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论拉斯韦尔精英理论

第一章拉斯韦尔精英理论产生的背景及特点

拉斯韦尔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政治学家,他生存的时代恰好是精英理论发展时期,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精英理论主张,尤其是著名的精英理论三大奠基者加塔诺·莫斯卡,罗伯特·米歇尔斯及帕累托,在他们的努力下精英理论逐渐发展成型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传统的民主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拉斯韦尔在三大奠基者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精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

一三大古典精英理论奠基者的精英主义思想

1 莫斯卡首次提出“统治阶级”论,是西方政治学中“精英统治理论”的首创者

2 帕累托的精英及精英统治概念

3 米歇尔斯提出“寡头统治铁律”

二韦伯和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特点

二社会背景二十世纪民主浪潮的到来,使精英主义成为一个真问题

三拉斯韦尔自己精英理论的特点

1 精英的定义

2精英德来源

第二章精英统治方式分析

1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2 精英进行统治的主要手段

3影响精英统治结果的因素

第三章精英与民主的可协调论

一拉斯韦尔对民主的理解:对领导权的控制和影响

二精英对民众的“责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三民主和精英统治之间互相影响

第四章结论

一对民主的独特理解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后世的影响

精英理论资料

一、精英主义的发展: 精英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20世纪50年代引起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于20世纪70年代达其颠峰。 精英主义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第一阶段,流行的是传统主义或经典的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维尔费雷多·帕累托及其同胞盖坦诺·莫斯卡和罗伯特·米歇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第二阶段,传统精英主义发展成为当代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尔斯,熊彼特等人。 二、精英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 社会中的权利集中在做重大决定的少数人或小群体的手中。虽然一个政治精英可能为另一个所取代,导致一个既定的精英层的组成者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化,但精英统治社会的规则保持不变。 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 是承认人类社会中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在政治生活领域,指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现象的普遍性。 对于精英理论基本特征的概括:马文·奥尔森(MarvinE.Olsen)和马杰尔(M.N.Marger)认为,精英取向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六条: ()l在所有的社会(以及大型组织)当中,一直(并将继续)存在少数强有力的统治精英。不管政府和经济的性质如何,总是寡头统治,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群众确实不能自己统治自己。 (2)尽管精英在人口中占极小的比例,但它们却控制着极大份额的资源,它们组织良好,相当内聚。因此精英在社会中能够有效地使用权力。 (3)精英通常运用所有的手段来保护、维持其权力,并一有可能便增加权力。只有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与他人分享权力L。他们从来不主动让渡权力。(4)为了统治社会,精英运用各种广泛的技术手段。包括控制政府、支配经济、使

马克斯_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_省略__论_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_包英春

《前沿》 2006年第11期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民主”论 ———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研究 包英春 刘晓峰 刘佳丽*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1) [提 要]以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为基础的精英民主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官僚制体制下的精英民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本文对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民主”论 分析,并对精英民主模式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官僚制 精英民主 人民民主 [中图分类号]D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06]11—0209—03 一、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根源、特征、精英民主理论研究现状 (一)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的根源 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精英民主模式中的精英主要是指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与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绅士。就其根源,本文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技术上的要求:在韦伯看来,官僚制统治的最基本依据在于官僚制“技术最优”。官僚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专业管理人员的增加以及在各业务部门中专家人数的增加。因此管理制组织中要求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领导者进行有效的管理。 (2)合理分工的要求:韦伯认为,组织合理的分工,要有法定的形式所固定,更重要的是精英的领导,精英的领导不仅仅有利于组织成员通过训练掌握专业的技能,更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3)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的要求:精英民主模式是强调在组织活动中,精英统治只对事负责而不对人负责,精英只应考虑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通过精英的统治,把掺合个人情感、偏好、考虑任何私情关系等非理性因素刨除在外,实现公事和私事之间有明确的区分界限。 (二)精英民主理论的研究现状 程斌,钱捷在《从人民统治到人民选择统治者———西方精英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困境》一文提出:从领导者的来源、人民理性的假设、人民最终掌握统治者、命运委托———代理的问题提出了从人民统治到人民选择统治者的理论。[1]金贻顺在《当 · 209 · *[作者简介]包英春(1981-),内蒙古兴安盟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行政管理方向。 刘晓峰(1982-),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4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领导科学 方向。 刘佳丽(1984-),内蒙古赤峰人,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3级人文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

