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1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1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1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1

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之浅见

——童寺中心校第二十八个教师节表彰会上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芝溪小学梁仕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级优秀工作者、班主任以及在场的优秀教师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中心校在这么庄严而隆重的大会上给了我一次发言的机会。受中心校的安排,我在此发言的题目是《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面对这样一个大题目,我真的不知从何说起,遍寻网络不见端倪,只好凭自己的一些想法,拼凑了一些东西,如有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嫌,还望见谅。

众所周知,思想工作(即德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多年前所喊的“德育为首,质量第一”其实也告诉我们,德育其实是智育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提高。

我个人认为:德育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育”,智育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我们经常召开的都是“教育工作会”而不是“教学工作会”,“教育局”也不可以称为“教学局”,也就说明,“教”和“育”是不能分割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没有纯粹的教而不育,也没有单纯的育而不教。“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深刻阐明了教与育的关系。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如果不进行德育而单纯智育,可能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就会连起码的教学秩序都维持不了,老师连课都上不成,又如何去进行智育呢?

德育好了,学生都遵章守纪、认真学习,就有利于课堂教学,也就是有利于智育;课堂教学开展得好,反过来又促进了德育。学校为什么会有“品学兼优”和“双差生”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德育与智育的相辅相成。我们不排除极少数的个案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一个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必定是品德良好的学生;一个品行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也肯定是厌恶读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去。同样的道理,一所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好,必然多数学生都是遵规守纪,成绩优异;大多数学生都不守规矩,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无论怎样的进行智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当我们从更高层面去认真反思的时候,还会发现,智育的提升,正是德育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的结果。

因为,智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师教的水平,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德育对智育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所培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摆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目标和理想的前提,是学生找准人生方向的保证;二是德育为智育提供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德育在与智育的结合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学”的问题,千百年来由于学习的目标、理想、追求不同,学习的动力也各不一样。只有通过德育,把学生学习与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强大的、持久的精神动力;三是德育为智育提供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支持。在人的智育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如情感、意志、欲望、兴趣、信仰等具有重要作用,对解决“愿不愿意学”、“能不能坚持”、“有没有兴趣”、“采取何种态度学”等问题至关重要,而德育中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的培养,正是学生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基石。通过德育而形成的正确思想、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习惯,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成效;四是德育能够培育学生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这些对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都是十分重要的。

结合我校初2012级毕业班的实际情况吧:初2012级应该算是近几年来走过的最艰难的一届,通过屡次考试,我们学校的优生人数都不理想。弄得我们不得不把目标由最初提出的50人降至45人,后来再次降为39人,再后来确定为只要不比兄弟学校少太多就算成功。在六册的阶段考试分析会上,学校都只是提出确保升学人数在高位上循环,想都不敢想第一。因为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只有挖到这个程度了,老师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精神不能跨,于是我们想到,还可以挖掘师生的非智力因素。于是用红军长征精神来鼓励老师,鼓励学生,打精神仗。在最后一个月,弄了一幅标语“三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月刻苦攻读试闯雄关”挂在初三教室门口,每天作为下课的口号(上课喊的是班级口号),过一天则在口号中减去一天,一直喊到毕业。期间,每天都跑操喊誓词,每天的广播提示语给与鼓励,每节课唱班歌;另外学校还组织师生宣誓,告别母校仪式等大的活动;广播里面也循环播放《毕业歌》、《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祝你一路顺风》等歌曲,包括到考场试座都是一路校歌唱到考场,又一路班歌唱回学校……最后考试的结果证明,这一系列的德育不但没有影响智育,反而是促进了智育,至少在应该考起的基础上增加了好几人,最后终于达到了我们所期望的水平。虽然这只是一个年级的工作,但由此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由此,我想到更多:

第一,学生学习首先是一个理想前途教育问题。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一个人有了理想,才能产生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的持久动力。我们在特定时期的德育很简单——一切以考上重高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设计的喊口号,宣誓等活动无不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

