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

第11卷第3期2009年6月

黄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Vo1.11,NO.3

Jun.2009

村落是人类生息其间的场所,它不仅作为物质产品记录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复写着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村落及其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村落的形象就是它的街道(或街道拓展)形象,从外部很难看出其结构特征。这一描述同样适用于宏村。宏村的空间形象具有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整体感:那古树、巷道、水系、宅院、民居都产生较强的透视体面,多向的,层层叠叠,有机和随机并置,每一部分都不可缺少。宏村的民居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和环境艺术,人们只有置身其中,通过自身体验才能切实感受到它的空间构成和振颤力量。在这里可感知的空间形态要远胜于图纸上的形象和文字。

[1]

1宏村的历史背景

据史书记载,800年前的南宋绍兴(公元1131-

1162年)年间,雷岗山一带属西晋“永嘉南渡”的北

方士族后代产权,还只是一片“幽谷茂林,蹊径茅塞”。南宋以前,黄山东麓的歙县唐模有位汉末龙骧将军汪文和的后人,因遭火灾,居家迁往黟县奇塾

村。南宋绍兴末年,奇塾村因遭战乱,全村房屋又“一焚而尽”,其后汪彦济便带领其全家沿溪河而上,来到雷岗山下,买下戴氏产权,盖十三间房为宅,这便是宏村之始。

明朝永乐年间,汪氏传至汪思齐一代,他继承祖辈遗志,三聘名士,遍请高辈,勘山川,审脉络,制定为卧牛形状的村落扩建总体规划构想。形成一部完整的、宏大的新村规划史,乃是“引西溪以凿圳绕村屋,其长川九曲,流经十弯,串于人工池塘(即月沼)”。到汪思齐的下代汪升平,才投资万金实现这一计划。他主持开凿了数百丈水圳,扩建了月沼,占祖田约1000平米,形如半月,位于汪氏祠堂之南。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80年左右),人们忧虑“南上赤日烈焰”,即使有“月沼”蓄彡猪的“内阳水”也不够用,于是将村南良田数亩,又辟成一个近2万平方米的弓形池塘,取名南湖。接着人们又在绕村的西溪架起了四座桥梁(现仅存三座桥梁),于是一座“牛形水上村落”便自此诞生,汪氏家族随后也兴旺起来。从永乐到万历,“堂构聿增,月沼之前及左右两旁百堵俱兴”,“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2]

收稿日期:2009-03-05

作者简介:宋学友(1976-),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建筑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宋学友

(黄山学院建筑系,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宏村古村落的空间景观价值在于它深刻的美学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复

写着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无不渗透着传统的民族特色和东方特有的审美意识。通过对宏村历史背景、风水理论与村落选址、传统文化对村落布局的影响的分析,对宏村的空间环境、景观价值提出一些拙见,给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宏村;村落;选址;空间环境;景观价值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7X(2009)03-0102-04

102

··

第3期

2风水理论与村落选址[3]

2.1风水说的依据

徽州汉文化根基深厚,这里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堪舆”之说盛行,宗法制度严明。

根据《宏村汪氏宗谱》记载,宏村的选址是有一定风水学依据的。南宋绍兴间,独禀仁雅公遗命,购求宅基几亩于雷冈之阳,卜筑数椽,旋竖楼屋原计十有三间楼其旧址地也。取扩而成太乙象,故美其曰宏村。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惜古邑一溪自南冲北,界划谢村亭〔今之濉阳亭遗址〕于西水石道碣〔即今之前街路〕入东山溪河石拦塔水,曲折出奇墅〔东方红水库〕。公精勘舆,向谓两溪不汇西绕南为缺陷,屡欲挽以人力,而苦于无所施。曰沧海桑田后选巨变,继自今吾子孙其惟望天工呵获乎!逮德佑丙子五月望日,雷电风雨,暴兴迷离,若飞沙走石,腾蛟祥龙状,汪洋一片,平沙无垠。明日顿改故道,河渠填塞,溪自西而汇合,水环南彡猪卫,恨如我公意所素期。是而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楼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也。回思我公辟荆棘,辟草艾时,夫谋诸妇考率,戮力同心,拓此基址,其勤勤恳恳于后嗣者,诚有以感通神明。然则荷天地之眷顾,邀山川之效灵也,夫岂偶然?

2.2宏村的风水格局

从宏村所处位置来看,其负阴抱阳,背山面水,这是风水观念中村落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格局。宏村基址后面有雷岗山——

—来龙山,左右有次峰的左辅〔青龙〕右弼〔白虎〕山,山上植被茂盛,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和弯曲的西溪,水的对面还有一个对景山——

—案山,村落的布局轴线基本上保持座北朝南。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地势平坦而且有一定的坡度。

2.3水的特点

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山之血脉乃为水”。甚至有“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的说法。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水对生态环境即风水理论所说的“地气”、“生气”至关重要。就理水的成就,宏村可谓登峰造极。大大小小的水圳连接着家家户户,方便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同时也满足了消防用水。月沼、南湖对整个村落的流水起着调节作用,使村落免遭丰水和缺水所带来的危害。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并使密密层层的建筑群有了活络的开敞的空间,丰富和美化了环境。宏村历代规划师对整个水系除发挥其生产、生活、排水、消防和生态环境等作用外,对水与人的心理、生理影响和水的艺术感染力与美学性能有着充分的认识。水的艺术特性在宏村村落建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同时使村落中秀丽、妩媚、晶莹、亲切的水空间、水景观比比皆是。水景观、水环境成为宏村的历史标志,文化标志和艺术标志。

2.4选址的科学性[4]