拉斯韦尔等四种传播模式及例子

五种传播模式及其对于在教育中的应用实例总结 ● 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 亚里士多德模式列出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且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讲。 案例:奥巴马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说话者:奥巴马; 演讲内容:《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听众:学生、在场人员及其视频收看者; 效果:让更多的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究竟为什么要选择学习,以及学习后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场合:学校; ●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也即5W 模式(Who 谁 、What 说什么、Which 通过什么渠道、Whom 对谁、 With what effects 产生什么效果),后布雷多克又增加两个W ,即(Why 案例:学习《荷塘月色》 传播者:课本的编纂者以及语文任课教师; 传播内容:通过多媒体声音、图片、动画、音乐等来展现荷塘月色的情景; 说话者 Speaker 演 讲 Speech 听 者 Audienc 效 果 Effect 场 合

传播媒介:书本、教师的声音介质、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设备; 传播对象(受传者或受众):学习者(即学生) 传播效果:通过传播者对于课文的讲解,使得受传者对荷塘月色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情感;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传播过程的七要素: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 案例:网络远程教学课堂 信源:教师及其在远程教学前所做的准备; 编码:利用网络,将教师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编码,使之成为符号等; 信道:传送内容的网络; 译码:学生计算机在接收到信息时计算机自动进行译码; 信宿:接受远程教育教学的学生; 干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来自外界的干扰以及网络的干扰; 反馈:学生可以在学习后进行在线测试,向教师进行反馈; ●贝罗传播模式 贝罗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编码者)、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译码者)。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帕累托精英理论

帕累托精英循环理论简析 ——读《精英的兴衰》有感维尔弗雷多·帕累托(1848—1923)是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帕累托法则”被多数人接受,影响深远。在社会学方面,他的思想虽然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学之外,但这并不影响他在社会学界的地位,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史家萨尔沃.马拉泰罗内在《欧洲政治思想史》中,把帕累托与莫斯卡一起考察,认为莫斯卡是法学家,帕累托是经济学家,他的精英理论主要从生产范畴考虑。 帕累托在社会学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他的以下三大理论:行为理论——主要涉及人的非逻辑行为,提出“剩遗物”和“派生物”等重要概念;精英循环理论——主要讨论社会分层和统治阶级循环问题;社会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社会动态平衡问题。笔者在此着重探讨他的精英循环理论。 一、精英理论的概述 帕累托把精英定义为在日常生活特定领域中有突出成绩的人,包括具备正面精神特质的人,如上进、勤勉、有智慧,也包括具备负面精神特质的人,只要你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了异于常人的成绩,这也是他从广义层面给“精英”下的定义。当然,还有狭义层面的“精英”,即统治精英,他们只占国民总数的一小部分,这一笑部分人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决策,推动社会的发展。 精英阶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流动的。帕累托根据天赋能力的自然差别和掌权与否的社会差别得出一个理论图式: 执政 非执政 在上面这个循环的图式中,A类是执政精英,B类是非执政精英,C类是执政精英中的庸才,D类是平凡之辈。社会达到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

