”,但支撑华尔街的美国纳税人乃至世界财富却再一次被吸进这个黑洞。而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本质上都与这1%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体现了( ) ①国家仍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国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美国的政党从根本上是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④美国社会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其民主是抽象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既然国家和政党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为什么不能说国家的阶级性总是与政党的阶级性相一致呢? 5.有人认为国家是运用强制力量而为全体人民谋福利的政治组织。其错误在于( ) A.抹杀了国家的根本属性 B.认为国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C.国家需要借助于强制力量实现其统治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6.从国家结构形式上看,与单一制国家相比( ) ①美国的主权不太充分②美国地方政府的独立性较强 ③美国政府的工作效率比较高④美国的立法权相对分散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7.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就改革议会选举制度进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采取“选择投票”议会选举制替代“相对多数”议会选举制,使选举结果更客观地反映各政党的实力。此次改革()①使议会选举真正反映全体选民的意志和利益②表明现行的选举制度违背资产阶级根本利益③其根本目的在于完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④表明英国各政党在具体利益上存在争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法宣在线学习练习标准答案)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法宣在线学习练习答案)?1、(单选题)我国的政权基础是()。 o A.工农联盟 o B.工人阶级 o C.农民 o D.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 ?2、(单选题)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 o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o B.民族分管制度

o C.民族区制度 o D.民族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3、(单选题)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o A.更高 o B.同发展 o C.更低 o D.相适应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B导入到我的错题

?4、(单选题)在我国,国家的领导阶级是()。 o A.工人阶级 o B.无产阶级 o C.小资产阶级 o D.知识分子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5、(单选题)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的一项是()。 o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o B.坚持政治干预 o C.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o D.坚持百花齐放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C导入到我的错题 ?6、(单选题)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o A.无产阶级专政 o B.多党合作 o C.人民民主专政 o D.民主共和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7、(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o A.生存环境 o B.生态平衡 o C.生态环境 o D.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8、(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o A.工人阶级领导 o B.少数服从多数 o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o D.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2017年)

第三章国家性质和国家制度 1、(单选题)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各尽所能、(C),男女同工同酬的劳动分配制度 A.按需分配 B.按人分配 C.按劳分配 D.按职分配 2、(单选题)我国的政权基础是(B)。 A.农民 B.工农联盟 C.知识分子 D.工人阶级 3、(单选题)下列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的一项 是(A)。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坚持百花齐放 C.坚持政治干预 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4、(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C)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资料公有制 5、(单选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D )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A.村委组织经营 B.集体分配 C.村民自治 D.家庭承包经营 6、(单选题)我国是(C)的社会主义国家。 A.人民契约自治 B.民主共和 C.人民民主专政 D.群众自治 7、(单选题)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 自治权的制度是(B)。 A.民族区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管理制度 D.民族分管制度 8、(单选题)宪法规定,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依法自主经营,享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C)。 A.自由权 B.分配权 C.自主权 D.收益权 9、(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 A.社会主义制度 B.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制度 C.共产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10、(单选题)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C)。 A.私有经济 B.共有经济 C.国有经济 D.民营经济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文字稿) 第一讲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

常识与求实--评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常识与求实 ——评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摘要】葛剑雄先生所著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是有关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现象这一问题的难得佳作。它在成书的那个年代给当时的思想界、学界甚至包括老百姓带来了一定的思想冲击,引来了一些不小的争议,但也代表了学者关于这一问题比较成熟、理性的思考,体现出独立、求实的精神品格。而笔者试从本书的成书背景、理论渊源、观点创新以及方法论等几个方面予以评价,希望能给读者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统一分裂求实 一 当人们翻开小说《三国演义》,在开篇第一节里我们总会看到这么一句家喻户晓的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由此而引出了接下来的一段三国历史风云,引人入胜。而这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成了反映中国古代历史演变趋势的经典名言,深入人心。统一与分裂,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无论是政治家的施政纲领,史学家的春秋之笔,还是平民的街谈巷议,都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话题的讨论。更何况,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还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正如葛剑雄先生所说的,“统一与分裂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从未间断的过程,今天依然是中国政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矛盾。传统的史学观从来没有正确地解释过这一过程,几十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也从未能做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结论,教条主义、‘左’的政策和学术专制更使这方面成了事实上的禁区”1。当“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被扣上了狭隘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帽子,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规范与求实精神,这种学术失范与失实无疑会给这个问题的讨论带来极其负面的影响,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史学也变成了政治的附庸,失去了独立、自由的精神品格。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回归史学的实事求是,摆脱狭隘政治的粗暴干预与控制,由此而不断探求其中的真实历史趋势或规律,在政治已开放、社会已开明的背景下,更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在寻求学术求实创新的同时也应该进行思想普及,让更多的中国民众了解、认识这一不得不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问题。 无疑,在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里,由于思想、学术上的一度开放自由,引发了一次次激烈的思想争论,使学术与思想在经历了“文革”浩劫之后迎来了一个恢复与发展的春天。而关于“统一与分裂”的话题讨论,也开始打破以往的政治坚冰,摆脱思想政治控制,产生出了一些耳目一新的观点与 1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会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会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会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我国的国家利益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葛剑雄谈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葛剑雄谈历史上的统一与分裂 2008-10-06 葛剑雄教授《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增订本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著作的源头是1989年在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1994年他又在三联书店出版了《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延续了二十多年,其间经历的风风雨雨,在葛教授看来,既说明探索的艰辛,也是一种幸运。本报就此请他谈了成书的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学术观点。 《统一与分裂》一书的人和事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这个话题应该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 葛剑雄:到上一个世纪的时候,大家总是把统一的好处说得越来越高,还有就是始终强调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解放后再加上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这个说法有很多问题,比如北宋,北界在现在北京、天津的南面,河北的中部,山西的中部,北面就是燕云十六州了,但是北面就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辽朝可以一直到西伯利亚,很大。那你说这时的中国算统一吗?很多写在书面的话,不好放在地图上。960年,赵匡胤的时候,或者就算到他的弟弟赵光义把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山西的北汉灭掉的时候,用宋朝的标准或正统的标准看当然是统一的。可是我的老师谭其骧先生在画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宋朝北面是辽朝,辽朝是从燕云十六州,一直往北,到东北,西边到伏尔加河流域;北宋中期又出来一个西夏,今天的宁夏、甘肃那里;北宋南面,自从南诏

