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村古村落环境艺术美价值研究

宏村古村落环境艺术美价值研究

宏村古村落环境艺术美价值研究
宏村古村落环境艺术美价值研究

The Research on Hongcun’s Ancient Village

Environmental Art Aesthetic Value

Jianhong YA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China, 471000

Abstract: Hongcu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West of Mount Huangshan, is well-preserved ancient houses with more than 140 building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ongcun ancient village as a traditional culture, show-ing the Hui style architecture into quaint, concise, beautiful as a whole, layer upon layer before and after drop-ping, advance and retreat, highly rhythmic art styl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eomantic omen the layout of the ancient villages kept fast to the idea that man should b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the village was standing against mountains and extended along steams,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genious design; architectural space structure and use,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scale, topographical layout flexibility. Keywords: Ancient village; Hui Style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al art; Decoration

宏村古村落环境艺术美价值研究

杨建宏

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洛阳,中国,471000

摘 要:位于黄山西南麓的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一百四十余幢。宏村古村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层层跌落,前后进退,极富韵律感的艺术风采。古村落的选址依据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总体规划布局构思精巧、依山傍水;建筑空间结构和利用,按功能﹑﹑规模地形布置灵活。 关键词:古村落;徽派建筑;环境艺术;装饰

1 引言

宏村,一座底蕴深厚的传统建筑群,一副汪氏家族的宏伟蓝图。散落在黄山山脉上的宏村古村落,是白墙黛瓦、山水画意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漫步在宏村巷弄间青石铺就的街道,欣赏着鳞次栉比、层次跌落的叠院,迎面扑来的空间形态与古人的聪明才智,让你一次次感叹不已。感叹于巷道水系、古宅院落,气势磅礴的充满山水画意境的自然。宏村整个古村落注重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讲究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村落大多区域处于平坦地带,部分区域靠山脚却依山势背山起楼,面坡垒园,一庭一院,无不独具匠心。在“遍阅山川,祥审脉络”后,宏村本族贤能与风水先生规划出了以雷冈山为牛首,以月沼为牛腹,以水圳为牛肠,顺应地势构建水系村落的格局。

2 宏村的历史风貌

宏村,最早称弘村,来源于宏广发达之意,在清朝乾隆年间改名为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

是聚居徽州宏村的汪氏家族古人依据崇奉风水的原则,建造的一处柔美、婉约的水系古村落,不仅仅是徽州物质文明的历史遗存,更是一座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古村落、古建筑,村落中处处体现着远古徽州人生活的富荣和繁华。宏村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一百四十余幢。宏村在地理位置上背倚黄山山脉,不仅水秀山灵,而且在重山之间飘来荡去的云彩,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时时显现着宏村古村落的细腻、精致与奢华,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里乡村,如图1所示。

3 宏村古村落的整体规划

3.1 依据风水理论的规划方案

宏村古村落大的整体规划,首先要谈到的是是徽州境内主要山脉,宏博富丽的天目山脉和黄山山脉。据宏村村民家谱上记载,整个村落大约在南宋期间形成,明

1064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CITSM 2011)

978-1-935068-93-8 ? 2011 SciRes.

朝永乐年间,聚居在此的汪氏家族人多次邀请徽州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与族内高辈能人对村落的选址与及全面规划进行重新勘测规划。在遵循传统的风水原则的前提下,何可达花费了十多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走遍了大大小小的远近山川,详细地审查山川走势,依据宏村 “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的地势,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以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方案,确定把宏村建成“卧牛牛型水系蓝图”。风水先生何可达特别是对宏村附近的水流去向进行详细的勘察设计,最终确定了把村西流的溪水南转东出,设计成“牛肠”引进村子作为牛的“大肠”流经主街道,进而引到家家户户门口的水渠是牛的“小肠”。从村落的构成上来看,村口作为内外风景环境的过渡,徽州人采用巍峨苍翠的红杨、浓密参天的银杏树作为牛头上的角,成为村民活动、聚谈之地。宏村古村落中精巧别致的私家园林,白如玉的墙壁和黑如墨的瓦砾相溶在水系中,加上朴实且错落有致石雕、砖雕、木雕,处处生机盎然,宛如庞大的牛身;在绕村溪河——吉阳河架起了四座桥梁当作牛腿。从而构成了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规划方案。规划图如图2 所示。

Figure 1. Photo: the overall style of ancient villages in

Hongcun

图1. 宏村古村落整体风貌图

3.2 “牛肠”水系的设计

在“牛肠”水系的设计组织上,宏村的先民们利用村落北靠雷岗山的特殊地势落差,在村口设计并兴建水闸,用以控制溪水的流量,村西的溪水南转东出后,连通家家户户,九曲十八弯地贯通着整个村落,“牛肠”不仅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还使居民的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得到解决。汪氏祖辈立下规矩,为保持水的清洁度,早上8点以前,“牛肠”之水为饮用水, 8点之后,方可在“牛肠”里浣洗,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解决了水渠汇合,形成全村的完整水系工程,使水流始终保持活性、长年不枯。

Figure 2. Pla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Hongcun

图2. 宏村平面图

3.3 月沼与南湖

宏村的地理位置处于东经117°38′,北纬30°11′,背倚青山,峰峦峻峭,重岩叠嶂,山前溪水环绕,山水之间的平地,正符合古人所追求的风水宝地之选。根据风水先生何可达的规划设计,遵循民间传统的“花开则落,月满则亏”说法,汪氏家族人取“花未开、月未圆”的寓意,把村中的一泓天然泉水开掘成了宽阔的水塘,在后裔汪升平继续凿圳、挖掘,最终形成半月形池塘,称为“月沼”或“半月塘”,形态如牛胃。半月塘与宗祠的相互呼应构成村落的视觉中心,是古村落整体景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如图3所示。

Figure 3. Photo: the Moonshine Pond, in the shape of a half

moon was once the entrance to the village 图3. 月沼,形如半月,是当时村落的出口

1065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CITSM 2011)978-1-935068-93-8 ? 2011 SciRes.

