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按照单元复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按照单元复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按照单元复习)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按照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重难点选讲】

重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例1】下列过程或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玻璃破碎②粮食酿酒③铁水铸成锅④过滤粗盐水⑤电解水⑥风力发电⑦手机电池充电⑧植物光合作用⑨酒精的蒸发⑩食物的腐败?金属的冶炼?蜡烛燃烧?水的蒸发?氖管发光?湿衣服晾干?干冰升华?铁器生锈?海水晒盐?海水制碱?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重难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2】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误,并指出操作错误的地方。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课堂练习】

命题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D.食物腐烂

2.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节日燃放焰火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D.檀树皮制成宣纸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5.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蓄电池放电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7. 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命题点2化学探究

8.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9.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A 探究同种物

质在不同溶

剂中的溶解

B

探究铁生锈的条

C 探究物质燃

烧的条件

D

探究CO2与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

命题点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过滤C.量取5.5 mL液体D.称量10.05 g固体

11.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B.测溶液的pH 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1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B.加热液体C.滴加液体D.收集二氧化碳

13.下列行为中,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实验结束后,剩余药品倒入下水道B.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

C.酒精灯被碰翻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它的纯度14.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课后巩固】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电灯发光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D.葡萄酿酒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矿石粉碎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4.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蜡烛燃烧D.干冰升华

5.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6.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7.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

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烂B.纸张燃烧C.葡萄酿成酒D.蜡烛受热熔化

9.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

10.下列仪器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A.烧杯B.试管C.集气瓶D.胶头滴管

11.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3.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分离溶液中的固态物质B.稀释浓硫酸C.配制溶液D.测试某溶液的酸碱度14.下列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过滤C.禁止携带火种D.称量NaOH固体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先验纯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C.在学校实验室里,无毒的药品可以用嘴尝其味道

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16.(易错题)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 g氯化钠

B.用10 mL的量筒量取7.50 mL稀硫酸

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

D.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17.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

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

色情况

18.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D.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19.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D 。

(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20.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21.误差分析是定量实验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用量筒量取10 mL水,仰视读数,会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导致测出的pH偏大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铜粉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D.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中含有杂质,会导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课时水

【重难点选讲】

重难点1常用的净水方法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2)过滤是将溶液中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3)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4)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5)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6)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

(7)天然水经过自然沉降、过滤、吸附,即得到纯水。()

(8)经沉淀、过滤和吸附操作处理后,水变得澄清而透明,属于纯净物。()

重难点2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填序号,下同),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铁用于制作暖气片②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③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④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⑤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⑥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⑦乙炔与氧气形成高温氧炔焰⑧用酒精洗掉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⑨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油污⑩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

【例3】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将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a.水b.盐酸c.活性炭d.氧气e.浓硫酸f.干冰g.钛合金h.熟石灰i.碳酸氢钠j.碳酸钙

(1)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2)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3)用于气体干燥剂的是。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5)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

(5)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和用于炼钢的物质是。

(7)常作溶剂的物质是。

(8)可用于吸附异味的是。

(9)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10)常用作补钙剂的是。

重难点3 纯净物和混合物

【例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海水 ④盐酸 ⑤液氧 ⑥臭氧 ⑦食盐水 ⑧加碘食盐 ⑨矿泉水 ⑩蒸馏水 ?干冰 ?澄清石灰水 ?碘酒 ?食醋 ?汽油 ?酱油

重难点4 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例5】 (2017·济宁)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CO +CuO=====△Cu +CO 2 ②2Al +Fe 2O 3=====高温

Al 2O 3+2Fe ③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④2H 2S +SO 2===2H 2O +3S↓ A .①②属于置换反应

B .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C .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 .都有单质生成

【实验突破】

【例6】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O 2

B .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例7】(1)电解水实验的目的是 ,其理论依据是 。 (2)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是 。

(3)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反应。 (4)在实验操作中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是 (回答一条即可)。

【课堂练习】

命题点1 水的人工净化及硬水和软水

1.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B .活性炭可以吸附黄泥水中的泥沙

C .通过过滤操作可以把硝酸钾从它的水溶液中分离出来

D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过程中,通过蒸馏操作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2.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4)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用液氯灭菌,它会与水发生如下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该兴趣小组的小君同学用久置后的自来水配制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请解释产生沉淀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填字母序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命题点2水的分解与合成

3.电解水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粒子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

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图示a、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字母)。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命题点3水的综合知识