2.4.1立足于农业发达之地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管子·度地》主张“择地形之肥沃者,乃以其天材,地之所生利,养其人,以育六畜”。《蔚缭子》也主张“量土地肥石尧而立邑建城,以城称地,以地称人,以人称粟。”宏村地处开阔的盆地,水田和旱田兼备,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2.4.2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

《管子·承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宏村的水系及其发达,而且水质良好。由于基址选择在山坡上,既满族了水的供应,又可免遭洪水灾害。

2.4.3较好的气候条件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在村落的选址上希望通过对自然地形地貌的观察与理解,从中寻找蕴藏生气的居地。一般选择山清水秀之地,这样的地形即可防风抗洪,满足现实生活的功能要求,又可作为守护神。宏村有利的地形条件,形成了村落特殊的小气候,冬季西边的山体遮住了寒冷的东北风,夏季凉爽的东南风可长驱直入,良好的植被条件,美化了环境,又发挥了环境保护作用。

3传统文化对村落布局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主要起源先秦时期的百家蜂起,诸子争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奠定了汉民族的性格和文化。

儒家学说的社会观是“礼”,“礼”是一种宗法等级制度,用以“以统百官,以诸万民”,其核心是别尊卑,名贵贱,区分上下、亲疏、长幼、男女。这种“礼”的社会观,“仁”的价值观、“天”的哲学观构成了儒家的哲学体系。表现在城市的选址和布局上,讲究中轴对称和建筑布局的尊卑序列。从宏村现存的古

宋学友: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103

··

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

建筑朝向看,主要建筑基本上与雷岗山——

—汪氏宗祠——

—南湖书院这一直线平行,因此推测这一直线为宏村的中轴线,这一轴线串起了宏村的主要景观(雷岗山、宗祠、月沼、书院和南湖)。按儒家的等级制度,宗祠按“择中理论”建于村落中央,即风水理论所称的“土”,其它建筑围绕其建造。

“儒在钟鼎,道在山林”,道家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道”为核心的哲学观、清静而无为的价值观和“小国寡民”的社会观,构成了虚静坐望,无意识,以及不在人为而在天然,不在现实而在幻想,不在伦理道德而在自然本性,不受规矩方圆约束而要自由放任的审美情趣,也影响了村落的布局。从宏村的村落布局来看,除正房较严格的按轴线方向布局外,其它的偏房布局比较自由,而且大部分院落建有以水景观为主题的私家园林。南湖书院建在远离村落、景观优美的南湖边上,体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远离尘嚣的逍遥。这无疑都与道家的思想相吻合。

宏村的选址与布局不是随意的,它是风水理论与古代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一部用建筑、空间和环境书写的史书,它是文化的载体,古今沟通的桥梁。

4宏村的空间环境、景观价值

通过宏村历史背景、风水理论与村落选址、传统文化对村落布局的影响的分析,就宏村的空间环境、景观价值提出一些拙见。

4.1村落空间构成

宏村的空间特性在于它的立基条件。从风水条件来看村落具有非常理想的布局。村北的雷岗山是主山,村南有一条小河,东西山脉形成左青龙右白虎。这是宏村的村落构成。

进入宏村,盖有小青瓦的白色马头墙高低错落有致,掩映在村落的背景之中,鳞次节毗,邻近高低绵延不断,众多的街巷,拐弯抹角,脚下的卵石路面,墙根下有沟水清清流淌,路与水一道向前延伸,又一道向后蔓延,它们通向每家每户,连接着所有的宅院,村落选址在山水之间。使村民们家家户户都有活水穿过,构成一幅活生生的立体画面。“活水穿村”的规划构思给全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水在这里真正变成了造福于村民们的命脉,水系、街巷是构成宏村空间的永恒主体。

总之,宏村的村落空间具体地体现了村落与住宅建筑的空间构成,这种空间构成是宏村村落形象的完美表达。这里我们归纳一下宏村村落所体现的布局及建筑规划上的特征,可扼要为:1.周围自然地形依照了理想的风水理论原则;2.随机和有机地组织了村庄布局;3.村落的布局规划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地域的背景;4.依赖建筑与围墙、水系、街道的组合形成丰富的街巷空间。宏村的规划布局不能完全用现行的规划理论来解释,但对我们现代的规划设计又有所启发。

4.2系列和整体

传统建筑群基本上是靠单元在平面上的多种组合完成的。宏村的村落在平面上也是如此,但宏村村落空间丰富而富有变化。当人们由村口慢慢走进建筑群,耐心收集间断的景观(月沼、巷道、南湖),直到大致走完村内的主要线路,坐下来品味刚才所感受到的东西时,才能形成对建筑群体、村落空间的整体印象,一种靠系列片断的集合汇集的印象。从宏村村落某一点所得到的图像,虽然不乏精彩的画面(月沼),但它更象一幅长卷或系列作品中的一部分。没有哪一幅单独的画面能被看作是建筑群体空间的完整表达。因此这一系列节点(村口、巷道、月沼、南湖)的连接勾画出宏村完整的村落形象。

4.3有序的线性空间

在宏村的建筑群体中,室外空间是由一种线型的结构支撑着的,人们沿着这条主要流线(或若干条流线)走一遍,就可以对建筑群体有一个大致了解。

我们以宏村的南湖为起点,经巷道-月沼-承志堂-树人堂-村口这样一条线路开始对宏村进行“漫游”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哪里是“序曲”,哪里是“高潮”。造成这种感觉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宏村村落主要空间和次要空间的一个有序的线性组合。这种线性的街道成为行走者去发现和追溯的一组踪迹。巷道多片断、多平面的互相渗入,占据行走者的思考,呈现出随时间、随地点延展的视觉场状态,象是徐徐展开的长卷,丰富而美丽。

