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浅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浅析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及科研的基本能力,为将来从事与市政工程领域相关的给排水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工程价值,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A.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易提高,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效率较低。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得到充分体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交流,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授了什么,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位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着教学主导作用,但师生互动交流效率偏低,很难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C.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未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中,课程的教学评价只局限于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多为“平时成绩+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很少,主要体现在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环节;闭卷考试集中在期末进行,考试题型一般都是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背诵记忆,未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不明显。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社会对建筑给水排水方向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随着住宅小区的大力兴建、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节水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生态小区、绿色建筑、中水工程等新概念的提出,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注入了新的知识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建筑给水排水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也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概念被提出。微课(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可重复性、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交互性强等优点,其核心内容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在线呈现教学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教改项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慕课教学的设计与构建”为基础,研究对象为某高校2016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具体教学改革实践过程如下。

3.1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达成度要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以及学习者的能力需求,将微课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相融合,充分利用校园课程资源,合理安排线上与线下教学过程,以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模式可分为线上教与学、线下教与学两个方面,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3.2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为40学时,由课程团队教师将教学内容梳理、整合、细化,划分出与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点,作为线上学习内容。SPOC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放,可将线上自学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微课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深化这三个阶段。3.2.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1)教师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大纲,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学习任务、重点难点以及考核方式等要求发给学生。将课程中5章教学内容(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和建筑中水系统)对应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内容,划分为40个知识点,精心设计录制成40讲微视频。每个视频长度约为5~15min,做到内容完整、主题突出、短小精炼、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如建筑内部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布置形式等微视频),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学习。(2)设计在线单元测验和在线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和进行自我评价,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单元测验内容侧重于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基础

知识(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类型与特点、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类型与特点等),难易程度适中,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在线作业题目相对灵活,内容更具有实践性(例如,根据某建筑条件图,设计该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并进行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或者分析论述某建筑发生水质污染的现象及原因,并分析相应的水质防护措施等),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将工程实践和国家注册考试进行了衔接。(3)建立在线教学论坛,发布综合性或拓展性的主题(例如,针对某宾馆采用的消防给水系统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在答疑区,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答疑解惑,搭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在线论坛的讨论与答疑,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感受到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学习收获和困惑),做到学情全透明。3.2.2课中知识内化阶段。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知识内化阶段,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与板书,动静结合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流程等,均可以采用视频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BIM或3D动态仿真技术以及实际工程案例的演示,多角度、多方位予以表达。课堂主要教学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点:(1)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线上学习产生的问题是课堂学习的起点,学生将自主学习阶段所记录的疑问汇总、反馈,教师针对学生所反馈的问题进行解答或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补充讲解。(2)难点解析和案例分析。教师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借助板书进行公式推导和演算,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设计工程案例习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3)预习成果检验。采用提问与回答、简单小测验、展示学习笔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上台进行成果交流和分享学习收获。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组织学生就疑难点进行讨论、交流、解决,实现个人知识内化。3.2.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教师利用网络微课平台布置章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内化程度。课前预习阶段的在线测试以选择题、填空题或判断题等客观题型为主,而课后巩固深化阶段的作业或测验可增加计算题、综合题或设计题等,提高难度,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给水方式的类型、给水方式选择的原则、建筑内部给水系统中某一给水方式的水压和水量确定)。为保证学习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将分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对课程体系有完整的认识和把握。例如,按照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功能-工作原理-适用条件-应用评价-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顺序对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这一章节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层层递进地巩固知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如图3所示。

4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推进高校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给排水教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城市建设工程系本科课程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2008 /2009 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授课班级:水051-3 课程名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任课教师:许萍 课程学时:40 总学时:40 课程类型:必修学分:2.5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2008 年9 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本科生课程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学科中的地位、特点、任务及发展过程,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组成,明确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给水管材与给水附件的种类,掌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分类、组成、引入管与水表节点的定义,以及水表的分类; 通过“给水方式”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筑内部给水系统所需水压的估算方法以及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1、绪论20min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学科中的地位2min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特点及任务2min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发展2min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组成12min 教学内容及要求、推荐参考书2min 2、1-1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5min 给水系统的分类10min 给水系统的组成15min 3、1-2给水方式45min 室内给水系统所需水压的估算2min