的畅通,下层中的有知识有才能的人可以上升到执政阶层,而统治精英如果怠惰、愚蠢,就会下降到平凡之辈。正如帕累托在《精英的兴衰》一书中说的“人类历史就是少数精英轮回更替的长篇史诗”,而一旦循环路线不畅,社会秩序就会出现动荡,国家政权就会出现危险。 二、《精英的兴衰》中关于精英理论的论述 《精英的兴衰》写于20世纪初,这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而帕累托的思想也更为保守,他敌视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预言资产阶级的没落和社会主义的胜利。《精英的兴衰》重点分析了精英的循环过程。帕累托在第一章中就列举了法国大革命的例子,引出了精英的循环。法国大革命在本国仅维持了一小段时间(不到一个世纪)就出现了衰败的迹象,从这一各管现象可以分析出三层事实:一,一种逐步增强的宗教情感,显示了我们正处于危机上升期;二、旧精英的衰败,表现为人道主义和利他主义;三,新精英的兴起,表现为民众夺取权力的斗争。 帕累托在论述精英循环的时候是结合了自身状况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精英(1898年,他继承了伯父的一大笔财产,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1923年被任命为意大利王国议员)。政治统治会因时因地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而某一特定的统治集团不可能长久地同时具备各种优秀品质,所以一旦他们不具备某一品质时,精英循环就会发生。下降期的精英会变得更加软弱,更加“仁慈”,但这种“仁慈”只是表面的,他们并不像放弃任何对非精英阶层的统治,但他们又缺乏统治的勇气,例如,在尼禄统治时期,法国的贵族们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断头台,他们为了自己可以出卖亲人和朋友。 帕累托认识到,“在下层阶级中优秀分子的聚集,或相反在上层阶级中低劣分子的聚集,是破坏社会平衡的重大动因。”20世纪初,德国卑斯麦政府和意大利资产阶级政府加深了对平民的迫害,旧精英的无能和暴力引起了平民(尤其是工人阶级,也有一部分是旧贵族)的反抗,工业化的高度发达使得工人阶级拥有了高薪,这样,工人阶级就潜在地成为了新精英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阶级还自发地组成了工会和联盟,这就加速了新精英的形成,正如保罗德鲁西耶所谈论的“他们身上能打动你的是某些优秀的品质……如果弱者不能与他们自己的怯懦相抗争他们的境遇就不会有所改善……最优秀的人属于工会,这些人为了一个目标自愿地团结在一起”,这就形象地道出了新精英的诞生过程。 三、对精英理论的反思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解读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一、背景重现 布迪厄出生在法国南部偏远的山区小村,父亲是个乡村邮递员,以后进入法国知识分子的摇篮--- 巴黎高师,求学期间,他在哲学上出类拔萃,同时他的政治意识也明显成长起来。他反对斯大林主义和保守主义体制;他站在左派知识分子这边抨击法国殖民政策。布迪厄与那些出身富有。有文化优越感的精英子弟格格不入,因此他从未认同精英政治论和唯智主义传统。 大学毕业后,在阿尔及利亚服兵役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殖民地和殖民战争可怕的现实,这是布迪厄从哲学进入社会学的转折点。就个人经历而言,阿尔及利亚战争深深地唤起他关怀现实,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批判的政治冲动。希望用科学研究揭示社会困难的来龙去脉,以自主性的学术批判介入社会。 从知识层面而言,布迪厄的研究工作是在法国战后学术领域展开的。考察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必然要与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知识分子话语联系起来。布迪厄的学徒时期正值法国知识盛行存在主义学说的50 年代。在他看来存在主义夸大了主体的主观选择能力,接受了历史理性主义思想,并沉浸在现象学中,此后结构主义理论登上思想舞台,对布迪厄最初的理论积累和研究道路的选择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结构主义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经验学科--- 社会学提供了走出实体的,本质主义研究的方法。然而,阿尔及利亚的田野考察使得布迪厄越来越怀疑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的可靠性。结构主义如何揭示实践者的生成性活动?由此布迪厄开始抛弃结构主义的“规则”而选择了潜意识的“策略”概念。 布迪厄曾多次说自己的工作是“哲学的田野工作”,意思是指结合经验调查和理论建构的“参与性社会学”研究。排斥经验研究的哲学冥想,掩盖和自然化了社会及知识长于的等级区域。脱离社会实际的流动和丰富的事实;而实证研究则陷入唯方法而方法的琐屑材料中,同样不能透彻地揭露社会世界的隐秘神话。在他长达40余年的研究中迎接了跨学科,多方位的挑战。布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布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布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 大师逝去,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表文告,称他为最具才华的知识分子之一,继涂尔干和韦伯之后使社会学出现新的改观,向众人指出"文化的时代并非经济的时代"。左派总理若斯潘则说布迪厄是对资本主义进行尖锐批判的领头人物,他个人完成了思想和行动的辩证统一。在同行之中,大家普遍承认他对社会学的贡献和他一代宗师的地位,但也有人认为只有60、70年代教书时的布迪厄是可取的,后来他过多卷入政治活动,故而此后的著作根本不能称为社会学,而纯属"宣传鼓动"。 二、布迪厄的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郎友兴 “民主变成了一个广受赞誉的词”。(注: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4页。)当代世界更是几乎将民主等同于善了,但在西方各种民主理论中,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又常常为人所诟。