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述评

【摘要】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霍妮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主要评述了他们各自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

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各种人格理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精神动力学理论可谓一朵奇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精神治疗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概述精神动力学领域的三巨头: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以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妮的主要理论观点,并且对这些理论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与精神治疗领域和人格发展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弗洛伊德是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以下将介绍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

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晚期。当时,人们对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心因性躯体疾病束手无策,歇斯底里症的患者会有生理症状,但是,却找不到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原因。当法国医生Jean Charcot证明自己可以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使用暗示法消除歇斯底里症状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对这一发现非常好奇,于是,从维也纳专程赶往法国巴黎观摩Charcot的治疗演示。弗洛伊德深受鼓舞,回到维也纳之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创造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精神分析法是指对于心理障碍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而精神分析理论则是指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和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这两个术语混淆使用。

无意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放在影响人格的至关重要的位置。无意识就是人们一般意识不到的那个心理成分,在人格结构中,无意识占去了很大比重,而为我们所熟悉的意识,只是人格结构的冰山一角。另外,弗洛伊德把容易进入意识,但一般而言又处于无意识状态的那部分叫做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无意识中包含着一些被压抑的记忆、情感以及来自本我的本能驱力。

无意识中的思想、感情和欲望虽然一般不为我们所知,但是,它们却常常以“伪装”的形式进入人的意识之中,这些形式可以是梦,也可以是某种精神症状或躯体症状。

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和超我不断地进行斗争,而自我则负责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id)是原始的无意识储藏所,在此蓄积着我们人格的基本动机、驱力和本能欲望。在自我中,有两种重要的本能,即攻击欲和性欲,前者代表死亡本能,后者代表了生的本能。本我遵循的是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而不计行为后果,刚出生的婴儿,只有本我,而自我和超我则是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社会化逐步发展起来的。

超我是对人格中负责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监督管理者。超我所坚守的道德和价值观来源于父母和社会价值的内化。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根据父母和其它成人强加的规则形成一套内部规则,

于是超我就形成了。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规定自己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因此,超我和本我经常发生冲突。

自我是我们头脑中有意识有理性的那部分。自我必须选择那些在满足本我欲望的同时,又不违背良心且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当超我和本我发生矛盾的时候,自我会试图让两者都感到满足。不过,一旦自我找不到有效的妥协方法,就会产生冲突和紊乱的思想行为,这就意味着精神障碍的发生。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在处理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的时候所采用的策略叫做自我防御机制(ego defense mechanism)。弗洛伊德认为所有自我防御机制都是在前意识水平发作的,这一水平接近意识的边缘,处于意识和无意识的中间状态。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有:

压抑(repression)

即自我用来将无法接受的想法和情感赶出意识的防御机制。例如,如果一个小孩子对父亲充满的恨意,但是出于畏惧不敢表达,只好把这种怨恨压抑到无意识中,不过,虽然意识不到这种恨意,但是,这份恨意却并未消失,它会在梦中,幻想或精神障碍中表现出来。

否认(denial)

这种防御机制通过否认问题的存在来避免冲突。例如,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就会下意识地忽略关于酒精对人体诸多危害等方面的信息。而一个烟民则会特别注意到一些酷爱吸烟却健康长寿的人。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对于那些由于实际上不能被接受的动机而导致的行为,人们通常会通过合理化来寻找一些能够被社会所接受的理由。比如一个罪犯在为自己的暴力行为寻找各种客观原因以此证明自己的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样,他就可以更心安理得地接纳自己的行为而避免过分内疚。又如一个学生经过努力却考试失败,他就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考试不公平或自己没有认真对待这次考试。

投射(projection)

将自己的无意识欲望归咎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的防御机制叫做投射。例如,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愤怒的时候,会觉得周围的每个人都在跟自己作对。

升华(sublimation)

以被文化和社会允许并接纳的方式来满足性欲和攻击欲望,就是一种升华。升华可以有效地发泄内驱力,使得本我和超我同时得到满足,因此是一种建设性的防御机制。例如,通过舞蹈表演来满足性欲,通过体育运动来发泄攻击性等。

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通过心理性欲阶段理论来阐述儿童的人格发展。他认为,儿童的人格核心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儿童期对性快乐的欲望对发展具有持续的影响。弗洛伊德的性原论是他的理论中最为后人诟病的观点之一。

弗洛伊德划分了5个心理性欲发展阶段,它们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在不同阶段中,儿童的性快感来自不同的身体部位。弗洛伊德相信,许多成人的人格特质都与他们在某一个(或几个)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固着有关。所谓固着(fixation),是指那些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一种固着的形成对人格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口唇期(oral stage)

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的快乐主要来自口部受到的刺激,如吮吸、吐出,在成人期,这一口部刺激的需要表现为嚼口香糖、吸烟、狂吻等行为。在口唇期如果发生固着,则会出现两种可能的人格障碍:一种是过度满足进食要求所导致的口唇期-依赖性人格,这类人过分轻信他人,

被动,过分要求被人关注;另一种是进食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所导致的口唇期-攻击性人格,这类人刻薄,疑心重,喜欢盘剥他人。

肛门期(anal stage)

在0~3岁之间,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排泄过程中来。过于放纵或严厉的大小便训练会导致肛门期的固着,并表现为相应的人格特质:一种是“随意排泄”型人格,这类人不讲规则,残忍而龌龊;另一种是“憋着不排泄”人格,这类人固执吝啬、死板、有强迫性洁癖。

性器期(phallic stage)

儿童在3~6岁之间处于性器期。在性器期,儿童对性器官的兴趣越来越大,并开始在生理上受到异性家长的吸引,这个阶段男孩会发展出恋母情结,即俄狄浦斯情结,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感情而与父亲对抗,但迫于父亲的强大威慑,转而对父亲进行认同,从而接受父亲的价值观。类似地,女孩在这一时期会发展出恋父情结,并最终与母亲认同,获取母亲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认为,这一阶段的成长对儿童的性别认同至关重要。性器期发生固着的儿童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为爱慕虚荣、爱出风头、敏感、自傲、有自恋倾向。

潜伏期(latency stage)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从儿童6岁到青春期之间有一段潜伏期。潜伏期不是一个发展阶段,因为此时的心里性欲发展暂停了。

生殖期(genital stage)

个体进入青春期后,心里性欲的发展就随即进入了生殖期。在生殖期,迅速增加的性能量会激活此前各阶段中未能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这就是青春期之所以充满情绪混乱和各种困难的原因。生殖期结束时,个体完全形成了成熟的爱和成人的性生活能力。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的创始人阿德勒早期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但是由于他不能接受弗洛伊德只注重无意识、本能驱力和性欲的观点,而与老师分道扬镳。阿德勒所谓的个体心理学,其实并非意指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而是说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有机整体,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人生理想的和谐整体。

