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绪论读后感

马哲绪论读后感

马哲绪论读后感
马哲绪论读后感

读“马哲《绪论》”有感

在此之前我基本上从没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的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完全停留在对中国的了解。中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国家,马克思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闪闪发光的思想,它照亮了我们的前路、我们的未来。这是我在认真阅读完《绪论》后最深刻的感想。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最让我震撼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接下来的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和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历史理想。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理想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基础,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是精神基础,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才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最终极的目的。想象在未来的某个年代里,那里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路。我可以学诸葛亮出山前躬耕于垄亩,也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挑战科学的极限,也可以设计自己的机械……这是多么美好与光明,充满着快乐与祥和的时间啊!我热爱自由,我崇尚自由,我愿意为这样的世界贡献出我也许微不足道的力量!哈哈,我必将为之奋斗,共产主义的道路必将充满着荆棘,但有着这崇高的力量,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固然是非常伟大,但如何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却有很多问题要解决。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一切马克思主义者首要树立和培养的根本立场和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而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而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无产阶级,号召起被束缚住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破身上的枷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我记得老师曾经提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到处张贴前领导人的像?”我觉得在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的路上必然充满着磨难,也必然会出现思想上的问题,这些磨难和问题并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他必然需要全体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和奉献,还需要杰出的思想家和领导者,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在人民的力量支持下解决了那些磨难和问题,他们是英雄,不朽的英雄。人们才是推动我们社会发展和进步最伟大的力量,最值得我们的尊重和敬仰。那些不朽的英雄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过失,但这些却不能磨灭他们为人类进步而做出的丰功伟绩,我觉得他们值得我们的敬仰。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党和资本主义政党的区别!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人民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与进步最根本的力量,那么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便是引导这些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盘和指南针。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必须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为物质基础,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为精神基础。这两大基础的实现都必须坚持这种与时俱进的品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必然需要科学的努力,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和资源的问题都是物质财富缺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必然要借助科学技

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够解决的。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做指导,这些都很需要与依赖这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力量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

马哲课学习感悟与体会

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实践教学论文 (二○一四至二○一五学年度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感悟与体会 学生姓名:朱箫箫王鑫蒙国仕周家安 学生学号:20130962320137,183,102,136 所在学院:旅游学院 年级专业: 13 级旅游管理(应用型)专业任课教师:颜洪平 完成日期: 2014 年 12 月 14 日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感悟与体会 (朱箫箫,王鑫,蒙国仕,周家安13级旅游管理专业)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课程感悟与体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感悟,体会 为期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可以说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加深了我们的思想,丰富了我们的内涵。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知道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了解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还初步学习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我相信,这些知识将会使我受益终生,我将会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我平时的工作学习当中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健全的人。 因此,我非常感激老师这一年来对我们的教诲。特别是老师为我们播放的关于马克思的非常有意义的科教片,作为本学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这门课的学习,是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么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自清朝末期,中国的大门被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之后,中国便开始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双重压迫。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并且矛盾日益尖锐,人民渴望获得安宁。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饶、可歌可泣的斗争。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在许多的革命先驱的不断努力,但最终结果还是相继失败了。最终在中国的先进分子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下,真正的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革命后传入中国的,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寻求拯救中国的理论依据,俄国革命的成功,给迷茫的中国人带来了曙光和希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先进的中国知识份子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并且依据此真理,正确地指导了中国人民进行斗争,获得胜利,才打败了列强,解放了中国,才有了今天国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那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呢? 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1840年以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以林则徐为首的洋务派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但是徒有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技术、武器,没有别人先进的科学意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中国仍然处在不可逆转的被动当中。然后梁启超、康有为和谭嗣同等人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中国就应该废除当前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而转变为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当时的现实就是封建主义的大头慈禧太后掌握着最高权力,所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展开仅仅百余天的戊戌变法行不通。 在当时,农民和地主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的农民大起义。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可这也仍然不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在那之后,中国民主之父——孙中山在美国学到了民主、自由。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实施了辛亥革命和一系列的改革方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可是因为他们的变革没有改变人民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以及外来帝国主义的掠夺的本质,因此最终他们都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探索,这些事实证明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思想。就在这时,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给处在彷徨、苦闷,然而又孕育着新的突破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光明和希望。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推动中国先进知

