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

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对现有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教

材落后、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学模式单一、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等问题进行了

分析,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

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自主教学、系统教学相结

合的实践教学思路,合理安排各环节学时,做到环环相扣。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设想

1. 引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是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与给排水管

网和水质工程学一起构成完整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是城市健康水循环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筑给排水工程研究的“水”局限于建筑或小区内部,与通

风及空调系统、建筑电气等学科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1],具有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建筑使用质量的功能属性。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理论研究不足

建筑给排水工程既与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

备工程,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共同组成了水工业学科中的水工程学科。因此,

建筑给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

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

式介绍,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建筑给排水工程这门学科而言,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

2.2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崛起,住宅小区的大量兴建,舒适、健康、节约水资源等观念日益普及,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已广泛应用,相关规范规程不断更新,一本教材要想及时反映这些技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难度[2]。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现有教材内容。

2.3知识掌握不透彻,设计程序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意见是,对建筑各个系统的主要内容基本了解,但只处于应付考试状态,不能灵活应用。虽然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过如何进行设计以及设计的主要步骤,但事后学生的印象不深刻,课本又无资料显示。有的设计基本上是照猫画虎,似像非像,结果还是不明白[3]。

2.4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量。但是现在所谓的“多媒体”大部分采用的是ppt课件形式,课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疲惫,只是感觉老师在不停的说,不停的翻ppt,但是关掉多媒体,学生在脑海中所能记忆的东西很少,学习效果不明显。

2.5学生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

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建筑给排水的实验而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没进行。由于受经费和实习时间的影响,大部分实习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收效甚微。建筑给排水的课程

设计通常安排一到两周的时间,由于时间短,学生通常无法深入到分配的设计课

题中去,造成最终的设计计算成果较差。

3 教学改革设想

3.1改变单一课堂理论教学,增加现场教学

课堂讲解知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然其收效甚微。尤其对于建水课来说

更加不合适,因此需要针对实物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

更有实物的概念。根据各个系统,将本应课堂讲解的系统组成、设置方式、管道

附件等内容改成1~2学时现场教学。比如,在讲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雨水系统及热水供应系统的组成、选用的管材、管材的连接方式时,可要求学生到教学楼、办公楼、寝室等地实地观察,如果教学条件许可,可

把课堂移到这些地方,进行现场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这样现场教学需要18~20学时。

3.2改变单一理论教学,增加视屏、图片及模型教学

在现场教学的同时,有时候很多细节由于现场很难看到,因此,需要积累施

工阶段视屏及某些特殊场所的视屏。例如卫生间管道施工视频、消防管道安装视频、太阳能安装视频等。在课堂上针对视屏、图片和模型讲解。这无疑是增加信

息量和立体感。减少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增加课堂教学的立体感。

3.3改变单一教师传授,增加学生自主认识

某些章节以主题形式进行设计,例如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消火栓位置设计、水景概述等。可由学生备课进行0.5学时讲解,再由教师进行讲解。以学生为主

的教学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印象深刻。最终将此课某些章节做成主题讲座形式

的教学方式。

3.4改变单一书本讲解,增加课外知识讲解及组织专家面向学生讲解

邀请知名专家或业内人士,以讲座形式给学生讲解某方面知识,以此来拓展

课程知识并接轨实际工程。例如:排水检查井的构造、给水阀门的构造、锅炉的

构造、无负压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游泳池水处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中水处

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等。邀请设计院工程师讲解建水系统的设计、邀请规划院高

工讲解城市管网的规划等。

3.5改变单一分块分章节式讲解,增加实际工程一体化式讲解

建水课本是分模块分章节对建水各系统进行讲解,一旦面对课程设计和实际

工程,很多同学一脸茫然。因此,需设定一典型例子,从第一个系统讲到最后一

个系统。此种授课需在计算机房讲解,并在讲解的同时要求学生动手做。在学期末,设置2周的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以进一步将所学知识一体化。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

设备的不断涌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培养的

需要,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主,以

课堂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将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对应,所学知识和实际工程相对应。实现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培

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和实践为主的“能力

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卓越工程人才观”转变。使建

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实

践型的复合式人才。

参考文献

[1] 戚玉丽. 关于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地位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4,(4):8-10.