宏村村落的街巷空间比其简朴的外观要生动得多,街巷立面与环境的融合更加丰富了村落空间层次。这样在一片实际占地不大的建筑群体中造成起承转合、峰回路转的空间境界。没有多层次的空间分割和视觉阻挡是不行的(包括水面的阻隔)。人们为了达到对高潮空间的体验,首先体验排在前面

104··

第3期宋学友: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的空间或单元(序曲)。对于宏村,月沼的空间景观是整个有序线性空间的精华,即高潮。人们在欣赏时,潜伏在心中的期望心理和探求心理,加上体验上的层层积淀,造成了传统建筑群中多层次空间体验的总和比之单一大空间的体验要强得多。这也是宏村村落空间艺术的魅力所在。

对宏村街巷空间的感触不仅表现在这种立面、空间构成上,同样也表现在村落的平面布局上。从主要巷道的平面群上看,巷道呈现一种同一与差异共存的结构特征。每户有完整的内结构,又彼此相关地以巷道为脉络随机的延续,各户是相对独立的,但与整体又是同一的,或以巷道或以水系,整体的平衡是由大量微小的平衡中心决定的。这就是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中所包容的深刻美学价值。

因此对于一个皖南村镇的鉴赏最终要归结到对村镇巷道的鉴赏。宏村的街巷空间在村落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巷道内入户大门沿街巷和正对照壁的位于凹进的墙内,让门前空出一块场地,便于人们出入,也便于人们立视。人们见了都不自觉地常常驻足来欣赏那淡雅中透出的阵阵诗意的

空间图画。

造成这种感觉效果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宏村村落空间是人性化的空间,是生存空间的聚合。在巷道立面的整体中,门窗的组合是一种基本概念,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存在,并且和入口铺地的形式对应着。巷道的立面带基本上就是这一概念主体的变奏,户与户的分界是巷道中最生动的所在。从这一意义上说,这种空间结构组合直接通向艺术上的现代主义。如果还考虑到宏村巷道中10∶1的高宽比例和巷道平均小于2米这一事实,那么透视法就必然地被连续的场效应取代了。行走者体会到的不是几何学、投影学的关系,而是拓扑学的关系,这与我们在巷道中的视觉体验是一致的。从建筑单体分析,其构成基本上是体现“家族”概念的线性途径,

即一颗印的形成。但作为群体,其空间结构更接近于现代具有反馈功能的网状结构体,这种空间结构的美学价值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宏村的建筑空间是通过思维构成的,是人创造的空间。

4.4传统特质分析

有生命力的事物才有力量和意义。优胜劣汰,

生物的进化法则也同样适用于为人服务的建筑环境,宏村村落空间格局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哲学家发明了事物的本质是能量,我们可以豪不夸张的说建筑形态的本质是美学的结构。宏村通过片断的积累和单体空间的有效组合而构成的丰富有感染力的整体形态,它也是传统建筑的本质。

前面说过宏村建筑空间是人创造的空间,是生存空间的聚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宏村的村落空间是一种民族化的空间。在不同地区,有着显著生活习惯差异的人们,更容易在建筑环境中体现其特色,它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文化、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在建筑上就是这种民族化的空间。这种空间的创造并非意味着对旧形式的追求和模仿,而应建立在对传统空间意识、美学意识等本质问题的发掘和探求,追求那种空间感,而不是空间形式本身,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时代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总之,宏村的村落空间是一个具有东方美学色彩和民族性格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陆林,凌善金,焦华富.徽州村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4-6.

[2]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黟县志[Z].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21-125.

[3]李楠.现代建筑与风水[M].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4-7.

[4]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8-1.

责任编辑:胡德明

A Study on Hongcun's Space Landscape Value

Song Xueyou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41,China)

Abstract:Hongcun's landscape value lies in its profound aesthetic value and its ever-lasting artistic charm.Meanwhile,as a spiritual and artistic product of human kind,it records a particular belief and artistic emotion infiltrating the traditional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iental aesthetic awareness.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Hongcun's historical background,its location based on Fengshui Theory and the im -pac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its layout and then offers some ideas about its space environment and land -scape value in the hope of shedding refer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Hongcun;village;selection of the site;space environment;landscape value

105

··

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乡村景观设计的应用研究 摘要:从城市规划专业的角度,乡村是相对于城市化地区而言的,即城市建成区以外的人类聚居地区统称为乡村,是一个空间的地域范围。但这一地域范围并非固定不变,它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缩小的趋势。乡村不是一个稳定的实体,而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产物,乡村景观正是这一产物最直接的体现。因此,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对象,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与人类聚居活动有关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乡村;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1 乡村景观设计原则 1.1 生态性原则 自然景观就是乡村最好的遗产,合理利用自然,减少人工干扰,将自然特色所保留,使自然景观与乡村景观相互结合;保留每家每户的经济作物种植,保留最原始的乡村生态;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走绿色生态建设道路,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共和谐共存、相互补充,让人们最大限度的亲近自然,感受自然。 1.2 文化性原则 每一个乡村文化都是独立特殊的,是每一时期的乡村风貌,从客家文化的角度去把握景观的内涵特征,分析和发掘当地特色文化,使其文化得到延续,并通过对民居、祠堂等主题建筑而统一改造和丰富当地特色地形景观,使人们直观的感受到客家的文化内涵。 1.3 功能性原则 提高乡村景观的效应,最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功能,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是功能区域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同时景观应满足自然生态功能、休闲活动功能、交通功能、景观文化功能等,最大程度满足人们休息娱乐功能,并发展第三产业服务大众。 1.4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主要是指景观规划资源合理利用,不造成二次浪费,铺装材料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既能体现当地特色,也能减少运输成本;植物方面选择经济适用树与乡土树种,合理种植,使植物最大性的发挥其经济效应,既节约济源又有特色,景观设置考虑简洁、实用、避免铺张浪费。 2 乡村景观的基本特点 2.1 地域特点 乡村景观是生活在乡村地区的居民和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表达。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文化和历史,是当地居民在不断的生活、生产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乡村景观是在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通过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可以使乡村地区的环境可以保持其特有的特色。 2.2 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较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乡村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大气、水、自然面等无机物质比较丰富,具有比较完善的功能,可以保证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在乡村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结合乡村地区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现状,将各类景观要素综合到一起,然后将这些要素建构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宏村空间分析

