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含答案

12.右图是某地区不同收入的家庭食品消费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从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推论出

①食品消费减少导致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增加

②收入差距的存在造成消费结构的差异

③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④恩格尔系数降低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当前,国家着力化解产能过剩,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来化解过剩产能,其传导路径是

A.市场供过于求→产品积压→开工不足→战略调整→转产或退出

B.市场决定价格→成本上升→效益降低→获利减少→企业转产

C.市场供过于求→竞争弱化→企业亏损→政府调控→转产或退出

D.价值决定价格→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政府调控→缩减产能

14.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快递业发展有利于

①方便百姓生活,促进就业改善民生②服务其他产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③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④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提高检测标准、增加检测项目、实行进口配额制度等贸易保护手段,提升贸易门槛,我国出口产品贸易成本进一步提高。对此相关企业应当

①加强产品出口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③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增强产品出口发展后劲

④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加强行业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xx3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指出,中国经济希望大于困难。我们要在继续扩大适度总需求的同时,推动结构性改革,使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是我们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政府要

①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能力②坚持依法执政,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③转变职能,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④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17.xx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首部《慈善法》,在大会审议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共有1231人次发言,提出近4000条修改建议。该法明确规定个人不

能发起公开募捐,承诺捐款不兑现将被起诉,摊派捐赠任务构成犯罪等。这表明

①坚持依法治国,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②慈善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

③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慈善法》确保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强调各方要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实现更高水平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这表明

①我国外交活动以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宗旨②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基本形式之一

③平等互信、合作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原则④我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9.《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xx精神史诗”。十三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在谈到党内监督问题时,习总书记提出要抓住“关键少数”。这个“关键少数”就是指一把手领导干部,着力点是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抓住“关键少数”是因为

①“关键少数”离不开领导干部这个整体

②“关键少数”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领导干部这个整体起决定作用

③“关键少数”这个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④抓住“关键少数”这一主要矛盾,就把握住了领导干部的主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近年来,古DNA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人类学研究中,有许多重要成产生。例如,通过对古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DNA的研究,让人们得以发现现代人的基因组中混合有这两种古人类的组分,从而揭示了人类演化的复杂历史。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能够时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人们通过实践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对古DNA的认识产生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④人们通过科学研究建立了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自第一台机器人上世纪产生以来,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类的工作与生活中。有人认为它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四大技术之一,引领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是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机器人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材料一为贯彻落实中央会议精神,我国实施了简政放权、降税清费、降低融资成本等一系列措施,为企业创新“减负”,加大技术创新在国内企业绩考核中的比重,让“创新”成为考核“指挥棒”,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用新动能推动新创新……通过以上举措,企业的创新动力被进一步释放出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释放企业创新动力的。(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现实载体,她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国务院先后公布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包括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建筑物、古遗址和古建筑等二千四百处。这些文物,反映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抗御外侮等。

然而,在热衷关注经济发展、崇尚现代建筑的今天,有些政府部门对协调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认识不完善,在制定政策时出现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世界文化遗产等遭到破坏甚至永远消失;有些政府部门热衷于对古迹遗址的修复和重建,忽视了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实物遗存的保护,从而降低了文化遗产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

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的特点,注重分类指导、精准保护、科学利用;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让沉寂的文物完成从文化资源到精神家园的完美转换。(1)文物承载文明传承文化。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沉寂的文物完成从文物资源到精神家园的完美转换?(12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分析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0分)

(3)目前,我国开展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活动。请结合你所在地方的文物保护现状,提出两条文物保护的措施。(4分)

12.C 13.A 14.B 15.B 16.D 17.B 18.C 19.A 20.B 21.A 22.B 23.C

38.(26分)

(1)①实施简政放权,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3分)②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运用财税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支持企业创新;(3分)③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为企业创新“减负”;(3分)④运用法律手段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为企业自主创新保驾护航;(3分)⑤加大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考核力度,激发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2分)

(2)①中国共产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发挥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3分)③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3分)④党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3分)

39.(26分)

(1)①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可以影响个人的成长历程,甚至民族和国家的历史。(3分)②文物作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加强文物保护,可以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③中国文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3分)④中国文物,是历史和文化的现实载体,她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分)

(2)①保护文物,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4分)②保护文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不同文化遗产的特点,分类指导、精准保护、科学利用。(4分)③保护文物应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2分)

(学生若从其它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3)①“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开发更多文博创意产品,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

②“创新文物活化形式、方法、技术,提高文化软实力,更好发挥文物遗产的作用。”③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推广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公益项目。

(答出任意两项给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8664 6FF8 濸H32682 7FAA 羪.31789 7C2D 簭26516 6794 枔B8 30981 7905 礅35892 8C34 谴22944 59A0 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