第二,学生学习也是一个信心教育的问题。

经验告诉我们,考试前(尤其是考试前一个月)的信心最为关键,如果此时失去信心,多好的成绩未必在考场上发挥得出来。反之,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必然会使人超常发挥。所以我们才每天都跑操喊誓词,每天用广播提示语给与鼓励,每节课唱班歌。这些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一个心理品质教育问题。

从事学习活动,总会遇到困难,总会有挫折、失败。只有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加强挫折教育,才能保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才能在学习上做到勤学勤记、持之以恒,树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信念,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决心。只有树立这样的信念和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学生学习中情商比智商重要。

事实上每一个发育健全的孩子智商都相差不大,为何学到最后有那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情商不同。如果一个孩子能始终如一的带着情感来学习,那么无论他遇到多大的风浪都会不屈不挠。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在于唤醒,在于鼓舞。我们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才能有最佳表现。事实证明,学习成绩最好的往往不是智商最高的。我们组织师生宣誓,告别母校仪式等大的活动,广播里面播放《毕业歌》、《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祝你一路顺风》等歌曲实际上也是通过德育来调动学生心灵最深处的感情。

所以,我们要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观念,尤其要树立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抓德育,促智育”,使德育、智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让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童寺镇芝溪小学

梁仕齐

2012-9-8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三个重要方面,德育属于教育目的的范畴,德育不是学校的一种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诚然,德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学校可以开设思想品德课,有进行道德教育的班会及其他措施等。但这些以直接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的上课或活动,毕竟是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内容上也是不足以完成德育的。因此,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当中去,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更应该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高中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所担负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学科以“文”为主,内容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以文载道”、“寓道于文”,其中的思想教育要因“文”而施。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意味着它不仅在智育方面,而且在德育、美育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

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加强德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及方法 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是德育的最好的载体,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自身的德育资源,真正做到不仅教书,更要育人。依据语文自身的特点,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妙加组合,巧于安排,精当点化,使语文和德育的结合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作,就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也是德育教育的至高境界。 (一)潜移默化,移德育之花接教材之木。 “文以载道”,课文中的许多内容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材料,可以直接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功能,造取恰当的时间,适宜的机会,巧借材料,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在其里,如春风化雨,于悄无声息中,让学生在欣赏享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得到培养。 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而这些文章往往凝结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精华。因此,每次上新课之前,教师抓住“激趣导入”这一环节,恰当巧妙地设计导语,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体会,去认识文章的精神内涵,思想上得到升华。在对文本的品读感悟中,教师更应该自然贴切地进行德育渗透。可以以情激情,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情操得以陶冶。也可以借助于朗读和表演,通过生动的朗读,能把文中内在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朗读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示朗读的要求,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很容易使学生自觉地感受

论他眼中的体育、德育、智育

论他眼中的体育、德育、智育 [摘要]洛克的观点有他的弊端,但是瑕不掩瑜,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他能创新性地提出体育至上,德育重要,智育随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实属难得和罕见。书中的许多观点用在社会主义新人的教育上尤其具有特别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德育智育白板论外语 看完整本书,我不禁长舒一口气。仿佛我是一个怀胎十月的年轻妈妈,刚结束了一场与智者的谈话,话题则是围绕一个孩子的体育、德育、智育问题。他阐述的每一点是如此的细致入微、入木三分,似乎唯恐因为我的任何一点疑惑、疏忽而误导了孩子,养成他不良的习惯。 这位智者就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他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出生于英格兰的萨默塞特郡一个有清教背景的律师家庭。1666年后,洛克结识了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家沙夫茨伯里伯爵(First Earl Shaftesbury ),担任他的私人医生及其儿子的家庭教师达八年之久。1675年,又担任了富商约翰·班克斯爵士(Sir John Banks)的儿子的家庭教师达两年之久。这些经历使洛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日后写作《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 1693年《教育漫话》出版。而它的由来则是将洛克将数年来与克拉克的书信整理出版所得,全面传授、交流了洛克自己的教育心得。 《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是一种以上层社会富人子弟为对象的教育。延伸到当代社会,当社会反复强调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有文化的四有青年,要注重素质教育,要加强锻炼,强身健体的时候,反观此书,不得不赞叹洛克当时的先见之明。他提出的许多方法或意见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是一种极好的清醒剂。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因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被证实其强大的预见性和准确性而被世界广为推崇,洛克的《教育漫话》也是如此。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然后我也将从以下两大方面分别谈谈我读后的感受。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基础薄弱。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尚;《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精神。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 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低年级通过入学教育中“升国旗”、看图学词学句中“北京天安门”等教材,让学生明白国旗代表我们国家,升旗时行注目礼,是对国家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 中年级,要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爱热情,如: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林海》等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高年级,除教材中的课文外,还要通过一些课外阅读、习作、时事政治等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四、德育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要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内容的同时,又要延伸好教材内容,鼓励学生重在实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活动中树立优秀的思想。要对学生树立德育榜样,积极鼓励学生要向榜样学习,从小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⑴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⑵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智慧

