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随堂练习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自我检测

1、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衣”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2、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3、我国江西庐山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其中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森林茂盛

D 、濒临海洋 4、下列四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气温最高的是( ) A 、30°S ,120°W B 、20°N ,90°

E C 、60°N ,90°W D 、40°S ,120°E 5、读下图,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 B 、此时北半球正处于夏季 C 、此图为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

D 、此时同一纬度的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

6、读右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A 为陆地,B 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一年中,南半球陆地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7月 B 、8月 C 、1月 D 、2月 8、南半球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 、太阳落山时

B 、凌晨1点

C 、14:00

D 、日出前后 9、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

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 A 、10℃ B 、11℃ C 、12℃ D 、13℃ 课后反思:

1

23-10 -20 -30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学习目标 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 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并掌握其判读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温的变化及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以图片气温对“衣食住行”的形象导入,让人们直观了解气温与生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___。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2.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4.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各进行一次。 知识点二:气温的分布 5.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___________分布,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 6.通常根据等温线___________方向,判断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分析气温的差异大小;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7.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___________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___________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集体备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参与备课:ssssss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 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 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 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 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 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难点 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媒体: 教案,课件,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地图 教学方法: 讲解,案例,提问激发,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总结等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起谈谈今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来导入新课 一、气温的变化 1)概念 1.让大家观察课本插图(北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学生读图后能回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2.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让几位同学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3.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说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气温变化有两种:日变化和年变化。通过有关课件和课本第53页的图3.11、3.12来让学生亲自读图分析和得到结论。 板书:[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教案 1、导入新课播放中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请同学们思考歌词唱到了什么?从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多变的天气》。 2、预习新课① 什么是天气?怎样描述天气?天气的特征是什么?②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③ 天气的影响?④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哪些情况?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是什么?卫星云图中的各种颜色分别表示什么?⑤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什么有关?用什么来表示?结合课后活动谈谈我们身边有哪些大气污染现象?保护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后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任务。(1)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天气及其影响”。第一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简单了解什么是天气。第二步,着重说明怎样描述天气。采用多媒体,举例介绍几种天气的状况,如晴、多云、下雪、阴、雾、闪电、雨后天晴等,通过短暂的天气情境再现,可激发学生产生无限的暇想,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人们是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天气的语言。第三步,分析天气特征。首先,投影三则材料,即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然后,请同学们讨论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天气有哪些特征;讨论后由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通

过课堂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的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来天气的三个基本特征。进而突破本节分析天气特征这一难点。第四步,举例说明天气与人息息相关。首先,提问“天气究竟对人类社会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活动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然后,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农业、天气与军事等信息资料”。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2)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明天的天气怎样”。第一步,学生讨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了解“明天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主要途径?学生会说出许多的答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产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通过讨论会使学生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步,播放视频资料。播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天气预报,学生观看后我会提问: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大胆探究,之后展示天气预报生产过程图,让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教育。第三步,看懂天气预报。首先,我提出问题: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解说,你能看懂天气预报中出现的卫星云图与天气符号吗?其次,引导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主要是让学生识别卫星云图中的不同颜色说表示的含义,即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再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符号,通过投影出示主要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记忆、形象记忆来熟悉天气符号。图文合一,可激发学生学习兴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人教版)-推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 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I W ■ w ■ ■ W ■ B V V W "K ①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_____ 。 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___ ,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 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 _________ 和 _____ 气温不同,夏季_________ 气温高,冬季________ 气温。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 ______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_________ 。

气温" -20 -1U 0 19 20 鳥臣丄画申皤第酝0 0 -10 V 等温奴」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 ?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 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达标检测】 1 ?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C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D .海拔每升高1 0 0米,气温约下降0.6 C 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 1月 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⑶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 7月哪里气温高? 冰 洋 ■ltr 大 HI H : ■2Q 西 平 洋 ■II ). IIH 1 II I

幼儿园中班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多变的天气》教案 [教材简解] 天气,与每个人的生活休戚相关,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提出了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而了解天气的变化,正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阴晴雨雪、沙尘、雾霾……,幼儿每天都能体验到天气的变化,对天气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却缺少进一步的经验提升,如何引导他们对熟悉的自然现象产生关注,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获得经验的提升、总结和初步的系统化,是设计这一活动的出发点。 进入中班下学期,幼儿的观察、探究等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尝试用语言、图画等表现事物的特征,积累了简单的记录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活动从认识形象的天气符号入手,引导幼儿发现天气的多变,从而引发关注,并通过合作配图、交流讨论,真切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引发后续的关注。