牛肠的水流经月沼,最后汇入村南的点睛之处南湖。南湖大而方圆形似牛肚,刚好位于牛肚的位置,牛肚因此成名,如图4所示。南湖在万历丁未年,仿造杭州西湖“平湖秋月”的形式建成。南湖湖堤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石板铺地,下层沿湖栽柳植杨,湖中架有一座横跨南北的拱桥,将南湖的湖水分隔东西,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白墙黛瓦,层层叠叠的古民居及远处的山峦薄雾倒映水中,凸显了它独特的清新、妩媚和雅致。正如清人王元端所说:“南湖一水浸玻璃,十里钟声柳外堤”。

Figure 4. Photo: the Nanhu Pond, in the shape of a new moon, is the end of the ancient water system of Hongcun

Village

图4. 南湖,形如新月,宏村古人工水系的终点

4 宏村古建筑的构成形态

徽派古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无论是从村落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水系的设计、房屋的结构到建筑雕刻都反映着徽州的山川风景之灵气,崇奉风水的鲜明地方特色。建筑布局上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型生活空间。总体布局上含隐蓄秀、依山就势,顺乎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按功能﹑规模﹑地形灵活布置,讲究韵律美并造型丰富。宏村古村落的建筑有着高超的技巧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在造型上古村落建筑符号有亭、廊、天井、院落等,功能装饰采用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面和马头高低进退错落有致,装饰和结构是建筑内外部空间联系和过渡。村落的整体规划尊重自然山水环境,在对村落选址、周围地形﹑水流风向等因素都做到详细周到的勘察,尊重山﹑水等自然地貌,依山傍水,建筑融汇于山水之间。

宏村明清民居完整的展现了古徽州的艺术神韵,在建筑形态的构成上借鉴北方四合院布局,采用较为灵活

的多进院落式布局,房屋的建筑材料上多以木构架为主,梁架上重装饰,并且多用料硕大。院落的结构多为三合院式,院落紧凑布局,占地面积少,布局灵活,有利于耕地的节约。在平面布局模式上:以院落中轴线对称分列,建筑的遵循“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中中为厅堂,两侧为室,由于建设面积有限,宏村的“私家园林”多是在后院、前堂,甚至是大门与二门间之间,较小的过渡空间内发挥匠心,通过对有限空间的巧妙经营,在空间上分出层次,或陈设错落有致的石桌上放置盆景、花卉草木,或开挖小池,设临水轩、漏墙,搭设花架,营造出山重水复的园林式环境。宏村古村落在平面上的组合是靠多种单元的构建,建筑构成上有疏有密、村落空间丰富而富有变化, 村落的街道中贯穿着山上的溪水、人工景观小桥以及青石铺路 ,在宏村村口入口处更是专注与流水与自然环境协调。

5 宏村古建筑中的装饰

(1)雕刻。宏村古村落的建筑装饰上大多采用砖

雕、木雕、石雕,有镶嵌在照壁、窗楣、门罩上的传统图案,也有在大块青砖上雕刻极富装饰效果的几何图案、故事图案中生动逼真的人物、传统的虫鱼宝装饰,处处展现出徽州工匠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准。例如:徽派古建筑俗称“冬瓜梁”的横梁,梁上占主要雕刻装饰地位是木雕,在中段略微拱起,一般常雕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等生活场景,也有渔、樵、耕等多种图案,两端雕出扁圆形、圆形花纹,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境界。雕刻题材众多,手法多样,有线刻、浮雕、透雕和镂空雕等。所有这些木雕均不用油漆刷涂,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本身的色泽和自然纹理,凸显雕刻的细部的华丽、生动。

(2)门楼。村落建筑中的大门均带有门楼, 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他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在大门门框上方装饰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较近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几层线脚挑出墙面,顶上覆瓦并雕刻简单的装饰。大户家门楼用的是牌楼式,也就是门坊,雕刻装饰上多运用传统题材,如狮子、蝙蝠、“暗八仙”等一些富于美好意义的画面组合起来,材料多用砖雕或石雕。还有一些门楼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做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这些雕刻装饰离地面有数米之高,表达了屋主的愿望和理想,并以精美甚至过分的雕饰显示屋主的富有。

1066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CITSM 2011)

978-1-935068-93-8 ? 2011 SciRes.