笔者以为人们对精英主义理论的抵触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它不甚了了,乃至误解。本文旨在描述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与其主要思想,从中发掘出对中国民主化有所启迪的思想资源。 一、导言 从精英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民主政治的理论,有些学者如Peter Bachrach 称之为“民主的精英主义理论”(Democratic Elitist Theory),(注:peter Bachrach,The Theory of Democratic Elitism:a Critique,Boston:Little,Brown,1967.)另一些名之为精英主义民主理论(Elitist Democratic Theory),还有如以色列社会学家Etzioni-Halevy称之为“Demo-elite perspective"。(注:Eva Etzioni-Halevy,The Elite Connection:Problems and Potential of Western Democracy,Cambridge,MA:Polity Press,1993.)尽管名称不一,但所指的对象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这些概念其实可以互用。 1.精英主义与其民主理论的演进 精英理论与阶级理论都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它们都勾画出不平等的社会结构,不过,精英理论主要关注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权力关系,其信条是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与无权的大多数,前者为统治者而后者为被统治者;统治集团即精英垄断着权力,而大众即非精英除接受前者的安排外另无选择。(注:Thomas Dye和Harmon Zeigler将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很好的归纳。请参见Thomas Dye,Harmon Zeigler,The Irony of Democracy:Uncommon Introduction to American Politics,Tenth Edition.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6,pp.4-5.)精英理论认为精英掌权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民主社会也不例外。古典与现代精英理论的中心议题是在稳定的民主社会中,精英需要通过定期的选举而竞争权力。 John Higley和Jan Pakulski描述了精英主义理论的发展变化并对其几起几落的现象作了解释。(注:John Higley and Jan Pakulski,"Elite Theory after Marxism"(unpulished).)他们认为,古典精英理论形成于十九世纪后期而成长于二十世纪初期,但是随着欧洲纳粹的兴起,这个理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直到1980年代再次兴起。究其原因是较为复杂的,据说其中一个是古典精英理论家如帕累托(V Pareto)的理论与纳粹的兴起有关联,也就是说精英理论为纳粹提供理论根据。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民主在二十世纪尤其四十年代以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最高目标”,因此,没有一个政体声称自己是反民主的,这样一来,有关精英研究就有反民主之嫌疑了。1980年代以后,精英理论再度兴起,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自]970年代兴起的“民主化第三波”,即从权威或专制政体转民主政治,二是现代社会日益分化而制度的复杂性也日趋增加,这样权力的集中就不可避免了。 Etzioni-Halevy将精英民主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注:Eva Etzioni-Halevy,Classes and Elites in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a COllection of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几种著名传播模式的优缺点 (一)亚里士多德模式 优点:简单,简明扼要的列出了五个传播的要素,最适用于公众演说这类的传播模式。 缺点:对传播过程没有明确地说明。 (二)拉斯韦尔模式 优点:有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体分析、受众(对象)分析和效果分析,这种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缺点:1.过于简单,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 2.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传播着和传播组 织为了什么去传播) 3.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三)香农—韦弗模式 优点:带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引申模式含义,用来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缺点:模式“非人类”。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优点:较好的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 缺点: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授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模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 优点:1.克服了单向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

