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方案

股骨颈骨折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好发于老年人。

3、患侧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关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采用Garden分型。

I型:不全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

III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IV型:骨折完全错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并外旋。

三、中医治疗

1、复位与固定

⑴、“丁”字鞋固定或皮套牵引:

适应证:①Garden I型;②老年患者对伤肢功能无要求者;③中风瘫痪者的偏瘫侧;④不愿行骨牵引者。

⑵、胫骨结节骨牵引:

适应证:①Garden I、II型;②老年患者对伤肢功能无要求者;

③中风瘫痪者的偏瘫侧;④对皮牵引治疗不配合者。

患者入院后,患肢置于布朗氏架或者下肢垫上,在外展中立位行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1/10。对不稳定性骨折牵引的要求是:①牵引重量约占体重1/7;②先采用中立位牵引,牵引2-3天后,逐渐将患肢改外展,微内旋位;③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均应超过8-12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

2、按骨折三期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①早期:骨折后2周内

主症:患髋疼痛,肿胀,大便不通,或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尾10g,牛膝10g,生地15g,云苓10g,川芎10g,三七粉6g,赤芍10g,甘草6g。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10g(后下),枳实10g。

②中期:骨折3~4周内

主症:患髋疼痛减轻,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生地15g,红花6g,地鳖虫6g,骨碎补12g,煅自然铜10g,续断12g,乳香6g,没药6g。

③后期:骨折4周后

主症:筋骨痿软,腰膝无力,形体消瘦,体倦,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自制接骨汤:西洋参10g(党参20g),白芍15g,砂仁10g,木瓜15g,地鳖虫10g,黄芪15g,熟地25g,续断20g,煅自然铜10g,牛膝10g,当归15g,枸杞25g,骨碎补15g,甘草5g,川芎10g,山药15g,补骨脂15g,田七15。

3、其它治疗

①早期中药涂擦患处,消肿止痛,每日2~3次,中药贴敷疗法每日1次。

②中药局部封包,封包药物如下:田七8g,丹皮5g,乳香

5g,白芨8g,大黄10g,红花10g,桃仁10g,黄柏10g。

③烫熨治疗,骨折早期患处或术后照射伤口每天1~2次促进患处或伤口消肿愈合。

④中后期用骨折使命治疗仪理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药贴敷疗法,隔物灸法,舒筋活络,促进骨折愈合及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每日1~2,每次半小时。

4、护理调摄

①牵引期间积极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以及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屈伸锻炼。

②每个月复查X光片一次,骨折坚固愈合、股骨头无坏死现象时,扶拐逐渐负重行走。

③卧床期间预防褥疮,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④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腻之品,后期饮食适当进补,如猪脚汤,排骨汤等。

四、手术治疗

⑴、术前准备

①术前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3-5天。

②完善术前必须的理化及实验室检查:根据病情可选择CT三

维重建,动脉血气分析(高龄、有心肺疾病者),心脏彩超

(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下肢肿胀或者有发生血管栓塞疾病风险的)。

③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⑵、手术方式选择

①Garden I、II型骨折: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者,采用小切口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固定螺钉一般采用2~3枚,手术中不显露骨折断端,以保护骨折处血运。

②Garden III、IV型骨折:

A、<50岁者,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并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

B、50岁-60岁,身体状况良好者,行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或配合带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骨折前活动量较少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C、>60岁,可耐受手术者行人工全髋关节或半髋关节置换术。

③对于身体状况极差,既不能耐受牵引又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的高年患者,为减轻骨折处疼痛,便于护理,给予局麻下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⑶、行内固定治疗者,按骨折三期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

药。

⑷、围手术期按抗菌素使用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

⑸、护理调摄

①术后积极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以及踝关节和足趾关节的屈伸锻炼。

②每个月复查X光片一次。

③卧床期间预防褥疮,禁盘腿及侧卧。

④术后早期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腻之品,伤口愈合后改正常

饮食。

五、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1、治愈:对位满意,局部无疼痛,无跛行,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o,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2、好转:对位良好,轻度疼痛,跛行,可半蹲,生活可自理,X线片示骨折线消失。