绪论马克思主义范文

绪论(教材P23) 1.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②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答: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④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①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②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材P60)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③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

马哲

内容和形式 首先,内容和形式相互区别。这种区别不仅表现为二者的含义和所指不同,而且也表现在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而形式则是事物存在的条件;内容是活跃多变的,而形式则是相对稳定的。 其次,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都是二者的统一体。其中,任何形式总以一定的内容为基础,是一定内容的形式;而任何内容总有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的表现方式,是一定形式的内容。没有脱离内容的形式,也没有脱离形式的内容。 再次,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内容的发展决定着形式或迟或早总要发生变化。一定的形式只有在一定内容的基础上,适合一定内容的需要,它才能产生和出现。 不过,不应机械地理解内容决定形式: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资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可采取不同的政体);同一形式可以适合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内容(市场经济);新事物可以利用旧形式而发展,旧事物也可能采取新形式而复活。 第二,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使内容成为某一特定事物的内容(变为现实);形式还能够促进或阻得内容的发展。 必须强调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辩证的矛盾运动过程(从适合到不适合再到新的适合)。 3.方法论的意义 既然内容决定形式,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就要着重注意事物的内容,不要为形式所迷惑,特别是要反对那种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 既然形式对内容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我们就应反对形式虚无主义,要根据内容发展的要求,抛弃妨碍内容发展的旧形式,适时地采取适合内容发展的新形式,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现象和本质 首先,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现象是个别、层面和表面的东西,是事物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本质则是同类现象的共性,是事物内部深藏着的东西。同类现象具有共同的深刻的本质,而作为共同本质的外部表现的现象都是千差万别、多姿多态的。因此,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 第二,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本质则是相对平静,相对稳定的。列宁曾以海水作比喻形象地指出,现象如同浮在水表面的泡沫,本质就象水底层的深流。 第三,从人的认识来看,形于外的现象,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藏于内的本质,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其次,现象和本质又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决定着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现象又总是一定本质的表现,其存在和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从属于一定的本质的。在现实中本质和现象总是结合在一起存在的,不可能有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也不可能有无本质的现象。 意义 把握了现象和本质的真实关系,我们就应该从现象入手认识本质,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既不能撇开现象去寻找所谓的本质,又不能为现象特别是假象所迷惑,而应从现象中发现本质,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作者: ————————————————————————————————日期: ?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马哲重要知识点

马哲重要知识点 一、问答题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 ⑤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①时代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现实需要) 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也会是多项选择题)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三)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为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一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

中国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为什么选择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近中国近代史,人们总会产生困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资 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否一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拯救中国? 了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资产阶级的确有发展甚至成功的机会, 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最终没能把握住。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共产党却能在相同的历史舞台上脱颖而出,这就能说明中共所主张的 马克思主义最大程度上适应和迎合了当时中国的需要。 许多历史的发生由于其条件,过程的特殊性甚至是某些巧合性, 往往容易使人对成功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对于这种怀疑我想用“存在 即合理”来解释,历史的偶然只有得历史的必然?符合特殊条件的规 律的允许才可能发生? 历史的选择应是一种自发性选择,它不是几个伟人、几起事件所 能左右的,从根本上说他都在遵循着经济原则,寻求最优结果。无论 这样的选择最终会将民族带往何方,但在当时它都是最能解决社会迫 切问题,满足社会强势需要的方案(我们要求制度具有灵活性就是反 对将一定时期内的解决方案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固定僵化,因此“与 时俱进”的理论虽然质朴简单,确是针对包括改造上层建筑等问题的 最为明智的指导思想)。 制度理论包括蕴涵的政治原则,社会结构等等,就如一个社会游 戏的规则,规则的名称并不是改革或革命所关心的,什么样的规则能 更好的满足进行游戏(生产、生活)的需要才是人们做出选择的依据。 李 李影