5.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B.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体积改变

C.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6.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7.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一届“中国水周”,珍惜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热蒸发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B .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参与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 2+6H 2O =====光合作用

C 6H 12O 6+6O 2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反应时水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命题点4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8.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吸附性

B .溶解性

C .氧化性

D .挥发性

9.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石灰石用作建筑材料

B .锰钢用作钢轨

C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0.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食盐 ②小苏打 ③干冰 ④一氧化碳 ⑤明矾 (1)可用作净水剂的是 ; (2)可用作制冷剂的是 ;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 ; (4)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 ; (5)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命题点5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 1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白酒

B .碘盐

C .液氧

D .食醋

12.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共享单车”已走进城市的大街小巷,符合“低碳出行”理念,“低碳”指的是较低的 气体排放,“共享单车”采用铝合金作支架,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命题点6 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13.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Zn +H 2SO 4===ZnSO 4+H 2↑

B .2H 2O=====通电

2H 2↑+O 2↑ C .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D .4P +5O 2=====点燃

2P 2O 5

14.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MnO 2

△2KCl +3O 2↑,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课后巩固】

1.下列图标表示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石油

B .海水

C .水银

D .空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

A .O 2供给呼吸

B .盐酸用于除锈

C .钢材做高压锅

D .氢气用作燃料

4.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用石英砂制取芯片的重要反应是SiO 2+2C=====高温

Si +2CO↑,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

A .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

B .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

C .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

D .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 .活性炭能使河水转化为纯净水

D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作新型燃料

7.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 .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8.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1)组成: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a 、b 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实验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结构:每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

(3)性质:水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写出水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运用。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生活中,人们常采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 (2)下列有关水的做法和看法正确的是 。

A .不向水中扔垃圾,防止对水资源造成污染

B .水能从热水瓶中倒入水杯里,是因为水分子不断运动的原因

C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需节约

D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请回答:

(1)某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该水属于(填“软水”或“硬水”)。

(2)自然界中的水一般要净化后才能使用,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3)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冲洗厕所

C.水通电分解时,水分子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

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11.分析图中内容回答问题。

(1)左图中海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和Cl-构成的。

(2)右图试管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试管B所对应的电源是(填“正”或“负”)极。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A.水分子不断运动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大小不发生变化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B.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C.氢原子和氧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氢原子和氧原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12.水是生命之源、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操作是;

(2)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的物质是,它具有性;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软化硬水

B.为了检验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

C.上述步骤Ⅲ目的是杀菌、消毒

D.软水就是不含钙、镁化合物的水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写出防止水资源污染的一种方法:。

13.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选项实验装置解释选项实验装置解释

A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

量筒中的水:通过

水体积的变化得

出氧气体积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

水:冷却溅落

熔融物,防止

集气瓶炸裂

D

探究燃烧的条件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14.【A+】某饮用水中含有较多的碳酸氢钙[Ca(HCO3)2],属于硬水,煮沸时会有水垢生成,实验小组欲探究该水垢的主要成分。

【猜想与分析】分析Ca(HCO3)2与水的元素组成,该水垢的主要成分可能是

Ⅰ.CaOⅡ.Ca(OH)2Ⅲ.CaCO3Ⅳ.Ca(OH)2和CaCO3

小强同学认为该水垢中不会存在CaO,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与事实】

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实验一将适量的水垢和水装入试管中,充分振荡

后静置,用滴管取上层清液于小试管中,

然后再向小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不变色

Ca(OH)2微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

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不

变色说明水垢中一定没有

实验二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

后水垢消失,

溶液澄清;玻

璃片上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则水垢中一定含有

【原理与呈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践与应用】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来检测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第二课时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重难点选讲】

重难点1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例1】判断下列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现象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3)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4)干冰升华、温度计读数上升——分子间隔变大。()

(5)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体积变小。()

(6)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7)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

(8)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重难点2微粒及其结构示意图

【例2】判断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2)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3)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5)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6)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7)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

(8)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例3】下图中的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中C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后同)。表示阳离子的是。(3)B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A和B形成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

(5)B粒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6)以上四种粒子中与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重难点3元素周期表

【例4】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它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电子数依次。

【课堂练习】

命题点1构成物质的微粒

1.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化钾C.铜D.氧气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水D.氯化钾

3.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命题点2分子、原子的性质及用途

4.体积为25 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 m3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5.事物的宏观表现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6.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命题点3原子的结构