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2.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 素都会发生影响。加深了我们队噪音的认识。 3.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 两者的一致性。 4.适用范围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种传播的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 到一定的说明。 缺点:同样具有局限性。一是对人类,特别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过程要素的众多性和复杂性反应不够,有简单化的倾向;二是对人类传播的新媒介和新技 术未能足够重视,甚至“往往低估新的传播技术的效果的倾向”。 (六)贝罗的S—M—C—R模式 优点: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把人么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 缺点:此模式是单项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 (七)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 优点:利用信息加工理论,模拟学习过程,提出一个人的学习信息交流结构模式。它说明,人类的所有学习过程都是通过内在的乙烯类心理操作,对外来信息或已存在人类记忆 中的信息进行不断的加工而完成的。 缺点:人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与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至今尚未被人们彻底接受弄清的过程。 自己设计的模式

浅谈拼爹现象

浅谈拼爹现象 -----从功能主义和韦伯主义出发 1、什么是拼爹 我们对于“拼爹”,这个词已经并不陌生,在现在这个社会,“拼爹”好像是再也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了,甚至人们似乎已经认可了这种畸形的状态。是“官二代”、“富二代”的一辈子不用愁,不是的,则削尖了脑袋找关系,攀亲戚,让自己与所谓的上层社会沾一点儿边,以后在找工作、办事情上就可以顺利许多。笔者虽然还是一个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还不是很深,但是还是曾经亲身体会过“拼爹”。大二暑假,笔者参加一个夏令营,在结营仪式上,把最优秀学员奖颁给了一个里面最不听话的孩子,原因是他的母亲是浙江某电视台的台长,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当笔者得知这个结果,作为其中的兼职老师,也无可奈何,只能为本来应该真正拥有此荣誉的女孩感到遗憾,就是因为这个女孩没有一个有权的爹,而她的优秀表现却根本没有什么用。夏令营结束之后,笔者对这件事还是感到内疚,甚至对这个社会感到失望。这个社会公平吗?出生又不能由自身决定,为何人一生下来就有地位、身份的差别?一连串的疑问一直在笔者的心中围绕。也担心,以后自己入了社会会被“拼爹”。 2、拼爹产生的原因 2.1功能主义 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从功能主义方面理解,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分层的作用是正面的,如果这个社会没有了分层,均贫富,地位没有差别,那么就会像中国历史上“吃大锅饭”的时期一样,人人懒散,没有劳动的动力,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散架。在这个时代,富人、官员的存在是合理的,那么与此同时,他们的子女就应该得到庇护,因为他们一出生就处于上层社会的阶级。而那些穷人,普通人,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就与父母一样处于社会的下层。换句话说,“拼爹”这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机会不平等,缺乏正常的上升渠道:其次,根据帕累托的精英循环理论,精英循环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机会平等,社会公平,这样下层的精英才会向上层流动,上层的人物若天生懒惰愚笨也会跌落至下层。一旦失去了这个前提,循环就会受到阻碍,流动的渠道受到了阻塞。可想而知,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机会是不平等的,社会是不公平的。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权利、资源、财富掌握在上层的人手中,他们的优势远远大于下层的人。尽管上层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们没有能力,他们依然不会向下跌落,反而会凭借着父辈打下的基础,继续待在社会的上层;反之,那些下层的人物,特别是年轻人,虽然从小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己,但是还是不能往上层社会流动,因为他们向上流动的渠道受到了阻碍,(尽管存在着“高考”这个相对公平的渠道,但

精英理论资料

一、精英主义的发展: 精英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20世纪50年代引起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并于20世纪70年代达其颠峰。 精英主义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是第一阶段,流行的就是传统主义或经典的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就是意大利的维尔费雷多·帕累托及其同胞盖坦诺·莫斯卡与罗伯特·米歇尔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就是第二阶段,传统精英主义发展成为当代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米尔斯,熊彼特等人。 二、精英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 社会中的权利集中在做重大决定的少数人或小群体的手中。虽然一个政治精英可能为另一个所取代,导致一个既定的精英层的组成者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化,但精英统治社会的规则保持不变。 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 就是承认人类社会中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在政治生活领域,指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现象的普遍性。 对于精英理论基本特征的概括:马文·奥尔森(MarvinE、Olsen)与马杰尔(M、N、Marger)认为,精英取向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六条: ()l在所有的社会(以及大型组织)当中,一直(并将继续)存在少数强有力的统治精英。不管政府与经济的性质如何,总就是寡头统治,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群众确实不能自己统治自己。 (2)尽管精英在人口中占极小的比例,但它们却控制着极大份额的资源,它们组织良好,相当内聚。因此精英在社会中能够有效地使用权力。 (3)精英通常运用所有的手段来保护、维持其权力,并一有可能便增加权力。只有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时,她们才与她人分享权力L。她们从来不主动让渡权力。(4)为了统治社会,精英运用各种广泛的技术手段。包括控制政府、支配经济、使