周山研究员在上海社科院地演讲 年月日:-思想者稿件来源:解放日报作者:周山 思想者小传 周山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逻辑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逻辑史论》、《近现代地先秦名家研究》、《周易解读》、《中国学术思潮史》等.近年来注重于中国文化重心当代转移地研究,发表有《从黄河文化到长江文化》、《中国文化重心地转移》等多篇论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人类社会中地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地话题.中国传统社会,历来注重对“启蒙”儿童地道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也主张道德教育宜严不宜宽,认为严厉地家教能给家庭带来莫大好处,乐于家法之宽难免会有羞辱家门之事降临.今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道德教育地表述,或可作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参考与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 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名利之心地存在会伤害道德地积累. 在中国人心目中,“圣人”是道德修养地楷模.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往往以君子自诩,却从不以圣人自居.可见圣人地道德境界是一种崇高地理想,圣人也就只是人们心目中地崇拜偶像.然而,圣人地道德境界,也不是天生地,而是一点一滴积聚起来地.荀子对于人地成圣过程作了这样地描述:“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认为,圣人不仅是崇拜地偶像,普通人也能经过坚持不懈地实践,从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德行,提高自己地道德修养,达到尽善尽美地境地,成为一个圣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可见,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只求诸己,不求诸人. “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必己》)以敬爱他人为例,对他人地尊敬或爱护,只问这种敬与爱是否出自真心,是否做得彻底,而不必计较对方是否理解或接受你地敬与爱.所以,修身养德地根本目地是,只求自身完美,不求他人地理解或接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正因为道德修养是一种自我行为,所以,名利之心地存在无疑会伤害道德地积累.清代学者唐甄有这样一段分析:“盖名者,虚而无实,美而可慕,能凿心而灭其德,犹钻核而绝其种.心之种绝,则德绝;德绝,则道绝;道绝,则治绝.人人为学,而世无真学;人人言治,而天下愈乱.”(《潜书·去名》)名利思想,有者多无者少.唐甄将“名”之于道德地危害,比作钻核绝种,确实振聋发聩.倘若人人都是为了“名”而治学,世间哪里还会有真正地学问?道德修养,又从何谈起?唐甄把名利思想与道德修养作为一对矛盾加以分析,匠心独具,值得我们借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由此联想到《道德经》地作者老子.他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之人从不认为自己有德,所以他拥有真正地德;“下德”之人总认为自己从不离开德,所以他不能拥有真正地德.道德修养虽然是一种自我行为,却也不能自我欣赏,更不能自我陶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一种美德 人际间地谦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对待自己地成绩和错误,二是正确对待别人地优点.越是德高望重,越要谦和待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谦虚是道德修养中地一项重要内容.早在多年前地《周易》古经中,就专列有一个《谦》卦.该卦地下卦为象征“山”地艮,上卦为象征“地”地坤.山本来是高出地表之物,现在反而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