7.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8.雄伟壮丽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2万多块钛(Ti)合金板,已知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iO2中含有氧分子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C.Ti4+核外有26个电子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命题点4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10.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11.香港被誉为“中国生态富硒港”,目前已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88个,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请结合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硒是人体必需的(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硒离子符号为;

(3)推测硒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4)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在第周期,其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约为。

命题点5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2.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A.诺贝尔B.门捷列夫C.拉瓦锡D.徐寿

13.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A.分子B.元素C.原子D.单质

14.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汞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汞为非金属元素

B.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

C.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

D.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15.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硅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钠

C.石油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氢D.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VIA族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2)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相同。

(3)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

命题点6单质、化合物与氧化物

17.在普通玻璃中加入Cu2O,可以制成红色玻璃。Cu2O属于()

A.氧化物B.有机物C.混合物D.单质

18.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Mg B.Al2O3C.H2CO3D.KMnO4

1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能表示单质的框图是()

【课后巩固】

1.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

3.“”“”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4.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6.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7.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b=8

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S2-

C.硫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

D.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

9.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与结论错误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10.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11.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不显电性的情况下,表中m的值为7

B.如果失去第三层电子,上表空格内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Mg2+

C.上表中所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3.氟元素、钙元素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构造骨骼和牙齿。如图是氟元素和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这两种元素摘自元素周期表的图示。

其中x=,钙的离子符号为,氟元素与钙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葡萄糖酸钙[化学式Ca(C6H11O7)2]是一种促进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葡萄糖酸钙由种元素组成。

14.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中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与B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填字母序号);

(3)D的粒子符号为;

(4)B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15.(变式题)下列是钠元素、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D所表示的粒子是(填化学符号),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字母序号)。

(2)D、F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填序号)。

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③元素的原子序数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6.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公司销售电子技术和通讯元件。其中一个聚焦点就是芯片技术,生产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硅。硅可由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制得,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1)上述三种半导体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硅和锗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两种元素属于同一(填“周期”或“族”)。

(2)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为,“14”表示。

(3)根据上述流程图推断,反应①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反应③中M的化学式为。

1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填字母序号);

A.Na、Cl B.O、S C.F、Cl D.Cl、Ar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填字母序号)。

A.NO和O2B.CO和N2C.SO2和CO2D.PO3-4和SO2-4

鲁教版化学八年级《化学真奇妙》初中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1.记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 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 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材预览: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转化过程如下 (在横线和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 海水或卤水镁 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常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们在海底又发现了一种新型能源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还蕴含着一种多金属结核---_________。 4.海水中除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外,还有丰富的_____和_____资源。 5.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__法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法和______法。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 30~31,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离 子符号)。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交流和总结: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 31~32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知识点三:海水淡化 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原理是什么?

独家(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

(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题汇总(word打印版)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 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水通直流电, 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 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 加热, 白糖熔化变成液体, 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 白糖变黑, 生成了碳, 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 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 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 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 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 (2)能源问题:________ . (3)粮食问题:________ . (4)环境问题:________ .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 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 此时, 蔗糖分子本身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3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能梳理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参加反应的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若生成4.4g二氧化碳,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2.某反应AB+CD=AD+CB,若25gAB与10gCD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AD,则10gAB与CD完全反应,生成CB的质量是g。 3.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气,欲制取1g氢气,需电解水多少克?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现有一种能帮助消化、减缓胃痛的药品A,能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药品A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含量为260mg/片。若患者按医嘱服用药品A,每日两次、每次3片,请你计算服用药品A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多少毫克? 5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质量(g)346 SO2质量(g)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2的质量比是。(2)第一次为什么生成6g的二氧化硫而不是7g的二氧化硫? (3)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4)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法探究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284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1)反应结束后X的质量g 。 (2)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g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常温,测得容器内仍有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 A.1:4 B.1:2 C.1:8 D.1:9 反思交流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九年级化学全册 物质组成的表示学案(无答案) (2012新版)鲁教版

课题:物质组成的表示3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读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的物质结构理论来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3、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 1、回答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练兵场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O 3 NaCl CO 2 Cu(OH) 2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总结 环节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73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九年级化学《8.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学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2、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3、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认识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说出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活动1:阅读教材P55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必须需要的化学元素包括元素和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种。分别是、、、、、、、、、、。微量元素主要有、、、等,这些元素以形式存在于人体内。 2、某人患了骨质疏松症,则他体内缺,若患了贫血病,则他体内缺,若患了甲状腺肿大,则他体内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铁 B、锌 C、钙 D、碘 活动2:阅读P56“多识一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说出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活动3:阅读教材P57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二、合作共建: 你经常使用保健品吗?调查市场销售的补铁、补钙、补锌的保健品的成分及销售情况。谈谈你对保健品的看法。 三、系统总结: 用心爱心专心 1

