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案(2)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案(2)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案(2)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案(2)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8.1食物中的有机物》学案(2)鲁教版【学习目标】

1、知道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食物来源

2、能说出常见维生素并了解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食物来源

【学习重点】蛋白质和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功能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归纳蛋白质对生命活动的意义及食物来源

1、联系实际,说出富含蛋白质的主要食物:

2、蛋白质是构成的基础物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另一类有机物-即。蛋白质作为人体内的一种备用供能物质,在人体缺乏时,也会为人体提供能量。

学习任务二:联系实际,阅读教材,归纳常见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功能

二、合作共建:

除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外,你还能否再举出一种食物中的有机物,并说出其主要功能及主要食物来源。

三、系统总结

四、诊断评价:

1、下列物质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西瓜

B、面粉

C、牛奶

D、青菜

2、大米和玉米中所含成分最高的是()

A、油脂

B、蛋白质

C、糖类

D、纤维素

3、下列食物中富含纤维素的()

A、糙米

B、鸡蛋

C、牛肉

D、面条

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B、人体的毛发、指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每天应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D、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又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尿素、水排出体外,所以蛋白质没有营养。

6、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它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

A、淀粉

B、纤维素

C、蛋白质

D、脂肪

7、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维生素C中,

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3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组成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8、灼烧毛发时,可闻到一股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毛发中含有()

A、淀粉

B、纤维素

C、脂肪

D、蛋白质

9、下列疾病与缺乏某种元素无直接关系的是()

A、贫血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近视眼

9、鱼、肉、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青菜、水果中含有,青菜中还含有重要的营养成分。

10、蛋白质的组成中不仅C、H、O三种元素,还含有、等元素,它是由不同的互相结合形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1、右图为哈药集团制药六厂生产的“新盖中盖牌”

高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1)维生素D种类较多,其中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

C28H44O,试计算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维生素D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计算高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下列物质可作为补钙品直接服用的是(填字母)

A、氧化钙

B、氢氧化钙

C、葡萄糖酸钙

(4)目前市场上的补钙产品很多,请你再举出一种补钙产品的名

称。

【课后反思】

最新九年级化学(粤教版)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a)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b)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4、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6、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7、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8、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9、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10、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1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12、微观的粒子有: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药品的使用原则 (1) “三不”原则:不能; 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mL,固体只需。 (3) 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 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 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 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 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 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计算题复习(附答案)

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97.8g。(假设鸡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 (2)计算10g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 2.黄铜是铜、锌合金,它可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用品。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现取10 g该样品粉碎,加入到50 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3.5 g。计算: (1)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由此得到启示是:在使用黄铜制品时应注意。(合理即可) 3.已知R+H2SO4=RSO4+H2↑,若13克金属R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可制得0.4克氢气,试分析: (1)RSO4中R的化合价为; (2)制得的氢气可用浓硫酸干燥,原因是; (3)通过计算确定R的相对原子质量。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某发电厂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若将7.2 kg二氧化硫完全吸收,计算需要含90%碳酸钙的石灰石的质量。 已知: 2CaCO3+O2+2SO4+2CO2 5.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 g稀硫酸。剩余固体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6.(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1)利用小心地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铺放进试管。 (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用酒精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4)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单元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版)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学案(新 版)鲁教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水制镁的转化过程; 3.通过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4.知道如何合理的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教材预览: 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主要以_____的形式存在。 2.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转化过程如下 (在横线和方框内填写相应的物质名称): 海水或卤水镁 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常规化石燃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外人们在海底又发现了一种新型能源__________(主要成分是______);还蕴含着一种多金属结核---_________。 4.海水中除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外,还有丰富的_____和_____资源。 5.目前,世界上已经采用的海水淡化方法中最普遍采用的是______法中的

“_________________”,另外还有:_____法和______法。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认识海水中的物质。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 30~31, 交流和总结: 1、海水中溶解的盐占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多(离 子符号)。 2、利用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是: 海水或卤水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了解海底矿物。 ,,交流和总结: 学生活动2:阅读课本P 31~32 1、海底有哪些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燃冰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海底矿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开发海底矿物? 知识点三:海水淡化 1.结合课本中所给出的仪器、药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得到淡水,原理是什么?