一、宏村古村落街巷空间形态 宏村现存街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如图1-1):第一等级为沿南湖的湖滨南北两条道路、村东西两侧的道路、村北侧靠山的后街以及东西走向横贯村中心的宏村街,路宽基本在2m以上。第二等级为以后宏村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的后街和湖滨北路发散的道路及环月沼中心,主要是大户人家间的通道,路宽基本在2m-1.2m左右,道路交界处经常形成大空地,是居民日常交往的聚集处之一。第三等级主要是村内窄小巷道,通往普通人家的住宅地,路宽仅供通人。 图1-1宏村道路等级图 二、宏村房屋类型排布研究 出于交通运输便利以及河冲积平 原易开发、灌溉农田等因素考虑,早 期村庄定居基本在河流旁,宏村也不 例外。据宗谱记载及考察推测,八百 年前有一河道贯穿现宏村范围内,此 即为现西溪的原河道,此时村庄主要 分布在雷岗山脚至原西溪河道(现十 三间楼处)。至南宋西溪因故改道至 现在位置,而后村中族长王辛和其夫人胡重专门请风水大师看过风水,以大师建议扩大月沼,挖渠引水,并将宏村第一幢汪家祠

堂建于月沼北侧,将村中心移至此处,至此,宏村内各种系统建设以月沼和汪家祠堂为中心、以各水圳为纽带展开,后至宏村发展鼎盛时期,南湖建立,奠定了现有宏村格局。 月沼扩大、汪家祠堂建后,村中大户迁至环月沼周边,其后的大户(主要也为汪氏一族)落户在月沼附近的各水圳旁,汪氏人家基本集中在村子中西部。而村子东部可由祠堂等看出大多为韩、万、吴等小姓人家居住。至于商业部分,烟、茶、药、客栈相关高档产业位于村西的茶行弄和宏村街,两个主要的村民聚集处(月沼周边空地和村头处)也在中西部;油、酒、集中在糕点等小作坊和匠铺集中在村东。从建筑形制及风格可以看出西边大户人家较多,房屋形制较大也更精致,而东边的民居相对粗糙、简陋。以此形成了几个建筑组团,如:月沼周边、茶行弄及上水圳周边、南湖北侧、东边的中心区域附近等。 建筑组团是指在一个聚居地内,有相似风格或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建筑的组合。 村内的建筑组团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祠堂及其他主要公共建筑附近区块,如月沼、南湖,吴氏祠堂,后街等,这类建筑有着较为完整的外貌,其朝向相对其他处各种千奇百怪的朝向来说,基本与各自组团内的主体建筑或周边大多建筑相一致,因宗族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有明显的秩序;另一为受祠堂及其他主要公共建筑影响较小的区块,它们远离中心,更贴近自然,如:上水圳、茶行弄、东边街等,组团内形制更为自由,建筑的朝向、风

中国代表性古建筑及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代表性古代民居建筑 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精选了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1.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 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 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 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 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 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 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 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 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 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 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 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 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 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闫艳平, 吴斌, 张宇清, 冶民生 作者单位:闫艳平(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吴斌,张宇清,冶民生(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 防护林科技 英文刊名: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3)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45条) 1.Turner 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Design 1998 2.傅伯杰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方面 1985(01) 3.Forman R T T.Godron M Landscape Ecology 1986 4.Countryside Agency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Topic Paper 1:Recent practice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2002 5.陈明杰乡村地区土地开发与环境生态保护研究-以德国为例 1994(02) 6.Smardon R C.李丽雪视觉景观评估与分析(Foundations of Visual Project Analysis) 1996 7.金其铭.董昕.张小林乡村地理学 1990 8.刘黎明.李振鹏.张虹波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期刊论文]-生态环境 2004(03) 9.王云才.刘滨谊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3 10.H.Palang European Rural Landscapes:Persistence and Change in a Globalising Environment 2004 11.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期刊论文]-当代韩国 2006(01) 12.郝延群日本"美丽的乡村景观竞赛"及"舒适农村建设活动"介绍与思考 1996(08) 13.Lisec A.Pintar M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by land consolidation in the rural landscape 2005(01) 14.Overbeek G.Terluin I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case studies of rural-urban relationships across Europe 2006 15.王鑫乡村发展与乡村景观特质调查 2002(08) 16.Campbell D.Hutchinson W G.Scarpa R Using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s to value rural landscape improvements:implications of lexicographic decision-making rules on individual benefit estimates 2006 17.蔡秋虎.荘素珠借鉴德国经验谈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2000(12) 18.范少言.陈宗兴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 1995(02) 19.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2000(05) 20.蔡为民.唐华俊.陈佑启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4(05) 21.于淼.李建东基于RS和GIS的桓仁县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分析[期刊论文]-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5(05) 22.刘滨谊.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景观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2(05) 23.丁维.李正方.王长永江苏省海门县农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994(02) 24.肖笃宁.钟林生景观分类与评价的生态原则 1998(02) 25.卢兵友典型农村景观生态工程建设效益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1(01)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西递宏村导游词