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

阿德勒认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因此受到社会驱力的支配,而非生物本能。在阿德勒看来,人一出生,就开始了无止境的追求卓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对卓越的追求是人生的基本动力,其它一切动机都包含其中。他认为,正是这种驱力帮助人们努力克服自身缺陷,向上奋进,从而拥有能力、获得成功,并克服缺点。

但是,如果一个人只顾着追求个人的卓越而不考虑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就会出现卓越情结(superiority complex),卓越情结的具体表现为:专横跋扈、爱慕虚荣、自命不凡,自以为是。

自卑与补偿(inferiority and compensation)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卑的感觉,因为我们生来就是一个弱小无力的婴儿,必须依靠更为强大的成年人才能存活下来,这种无力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限制,从而产生自卑。从生命的开始,个体就用一生来与自卑进行抗争,这种与自卑抗争的过程就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自卑感在阿德勒看来就是我们追求卓越的驱力。阿德勒认为,所有的文化其实都是植根于人类普遍共有的自卑。

一旦有了自卑感,人们就会尝试去补偿,补偿的过程其实就是追求卓越的过程。补偿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的补偿,它是建立在对生活意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以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个人获得成功的同时也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另一种则是失败的补偿,个体放弃了改变的努力,通过幻想和自我麻醉来掩盖自卑感,但是,对自卑感的掩盖并不能有效改变

主客观环境,所以,真正的自卑感仍旧纹丝不动。如果补偿经常失败,则个体就会形成一种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即表现为消极颓废,自暴自弃,终至一事无成。

生活风格(style of life)

在克服自卑并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要补偿的缺陷不同,因此,通向成功的方式也不同。阿德勒认为,这些不同组成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活风格。在人生之初,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是家庭,而出生顺序就是儿童的基本生活环境。儿童必须学会找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并且适应它,才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归属。进而,儿童需要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找到归属,并获得相应的认可和重视,这些都决定了儿童的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生活风格的核心在5岁前就形成了,但是,他也强调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个创造性自我(creative self),也就是说人们能通过经验和选择来塑造自己的人格。创造性自我是人格的自由部分,从而打破了认为人是完全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故有观点,强调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可见,阿德勒认为个体的发展虽然很受早期经验的影响,但是成人后的努力依然在继续发挥作用。

阿德勒将个体的生活风格划分为四类:统治支配型、索取支配型、回避型和社会有益型。只有最后一种生活风格是健康的,前三种不健康生活风格的出现主要是源于生理缺陷、被忽视或被溺爱等童年经历。

社会兴趣(social interest)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的先天潜能,他把这种先天潜能叫做社会兴趣。阿德勒认为,虽然追求卓越是由与生俱来的自卑感所驱动的先天本能,但是,人类生活的意义并不在此,他指出,生活的意义是“对全人类发生兴趣”,是为了建立和谐的社会以及获得人类美好的生活。

阿德勒认为人的社会兴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职业选择、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如果一个人没有社会兴趣,那么,他的生活注定是不幸的。一个人是否具有社会兴趣主要取决于他的母亲,母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决定了社会兴趣的程度。

霍妮(Horney Karen,1885~1952)

弗洛伊德的思想吸引了一大批颇具才华的追随者,然而,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本能驱力和性欲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并不能完全赞同他的观点。这些人中,有一些对弗洛伊德的观点作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但同时继承了弗洛伊德的大部分核心思想,这些人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者,霍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霍妮忠实于弗洛伊德的大部分思想,但是,她与弗洛伊德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她强调社会文化对个体人格塑造的决定性影响,而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对弗洛伊德的反对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霍妮极力反对弗洛伊德的男性优越论,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对阴茎崇拜(penis envy)等观点给出了无情的批判;2.霍妮还反对弗洛伊德关于童年经历可以影响一生的理念,她认为精神冲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3.她还反对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

焦虑(anxiety)

基本焦虑是指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环境中缺乏安全和温暖所产生的无助感和恐惧感。由于大多数父母都无法很好地满足婴儿的身心要求,所以,婴儿无法在充满爱意和安全的环境中成长,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基本焦虑。霍妮认为,焦虑与恐惧一样,来自于对危险的恰当反应,但是两者的区别在于,恐惧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但焦虑的危险则是主观内在的。本质上看,焦虑是一种感觉到来自外界的强大危险而萌生的一种缺乏应对能力的感觉。在人们所处的文化中,人们往往采取各种防御手段来逃避焦虑,其中主要采用的四种防御手段是:1.合理化;2.否认;3.通过酗酒、服药或拼命工作来麻醉自己;4.避免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处境、思想和感受。通常而言,各种各样的敌对冲动会造成焦虑。当人们产生敌意的时候,经常必须压抑敌意或者将敌意转而投射到安全的对象上去,如果采取压抑敌意的方式,则对这种受到压抑的敌对冲动的恐惧就会引发

焦虑感。可见,霍妮认为的焦虑,并非起源于个体本我能量无法释放导致的冲突,而是来源于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为霍妮思想赢得了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神经质性格(neurotic character)

神经质性格是一种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他人缺乏信任、同时对环境充满忧虑与不安的异常性格。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其生活方式与时代所公认的行为模式相比,具有偏离和畸变的特点。所有的神经质个体都具有两个特征:1.反应方式的固执和缺乏灵活性;2.拥有的潜能和实际发挥出的能力之间的不匹配。

霍妮认为,神经质性格的出现,最初起源于基本焦虑。神经质个体的童年一般生活在缺乏温暖、爱和鼓励的环境中,由于父母的溺爱、恐吓或存有自我牺牲的态度使得他们不满意自己的生活。对儿童的人格塑造最具危险的因素在于儿童对向父母表示不满和抗议的冲动的压抑。儿童转而将所有谴责都加诸自己身上,认为自己不配被爱,从而对父母产生敌意,对这种敌意的压抑,长期以来就会凝固在儿童的人格中。从而,儿童个人潜力的发展和良好社会关系的建立都会变得困难,在基本焦虑的长期影响下,个体会采取一系列自我防御手段来应对基本焦虑,从而发展出一些非理性的神经质需要。她发现了十种神经质需要(neurotic need),这些需要都是正常需要的极端情况,现将其列举如下:

1.对感情和肯定的需要

2.对伴侣的需要和对孤独感的拒斥

3.将自己的生活局限在狭小空间且不引人注意的需要

4.对权力和控制他人的需要

5.利用他人的需要

6.得到认可和名望的需要

7.对他人赞美的需要

8.对个人成就的需要

9.对自给自足和独立的需要

10.对完美的需要

总结起来,这十种需要都源于一点,即对爱的病态需要。对爱的病态需要主要表现在需要的强迫性和极端化。神经质个体对冷落非常敏感,对冷落的恐惧使得自己变得害羞腼腆,并且个体深信自己的确是不值得被爱的,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免去当真正被人冷落时所产生的愤怒。然而,对冷落的恐惧使得对爱的获取加倍困难,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冷落的恐惧还会导致自罪感。自罪感实际上是一种应对焦虑的防御机制,个体通过自我谴责、自我贬低来寻找台阶下,借以减轻他人批评的火力,或者个体通过将自己说得十全十美正当合理,从而不给别人留下任何批评的把柄,再不然,个体通过声称自己患病或无能为力来寻找庇护。