2012-2013(上)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涉及人数较多,面较广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搞好工作我们付出了大量心血,现就具体工作简单总结: 一、移情感悟,寓教于练 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我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针对文中“我”把极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母亲”盛气凌人地盘查,并强迫“我”去万芳家要回了羚羊木雕这一情节,我让学生对“送”与“不该送”、“应讨回”与“不应讨回”等争议的问题展开辨论。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阐明观点,很有创见。这样,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辩论之后,我又针对学生亲情观念淡漠,常常漠视自己父母亲这一现况,沿续辩论结果及时引入时文《只是一碗馄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可贵,珍视亲情。课堂上,学生们感慨不已,有的甚至学生当场热泪盈眶,潸然泪下,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亲情教育。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

浅谈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纵观人类教育史,德育教育在教学中都得到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灵魂,是每个教育者在教学过程都必须考虑的,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教学 之本,如果搞不好德育教育技能教学搞得再好也是枉然。 德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首要教育,特别是对初中学生的教育,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教育,在各自的教学过程应渗透德育教 育。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在教学在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下面是本人认为如何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浅薄认识供大家探讨。 1 在教学中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身体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体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身体早发育在同龄人中是大块头,而有些学生却却相反,课堂中常出现持强凌弱这种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教育他们体育锻炼是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并不是用来争强好胜欺负他人,同时对于这种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如不加以改正,出入社会后有可能触犯国家的法律。并会对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应教育弱者,当别人侵犯自己利益时,要勇于向这些行为作斗争。这样不仅教育其本人思想,还让学生养成敢于与恶势力斗争。 2 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项目是需要集体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取得成绩,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提供很好的一个教育平台。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让全班参与其中,利用教学比赛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种项目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太多,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些项目就可以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器材、场地,而这些器材、场地是学校所有。

体育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

体育,它从单一的,原始的体育发展到具体的有阶级性、综合性、广泛性和竞技性等现代的体育,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发展什么样的学校体育,这不仅是体育的课题,也是德育的课题;也是智育的课题。 一、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的。任何时候的重体轻德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事业德的做法,都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曾有一段时间,我们的体育队伍里,忽视了做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出现了一些队员组织纪律涣散,赛风不正,他们只讲名次,不顾友谊,有的地方,赛场斗殴,影响极坏。还有少数队员在比赛中以大充小,弄虚作假,甚至有个别队员,冒名顶替,以假乱真等,这种种与体育道德相违背的事,严重扰乱了体育竞赛秩序。影响了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队伍里有部分同志,挡不住国外洋房、小车、金钱的诱惑,一心想朝国外跑。这在体操项目上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个别队员出国后忘了自己是中国人,出现了申请外国护照,打算永留他国的做法,象羽毛球队员胡娜就是其人。上述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还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

还不能为国家的体育事业做出自己应该做出的贡献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难道不是体育工作的失误吗?是的、在体育工作中,德育工作没跟上,要培养出一批为国争光体育人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只有重视了在实际工作中的寓德于体和寓体于德的有机结合;我们只有重视了从青少年入手,切实抓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业余训练、体育竞赛等工作,并与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国的体育,才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象李宁、童玲、高敏、琅萍似的人才,才会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健康有序的不断发展。可见,处理好其中的关系,对于我们做好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体育与智育的关系 体育与智育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智力的增长和发展,要求体力也得到相应发展,而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智力活动条件,从而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产生一定影响。 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运动记忆的发展,技能分折评论能力的提高,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都能在反复训练中得到培养,另外反应能力的发展,在竞赛中,那种很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等等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会反作几于体育。可见,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完全能够相互促进的,反之,只重智育,教育就会犹太如一潭死水,没有活力;只重体育,教育尤如一棵即将干枯的树木,没有生命力(关于力据从后面的三育关系中可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育人教育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见。人类步入 21 世纪,“人本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实施主体教育的今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研究教法、教材,而应更多的关注“人”。只能关注学生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事学生迁移默化的收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古诗、阅读、作文中渗透德育。 一挖掘古诗中蕴含的德育 小学语文新大纲附有“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共八十篇,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从远古到明清,无论是庙堂高宇或是街头市井,人们无不是出口言诗,开口唱诗,是诗歌让我们的祖先秉承了天地间最灵动的智慧,诗歌让中华大地如此人杰地灵,而成为人类灿烂眩目的文明古国。事实上我们祖先的实践已经证明,诗歌是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审美志趣等各种人们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大力倡导教育的今天,诗语文教