在中国皖南的清山秀水中,散落着这样的村庄,一幢幢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徽州这片宁静优美的大地上。几百年历史的砖瓦楼阁风雅依然,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温暖与暗香,萦绕在窄窄的青石街巷中,盘旋在灰白的天际上,而这山水却分明还是这样的灵动清澈,人们分明还在这百年的山水建筑中生动游走。 如同时间深处飘出了一首似曾相识的诗歌,完整地让你忘记了过去与现在。你坐在时光的流水上凝望着它,仿佛一幅被时代凝固的历史画卷、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东方旧梦。 西递村和宏村位于中国安徽省的黟县内,距离上海仅三百公里。和安徽省南部其它的古村落一样层峦叠嶂的群山和闭塞偏僻的地势,使西递和宏村保留了几个世纪前村庄初建时的建筑原貌。西递村至今仍有完好的明清民居一百二十四幢、祠堂三座;宏村也有明清两代古建筑一百五十八幢,其中一百三十七幢保存完好。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 明清时代安徽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和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的经营势力遍及大江南北,积聚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叶落归根的特性使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居所、立祠堂,光

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昌盛。 西递的胡氏家族就是带着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来到这山水之间的。 公元904年,唐朝昭宗皇帝李晔因为战乱从长安出逃,皇后何氏在途中生下一个男婴,当时在陕西做官的徽州人胡三秘密地将太子抱回徽州,含辛茹苦地将孩子带大并且改名胡昌翼。从此李唐的皇室之后就在此地开枝散叶。胡昌翼就是西递胡氏的第一始祖,之后的千年时光,胡氏后人在这片土地上春播秋收,那份帝皇之后的高贵渐行渐远,而耕读传家的精神却如同这一如既往的青山绿水传承下来。 在西递村的“追慕堂”中至今供奉着他们的远祖——唐太宗李世民。 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皖南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履福堂”的主人是西递一位知名的收藏家,他的厅堂里有着这样一幅对联: 上联是“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意思是不管是读书还是经商,只要成功就是好的生活道路。 下联是“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意思是只要知道创业和守业的方法及道理,一切都不是难事了。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徽州人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在古徽州村落读