[2] 蒋蒙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技术与市场,2010,17(7):81-82.

[3] 陆燕勤,曾鸿鹄,许立巍. 对修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的建议[J]. 高教论坛,2008,(2):83-84.

[4] 韩苗苗. 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J]. 安徽建筑,2011,(4):43-44.

高理福,男,1964年12月出生,讲师,地址: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建环教研室,邮政编码:621010,手机:(0)138****0665,电子邮件:

****************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实践教学改革深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总结了给水排水工程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洛阳理工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对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创新改革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与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方面内容。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来说,毕业后可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科研工作,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一线的工作,除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实践环节显得更为重要。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合格本科毕业生的关键。 一、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投入精力不足 目前,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待实践环节投入的精力不足。由于实践教学中的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末,通常是在结束考试之后进行,学生容易心态浮躁,总是抱着蒙混过关的态度。给水排水专业的实习形式主要是集中实习,这样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较严重,出现成绩较差、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依赖成绩好、积极主动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2]。同时,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正值学生择业的黄金时期,很多学生忙于面试和应聘,导致很多学生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置于第二位,使得毕业实习和设计流于表面形式。 (二)实习基地资源有限 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目前受到高校扩招及其实习资源的限制,我校实习采取集中实习、集中管理的模式,实习时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的参观水厂,缺乏对生产环节的深入了解,很难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另外,由于实习基地资源有限,存在实习基地重复的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习基地的建设分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校建立了电工、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浅析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及科研的基本能力,为将来从事与市政工程领域相关的给排水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工程价值,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A.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易提高,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效率较低。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得到充分体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交流,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授了什么,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位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着教学主导作用,但师生互动交流效率偏低,很难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C.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未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中,课程的教学评价只局限于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多为“平时成绩+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很少,主要体现在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环节;闭卷考试集中在期末进行,考试题型一般都是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背诵记忆,未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不明显。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社会对建筑给水排水方向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随着住宅小区的大力兴建、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节水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生态小区、绿色建筑、中水工程等新概念的提出,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注入了新的知识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建筑给水排水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也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概念被提出。微课(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可重复性、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交互性强等优点,其核心内容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在线呈现教学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教改项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慕课教学的设计与构建”为基础,研究对象为某高校2016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具体教学改革实践过程如下。 3.1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达成度要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以及学习者的能力需求,将微课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相融合,充分利用校园课程资源,合理安排线上与线下教学过程,以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模式可分为线上教与学、线下教与学两个方面,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3.2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为40学时,由课程团队教师将教学内容梳理、整合、细化,划分出与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点,作为线上学习内容。SPOC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放,可将线上自学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微课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深化这三个阶段。3.2.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1)教师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大纲,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学习任务、重点难点以及考核方式等要求发给学生。将课程中5章教学内容(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和建筑中水系统)对应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内容,划分为40个知识点,精心设计录制成40讲微视频。每个视频长度约为5~15min,做到内容完整、主题突出、短小精炼、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如建筑内部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布置形式等微视频),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学习。(2)设计在线单元测验和在线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和进行自我评价,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单元测验内容侧重于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基础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 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对现有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教 材落后、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学模式单一、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等问题进行了 分析,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 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自主教学、系统教学相结 合的实践教学思路,合理安排各环节学时,做到环环相扣。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设想 1. 引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是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与给排水管 网和水质工程学一起构成完整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是城市健康水循环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筑给排水工程研究的“水”局限于建筑或小区内部,与通 风及空调系统、建筑电气等学科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1],具有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建筑使用质量的功能属性。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理论研究不足 建筑给排水工程既与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 备工程,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共同组成了水工业学科中的水工程学科。因此, 建筑给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 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 式介绍,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建筑给排水工程这门学科而言,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 2.2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崛起,住宅小区的大量兴建,舒适、健康、节约水资源等观念日益普及,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已广泛应用,相关规范规程不断更新,一本教材要想及时反映这些技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难度[2]。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现有教材内容。 2.3知识掌握不透彻,设计程序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意见是,对建筑各个系统的主要内容基本了解,但只处于应付考试状态,不能灵活应用。虽然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过如何进行设计以及设计的主要步骤,但事后学生的印象不深刻,课本又无资料显示。有的设计基本上是照猫画虎,似像非像,结果还是不明白[3]。 2.4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量。但是现在所谓的“多媒体”大部分采用的是ppt课件形式,课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疲惫,只是感觉老师在不停的说,不停的翻ppt,但是关掉多媒体,学生在脑海中所能记忆的东西很少,学习效果不明显。 2.5学生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 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建筑给排水的实验而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没进行。由于受经费和实习时间的影响,大部分实习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收效甚微。建筑给排水的课程