[设计理念] 充分体现《纲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学教学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它不仅仅关注科学知识的获得,还更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科学兴趣的培养。“多变的天气”这一教学活动,以“多变”为主题,通过三个环节的不同设计,使幼儿主动发现天气的多变,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对天气的关注。环节一,利用天气与符号间的多次转换,形象地了解天气的变化,并与环节三链接,体现“多变”的主题;环节二设置了有意义的情境,以配图形式,将天气与幼儿生活相联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现,知道在不同的天气下需要做合适的事情。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同伴间不同的思考;环节三既是对前面经验的链接,又为后续关注提供铺垫。 [目标预设] 1.认识晴、雨、雪、雾等天气符号,发现天气是多变的,引发对天气的关注。 2.知道在不同天气需要做合适的事情,感受天气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

随堂练习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1)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 。 自我检测 1、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衣”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气温年较差大 C 、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2、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 、1000米 B 、2000米 C 、3000米 D 、4000米 3、我国江西庐山成为夏季避暑胜地,其中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较高 B 、纬度较低 C 、森林茂盛 D 、濒临海洋 4、下列四点中,如按气温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来看,气温最高的是( ) A 、30°S ,120°W B 、20°N ,90° E C 、60°N ,90°W D 、40°S ,120°E 5、读下图,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图所示地区为北半球 B 、此时北半球正处于夏季 C 、此图为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 D 、此时同一纬度的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 6、读右图,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A 为陆地,B 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7、一年中,南半球陆地平均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7月 B 、8月 C 、1月 D 、2月 8、南半球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 、太阳落山时 B 、凌晨1点 C 、14:00 D 、日出前后 9、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右表, 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 ) A 、10℃ B 、11℃ C 、12℃ D 、13℃ 课后反思: 1 23-10 -20 -30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 2.出示北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1.读图后回答: 同一地点一天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2.学生读图后回答:

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 3.哪位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的变化情况? 4.教师总结:气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况。 板书:[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时间、空间 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 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况。 一、 气温的观测 1.由不同人对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的吗? 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度计的使用。找学生阅读课件中百叶箱的说明。 3.教师演示几种错误的温度计使用方 法,然后由学生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 4.我们该如何来测定一天的气温呢? (1)观测的次数及时间 (2)日平均气温的计算 (3)由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如何来表示所观测到的气温资料呢? 我们先学看一幅来自气象部门的坐标图。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表格,并导出气温日较差概念。 “早穿皮袄午穿纱……”分析 1. 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的读取方 法。 2. 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要求。 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的活动。 3. 演示并总结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4. 一天观测几次?什么时间? 思考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5. 观察思考一下问题: ) 表示多长时间的气温变化? ) 最高温、最低温多少?出现在何 时? ) 计算: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 思考回答 6. 绘制年气温变化曲线图 ) 根据课件显示分组讨论

七年级地理上册 3_1 多变的天气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多变的天气》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天气气候 区别 时间长短_______ _______ 变化大小_________ _________ 联系是形成气候的基础表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举例____、风雨、____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主要内容:一日或几日内_____、风、_____和降水等的情况。 2.风向和风力。 ①风向指_________,有八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____________,共分18级,级数_____,风力越强。 ②风向图。

3.卫星云图:_____表示陆地,_____表示海洋,_____表示云区,颜色越___,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________。 4.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单一的天气符号。 ②两个天气符号。 表示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_______的数量有关,可以用_________来表示。 2.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污染指数大小对人体健康清新的空气___ _____ 污浊的空气___ _____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几句话,那些是说天气的?那些是说气候的? ①昆明四季如春 ②狂风暴雨 ③明天大风降温 ④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2.哪些特殊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 【达标检测】 1.某学校七年级一班的师生准备第二天到郊外秋游,小亮担心下雨去不了,晚上看了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后,小亮很高兴。他在预报中听到,明天吹东南风六级,能表示这种风的符号是() 2.天气状况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列天气符号所示天气与人类活动表述合适的是() A.①——台风——渔船返港 B.②——晴天——晾晒衣物