国内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国内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现状与案例分析 乡村景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最早的景观类型,东西方对乡村景观的理解和设计方向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规划营建方面也有所不同。相比于国内,国外的设计理念可能更为先进,但我们在设计上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国外先进的理念与我国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特色乡村水体景观。 标签:乡村;水体景观;乡土特色 一、国外乡村水体景观研究理念 在现代乡村水体景观的营建方面,欧美一些国家乡村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很大,由于它的乡村基础设施综合水平较高,并且人们也更加注重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和生态美学设计,如此就形成了我们如今常见于电影中的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夕阳西斜,麦田沿着蜿蜒的高速公路消失在天际线里。这就形成了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观光农业模式,总的来说,他们对于乡村水体景观的建设是倡导生态保护与自然美相结合,以农业生产模式引导景观建设,将地区历史文化融入自然景观。在西方很多国家对以农业为主的水体景观设计都形成了自己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些体系的形成对世界各地农业水体景观设计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早期的欧洲国家主要是研究从经济角度探讨农业生产形态与景观构成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开始转向科学的土地利用;近现代则着重从生态化的可持续角度探讨景观建设在时空维度的衔接与方向。 目前研究得到的国外地区的案例较少,而且国外的农业生产模式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国情,所以本文将重点结合国内不同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建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 二、国内乡村水体景观现状及案例 (一)我国乡村水环境现状 与欧美国家的乡村生态理念相比,我国处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之下,原有的景观自然板块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城市的过度扩张使传统优美的自然乡村风貌正日渐消亡,于此产生的乡村生态环境和水资源都在不断恶化,所以现如今我国乡村水体景观营建所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基于现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形成的自然生态水岸景观。 中国村镇生态水体景观拥有背山面水,山水合一的传统自然形态,它特有的生态景观优势和淳朴的人文气息使其成为人们日益追捧的理想生存环境。在传统村镇的景观框架中,水环境因素则是占有很大比例的环节,它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素,也有着调节生态气候等大环境的功能,它担任了一个地区温度及湿度的调节功能、增加乡村景观的活力,形成特色水体景观。传统乡村水系有着灌溉、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 内容摘要针对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 提出乡村景观园林的问题, 阐述了乡村景观园林的定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进而提出了作者关于我国乡村景观园林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预期成果。 1 引言 乡村有景观吗? 乡村有园林吗? 乡村需要景观园林吗?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 在大地景观开始深入人心的现代, 对于中国规划建筑界, 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众所周知, 乡村既是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细胞, 也是中国绝大部分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区。乡村园林以乡村景观为背景, 乡村景观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 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 乡村园林正是在这种综合的景观中孕育、演变、发展、生成, 所以乡村园林与乡村景观密不可分, 故而, 乡村景观园林也就成为本文的论题。根据人类聚居环境学理论(刘滨谊1999) , 作为乡村人类聚居环境的基本背景, 乡村景观园林作为乡村规划的基础背景, 它对整个村落的布局、特色的塑造和生态环境的保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的面貌、格局、规划、建设决定着乡村环境的生死存亡。合理而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 表面看上去朴实无华, 然而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致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下, 其内在却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耐人寻味的, 其中, 不乏有许多优点而令今天的城市人神往。当今中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乡村景观园林在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地位日渐重要。对于迅速城市化的乡村地带, 乡村景观园林正处于十字路口, 迫切需要予以定位、定性、定向、定型, 而对于当今那些步入病态衰败的城镇, 理想的乡村景观园林无疑将成为“治病”“健身”的一帖灵丹妙药。 在学术界, 德国、荷兰、奥地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工业先进国家早已关注乡村景观园林这一领域, 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 乡村景观园林的含义 “乡村景观园林” (Rural Landscape and Garden)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对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 第11卷第3期2009年6月 黄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Vo1.11,NO.3 Jun.2009 村落是人类生息其间的场所,它不仅作为物质产品记录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复写着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村落及其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村落的形象就是它的街道(或街道拓展)形象,从外部很难看出其结构特征。这一描述同样适用于宏村。宏村的空间形象具有一种让人激动不已的整体感:那古树、巷道、水系、宅院、民居都产生较强的透视体面,多向的,层层叠叠,有机和随机并置,每一部分都不可缺少。宏村的民居建筑作为一种空间和环境艺术,人们只有置身其中,通过自身体验才能切实感受到它的空间构成和振颤力量。在这里可感知的空间形态要远胜于图纸上的形象和文字。 [1] 1宏村的历史背景 据史书记载,800年前的南宋绍兴(公元1131- 1162年)年间,雷岗山一带属西晋“永嘉南渡”的北 方士族后代产权,还只是一片“幽谷茂林,蹊径茅塞”。南宋以前,黄山东麓的歙县唐模有位汉末龙骧将军汪文和的后人,因遭火灾,居家迁往黟县奇塾 村。南宋绍兴末年,奇塾村因遭战乱,全村房屋又“一焚而尽”,其后汪彦济便带领其全家沿溪河而上,来到雷岗山下,买下戴氏产权,盖十三间房为宅,这便是宏村之始。 明朝永乐年间,汪氏传至汪思齐一代,他继承祖辈遗志,三聘名士,遍请高辈,勘山川,审脉络,制定为卧牛形状的村落扩建总体规划构想。形成一部完整的、宏大的新村规划史,乃是“引西溪以凿圳绕村屋,其长川九曲,流经十弯,串于人工池塘(即月沼)”。到汪思齐的下代汪升平,才投资万金实现这一计划。他主持开凿了数百丈水圳,扩建了月沼,占祖田约1000平米,形如半月,位于汪氏祠堂之南。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80年左右),人们忧虑“南上赤日烈焰”,即使有“月沼”蓄彡猪的“内阳水”也不够用,于是将村南良田数亩,又辟成一个近2万平方米的弓形池塘,取名南湖。接着人们又在绕村的西溪架起了四座桥梁(现仅存三座桥梁),于是一座“牛形水上村落”便自此诞生,汪氏家族随后也兴旺起来。从永乐到万历,“堂构聿增,月沼之前及左右两旁百堵俱兴”,“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2] 收稿日期:2009-03-05 作者简介:宋学友(1976-),安徽歙县人,黄山学院建筑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 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 宋学友 (黄山学院建筑系,安徽黄山245041) 摘要:宏村古村落的空间景观价值在于它深刻的美学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同时作为精神产品复 写着人们特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无不渗透着传统的民族特色和东方特有的审美意识。通过对宏村历史背景、风水理论与村落选址、传统文化对村落布局的影响的分析,对宏村的空间环境、景观价值提出一些拙见,给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宏村;村落;选址;空间环境;景观价值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7X(2009)03-0102-04 102 ··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 摘要:指出了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当下建设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生态景观的内涵、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实践出发,探究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观途径、乡村水系生态景观、植被生态景观及道路生态景观的建设原则和模式,总结归纳了美丽乡村生态建设的模式和方法,以期为当下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生态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1 生态景观的内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综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夜景。在15世纪中西欧艺术家们的风景油画中,景观成为透视中所见地球表面景色的代称。文艺复兴后,景观逐渐被引申为包含着“土地”的地理空间概念。尤其在18、19世纪,这个空间概念获得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含义,即景观是总体环境的空间整体或地面可见景象的综合。著名景观生态学家Forman和Godron(1986)在总结前人关于景观及景观生态学的论述之后,将景观定义为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先党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一致性的区域。1995年Forman进一步定义为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内,景观是互不重复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主要特征是可辨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兼具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美学功能。 生态景观建设是将生态环境学科融入空间规划等的综合学科,创造了一个可持续、自然的设计和建设实践的创新方法。每一块土地都是独特唯一的,并提供不同的微环境。生态景观建设的目标是设计出与土地和谐的方案,创造一个环境健康、可持续生产与生活的景观。生态景观建设致力于利用现有的设施和区域,加入生态元素和绿色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2 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相关理论 2.1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的生命支撑体系,是自然环境和位于村镇内外,由绿色、蓝色空间所构成的网络。它提供了多种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绿色基础设施是由公园、河流、行道树、农田、森林、广场和湿地等构成的网络,能够调节空气、改善水土质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和投资环境,促使人们身心舒畅。 2.2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益处,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和水、净化环境、有害生物的控制等许多方面。乡村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同时也赋予了乡村对城市的多功能性。其包括了景观的价值,但引入景观概念强调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特性,提高乡村景观的多功能。很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景观层次上的建设,如拆旧建新、农村土地整治,其需要研究林渠和农田项目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高生态景观的服务功能。 在项目实践中,应从生产性土地尺度提升到乡村景观镶嵌体尺度,不仅要搞好生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通过合理的物种循环和能量转换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还应重视农业景观层次上的山水林田路形成的景观格局以及水土与生物等生态过程的恢复及重建,提高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景观价值。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文献综述 (园林与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方向) 安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城市居民开始关注乡村生活,感悟乡村风趣。为了了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的发展现状,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期刊的梳理,提出了乡村景观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继承发扬的成功经验,并做了简单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乡村景观;旅游规划;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1.前言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研究是我国景观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旅游规划学和乡村发展研究中共同的新兴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乡村景观研究和乡村景观旅游规划成为重要的研究前沿。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来完成相关理论研究的整理,促进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发展。 2.乡村景观和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区范围内人类因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形成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的综合表现。乡村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关键在于乡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1]。王云才认为,乡村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和内涵的景观类型,是聚落形态由分散的农舍到能够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功能的集镇所代表的地区,是上地利用粗放,人口密度较小,具有明显田园特征的地区[2]。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方式,它是以乡村景观的多重性特征为基础,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乡村景观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观赏和体验的环境,乡村旅游为乡村景观提供新的发展格局[3]。乡村旅游的特点包括:活动对象上的独特性、时空结构上的可变分散性、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和文化