建筑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索

建筑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不断的加速发展,科技也在飞速的进步,在新兴产业中 科技的含量越来越高,在一些高新领域内非常需要高科技人才以及专业人才。在 当下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往往更看重理论的以及书面的知识,为此就把传统的高 等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点全部暴露出来。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正于社会相 脱节,满足不了当下加速发展的社会。文中对建筑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探索 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1导言 按照常规教学计划,前15周为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教学,讲解书本知识,包括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基础与地下室、楼梯等章节。 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为期2周的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同学不完全理 解房屋建筑学的课程内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程设计中存在概念不清楚等 问题。 2建筑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2.1职业化教育的社会需求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给社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让教 育更加职业化,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建筑学是一项实践和职业应用能力相结合 的一门学科,为此,就需要全国的高等院校在建筑学教育中要改变思想,创新思维,向职业化的教育去发展,要让教育发挥出它自身的优势。最近几年,我国的 建筑市场迅猛发展,成效显著,企业在选择人才过程中,不单看重数量和结果, 更着重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在过去,一些传统的建筑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是具备了很强的设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能力上相当缺乏,在企业 里就职,不能和企业之间很好地进行接轨,出现了企业和学生两者之间相互矛盾 的境界,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然而企业也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2.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 现阶段,在建筑高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往往在理论课程操作上缺少灵活性。在教学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由于过于保守和思想陈旧,一般实践教学都安排在学期 的最后进行,造成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够完全融合,相互脱节的现象。针 对一些高年级的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设计上太过追求理想化,完美化, 导致了一些课题与设计相差太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往往被打击,在实 际的设计环节,在设计上对真实性、实践性上有所忽视,造成了学生对建筑的本 身缺乏真正的了解。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人类有目的的进行创造性活动就是设计的本质。设计的是否成功要从主动性、创造性、能动性和研究性角度进行分析和决定的。如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欠缺主 动性,能动性又有所限制,作为教育者在学生的独立创造和研究方面尚未进行培养,就会造成学生在设计上“照葫芦画瓢”的行为。然而建筑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 任务就是将科学、合理的技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 设计理念和方法尚未得到很好地应用,在专业的教育体系中严重缺少职业道德方 面的教育,在这种教学体制下,就会造成教育的失衡。 3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3.1建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对近年的建筑设计市场需求和设计实践需要,建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实习是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特别是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下,进行该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改革实习教学形式和加强实习教学措施,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习教学 Abstract:Practice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links to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especially in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 cultivation objectives,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the professional re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and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to cultivate excellent engineer senior applied talents of purpose. Key Words:Outstanding Engineer;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ractical educatio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一种培养高级应用

课程思政融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科实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以下是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建议: 强调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 在教学中强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 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教授相关案例,鼓励学生思考工程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倡在设计与实施中考虑社会责任。 探讨工程伦理问题: 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工程伦理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在工程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促使其对伦理道德进行深刻思考。 关注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强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可持续性,介绍与之相关的最新技术和研究,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实施工程时考虑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 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深入社会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 定期邀请业界专业人士、成功工程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对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 设置综合性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在设计和实施中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方面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术研究与发表: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培养他们对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发表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使其在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改的建议与思考