由于爱是如此重要,所以神经质个体会无意识地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霍妮认为主要有三种病态的获取爱的行为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是:亲近他人、对抗他人和回避他人。以神经质的方式亲近他人的人有一种想要不断得到爱和肯定的病态需要,他们强烈渴望被照顾,且对他人具有过度依赖性,他们不敢不同意他人、不敢批评他人、只敢唯唯诺诺地表示忠诚、赞赏和驯顺。对抗他人的人采用的是以攻为守的策略,他们会通过打败他人、贬损他人等攻击性行为来获得权力和尊重,但是又由于害怕别人的报复、欺骗和剥削而内心充满忧虑,最终导致严重的人际关系不良。回避他人的人则会选择远离众人,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以此来保护自己免受刺痛或拒绝以及失去亲密关系的伤害,他们甚至害怕得到关心,因为他们担心美好事物的失去会让自己崩溃,所以,他们也得不到亲密和支持。

霍妮还对一些异常性行为进行了自己的解释。例如霍妮认为对爱的病态需要可以不加选择地加诸任何人身上,当这种病态需要附着在同性身上时,就形成了同性恋的决定性因素。另外,

由于个体的敌意被压抑而得不到释放,个体就会通过施虐或受虐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敌对冲动。

理想自我(idealized self)

霍妮反对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她将自我(self)视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自我表象(self-image)。个体的自我表象代表了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而这一看法来自于外部世界的反馈。她将自我表象划分为三类:

实在自我(actual self):指个人某时某地身心特征的综合,代表个人的实际面貌。

真实自我(real self):指个人可能成长发展达到的地步,代表个人人格发展的内在潜力。

理想自我(idealized self):指个人脱离现实而凭空虚构的自我意象,代表个人企图以否认的方式化解其内心的冲突与焦虑。理想化自我表现的方式是设想自己具备胜于他人十全十美的条件。通俗地说,就是一种自欺欺人。

霍妮认为,当一个人完全受制于理想自我时,他的所作所为就会完全受到“应该做什么”所支配,以一种不切实际的严苛的要求来“暴虐地对待自己”。于是,个体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却忘了自己本来的样子是如何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个体就会与自我疏远,从而生活在无数的“应该”下,从而失去“此刻的感觉”,并最终引发神经症。

荣格(Carl Jung,1875~1961)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位。早期,荣格帮助弗洛伊德发展和精炼精神分析理论,但是,当荣格开始发展自己理论的时候,却遭到弗洛伊德的强烈反对,这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决裂。

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决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荣格反对弗洛伊德过度强调性欲,而忽视了其它一些在他看来对人格也非常重要的无意识需要和欲望,荣格认为力比多不只是一种性驱力,还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二,荣格对无意识的看法与弗洛伊德存在显著差异,荣格认为人的无意识中还包含了广泛的来自于全人类遗传下来的集体的无意识思想和想象;三,荣格强调个体的发展会受到未来希望的引导而改变和塑造,他反对弗洛伊德的童年经历决定论的说法,荣格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而不限于弗洛伊德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力量。由于荣格的理论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一定程度的颠覆性,所以,荣格的心理学思想被单独称为分析心理学(analytical psychology)。

在荣格的理论里,本我才是整个人格结构的调节中心,而自我不过是个人意识的中心而已。本我使得整个人格结构作为整体单位来运作,是自我的原型根基。由于本我是比自我更为全面的实体,因而自我对本我的认知往往会以更高等的象征来呈现:神的形象、太阳系中心的太阳、原子团中心的原子核等等。体验到本我时往往摄人心魂,觉得与神有所感应,或激发出敬畏之感。就现象上而言,本我其实和传统上所谓的神根本无法区分。

人格面具

荣格首先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自我的概念。他提出了人格面具(persona)的概念,用来表示直接展示给外部世界看的那部分公开的自我,而较深层次的情感则隐藏其后。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所处的特定文化都需要我们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而这样的社会角色扮演都会多多少少融入到我们的自我认同里,从而成为人格中直接呈现给别人的那一部分。

集体无意识

荣格还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无意识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即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和个人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ness)。类似地,他认为人的意识也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个人意识(personal consciousness)和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ousness)。于是,荣格将人格结构分为了四个组块:

1.个人无意识。这大致等同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是对个体而言独特的,同时未被察觉的那一部分。个体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叫做情结(complex)。

2.集体无意识。则是用来描述一个所有人都具有的,更深层的心里储藏室,里面存储着人类的无意识思想和想象。如同我们每个人在个人无意识里积累并存放所有个人记忆档案一样,人类集体作为一个种族,也在集体无意识里存放着人类和前人类物种的经验。这是人格中最深、最不易碰触到的层次。

3.个人意识。是人有意识的心智,是心灵中关于认知、感觉、思考以及记忆的那部分。

4.集体意识。是有共同价值形式和文化形式的客观世界。

荣格用集体无意识来解释个体以及集体的行为。它与个体无意识的区别在于,个体无意识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由于遗忘或压抑,从而进入了无意识,但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并非由个体习得,而是完全来自于遗传,这些传承自人类的集体记忆被称为原始意象(Archetype,亦称原型)。原始意象集中体现在人类的宗教文化艺术等活动中,例如耶稣、佛陀、菩萨等宗教形象以及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天皇、女王等。人类的集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支配。例如一个著名歌星、伟大领袖的过世之所以会引起群众强大的情绪反应,是由于他们身上具有众人原型的投射,只是人们自身并未意识到罢了。由于集体无意识解释了人类的社会行为,因而对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发挥了深远影响。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在这些原始意象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原始意象,它们分别是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阿尼玛是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成分,是一种无意识的、理想化的女性的形象。对于一个男人来说,这种形象的真实核心形成于人类进化历史中男人和女人交往的普遍性经验。同样,阿尼姆斯是女性性格中理想化的男性的形象。正是由于男性心中的阿尼玛和女性心中的阿尼姆斯的存在,男女两性之间才有可能建立相互理解的关系。

坠入爱河是在异性身上投射出自身所具备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典型例子。由于个体在恋爱过程中在对方身上投射了自己身上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影子,所以,恋爱会使人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并且对自己有更加全面而灵活的认识。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两性在性别角色的扮演上有了越来越大的自由度,但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重要角色依然如初。自我与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部分整合可以使得个体的人格更加完整,平衡而统一,从而更有能力理解他人和自己的复杂性。