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

当代精英民主理论对经典民主理论的挑战 金贻顺 内容提要:精英民主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的产生有其历 史背景和理论渊源。韦伯、熊彼特等精英民主理论家依据实证主义分析方法,批判 了经典民主理论关于“公益”和“人民意志”的假说以及理想主义的民主概念,提出 了民主是一套制度化的程序和人民选择统治者的方法,也是政治家竞取领导权的 过程。虽然精英民主理论也遭受了许多批评和责难,但由于它能提供分析上的准 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因而其根基至今未受动摇。 关键词:民主;政治理论;流派;西方国家 由洛克、卢梭等人表述的,以代议制论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它却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和说明西方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对经典民主理论进行反思、改造、修正以适应社会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发展,势所必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形形色色的有别于经典民主理论的新的民主思想或流派横空出世,它们见解主张各异,视角方法有别,影响大小不等。其中以韦伯、熊彼特、拉斯韦尔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一、精英民主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 经典民主理论是指启蒙学者和功利主义者的民主观。它源自古希腊,其基本含义是“人民的统治”,或“大多数人的统治”。具体说来,经典民主理论可用熊彼特所下的定义来说明:“民主方法是这样一种达到政治决定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使人民通过选举将集合起来表达他们的意志的人,自己来决定争论的问题,从而实现公意。”①这一定义至少可分解为下列三个基本命题:第一,人民能够理性地行为,并具有某些必不可少的美德和才智;第二,存在着某种“公益”之类的终极价值,从而也相应地存在着人民的共同意志;第三,能够找到一套可借以实现这些价值的具体程序或制度,如代议制度等。在启蒙学者们看来,这些命题是不证自明的。然而,随着本世纪以来心理学、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的问世,许多深受实证主义哲学熏陶的西方学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或者说至少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因为他们发现,即使在公认的西方民主社会,也无法真正满足上述三个命题。相反,大量事实似乎表明,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符合经典民主理论的民主模式。显然,这对西方学者来· 62 ·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56123913.html, 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及其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 作者:邓翔予傅正 来源:《理论导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深受古典混合政体理论、现代精英理论和韦伯领袖民主理 论的影响,同时立足西方政治实践,将民主重新解读为领导者的“竞争性选举”,从而实现精英政治与民主制度紧密结合。从理论层面,熊彼特分别对之前的民主和精英理论做出了批判和修正,并提出了四个民主成功的条件;从政治实践层面,解决了传统精英理论无法解决的代表性问题。因而它得到了许多西方政治学家的认同。但必须指出,精英民主的实质是一套固定的制度安排,它抹杀了民主实践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实现对资本主义民主竞争性选举的超越。 关键词:熊彼特;精英民主;民主理论;民主政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4-0019-07 作者简介:邓翔予(1995-),女,陕西宝鸡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政治制度;傅正(1986-),男,浙江衢州人,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博士后,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思想史、史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古往今来,许多政治思想家对民主问题都有深入的探究,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流派。雅典的直接民主是西方最早的民主实践,其特点是自由公民都可以直接参与城邦事务管理,“民主”一词也正是从那时起产生。熊彼特全面批判了古典民主理论,并继承早期精英主义理论,同时受到韦伯官僚制的影响,最终提出他著名的竞争式精英民主理论。 一、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的产生背景及理论渊源 1883年,熊彼特出身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织布厂主家庭,家境殷实。母亲为了让他受到良 好的教育,将他送到奥匈帝国最好的维也纳大学进行学习。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 如荼地进行着,奥匈帝国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每况愈下,尤其是与德国的差距越来越大。基于对奥匈帝国的无比忠诚,以及这个国家带给熊彼特贵族的殊荣,虽然他很清楚工业文明的脚步势不可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势在必行,但同时又不能放弃维护传统的政治秩序、巩固帝国政治体制,这种情形下其竞争式精英民主理论逐步产生了。 (一)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大国纷纷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布斯便把1870年视为这个转变的起始年份,并把其后二十年时间视为帝国