2018九年级化学(粤教版)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汁压榨B.酒精挥发C.木炭燃烧D.冰雪融化 2. 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碘酒 B. 苹果醋 C. 蒸馏水 D. 葡萄糖注射液 3.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4.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 ) A.铁B.碳C.氧D.铝 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冒出浓烈的黑烟,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粉末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生成红色粉末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没有气味的气体 6.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A.H B.2H2C.2H+D.2OH - 7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相符的是( )。 A.3N----3个氮元素B.O2----氧气 C.Al----铝离子D.P----1个氮原子 8.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 9.光导纤维是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高技术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 化合价为( ) A.-2 B.0 C.+2 D.+4 10.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 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 A.1 B.2 C.3 D.4 1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接更充分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 C. 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 D.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13.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分别罩上干而冷的烧杯 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14.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质子数为11 B.元素名称为钠 C.元素符号为Na D.核外电子数为22.99 15.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下列 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虾青素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52:4 C.虾青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虾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 16.(4分)用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只填一点)。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 内液面最终将上升到___,填“1…‘2…3”或“4”)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原因可 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条)。 17. (7分)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①2个镁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②3个水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氦气④正三价的铝元素 (2)下列物质:①河水②水银③冰水④硫酸铜⑤液态氧⑥五氧化二磷⑦锰酸钾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二章化学基本概念 1.试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和加热时使用。加热是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2.酒精灯的使用“两查”“六注意” 答:“两查”是查灯芯顶端是否平整,灯内酒精不少于其容积的1/4不多于2/3。“六注意”(1)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2)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另一个酒精灯(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不用嘴吹灭(4)不要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子上着火用湿布盖灭(5)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用外焰加热温度最高(6)不用时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3.胶头滴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胶头滴管要竖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不接触容器内壁,不能平放或倒放,防止污染胶头,用完清洗,滴瓶上的不用洗。 4.烧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答:用做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还可配制溶液。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5.量筒的使用方法(语言描述),误差分析(作图) 答: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反应容器有哪些?存放容器有哪些? 答:反应容器有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蒸发皿、燃烧匙、集气瓶。存放容器有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7.药品的取用原则(三不原则、节约原则、处理原则) 答:三不原则:不拿、不尝、不闻。节约原则:没有要求用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用1~2毫升。处理原则: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容器内。8.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块状或金属颗粒要把试管平放,用镊子把药品放在试管口,试管慢慢竖起。粉末状药品要把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试管慢慢竖起。 9.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答: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倾斜。倒完后立即盖上瓶塞放回原处。10.给试管里固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其炸裂。 11.给试管里液体加热的方法 答:试管与桌面成45。角,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方向。 12.给药品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答:容器底部不与灯芯接触,热容器不用冷水冲洗,试管夹夹在距管口1/3处,手握长柄,拇指不能按短柄,防止试管夹松开,试管滑落,试管夹从底部套入。 13.可以加热的仪器有哪些答: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加热时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14.洗涤仪器干净的标准 答: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5.化学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有新物质生成。例:镁燃烧,铜加热变黑 16.教材中三个化学变化的实验 答:(1)向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中滴加盐酸(HCl)有气泡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CO2。(2)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酚酞溶液,变红。 (3)向氢氧化钠(NaOH)中加氯化镁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Mg(OH)2 17.物理变化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发生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例:水的三态变化,酒精挥发 18.化学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镁有可燃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19.物理性质的定义,举2个例子 答: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现出来的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例:汽油易挥发、氯化钠能溶于水。 20.科学探究的步骤 答: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21.镁燃烧的现象 答:2Mg+O 2 2 MgO (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 22.铜加热的现象 答:2Cu+O 22CuO(铜变黑) 23.磷燃烧的现象 答:4P+5O 22P2O5(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 24.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答: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25.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答: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难跟其他物质反应,高温高能量时与某些物质反应。用途:充氮包装、充氮灯泡、制取氮肥、制炸药。 26.稀有气体的性质及用途 答: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用途:焊接保护气、激光技术、霓虹灯、探空气球。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知识点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一、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1、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2、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3、化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4、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相关连接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化学实验室之旅 一、参观实验室 1、了解化学实验室规则 2、固体和液体化学药品的摆放规律:按物质的类别进行摆放。 3、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1)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2)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3)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a)先调整零点 (b)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c)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d)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e)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4)加热器皿--酒精灯 (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b)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c)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d)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5.3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第3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能梳理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参加反应的木炭、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若生成4.4g二氧化碳,则消耗氧气的质量为g。 2.某反应AB+CD=AD+CB,若25gAB与10gCD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AD,则10gAB与CD完全反应,生成CB的质量是g。 3.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气,欲制取1g氢气,需电解水多少克? 4.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现有一种能帮助消化、减缓胃痛的药品A,能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药品A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铝,含量为260mg/片。若患者按医嘱服用药品A,每日两次、每次3片,请你计算服用药品A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盐酸中的氯化氢多少毫克? 5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O2质量(g)346 SO2质量(g)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的质量、O22的质量比是。(2)第一次为什么生成6g的二氧化硫而不是7g的二氧化硫? (3)请你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多少克? (4)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方法探究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几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22845 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 (1)反应结束后X的质量g 。 (2)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7.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20g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再恢复到常温,测得容器内仍有2g,则原混合气体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可能是()。 A.1:4 B.1:2 C.1:8 D.1:9 反思交流