多变的天气导学案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现象。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同学们课前要认真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 『二』课堂学习 (一)、情境导入:本节课我们学习天气预报知识。 (二)、自主探究,建构知识 探究一 .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指的是一个地区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的,人民经常用、、来描述天气。 2.气候指的是一个地区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的,人民经常用、、、来描述气候。 探究二 .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要说明、、和的变化情况。 2.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 3.记住课本 49 页常用的天气符号。 探究三 .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用指数来表示。城市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 因素的影响,例如、;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 2. “雾”是,“霾”是。 (三)当堂检测 1. 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军事方面④交通方面⑤

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 下列关于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B.反映一个地方阴晴、风雨、冷热等多年的平均状况 C.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D.一般变化不大 3. 天气现象的重要特点是() A. 固定不变 B.多变 C.相对稳定 D.周期性变化 4. 通常天气预报要重点说明一日内的() A. 阴晴状况 B.风力大小 C.空气污染 D.降水和气温 5. 下列对天气预报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B.西风说明风从东面吹来 C. 当天空很少云时为阴天 D.风力级数越小风力越大 6. 当北京卫星云图上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A. 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 阴转晴天气 D. 晴转阴天气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 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 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 8.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 100%,表示() A. 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 9. 空气质量的高低,除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的影响 A. 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 三、学习反思:

【教学设计】《气温的变化》 精品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面出现困难,对气候概念理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提点的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其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因,讲授式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学习。 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气温的变化→研究气温首先要获取气温数据,即观测气温→气温观测数据需要记录下来,用到统计表→统计表不够直观,可以把统计表转绘为气温变化曲线图→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范围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变化规律。 按照这种思路组织教学,符合认知规律,自然舒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气温的立体概念,学会研究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气温在一天、一年、多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气温观测数据和月平均气温等气温统计数据的理解,建立天气、气候等重要地理概念;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 2.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3.教学难点: 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本课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学情分析】 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学目标】 1.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 3.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讨论下面3个实例,思考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任务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 讲述: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旧知回顾: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由等高线的定义引申到等温线) 等温线呢?(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由等高线的判读引申到等温线的判读,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理解) 总结等温线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3.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等温线判读的练习。 承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3.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人类 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 (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 (2)如何观测气温 (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日平均气温 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 指导学生读图气温日变化 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 (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中的气温日较差。 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

《多变的天气》教案

《多变的天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讨论、归纳、分类关于天气的信息。 2、根据已得信息,自己做一次天气预报员。 3、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天气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2、意识到天气对人类每天的生活有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认识天气预报图中各种符号的意思,能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描述天气情况。 三、教学难点 对所得天气信息进行分类;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变的天气》PPT课件、天气符号表格。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播放一段音乐,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目好不好?(播放音乐)学生猜出:天气预报节目2.师:大家平时看天气预报吗? 从天气预报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新课讲解: 一、活动一:多样的天气 1、师:首先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看看大家能从中找出哪些例外天气类型。 2、师:从刚才的天气预报中我们看到了哪些例外的天气? 3、除了天气预报里的天气以外,大家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其他例外的天气吗? 4、展示例外的天气图片,学生观察、总结出例外天气的特点。 师:这是什么天气?为什么?有什么样的特点? 5、师:例外的天气都有其例外的特点,大家能不能根据例外天气的特点,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一种天气? 6、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让学生做简单的介绍 7、肯定学生的设计,教师展示天气预报中所用的天气符号。 师:大家设计的都可以,那我们来看看在天气预报中。 8、教师通过天气符号引导学生给各种天气现象尝试分类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有云量、降水量、风向风速和气温。师:在这么多的天气符号中哪种图标出现的最多呢?(云。 云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天气现象的特征) 师:那除了xx还有什么呢?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导学案(打印版)