3、未愈:患处明显疼痛,伤肢不能行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坏死。

优化点:

1、长期卧床牵引患者,肠蠕动减弱,大便秘结不通者予中药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加大黄10g(后下),枳实10g;或中成药麻仁胶囊、四磨汤口服通便治疗。

2、烫熨治疗,骨折早期患处或术后照射伤口每天1~2次促进患处或伤口消肿愈合。

3、骨折使命治疗仪理疗,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药贴敷疗法,隔物灸法,舒筋活络,促进骨折愈合及肢体关节功能恢复,每日

1~2,每次半小时。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 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症属血瘀气滞。 2. 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症属营血不调。 3. 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症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大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子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大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Evans分型法)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Ⅴ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牵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先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对于髋内翻同时合并有明显成角,股骨颈前倾角消失或变为负角者,可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骨牵引予以纠正。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 案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方案 股骨颈骨折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好发于老年人。 3、患侧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压痛,髋关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骨与关节损伤》第三版,采用Garden分型。 I型:不全骨折。 II型:完全骨折,但无错位。 III型:骨折部分错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IV型:骨折完全错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并外旋。 三、中医治疗 1、复位与固定 ⑴、“丁”字鞋固定或皮套牵引: 适应证:①Garden I型;②老年患者对伤肢功能无要求者;③中风瘫痪者的偏瘫侧;④不愿行骨牵引者。 ⑵、胫骨结节骨牵引:

适应证:①Garden I、II型;②老年患者对伤肢功能无要求者; ③中风瘫痪者的偏瘫侧;④对皮牵引治疗不配合者。 患者入院后,患肢置于布朗氏架或者下肢垫上,在外展中立位行胫骨结节牵引,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1/7—1/10。对不稳定性骨折牵引的要求是:①牵引重量约占体重1/7;②先采用中立位牵引,牵引2-3天后,逐渐将患肢改外展,微内旋位;③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均应超过8-12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 2、按骨折三期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 ①早期:骨折后2周内 主症:患髋疼痛,肿胀,大便不通,或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当归尾10g,牛膝10g,生地15g,云苓10g,川芎10g,三七粉6g,赤芍10g,甘草6g。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10g(后下),枳实10g。 ②中期:骨折3~4周内 主症:患髋疼痛减轻,舌质紫暗,脉细涩。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续骨活血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生地15g,红花6g,地鳖虫6g,骨碎补12g,煅自然铜10g,续断12g,乳香6g,没药6g。 ③后期:骨折4周后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三)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四)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 中期:瘀血凝滞证; 后期:肝肾亏虚证; 二、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 牵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向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对于髋内翻同时合

骨伤科股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股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由于老人股骨颈部骨质疏松,因此,在较轻 的外力下,如行走时碰撞、跌倒,即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诊断】 1.老人跌跤后,髅部疼痛剧烈,失去站立及行走能力。 2.患肢呈现外旋和短缩畸形。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50。者,属内收型,畸形明显,患肢短缩可达3cm左右,明显外旋。骨折延长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所成的角度<30。者,属外展型,患肢仅有轻度外旋或短缩。 3.伤处瘀肿多不明显。 压痛以鼠蹊中部为明显。如骨折发生于股骨颈之基底部,则局部瘀肿较重,压痛明显。 4.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患肢稍能伸屈,畸形不明显。可作足跟叩击试验,如引起鼠蹊部明显疼痛,骨外展型内收型折的可能性较大。股骨颈骨折 5.X片可明确骨折的类 型及移位情况。无移位的骨折在X片上仅见微细的骨折线或仅有一侧骨皮质不连续。个别病员X片无明显的骨折征,但老人跌跤后璇部疼痛,功能障碍,足跟叩击痛明显者,宜按不完全骨折处理。 【治疗】 1.无移位的不完全性骨折,可作胶布皮肤牵引患肢,重量2~4kg,置患肢于轻度屈胸、屈膝和轻度外展位。合适的牵引可以缓解骨折部位的疼痛。 6.牵引过程中注意勿使扩展板抵及床栏或滑轮,否则失去牵引作用,甚至使断骨移位。如牵引后疼痛迅速减轻,则6~8周后可摄X片复查,如骨折线消失,可停止牵引,练习扶双拐行走。 7.对有移位的内收型骨折,可作手术治疗。较常用的为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无需牵引,可扶双拐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因断骨愈合困