Figure 5. Photo: the brick-carved gateway roof of Jing Xiu

Tang

图5. 敬修堂砖雕门楼

Figure 6. Photo:Horse-head Walls

图6. 马头墙

(3)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层层跌落,前后进退,在环境中创造出有序的空间序列,极富韵律感。建筑的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为阶梯状,马头墙高低错落,多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它 高低起伏、连续、交错,伴着青山绿水,极具浓浓的画意。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雅素而明朗。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色彩典雅大方。尽管材质普通,但题材繁多、造型生动,极其富有表现力,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魅力。

宏村古村落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体现了村落与住宅建筑的构成空间的完美表达,主要特色为明暗协调,动静相宜,建筑与环境色彩的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创意与施工显得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宏村的环境艺术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环境与人们生活中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走进村落,映入眼帘的是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1]

Houkang Ya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ncient village in southern anhui China[M]. Beijing: China Tourism Press ,2003(5) 严厚康.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5).

[2] Jizhong Wand, Jingliang Chen. [3]

[4]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of the ancient folk house in AnHui Hong village [J].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 jour-nals,2006(12).

马昆林,陈敬良.安徽宏村古民居的建筑美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5]

Xueyou Song. A study on Hongcun's space landscape value [J]. 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journal ,2009(6).

宋学友.宏村村落空间景观价值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9(6). [6]

Lei Zhou, Feng Ling.The Anhui building element application and study in modern buildings [J].Journal of Shanxi Architec-ture ,2009(3).

周蕾,凌峰.徽派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及其研究[J].山西建筑,2009(3).

1067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CITSM 2011)978-1-935068-93-8 ? 2011 SciRes.

宏村古村落环境艺术美价值研究

作者:杨建宏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系,洛阳,中国,471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帅玥浅析徽派建筑空间形态[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1)

2.陆笑旻.陈继腾从“墙倒屋不塌”谈徽派建筑[期刊论文]-工程与建设2012,26(2)

3.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会议论文]-2011

4.高静徽派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期刊论文]-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6)

5.刘琳石堂会古村落建筑特征解析[期刊论文]-建筑2011(24)

6.李端杰中国古村落园林初探[期刊论文]-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

7.中国最美的古村落(三)前童,凝固时间的画卷[期刊论文]-地图2008(3)

8.方筠.大山.Fang Jun.Dashan徽州古民居特性浅识[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2007,9(4)

9.江保锋.陆峰徽州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载体[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09(24)

10.张玲黑瓦白墙的水墨之梦——赏徽派建筑瑰宝西递、宏村[期刊论文]-文物世界2010(5)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8d14115470.html,/Conference_7573844.aspx

西塘考察报告

篇一: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1 风景园林与建筑 旅游与健康学院 社会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安徽宏村/浙江嘉善西塘暑 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指导教师:孙天罡 二零一二年七月 活动主题:关于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了解两地的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特点、了解两地古建筑的背景文化、了解当地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实地观察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两地的体现。 调查时间:2012年7月4日至2012年7月15日。 调查对象: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一、前言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我们决定进行古建筑考察调研活动。2012年初我们先后去了安徽的西递和宏村,嘉兴的乌镇和西塘。重点考察为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 二、正文 1、基本概况: 安徽部分: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1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它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月沼)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村西溪水土架起四座森桥,称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改善了环境。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嘉善西塘部分: . 西塘建筑极富江南旁水而居的特色,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已经成功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如下:环绣桥——当地最高的一座石拱桥,但原先是木桥,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西塘整个景色 西园——为三层结构,大户人家的小姐生活在阁楼,后来举家搬迁,是西塘保存至今最完好

大学生写生实习报告范文

精选范文:大学生写生实习报告范文(共2篇) 第一站我们安排在西递村。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放下行李,未做休息,我们便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第一次沿街作画时,我有点难为情,因为水平实在拙劣的可以,手法更是生涩,真不敢面对过往行人偶尔飘来的眼光。但后来发现,多数人是无暇在乎你的画作的,即便他们觉得你画的不好,也只会鼓励地对你笑笑或简单指点一下。我也明白过来,正是水平不行才需要多加实习勤加练习嘛,管别人怎么看啊。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在西递我们待了4天,尽管不舍那纯朴的民风,不舍村中的那条大黄狗,我们却不得不奔往下站南屏。对于南屏,最深的印象是村中上上下下的台阶和村边的万松林,以及村外田地边的石桥和水车。万松林因为树梢上跳跃的松鼠而得名,遗憾的是我未曾亲眼目睹松鼠的身姿;不过倒近距离观赏了石桌上休息的蝴蝶且留下了它的倩影。大水车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清澈的水流随着转动的水车灌入小水渠,让人不禁赞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大石桥上行人匆匆,桥下河水潺潺,勾起人无限的绘画冲动。之后,我们来到最后的目的地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十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刚刚拂去尘污的心灵不知是否又要面临考验。 [大学生写生实习报告范文(共2篇)]篇一:大学生写生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写生实习报告范文 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大学生写生实习报告范文(共2篇)]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十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刚刚拂去尘污的心灵不知是否又要面临考验。 篇二:写生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主要内容: 2010年10月29日清晨,我们随着我们的带队老师踏上了去安徽写生的旅途。我们满怀着期待,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颠簸旅程,终于到达了写生的目的地。坐在去屏山的大巴上,我们的心情是激动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也许是 论什么时候,饿