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38min 给水方式选择原则5min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组成;给水系统的组成;引入管、水表节点的定义、水表的分类;给水方式的选择 2、难点:了解各种新型给水管材及给水附件。 四、教学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浅析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是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及科研的基本能力,为将来从事与市政工程领域相关的给排水工作奠定基础。课程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工程价值,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给水排水工程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A.教学模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台下听课,课后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这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易提高,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效率较低。 B.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得到充分体现。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递交流,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授了什么,而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位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着教学主导作用,但师生互动交流效率偏低,很难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 C.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未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中,课程的教学评价只局限于考核成绩,考核方式多为“平时成绩+闭卷考试”的形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比很少,主要体现在考勤、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环节;闭卷考试集中在期末进行,考试题型一般都是理论性、概念性的内容,需要学生背诵记忆,未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不明显。 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社会对建筑给水排水方向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年来,随着住宅小区的大力兴建、高层建筑的拔地而起、节水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及生态小区、绿色建筑、中水工程等新概念的提出,给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注入了新的知识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了建筑给水排水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也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互联网+”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微课概念被提出。微课(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具有灵活性、自主性、可重复性、主题突出、传播广泛、交互性强等优点,其核心内容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在线呈现教学短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 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微课教学模式 本研究以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育教改项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慕课教学的设计与构建”为基础,研究对象为某高校2016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具体教学改革实践过程如下。 3.1微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 基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达成度要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以及学习者的能力需求,将微课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相融合,充分利用校园课程资源,合理安排线上与线下教学过程,以达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模式可分为线上教与学、线下教与学两个方面,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3.2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为40学时,由课程团队教师将教学内容梳理、整合、细化,划分出与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点,作为线上学习内容。SPOC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放,可将线上自学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微课教学过程可以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巩固深化这三个阶段。3.2.1课前自主学习阶段。(1)教师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大纲,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程安排、学习任务、重点难点以及考核方式等要求发给学生。将课程中5章教学内容(建筑内部给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和建筑中水系统)对应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内容,划分为40个知识点,精心设计录制成40讲微视频。每个视频长度约为5~15min,做到内容完整、主题突出、短小精炼、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如建筑内部设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布置形式等微视频),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线上学习。(2)设计在线单元测验和在线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和进行自我评价,使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单元测验内容侧重于概念性、理论性较强的基础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实践环节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 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对现有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研究不足、教 材落后、知识掌握不透彻、教学模式单一、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等问题进行了 分析,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实践教学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课 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现场教学、实验教学、学生自主教学、系统教学相结 合的实践教学思路,合理安排各环节学时,做到环环相扣。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设想 1. 引言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学科。该学科是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后接触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与给排水管 网和水质工程学一起构成完整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是城市健康水循环 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建筑给排水工程研究的“水”局限于建筑或小区内部,与通 风及空调系统、建筑电气等学科共同组成建筑设备工程[1],具有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建筑使用质量的功能属性。 2. 主要问题分析 2.1 理论研究不足 建筑给排水工程既与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工程共同组成建筑设 备工程,又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共同组成了水工业学科中的水工程学科。因此, 建筑给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控制(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 控制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罗列 式介绍,还远远没有形成自己严密的理论体系。

