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的生理基础

(总分:17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分数:1.00)

A.反射活动√

B.信号活动

C.精神活动

D.意识活动

解析:

2.超限抑制属于( )。

(分数:1.00)

A.非条件性抑制√

B.外抑制

C.消退抑制

D.条件性抑制

解析:

3.脑属于( )。

(分数:1.00)

A.植物性神经

B.周围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脑神经

解析:

4.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是( )。

(分数:1.00)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解析:

5.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该反射被称为( )。

(分数:1.00)

A.工具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

解析:

6.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 )。

(分数:1.00)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间脑√

解析:

7.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叫做( )。

(分数:1.00)

A.电位差

B.不应期√

C.极化状态

D.去极化状态

解析:

8.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称为( )。

(分数:1.00)

A.树突

B.轴突

C.突触√

D.细胞体

解析:

9.反射弧的特殊通路保证了反射的( )。

(分数:1.00)

A.准确性√

B.唯一性

C.广泛性

D.迅速性

解析:

1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分数:1.00)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吃梅生津

解析:

11.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 )。

(分数:1.00)

A.正诱导

B.负诱导√

C.扩散与集中

D.相互诱导

解析:

12.( )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分数:1.00)

A.大脑皮层√

B.枕叶

C.丘脑

D.顶叶

解析:

1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属于( )现象。

(分数:1.00)

A.扩散

B.集中

C.正诱导

D.负诱导√

解析:

14.歌声响起引起注意是( )。

(分数:1.00)

A.超限抑制

B.外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解析:

15.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分数:1.00)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解析:

16.躯体运动中枢位于( )。

(分数:1.00)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解析:

17.人因过度疲劳而睡眠是( )。

(分数:1.00)

A.超限抑制√

B.条件性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解析:

18.听觉中枢在( )。

(分数:1.00)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解析:

19.将脑和脊髓加工后的信息向效应器传递的神经元是( )。

(分数:1.00)

A.运动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

C.联络神经元

D.中枢神经

解析:

20.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分数:1.00)

A.大脑

B.神经元√

C.大脑皮层

D.枕叶

解析:

21.神经元具有( )的机能。

(分数:1.00)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解析:

22.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这种现象叫做( )。

(分数:1.00)

A.强化

B.诱导

C.分化

D.动力定型√

解析:

23.对英语发音的细微区别是通过( )实现的。

(分数:1.00)

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解析:

24.不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 )。

(分数:1.00)

A.脊髓√

B.脑神经

C.脊神经

D.植物性神经

解析:

25.接收刺激信息并将其向中枢输送的神经元是( )。

(分数:1.00)

A.感觉神经元√

B.联络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

D.特异神经元

解析:

26.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物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是( )。

(分数:1.00)

A.泛化

B.分化

C.强化√

D.动力定型

解析:

27.小孩临睡前兴奋的“闹觉”,这是( )所致。

(分数:1.00)

A.扩散

B.集中

C.正诱导√

D.负诱导

解析:

28.视觉中枢位于( )。

(分数:1.00)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顶叶

解析:

29.感觉中枢在( )。

(分数:1.00)

A.枕叶

B.颞叶

C.额叶

D.中央后回√

解析:

30.( )合称为脑干。

(分数:1.00)

A.延脑、脑桥、间脑

B.间脑、小脑、大脑

C.延脑、脑桥、中脑√

D.脑桥、中脑、间脑

解析:

二、填空题(总题数:26,分数:26.00)

31. 1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神经元)

解析:

32.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 1三部分组成。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树突)

解析:

33.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1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运动)

解析:

34.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 1的机能。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整合信息)

解析:

35. 1是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突触)

解析:

36. 1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不应期)

解析:

37.神经细胞冲动是 1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脉冲)

解析:

38.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 1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枢)

解析:

39.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脊髓)

解析:

40.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植物性神经)

解析:

41. 1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脊髓)

解析:

42.脊髓的基本功能是进行反射活动和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传导神经冲动)

解析:

43.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和 1神经。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副交感)

解析:

44. 1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反射)

解析:

45.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效应器)

解析:

46.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条件反射)

解析:

47.条件反射可以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 1条件反射。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工具性)

解析:

48.经典性条件反射创立者是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

解析:

49.工具性条件反射创立者是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斯金纳)

解析:

50.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强化)

解析:

51.第一信号系统是用 1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具体事物)

解析:

52.第二信号系统是用 1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语词)

解析:

53.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的条件性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 1。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分化抑制)

解析:

54.非条件性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主要包括外抑制和 1抑制。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超限)

解析:

55.掌握了语词的人,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其中 1信号系统起主导作用。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第二)

解析:

56.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 1过程。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抑制)

解析:

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5,分数:50.00)

57.神经元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解析:

58.突触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即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解析:

59.反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它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解析:

60.反射弧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解析:

61.条件反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解析:

62.无条件反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它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解析:

63.工具性条件反射

(分数:2.00)

正确答案:(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解析:

64.经典性条件反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解析:

65.刺激过程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客观事物或以物理的性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解析:

66.不应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

解析:

67.第一信号系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

一信号系统。)

解析:

68.第二信号系统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解析:

69.动力定型

(分数:2.00)

正确答案:(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解析:

70.强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物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解析:

71.泛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解析:

72.分化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分化。)

解析:

73.强化时程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实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时间和次数的分配,斯金纳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

解析:

74.外抑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解析:

75.超限抑制

(分数:2.00)

正确答案:(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解析:

76.消退抑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解析:

77.分化抑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解析:

78.听觉性失语症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颞叶的颞上回的后方(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伤后,病人虽能讲话,但言语混乱而割裂;能听到别人的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因此这种病人,与人谈话时常常答非所问,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解析:

79.相互诱导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解析:

80.正诱导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解析:

81.负诱导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由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解析:

四、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50.00)

82.什么是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其基本功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解析:

83.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脑和脊髓。

(2)脊髓的功能——进行反射活动和传导神经冲动。

(3)脑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功能:

脑干——生理活动中枢,如:呼吸、心跳。

间脑——调节内脏,调节内分泌激素。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

大脑——保护、调节内脏和情绪,参与记忆,感觉整合。

(4)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解析:

84.简述反射弧及其结构。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解析:

85.简述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信息的转化。刺激过程到了中枢,还要引起效应器环节的变化,即反应过程。)

解析:

86.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和抑制在进行活动时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有二:

(1)扩散和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刺激物所引起的神经过程的强度是决定兴奋或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的重要条件,当兴奋或抑制的强度过强或过弱时,易于扩散;当强度适中时,就容易集中。

(2)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能够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分为负诱导和正诱导两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相反,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

解析:

87.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工具性条件反射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很明确;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刺激不明显。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同刺

激有关,并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后。

(3)反应方式不同。在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动物往往被束缚着,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在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可以自由活动,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包含有经典性条件反射,也包含有工具性条件反射。)

解析:

88.什么是条件反射?有哪几种类型?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解析:

89.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

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之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2)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3)除需要多次强化外,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

(4)在巩固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也能形成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解析:

90.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2)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3)经过多次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情景与反应动作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

(4)在这种反应过程中,有机体的行为作为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

解析:

91.神经系统有哪些主要的抑制过程?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两类。

(1)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外抑制: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又称保护性抑制。

(2)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两种。消退抑制: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

解析:

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

92.结合教育实际谈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

(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不强化,很快就消退。

(2)定比间隔强化。正确反应不是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有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因不予强化而消退。

(3)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确反应发生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予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单位时间内反应重复的次数)不稳定。

(4)不定比间隔强化。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例如有时隔3次予以强化,有时隔10次予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而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

(5)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例如有时隔1分钟强化,有时隔5分钟强化。它也有不易消退的好处,反应重复频率的稳定性也与不定比间隔强化不相上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在每次做对事后都受到强化,也很少受到定时或定比的间隔强化;而最经常受到

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奖励问题,如果每次表现好都给予奖励,就会因强化过多而失去效力,相反,偶尔对他们进行奖励,效果反而会更好,也就是采用不定比、不定时间隔强化最有效。)

解析: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笔记(华师大心理健康教育本科).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原创自考笔记 舍得 (0605就) 2009年10月

