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职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

业化取向。

一、职业化理念的引入和贯彻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是由职业化理念的引入和贯彻开

始的。职业化理念是指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中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以期达到这个领域所应有的职业水平和职业形象。在这个过程中,职

业标准、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理念逐渐得到了推广和贯彻。首先,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倡导职业化教育,制定了社会工作

专业的标准,明确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伦理。其次,在社

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针对社会工作实践

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培训,加强与社会工作实践相结

合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标准、职业伦理、职业规范等都

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经历来学习社会工作

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掌握实践中所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工作实践中的挑战和困难。

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高校在社会工作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际操作、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养成

习惯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对社会工作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职业发展的支持与培养

职业化的最终目的是为职业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培养。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这种支持和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高校应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职业发展支持服务。这些服务可以包括就业指导、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等。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

其次,高校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来帮助他们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与社会工作实践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

最后,高校可以开展继续教育等活动,为在职社会工作者提供进一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这种方式,社会工作者可以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是基于职业化理念的引入和贯彻,并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以及职业发展的支持与培养来实现的。未来,如何更好地推进职业化教育,加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应用,并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培养,将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 与职业化建设 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工作在中国萌芽发展,起初是与“民政工作”结合开展。直到全国许多高校开始设立社会工作专业,同时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开始实行,中国社会工作才开始迈入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极大影响着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以及社会工作功能的发挥,而这是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没有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社会工作无法可持续发展。因为作为一项特殊职业,社会工作有一套与人类社会理想相关的理念和规范,这套理念和规范对指导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 一、中国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状态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不仅指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相关知识训练,取得相关领域社会工作执业资格的过程。取得执业资格只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一个开始,它表明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合法开展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但是,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转型期,各种制度尚不完善,社会工作还处于“行 政性、半专业化”状态,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如强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以行政管理为本”的工作模式,而不是专业社会工作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以服务案主为本”的模式,服务对象的利益常常被忽略或损害;缺乏专业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而只注重问题的暂时解决;缺乏专业的强调案主自决、个别化和尊严等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只以社会工作者的自我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来判断和解决问题;缺乏专业的工作方法,只是采用简单的说服教育式,凭经验来处理,缺乏专业系统的工作理论指导。要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的需要,就需要大力引进、吸收并借鉴西方的专业文化,学习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知识、工作模式、方式和方法,这对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走上专业化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的“三个层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工作价值与理念层面上的专业化。作为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与理念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可以说,社会工作价值与理念的专业化对社会工作的目标、理念、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都具有指向性和规范性作用。 二是社会工作理论与知识层面的专业化。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工作较偏重于实务训练和实际操作,导致许多人对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偏见,认为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操作层面上的经验方法,不需要自己的理论建构,只要从其他学科中吸取一些知识就足以应付社会工作实务。这种认识无疑是错误的。一门学科如果不建立起独立的理论体系,即建立专业化的理论和知识体系,无异于要取消其在学科体系中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三是社会工作实务技能层面上的专业化。社会工作实务技能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独特理论的一种具体化和操作化,是具体实施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程序与步骤。这是最能体现社会

论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论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 王勇王淑卿 (重庆师范大学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重庆 400047) [摘要]近年来,在社区建设的助推作用下,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由于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社区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还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从既有国情和社区工作实践出发,通过建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岗位评聘制度、加大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力度、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机构等措施,不断推进社区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进路。 [关键词]社区工作;职业化;专业化 一、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职业化,就是指人们从事的某项社会活动由非职业到准职业再到正式职业的演变历程,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某职业逐渐拥有了较固定的工作岗位、特定的工作对象,有异于其它职业门类的活动内容、以及日益明确的职责范围,并获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的认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社区工作职业化理解为在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萌生出来的社区工作职业的过程,经由这个过程,社区工作从业人员具备了相应的入职资格,并拥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对象、工作条件、工作内容、职责范围、收入水平及职业声望等。 自某一职业开始萌生,该职业即具备了向专业化拓展的可能,但并非所有的职业都可以成长为专业。“专业化”这一术语反映了一个职业争取并最终享有排它性权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国家、社会 (客户和公众)、大学和“该活动本身"多主体互动,一个具有潜在价值、确定的人类活动发展成长,经由“次级专长"、“准职业”、“形成职业”、“出现专业”等阶段,最终达致“成熟专业”的身份。与此同时,与该活动相应的人群组织和自治程度、科学知识体系和知识获取系统、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国家和社会对该活动的规范和保护程度,也逐步从低级形态进化至高级、发达状态。 基于“专业化”的理解,我们认为,社区工作专业化是在职业化的基础上向更高层级迈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社区工作专业知识的不断科学化和系统化以及工作技巧的日益复杂化,社区工作专业机构通过制定相关工作章程和伦理法规,规定从业者职业操守和业务规范,来维护社区工作职业活动的排它性权利,保证社区工作的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包括社区工作从业人员、客户、公众在内的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二、我国社区工作职业化与专业化进路中的主要成效 学科知识体系基本确立。从专业归属上看,社区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范畴,社区工作者就是社会工作者。在因历史原因中断近30年之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