九年级化学全册 物质组成的表示学案(无答案) (2012新版)鲁教版

课题:物质组成的表示3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活动与探究建议: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教材分析:根据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定量计算,其前提是必须让学生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在次基础上,教材以水为例,设计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和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物质组成的计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共识;在学生能理解的进行计算时,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量的有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完成由模仿到熟练掌握的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2、能读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的物质结构理论来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几种元素的质量比 3、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一、知识链接: 1、回答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73页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相对分子质量概念 练兵场1: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O 3 NaCl CO 2 Cu(OH) 2 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方法总结 环节二: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学生活动二:阅读课本73页

九年级化学《8.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学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课题: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总第3课时) 【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2、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3、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认识元素在人体内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说出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常见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活动1:阅读教材P55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必须需要的化学元素包括元素和元素。其中常量元素有种。分别是、、、、、、、、、、。微量元素主要有、、、等,这些元素以形式存在于人体内。 2、某人患了骨质疏松症,则他体内缺,若患了贫血病,则他体内缺,若患了甲状腺肿大,则他体内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铁 B、锌 C、钙 D、碘 活动2:阅读P56“多识一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学习任务二:说出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活动3:阅读教材P57了解元素在人体内平衡的意义。 二、合作共建: 你经常使用保健品吗?调查市场销售的补铁、补钙、补锌的保健品的成分及销售情况。谈谈你对保健品的看法。 三、系统总结: 用心爱心专心 1

四、诊断评价: 1、某人患了呆小症,他儿童期缺乏的元素是() A、铁元素 B、钙元素 C、氟元素 D、碘元素 2、中央电视台报道,继“食盐加碘”后,我国又启动“酱油加铁”“酱油加铁”的意义是() ①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②预防缺铁性贫血病③改善酱油的味道④增加黑色素⑤减少厨房污染物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3、我国使用的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饮具,其主要原因是() A、铁锅中含有碳元素 B、价格便宜,不易生锈 C、传热慢,保温性能好 D、烹调后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 4、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容易导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是() A、铁 B、碘 C、钙 D、锌 5、人体缺碘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提高人体素质,食物补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⑴碘是人体和动物体内合成下列那种激素的原料()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⑵成年人体内缺碘易产生的病症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B、地方性呆小症 C、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⑶为了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盐中加碘酸钾(KIO3)来补充碘摄入量的不足,KIO3属于哪类化合物()A、酸 B、碱 C、盐 D、碘离子 ⑷市售的“加碘盐”外包装文字说明上都有“含碘量”的字样,这儿的碘是指() 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分子 D、碘离子 ⑸已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食盐3~5克,碘的适宜摄入量每天为100~200微克。假如碘的摄取80%来自于“钾碘盐”请你设计一下,每千克食盐应加入多少碘?然后作一个社会调查,查看市场销售“钾碘盐”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用心爱心专心 2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篇一:粤教版(科学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 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 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 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 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 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 玻璃破碎 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 食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食糖 现象:食糖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讲述]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 形状和状态 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的形成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辨别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重、难点) 3.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重点) 4.了解乳化作用及应用。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学习任务一〗溶解的过程 学生活动1:教材的第58页“活动天地3-1”观察食盐的溶解。 1.溶液 (1)定义:。 (2)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内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均相同。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析出固体物质。 学生活动2:阅读教材第59页,判断黄泥水、油水、食盐水三杯液体中谁是溶液? 2.悬浊液和乳浊液 (1)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如; (2)乳浊液: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如。 (补充实验)演示实验:将高锰酸钾溶于水中。 想一想:①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②溶液一定无色吗? ③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④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多媒体展示: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分析。 二、【研习展评】 3.溶液的组成 (1)溶质:的物质,如。 (2)溶剂:的物质,如。 想一想:①作溶质或溶剂的物质的状态一定吗? ②溶液的质量等于什么?