难,可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髅关节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位于股骨大粗隆与股骨小粗隆之间的骨折。由于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比较丰富,所以骨折后比较容易愈合。 【诊断】 1.多见于老年患者,有外伤史,如从高处坠跌或重物撞击等。受伤时患者常自己感觉有骨擦音。 2.患肢大粗隆周围瘀肿明显,触痛较重,患肢可有外旋及短缩畸形,或有轻度内收成角畸形 3.患肢功能障碍,部分病员可触及骨擦音。 4.局部肿胀严重者,说明内出血量较大,病员可有发热、口渴、纳呆、便秘等症,体质较弱者要防止发生休克。 【治疗】 1.对无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作胶布皮股骨粗肤牵引,待患肢肿痛基本消失,6周以后停止牵隆间骨折 引,练习扶双拐行走,患肢不负重。3个月后X片呈骨性愈合,患肢方可逐步负重行走。 5.对有移位者,应在腰麻下整复,使患肢外展15°,并矫正至中立位。在两助手对抗拔伸下,术者用推提捺正手法,使断骨复位。复位后肌力强壮者,用骨牵引,重量4〜5kg。肌力一般者,用胶布牵引,重量3kg。2个月后X片复查,断骨初步愈合,可除去牵引,改用外展夹板固定。 6.外展夹板上起腋下,下至膝关节上,分作两块木板,于中点有活动轴连接。其上段固定于躯干,称躯干段板;其下段固定于大腿外侧,称肢段板。整个外展夹板有向外的弧度20°~30°,可以保持患肢于外展位。为使肢段板稳固,大腿应先用四块木板包扎于股骨四周,然后包外展夹板。 7.作骨牵引时,可同时使用外展夹板。嘱患者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和踝关节伸屈活动。2〜3周后,疼痛减轻,可在床顶装吊环扶手,练习起坐,抬起臀部及躯干等动作。

安徽省股骨颈骨折中医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股骨颈骨折中医分级诊疗指南 (2015版)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是常用的手术方法,虽然治愈率较高,均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医疗单位需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条件。 一、中医诊断、分期及分型 (一)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二)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症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症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同《安徽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二、治疗 中医疗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按照骨折三期辨证治疗: 1、骨折早期。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等。中成药:应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 2、骨折中期。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推荐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中成药:应用和营止痛,接骨续筋类。 3、骨折后期。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推荐方药:壮骨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等。中成药:应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类。 其他同《安徽省股骨颈骨折分级诊疗指南》(2015版)。 三、中医护理 (一)情志护理股骨颈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血瘀气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股骨颈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二)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法) Garden于1961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Garden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为四类 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治疗方法