以后变成大理国,就是云南这里;原来西藏的吐蕃,后来成为吐蕃诸部;然后今天新疆那里又是一片,分出去那么多,你说中国统一不统一?再说,什么叫“中国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当然清楚了,中华民国也清楚。以前春秋战国的时候,“中国”是什么呢?“中国”只是中原的一块小地方。比如说,魏源写的《圣武记》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台湾自古不通中国”,但他这里的“中国”指的是中原王朝,所以这个概念要分清楚。又比如说,中国历史上究竟是统一的时间长还是分裂的时间长?清朝皇帝退位的时候也还没有统一,香港就没有了。就算香港还小吧,俄国把边疆都割掉,你说统一不统一?太平天国起来的时候,占了那么大的地方,自己建了国都;北洋军阀政府的时候统一不统一?实际上,我们说统一是主流,但并不是说,它的时间一定要长。 这些方方面面的困惑都促使你写这本书。 葛剑雄:1987年,吉林教育出版社组织一套中国政治丛书,我就把这些思考写出来,后来出版了《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到了1988年,学校发出通知,征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理论讨论会”论文,我把书稿的主要观点写成《统一分裂和中国历史》应征。我的论文入选教育部的理论研讨会,我去南开大学参加会议。这次会议组成评委评选出席全国理论讨论会的论文,我的论文再次被选中,另一篇是北大罗荣渠先生的。北京的讨论会是当年12月开的,当时上海参加的有八个人,复旦大学的蒋学模、顾国祥、叶易还有我,上海社科院的俞新天、李君如和陈锋,还有一位宝钢的代表。带队的是新任市委宣传部长陈至立,副部长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考点1: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

新的时代内容。 考点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考点6: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

初二政治下册《我国的国家性质》知识点整理

初二政治下册《我国的国家性质》知识 点整理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人(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共同建设自己伟大的国家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公民的基本权利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什么是我国的公民?(p6)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

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权利保障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8、★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只有尊重他人权

葛剑雄:中国近代的边疆问题

葛剑雄:中国近代的边疆问题 葛剑雄:各位下午好!正如主持人刚才所介绍,我本身专业是历史地理,现在的身份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我们研究历史地理有两块大的方面,一是历史自然地理,二是历史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中有一个研究领域,现代的说法叫'历史政治地理',传统的地说法称为'疆域沿革地理'。我们今天讲中国边疆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边疆是如何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正因为有这些问题,所以今天我们边疆地区存在着一些对我们不利的因素或者隐患。至于它有多大作用,我想大家根据事实都可以自己做出判断,我这里主要讲事实。请大家看地图,这是秦始皇统一后形成的疆域,(这个范畴)今天在我们中国国土范围之内,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就形成了一个由中央集权管理的疆域。到了清朝,具体讲即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天山南北后,也就形成了像地图显示的由清朝统治的疆域,这个范围有1300多万公里。但到清朝末年时已经变化了。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地方,已经通过不平等条约和条约以外的武力威胁、掠夺变成了俄罗斯的地方。还有一块地方是在外蒙古和新疆的西北,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成为了他们的地方,这是在1919年之前发生的。当年与今天中国

的边界、边疆地区相关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分别来看。贪污腐败是国家失地的内因一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外蒙古宣布独立并且入侵内蒙古。照理说,清朝在入关前,已经征服了蒙古并且跟蒙古结盟,蒙古也有八旗,整个清朝蒙古族的地位相当高,满蒙是一家,清朝的历代皇帝都要把公主嫁给蒙古的王公。为什么辛亥革命以后各方面独立了?一方面是它的内因。清朝后期为了巩固边疆,就在现在的内蒙古地区开始放垦,原来在一些陕西等地区的移民在内蒙古曾一度不能合法的落户,基本上是流动的,不是做买卖就是打零工,他们不能拥有土地,不能合法的在那里居留。放垦后就开放了,开放对巩固边疆是很好的,但的确也带来了新的矛盾,特别是对贫苦的牧民。因为汉人来了占了他们的土地,他们也不会农耕,王公贵族还能租地得好处,贫苦的农民失去了他们的生活基础,有的不得不迁移,外蒙古由此感到受到了汉人可能侵入的危险。清朝末年实行宪政、新政本身,现在大家都是肯定的,但也有些操之过急。贪官污吏趁改革、新政的机会贪污腐败,中饱私囊,在客观上加重了外蒙古这些贫穷地区人民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之下,外因就起作用了。因为沙皇俄国一直处心积虑的要把蒙古分离出去,要占领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外蒙古被俄国控制,等于在中国的北方中间打进一个棋子,东边可以控制东北,西边可以控制新疆,这边可以威胁到中国的首都北京。沙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