学如能较好的利用诗歌这股清泉去浇灌儿童的心智,一定可以绽放鲜艳的花朵。 1 以音乐育情 情感的又一特点是情境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人们常说的“触境生情”、“睹物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这个意思。创设喜悦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领略环境的美,使学生或得美的享受和其实,精神得到充实,情感和性格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音乐是陶冶人性情的熔炉。高尔基曾经说过:“歌就是力量,就是战斗的号角,就是人的思想火花”,如我在讲李白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边朗诵,一边放出《千鸟齐鸣》的轻音乐,那委婉动听的乐曲,激发了孩子们的情感,他们的神情是那样的专注,仿佛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春天鸟的鸣叫,他们的思绪飞向了远方,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这儿的景色太没了,这么美的环境洗望类不要破坏它,让我们在这儿打我永远居住吧!”还有的孩子说小鸟在叫“准天的气候暖河,流失发芽,小草变绿,真美”。这是我展出一幅有关春天的图,使想象和现实中看到的结合了起来,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更加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一旦道德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就会向明灯样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通过这样的引导我发现了孩子们身边的纸屑少了,有了爱护环境的意识。 2 积累古诗、淋浴孩子心灵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 。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 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 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

巧用班级优化大师构建智慧德育评价体系

巧用班级优化大师构建智慧德育评价体系 发表时间:2019-10-30T11:41:00.34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7期作者:邓翠玲[导读] 本文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当前的小学德育评价现状,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这一智能管理及评价软件,以 “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为学校育人目标,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效果三个方面来探索智慧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小学518110 摘要:本文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结合当前的小学德育评价现状,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这一智能管理及评价软件,以 “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为学校育人目标,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效果三个方面来探索智慧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德育评价体系班级优化大师运用 一、当前小学德育评价现状与思考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几乎所有学校都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教育主体单一。教育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基本上没有形成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等多主体的共同积极参与,没有构建多元、多向、立体的良性交互模式。 2.教育形式单一。很多学校对德育教育似乎是很重视,但是德育教育大多以说教为主,重知识传授和空洞说教,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3.评价方式模糊。德育评价目前还是主要倚重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经验型评价,缺乏指引性,更难以长期保存和累计并进行智能分析,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等功能。 二、巧用班级优化大师,开拓德育评价新思路 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德育工作起着导向性作用。那如何开展“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构建多元、开放的德育评价体系便成了解决当前小学校德育评价困境的有效路径。班级优化大师(下文简称“班优”)便是一款基于学生综合评价的童趣化智能软件,目前支持网页端、PC端和移动端三种登录方式,并实现所有端口一个账号登录,数据实时同步更新,方便评价主体在电脑和手机上灵活操作。这一智能化的评价软件,将有效突破德育评价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1.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借助班级优化大师,评价主体不再只是班主任,而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三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并且向家长发送实时反馈,真正构建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相融合的体系,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中来。班主任作为德育评价的主体,通过创建班级、添加学生、班级分组、自定义评分等设置,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卫生习惯、学习情况、纪律情况等大部分评价指标进行设置、管理和评价。并在网页端可以邀请任课老师和家长加入。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可以针对所任班级的课堂表现如团结合作、文明有礼、积极发言、遵守纪律等进行实时评价,评价数据既保存和积累在任课老师的账号中,班主任也能实时查看到,全方位更立体地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在自习课或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也可开展以班干部为主体的学生评价。 2.评价方式连贯多样。德育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德育过程,在整个德育中发挥着诊断、激励、强化等功能。教师原来每天手动加扣分的操作,不但繁琐且随着每天放学后数据被擦除后无法有效保存和累计,不能发挥诊断和激励的作用。相比于此,班优的操作简单明了,且评价方式更为多样,并具有可持续性。评价主要分为“表扬”和“待改进”两大类,其中的评价要素和评价分值可自主设置和修改。如表扬类型可根据需要设置为:按时值日、乐于助人、文明有礼、着装整洁等等,可多维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且所有评价反馈及时、直观,班级学生与教师能随时查看,在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的同时,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3.评价效果科学有效。借助班级优化大师,在开展即时评价的同时,能将所有的评价数据记录和保存下来,形成每周评价、每月评价,以及学期和学年评价,记录孩子成长的数据,并形成学生个体的评价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并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期表现和评价,作为学校评选“校园之星”的有效依据。如围绕学生文明有礼、乐于助人等评价维度评选的“文明之星”、积极思考和主动问答的“学习之星”等等,客观科学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并开展正面引导和榜样示范。同时,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班优的评价数据,开展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本月积分最多的同学可参与抽奖活动,抽选项目包括“与老师共进午餐”、“免做作业一次”、“自由选择同桌”、“更换班优头像”等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作为家校共育中的家长,班优的连接,让家校关系更为融洽。只要家长下载了班优的APP并加入了对应班级,那自己孩子在校的实时评价数据会通过云端同步到家长端,从而全面了解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减少了许多沟通上的不便,真正形成家校一体的共育平台。 综上所述,基于目前的德育评价现状,班级优化大师通过多方参与的评价主体、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直观可视的评价结果及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构筑了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突破了时间、空间和主体的限制,让评价数据持续记录且分析智能化的智慧德育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玉琴谈“班级优化大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甘肃教育,2019,3。 [2]张仕伟论德育评价的目的.法治与社会,2008年,26期。 [3]陈园朱徐杰巧用评价软件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形化.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