(一)骨折早期 1.复位固定法 (1)牵引复位 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临床常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3~7日,牵引重量维持在体重的1/10左右即可。牵引2~3天后,要床边摄片,以观察牵引重量是否需要调整。骨牵引治疗可使骨折复位,减轻病人痛苦,常作为手术前常规治疗方法。亦可行皮肤牵引,以减轻患者痛苦。 (2)牵引床快速复位 作为内固定前的常规复位方法麻醉后,患者仰卧于多功能骨科牵引手术床,会阴部顶一立柱,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双下肢伸直,固定患肢于外展30°,外旋15°位,牵引复位,牵引患肢至双下肢等长,然后再使患肢内旋15°。C 形臂或G形臂X光机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使骨折对位对线尽量达解剖复位。复位质量多采用 Garden指数来衡量。在正位片上,股骨头内侧承重骨小梁的中心轴线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呈160~170°角,如果小于160°则表示有髋内翻,大于180°则表示有髋外翻。侧位片上股骨头与股骨颈轴线呈180°角,正常的指数变动应在20°之内。多数骨折均可用此法达到满意复位。 (二)手术疗法 对于 GardenⅡ型以上,符合手术指征者,可采用手术疗法。 1.闭合复位空心钉加压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具体手术操作参照ㄍ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操作流程。 3.人工关节置换 对全身情况尚好的高龄病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已合并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者,可选择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三)康复疗法 指导患者尽早活动足趾及踝关节,进行踝泵训练;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收缩;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活动上肢,增加上肢的肌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扩胸、拍背运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及肺栓塞;逐步采用按摩、关节松动训练、中药离子导入、红外线照射、电磁疗法等康复疗法。 (四)西药治疗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围手术期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1月.28卷.1期); 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65-71); 4.其他药物:消肿、促骨折愈合等。 三、疗效评价 采用由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ON Nagi MS Dhillon,VG G ori Bone & Joint Journal,1998, 80(5):798-804)。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 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 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 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间连线处。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法) Garden于1961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Garden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为四类。 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早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 血液离经,经络闭阻;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舌质淡,苔薄白; 2、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2-10周内,离经之淤血逐渐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定,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分消退,疼痛逐渐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血瘀气 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 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 基本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 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髋部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临床表现,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针刺等; 2.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早期正确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做到合理有效;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体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 下、肝、肾等; 二患肢肿胀 1.评估伤肢状况,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 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或及早消除患者 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宜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4.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 相应处理; 5.遵医嘱行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电针等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是指外伤后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的骨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属于中医“骨折”范畴。临床表现为伤后髋部疼痛,髋关节各方向被动或主动都能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有时疼痛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有压痛和扣击患肢足跟或大转子部时髋部有疼痛。无移位骨折,畸形可不明显;有移位骨折,患肢呈外旋﹑短缩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髋关节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对临床症状可疑,X线未发现明显骨折者,应摄健侧对侧照片或两周后再摄片检查,也可立即行CT扫描检查。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1、有外伤史 2、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有移位的骨折,伤肢外旋短缩,髋膝关节轻度屈曲,腹股沟附近有压痛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髋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片显示股骨颈骨折。 (二)病期诊断 1、早期:伤后两周内 2、中期:伤后2-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症候诊断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

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髋部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二、治疗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持续牵引治疗以及穿防旋鞋制动。卧床为主,不负重3-6个月,适应症:部分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如外展嵌插型骨折)或有多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和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二).手术治疗 1.手术风险的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患有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手术耐受性差,而且由于创伤后机体反应迟缓、卧床不起等因素还可能使身体状况恶化,因而手术风险很高,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处理和术后并发症防治。在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病,必要时请内科和麻醉科医师会诊,进行术前评估,待并发病的病情稳定可耐受手术时方可考虑手术。 2.手术治疗的方法 1)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分为闭合复位及切开复位内固定两大类。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常用的有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解剖钢板内固定、DHS内固定等。其中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问短、微创出血少、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以及固定后即可获得足够的加压和稳定等特点,现已经成为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 2)人工关节置换术。 首选方法,其主要优点有:患者可早期活动,减低卧床并发症,消除了股骨颈骨折的骨不连和缺血性坏死,可减低再次手术的概率。目前,常用的假体置换主要分两类,即半髋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半髋置换可分为单极人工股骨头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全髋置换主要分为有水泥型与无水泥型。 (三).中医中药疗法: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无移位和轻度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一、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TCD 编码为:BGG000)。 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ICD-10 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94 )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 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 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 周内。 (2)中期:伤后2 周~4周。 (3)晚期:伤后4 周以上。 3. 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①股骨头下骨折; ②经股骨颈骨折;③股骨颈基底骨折。 2)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Garden 分型法) 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H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皿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W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OOO骨折病;ICD-10编码为:S7 2.002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2. 分期:属早、中期; 分型:(1)年龄w 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 I -皿型; (2)年龄〉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 I - H型;(3)所有基底型的患 者。 3.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 因患者意愿以及病情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常规;