工业化、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这些普遍原则并不是为资本主义所独有, 只是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有所体现,人们对西化的追求其实是对社会 发展现代化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是对本质的渴望,而人们却常将 其理解为对内容的需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脱胎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理 论,既能秉承他们的优秀思想,又能对缺点矛盾进行批判既而提出更 加科学完善的构想。照一些学者的话说,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在于 “目标美好、道路清晰、策略清楚”,具备这些特点的学说对于苦闷 的中国人来说,向其靠拢实在是很正常的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国门洞开,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 缓拉开。此后的一百余年影响和制约中国社会变化的因素可以主要概 括为民族危机、乡村危机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机。面对发展存亡问 题,各阶级依自身不同的成熟程度而先后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农民和地主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 级,它们也几乎同时做出了行动。然而落后的生产状况和落后的阶级 状况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政治行动。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 的表现先是近乎邪教的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末盲目排外、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 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周期性农民大起 义。更何况此时的中国已开始被无可抗拒地卷入资本主义占主导的新 世界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这些农民运动仿佛成为 一种无以为继的历史的倒退。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 李 李影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 导语 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 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范 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衡量指标: ?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 ?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 3.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 包括绪论和七章内容。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从认识马克思开始 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20世纪末,当人类即将进入新千年之际,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烁。马克思能被人们看做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马克思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视频资料:卡尔马克思 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被西方媒体先后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最伟大的德国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确实实至名归。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

马哲思想小论文

马哲思想小论文 导读:马哲思想小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过一学期短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特别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何为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做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

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对于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确立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矛盾的观点,联系的、发展的理论以及实事求是的相关方法论能够指导现实学习、生活,有助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增强思想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从而更好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智慧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在生活中运用马克思理论,使自己生活在高品质中。 【马哲思想小论文】 1.研究性马哲小论文 2.孟德斯鸠思想研究小论文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马哲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肿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 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l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久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

为什么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社科1523 江玲慧 3150101750 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近代史可以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形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着中国人民的尊严,但是同样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证明着不屈的灵魂。从洋务运动到太平天国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一次次的失败促使国人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发展为学习他们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意识形态。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后,中国人民舍弃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还是纯粹的偶然呢? 一、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想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毛泽东曾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产生了恐慌。为了缓和国内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如此情况下,不得不加快了探索民族出路的步伐。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注意。就历史发展境遇而言,俄国和中国有着相似的特征。虽然俄国搭上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末班车,但在一战期间,俄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把俄国从战争的泥潭中解放出来,从而给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的志士仁人开辟了一条新路。于是,在“五四”运动后期,以李大钊和陈独秀为代表的一部分中国人,便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开始在九州大地生根发芽儿。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救国思潮可谓风云际会,各领风骚。然而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就和俄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俄国人的胜利让中国人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可行性,尽管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何物。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更多地带有工具的色彩,仅仅是各种救国方案中的一个而已。 二、国内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马哲绪论考题

思考题(绪论) 一、需反思的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何在? 2.马克思主义最早在西方播种,却在东方中国首先收获 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大学生 4.马克思主义如何解决以下重大时代课题 (1)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这三大时代潮头带来的新问题(2)以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为主要潮头的现代科技革命带来的新问题 (3)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因受到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双重威胁而出现的新问题 (4)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大曲折深刻根源,探寻走出低谷之路的新问题 (5)中国如何融入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又能保持民族主体性,把握战略机遇的新问题 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1.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德性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2.培根、洛克的“白板说”、笛卡儿的“二元论” 3.爱尔维修的“环境决定论”、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4.康德的“二律背反”、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三、多项选择题 1.千年交替之际,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第一人,这个重大历史事件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旗帜 B.过去的千年属于马克思主义,新的千年仍将属于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深深吸引了全世界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 D.马克思一生追求的人类理想社会的目标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愿望、要求 E.苏东剧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B.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民主的、人道主义的学说 D.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E.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马哲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辨证法的内容: 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 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 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 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贯穿始终