德育渗透教案_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比较浅,再加上心智尚未成熟,尚未形成是非判断的标准,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于事物的认知和判断主要来自于对成人的模仿。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建立是非判断的标准,用良好的言行引领和严格的标准规范他们,让标准成为习惯,对小学生进行可以指导其一生的德育教学,而语文课就是一个开展德育的理想场所,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加强德育教学。 一、培养学生勤劳勇敢的品格勤劳勇敢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历代先民所传承。但是当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享乐主义的风气盛行,越来越多的人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现代社会中抛弃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而语文课程中有着很多古人的身上的良好的品格,古代先民勤劳而勇敢,农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的劳作,学子萤囊映雪寒窗苦读,人们各司其职认真负责,对于困难也无所畏惧。这些德育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想要做好一件事要踏实认真地去做,还要有耐心,能够坚持。 二、培养学生正直高尚的人格。在语文课程中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表现了高尚的人格,“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的《墨梅》通过自己的诗表现的是一种不求别人的赞誉,只追求自己正直善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小学生普遍喜欢模仿大人,普遍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也会有心性不定的特点。而这首诗中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只做正确

的事的理想也会对学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语文讲求知人论世,所以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作家的生平及其性格特点和追求。虽然文学家的性格各异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身上都有着高尚的品质。像李白高洁傲岸不愿趋炎附势违背自己的本心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声音。这可以培养学生正直善良的高尚品质,使学生自己认识趋炎附势是一种可鄙的行为,而不会去做那样的事。其实在小学中也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因为加紧比较衣着光鲜、文具和玩具都比较新颖时髦,还有一些学生因为生长发育比较快长得比较高比较强壮,这些学生周围就常常会围着一些学生成为一些小团体,其实这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不要“趋炎附势”,教导学生用真诚去交朋友,教导学生要用一种公平的态度交朋友。杜甫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对此,教师也要教育小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而热爱祖国关心天下的意识也从小就培养起来,否则学生们会认为祖国和人民这些概念离自己太遥远完全不予关心,等到学生形成了价值观的时候再去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就比较困难了。 三、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作风。人也是不断发展的,而人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骄傲是古今中外的人类都有的,在任何时候骄傲都不是一个好的特点,而且它常常会带来失败甚至死亡。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因为自己才华横溢所以很骄傲从来不懂谦虚在别人面前也是一副恃才放旷的样子。把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深为曹操所忌,最后死在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既能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又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1、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2、教育功能 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女同学时常借口身体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关于运用各门课程德育资源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的方案 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师,我校就如何运用各门课程资源,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简称“三级”课程,是国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严格执行《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规定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文化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课程,教学教法、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等活动课程。