2008年版,代码5621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独立本科段主编王立新 第一章绪论 1,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1)希腊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主张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样是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需要医学的治疗。希波克拉底创立了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痰液四种液体,各种液体代表不同的气质,如果彼此不协调,就会出现某种精神疾病,如缺少黑胆汁就会产生忧郁状态。 2)波斯传统医学: 主要学说也是体液说。由于某种体液的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同时相信人体内的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脏,认为心脏主观感情、灵魂,提供内热及生活的元气。 3)印度传统医学: 其主要学说源自其历史上的古经。其基本原理也是体液说,但有印度哲学的味道。认为人体是有自然元素合成,基于这种想法,如何维持这种元素的平衡与保藏身体的元气是很重要的。 4)中国的传统医学: 与其他地方的医学相比,中国的传统医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而最发达,最有系统,不仅盛行于中国本土,而且流行过亚洲各地,如朝鲜和日本。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阴阳二元与五行学说基础上。 阴阳学说谓万物万象都有正反两种属性,如天为阴,地为阳;男为阳,女为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元素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他们之间是相生相克的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哪里发展出来的传统医学,在观念上有共同的想法,强调人体与自然因素的亲密关系,相互影响,而且各种因素要平衡,需适当地调节才与平衡才能保持健康。同时注重心与身的关系。这种注重平衡与心身合一的共同观念,跟现代医学对这方面的看法与强调是一致的。 2,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 现代医学、心理学强调“心理”和“生理”的统一。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人同时具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健康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看,生命就是生物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的有机集合,可以认为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内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基础。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心与生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 希腊传统医学:希波克拉底创立了体液说,认为人体里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痰四种波斯传统医学:主要学说也是体液说,认为某种液体的过多或过少而引起各种疾病。同时相信人体内的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 印度传统医学:源于其历史上的古经,基本病理学说也是体液说,但含有印度哲学的道理。中国传统医学:提出五行说—相生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另一个特色是重视五脏的功能,并且每一内脏均予以归为。如心生血,主藏神,为人体生命的主宰;肝藏血,主谋虑;脾统血,主运化;肺主气,司清肃;肾主骨,主藏精。 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 机体内环境: 1.内环境: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 2.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3.人体内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对身体健康有何意义?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整个机体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时,体内细胞和器官的正常活动受到损害,导致内环境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生理功能的调节: 1.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2.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其调节过程是反射。相对于神经调 节而言,体液调节一般比较慢,作用也比较弥散和持久 怎样理解“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1.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方面,大脑的发育及功能状态的维持等需要不断地 有新鲜的氧和营养物质支持;另一方面,大脑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各个系统也起到中枢调节的作用。 2.正常的大脑结构与功能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旦出现障碍,会对心理功能产生明显 影响,出现一系列认知、情感和意识活动方面的障碍。 3.可见,脑本身就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 1.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 1.1811年,贝尔根据高等动物和人的脑形态与功能不同,将脑分为大脑、小脑,又将 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 2.谢灵顿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 3.巴甫洛夫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一种是非条件反射(本能行为);另一种 是条件反射(学习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人类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人的语言系统。他指出,人类的精神病发生于第二信号系统的障碍。 4.华生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暗号 三.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1.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实验性切除 2.电解法:这种方法是传统生理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的生理基础 (总分:171.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 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 )。 (分数:1.00) A.反射活动√ B.信号活动 C.精神活动 D.意识活动 解析: 2.超限抑制属于( )。 (分数:1.00) A.非条件性抑制√ B.外抑制 C.消退抑制 D.条件性抑制 解析: 3.脑属于( )。 (分数:1.00) A.植物性神经 B.周围神经系统 C.中枢神经系统√ D.脑神经 解析: 4.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是( )。 (分数:1.00)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大脑 D.大脑皮层√ 解析: 5.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该反射被称为( )。 (分数:1.00) A.工具性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经典性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 解析: 6.下面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 )。 (分数:1.00) A.延脑 B.脑桥 C.中脑 D.间脑√ 解析: 7.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叫做( )。 (分数:1.00) A.电位差 B.不应期√ C.极化状态 D.去极化状态 解析: 8.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称为( )。 (分数:1.00) A.树突 B.轴突 C.突触√ D.细胞体 解析: 9.反射弧的特殊通路保证了反射的( )。 (分数:1.00) A.准确性√ B.唯一性 C.广泛性 D.迅速性 解析: 1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分数:1.00)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吃梅生津 解析: 11.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 )。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填空题 1、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 2、神经元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2003年选择题) 3、神经元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2001年填空题) 4、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5、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7、脊髓的基本功能是进行(反射活动)和(传导神经冲动)。 8、(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9、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大脑)、(小脑)六部分,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10、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1、聚精会神看书时对其他情况听而不闻,这是(负诱导)现象。 12、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3、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14、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15、非条件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16、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两种。 17、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18、视觉中枢位于(枕叶)(1999年选择题) 19、听觉中枢位于(颞叶) 20、运动中枢位于(额叶) 21、感觉中枢位于(顶叶)