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改的建议与思考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内部及居住小区的给水、消防给水、排水、雨水、热水供应、饮水系统以及水景、游泳池、水上娱乐池等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各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原则、理论计算和施工管理中的注意事项,并且具有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科研工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环境工程专业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教学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考试成绩统计与分析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该课教改的建议与思考。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成绩统计与分析 选取了2008~2011级的学生成绩来进行分析。该课程共32个学时,2个学分。考试试题分为单选题20%,名词解释20%,简述题36%,论述题12%,计算题12%;难度方面,容易题35%,中等难度40%,难题25%,应得分数为75~85。考试时间为课程完成后1周。通过分数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能清晰明确地显现出成绩的分布特征,进而可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的统计分析结果如表所示。 从上述三个年级的总体情况来看,考试成绩平均值均在81~87之间,说明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总体较好,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标准差介于7~12之间,这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水平较为平衡。另外,从不同年级来看平均分呈现下降趋势,应该引起一定的重视。下图为不同班级考试各个分数段的分布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班级的成绩分布率略有不同。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的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效果和教师的反映情况来看,该课的教学效果不乐观。学生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是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较低,教师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较少去把握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给水、排水、雨水等系统有所接触,课堂时讲解出现的问题不多。相比来看,对消防和热水系统接触不多,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教师讲解的难点和重点。例如,有的学生不理解自动喷水系统的作用面积法,对自动喷水系统的管网系统和热水系统的回水管网缺乏感性认识。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思考 (1)学生学习信心的建立。进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之前,学生几乎没有做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思政相关研究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环节课程 思政相关研究 摘要 最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高校专业教育逐渐向着多样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政水平,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能强、思想素质高的大学生就成了专业教师的重要任务。实践环节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环节为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策略展开全面细致地分析探讨,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环节;思政教育 一、给排水实践环节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事业是我国的百年大计,是提高人们素质、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简称“给排水”)实践环节中融入一些思政教育元素,有助于提升给排水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督促学生严格按照国家规划、法律道德来开展给排水工程建设工作。除此之外,思政教育拥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教育元素融入到给排水实践活动中,是响应国家政府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教师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能够有效提升给排水专业学生的思想素质。

(二)是强化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措施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过分重视专业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政教育,导致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偏科”问题,专业素质较高,但是思政素质十分低下,很多专业知识无法良好地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甚至有的大学生会利用专业技能从事一些违反法律道德、侵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为了杜绝这种问题,高校教师可以在给排水专业实践环节添加一些思政教育元素,使学生在锻炼给排水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受到优秀思政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使得给排水实践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将给排水实践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不仅使给排水实践活动将变得更加丰富,思政元素也会变得更加具体,有效提升大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知水平,培养一大批更加专业的给排水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给排水实践环节思政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充分挖掘给排水实践中的思政教育元素 在以后的给排水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要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入一些政策制度、政治思想教学内容,具体作法如下所示:首先,教师可以将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给排水实践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学习给排水实践操作技巧的同时,能够运用思政观点来解决实践问题。例如,教师可以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国家政策为载体,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思政观点,引导学生做好水资源利用的整体规划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城市低下管网、绿色建筑与水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然后,在给排水实践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入一些水系统健康管理、水资源科学开发、水资源保护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帮助学生树立“城市—水资源—人类—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政观念。例如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当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以“水资源科学管理、水生态系统健康”为基本理念,对建筑项目的水循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从水资源开发、到水资源利用、再到废水处理等各个环节,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引导学生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利用专业知识解决水资源问题。

水工建筑物课程革新和实践

水工建筑物课程革新和实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领域的各种工程日益繁荣,特别是涉及到水务工程,如水坝、水厂等,这些装置都在很大一部分上依赖着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因此,大学水利课 程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关于适应未来新形势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水利工程建筑不仅 是水利工程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促进水工建筑物课程革新和实践,对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水工建筑物的课程革新和实践可以提升工程研究能力。作为一个针对工程领域设计的科目,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上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们可以通过对实际的现有工程项目进行介绍,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现场参观、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课程知识,加深对于水工建筑物设计和实施的理解,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水工建筑物课程的改革和实践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针对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共同打造和完善一系列的水工建筑物课程体系,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思考、设计和实施能力。同时,建立高水平的教育资源

