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习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交流天气情况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

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6、读图 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年较差约℃。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

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三、课堂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

B

.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1℃

C、12℃

D、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中午12点、清晨1点

D、午后2点、日出前后

4、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5、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

化,年较差(大或小)。

6、根据下表给出的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值,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12.6 19.7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1、填充图册31页1、

2、3题。

*2、绩优学案42页-43页“达标检测”。

气温的分布

【学习目标】

1、记住等温线、高温中心、低温中心等概念。

2、记住气温的三个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3、会计算关于气温垂直变化的有关习题。

【学习重点】:

1、气温的三个分布规律。

2、计算关于气温垂直变化的有关习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显示复习题,学生完成后引入。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水平分布(25')

1、阅读P55,图3.16及其上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⑴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⑵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

⑶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

⑷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相等或不等)。

2、阅读P56,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3、阅读P57,图3.19“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3.20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完成:

⑴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是。

⑵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 月等温线比较;7月等温线比较。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的等温线(稀疏或密集)。

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⑷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陆地气温,海洋气温;7月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垂直分布(10')

4、阅读P56,图3.18“气温的垂直变化”

在山地或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三、课堂检测

1.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2.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3.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4.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B.18℃

C.20℃

D.25℃

5. 在同一时刻测得A处气温是20℃,B处气温是38℃,则A、B的相对高度是()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6.下列关于等温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B.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D.等温线互相平行

8.读夏季等温线图,判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A、B两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1.填充图册32页-33页4、5、6题; *

2.绩优学案45页-46页“达标检测”。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学习目标 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 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并掌握其判读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温的变化及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以图片气温对“衣食住行”的形象导入,让人们直观了解气温与生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___。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2.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4.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各进行一次。 知识点二:气温的分布 5.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___________分布,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 6.通常根据等温线___________方向,判断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分析气温的差异大小;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7.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___________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___________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人教版)-推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 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气温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 主要知识点: 1气温垂直分布 2气温水平分布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一、气温垂直分布 ⑴读下表记忆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⑵读下图比较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特点 答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减;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稳定 重要结论: 1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6℃/1000米 2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 低层大气组成 体积(%) 作用 干 洁 空 气 N 2 78 地球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 2 21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0.033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03 很少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 水汽 很少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10高考文综卷) 3.由图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日落时间为17时 B.与相比白昼较长 C.正午地物影子年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答案:3.A 4.B 二、气温水平分布

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③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祥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 ④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中国一、七月气温分布特点? 一月: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七月:除青藏高原和高山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2新人教版 (2)

§3.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自学内容】P53—55 气温的变化 【自学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自学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13')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是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 约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25') 6、读图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 约 ℃。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 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在陆地 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 温出现在 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建构知网】( 2')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 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 气温最高的月份 气温最低的月份 陆地 海洋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I W ■ w ■ ■ W ■ B V V W "K ①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_____ 。 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___ ,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 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 _________ 和 _____ 气温不同,夏季_________ 气温高,冬季________ 气温。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 ______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_________ 。