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 怎样促进中国现有的实际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是一个自社会工作在中国重建以来一直不断讨论的问题。那些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专家一开始就提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目标。随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出路问题的出现,社会工作专业化问题就更加直接地提上议事日程。在专业化的途径方面有如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做法: 在职培训论。在职培训论的观点是通过对现在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进行专业社会工作知识的培训而促使他们走向专业化。按着这种观点,实际社会工作者部分地不适应现代社会工作要求,既有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方面的问题,但是只要通过适当的培训,就能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补充,就可以使中国的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更何况,至今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马上代替这些实际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因此,必须通过专业培训使他们逐渐过渡,逐步实现专业化。 专业替代论。专业替代论把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寄希望于专业社会工作者对原有社会工作模式的替代。这种观点特别注意现有的实际社会工作在价值观、服务方法等方面表现出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特征,指出这种服务实践上具有管理和控制的基本职能,二者又是与政治体制、社会福利体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要这些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员仍生活于政治性的行政框架之内,受官本位、行政化的影响,他们就不可能走向专业化。因此,中国总体上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可能要靠专业社会工作队伍的成长,靠专业人士对非专业人士的逐渐替代来完成。 专业转化论。专业转化论是指这样一种看法和做法:在社会转型中根据需要设计一些社会工作岗位,来承担某些原有的和新出现的社会服务工作,并对这些从业者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从而在局部即某些社会工作系统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化。由于这些岗位上的工作包括了一些原来的、传统的工作,因此,对这些新岗位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也包含了对原来的行政性社会工作的转化。专业转化与在职培训的不同之处是:专业转化是以新岗位的设计为基础的,并对那些欲从事该项工作的人进行专业准入衡量,在进入该专业岗位之后进一步对他们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而岗位培训则是在原来的岗位不变、自上而下的行政化要求依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对这些岗位上的人给予社会工作知识的添加。 (二)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策略

专业化,还是去专业化-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两种话语论述

“专业化”,还是“去专业化”?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两种话语论述 (2011~)

一背景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确立执业规范和从业标准”,我国的社会工作[1]“专业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为了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中央组织部等18个部门于2011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个文件被认为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央组织部等,2011)。2012年,中央组织部等19个部委和群团组织联合发布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这个文件为“专业化”进程设定了战略性目标: 到2015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50万人,其中具有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5万人,具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达到同等能力素质的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1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万人。(中央组织部等,2012)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首先,提供社会工作教育的高校由2000年前的28所增加到2010年的258所;招生人数也由2000年前每年千人左右的规模扩张为一万多人。另外,全国还有60所院校提供专科层次的社会工作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目前已有60所高校开展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教育,每年共招生2000多人(柳拯,2012)。其次,截至2013年,专业人才总量有36万多人,其中12.38万人已通过初级或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最后,2013年全国用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达17.3亿元,比2012年增长38%。财政投入的持续增长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蓬勃发展:2013年全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有2000多家,比2012年增长一倍多(新华网,2013)。 在此背景下,大量的学术研究不断地论证社会工作在我国“专业化”的合法性。然而,伴随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现状 概述 社会工作是一门关注人类社会福祉的学科,旨在通过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个人 及社区解决各种问题和挑战。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专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专业的现状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 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机会。同时,社会对社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社会工作专业可以应用于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教育、儿童保护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状况不仅体现在学科设置上,还体现在专业研究和理论框架上。越来越多的研究项目将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发展等相关学科进行融合,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使社工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挑战 尽管社会工作专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专业的认可 度和社会地位还有待提高。与其他学科相比,社会工作在大众眼中的认知度较低,很