股骨颈骨折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属中医骨折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 (一)内治法 股骨颈骨折术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舌质瘀暗的血瘀证患者,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若见纳差痞满,舌红苔黄腻,以湿热为主的患者,选用三仁汤加减; 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术后气血虚损,神疲懈怠,舌淡脉细,以气血两虚为主的患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LT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型式,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中。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旨在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 股骨颈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典型的症状包括股骨区域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X射线、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用于确定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的程度。 分类 根据骨折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股骨颈骨折可分为几个类型,如下所示: 1. 骨折类型I:不错位骨折 2. 骨折类型II:部分错位骨折

3. 骨折类型III:完全错位骨折 诊疗方案 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案可以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整体状况来确定。以下是一般适用的临床诊疗方案: 1. 非手术治疗: - 骨折类型I或部分错位骨折可以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助行器具和进行物理治疗。 - 药物治疗包括疼痛管理和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2. 外科手术治疗: - 完全错位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手术选项包括骨内固定术、假体置换术或其他可行的手术方式。 -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肌肉功能。 并发症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包括: 1. 血栓形成:需要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或机械预防措施,以减少血栓的发生。 2. 感染:手术时需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及时进行伤口处理和抗生素治疗。 3. 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以上是股骨颈骨折临床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决定。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和合理康复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诊疗方案 一、概述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尤 以老年女性较多。本病属于中医“杵骨骨折”的范畴。 二、诊断 【西医诊断】 1.外伤史 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 而发生。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有车祸、高处坠下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 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 明显,尚能站立和行走。 3.体征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痛:多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压痛,大粗隆部有叩击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3)肿胀:囊内骨折无明显肿胀,囊外骨折且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肿胀出现。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就出现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部分无移位和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行走和骑自行车。 4.辅助检查 (1)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部分患者受伤 后X线检查可呈阴性。 (2)CT和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I检查,已明确诊断。 【西医分型】 1.按照骨折移位程度的Garden分类: Ⅰ型:不完全骨折; Ⅱ型:完全州折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 2.按照骨折部位分为: 头下型: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颈皆在骨折远: 头颈型:骨折面一部分在股骨头下,一部分在股骨头上,一部分在股骨颈部; 经颈型:全部骨折面通过股骨颈; 基底型:骨折面位于颈干交界面上。 前三型为囊内骨折,第四型为囊外骨折。 【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血瘀证 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营血不调证 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股骨颈骨折的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诊疗方案 【西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中医病名】股骨颈骨折 【诊断要点】 1 西医诊断判定标准 1.1 有外伤病史。 1.2 伤后患者出现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活动困难并呈内收、外旋(45°~60°)、短缩畸形。伴有腹股沟中点处压痛、下肢纵向叩击痛。 1.3 无移位的骨折伤后局部疼痛轻微,肢体活动不受限,仍能够行走,体检时体征很少,除腹股沟中点处轻微压痛外,缺乏其他骨折的确切表现;数日后疼痛逐渐加重,负重、行走出现困难。此种情况常表明,受伤时为稳定型骨折,以后发展为移位型骨折而出现功能障碍。部分患者甚至可无外伤史。 1.4 X线片可明确骨折的类型和稳定性。某些老年人股骨颈无移位的骨折难以立即在X线片上发现。疑有骨折者应CT检查,必要时卧床或避免负重,1~2周后再次摄片检查。 2 中医症候判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1 初期

骨折开始的2周内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2.2 中期 伤后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2.3 后期 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一)初期骨折开始的2周左右为初期,此时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 治法: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 方药:活血止痛汤,新伤续断汤,七厘散,云南白药,五灵丹等。 (二)中期2~4周左右的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 治法:接骨续筋,和营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接骨丹,五灵丹等。 (三)后期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 治法: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方药: 壮筋养血汤,六味地黄汤,八珍汤,健步虎潜丸,归脾丸等。 【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骨伤科 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目录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3)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7)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1)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7) 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1)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 )。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X线,或辅以CT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 1.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角减少,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中医院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市银河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学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摔倒受伤历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I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明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骨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仅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行,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 ⑴有外伤史; ⑵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二)西医诊断 ⑴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 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