宏村传统聚落景观地调研分析报告

宏村传统聚落景观的调查分析 报告完成人:彭佳璇、卢晓玮、段苏丽、喻淼鑫、张岳婷、王嘉琳、龚颖、李海涛、谭丽云 实习时间:2015年4月10日 实习地点:黄山市宏村 指导老师:熊平生、邱文彬、钟顺清 一、实习目的 1、根据地图以及实地考察绘制出黄山宏村的结构分布图,包括其建筑的朝向和路网结构。 2、调查其村落的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遗产以及村落人居环境现状。 二、实习方法 (1)实地调研法:以小组为单位对黄山市宏村进行实地调查。 (2)文献资料搜集法:通过文献检索、网上资源搜集以及google 地图等途径进行充足的前期准备。 (3)绘图法:结合地图与小组成员实地考察的结果,用手绘法绘出宏村的布局图。 三、实习区域概况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约19.17公顷,整个村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

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被誉为“画中的村庄”。(图1) 图1: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卫星图 宏村的建筑(图版Ⅰ;a)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砖雕(图版Ⅰ;b)、木雕(图版Ⅰ;c)和石雕(图版Ⅰ;d)等雕刻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部分傍水而建(图版Ⅰ;e),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图版Ⅰ;f)布局。宏村居民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居民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图版Ⅰ;g)、乐叙堂、承志堂等。(图版Ⅰ)图版Ⅰ a b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教案资料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宏村独出机杼的艺术布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及其特有的徽派建筑特征,是我国民居艺术的典范,它体现了聚居村落对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尊重。 徽州地处山川丘陵之中,其西北部是黄山山脉。东南部则是天目山和率水,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其间。域内丘陵的面积占十分之九,盆地面积仅占十分之一。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丰盈。宏村是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村落,处于四围皆山的黟县盆地北缘。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它背依海拔360 米、拥有成片榛林的雷岗;南临新安江末支、羊栈河二水交汇处,所谓“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1)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的居住环境选址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模式。宏村是一个“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故被人们称为“牛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村内鳞次栉比建筑群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2)村口溪边原有雎阳亭,现亭已毁。旧址旁有一株高18 米、直径1.8 米的红杨和另一株高20 米、直径1 米多的银杏耸立桥头,浓荫覆盖。 宏村的理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理水的典范。乡土聚居以水为命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泄水排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宏村人不仅利用水来生产、生活,还用来美化环境。宏村的水是由地势较高的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一条宽近一米的水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弯,经村中的“月沼”,穿村而

过,最后流向村南的南胡。溪水是村落的水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开。水圳的一侧就是街巷的青石板路,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居民们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有的从宅下暗沟中通过,形成徽州民居所特有的“宅园”、“水园”或成为一方养鱼池于前院。宏村的水还可作为消防用水,木构架建筑极易火灾,月沼、南湖的水使之多次免受灾害。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活络着村里街巷空间的形态,形成时而狭长、时而开敞的空间形态。月沼的水是村子的核心,是村民的聚集地,女人们在这里洗衣、洗菜。 宏村是以汪氏家族为主的聚居村落,整个村落占地28 公顷。汪氏是中原望族,自汉末南迁,其后裔遍布江南各地。宏村汪氏祖籍金陵,约在南宋时迁居到徽州,是为宏村始祖。作为封建社会家族的聚集地,这里的建筑、装饰和布局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儒家的“礼”制。村中的祠堂、书院是居民的精神中心,家族的宗教仪式在这里展开。南湖书院是明末所建的私塾,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以育人才之用。书院占地面积6000 余平方米,建筑高大宏伟,庄严宽敞。在村子的西北角,有一个集市,是村民们进行贸易活动的场所。此外,全村跨溪建有四座桥,每座桥形态各异,小巧玲蓉,融于自然,尤其南湖上的那座桥,是村落的一个明显特征。宏村的整体布局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对今天的居住环境的营建仍有许多积极意义。具体归纳如下: 一、选址艺术 《管子·乘马》中就论述了建筑的选址问题:“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田近旱而水用足,下田近水百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徽州民居坐落在“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地,背山可以抵御寒风,面水可以提供丰富的水源,负阴抱阳则提供了