多人对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存在误解。因此,社会工作专业需要加强宣传,提高专业的认可度和社会地位。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工作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经验。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另外,社会工作专业还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随着社会对社工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才供应相对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社会工作人才,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多元化发展:社会工作专业将逐步向多个领域拓展,包括老年人护理、 心理咨询、社区发展等。这些细分领域的兴起将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国际化合作:社会问题往往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因此,社会工作 专业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国际化合作将为社会工作专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也需要适应科技的进步。 通过科技的应用,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更高效地提供服务,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精选

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精选 教育社会学是介于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学科。以下是教育社会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社会工作介入可行性分析

2、教育领域性别比例逆转带来的社会挑战 3、韩国如何进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4、青少年泛道德化批判现象论析及对道德教育的反思 5、社会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创新 6、加速开拓统计学的应用价值--中国统计教育回顾与展望 7、面向外来工子女的社区公益教育开展模式研究 8、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9、从人才需求看统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0、社会资本代际传递对少数民族生教育获得的影响--以X大学为例 11、教育流动与底层再生产--一种大学生“农民工化”现象的研究 12、代际教育流动及其不平等实证研究 13、取业化取向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探索 14、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的民族认同教育研究 15、学校应开展新型毒品预防教育 16、家庭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7、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困境与反思--基于江苏省七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18、我国性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19、青少年的话语模式研究及其道德教育意义

20、社会工作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爱国统一战线教育 21、跨界民族的家庭文化心理演变过程及教育影响--以一个朝鲜族家庭为例 22、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社会学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实践及反思 23、社会工作人才继续教育模式研究 24、实践视域下青少年校外活动的教育特质 25、职业能力分析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26、民族国家建设场域中的女子教育变革--以晚清女子学堂为中心 27、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暴力初探 28、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29、助人者个人特质对社会工作咨询的影响--基于华仁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家庭教育咨询案例分析 30、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海南省为例 31、论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32、大学艺术与礼仪教育渗透研究 33、社会工作教育推动社会组织专业化的实践研究 34、未成年罪犯再社会化教育的内涵及存在问题 35、日本青年的道德教育研究 36、彝族婚姻习俗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发展趋势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领域。社会工作是一项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福祉、安全等权益的重要职业工作,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日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社会工作的定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但总体来说,它涉及到为获得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幸福所做的努力。社会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涉及到社会福利、就业、残疾人、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帮助人们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在国内,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各地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水平差异很大,以致在很多行业中,社会工作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社会工作也缺乏一个行业标准,导致无法进行监管,这也导致很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工作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正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由于社会工作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对着重于人的关注和服务,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感、沟通等素养。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行业在职业培训、标准制定和组织管理等方面不断提高和优化。 在全球范围内,社会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得到了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在专业化的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趋势和方向。 首先,社会工作将趋向系统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也能够承担更多的职能和责任。 其次,社会工作还将趋向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化的趋势,社会工作也要突破国界和地域,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以加强各国之间的社会工作合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公众。

此外,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工作者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和移动技术,加强与受助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更加高效地提供服务。 总之,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工作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社会工作者自身素质和培训,完善社会工作体系和标准,并且支持社会工作机构创新和发展,共同推动社会工作事业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1 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的社工人才约为10000人,尽管按照社会需求,这些人远远不够用,但实际上却仅有10%-30%的学生选择了相应的社会工作,其他相当部分则进了机关、企业等单位从事“不对口”的工作。不少社工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就业前景太不乐观”了,专家认为,造成这种“不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 就业去向 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 社会工作专业就业方向2 职业现状 社会工作人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目前,这一新兴专业作为一门职业受到社会的“冷淡”,每年能被民政部录取成为专业社工的本专业学生不过百分之一二,甚至有的学校该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零。社会工作专业就业率低和公务员考