22、反射弧的特殊通路保证了反射的(准确性) 23、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是(强化) 24、超限抑制属于(非条件性抑制) 25、枪声响起引起注意是(外抑制) 26、人因过度疲劳而睡眠是(超限抑制) 27、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这叫做(不应期)。 28、对英语发音的细微区别是通过(分化抑制)实现的。 29、不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脊髓) 30、不属于脑干部分的是(间脑),属于脑干部分的是(延脑、脑桥、中脑)。 31、“望梅止渴”、“谈梅生津”和吃梅子时流口水分别属于(第一信号系统反应、第二信号系统反应、非条件反射) 二、名词解释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1998年填空题) 2、突触:即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3、刺激过程:客观事物或以物理的性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4、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5、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6、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它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7、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的起来的神经联系。 8、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以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的学科。 2、医学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人类死亡谱的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 (2)行为危险因子成为人类重要的死因; (3)人类遭受心理社会因素的挑战增加; (4)心理行为调节具有维持健康的作用; (5)人类对心身舒适的要求不断的提高。 第一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反映。 2、心理演化过程: 反映: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第二章心理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组织性 3、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4、记忆的分类: (1)按记忆内容分:形象记忆、语义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按信息在脑中存留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区别表格) 5、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 6、遗忘规律: (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 (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 (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有关。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加工形式。 8、思维的分类: (1)按思维方式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2)按思维的指向性分: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3)按思维的独立程度分: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9、思维的过程: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10、情绪与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1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见42页表) 1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可以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 (2)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13、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理神经生理基础