气温" -20 -1U 0 19 20 鳥臣丄画申皤第酝0 0 -10 V 等温奴」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 ?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 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达标检测】 1 ?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C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D .海拔每升高1 0 0米,气温约下降0.6 C 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 1月 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⑶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 7月哪里气温高? 冰 洋 ■ltr 大 HI H : ■2Q 西 平 洋 ■II ). IIH 1 II I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随堂练习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 自我检测 1、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衣”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2、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3、我国江西庐山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其中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森林茂盛 D 、濒临海洋 4、下列四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气温最高的是( ) A 、30°S ,120°W B 、20°N ,90° E C 、60°N ,90°W D 、40°S ,120°E 5、读下图,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 B 、此时北半球正处于夏季 C 、此图为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 D 、此时同一纬度的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 6、读右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A 为陆地,B 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一年中,南半球陆地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7月 B 、8月 C 、1月 D 、2月 8、南半球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 、太阳落山时 B 、凌晨1点 C 、14:00 D 、日出前后 9、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 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 A 、10℃ B 、11℃ C 、12℃ D 、13℃ 课后反思: 1 23-10 -20 -30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的差,叫()。 4、气温一般在每天的2时、()、14时、()测量,然后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5.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我参与我快乐 【探究点一】气温与我们 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选填“天气”或“气候”), 描述这一状况的要素是()(选填“气温”或“降水”),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天气影响着人们的()、饮食等活动。 2 .读教材第53页图3.10‘旧平均气温”,完成填空。 (1)测定气温的工具:() (2)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3)依次读出图中气温值:8时()℃、14时()℃、20时()℃、2时()℃ (4)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计算:图中的日平均气温是()。 【探究点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读教材第53页图3.11 “气温日变化”,完成填空。 (1)横坐标表示(),纵坐标表示(),如果横坐标上是月份,就表示气温()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图中气温日较差是()℃。 2、气温年变化:读教材第53页图3.12“气温年变化”,完成填空。 (l)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图中的气温年较差是()℃。 (2)完成教材第54页“活动”的第1题。 (3)完成教材第55页“活动”的第2题。 四【拓展升华检测评价】 【知识点一】气温的含义和观测 1、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B、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平均气温。 C、气温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D、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只需要最高气温和最低汽温。 2、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的观测,通常只要一天观测一次 B、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在正午 12 时 C、气温的测定要用温度表,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D、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 6 月份 【知识点二】气温的变化 3、下面是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 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 4.小亮测得5月7日最高气温是24℃,最低气温是14℃,那么这天的日较差是( ) A . 38 ℃ B . 10 ℃ C . 19 ℃ D . 5 ℃ 5 .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气温特点是( ) A .日平均气温高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较差大 D .年平均气温低 【课后检测区】 1.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状况 B 一年之中,世界陆地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 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C .气温的观察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D 一个地方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 读某城市各月平均气温表,据此回答 2 一 4 题。 2 .我们可判断该城市位于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3 .该城市年平均气温约为 A . 16 . 7 ℃ B . 12 ℃ C . 18 . 3 ℃ D . 15 . 8 ℃4.该城市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A . 24 时 B .日出前后 C . 14 时左右 D . 2 时

【教学设计】《气温的变化》 精品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面出现困难,对气候概念理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提点的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其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因,讲授式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学习。 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气温的变化→研究气温首先要获取气温数据,即观测气温→气温观测数据需要记录下来,用到统计表→统计表不够直观,可以把统计表转绘为气温变化曲线图→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范围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变化规律。 按照这种思路组织教学,符合认知规律,自然舒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气温的立体概念,学会研究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气温在一天、一年、多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气温观测数据和月平均气温等气温统计数据的理解,建立天气、气候等重要地理概念;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 2.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3.教学难点: 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1.读图后回答: 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2.学生读图后回答:

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3.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4.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 板书:[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时间、空间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一、 气温的观测 1.由不同人对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 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温度计使用方 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观测的次数及时间 (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如何来表示所观测到的气温资料呢? 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念. “早穿皮袄午穿纱……”分析 1. 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的读取方 法. 2. 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的活动. 3. 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4. 一天观测几次?什么时间? 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 观察思考一下问题: ) 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变化? ) 最高温、最低温多少?出现在何 时? ) 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 思考回答 6. 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 根据课件显示分组讨论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学目标】 1.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3.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下面3个实例,思考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任务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讲述: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旧知回顾: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由等高线的定义引申到等温线) 等温线呢?(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由等高线的判读引申到等温线的判读,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理解) 总结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判读的练习。 承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习题(含答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有关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7月气温分布 B. 该图反映的是北半球1月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分布 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冬季气温分布 2.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B. 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地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D. 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3. 读图,完成4-5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M地为() A. 北半球夏季 B. 北半球冬季 C. 南半球夏季 D. 南半球冬季 4. 该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 B. C. D. 5. 图中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高低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6.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A. 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B. 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 C. 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D. 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 7. 如图,读“长江中下游局部区域图”及“武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20~21 题. 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特征的是() A. 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B. 糖料作物是甜菜 C.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D. 盛产温带水果 8.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洋流因素 D. 地形因素 9. 由南极洲乘船往北到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考察队员对气温的感觉是() A. 越往北走越冷 B. 先是越来越冷后是越来越热 C. 越往北走越热 D. 先是越来越热后是越来越冷 10. 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 A. 8时 B. 14时 C. 20时 D. 日出前后 11. 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地形 C. 洋流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如图),回答24-25题 据图中等温线判断,此图是北半球()季气温分布示意图.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13. 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 A. 5°C B. 10°C C. 20°C D. 30°C 1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午后2时左右 B. 午后1时左右 C. 中午12时左右 15. 我们常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读等温线图,回答5~6题 判断图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 甲处在0℃以上,乙处在4℃以上 B. 甲处在0℃以下,乙处在4℃ 以上 C. 甲处在0℃以下,乙处在4℃以 下 D. 甲处在0℃以上,乙处在4℃以下 16. 气候数据有多种呈现方式,读图(把代表月份的数字标注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习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交流天气情况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 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6、读图 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年较差约℃。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 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三、课堂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 B .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1℃ C、12℃ D、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中午12点、清晨1点 D、午后2点、日出前后 4、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5、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 化,年较差(大或小)。 6、根据下表给出的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值,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12.6 19.7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1、填充图册31页1、 2、3题。 *2、绩优学案42页-43页“达标检测”。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一、导入新课 复习等高线图阅读要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温线图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阅读要领相似,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气温的分布”。 二、自学导读 (一)自学P52页“气温的分布”内容。 1、自学P52页图3.15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⑴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_______________ 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 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 。 ⑵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等温线呈封闭状 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咼,表示这里是。 ⑶低纬度气温________ ,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_________________ 的差异。 ⑷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⑸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____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Co 2、读P52页3.16图及方框内文字说明,计算出山顶的气温 用」宀门(二)读53页图3.17,或读图3.2-17回答: 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⑵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_ _带的范围大体一致。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_洲,最冷的地方位于______________ 洲。 ⑶图中年平均气温在-10C以下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⑷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 ,高纬度气温 ________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__________ ,冬季相反。 ⑸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o A. 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 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三、快乐点击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说出等温线的含义,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温度,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 2、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世界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能够依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五)、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新课导入: 一、气温的变化 给学生欣赏几张同一季节不同地区不同景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引出气温降水这一课题。 (师:冬季,我国的黑龙江是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而我国的海南岛却郁郁葱葱的椰风海韵?两者之间差异如此之大,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对,这主要是由气温的差异造成的。那么,气温是指什么呢?它的单位、和单位符号又是怎么样的?) (学生填空) (老师给出几个温度值,学生读出来,并强调零下温度的读法。) (师: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最高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天气预报播放的气温是指什么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下面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本53、54页,看哪个同学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回答) (师: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气温的测定通常利用气象园中的百叶箱来进行,气象台使用的温度就是在百叶箱里面温度计测出来的空气温度。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