试的火暴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要实现“大市场、小政府”,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由政府支付工资的社会工作者有近2万人,其中广州市区的社会工作者达到8000多人。主要在帮扶青少年教育、妇女工作、残疾人康复咨询等领域开展工作,以社区居委会为主要工作平台。 尽管如此,我国很多实质上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仍面临尴尬的境地,社会工作为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目前的从业者多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另一方面,社工的资质认定标准在我国刚刚起步,社工的定义尚不明朗,做着社会工作的人难以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社工。 社会急需大量社工,而社会工作专业的就业率又低得可怜,这两种情况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呢?一是社会专业毕业生的最大雇主——政府将工作机会给了公务员们。二是全社会的社工意识没有形成。社会工作的学生去应聘,会不得不跟招聘方解释什么是社会工作。他们参加工作后,又往往被当成护理或干脆是杂工来使用。这样又产生一个问题: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在国外需要执证),更愿意花很少的钱去找便宜的非专业劳动力。 职业前景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在香港,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1人是社工。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逐渐成为一项备受重视的职业。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 也随之而来,包括职业认可、职业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并寻找对策,以促进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的根本在于职业认可。相比于医生、律师等传统职业,社会工作 在社会地位和认可度上还存在差距。这导致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角色不够清晰,职业发展不够明确。对策是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可度和地位, 树立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让社会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一职业。 社会工作领域的职业培训也面临一定挑战。目前,社会工作专业的培训课程和体系还 不够完善,导致部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足。需要对社会工作领域的教育和培 训进行提升和改进,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以及实践环节,提升社会工 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也体现在职业发展方面。相比于其他职业,社会工作领域的职业 发展路径不够清晰,缺乏职业晋升机制和职业发展规划。这给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带来 了一定的困扰。对策是需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机制,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晋升 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社会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社会工作领域还存在着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方面的问题。由于社会工作工作对象的特 殊性,社会工作者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道德挑战和职业责任压力。需要加强对社会工作者的 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责任培养,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确保他们能够做 到公正、公平、专业地开展工作。 需要加强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组织建设和行业管理。目前,社会工作领域的专业组织 和行业管理还不够健全,导致社会工作者的权益保障和行业规范化程度不高。需要建立健 全的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和行业管理机制,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多的职业支持和保障,推动 社会工作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社会工作职业化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从职业认可、职业培训、职业发展、 职业道德和职业组织等多个方面着手。通过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推广、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和职业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 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共同为推 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道路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道路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化是指社会工作从传统的业余性质逐渐转变为一门专业的实践。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本文将围绕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展开研究,包括专业化背景、发展阶段、挑战和前景等方面。I. 专业化背景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在当时的社会变革中,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同时,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也在逐渐被认可和重视。专业化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问题的增多和复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如贫困、失业、疾病等。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提供支持和服务。 2. 社会对社会工作的认知提升。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职业,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和需要。人们对社会工作的需求增加,也促使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3. 社会工作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支持。社会工作理论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工作专业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II. 发展阶段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 成熟阶段。 1. 初级阶段 在初级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目标是建立起一套基本的专业标准 和职业规范。社会工作机构开始出现,并建立起相关的专业学校和培 训机构。社会工作职业的特点主要是利他主义和志愿服务。 2. 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的社会工作专业化主要体现在职业角色的确立和专业人员 的培养。社会工作开始从传统的志愿服务向职业化服务转变,更多的 人选择社会工作作为他们的职业。 3.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在多个方面达到了高度发展。首先,社 会工作职业的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社会工作者获得了专业的地位和 待遇。其次,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加系统化和成熟化。最后,社会工作法律法规的完善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III. 挑战 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在这些挑战中, 包括社会认知的提升、专业机构的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支持等方面 的问题。 1. 社会认知的提升

科研课题论文: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径的探析

103700 社会其它论文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路径的探 析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强大的就业压力,作为新兴专业的社会工作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我国以高校教育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模式,使得专业教育走在了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之前,这一方面体现了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性需求,另一方面却由于社会无法在短期内提供承载这一需求的专业岗位,而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供给、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及其岗位设置三方面严重失衡,正是这种失衡导致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面临虽为社会所需,但难以找到传递专业服务渠道的尴尬局面。 一、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1.职业岗位不明确 在社会需求和教育政策的双重推动下,目前我国已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每年培养社工人才约