第三节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机体的生理过程,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与环境保持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平衡。 一、反射和反射弧 (一)什么是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例如手遇火时即刻缩回,物体刺激眼睛角膜时产生眨眼,驾车时遇到红灯立即停车等都是反射活动。 (二)反射弧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典型的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把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做出反应。 任何复杂的反射活动都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每次反射活动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单方向传导过程,而是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之间多次返回传递与联系的过程。以人的反射活动来说,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后,神经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再沿传出神经至效应器引发活动,此时反射活动并不停止,效应器的反应又作为新的刺激返回作用于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中枢的调节影响效应器的活动,再次引起神经兴奋并传向神经中枢,这个过程称为反馈联系(或称返回联系)。反馈联系具有两种作用:反馈信息产生并增强中枢神经活动的输出称为正反馈、抑制或减弱中枢神经活动的输出称为负反馈。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反馈作用将学习结果及时提供给学习者以增进学习效果。 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并非仅是反射弧,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环路,这样有机体的活动才能准确与完整。反射弧的神经兴奋传入通路有两条:特异性传入通路和非特异性传入通路。特异性传入通路是指特定感受器与特定传导路径传递某种特定信息,并将神经兴奋传至大脑皮层特定区域。非特异性传入通路是指神经兴奋弥漫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使有机体处于清醒状态。反射弧的神经兴奋传出通道也有两条:锥体系和锥体外系。锥体系由大脑皮层调节和控制有机体精确、复杂的运动,锥体外系参与调节有机体的肌肉紧张与协调肌肉的运动等。 二、反射的类型 按照反射的不同发生方式,把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一)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本能就是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由无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无条件反应,如狗吃肉会流唾液,是无条件反射,其中“肉”是无条件刺激,“流唾液”是无条件反应。针刺手,手即缩回,“针”是无条件刺激,“手缩回”是无条件反应。有机体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内脏反射、朝向反射和性反射。 无条件反射对个体来说是不学而能的,其反射弧是与生俱来的固定的神经联系,主要由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部位实现,是个体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基础,它对维持有机体的生存、延续种系繁衍具有重要意义,但人的无条件反射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由于无条件反射具有刻板的性质,使有机体不能适应极其复杂和频繁变化的现实情境。因此,有机体在客观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叫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心理的神经生理基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和掌握人类心理的实质,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功能、神经兴奋产生的原理及传导特点,理解并掌握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反射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及其新发展。 第一节人类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迄今为止,我国心理学界对心理实质的普遍共识是,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解释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具体来说,就是坚持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哲学基本命题,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心理的产生。人的心理现象(精神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否则,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表明,心理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是人脑和神经系统,这是心理现象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器官,另一方面是客观现实,包括周围事物、社会生活、物质环境等,这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和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古人发现,心脏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于是认为心脏是主管心理活动的。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汉字中与精神活动有关的文字其部首结构大多都带有“心”字旁,成语中有“胸有成竹”、“胸无点墨”、“胸中甲兵”等,都以为心脏主管精神活动、心理活动或智慧就藏在胸腔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理学、解剖学知识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脏主管血液循环、脑主管神经系统的活动,认识到和心理活动直接相联系的是脑,脑是一切智慧和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心理产生的器官。 从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来看,随着动物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发展,脑在全身所占比重愈来愈大。低级的多细胞腔肠动物水母、水螅,其神经系统缺乏中枢组织,只有网状神经散布在全身。当动物发展到软体动物和昆虫,开始出现了节状神经,有了相对的神经中枢,虽然此时还没有脑,但其适应环境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已大大提高。从鱼类开始,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些脊椎动物有了管状神经中枢,开始有了真正的脑。凡管状神经中枢都可分为脑和脊髓两大部分,脑又不断发展。随着动物进化阶段的提高,脑占身体的比重愈来愈大。成年人的脑约重1400克,占体重的1/50左右。猩猩脑重400克,只占其体重的1/225。狗脑重只有其体重的1/383。虽然大象脑重达5000克,但也只占其体重的1/500。可见,脑的比重越大,动物发展的水平越高。这也正是人为万物之灵的物质基础。脑的重量在动物发展的历程中,固然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脑的结构。 二、客观现实是人心理内容的源泉 客观现实既包括日月山川、田野草木等自然界的事物,也包括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人际之间的复杂多变的关系等等,它们都或直接或间接,或深或浅,或长期或短暂地影响着人的心理现象的发展变化。人脑只是反映者,它的作用从本质上说就是具有反映作用,是产生人心理的器官。如果只有反映者,没有被反映者,人类的心理现象仍然无从产生。也就是说,单单具有了人脑这方面的物质基础还不够,还必须具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才可能产生人类的心理现象。例如,婴儿出生以后,就基本具备人的生理基础条件,但是如果他从很小就脱离开人类的社会生活环境,在野兽窝里长大,他就只能具有人的形体,而不可能具有人的心理。到目前为止,从野兽窝里救出的孩子有记载的就有30多个,其中1920年印度加尔各答城西南山里,发现狼孩的记载比较详细。当地人在山里发现一小群狼,其中有三只大狼,两只小狼,还有两个外貌像人的“怪物”,当地人称他们为“森林之神”。美籍传教士辛格组织人捕获了这两个“人形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女孩,大的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辛格把她们抚养在孤儿院里,想尽力帮助她们恢复人性,从而了解她们如何生活的具体历程。但是,辛格没有成功,小女孩不久就死了,大女孩取名叫卡玛拉,虽然也活到十七八岁,但是始终没有能恢复正常人应有的心理和智慧,十七八岁才仅仅具有相当于四岁儿童的智力。因为在她生命的历程中,从出生到七、八岁这个人生的关键时期,她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隔绝了。可见,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没有人类的脑就不可能有人类的心理,但有了人类的脑而脱离人类的生活实践,同样也不可能有人类的心理。 关于心理活动的研究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水平。一种是行为水平,即研究心理活动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心理活动对客观条件与主体活动的依存关系;另一种是生理学水平,即研究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机制。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脑和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正如列宁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 1.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的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3.轴突通常又称为神经纤维。 4.神经元根据其功能特性,可以分为感觉(传入)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 5.突触——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6.神经细胞的膜有一定的通透性,在一般情况下,它不让正离子进入,也不让负离子出去,保持膜内外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2.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通常把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占很大比例,它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成。 3.间脑被称为在脑的中间,包括丘脑和下丘脑。 4.人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能力。 5.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 6.大脑中枢——人的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最大结构,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大脑半球表面有三条重要的沟裂: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这三条沟裂将大脑皮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大区。 7.听觉中枢——位于颞叶。视觉中枢位于枕叶。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3.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2. 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P171) 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对经典条件反射的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 人是上帝创造的最高形式,神赋予人不仅仅有躯体的存在、有魂的存在、同时还是“有灵的活人”,人是自然界唯一有高级思维的生物。然而,人体一系列的情绪情感、动作思维等等是怎么发生的呢?所有这些是由人体的那个部位来指挥的呢?在如此美妙的创造里面,究竟有多么奥秘呢?多少年来,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研究,终于在这无穷的奥秘里,找出了一些规律与组成。人的神经系统的发现与研究,给这些困惑人类的心理活动和人体内外环境的维持的原因找到了一个方向。 人类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以及附于脑和脊髓的周围神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数以亿计的相互联系的神经细胞所组成,在体内起主导作用。其功能有: 其一:控制和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二:维持机体和外环境的统一。 这两方面的作用也就是神经系统帮助人体维持内外环境的活动。 例如,人饿了要吃饭,吃饭了就有饱腹感,胃肠道消化食物,大小便意上卫生间,困了要休息,经过几个阶段的睡眠自然的醒来等等,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参与下进行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为了方便叙述,将其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中枢部包括脑、脊髓,也称中枢神经系统,周围部是指与脑和脊髓相连的神经,即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又称为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与脑相连,脊神经与脊髓相连,内脏神经通过脑神经和脊髓神经附于脑和脊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中枢部)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周围部) 周围神经系统: 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 包括:躯体运动神经 自主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神经反射活动的特征 (一)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