乡村景观设计思路的研究

乡村景观设计思路的研究 摘要:本文以桂林市东江流域为视窗,从乡村景观类型研究的角度来探寻当今乡村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根据问题的逐步深入分别从尺度、生态、人文的角度逐步展开,每个方面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与之相对应。作者试图通过用田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来扩展景观审美领域的新空间。 关键词:田园景观;可持续;设计方法 乡村旅游是桂林旅游的重要补充与扩展,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作为漓江旅游特色景观的补充,具有地域性、欣赏性。它为了解决乡村城市化中日益人工环境化、非人性化等问题被提出来,作为旅游资源正在被深入化和炙热化,受到了广大游客的追捧。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适当的规模和简单的材料构造,营造一份迥别于城市的静谧感、厚重感、安逸感,东江流域的老赛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1 田园景观的特征――内外的互动 神奇的瑶寨老赛每家都有一座木楼,都是具有瑶族民居特色的木结构干栏式建筑,保护完好。无论是站在山坡高处向下看,还是在山脚下朝上看,都会看到木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半山坡上。木楼的四周茂林修竹,流水淙淙。 这里的山野田园景观与城市景观截然不同。首先它大部

分以人力完成,很少借用机械,因此不会对自然造成致命的破坏;其次,田园景观是梯田,是瑶族生活和劳作的景观。它不加修饰,强调人们参与其中。村民很少凭视觉感受刻意去营造它们,更多是通过生活和劳作与周边环境发生关联。这种亲密的参与互动,是田园景观类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内外的互动,田园景观就“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一个已死的事件,一个深度美学化了的不包含意义的体验”。 2 田园景观的营造 向乡村学习的田园景观设计,正是城市设计和乡村城市化建设中应该导入的方向。然而城市有着自身的特点及很多无法回避的事实,怎样把田园设计的一些设计手法应用到城市景观的营造就显得非常重要。 2.1 亲和性 田园中,基本上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形成耕地的规模和石墙的高度。如老寨顺因山势而形成的果园,大多是沿着等高线而建;一般情况下,垒砌的石墙不会超过人身体的高度;田地面积也以农民一天可以耕作的面积为划分单位。可以说人性化的空间尺度是营造亲和性景观重要的一方面。 因此,要亟须转变“一概而论”的惯性思路,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把人的干涉控制在最低程度。如镇上许多老建筑的外墙上,底下承重部分使用石头或砖,到了上面就

宏村空间分析

宏村空间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宏村古村落街巷空间形态 宏村现存街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如图1-1):第一等级为沿南湖的湖滨南北两条道路、村东西两侧的道路、村北侧靠山的后街以及东西走向横贯村中心的宏村街,路宽基本在2m以上。第二等级为以后宏村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的后街和湖滨北路发散的道路及环月沼中心,主要是大户人家间的通道,路宽基本在2m-1.2m左右,道路交界处经常形成大空地,是居民日常交往的聚集处之一。第三等级主要是村内窄小巷道,通往普通人家的住宅地,路宽仅供通人。 图1-1 宏村道路等级图 二、宏村房屋类型排布研究 出于交通运输便利以及河冲积平原易开 发、灌溉农田等因素考虑,早期村庄定居基 本在河流旁,宏村也不例外。据宗谱记载及 考察推测,八百年前有一河道贯穿现宏村范 围内,此即为现西溪的原河道,此时村庄主 要分布在雷岗山脚至原西溪河道(现十三间 楼处)。至南宋西溪因故改道至现在位置, 而后村中族长王辛和其夫人胡重专门请风水 大师看过风水,以大师建议扩大月沼,挖渠引水,并将宏村第一幢汪家祠堂建于月沼北侧,将村中心移至此处,至此,宏村内各种系统建设以月沼和汪家祠堂为中心、以各水圳为纽带展开,后至宏村发展鼎盛时期,南湖建立,奠定了现有宏村格局。 月沼扩大、汪家祠堂建后,村中大户迁至环月沼周边,其后的大户(主要也为汪氏一族)落户在月沼附近的各水圳旁,汪氏人家基本集中在村子中西部。而村子东部可由祠堂等看出大多为韩、万、吴等小姓人家居住。至于商业部分,烟、茶、药、客栈相关高档产业位于村西的茶行弄和宏村街,两个主要

皖南古村游玩攻略(西递宏村)

皖南古村游玩攻略(西递宏村) 皖南自古就是中国的一块风水宝地,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历史闻名的徽商以及让后人向往的徽派建筑。而以西递,宏村为主的一些徽派古建筑就坐落在这一片片的群山流水之中。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村周有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万村明祠“爱敬堂”等景观。 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写生 西递,宏村一直享有“中国画里的山村”,所以,吸引了无数的美术,摄影的爱好者前往,如果是绘画,村内都设有颜料回收桶,不可在溪水中洗刷画具,更不可将洗笔水倒如水中。如果是摄影,最好不要将镜头对向当地居民,村内的人一般都对自己成为别人的模特比较反感,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出言不逊,破坏了旅游者的心情。 饮食 一般每家旅馆的一楼都有供游客吃饭的大厅,如果希望出去吃,附近也有几家不错的小餐馆,如果是5月份左右前往,强烈推荐当地的炒螺蛳,因为靠山临水,螺蛳自幼在清澈的溪水中长大,肉清白细嫩,且没有泥腥味,让店家来上一盘,再配点酒水饮料,几个朋友一起,其中滋味,不是一个“爽”字所能够形容的。差旅通198网提示您臭豆腐以及笋干也是当地的特产,值得品尝。而价钱方面,因为餐馆不多,所以价钱也不便宜,大家外出饮食前,先做好思想准备。 购物 景点周围和景点内分布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摊位和店面,所售物品也多为一些工艺品或衣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宏村里,有个半个足球场大小的跳蚤市场,喜欢的人士可在里面畅游一番,肯定能淘到物美价廉的宝贝,而在宏村外,还有个很长的夜市,值得一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