安徽宏村活水系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活水系考察报告 时间:2009年9月6号——2009年9月16号 地点:安徽黟县(宏村、西递、关麓、棠樾) 内容:考察学习、实地勘测、复原建筑 班级:2006级环艺(2)班 姓名:陈小燕、杜春燕、刘巧惠、许俪嘉、张晶 看过波涛汹涌、浊流婉转的黄河,看过天连水尾水连天,波光粼粼的大海,每种广阔与气势都会给人无法割舍的情怀,但安徽宏村的活水,却一直羁绊人的念想,让人魂萦梦牵。 2009年9月6号我们在林晟、甘露老师的安排下终于走进了这个灵动的世外桃源,心情澎湃。。。。。。。。。 水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通过水系把整个村落连成一片,打造山水绿城,穿越家家门口的清泉,顺着这里最富有动感的景观——不枯、不竭、不溢的泉水,绕了九曲十八弯,穿梭于这个充满灵气与活力的村落。 户户门口有清泉,水圳的走向布局和结构特点的设计来看,设计者也是以方便全村的村民用水为主要目的,水圳九曲十弯,大小圳分流,动静结合,分布均衡,水圳的宽窄深浅恰到好处,水源丰富,进水量大流急,遍设石步石阶,浣洗轻松,随洗随清。 祠堂堂前有一弯活水塘,水里映着蓝天白云,古屋行人,又是那么的温柔而曼妙,人皆亲水,有水则心定,显得村庄的安稳祥和。这就是宏村的月沼,闻名遐迩,月沼落在村心,而不是在空旷的原野,人们从挤挤挨挨的屋舍巷弄之中走来,眼前豁然一亮,村中还有这么大的一片水,不是干巴巴的空场地,而是波光粼粼,不是方方正正的池塘,而是月牙儿般的一池水,柔柔的,软软的,躺在错落有致,斑驳而耸的马头墙之间,那么温顺,那么的古朴。晨曦之中,太阳是新的,房子是老的,水是静的,人是动的,一切包裹着活力和生命。 荒河滩上的鹅卵石多,石料采集要省不少工,水圳、月沼的岸边都是用鹅卵石砌成的。整个引水工程施工的饮水技术难度不高。但引入的活水,造福于人们。 月沼的风韵,南湖的妩媚,让人陶醉。站在南湖堤上往北看,鳞次栉比的马头墙,百年屋舍,尽收眼底,像一幅山水画卷。设计的巧妙绝伦,空前绝世。 然而物欲横流的今天,又有多少原创性的灵感,能流淌在阡陌田畴之间?能用怎样的建筑语言,去表达绿色家园的诉求,去维系街邻坊间的秘秘乡情呢? 在我们看来,并非所有的历史建筑工程都是优秀工程,只有经受了历史检验,

户外写生报告

户外写生教学时间:2012年10月14日——2012年10月19日 户外写生教学地点:安徽宏村 户外写生教学形式:写生实习 户外写生教学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户外写生教学体会: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 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黟县县城东北,地处黟县、黄山区、休宁上区县交界处,离县城11公里,往东可达太平湖、九华山风景区,北上铜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宏村早在唐宋期间就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距今860余年历史 宏村镇管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838人。宏村资源丰富,是黟县优质木材毛竹、名优茶产地之一。2001连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宏村地形犹如一头卧牛,亦称牛形古村,有举世无双的环村水系,水圳、月沼、南湖及串起的池、塘、窑、坑、涧、榭等水系艺术设施。村中有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有保存完整全省仅存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历史设施。 宏村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同时地处新安江源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在宏村方圆不到十公里之内已开发旅游景区——木坑竹海、塔川秋色和正待开发的奇墅湖水上乐园、协里风光、羊栈岭古道、新安江源头生态游等众多山水田园风光,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对于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村中心是有牛胃之称的月沼,因为池塘的形状为规则的半月,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想起宏村,自然会想到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虽然实习时间只有短短4天,但是心中的感觉不能用不舍二字简单概括,大家心里更多的是惆怅和感慨。惆怅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痕迹,感慨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的浮躁。 据史学家考证,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源自黟县,而宏村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堪称桃花源里人家。明代诗人罗洪先曰:清流如带漾涟漪,白板桥头与客期,指点农家村口路,雎阳亭外柳丝丝,桃花夹路多枝柯,花影参差映碧波…… 宏村民居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先说他的自然环境:徽州地处安徽南端,北有黄山,南有天目,新安江青弋江的源头都在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再说她的社会环境,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民居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古树从中粉墙黛瓦淡雅清新,一眼望去仍是幅静态雅致的图画。统一中的变化,厚实稳重的高墙和瓦檐,神秘莫测的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宏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 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宏村背枕雷岗,面对奇墅湖,谓是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的村庄内有月沼、南湖辉映诸峰远近、倒影入池。春天当你漫步湖畔,柳絮飞舞、桃花夹路、青山苍绿、小路上老牛悠悠,和

2012皖南(西递,宏村,南屏,屏山)写生考察报告

2012皖南写生考察报告 一、写生考察时间:2012年10月22日——2012年10月26日 二、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西递、屏山、卢村、宏村 三、写生考察人物:建筑设计学院师生 四、写生考察内容:风景写生(速写、摄影)、建筑 五、写生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色彩风景的掌握能力 4、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 10月22日,早上8:00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安徽的长途汽车,当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兴奋,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可是漫长的等待对于当时兴奋的我来说成了一种煎熬。九个小时的漫漫之旅把我的兴奋和激动一点点的消磨殆尽。我们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到