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学科大讲堂和经典诵读。课表一经制定,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变更,不得随意换课或者改上其他课程,确保每一门课、每一节课都能按照课程计划落实。 二、突出德育为先地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课程计划中,一年级每周开3节品德与生活课,二年级每周开2节品德与社会课,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备课和撰写教案,认真上课,充分开展体验性活动,让学生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年级每周开出一节班队活动课,作为少先队活动的阵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级每周各开出1节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热心社会,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三、加强学科德育渗透 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道德教育、孝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的核心,德育因素或蕴含于教材中,或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或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本身。因此,实施学科德育渗透有三条途径:一是具体内容的直接渗透;二是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三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这里,我结合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动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那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以及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表明,搞好环境保护既要靠管理,靠科学技术,更要靠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而学校教育首当其中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人环保意识的任务,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再联系实际,谈谈近年来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后再启发学生为了我们人类以后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们该如何做呢?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精神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呢?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

智慧德育

智慧德育 “管理”一词虽“管”字在先,但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却得“理”字当头,“理”好了,一切水到渠成,何须多“管”呢。 首先,要将班级工作进行“梳理”,使之“条理”。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可正因为如此,更需要先“理”出个头绪。 我将班级工作梳理为纪律、卫生、学习、活动等四个方面。班会上围绕这几方面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了班级 公约。以卫生为例,我先进行分工,明确了责任区、责任人,大到地面的清扫,小到桌椅摆放,事事有人做,人 人有事做。工作理顺了,孩子个个干得好。 其次,凡事要对学生讲清“道理”,使之“明理”。对于学校的一些规定,开展的一些活动,我都先讲清道理,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开展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益处,让学生乐于去做,而不是应付了事。拿做眼睛保健 操来说,一开始,大部分孩子是在应付,草草了事,一双小手的下面,眼睛时不时地瞅瞅老师,时而又窥窥检查 员来没来。针对此,班会上我们讨论学校为什么要设眼睛保健操。我说:“学校也是,下了赶快让同学们自由玩玩,老师们也休息休息,何乐而不为?尽是好心办坏事。”有的同学随声附和,可一部分学生却提出了异议:“老师说 的不对,学校设眼睛保健操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视力呀。”我趁机引导:“哦,是为你们好哇,那你们还在应付,应 付谁呢?原来是应付自己的眼睛啊,等你近视了,你的眼睛可要怪你了。”同学们恍然大悟。这以后的眼睛保健操,学生做得就认真了。站在孩子的角度,随着孩子的想法,让其明白道理,心服口服,他就会喜欢去做了。 第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常言道:“手大捂不过天”。一个班几十个孩子,班级活动方方面面,班主任事必躬亲,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其实一个班主任最重要的是培养班干部,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只要班主任善于发现,你总会发现一些在班里具有领袖人物的孩子。要想方设法树立这些孩子在全班同学中的威信,通过竞选让他们成为班里的领头人。我把班级工作细分到各个方面,根据需要设立了大到班主任助理、班长,小到花长、门长、节能员、收银员,每个方面都有人负责管理,给予他们以充分的权力,让他们自主管理,在此 基础上还设立了督察员进行监督。班级工作有条不紊,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轻松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