一万人。按照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社会工作价值观念,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能够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部门和机构从事专业服务和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1]在我国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职能,多由带有强烈行政性质的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街道办事处等部门承担,而这些单位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还停留在“听说过”、“需要还是需要”的认知层面,在实际招聘过程中却很少有明确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岗位设置。因此,相关就业领域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是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就业专业不对口 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虽能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机构找到工作,但真正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很少,导致了社会工作教育资源的浪费,社会工作人才的流失。调查显示,昆明某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30多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学生仅2人,四川某高校的社会工作毕业生40多人,从事社会工作的不过5人。乐观评估其专业对口率为10%-30%。[2] 3.薪酬体系不完善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需求分析 一、绪论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专门关注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问题,为促进社会变革与发展服务的学科。它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来实现目标,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解决身心健康、就业、家庭、社交、犯罪等社会问题,以此推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标志性专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工作已成为一个应用领域快速发展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深远的发展前途。 二、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1、社会工作专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尚属于比较短暂的历史阶段。20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开始开设社会工作专业。20世纪90年代前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推动者主要是研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及其制度改革的学者们,他们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及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很有必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改变,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开始得到进一步肯定和认可。 2、国内社会工作专业现状分析

社会工作发展获得较大提升的是在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工 作专业逐渐得到重视。目前我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比较多,但是大部分都处于初期阶段,学科集中度较低,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育部等政府部门也在不断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注重 专业发展与教育资源的重构,目前全国共有77所高校开设社会工 作专业。而且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知度、社会地位已得到了显著 的提升。 三、社会工作专业所面临的发展机会与挑战 1、机遇 (1)社会工作岗位需求日益增加。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加和人 们对幸福感、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工作者需求量将会 逐渐增加; (2)政府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推广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 部门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和支持力度增加,将会进一步促进 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 2、挑战 (1)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仍处于初期。当前,在机构设置、人 才队伍培养、学科建设、法律支持和社会认知度等方面,都存在 一些问题和挑战;

浅析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优势与问题

浅析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优势与问题 社会工作作为实践性和助人自助价值导向较强的学科,在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中应突出对理论性与实践性这两个层面的重视。本文认为,社工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教育中的缺乏亦值得反思。 随着社会工作这一职业在社会转型中被越来越多的提及,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相对于普高社工教育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自身的职业化培养的优势,也同样存在着缺乏外乡化职业经历的劣势。所以,如何建立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工作体系,凸显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社会工作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是每一个社会工作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专业,有着自身专业化的效劳技巧,也有着较为完备的价值理念的指导。这决定着其在教育中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是价值理念上的人文关心。社会工作是一门价值导向的学科,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它不仅标准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而且也标准了社会工作的根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这是社会工作不同于以往其他职业的最为突出的区别,也是社会工作教育成败的关键。 其次是能力要求的多样性。社会工作者在工作开展中可能会与形形色色的效劳对象打交道,而工作开展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所以工作者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 再次是职业素养上的实践性。实践性是社会工作职业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不同于众多的人文学科,社会工作的实践性尤为突