达了我们第一个目的地,安徽黟县的南屏村。找到学校事先给我们预定好的饭店,疲惫的我们到宿舍便倒头大睡。 南屏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原名叫叶村,后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更名南屏村至今。 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有1100多年历史。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有着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特色建筑——祠堂群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大门上端悬挂着“钦点翰林”、“钦赐翰林”、“钦取知县”的金字匾额,显示着先祖的勋业,也使子孙蒙受荣光。祠堂门前照壁矗立,门楼高大,一对一人多高的大石鼓,雕刻

传统村落调研报告

传统村落的定义:中国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 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2012年12月19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发通知公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入选该名单,其中贵州省最多,有90个,云南省和陕西省分别为62个、49个,分列2、3位。 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遍布着众多形态各异、风情各具、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 国家统计局: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 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可以说,每一座蕴含传统文化的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比如,有的村落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经历很长时期的传承,包含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智慧。例如,浙江省永嘉县的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生活,又寄托着先人天人合一、耕读传家等美好愿望。这些传统村落,无疑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传承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传统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对大自然干扰是最小的。当前,

宏村写生实习总结

宏村写生实习总结 宏村写生实习总结 1.概述 写生的日子是美好的,也是我难以忘怀的日子。我班与另外四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西递徽派古建筑群,厦门集美学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徐州博物馆等地进行了7月13号到7月27号维持两周的观摩写生。本次实习是围绕着徽派建筑的风格和设计特点,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先进设计思想,景德镇制陶文化,徐州两汉文化而进行的,通过两周的的学习令我受益匪浅。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实习体会通过查阅资料在徽派建筑(主要以西递为例),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景德镇制陶文化,徐州两汉文化等方面做阐述,论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设计的影响对自己未来设计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 西递徽派古建筑群 1.前言 我们带着对西递的无限憧憬与向往,来到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堂。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傍晚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已经是17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后,我们渐渐的稳定下来。在那里聚集了好多院校的学生:有江西的,安徽的,湖南的,还有其他学院学习建筑、设计、摄影等专业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艺术气息十分浓厚。在刚刚到达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虽说已是下午,但是仍然可以体味到浓浓田园风情,给明天的行程增加了更多期待。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色古香的气息,马头墙,铺著石板的小巷,精美无比的砖雕石雕和木雕,另外这里川眉山秀,湖光山色,气候宜人,独领神韵,美丽的景色可遇而不可求 一天的时间熟悉环境,接下来就应该步入正轨了开始写生了!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所以第一天在那里画真的是不尽人意,就当是练练手好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也算知道了自己来宏村的目的。我画画喜欢安静的环境,我画画不喜欢喝大部队一起走,我就一个人呆在比较安静的地方画画,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学号:*** 姓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目标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 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

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四、调查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 家,西递为17家( 均不包括零散 的家庭旅社) 。随着两村旅游接待能力的增加,其生活垃圾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西递现在垃圾年排放量达515 吨,宏村达577 吨。目前,两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水体污染。目前西递、宏村的污水年排放量均在30 万吨以上,而两村的污水处理仍保持历史时期的雨污 混排方式,自净后流入河道。由于两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和饭店旅社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这样的现代城市问题也在困扰着古村落。 据调查,由于西递景区九成以上的服务设施( 饭店、旅馆) 集中在核心景区内,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致使旅游景区内的水井( 40 余眼)已不能使用。在宏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游客均认为目前宏村的水污染状况严重; 有85. 1%的游客都赞同“如果宏村月沼、南湖的水质恶化严重,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宏村之旅”。 此外,由于西递、宏村修学旅游已具规模,全国每年约有120 多所建筑与艺术类院校学生来此实习。学生写生时倾倒的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颜料废水也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有67. 1%的居民认为“学生画画,颜料污染溪水”,这是西

安徽屏山写生报告

安徽屏山写生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写生回来虽说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在那里的美好日子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十多天来对徽派建筑的触摸、受徽州古文化的熏陶,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之福地产生了种浓厚的依恋之情。在来安徽之前已经对安徽宏村的优美风景颇有一番了解了,没想到现在自己真的来到了暑假一直期待的写生之地,不愧是“中国画里的乡村”。 我们写生的第一站就是我们所住的屏山村,地处黟城东北约4公里的屏风山和吉阳山的山麓。吉阳溪九曲十弯,穿村而过,两岸石磅不时飞来村妇浣洗的锤声,蓄水石磅白花飞溅;青砖灰瓦的民居祠堂和前店后铺的商铺夹岸而建;十余座各具特色的石桥横跨溪上,构成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特有的风韵。屏山村又称舒村,这个村子舒姓居多。舒秀文的故居也坐落在此。这里与长沙相比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气息。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你来到这会不由自主的想拿起笔将这里的美景记录在自己的画纸上。 来屏山画画的第一天,前天晚上还充满着激情,想着自己在这的半个月一定要画几幅优秀的作品,好大显身手一番,可是不料,第一天冒着大太阳、提着板凳和速写本随便选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打算静静地画下去,可一拿起笔来就无从下笔,因为以前完全没有画过风景速写的我,所以比较发愁。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和图片,觉得没什么可看的,又没多大把握能画好!不知从哪开始画,便随意开始画了几笔,心里安慰自己:没事,这是第一幅画,没有画好也无所谓的。才画了好几分钟了,我的心里还是不能平静下来,很浮躁,于是我便四处采景了,照了很多照片,大概将屏山转了一圈了,一上午就悄然过去了。又开始了下午新的生活、新的心情,让我很快便找了个很凉爽的地方,听着优美的音乐坐了下来,开始了我的速写,这时感觉还不错,虽说画得没我理想的效果,但是还是克服了