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

荣格是第一个对人格类型进行划分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对立原则将每一种人格描绘成一对相对倾向之间的平衡状况,在每一对倾向中,个体一般只会偏向于其中一个,但是,这样的划分并不绝对,只反映了一种偏向。把一个人所有的这类倾向特征结合起来就成为了他的人格类型。荣格认为人格类型是稳定而持久的。

在众多人格倾向中,最著名的是他于1913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提出的内倾(introversion)和外倾(extroversion)这一对人格特征。外倾的人更加关注外部体验,所以,他们善于与周围环境互动,但是,却不善于和自己相处。而内倾的人则更加关注内部体验,即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这使他们看起来羞怯而不太健谈。

内倾和外倾是荣格按照心理能量的指向进行划分的人格类型,这是荣格所谓的一般态度类型。它们为个体的行为和思维认知模式奠定了基调。

在于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荣格进一步提出了机能类型的人格分类。荣格将荣格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四种基本机能。感觉告诉你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处和向何处去。一般说,直觉在荣格看来是允许人们在缺乏事实材料的情况下进行推断。按照两种态度类型与四种机能的组合,荣格描述了八种性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但又偏向于思维功能。其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想过程。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

(2)内倾思维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思维功能。其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身的精神世界。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幻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

(3)外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情感符合于客观情境和一般价值。思维压抑,情感外露,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

(4)内倾情感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情感功能。其感情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易忧郁。

(5)外倾感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感觉功能。其头脑清醒,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寻求享乐,追求刺激,情感浅薄,直觉压抑。

(6)内倾感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感觉功能。他们远离外界,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中。其知觉深受心理状态的影响。艺术性强,直觉压抑。

(7)外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外倾,又偏向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外界中发现各种可能性,并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这种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

(8)内倾直觉型。该类型的人,既内倾,又偏向于直觉功能。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可能性。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

荣格的人格发展观

荣格认为,从个体一出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同,但是,这个自我认同感受到一对一的母婴关系的影响,进而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家庭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儿童所依赖的人的喜恶塑造了儿童的自我认同。在儿童天生的活动和倾向中被认为是不好的而遭到拒绝的部分,例如排便、性和攻击欲,就形成了第二自我(alter-ego)。这里所说的第二自我位于人格潜意识的浅层之处,即弗洛伊德所谓的前意识。荣格将第二自我称作阴影(shadow)。由于阴影和主要的自我认同相分离,所以它的重返意识会导致个体焦虑。心理治疗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阴影重返意识。当阴影的内容被统合到意识层面之后会产生双重效果:第一,扩大自我活动的范围;第二,省去为了压抑阴影而花费的力气。

荣格认为自我的原始意象(self Archetype)是最重要的,代表着人格的完整性、内部平衡和统一。他还相信,无论在什么文化中,自我的原始意象都是通过曼荼罗(mandala,一种表示平衡、联合和完整的圆形图案)的象征形式表现出来的。荣格说,只有当人的心灵达到平衡(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平衡,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平衡,思维与情感的平衡,感觉与直觉的平衡,人格面具与真实自我的平衡,内向态度和外向态度的平衡)的境界时,人才会变得更加充实,并更具有人性。荣格认为平衡的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荣格创立了自我实现这一术语,用以描述人格的完美和统一的驱力。

对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评价

首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显然的。它的开创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该理论首次提出了人的早期经历对人格形成具有影响;第二,弗洛伊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格发展过程可按阶段划分的观点。

然而,弗洛伊德的一些说法目前已被公认为是错误的。譬如,弗洛伊德认为,以为严厉可怕的父亲对促进男孩的超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有一个慈祥和蔼的父亲更容易促进男孩超我的发展。再比如,弗洛伊德认为潜伏期的儿童对性器官不再感兴趣的观点也与事实不符。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欲”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一观点其实是很偏颇的。此外,弗洛伊德理论的最大问题就是他的许多观点根本不具备可证伪性,而可证伪性是一个理论之所以成为科学理论的前提。

在弗洛伊德之后,阿德勒和霍妮等人开始将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发展纳入到考虑中来。并且,他们还以一个更为动态灵活的方式看待人格的发展,并且以一种更为乐观的态度看待人性。然而,他们的观点依然十分强调早期经验对个体的影响。

荣格的理论以一种更为深远的,基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待人性。其思维的广博和深邃令人叹服。荣格将集体无意识等超越历史文化的概念的引入极大丰富了心理学的视野,但是,他的观点玄妙且缺乏可证性,其可信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精神动力学理论的提出都与提出者个人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其理论中都明显带有个人价值观的影子,因此,客观性和中立性有些不足。但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比较灵活自由,不受方法论的限制,这也对现代心理学过分受限于研究方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精神动力学家的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例如,他们首先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格的形成,首次重视社会文化对个人心理变化产生的力量,首次进行了人格类型的划分,首次将心理学技术引入了精神障碍的治疗。精神动力学理论为人类打开了一篇广袤而未知的领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视野,其提出的“潜意识”“自我防御”“人格面具”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整个社会观念都起到一定程度的革命性影响。

参考文献

[1] Coon Dennis,Metterer John.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 Pervin Lawrence. 人格科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荣格.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4] 霍妮. 我们的内心冲突[M]. 上海: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8.

[5]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8.

[6] 霍妮.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M]. 上海: 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8.

[7]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M]. 汕头: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10.

[8] 王芳. 心理学名著导读[M]. 北京: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6.

【北大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名解简答表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社会学系】

育明教育推荐参考书目(解析) 社会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一. 社会学理论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5年。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上、下)》○,北大出版社,2006年。 3、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人大出版社,2008年。 4、吉登斯:《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9年,870页。 5、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 6、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二. 社会学方法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大出版社,1997年。 2、郭志刚:《社会调查研究的量化方法》○,人大出版社,1989年,456页。 3、袁方:《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53页。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5年。 5、卢淑华:《社会统计学》?,北大出版社,2005年,504页。 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人大出版社,1999年。 ◆三. 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1、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大出版社,2004年。 2、佟新:《人口社会学》○,北大出版社,2004年。 3、杨善华:《家庭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89页。 4、方文:《群体过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242页。