人教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课标要求】 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 知道有关气温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等。 2. 学会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 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4. 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从藏袍的穿着上,你能体会到气温的变化吗?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提问:什么是气温? 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 气温的单位:记做“℃”,读作“摄氏度”。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P54“气温的观测”进行思考回答。 提问:(1)气象观测中的气温是离地面多高处的气温? (2)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 (3)百叶箱起什么作用? (4)人工观测一般在什么时间进行?(通常一天要观测四次气温,一般在 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观测。)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

任务1 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教师解释概念,日平均气温=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指导学生读图 3.10日平均气温 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任务2 知道气温日变化规律,计算气温日较差。 教师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气温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 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的计算: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任务3 知道气温年变化规律,计算气温年较差。 教师提问: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 各出现在什么月份? 气温年变化: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 七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南半球相反。 提问:比较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有什么 差异?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的计算: 任务4 运用气温资料,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指导学生绘图:根据教材提供的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 教师适时点拨: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从左向右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教材来源: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 主题: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教材分析 本节为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气温的测量、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到一定量的气温数据,可以对气温数据进行一定的计算和整理。比如可以绘制出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2.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阅读等温线图,能够判读等温线图。 (2)阅读课本56页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阅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及气温的垂直变化图,说出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特点。 评价任务: 学习重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对比法、综合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主题:气温的变化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气温的观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变化曲线图;后者包括等温线图、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等。本节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但内在脉络清晰明了:观测气温,可以获取气温数据,并对气温数据进行计算和整理,如可绘制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不同空间尺度的等温线分布图;通过对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曲线图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通过对等温线的判读,可以总结出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延伸,同时它与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理解第四节有关“世界的气候”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学好本节也能为学生今后在高中地理进一步学习气候奠定良好基础。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简述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够计算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出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读图自主学习,计算出某地的 日较差和年较差。 2、针对目标2,通过小组合作,描述出某地的气温年变化图特点。教学过程

环节一:视频资料导入。 展示藏族同胞民族服饰的穿法和作用,提问藏袍这样设计与什么有关呢?(为了适应气温的变化)气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展示本节在本单元的地位,是学习气候的基础。 环节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53-54页 1、气温是指()?如何观测? 2、日平均气温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呢?) 3、气温日较差如何计算?(气温年较差呢?) 环节三:展示郑州气温日变化图,总结气温日变化特点。 2020年11月10日郑州市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读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找出出现的时间,计算出气温年较差。环节四:展示北京、上海、海口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