四、诊断评价: 1、某人患了呆小症,他儿童期缺乏的元素是() A、铁元素 B、钙元素 C、氟元素 D、碘元素 2、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启动“酱油加铁”“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③改善酱油的味道④增加黑色素⑤减少厨房污染物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饮具,其主要原因是() A、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B、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D、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4、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是() A、铁 B、碘 C、钙 D、锌 5、人体缺碘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提高人体素质,食物补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⑴碘是人体和动物体内合成下列那种激素的原料()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⑵成年人体内缺碘易产生的病症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B、地方性呆小症 C、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⑶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盐中加碘酸钾(KIO3)来补充碘摄入量的不足,KIO3属于哪类化合物()A、酸 B、碱 C、盐 D、碘离子 ⑷市售的“加碘盐”外包装文字说明上都有“含碘量”的字样,这儿的碘是指()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分子 D、碘离子 ⑸已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食盐3~5克,碘的适宜摄入量每天为100~200微克。假如碘的摄取80%来自于“钾碘盐”请你设计一下,每千克食盐应加入多少碘?然后作一个社会调查,查看市场销售“钾碘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用心爱心专心 2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 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 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的形成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辨别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重、难点)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重点) 4.了解乳化作用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学习任务一〗溶解的过程 学生活动1:教材的第58页“活动天地3-1”观察食盐的溶解。 1.溶液 (1)定义:。 (2)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内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均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析出固体物质。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第59页,判断黄泥水、油水、食盐水三杯液体中谁是溶液? 2.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如;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如。 (补充实验)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溶于水中。 想一想:①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②溶液一定无色吗? ③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④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分析。 二、【研习展评】 3.溶液的组成 (1)溶质:的物质,如。 (2)溶剂:的物质,如。 想一想:①作溶质或溶剂的物质的状态一定吗? ②溶液的质量等于什么?

4.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1)若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若溶液中有水,则水为溶剂,若未指明溶剂时,水为溶剂; (3)物质要与水反应时,则产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化合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5.溶液的读法: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1)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溶剂为水时,可以省略)简称:氯化钠溶液; (2)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学生活动3:教材第59页“实验探究3-1”测定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时的温度。 6.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常伴随的变化。 如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 原理:(第60页) 交流共享:第60页 〖学习任务二〗乳化现象 演示实验:教材第61页“活动天地3-2”观察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能促使的液体形成叫较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 起作用,属于现象。如。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第61页“多识一点”。 【课堂练习】 1.教材第62页“在线测试”。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豆浆 溶液均一、稳定,但不一定无色透明,如:蓝色的CuSO4溶液、黄色的FeCl3溶液等。溶液均一、稳定,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 针对训练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计划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单元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3课时。 复习:1课时。 测试评讲:2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见PPT。 教学新课: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加现象,尤其适合推断题的解题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2H2 + O2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 SO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14、无水硫酸铜鉴定水: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15、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 2HCl 16、溶洞的形成中碳酸钙的溶解:CaCO3 + H2O + CO2 == Ca(HCO3)2 17、制取四氯化硅:Si + Cl2 =SiCl4(液态) 二、分解反应: 1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9、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 2H2O+ O2↑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高温锻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工业制取氧化钙、二氧化碳) 2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2、氯化镁电解制取金属镁:MgCl2通电Mg + Cl2↑ 23、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制纯碱:2NaHCO3△Na2CO3 + H2O + CO2↑ 2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制氧气:2KClO3MnO2 2KCl + 3O2 ↑ 26、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7、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 CuSO4 + 5H2O 28、溶洞的形成碳酸氢钙的分解: Ca(HCO3) 2==CaCO3 ↓+ H2O + CO2↑ 29、工业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 2Al2O3通电4Al + 3O2↑ 30、加热氧化汞:2HgO△2Hg + O2↑ 三、置换反应: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3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3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 3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 3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30-35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 3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6-37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9、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4==Cu + 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Cu == C u(N O3)2 + 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2、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Zn == Z n(N O3)2+ 2Ag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 43、铁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 + Fe == F e(N O3)2+ 2A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