5、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人大出版社,2009年。 ◆一、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理论与方法 ?(理论+教程) 1、王思斌《社会学教程》○重点精读○?只看2~13章。 ※概论性质的教材,反复阅读,背诵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至少占40分。 2、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精读○(笔记与书结合) ※北大多位老师按照人物思想编著的教材,难度稍大,应认真阅读。重点掌握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线索,以及核心理论概念和理论命题。自己总结出理论点。 ?上卷:太散,不适合考试,不妨用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下卷:对于后现代名家思想的把握,只需要精读该书即可。——重点掌握舒茨、加芬克尔、科尔曼、新功能、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 迪厄的思想。 ㊣题型:论述为主,至少占40分。 3、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大纲 ..》○精读○ ※古典和现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如2007年考“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20分;2009年“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 ㊣题型:至少占20分。 4、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精读 ※比较通俗易懂,复习考研很有针对性。尤其注意每章后面的评价部分。?费孝通《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生育制度》,掌握重要概念,有可能出简答。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复述名著的主要内容即可。(参考资料:提纲)?谢立中《社会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专著。后现代考题可能由谢老师出题,如2007年关于“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考察,2008年关于“福柯权力思想”的考察。 ?(人口+劳动+心理+家庭+城市) 1、佟新《人口社会学》○精读○; ※系统掌握人口社会学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相关问题。㊣题型:考试占10分。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精读○; ※掌握重点章节核心内容。精简内容,以便记忆。㊣题型:考试占10分。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75讲实录-第01 讲 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01 讲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我们首先讲第一个单元,讲导论, 导论的目的要求是:一、了解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二、 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熟悉中医学基础理论课程 的基本内容;四、掌握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五、掌握中医学理论体 系的基本特点。 一、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中医学与中医学理论体系。 第一讲医学科学与中医学。中医学属于医学范畴,那么什么是医学 科学呢?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科学体系, 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在我们国家有两种医 学体系,即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体系。在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 是以中医学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等少数 民族医学,它们都属于传统医学范畴。但是一般来说,无论是国内 和国际学术界认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以中医学为代表,所以我们把 中医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一个代称。现代医学通常是指西医 学来说的,是指的以欧洲文化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西方医学,与我 们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中医学相比较而言的。 什么是中医学呢?中医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 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一门综合学科。这个定义的内涵有几种要素:一、中医学是 一门综合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一个学科;二、它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这个学科的主体是中医学 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呢?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 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的一门综

合学科。在我们这本教材里面就是用上述的内涵来界定中医学的内容。 第二个问题讲什么叫做中医学理论体系。 一、什么叫科学理论体系。中医学是一门科学,我们首先讲一讲什 么叫做科学理论体系。科学理论体系是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定 律和具体的科学规律三个基本知识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那么科学 理论体系是一种完整的体系,什么样的完整体系呢?是由三个基本 要素组成的。哪三个基本要素呢?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或者定律 以及具体的科学规律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完整体系。 那么什么是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呢?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由中医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照中医学的逻辑体系组织而建构 的理论体系。那么它是怎样建构的呢?是以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 论和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科学方法论,以 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病理和生理为核心,以辨证 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完整的表述中医学理论体系应 该这样来表述。大家看这个示意图,我们把上述的内容分解开。任 何一门科学体系都必须有以科学方法论作为构建理论体系的一个思 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科学方法论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这三种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自然观、医学观和方法论, 来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二、它的基本医学观念是什么呢?它的指 导思想,就是基本思想,指导观念,就是整体观念。第三,在这 样的科学方法论和指导思想基础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脏腑经络的病理和生理。第四,它的特点,是指有别于西医学的 特点,那么就是辨证论治。中医学理论体系,它的内涵就由这四个 要素所构成。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1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 ——童寺中心校第二十八个教师节表彰会上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芝溪小学梁仕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级优秀工作者、班主任以及在场的优秀教师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中心校在这么庄严而隆重的大会上给了我一次发言的机会。受中心校的安排,我在此发言的题目是《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面对这样一个大题目,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遍寻网络不见端倪,只好凭自己的一些想法,拼凑了一些东西,如有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嫌,还望见谅。 众所周知,思想工作(即德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多年前所喊的“德育为首,质量第一”其实也告诉我们,德育其实是智育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提高。 我个人认为:德育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育”,智育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我们经常召开的都是“教育工作会”而不是“教学工作会”,“教育局”也不可以称为“教学局”,也就说明,“教”和“育”是不能分割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没有纯粹的教而不育,也没有单纯的育而不教。“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深刻阐明了教与育的关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如果不进行德育而单纯智育,可能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就会连起码的教学秩序都维持不了,老师连课都上不成,又如何去进行智育呢? 德育好了,学生都遵章守纪、认真学习,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也就是有利于智育;课堂教学开展得好,反过来又促进了德育。学校为什么会有“品学兼优”和“双差生”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德育与智育的相辅相成。我们不排除极少数的个案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必定是品德良好的学生;一个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也肯定是厌恶读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去。同样的道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好,必然多数学生都是遵规守纪,成绩优异;大多数学生都不守规矩,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无论怎样的进行智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我们从更高层面去认真反思的时候,还会发现,智育的提升,正是德育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的结果。 因为,智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对智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所培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摆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目标和理想的前提,是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的保证;二是德育为智育提供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德育在与智育的结合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的问题,千百年来由于学习的目标、理想、追求不同,学习的动力也各不一样。只有通过德育,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动力;三是德育为智育提供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支持。在人的智育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欲望、兴趣、信仰等具有重要作用,对解决“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坚持”、“有没有兴趣”、“采取何种态度学”等问题至关重要,而德育中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的培养,正是学生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基石。通过德育而形成的正确思想、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成效;四是德育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这些对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

【...代表李美芹-发挥高校教育优势 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发挥自己的优势

【...代表李美芹: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发挥自己的优势 69秒|省人大代表李美芹: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2019-02-16 18:05:02 齐鲁网齐鲁网济南2月16日讯发挥教育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今天上午,省人大代表李美芹告诉记者,她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启动实施高校高质量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充满期待。” 李美芹表示,听了龚正省长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尤其是报告中提到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高校高质量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感触很深。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李美芹所在的潍坊科技学院,正以应用型特色高校建设为培养目标不断发展前行。 那么,如何打造应用型特色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如何让学生将来迅速跟社会接轨?李美芹以学校农学为例,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李美芹介绍说,学校有一个贾思勰农学院,随着未来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并且将来的农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越来越规模化经营。而随着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未来农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不会像现在(从业者)年龄偏大、文化层次相对偏低,如此从业人员适不适应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的,针对这一些,学校除了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还成立了一些基地,像寿光蔬菜博览会的九号厅,在九号厅里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栽培模式,有地陪、岩棉栽培、管道栽培、水培,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 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一个蔬菜产业学院,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将来既懂的技术,又会管理,又善于经营,对农业又有情怀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相信有这样一批人加入社会从事农业以后,对将来农业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闪电新闻记者李涛王亮家济南报道 (原标题:69秒|省人大代表李美芹:发挥高校教育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感谢您的阅读!