出。当社会工作的雏形在欧洲产生的时候,即是处理社会问题的福利救助活动。所以说从社会工作诞生起就进展着不断的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法。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社会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自身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过程上都有着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鲜明特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所具备的实践性和职业化,对于以价值理念指导实践的社会工作职业来说有着较高的切合度。 2.1 培养目标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更加注重职业化和应用性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专业课的地位,有针对性的开设实践课程。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实现从学校到机构即可上手的目的。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社工教育与普高社工教育有着鲜明的差异。在了解许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其培养目标中详细列举了社会工作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问题评估与干预能力、工程筹划与管理能力、个案管理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等十项详细的能力。 2.2 培养模式专业。相对普通高等教育专注于知识的传授,高等职业教育那么更倾向于"根底理论+技能"的培养。这种注重实用的特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以及技术的与时俱进。所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订单培养"等方式为许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所采用,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突出特色。 2.3 培养过程科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四年,高等职业教育只有三年,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做必要的调整。所以理论知识的简约性和针对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另一特色。要保证必要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也要考虑一定内容的压缩。比照许多院校社工专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一、问题提出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贫弱群体。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以助人为宗旨的专业,以利他主义理念和科学方法为基础对他人进行帮助,可以有效地帮助弱势群体、化解冲突、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人才,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路径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困境 1、专业发展不成熟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轨迹与西方不同,西方的社会工作是在助人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实践先于专业教育。中国的社会工作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明显超前于本土化的专业实践。从发展轨迹上看,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属于“后生快发”型,从1999 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大批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由于发展迅速,还来不及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作出准确判断,也没有形成植根于本土的适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这导致中国的社会工作教育在很多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在师资方面,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大量开展,师资水平明显滞后,很多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来自于其他专业,很多不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更缺乏社会工作专业的训练。

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及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明确、科学的思考。[1] 2、实务教学不足社会工作是应用型专业,有着强烈的实践取向。因此在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中应该有大量的实务课程与实践学时,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专业的认同,通过实践与实务训练,锻炼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目前来看,很多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务教学明显不足。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很少。即使一些地区存在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大多数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实际运行模式与真正的社会工作机构差距很大。社会工作学生到福利机构实习也大多限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很难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 3、社会对本专业认同性低,就业前景不乐观由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是专业教育先于实践,专业教育先于职业需求。因此从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抱怨很难找到社会工作专业对口的工作,即使有一些岗位,待遇也非常低。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和职业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对社会工作不了解。虽然政府一再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可以提供岗位的单位缺乏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缺乏了解。一些单位意识到了社会工作的作用却没有相应的岗位提供,这样势必导致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在国外被看作与医生、律师等并列的专业性职业,但在国内这种专业意识显然要弱得多。每逢社会工作学生毕