西塘考察报告

西塘考察报告 篇一:西塘考察报告 篇一: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1 风景园林与建筑 旅游与健康学院 社会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安徽宏村/浙江嘉善西塘暑 期社会实践团 指导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指导教师:孙天罡二零一二年七月活动主题:关于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了解两地的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特点、了解两地古建筑的背景文化、了解当地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实地观察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两地的体现。 调查时间:XX年7月4日至XX年7月15日。 调查对象: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文献调查。 一、前言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

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我们决定进行古建筑考察调研活动。XX年初我们先后去了安徽的西递和宏村,嘉兴的乌镇和西塘。重点考察为安徽黟县的西递和宏村。 二、正文 1、基本概况: 安徽部分: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祏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它四面环山,两条溪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整个村庄呈“船形”。村落以一条纵向的道路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和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

安徽宏村 屏山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3年7月5日——2013年7月20日 实习地点:安徽宏村、屏山 实习形式:写生 实习目的:通过实地的写生,锻炼同学们对建筑、空间场景的感知能力,提高对传统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建筑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学习和领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实地写生,增强对空间场景光影变化、虚实关系等的理解及在图面上的表现能力,提高学生手绘水平。培养学生交际鉴赏能力,开阔视野等。 实习为期两周的时间,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良多。从我自身来讲,我总结了我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心灵上对情操的陶冶,精神上的升华;二、知识面的增长,视野的开阔;三、技能上的提高,手绘表达能力的提升。接下来,我从这几个方面依次阐述: 一、陶冶情操,精神升华 从第一天到达徽州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开始,我就被一路上目不暇接的自然风光所震撼,也被这里淳朴的生活,传统的风土人情所感染,我从心里涌出一句话:文化艺术的沃土,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 我们的第一站是在宏村。在饭后我们就上老街上逛了一趟。只见一张张朴实的笑脸,琳琅满目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工艺纪念品。多的话不用说,我就这一路走来,是恨不得把看到的东西都买一遍全带走。那些工艺品着实精美,有雕刻的手工品、编织的手工品;石头的、木头的、布艺的;精致的头簪、项链、镯子、耳环、戒子等装饰品;质朴的草帽、竹杯、木盒等日用品。目不暇接。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是文化和艺术的沉淀哪!再看这一位位摊主,都是普普通通的当地老百姓。我深深的感觉到这里的传统文化一深深地烙印在了这片沃土之上这些人们可能对艺术知之甚少,但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却实实在在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除了给人以美感和精神享受的艺术品,这里还有可口的美食,梅菜饼、我叫不出名字的鸡腿、各种糕点都让人吃了回味无穷。特别是百姓家自酿的乌梅酒,喝上一口,香气萦绕口中。这里还有各种其他的酒,润喉爽口,准有你爱喝的一口。 当然,这里最让人心旷神怡的还是美丽的自然风光。早上起来在天台上眺望,青山绿水,烟雾缭绕,一栋栋白墙黑瓦的老房子还没睡醒的样子,依偎在一起。隐约的凉风更是给人带来夏日里一丝畅快舒爽中午的时候,人身熙攘,村子里绿影重重。这是的老房子尤其好看,光影变幻,韵律无穷。这是到山脚下的小溪里面踩一踩可是无比的惬意,和同学们在这里戏水嬉戏,尤其热闹。水清见底,有急有缓,爬上前方的一个小“瀑布”,脚踩在结着青苔的石板上,让流水流过脚间,仿佛少女的手轻抚脚背。到了晚上,村子里只有稀稀落落的几盏灯,让人想起这是否就是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而此时,街上确实另一番景象,灯火通明,五色五香,那是游客晚上的放松去处。 到达宏村的第二天早上,导游带我们游览了整个村子,似乎这一栋栋老房子都有一个小故事,而这一个个小故事有共同组成了这整个村落的大故事。看着南湖、月沼、墙脚下的“牛肠”水渠,游览老房子的门窗梁枋、厅室厨房,享受这份美的同时,又由衷地佩服老祖先的智慧与思想。 到了屏山之后,我们发现,这里比宏村要安静许多,但却显得它更有乡土气息。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大片的田野。如果说宏村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那么我觉得这里就更实在,更贴近村里传统生活一点。在这里我们看到农家的人到溪水里洗衣洗菜,看到猫狗闲逛,看到农家袅袅炊烟。这里的人很热情,请我们到家里坐,请我们喝茶,别说,这茶还是真的好,清香四溢。还有大伯叫我们去他家吃玉米。这里的静谧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也给了我们写生需要的安静环境。我们的大部分画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有时还能听到邻接的小巷阁楼上有