艺术学理论-东北师范大学

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13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学术素养、学术道德,具备基本学术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学术后备人才。 具体要求是: 1.具有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所必需的知识结构,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学术视野,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学术底蕴,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艺术学理论及相关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自己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普通高等学校、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的教学、管理、艺术实践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开展本学科研究与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 4.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比较完善的人格。 二、研究方向 1. 艺术发展史论 2. 艺术人类学 3. 中外艺术比较研究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四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共6学分,文献阅读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授予艺术学硕士学位。 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两年半。凡提前修满最低学分、学术水平达到硕士学位相关授予标准者,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可提前半年毕业,但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三个条件: 1.所修各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在85分以上。 2.发表至少1篇CSSCI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 3.校内外评审专家的论文评阅意见全部为同意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医学理论与实践》投稿须知

《医学理论与实践》投稿须知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88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反映医药卫生战线科技成果,促进医、药、护、卫、管人员水平提高”的办刊宗旨,本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于2011年1月起由月刊变更为半月刊。今后本刊将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管理、全新的编排,为您提供更加完美、贴心的服务。 本刊物内设“论著”、“综述与进展”、“临床实践”、“妇幼临床”、“临床药学”、“诊断与检验”、“病例报告”、“护理园地”、“医疗保健”、“医教之窗”、“卫生管理”、“经验交流”等十几个栏目,是反映交流医、药、护、卫、管人员的科技成果和临床经验以及医药卫生教学战线人员教学经验的理想园地。欢迎医药卫生领域人员积极投稿,欢迎广大读者踊跃订阅。投稿邮箱: yxllysjqk@163com 1.来稿要求: (1)文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论点明确,文字务求通顺、简练,专家论坛与研究类稿件一般不超过5 000字,临床实践类稿件以2 000~2 500字为宜。稿件请以Word版、附件形式发至本刊电子邮箱,同时注明联系电话、E-mail。 (2)文题与作者: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汉字。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置于作者名下。 (3)摘要与关键词: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300~500字(词)为宜。摘要按照结构式书写,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同时附英文文题、工作单位、科室及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作者姓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关键词之间用“空格”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7

福建自考心理学“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47) 这是科塞重点分析的第二种冲突类型。科塞注意到:“关系越紧密,感情越投入,就越倾向于压抑敌对的情感。而不是把这种敌对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次级关系中,比如企业合伙人的关系,敌对情感往往能相对自由地表达出来;相反,在初级关系中,参与者全部投入使得这种情感的发泄对他们的关系形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敌对情感趋于积累起来,并得到进一步强化。这就是说,在初级关系中,冲突不易爆发,但是不等于没有矛盾。如果不注意敌对情感的释放,让敌对情绪积累起来,一旦冲突爆发,就可能非常激烈。例如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冲突就是这样。 同时,科塞也注意到紧密关系中,当不牵涉到参与者的整个个性,也就是说,参与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是一种片面的关系时,冲突并不一定带有敌意和攻击性。例如老同学关系、老同志关系、朋友关系便是如此。 (三)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 这是科塞重点分析的第三类社会冲突类型。它是依据冲突发生在群体内部还是外部而划分的。内群体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内部的冲突;外群体冲突是那些发生在群体之间酌冲突。科塞分析了内群体冲突与外群体冲突酌一些重要特征。 在分析内群体冲突时科塞指出,R群体冲突的激烈程度与其成员的人格投人程度相关。“在只是涉及其成员人格表面部分的群体中,或用帕森斯的术语来说,在其关系是专门性的和非情感性的群体中。其冲突的程度要比在其关系是扩展性的、情感性的,其成员用整个人格从事其活动的群体中的冲突程度低,也较少是最烈的。” 因为,前者成员之间关系的强度远低于后者。前者的成员以部分人格投入群体,那么情感性因素进入现实性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较小,所以冲突的程度便相对的低些。 此外,在内群体中,那些积极热情参与群体生活的成员,对群体中的“叛徒”会采取更多的暴烈式反应。因为那些积极的成员是与群体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而叛徒即便不是在实际上也是在象征的意义上威胁到群体的生存。再加上叛徒离开群体后往往对原来群体的精神进行一系列的清算,这就更使得原来的群体把其视为危险的象征而激烈地反对。 再有,群体对于内部异端分子的反应有时要比对变革者更充满敌意。因为叛徒离开这个群体只是到敌人那里去。而异端分子虽然拥护群体的核心价值和目标,但是主张达到同一目标的不同手段。从而使群体分裂成不同的派别,严重威胁了群体内现存领导人的政治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11批次课程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11批次课程考试 BK001B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注意事项: 1. 主观试题务必在考试提交期截止之日前提交。 2. 建议主观试题完成时间为40分钟。 主观试题 答题要求:1.主观试题部分共二道大题,满分70分。 2.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模板上提交,否则无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答依法治国的含义。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简答"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首先,民族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爱国主义还必然表现在维护祖国

人才的意义分类和概念

人才的意义分类和概念 什么是人才?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队伍的分类和具体概念是什么? ①党政人才:指在乡镇(街道)及乡镇以上党政、群团、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等工作的公务员。 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指在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一般指在车间、科室以上工作的管理人员。 ③专业技术人才:指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上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④高技能人才: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https://www.doczj.com/doc/3614678180.html, ⑤农村实用人才:指活跃在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

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乡村劳动者。 ⑥社会工作人才: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义务工作者简称“义工”,也称“志愿者”,是指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是指专门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 传统人才概念与现代人才概念的区别是什么? 传统人才概念是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人。而现代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创造一定价值和作出贡献的人。传统人才概念主要强调的是学历和职称,而现代人才概念主要强调的是实际作用和贡献。 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提出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综合国力竞争,突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地位;知识经济发展对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特别是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急需人才强国战略与之相配套;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法

艺术学理论研究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艺术学的5个一级学科中,“艺术学理论”较为混乱。譬如2012年申报教育部学科排名,很多文艺学(文学学)、美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混迹其间,把本不属于艺术学理论的成果作为该学科的成果填写在申报表中。诸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的文、史、哲方面的课题成果,也作为艺术学理论成果填报,即使属于艺术学项目单列项目的社科基金,也不完全是艺术学理论的成果,还有可能是美术学、设计学等方面的成果“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成了一个“筐”啥都往里装。由于“艺术学理论”是一门‘‘新”的学科,甚至很多人从没听说过这个学科,都跑到这里来切割这块“蛋糕”了。我们还看到一些高校把“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点设置在文学院,其中的导师几乎都是文学出身的。从学理上讲,文学属于艺术。但是,中国艺术学的门类独立,却有明确的学科内涵指向性,并不包括文学、美学这些学科。而是专指美术、音乐、舞蹈、设计、戏曲、戏剧、电影、电视、曲艺等等。即专指具有视、听和表演性质为特征的艺术形态。文学并没有被涵盖在这