和先进的教育技术平台,能够更加地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使这门课程成为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点。 最后,水工建筑物的课程革新和实践可以促进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流入各种领域的全球化竞争正在大力推动“技术、人才和创新者从国际范围内竞争到国家范围内竞争”。随着海内外多种人才的不断涌入,形成的知识水平优势 将最终导致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的重大变革。水工建筑物课程革新和实践的推动将为培养高端水利工程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激发这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水工建筑物课程的革新和实践是大学水利教育中的一项重大任务,该任务关系到国家建筑事业的企业开展与发展,也关系到各个学生本身专业技能和发展速度。在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强课程与产业的联动,创造更加开放、活跃、合作和高效的教育环境,共同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2021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创新

2021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创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水供应和污废水的汇集、处置,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和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工程学科[1]。在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建筑给排水既是城市给水管网的末端又是城市排水管网的起点,是连接市政给水排水的纽带,其完善程度是体现城市建设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在整个水工业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整个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不断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理论研究不足,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式介绍,还远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2]。而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科研资金较大,科研立项较难,从而导致科研投入与水工业体系中的水质工程学相比相差较大[3]。因此,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理论研究的已很少见,该学科的研究有逐渐萎缩之势。该学科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将严重制约本学科的发展。 1.2教学内容陈旧、不完整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4],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应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与管理以及建筑给水排水科研与设计等三部分内容。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但这些并没有反映在建筑给水排水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 1.3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也基本摆脱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用了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目前多采用的ppt课件形式,很多内容只是简单地把文字从黑板事先搬到了多媒体屏幕,减少了书写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声情并茂的效能,动画、图片等直观性内容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课时压缩,许多老师不重视绪论课的内容[5],没有真正把学生领进建筑水的“乐园”。 1.4实践环节与实际要求有差距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6]。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水封的破坏、气压给水、消防灭火系统、排水系统水气两相流、虹吸雨水斗、热水器、喷泉等很多内容都应有实验支持,以便学生更好地掌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 探索。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 验教学,学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于给 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来说,如何进行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 题。 一、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教学,不 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创新性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创新性实验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 进行教学。在给排水系统设计实验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的给排水系统工程案例,让学生 通过分析案例,了解实际工程中的设计要求和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引入实践性项目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践性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际工程建设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工程中 的问题和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创新实验内容和方法 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可以不断创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可以引入一 些新颖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让学生利用这些设备和技术进行实验。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 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 能。 虽然创新性实验教学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实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实验内容和方法的创新需 要教师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等。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1.加强与实际工程部门的合作,在实验教学中借助实际工程项目的设备和技术,减少 资金投入;

智慧水务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智慧水务背景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随着数字信息 技术与传统工科行业的结合,许多传统工科行业正在向智慧化行业转型,促进了 传统行业的快速发展。智慧水务市场规模的扩大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由 于人才培养的脱节,大部分毕业生并不具备相关能力。传统给排水专业人才培养 体系缺少数字信息技术培养,很多新型的信息化技术难以进行快速整合。相关研 究认为,完全颠覆以前的培养体系是不科学的,同时,考虑到信息技术本身对实 践能力的要求,给排水专业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作为突破口 培养学生的信息化能力,使其满足智慧水务市场需求. 关键词:智慧水务;实践教学体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引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本专业培养 具备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施工组织协调能力、运行维修保障能力以及良好的工 程造价、工程施工、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关能力, 具备从事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及雨水利用,农村供水、污水处理及雨水利用,以 及工业企业供水、污水处理及废气净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实践教学多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而综合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设置和开发较少。基于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专业实验 室配备了相应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但整体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学生操作动手能 力较弱;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内容较简单,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内容以参观实习 为主,实施过程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内容走马观花,实践能力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建设与探索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建 设与探索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给排水工程在社会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同时,社会对给排水人才提出更高需求。此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教育中,如果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很难保障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影响了学生未来就业与发展。对此,积极以新工科为背景,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构建实训模拟基地,开展双师型师资培训,构建动态化管理,以此由多方面培养社会需求性人才,推动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协调共赢,带动给排水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平台;建设 引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培养对于专业发展乃至学校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面对国家进行创新发展战略规划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就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建设。 1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学生与社会发展接轨 随着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越来越重要。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要具有解决实际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意味着人才的培养趋向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且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等。工科毕业学生所具备的上述能力,需要学生在工程实践教育中不断积累和提炼。 1.2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学习