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论文

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健全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策略分析。 关键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对策 社会工作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谓社会工作职业化,一般是指在满足人类特定需要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活动被社会认定为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领域并获得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社会工作和民政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服务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党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务;社会工作则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纳”“案主自决”等专业伦理,更强调和服务对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务对象能够自立自强。从服务方式看,现阶段的民政工作主要是救济型救助和服务型救助;而社会工作主要是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福利行政等专业方法进行服务型助人。从服务功能看,现在我国民政工作多侧重于救济性、保障性功能,而国际流行的社会工作更多侧重于福利性、服务性功能。 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工作职业体系,职业化水平不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迎接挑战,需要政府机关、事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现代社区管理的运行中,社会工作者起着策划、组织、协调、控制的重要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的实践表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程度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应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加快,同时,也伴随着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因此,运用专门的理论与方法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成为迫切需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社会工作后,由于制度结构中没有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大部分活动是由政府行政体系(民政、劳动、教育等政府部门)和“准”行政体系(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来承担。然而,这些行政型社会工作人员大都未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学习,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仅凭热情的“粗放型”工作方式。不难发现,这种“粗放型”工作方式,面对需要专业性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心理疏导、矫正工作等问题难免束手无策,这就客观上向社会工作提出了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涵盖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在内的社会治理,无疑是现代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管理和服务都由政府直接来提供,并不意味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 作者:暂无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11期 朱志勇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大陆众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然而正在接受训练的学生却在不断 的发问: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本研究旨在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最早毕业的四届社会工 作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以及即将毕业的大四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专业课程的设置、获取专业知识信息的途径与就业取向和态度等。调查发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通道 是企业与高校,而真正从事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工作的比例很小。参与调查的在籍学生认为社会 工作专业还没有被社会认同,政府应该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履行更重要的角色。 [ 关键词 ] 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 1 【作者简介】:朱志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兴趣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区)发展、藏族教育、教师教育、高等教育,联系方式: zzy@https://www.doczj.com/doc/3519229077.html,. 作者附注:本研究问题是我 2003 年 8 月 -2004 年 12 月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 学院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给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讲授《社会工作专业英语》、《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时产生的。2004 年以此论文报名参加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组织的“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年会” 时被告知可以参加会议,但是不能在会议上陈述该论文。在我本人没有投稿的情况下,该论文莫名其妙的被一个名为《社会学》的杂志发表了(2005 年第 2 期 1-6 页),但该杂志没有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2018 年 6 月 16 日我在九江学院参加“地方高校学科建设 与文化内涵提升研讨会”时与在国内外从事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的陈社英教授谈及这一段我曾 经涉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经历时,他对我提及的这个研究题目非常感兴趣,请我适当修改后 正式投稿《清华社会工作评论》,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研究提供一个历史实证案例, 在此特别致谢。该研究当年也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白友涛教授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一、研究问题 截止 2004 年 11 月,中国大陆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就有 152 所,这也只 能说明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生存的空间,然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却仍然是个现实问题。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提出有关这个专业的训练科学与否以及社会工作职业 发展前景的问题,例如:社会工作专业到底应该依附什么样的院系或学科?现有的社会中有我们的位置吗?我们毕业后能干什么?经过大学四年的训练我们就真的能成为社会工作者吗?等等。这些问题使没有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我开始思考:社会工作职业化了吗?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会职业化吗? 在谈及职业或职业化时,与之相应的是专业或专业化。从社会工作在西方发展的历史来看,社会工作具有实践、专业与制度的三维性质:实践的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实务的服务、行动和问题——解决助人;专业的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专业的知识、价值和技能助人;制度的社会工 作以社会福利制度的理念、政策和项目助人。相对而言,一个社会中社会工作是否专业化,不 仅影响社会工作的实践层面和制度化层面,而且也受它们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不 一定能导致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职业,因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行为受到社会和机构环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篇: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管理工程系自考本科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论文选题 1.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2.论助人自助 3.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4.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5.推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方法的系统化与现代化 6.加强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创新 7.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议题 8.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关系探索 9.社工在我国的地位及其原因 10.浅析社会工作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11.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 12.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 13.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 14.个案研究 15.如何实现中国团体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16.团体社会工作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7.谈谈在团体工作后期团队工作员的介入方法与技巧 18.试析团体社会工作的意义 19.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20.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1.个人人格对社会的影响 22.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 23.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4.网络时代怎样保护青少年 25.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6.城市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27.农村居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28.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9.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30.现代企业制度与社工的有效介入 31.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工会工作 32.我国工会制度的重建与发达国家工会的特点 33.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去向、问题及对策研究 34.如何搞好社区文化建设 35.社会转型时期与社区服务 36.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与服务 37.我国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8.市场经济对我国社区建设的作用 39.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 40.社区居民应注意的问题 41.我国社区和西方国家社区的异同 42.社会职能分化与社会发展 43.城市低保福利依赖与反依赖研究 4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 45.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政策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6.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47.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48.中国养老模式探讨 4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50.论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管理工程系2008年4月22日 第二篇:社会工作专业学年论文选题 2009级社会工作专业学年论文选题 一、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1、古典社会学家理论学说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

中国内地社工硕士教育现状及其发展障碍反思-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中国内地社工硕士教育现状及其发展障碍反思-高等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社会工作教育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上世纪的我国社工教育,近年来在政府的重视下,发展较快。然而,在培养了大量社会工作人才、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同时,社会工作教育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实习安排方面都存在不太成熟和科学的地方,人才供需矛盾,人才的质量远远落后于其规模,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对社会工作教育教学的研究力度、范围和深度都比较缺乏,很多研究课题多为质性研究,说服力不足。因此,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七所高校的实证调查,探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现状,全面反思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的问题和困境,具有非常迫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研究的问题、研究设计及变量测量中国内地近年来,社会工作发展迅速,短短几年间全国200 多所学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了大批的社会工作人才。但是,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的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出现了诸多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上出现了瓶颈。 ①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舶来品,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早于职业化,在培养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匹配岗位,这导致我国大批的社工人才流失,折射出我国当前社会工作教育培养存在着许多问题。 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当前社会工作硕士的教学现状。具体而言,本文从高校社会工作硕士培养目标定位、高校社会工作硕士培养课程设置、高校社会工作硕士培养的专业实习、社会工作硕士导师指导四个方面着手探讨当前的现状,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 社会工作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