马哲 绪论and第一章第1节

马哲绪论&第一章(第1节) 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6.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人们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政治思想工作的加强 8.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10.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 A.时间的连续性 B.时间的一维性 C.时间的顺序性 D.时间的重复性 12.哲学上的二元论的错误在于否认() A.世界的统一性 B.世界的运动变化 C.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 D.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1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一种( )观点。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 C.庸俗进化论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14.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 B.二元论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15.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6.相对静止是()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 D.绝对运动的状态 1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向社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逻辑推理的方法 多选题 1.实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①人的自觉的能动性 ②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活 ③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④人们感性的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①.思想斗争②生产斗争③认识活动④科学实验⑤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 3.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复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E、吾心即宇宙

马哲的一些经典题目

马哲部分名词解释: 1.生产关系(2次) 2.国家的基本特征 3.社会意识 4.劳动 5.两种生产 6.意识形态 7.实践唯物主义(2次) 8.市民社会(4次) 9.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遇到的苦恼 10.合力论(2次) 11.社会形态(2次) 12.现实的个人(3次) 13.交往形式 14.发展的不平衡性 15.异化劳动 16.商品拜物教 17.唯物史观 18.历史科学 19.资本论及其手稿 20.感性活动 21.人的类特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22.人类解放 23.政治解放 24.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 25.社会生活条件 26.国家 27.感性的自然界

28.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29.思想的具体 30.辩证法的核心(2次) 31.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 32.社会心理 33.自在之物 34.人化自然 35.相对于绝对的关系 36.人的本质 37.主体和客体 38.哲学的基本问题 39.真理与价值 40.两种生产理论 41.对象性活动 42.三大社会形态 43.直观的唯物主义 44.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45.资本 46.一般与个别 47.肯定与否定 4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9.偶然与必然 50.形式与内容(2次) 51.政治上层建筑 52.辩证的否定与事物的自我否定 53.现象与本质 54.真理 55.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5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57.抽象劳动 简答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第一个天才观的萌芽? 2.简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3.简述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4.怎样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5.为什么说实践是社会活动的本质 6.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7.1845年以前马克思主要的哲学论著 8.试阐述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学说 9.列宁的《批判经验主义》中的辩证法 10.分别写出恩格斯和列宁关于自然科学的三部著作 1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条内容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发表 的? 12.怎样理解“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3.简述毛泽东的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理论 14.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著(作者、出处、原因、内容、意义) 15.马克思早期“人化自然”的思想 论述 1.简单评述《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次) 2.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吗 3.试论述马克思为什么把他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4.对“共产主义即将私有制的异化的扬弃”一段的理解 5.对《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地原因 (一),早期探索地失败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地主要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残酷地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地道路.农民阶级为推翻清朝统治,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中国.而其颁布地《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地方案,但是由于社会条件和严峻地战争形势地制约,该方案并没有引起广大农民地共鸣.太平天国起义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中国,农民具有伟大地革命潜力;但它不能担负起争取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地历史任务. ,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维护封建遮肚地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地科学技术,自强求富,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但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地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地洋务运动地失败.若是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地目地,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地命运.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希望通过自上而下地政治改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昙花一现地百日维新,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地改良地道路,是根本行不通地.要想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地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社会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力图推翻清政府地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取得了巨大地成功,但仍以失败告终.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地旧官僚、立宪派地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地果实.从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中国,资本主义建国方案是行不通地. (二),三种政治力量地可行性 ,第一个是以北洋政府、之后地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地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其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地大资产阶级地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道路.但是其违背了中国人民地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地唾弃,他地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它们地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地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地和充分地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地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地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地拥护,所以也是不可行地.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地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它们地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地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地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地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地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地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显然,只有中国共产党地提出地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地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