里面。所以,一些人认为艺术是审美的,文学、美学都与审美有关,于是在这种逻辑下纷至沓来,玩起“艺术学理论”来了。殊不知早就有人说,不懂艺莫谈艺。但又因为“艺术学理论”这门学科是纯理论的性质,表面看没有艺术的实践活动,于是一些勇气可嘉者,以无畏的勇气进入到艺术学理论这个研究领域中来。当然,我绝无任何理由说这些人不可进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完全可以研究,也需要他们来参与。 但问题是“艺术学理论”首先要面对的是艺术作品,不是直接的理论。那么,当他们或我们面对艺术作品如何研究它们,如何诠释它们,并进而上到艺术理论的高度,这就涉及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了。 一、综合艺术实践经验 如何理解“艺术学理论”我们无法绕过它建立的初衷。张道一先生从南京艺术学院调到东南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艺术学”这门学科。他认为‘‘我国的艺术研究一直停留在分类地进行,缺乏整体的宏构。”mP4)无论是从学科,还是现实艺术研究的状况,都缺乏一个统摄艺术的理论体系和专门探讨、研究这门学问的学科。基于这个现状和认识,张道一先生提出了“应该建立艺术学”的构想策略。诚如张道一先生

医学人文学理论与实践探讨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 1.医学人文学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讲、三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医学人文学的总纲是 ()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和谐健康 D.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健康 3.医学人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学人文,其指称范围是 () A.医学世界 B.医学文学 C.医学史学 D.医学哲学 4.狭义的医学人文,通常其所指称的学科是 () A.医学文学 B.医学史学 C.医学哲学 D.前三者 5.医学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学科学是指 () A.自然科学的医学 B.社会科学的医学 C.人文科学的医学 D.前三者的总和 6.在狭义的医学人文学和属于自然科学技术的医学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医学人文学科包括 () A.医学道德与伦理学和医学法学 B..医学管理学和医学经济学 C..医学心理学及医患关系学与医患沟通学等 D.以上都是 7.医学人文哲学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医学文化哲学 C.医学科技哲学 D.唯心主义哲学 8.医学人文哲学所指称的“人”,包含“所有人”。如果按狄尔泰的观点,只有“人”才能称之为 () A.生命 B.自然人和生物人 C.社会人、经济人 D.心理人 9.医学的本体即医学的终极依附是 ()

A.自然人和生物人 B.社会人和心理人 C.精神人 D.前三者的统一体 10.广义的医学科学和狭义的医学科学,从本质意义上来说,都是 () A.博物学和知识 B.理论 C.技术和能力 D.人类文化 11.从本质上来说,医学的发展史,也是医学的思想史,每一种医学模式,都是相应医学思想指导下的医学模式,从医学思想史角度,医学模式的历史,可简化如下() A.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B.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C.经验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系统医学模式 D.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本-人文医学模式 12.关于医学的人本体--生命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医学的本体是人,是生命,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精神属性是统一的,它们都是医学的人本体--生命的内在属性 B.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影响健康,是由人的内在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精神属性所决定的,是必然的 C.人,通过人自身,把天性和地性与自身统一起来,形成天、人、地合一的人性,人性中包含着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心理属性、精神属性,是五种属性的统一体。因此,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都是人的内在因素,而不是外在因素。不管发现多少种影响人--生命健康的因素,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必要感到意外和惊喜 D.以上都正确 13.关于人本--人文医学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人本--人文医学模式是以人本体--生命为终极依附的,人本--人文医学模式把医学看成是医学文化,医学文化的本体是人--生命 B.人本--人文医学模式认为,医学的核心是医学文化,医学的发展演化是医学文化的发展和演化 C.人本--人文医学模式认为,医学作为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系,是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心理医学、环境医学等等各种文化组分的发展、整合与超越,是思想、理论、技术、方法、工程完备的文化体系 D.以上都正确

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章复习指导与复习题

复习西方社会学理论指导及各章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复习要点: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复习要求: 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 1.试论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知识背景。 2.试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传统 第二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 复习要点: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复习要求: 理解孔德、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评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复习要求: 掌握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阅读迪尔凯姆的一本主要著作,并进行评介。 第四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货币哲学。复习要求: 掌握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 复习要点: 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性化过程、统治类型、科层制和宗教社会学。 复习要求: 掌握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评价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

2.试分析韦伯对理性化的论述。 3.结合东亚的发展评价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 复习要点: 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复习要求: 了解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掌握帕森斯和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1.试分析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 2试评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分析默顿中层理论观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交换理论 复习要点: 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复习要求: 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掌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思考题: 1.试分析社会交换理论的渊源。

麻省理工大学课件:美国的疾病与社会(2005年秋季)-殖民医学理论与实践

10/25 Inoculation and Vaccination Smallpox Pathophysiology Epidemiology in the colonial era and 19th century Management: quarantine, treatment Inoculation Origins Methods Boston, 1721: smallpox inoculation controversy Individual decisions and public consequences Inoculation in the 18th century: variable implementation Inoculation and War Washington and the Continental Army Deliberate Infection, at Fort Pitt and elsewhere Vaccination Edward Jenner and James Phipps Success and controversy: vaccination riots, e.g. Boston 1901-1903 Smallpox eradication: 26 October 1977 The Challenge of Using Effective Treatments Effectively Failed eradication: measles, malaria, polio HIV: 2.5% of people with HIV currently received adequate treatment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哪个更重要

辩题:非物质鼓励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 (正方) 正方一辩:主席、评委,大家好!锦江“秋”色来天地,玉垒浮云“辩”古今。在一个风起云涌、革旧鼎新的时代,各种矛盾互为因果,诸般因素交相并陈,直接导致了文化与思想齐飞,学说共理念一色,面对如此纷纭的格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该从何入手呢?我方的立场是:非物质鼓励更有利于提高员工积极性。 第一,从目的上看。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谓“心结尚需心来解”,用精神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的终极目标,精神激励融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而物质激励则相对有所匮缺。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侧重于精神激励,即通过理念的超脱与精神的洗礼抵达自我完善与组织发展的彼岸,这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第二,从实用上看。为取得相近的激励效果,一个组织所付出的成本,物质相对比精神大。同时,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物质只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而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也指证,物质归属外在奖酬,其绩效非常有限。反之,精神激励则能在更高层次上调动组织成员,使之获得更好的拓展与释放。 第三,从效能上看。什么是激励?它在心理学与管理学上有不同阐述,

但共通处都是为了激发人的行为与潜质。近年来,由于庸俗市场经济观的张扬,使物质激励过于泛滥,才造成了组织预期与契机的双重丧失。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个“道”,从组织的角度,就是指精神文化与价值取向。而在一个有着卓越文化感召力的系统中,一掬笑容,一句肯定,常常胜过一张支票。 简言之,推行思想政治工作,单一的精神激励是愚民,单一的物质激励则是害民,只有将两者有机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物质激励很重要,它是组织发展的推动力和加速度,但精神激励更重要,因为它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和超速度!谢谢。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从目的、实用、效能三个方面论证了精神激励的重要,虽口若悬河,但左支右绌。第一,作为激励的手段,双方都能达到推动生产力的目的,凭什么说精神激励更优越呢?其二,物质与精神不能在成本上比较,比如小孩在他人的冰激淋前面破涕成笑,却把母亲的安慰搁置一边,那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之三,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将“道”归结为精神文化,是哲学上的常识错误。 接下来,请许我阐述本方的观点,那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重在物质激励。 首先,物质激励比精神激励作用更为直接。史记上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个人的合法逐利乃是天经地义,亚当斯密也认为人人追求私利,比追求公益更能创造财富,孟德维尔