心理快乐的生理基础

心理快乐的生理基础 心理快乐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之一。它不仅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满足,还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你知道心理快乐的背后 有什么生理基础吗?本文将从身体激素、神经途径和大脑活动等方面 来探讨心理快乐的生理基础。 1. 身体激素的作用 身体激素在调节情绪和心理快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内啡肽 被称为“快乐激素”,它能够减轻疼痛并带来愉悦感。当我们感到愉悦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从而产生快乐的感觉。此外,多巴胺也是一 种与快乐相关的激素,它参与奖赏和动机系统的调节,使我们感到满 意和快乐。 2. 神经途径的调节 神经途径在心理快乐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巴胺通路是其 中一条重要的神经通路。当我们体验到愉悦和奖赏时,多巴胺会被释 放出来,激活奖赏回路,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此外,内外侧海马 回路也被认为与心理快乐有关,它们在情绪和记忆的调节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3. 大脑活动的变化 在心理快乐的状态下,大脑活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功能性磁共 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当人们感到快乐时,大脑的“奖赏中心”——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会被激活。这些区域与奖赏和情绪调节有关,

它们的激活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此外,研究还表明,心理快乐时 大脑中的杏仁核会得到激活,这个区域与情绪的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心理快乐的实现和维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身体激 素的作用、神经途径的调节以及大脑活动的变化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深入了解这些生理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培养心理快 乐的能力,并从中受益。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第一节 神经系统 神经元 树突:接受信息 轴突:传递信息 细胞体:整合信息 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间脑、小脑、大脑六部分。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三沟四叶 枕叶:视觉中枢 颞叶:听觉中枢 顶叶:躯体感觉中枢 额叶: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注意、记忆、思维、语言 。 觉性失语症”。

第二节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 第三节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M: 经典性条件反射。(当条件刺激成为无条件刺激的信号,有机体对这个信号起反应。)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时间接近;条件刺激的预测性。 这种现象称为“泛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叫做“分化”。 叫做“强化”。 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一次出现,巴普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开车,早操) 工具性条件反射M: 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型条件反射的关系: 共同规律: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有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点: 1.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经典:无条件刺激很明显。工具:由身体内部某些情况(内驱力)。 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经典:强化与刺激有关。工具:强化只与反应有关。 3.反应方式不同。经典: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强化时程表J: 主要分五种: 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 2.定比间隔强化 3.定时间隔强化 4.不定比间隔强化 5.不定时间隔强化 两种信号系统:

人类心理健康与生理学基础

人类心理健康与生理学基础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种说法也适用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生命的各个阶段中感到幸福、满意,能够应 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的精神健康状态。而人类的心理健康的形 成和发展是有着深厚的生理学基础的。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生理 学角度来探讨人类心理健康新的原理和机制。 人类大脑的神经元和突触的重要性 人类大脑是神经系统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它由近百亿个神经 元细胞构成。大脑神经元细胞之间通过神经元突触相互连接。神 经元突触是大脑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主要通道。神经元突触之间 的信号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重摆,瞬间完成的。 神经元和神经元突触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影响人类情感、行 为和认知的形成和调节。研究表明,发育中和成人大脑神经元和 神经元突触的连通性和传递速度的发展,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形成 和稳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神经系统的荷尔蒙调节和心理健康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作用。内分泌系统 主要是指人类体内的荷尔蒙系统。当神经细胞活动时,会通过神 经冲动来刺激内分泌细胞释放荷尔蒙,以调节人类身体的各项功能。荷尔蒙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渗透神经元膜、扩 张或收缩胶质细胞;增加或降低神经元的射频和传导等等。它们 对神经元和突触的发育、成熟和重塑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研究显示,荷尔蒙在先天性和后天性心理健康形成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适量的荷尔蒙可以促进人类情感、行为和认知的形成和 调节。而一些性激素荷尔蒙异常的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焦虑等。因此,人类的内分泌系统是人类心理健康的 重要基础之一。 身体与运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影响 身体和运动是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战斗或逃 避到运动,不同寿命尺度都选择的方法与人类进化的相关。这表明,身体和运动跟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人类心理健康具有密切 的关系。

《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058专转本资料] 2009年11月02日星期一下午 03:13 第一节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异常复杂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实现。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神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它们的具体功能均有不同,但在构造上基本由三部分所组成: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细胞体为神经系统提供能量。树突较短,负责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比树突长,也称神经纤维。轴突的作用是将神经冲动由细胞体传至远处,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通常,通过树突及细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细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元按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传人)神经元、运动(传出)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感觉神经元收集和传导身体内、外的刺激,到达脊髓和大脑;运动柙经元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联络神经元又称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者之问,起联络作用,是把信息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传向另一部分的神经元。 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即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作用。 (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 神经细胞膜内膜外保持的电位差,叫做极化状态。 神经细胞有个特点,即所谓不应期。不应期是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膜的通透性在复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因此,神经细胞冲动是脉冲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 (三)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 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人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信息的转化。 二、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础

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础 导读:本文是关于心理疾病的生理基础,希望能帮助到您! 心理疾病虽然属于心理范畴,但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建立在大脑的生理活动之上,因此心理疾病有明显的神经生理基础。 目前常规理论认为神经症的病因是由于大脑内神经递质的失调(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也有人说神经递质失调仅是神经症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神经症的原因。因为神经递质就如汗液,紧张焦虑会导致出汗,同理也会导致神经递质失调,出汗和神经递质失调都是紧张焦虑的后果,而不是出汗抑或神经递质失调导致紧张焦虑。 2007年,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强迫、焦虑和压抑的生理机制,指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焦虑的病理原因,冯国平的研究小组在做动物实验时发现,阻断了神经回路的小鼠,居然出现了类似人类强迫症的行为——小鼠反复抓自己的脸(小鼠通过抓摸来“洗脸”),直到毛皮破损,甚至流血,还无法停止,同时还会焦躁不安。在正常情况下,小鼠感觉脸脏了,抓几下就会感到干净了,但神经回路被阻断后,“脸干净”的信息怎么也传不回大脑,于是小鼠就会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无法停止。 那么“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障碍,是否正是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的真正病因呢?如果确是如此,那么

应该如何治疗才能解除其传导障碍呢?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灵杀毒2.0——弗洛伊德的拼图》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原理,揭示了心理疾病的神经生理基础。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障碍,导致神经症的道理何在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中传导的是什么呢?答案是:生物电信号。你可能以为,我们的身体中没有电,电线里才有电,没有发电厂和电池哪来的电?那你就错了,当我的手指敲进这段文字,就是来自神经中枢的生物电,跨过超导体电路般的神经纤维,指挥了我手指的肌肉。如果我告诉你,我们的神经中枢就是一架发电机,我们的思维全部都是电活动,你可能不信。可是在100年前,俄国科学家就第一次在开颅手术中在大脑皮层表面直接测到了活跃的生物电,而我们所有的神经末梢,均是基于生物电的传感器,我们所有的感觉,均源于神经中枢的生物电!我们所有的记忆,也是基于记忆细胞电容的生物电储存! 在“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中传导的就是生物电信号,从小鼠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一个电的循环回路,神经中枢不断地发电,所以小鼠会不停地重复一个动作。这说明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的循环电活动,它不断地循环着,就像心脏的跳动,心灵的呼吸一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的神经回路传导,导致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患者像小鼠一样的焦虑呢?答案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的生物学涉及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内容。 本课程以生理学基础为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与身的关系 传统医学的观点 希腊传统医学 波斯传统医学 印度传统医学 中国传统医学 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 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健康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 (一)机体内环境 体内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在体液中进行,体液内的各种分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着体内化学反应的速度。 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与细胞外液相接触,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激素 自身调节 第二节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 1811年,贝尔将脑分为大脑、小脑、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