拉斯韦尔与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拉斯韦尔与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2007-07-05 09:24:40作者:紫竹整理来源:百度传播学史 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78),美国政治学家,1902年2月13日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唐尼尔逊,卒于1978年12月18日。1918年入芝加哥大学,1926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22-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教授政治学。1939年在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执教。1952年任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1954年受聘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1955年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会长。1978 年在美国去世。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who, what, whom, which channel, what effect),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 二、他关于战时宣传与政治宣传的研究代表了一种早期重要的传播学类型,并开 创了内容分析法。 ①他对一战中交战双方宣传策略的研究(1927)在风格上是定性的和批判的。他分析了协约国通过气球、飞机、炮弹向敌方战线散发的宣传传单所使用的说服策略,包括分裂敌人(诸如协约国努力使奥地利裔匈牙利人疏远德国),摧垮敌人的士气(诸如强调有成千上万的美国军队正如何抵达法国),控诉野蛮暴行的敌人(诸如德国士兵对于比利时儿童的虐待)等。 ②他对二战期间宣传的的研究(1949)是定量的和统计学的。 三、他在二战时期承担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战时传播项目”,提出了传播在社 会中的3个功能: ①监督社会环境; ②协调社会关系; ③传递文化遗产 (后来传播学者增加了传播的第4种功能:娱乐)。 四、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美国社会科学。他通过内容分析的途径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运用到政治学问题之中,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了个体内 部的弗洛伊德理论。 拉斯韦尔的主要论著: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 《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Psychopathology and Politics”,1930年)《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和如何得到?》(“Politics:Who Gets What, When,How”,1936年) 《传播的结构和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A Paradox in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民主理论中的一个矛盾

民主理论中的矛盾 By Richard Wollheim 民主政治的发明一般归功于克里斯提尼(Cleisthenes)。很多人反对这个归因,很多并不是基 于事实依据,而是因为其享有英雄主义或者普罗米修斯式的历史观。但在这里这种观点至少是合 乎情理的。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改革者的动机和观点了解极其有限,但他所实现的成就确实具有长 期持续的重要性的这一点是毋庸置喙的。他所设计的制度只略加调整便长期作为雅典的政治结构:围绕其产生了一种对流行政府的信念或理论,其中只有部分流传了下来,最后希腊词XXXX的最 初所指正是这些制度。到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民主政治已经作为一系列制度,一种政府理论和一 个词汇而存在。由于制度最先产生并推动其他所有,故设计这套制度的人当然有最好的理由被尊 为民主政治的发明者。 从克里斯提尼的年代起,民主政治已经在西方文化中已经长期的历史,如果有时是稀少的。 雅典的政治经验从未被忘记也从未完全消失,只要因为其被记载于那些总能因些非直接原因而从 受教育者处获得持续的关注和崇敬的文本中。 但是,尽管有延续性,也存在着改变。在数个重要方面,古代民主政治的都与现代世界的民 主政治相异:不仅仅是在实践上,也在理论上。举个明显的例子:对一个经典的头脑来说,民主 与某些特定的政治制度本质上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不复存在了。因为古人将民主政治与之密切相 连的制度不再被与之相联系(或始终联系),如同在公共审查或全部的情况中,或者即使仍然与民主政治相连却不能以可以直接获得民主政治本质的方式,如同法治。 但现代民主政治和古代民主政治相区分的最重要方面是,即使经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阶层统治,对现代人来说,民主政治是反对任何形式的阶层统治的。从词源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人这么理解。因为民主政治被视为是一种与其他与之拥有相同平行结构的名字的统治形式平行的,尽管不同,统治形式,即贵族政治(Aristocracy),寡头政治(Oligarchy),富豪政治(Plutocracy),暴民 政治(Ochlocracy)。其中每一种权力都是被人口的某一阶层所掌握,因权力所掌握阶层的不同故 而每种统治形式也就不同相区别,每一种统治习惯是的权力阶层由统治形式的前缀予以表明。在 贵族政治中,统治阶层是Arstoi或精英;在寡头政治中,统治阶层是Oligoi或者极少数人;在暴 民政治中,统治阶层是Plutoi或者暴民;在民主政治中,统治阶层是Demos即民众、人民。古代 希腊城邦中德Demos即人民是人口中一个特定的或者确定的阶层,即平民或者贫民。 通过对比发现,民主政治的现代概念是一种管理主体不受到任何限制的政治形式:这里的管 理主体与公民主体具有相同的所指。我们可以这样来对古典民主和现代民主做出区分:两者都是 人民的统治;但在古典理论中,人民指某个阶层或者人口中的一个部分,而现代理论中的人民则 指人口整体或全体。 问题立即就出现了:如果民主指全体人民的统治,如何去实现?对很多现代国家而言,人民 都难免即众多而且多样,或者忽略这两者的连词,至少占据其中一端,所以必必须创建一个个人 组成的可以进行有效的统治的集团。在古代,或者在任何的古代政治理论中,这个问题都没有出现。因为,古希腊城邦的Demos首先是相对较小的;其次,应当是由于利益上的一致而获得了欲 望和需求的统一。 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解决方案是回到希腊城邦的状态,或者宁说,那种支持希腊城邦Demos 的那种可以被用来支持现代民主政治的人民的状态。这些人口首先在规模上要做相当的缩减。并 且当其不再众多时,它将自动停止变得多样。否则如果任由多样性存在,这种多样性会变为纯现 象的或表面的。这种大致能相当于卢梭的合法规则的解决方案明显是不受欢迎的。人口限制是不 切实际的;其所倡导的正确的和真实的与任何程度的有意识的多样性相一致的统一也是无价值的。 另外一种解决方法由弱化附于有效规则的观念上的评判标准。因为如果我们如希腊人那样通 过“统治”“设计和编撰法律”,那么一个巨大和多样的人口来实践集体原则就变得明显不可能。 如我们所见,其中一个答案就是我们应该保证一个民主政治下的人口既不众多也不多样;另外一 个答案是我们应该通过“统治”表达另外一些东西,或者在阐述民主政治时,我们应该使用另外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以《半边天》栏目为例 摘要:“5W”模式是拉斯维尔首次提出的,它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半边天》的分析发现,其栏目设置、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遵从了“5W”传播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使栏目有着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 关键词:5w模式;半边天 1、“5W”模式和《半边天》栏目介绍 1.1、“5W”模式 “5W”模式即“拉斯韦尔模式”1,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构成的过程,即传播者——谁(Who)、传播内容——说了什么(Says What)、传播媒介——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的目标受众——对谁(to Whom)、传播效果——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1.2、《半边天》栏目 《半边天》是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国内最早的女性栏目,自开播以来,始终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逐步确定了"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的宗旨,着力于展现当代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空间,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半边天》的5W要素解读 2.1、传播者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2。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 15W模式由哈罗德·D·拉斯韦尔(Lasswell,Harlod D.)1948年于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 2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论合理的精英流动与社会稳定