宏村历史文化名城考察报告

到宏村,天已完全黑了。因为没有提前预定房间,所以去不了那些景点里的客栈,只能找了一个看上去很朴实的来车站接客人的大娘,让她带我去她家的客栈。虽然那家客栈在景点的边缘,不过离景点也不太远。老板是本地学校的老师,他们一家都是本地人,真诚、朴实、自然,很热情,会给人温暖。 第二天很早起来,为了看看朦胧但真实的宏村。首先到的是南湖,不大的湖面被雾气笼罩着,倒映着朦朦胧胧的山与房,中间一座拱桥把它分割为两半。整个南湖近似于扇形,又像一把弓,而那桥便是箭了。小池的另一边就是宏村,古老的建筑,徽派风格。但我却没有什么感觉,可能因为见多了丽江古城里的老房子,感觉和丽江古城里的房子差不多,同学说丽江古城是仿徽派建筑,可能吧。进村的是一条窄窄的小径,一边有流水从沟渠里流向南湖。进去之后虽然道路不多,可是不熟悉的人容易迷路,在几乎都相同的建筑间游走而找不到方向。我逆着流水一路走,路旁既有卖茶叶、小吃、工艺品的商店,也有大门紧闭的人家。没多久我就到了月沼,宏村的中心,这是一个更小的水塘,水算不上清澈,但很干净,隐约可以看到肥肥胖胖的红色金鱼,还有两只悠然划水玩耍的鸭子。围绕着月沼的建筑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在脑海中它们还时时飘过,但是我却不知道要怎样用文字来描述它的特点,也许是过于朴实。但是它细节处别具的匠心是我忘不了的。汪氏宗祠就建在月沼边,我跟着一队来得很早的游客来到了宗祠里,顺便听着导游的讲解,草草地便奔向下一处。下一个停留的地方是一位曾经很富有的人家的宅子。这宅子很大,设计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哪一辈住哪儿都是有规矩的。在细节上,比如窗户、门梁、天花板都以精细的雕刻装饰,形象生动,至今还能让人感觉到工匠们的心灵手巧。站在院子里仰望,天空被四周房屋的瓦片房顶截取下来,只剩那小小的一片,低头身旁就是一个收集雨水的大缸,里面的水面如镜,把天空留在了自己的怀里。 不大的宏村用不了一个多小时就大致逛到头了。我又一次来到村口,准备重新细细地品味一遍宏村。慢慢的走,慢慢的融到它的魂里,用手感受历史的洗刷,用眼发现古人的智慧,用心体味那种闲适自然的生活态度。中午点了一杯茶,在月沼边品茶、晒太阳、发呆,在宏村里干起了在束河里干的事,也许古镇都会让人慢下来,松下来,时间在这里变得不是那么尖锐,它柔软地从身边拂过。下午也就这样溜走了。回到客栈和老板一家一起吃了一顿晚餐,早早地便睡了。一天下来,心里静了不少,在这个陌生但是平和的环境中,我感觉自己又回到身体里了。第二天,目的地木坑竹海,这里曾是张艺谋的《十面埋伏》里一个场景的取景地。早上我和两个同去竹海的游客拼车同去。宏村与木坑距离不远,只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路上远远的就能看到一座座山都被翠绿的竹子覆盖。到达之后,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民居,民居背后就是竹林,整座山整座山的竹子。上了山就似乎到了翠绿的海洋,风吹过来,窸窸窣窣地,竹叶碰撞着,绿色波浪从远处涌到面前,然后又卷向身后。在上山的小道上走着,欣赏风景,闻着竹子的清香,大自然这份端庄自持而丰盛的美,如同一种道理,一种秩序,这份坦然自若,与人世间的动荡变更没有关联,对土地与大自然怀有的感情,让我体会到了微小但超脱的距离。最美的风景是在山顶,如同站在竹海的浪尖,一波又一波的绿色柔柔的翻滚。下山本可以坐溜索,只要十多秒就能省去很多路程,可是我还是坚持行走,不想让脚离开大地。阳关从竹叶的缝隙间穿透,温暖而又飘忽。来到山脚,远远就听到一阵阵清脆的音乐,走进才发现是一个乐器全都用竹子做成的竹乐队在演奏,声音清脆又夹带着竹子的味道飘来......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很久。下午回到了宏村,我在南湖边找到了一家风景不错的客栈,点了一杯猴魁,享受着惬意的阳光,

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 篇一:XX皖南(西递,宏村,南屏,屏山)写生考察报告XX皖南写生考察报告 一、写生考察时间:XX年10月22日——XX年10月26日 二、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西递、屏山、卢村、宏村 三、写生考察人物:建筑设计学院师生 四、写生考察内容:风景写生(速写、摄影)、建筑 五、写生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色彩风景的掌握能力 4、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 10月22日,早上8:00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安徽的长途汽车,当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兴奋,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可

是漫长的等待对于当时兴奋的我来说成了一种煎熬。九个小时的漫漫之旅把我的兴奋和激动一点点的消磨殆尽。我们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到 达了我们第一个目的地,安徽黟县的南屏村。找到学校事先给我们预 定好的饭店,疲惫的我们到宿舍便倒头大睡。 南屏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原名叫叶村,后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更名南屏村至今。 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有1100多年历史。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有着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特色建筑——祠堂群 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南屏村大姓叶氏宗祠“序秩堂”就是一座占地XX平方米,歇山重檐、端庄轩敞的古祠。大门上端悬挂着“钦点翰