诸暨市关于人才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政策意见

诸暨市关于人才智力引进和人才培养的若干政策意见 日期:2006年4月10日来源:诸暨人才网https://www.doczj.com/doc/3614678180.html, 浏览量:9232 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着力构筑我市21世纪人才高地,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本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引进人才智力和人才培养工作适用本意见。 二、引进人才是指在诸暨市外(户口和人事关系不在诸暨)工作、学习,通过迁入引进和柔性引进等引才方式来到诸暨工作的各类人才。 三、引进人才的重点对象是: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4、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某一技术领域带头人及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 5、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人员; 6、具有正高、副高和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 7、高级技工及企事业单位急需的其他各类紧缺人才。 四、企业单位引进各类人才一律准入。事业单位引进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和录用紧缺专业的全日制本科应届毕业生,其编制已满的可向市编委、市人事部门申请专项批办。党政机关重点引进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高学历人才。引进的各类人才,应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填写《引进入才登记表》,审核批准后发给《外来人才聘用证》,用人单位和人才本人凭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引进人才既可先就业,后落户,也可在全市范围内先落户,后就业。就业前人事关系可委托市人才服务中心免费代理。引进人才需要重新建立档案的,在当事人提供相关材料的情况下,经市人事部门核准,其人事档案可予以重建,并确认其原工龄,工龄连续计算。 六、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取得学士学位以上的出国留学人员,愿意来本市工作的,可由市人才服务中心根据本人意愿代理人事关系、代办落户手续。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留学人员及其配偶重新参加工作后的工龄,可与出国前的工龄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 七、两院院士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在我市工作期间,市政府分别给予每人每月3000元和2000元的生活津贴,用人单位要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配备助手并安排工作及生活用车。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可依据合作形式和业绩贡献,自主确定引进人才的薪酬。引进人才可以以技术、专利入股,以专利、发明、技术、资金等要素参与分配,分配比例由用人单位与人才本人协商确定。对引进人才所创办的科技开发机构,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获得的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八、引进人才由用人单位按规定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社会保险待遇。在我市退休的人员,其社会保险待遇低于引进前原身份当地水平的,按引进前原身份当地水平享受,其费用由用人单位一次性补缴;高于引进前水平的,按我市水平享受。目前,用人单位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优先安排引进人才参加社会保险。进一步完善引进人才社会保险金的补缴办法,对能转移社会保险金个人账户的引进人才可直接续缴;不能转移的由企业按社保部门有关规定予以补缴。 九、对于引进的携带科研课题和项目的两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某一技术领域带头人,采取一人一议的办法给予专项科研启动经费。其他各类人才引进后的科研经费,可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并优先安排,对能大幅度提高我市区域经济和块状经济竞争力的技术革新项目和科研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对来我市从事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创办领办高新技术领域的合资合作或独资项目的人才,经市有关部门认定后,通过科技经费、技改经费等渠道给予经费资助,并可对新建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科研经费、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市外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应用效益显著的,可在我市申报科学技术奖。 十、引进的具有硕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每年给予安排一次体检,每两年组织安排一次休养考察活动,所需费用由市财政和用人单位各负担50%。 十一、引进人才本人及其配偶、子女、父母户口可随调随迁,在全市范围内自由选择落户地。两院院士和国家有突出贡献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清华考博辅导: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34所开设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东南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清华大学。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美术学院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三。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 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是属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是对艺术的门类很多,形式、样式和题材、体裁的纷繁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并不断地推陈出新。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与戏曲、电影与电视以及曲艺与杂技等艺术门类中,如何对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的纷繁现象作整体性的观照,区别其个性与共性,将其共性归纳和构建完整的体系,解释艺术的性质与特点,艺术的发生与发展,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艺术在文化中的定位,以及艺术自身的种种问题,使之纳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轨道,是艺术学科的主要任务。本学科与相邻的二级学科,诸如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等都有广泛、密切的联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1个研究方向: 130100 艺术学理论 博士研究方向: 01 艺术学理论研究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清华大学艺术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英语口语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综合考核形式为面试。每位考生约30分钟,满分100分。面试重点考查申请人在本学科攻读博士学位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素养、学术能力、学术志趣和英语水平(或日语、俄语水平)等。综合考核安排在九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时间安排 1.博士生申请在每年的8-9月和11月。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重点 第一章现象学社会学 (现象学社会学的创始人:舒茨,奥地利维也纳) 1.舒茨指出,人的行为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看做是持续的意识过程(称为行动),具有时间性;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做是已经完成的所作所为(称为行事),具有空间性。 2.手头库存知识(名词解释)(stock of knowledge at hand):意义构造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人们的手头库存知识。 3.主体间性的理解(名词解释) 只有发生行动的意义时才是真正的理解,要做到真正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行动的表面意义,还要理解表面意义之外的附加意义,舒茨认为我们对他人行动意义的把握总是介于纯粹的客观意义和绝对的主观意义之间。 4.社会世界的构造(填空) (1)直接经验世界:面对面的互动的世界 (2)间接经验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时间、空间上都是间接地,存在着一种“他们”关系。 5.生活世界(名词解释)是人的直接性的世界,是感觉、需求、幻想、希望、怀疑、断言、回忆过去和预料未来的现象世界。 6.生活世界的交往基础是主体间性理解(填空) 7.生活世界的本质是同感现实(填空) 8.处于生活世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自然态度(填空) 自然态度是将生活世界视为独立的客观的存在,以缺乏反省的习以为常的方式对待的一种态度 9.库存知识在生活世界发挥作用的两种形式:(填空) 有两种:一为类型化,另一为关联性 ①类型化:普通人总是将生活中不断变化的场景标准化,变成例行的情况,然后使用类型化的库存知识来处理 ②关联性:指在一个情境中,什么问题会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考虑的主题,我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三种关联:主题关联,解释关联,动机关联(填空) 10.科学知识的构造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假定:(填空,简答) 科学知识的构造是二阶构造 ◆、关联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relevance)科学家构造的知识要受到其价值观、人生观、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点实际上是韦伯所谓“价值关联性”思想的一个新表述) ◆、适当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adequacy)在研究人的科学行为模式时,必须以普通人的行为为基准。(社会科学的规律是具有概率性的,而自然科学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性的) ◆、逻辑一贯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logical consistency)要具有最高程度的清晰性,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原理,可以保证科学构造的客观有效性 ◆、相容性假定(the postulate of compatibility)必须与整个科学知识体系相容③、上面四项假定中,前两项假定阐述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得常识基础之间的关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