论合理的精英循环与当今社会稳定 摘要:“精英理论”是西方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的核心内容——“精英循环”对于一个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作用。一个开放、畅通的精英循环通道有助于政治系统的稳定,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精英及精英循环的内涵分析,并以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对封建社会的作用为例,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的精英循环的现实分析,以期能对中国当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英循环;科举制;公务员制度;社会稳定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都说“21世纪人才最贵”,而在现今这个发展阶段,人才的作用愈发重要,社会的发展对“社会精英”尤其是“现代社会精英”的需求越来越大。精英的流动对于精英的形成与循环至关重要,合理的精英流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并助推社会的发展。 一、精英与精英层的内涵分析 “精英”一词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要想充分理解精英循环和精英流动,有必要对“精英”和“精英层”的内涵加以分析。 (一)精英的内涵 在《精英的兴衰》中,帕累托将精英定义为:“最强有力、最生气勃勃和最精明能干的人,而无论好人还是坏人”。因此,精英指的是那些天生具有特殊才能、在某一方面或活动领域具有杰出能力的成员。广义的精英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取得突出成绩从或冒尖的人。狭义的精英特指统治精英或称为政治精英,即成功者中执行政治或社会领导职能的一少部分人。 由此可见,我们所指的现代社会精英,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显著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他们在社会中获得合法地位并且拥有较高的评价,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个独特的群体,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密切相关、影响巨大。 (二)精英层 从“精英“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它蕴含了几个本质的特征:首先,精英本身必须具有卓越的才能;其次,精英必须获得合法化的地位以及社会的高度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