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不了一个系统化体系,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各门 课程授课教师由于专业差异的存在,导致只针对本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创新实践 平台可以为学生创造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如学生以取水泵站设计为例,从项目的 设计意义、项目方案设计、项目成果完成,这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复杂工程,学生 需要有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水文分析、水工程结构、泵站选择、 电气设备等知识进行有效综合运用,才能顺利完成设计目标,从而完成对相关知 识的系统化学习。同时,整个设计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1.3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实践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以创新实践平台为依托,根据自身专业兴趣和创新创业项目等研究需要,各 种不同相关专业就某一共同问题进行探讨和实践,可以加强独立思考问题和团队 协作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某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研究小组需要查 阅各类文献资料,共同研究技术方案,设计实验方案,为项目顺利完成进行实验 分工。在此过程中,需要参与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团结,为了 共同目标发挥自身潜力,以团队总任务为目标,将所有人的个人承担任务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社会化发展不断加快,多功能城市建设,对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提出更高 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较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求给排水工程专业人才向 应用型、创新型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诸多问题,如学生缺乏实践 积极性、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基数较大等,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步伐。 2.1学生基数较大,综合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全面普及,毕业生基数不断增大,明 面上看,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而深入分析可知,因学生增多,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将更多精力放在新教学方式开发上,对于基础薄 弱的学生,教师也难以面面俱到,教学效率难以保障,学生综合能力欠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分析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校企合作及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设计选题与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着手,探索并实践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设计是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能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设计的水平也反映了本科教育的综合水平[1-2]。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集实践、创新等各项能力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针对以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给排水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我校给排水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1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指导教师存在的问题。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

但高校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建设却相对滞后。我校给排水专业参与毕业设计的教师为4人,毕业生却有四十余人,教师数量的不足造成了毕业设计中实际师生比严重失衡,学生的毕业设计得不到全面的指导,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指导教师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工程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存在着与工程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课题实践深度把控不准等问题,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存在较大影响。 1.2学生存在的问题。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实践学习阶段,时间安排上学生掌握着更多的灵活性,但很多学生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点与找工作、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等事件冲突,毕业设计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平时时间不做毕业设计,在即将答辩阶段临时突击,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毕业设计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的实践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所参考的资料不再局限于教材。在给排水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完成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工艺选择要考虑原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经济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对资料的查找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搜集分析资料能力较差,面对课题时经常会无从下手。此外,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除了上述临时突击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之外,部分学生遇到问题不与指导教师积极沟通,导致问题不断堆积,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1.3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由于给排水专业工程设计在设计内容和设计标准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步骤、计算公式上有相对固定的套路,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选题重复、设计内容陈旧、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毕业设计内容和标准的固定化与格式化使完成毕业设计的创新性普遍

高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2019年教育文档

高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所有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培养方案。 2008年,我院给水排水本科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成为目前全国给水排水专业通过专业评估的少数院校之一。本文结合我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实践环节的能力培养,介绍本专业在确定的人才培养框架下,实施各个教学环节,保证本科教学中心地位,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材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1构建综合型与开放性实验 在专业设置上,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优化、调整、组合等,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1.1 合理设置综合实验项目 结合专业建设,教学实验采取了实验室与专业教师共同协作

的工作管理机制。此外,根据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积极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为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项目的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目前先进的B2B和B2C管理模式为理念,以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在传统实验技能培训的同时,在原教学培养方案基础上增设综合实验一和综合实验二。 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改革的重点将原水质工程学实验一和水的物化处理模拟实验设置为 综合实验一(16学时),其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实验、自由沉淀实验、过滤实验、离子交换实验和水的物化处理模拟实验;将原来的水质工程学实验二和管道及消防演示实验设置为综合实验 二(32学时),主要包括:成层沉淀、活性炭吸附实验、曝气设备充氧实验、污水耗氧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水的生化处理模拟实验、管道及消防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设计组合实验装置,从培养活性污泥开始,测定SVI,MLSS和DO等运行参数,分析进出水水质,确定各污染物(COD,BOD,TN和TP等)的去除效率,通过综合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有实质性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进行开放性实验 实施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身特长的教学环境。 学生实验由上课教师和专职实验人员指导,在课堂教学时,上课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同时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学生可在网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