气温的变化 【学习目标】 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习重点】: 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学生交流天气情况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日变化 1、阅读P54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般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P53图3.10,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 点时是℃,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请你说出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4、读P53的第二段,气温的日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年变化是以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5、读图3.11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是: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 学习任务二:气温的年变化 6、读图 3.12及上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最低气温约℃,年较差约℃。 7、读图3.12上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是(北半球): 在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在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8、把教材P54活动1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制完整。 9、把教材P54活动2的内容完成。 三、课堂检测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 B .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10℃ B、11℃ C、12℃ D、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中午12点、清晨1点 D、午后2点、日出前后 4、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这说明当地的气温特点() A、气温日较差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气温日平均气温高 D、 气温年平均气温低 5、读右图完成下列内容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数值约为℃;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夏,季节变 化,年较差(大或小)。 6、根据下表给出的某地各月平均气温值,绘制一幅气温变化曲线图。 12.6 19.7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 五、作业 1、填充图册31页1、 2、3题。 *2、绩优学案42页-43页“达标检测”。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学案 七年级地理学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学案 主备人枣阳三中舒永凌 学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1.天气的概念及天气多变的特点。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达的各种天气现象,学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3.了解空气质量划分的等级、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 学习难点 天气为什么是“多变”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导入:同学们,从早晨到现在,我们一直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那么,什么是天气呢?谁能说一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什么特点?(板书:多变的天气),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1.自学导读(读课本P42——P47,完成下列填空) ⑴天气反映一个地方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的。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 ⑵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的情况。 ⑶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 ⑷在卫星云图上,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⑸风向是指风的。风力是风的,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 2.教师点拨 A天气及其影响 ⑴天气的特征:①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冷热、风雨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⑵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便于安排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人们制作了天气预报。 B天气预报 ⑴制作过程:气象预测→获取气象数据→加工处理气象情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制作天气预报节目。 ⑵内容: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③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④降水: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C卫星云图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一、导入新课 复习等高线图阅读要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温线图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阅读要领相似,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气温的分布”。 二、自学导读 (一)自学P52页“气温的分布”内容。 1、自学P52页图3.15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⑴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_______________ 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 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 。 ⑵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等温线呈封闭状 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咼,表示这里是。 ⑶低纬度气温________ ,高纬度气温____________ 。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_________________ 的差异。 ⑷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⑸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_________ 。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Co 2、读P52页3.16图及方框内文字说明,计算出山顶的气温 用」宀门(二)读53页图3.17,或读图3.2-17回答: ⑴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⑵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C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_ _带的范围大体一致。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_洲,最冷的地方位于______________ 洲。 ⑶图中年平均气温在-10C以下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⑷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______________ ,高纬度气温 ________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__________ ,冬季相反。 ⑸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o A. 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 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三、快乐点击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doc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潞新二中黄瑜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气温的变化与气温的分布。具体知识点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2 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3.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教学准备.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1.温度计、学生绘图用坐标和气温资料。 2.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步骤 一、气温的变化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两位同学放学路上的对1.读图后回答:同一地点一天话,引导学生思考。2.出示北内、一年内气温会发生变化。 极地区和广州地区的北极熊同一2.学生读图后回答:同一时间时间的不同感受引出同一时间不不同地区的气温可能差别很大。同地区的气温有差异。3.哪位3.描述家乡一年的气温变化情 同学说一说我们家乡一年内气温况。 的变化情况?4.教师总结:气 温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变化情 况。 板书: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 布] 时间、空间

一、气温的观测1.由不同人对 气温的感受不同导入气温的观测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温度计1.的工具—温度计,并介绍摄氏度的读取方法。 来历。 2.你知道气温是如何测量2.了解百叶箱及温度计的使用的吗?导入百叶箱的介绍和温要求。参与课堂试读温度计 度计的使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河北省唐山市七年级地理上册《多变的天气》学案(无答案)

课题:《多变的天气》 学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阅读法、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学案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你如何理解天气?(天气如何描述及天气的重要特点) 2、举例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想在哪些方面。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天气预报要说明的情况。 2、熟悉城市天气预报途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你会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吗?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如何表示? 2、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空气的质量呢? 讲案 1、课本45页图3.4讲解降水概率、风向与风力这些概念。 2、课本75页图3.7教师讲解,学生模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 练案 1、有人这样说:“天气就象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东边日出西边雨”请同 学们想一想,这说明天气有什么特点? ———————————————————————————— 2、降水概率表示()。如果降水概率为100℅, 表示(),降水概率为0,表示()。 3、风向是(),有()个基本方向。。 4、读53页活动1议定及图3.5卫星云图 绿色表示()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一般是阴雨区。 5、发挥想象,寻找规律,快速识记53页图3.6常见的天气符号。 在实际的天气预报画面上,这些符号一般出现在城市名称旁边,有时一个城市名 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有害。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0918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