根。这一发现称为脑机能定位的发端。 巴普洛夫创立了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 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通过损伤或刺激动物大脑某部位的结构,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以此来解释脑结构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 吸出大脑皮层 解法 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脑电活动记录技术 大脑皮层具有独特的电活动,既有连续的节律性的变化;又有感受器收到刺激而产生的局部的电位变化。 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对它的记录叫做脑电图(EEG)。 脑电波信号微弱,需要经高倍放大后才能记录。 脑电仪 工作原理 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活动,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臵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再由特制描针绘制在定速的纸带上,即为脑电波图。 自发脑电活动 事件相关电位 当某种特定刺激作用于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也称为事件相关电位(ERP)。 N1波与选择注意有关; P3波与主观心理状态和对刺激意义的理解有关。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017基础心理学知识点: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是,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科目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复习! 1.脑的进化: (1)神经系统的发生: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变形虫)——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专门接受刺激的特殊细胞,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的神经系统,组成了网状神经系统。水螅已经具有了高等动物的反射弧的雏形,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最初形态。 (2)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蚯蚓-出现了神经节,头部神经节发达,称为发头现象。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蚯蚓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称为链状神经系统。昆虫-形成了三个大的神经节:头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神经系统称为节状神经系统。 (3)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称脊椎。脊椎动物是管状神经系统且其神经组织是空心的。管状神经系统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脑泡(前脑、间脑、中脑、延脑、小脑)。爬行动物出现了大脑皮层。 (4)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哺乳动物-(啮齿类、食肉类、灵长类)。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更加完善,大脑半球开始出现沟回,脑的各部位的机能也日趋分化。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 2.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得进化: (1)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 (2)皮层相对大小的变化——皮层指数 (3)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脑的功能区 3.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元——1891年,瓦尔岱耶提出。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有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胞体:最外是细胞膜,内含细胞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 2.神经系统由无数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3.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等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或者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再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 4.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5.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6.脑干上分布着一个灰色的、像渔网一样的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7.除嗅觉器官以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因此,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8.下丘脑是自主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下重要的神经中枢,它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9.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10.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称为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 11.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12.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为了纪念布洛卡的发现,人们把主管言语表达的区域叫布洛卡区。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017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点: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导语: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反映的过程。心理活动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内同一生理过程的不同方面:从兴奋与抑制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生理过程看,是高级神经活动;从神经生理过程所产生的映象及所概括的事物的因果联系和意义看,属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1)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具有接受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三种。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2) 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包括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12对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有感觉的,如主管嗅觉、视觉的嗅神经、视神经;主管听觉与身体平衡感觉的位听神经。有运动的,如主管眼球运动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主管咽部和肩部运动的副神经;主管舌肌运动的舌下神经。也有兼有感觉、运动机能的混合神经,如主管面部、牙齿、鼻腔、角膜、头皮、口唇和咀嚼肌感觉和运动的三叉神经;主管面部肌肉运动和部分味觉,并支配眼泪和唾液分泌的面神经;主管味觉、咽头肌肉运动和唾液腺分泌的舌咽神经,以及调节内脏、血管及腺体等机能的迷走神经等。

31对脊神经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关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后总是向下行的,所以任何一节脊髓受到损伤,这节以下的神经所引起的感觉和所支配的运动将受到损伤。 在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胃肠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称为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它们两者的活动具有拮抗作用。 交感神经的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则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经特殊训练,意识或意念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自主神经的活动。人在情绪状态下会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因此,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 三、人的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 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大脑)构成;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间脑位于脑干之上,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组成。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 小脑位于延脑和桥脑后方,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 端脑(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4) 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1) 端脑(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