4.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1)若固体、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若溶液中有水,则水为溶剂,若未指明溶剂时,水为溶剂; (3)物质要与水反应时,则产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无水化合物为溶质,水为溶剂。 5.溶液的读法: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溶液 如:(1)氯化钠(NaCl)的水溶液(溶剂为水时,可以省略)简称:氯化钠溶液; (2)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学生活动3:教材第59页“实验探究3-1”测定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时的温度。 6.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在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常伴随的变化。 如溶于水时,温度升高;如溶于水时,温度降低;如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 原理:(第60页) 交流共享:第60页 〖学习任务二〗乳化现象 演示实验:教材第61页“活动天地3-2”观察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能促使的液体形成叫较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 起作用,属于现象。如。 学生活动3:阅读教材第61页“多识一点”。 【课堂练习】 1.教材第62页“在线测试”。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豆浆 溶液均一、稳定,但不一定无色透明,如:蓝色的CuSO4溶液、黄色的FeCl3溶液等。溶液均一、稳定,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氯化钠溶于水时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热量几乎相等。 针对训练 1.溶液一定是()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按照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重难点选讲】 重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例1】下列过程或实验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玻璃破碎②粮食酿酒③铁水铸成锅④过滤粗盐水⑤电解水⑥风力发电⑦手机电池充电⑧植物光合作用⑨酒精的蒸发⑩食物的腐败?金属的冶炼?蜡烛燃烧?水的蒸发?氖管发光?湿衣服晾干?干冰升华?铁器生锈?海水晒盐?海水制碱?用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 重难点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例2】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正误,并指出操作错误的地方。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课堂练习】 命题点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断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B.剪纸成花C.瓷碗破碎D.食物腐烂 2.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A.节日燃放焰火B.木炭烤熟食物C.西瓜榨成西瓜汁D.檀树皮制成宣纸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4.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煤焦化制得煤焦油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5.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蓄电池放电 6.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7. 下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都是物理变化 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命题点2化学探究 8.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B.实验C.推理D.归纳 9.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 A 探究同种物 质在不同溶 剂中的溶解 性 B 探究铁生锈的条 件 C 探究物质燃 烧的条件 D 探究CO2与NaOH 溶液能否发生反 应 命题点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生命之源一水 1.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正极产生氢气 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 C. 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 : 8 D. 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1 : 2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电解水实验及实验现象这两个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①要注意实验现象是你通过感觉器官能够感知出来 的,而不是分析后得出的结论。②要注意与实验事实相符合。 答案:D 2?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中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如图4-16),可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这种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生成的微小的氯化铵晶体。请完成: 图4-16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这个实验你能获得的信息是(任写两点)

思路解析:通过题目给予信息:已知反应物是氨气、氯化氢,生成物是氯化铵,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不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关于分子、物质及有关化学反应的多条信息。 答案:(1)NH 3+HCl====NH 4Cl (2)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浓盐酸,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等 3. 纳米材料被誉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许多材料达到纳米(1 纳米 =10-9米)级的大小时,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碳虽然质地柔软,但强度却很大 B. 纳米氧化锌能吸收电磁波 C. 金黄色的金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D.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铁粉应该属于纳米材料 思路解析:根据题目信息:纳米材料“会产生许多让你料想不到的奇特的光、电、磁、热、力和化学等方面的性质。如:将金属制成纳米粉末后就变成了黑色,且不导电,机械强度也大幅度提高”。要充分运用这些新知识去对各选项进行审查,从中找到符合题意的选项。选项A 属于纳米材料“力”方面的奇特性质,选项 B属于磁”方面的奇特性质,选项D属于热”和化学”方面的奇特性 质,它们的说法都正确。普通的金粉显金黄色,把金制成纳 米粉末后应为黑色,故选项C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 4. (2010江苏南京中考)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知识点汇总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是否含有碳元素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 、CO 2和Na 2CO 3、CaCO 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 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 2H 5OH (乙醇,俗名:酒精)、 CH 3COOH (乙酸,俗名:醋酸)、C 6H 12O 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有机物 有机小分子 如:CH 4、C 2H 5OH 、CH 3COOH 、C 6H 12O 6等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如:蛋白质、淀粉等 二、有机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无机盐和水可被人体直接吸收) 一、蛋白质 1、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成人每天需60-70g 2、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 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3、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4、人体蛋白质代谢 摄入 胃肠道 尿素+CO 2+H 2O ,放出热量 蛋白质 人体 氨基酸 水解 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 5、几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氧化 合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使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③点燃时应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④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⑶固体的加热 试管口要,防止,引起试管炸裂; ⑷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以免炸裂试管;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②将导管一端插入中。③用紧握容器外壁。判断:若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水,振荡。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2)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 不,形成一层水膜。 二、单元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