宏村写生实践报告

宏村写生实践报告 安徽宏村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也是平身第一次去那里。以前听说个过那地方,想到马上要去,心理难免有点激动。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还能对中国南方的文化有些些许的了解,对我以后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 我们在车上坐了将近30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一路上,从大西北南下至江南之地,从干燥到湿润,从苍黄到冷绿,从塞上之风到江南美景。变化纷多,目不暇接,我想这也是中国南北文化差异的一部分吧!坐车绕过几个曲陡的山路后,终于到了宏村。我们到是已经比较晚了,于是我们打算先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再去村子里看看。 第二天,天刚刚亮,我们就被组织到村子里看看。清晨的宏村,薄雾朦朦,远处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我们按原计划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参观品味,同学尽情的享受着宏村的自然风景和古色古香的徽派传统建筑风光。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参观于其中,大家一起参观一起分享各自的感悟。 宏村的建筑主要是徽派建筑,它也是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接着我们走到古村口,那有条河,那条河是人们用来洗衣服、洗菜用的,河上有两座石桥,桥面都是由大块的石板铺设的,看起来很厚重,据说哦是三四百年前留下的,说是那里有个官为了感谢皇恩而建造的,那里的房子大部分都有三四百年之久,房屋的特色是:外观都建有“码头墙”。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厅堂里都有一块露天的地方,那里放着一

宏村考察报告

宏村写生报告 4月23号,我们开始了皖南写生之旅。其实这一回可以算作大学里第一次那么远的集体活动吧。记得出发的时候是一个清晨,坐上大巴之后,因为晕车心情不是很好。好在一路上都是漂亮的风景,在大巴上看到几个同学对着车窗拍照,心里也泛出一些热情来。由于我们路程较长,所以一天的车程里我们大半在睡梦里度过,但偶然睁眼里的山色迷蒙,突然在未到之时对着目的地有了一些憧憬,听说是写生基地,那么必然也是好水好山了吧。而且去之前我们已经在网上搜过了,非常漂亮。恩,很漂亮!果然,车刚走进黄山市我们就激动,因为这里太漂亮了,到处都是漂亮的山峰,对于我们这些在平原生活的人,无疑是一大乐点。 到达的时候已经将近傍晚,拎起行李站在来来往往的同学之中,我看到很多来写生或旅游的人,让我对宏村的印象有进一步提高。第一眼看到的是平坦的桥下平静的河水,对宏村的第一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水墨之乡”。如今能够安静地看一方山水,心里也有点小得意吧。当然接下来的食宿安排虽然有点简陋,但想想毕竟不是堂而皇之的旅游,在乡村古旧的小民房里拿出几碟家常小菜招待远来的客人,有点小流浪的风情也是不错的。虽然这么想,但第一天还真是不那么习惯当地的饭菜,在拥挤的房间里也没有能够全然地去掉千万里赶来的疲惫,但好在那一弯夜色,村庄里平静地充斥着生活的气味,明亮的夜市,露天的歌唱甚至于简陋的台球室,也算得上有些事做有些事看了。第一天还是一个清晨,天不是很好,下起了雨,四周烟雾缭绕,把宏村映的更加漂亮,就这样我们还是兴致高昂的早早地进去了,那天人很多,我们打着伞跟着,听着导游讲解。导游带我们参观了这个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的村落。宏村旅游,形象地说,是一次穿越“牛肚”的旅游。“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为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的古人在500年前,便开始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从而为宗族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完整的徽派建筑,流淌着的皖南风韵将天空染得碧蓝。 看到铺平的石板小路,整齐的白墙,村里村外的古树,是不是有一些微微的熟悉,原来乡村的氛围是老早就住在自己心里的那一份宁静,看到了就会想到。所以暗暗地祝愿自己的这次的经历会安静而深刻。然后还有承志堂、乐叙堂、德义堂很多,里面的木雕,装饰构造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周围都是细细观赏的人,其实在来往的观光者里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不一样吧。 从第二天开始的行程里,我们也走遍了周围的几条小街,不细心地说当然都是一样的民居风色。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宏村的木雕和水系,让人很是敬佩。听说宏村发达的水系工程是在一个女性的指挥下完成的,这位女士真是太令人赞叹。

安徽宏村西递调研写生日记

设计调研日记 7月5号 下午,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南京的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也许....在车上我们全班一起吃东西、一起嬉笑,当到达黟县境内,已是晚上了,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那绿色,那天然的景像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达目的地已经是8点的样子,老师安排休息,好多同学已经安耐不住这里的吸引就和当地的居民、其他学校的学生交流起来了。在那里聚集了好多院校的学生:有江西的,安徽的,还有其他学院学习建筑、设计、摄影等专业的学生也是比比皆是。 7月6号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联合国专家称赞它为“举世无双的小城镇水街景观”。因为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有时云蒸霞蔚,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四周山色与粉墙青瓦倒映湖中,人、古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印象最深的是那座周润发《卧虎藏龙》里走过的小桥,这是进入宏村里面的主要地点,每个导游都会把这里好好的介绍一番。 然后就是半月潭,里面有很多红色的大鱼,天气好的时候它们会浮上来,可以看到一片红色。 宏村,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美。 美中之极。。 当然这次来宏村,也是参杂了一些个人感情的。 以前总是听人讲它有多美。。 这次总算亲身感受了。 走在宏村里的每条路上,想着这路以前是她走过的。 看到某个景点,会想这是在她照片里出现过的。 去找她说的那家煎饼店 去找她遗憾没买的银饰 去那家大角苗买吉祥的东西,只是还是没有她的姓氏。。 一直在宏村里不停的走啊走。 希望走过每条她走过的路。。 幻想她在我身边,给我讲以前她来的时候怎样怎样。。 这次宏村写生 让我领略到了优美的古村落风光;了解的徽派建筑的特点;见识了丰富的古村落人文。 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知识。 看着一张张在宏村留下的作品,心里很满足。。 7月7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