就建筑给排水工程这门学科而言,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给排水的施工与管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密切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 2.2教材内容相对落后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崛起,住宅小区的大量兴建,舒适、健康、节约水资源等观念日益普及,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已广泛应用,相关规范规程不断更新,一本教材要想及时反映这些技术的发展有相当的难度[2]。需要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现有教材内容。 2.3知识掌握不透彻,设计程序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意见是,对建筑各个系统的主要内容基本了解,但只处于应付考试状态,不能灵活应用。虽然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介绍过如何进行设计以及设计的主要步骤,但事后学生的印象不深刻,课本又无资料显示。有的设计基本上是照猫画虎,似像非像,结果还是不明白[3]。 2.4教学模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教师的教学基本上用“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减少了教师板书的书写量。但是现在所谓的“多媒体”大部分采用的是ppt课件形式,课件中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中的文字罗列到多媒体屏幕上。一节课下来,学生会感觉很疲惫,只是感觉老师在不停的说,不停的翻ppt,但是关掉多媒体,学生在脑海中所能记忆的东西很少,学习效果不明显。 2.5学生实践与教学内容不配套 建筑给排水工程实践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对于建筑给排水的实验而言,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没进行。由于受经费和实习时间的影响,大部分实习都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收效甚微。建筑给排水的课程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创新(全文)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创新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水供应和污废水的汇合、处置,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和制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工程学科。在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中,建筑给排水既是城市给水管XX的末端又是城市排水管XX的起点,是连接市政给水排水的纽带,其完善程度是体现城市建设现代化、RM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建筑给水排水课程在整个水工业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整个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不断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理论研究不足,制约本学科的进展 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以水力学、传热学、环境污染操纵(水、噪声、臭味)以及自动操纵等跨学科的基本原理为基础。但目前所说的基本理论仅限于各种理论的排列式介绍,还远没有形成严密的理论体系。而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科研资金较大,科研立项较难,从而导致科研投入与水工业体系中的水质工程学相比相差较大。因此,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理论研究的已很少见,该学科的研究有逐渐萎缩之势。该学科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将严峻制约本学科的进展。 1.2教学内容陈旧、不完整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应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建筑给水排水施工与治理以及建筑给水排水科研与设计等三部分内容。但目前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建筑给水排水基础及设计部分,而建筑水的施工与治理等安装工程的内容较少。另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建筑电气、通风空调、供热、供燃气等学科有紧密关系,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并没有包含在内,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进展,各种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但这些并没有反映在建筑给水排水的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 1.3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虽然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也基本摆脱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基本采纳了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目前多采纳的ppt 课件形式,很多内容只是简单地把文字从黑板事先搬到了多媒体屏幕,减少了书写量,并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声情并茂的效能,动画、图片等直观性内容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学习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课时压缩,许多老师不重视绪论课的内容,没有真正把学生领进建筑水的“乐园”。 1.4实践环节与实际要求有差距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水封的破坏、气压给水、消防灭火系统、排水系统水气两相流、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步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步骤建筑给水排水工 程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 一、给水方式(供水方案)的选择:估算建筑物所需的压力,与室外管网所能提供的压力相比, 并依照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给水方式:直接给水方式、设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水泵的给水方式、设水泵水箱联合的给水方式、气压给水方式、分区给水方式、分质给水方式。二、卫生器具的选型及布置,进而确定给水管道的标高及配水点的间距。参照P164及05S1进 行卫生器具的布置、选型。三、布置给水管道并绘制设计草图:绘制平面图、系统图(轴测图),然后以设计草图作为水 力计算的依据。 四、选择最不利管线,列表进行水力计算: 1、正确选择设计秒流量的公式: 概率法:住宅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为:利用同时给水百分数计算:用水时间集中,用水设备使用集中的建筑,如公共浴室等平方根法:用水时间长,用水设备使用不集中的建筑,如集体宿舍等 2、按流量变化处为节点,从最不利配水点开始,进行

节点编号,将计算管路划分成计算 3、查表2-1,确定卫生器具的给水当量、公称管径、最低工作压力H4。计算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qg 。 4、选择给水管材,根据设计秒流量及流速范围查水力计算表(附录2-1~2-3),得DN 、i 、v ,计算各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及总水头损失H2。局部水头损失的估算值见表2-14 DN15~20, 0.6~1.0 m/s; DN50~70, ≤1.5 m/s; DN25~40, 0.8~1.2 m/s; DN ≥80, ≤1.8m/s 五、水表的选择:依P37页及附录1-1、1-2、1-3选择水表,并计算水表的水头损失H3;六、核实所选择的供水方案是否合适。 1、计算整个建筑所需要的水压:H=H1+H2+H3+H4 七、非计算管路各管段管径的确定。绘制计算简图,列出简易水力计算表,确定给水管径。八、选择水泵或其他升压、贮水设备,并确定设备安装高度。 g g N U q ??=2.0 消火栓系统设计步骤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水、建筑排水以及水消防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有关规范的查阅和应用,具备较强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识读能力和一定的施工图绘制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中等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建筑和居住小区生活给水、消防、热水、排水、雨水系统的方案比较、水力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3)学会查阅、理解并使用规范,严格遵守规范及技术规程等要求,恪守工程职业道德,为今后顺利进行专业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PowerPoint 多媒体教学。 实践环节由教师确定实践活动范围,实践内容可涵盖建筑给水、建筑热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系统的管道系统布置方式或常用建筑给水排水管材与管件等。 学生自行选择实地考查对象并完成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一份。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属于给水排水工程的专业必修课,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水力学、电工电子学、建筑概论、泵与泵站、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梅胜,周鸿,何芳. 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9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6.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建筑给水排水(第三版).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

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给排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简述了建筑 给水(消防)管道,建筑排水管道的一般安装要求,并提出了给排水工程施工中 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给排水;管道;质量问题 1引言:房屋建筑涉及的给排水工程涵盖水管和排水管两部分。所谓的室内外 消火栓系统,对于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产品、建筑消防来说,现在是一个绝对 安全的污水处理系统。依据用途不同,建筑物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可分为三类:生 活消火栓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产品消火栓系统。建筑施工中室内外排水管道最 重要的作用是收集当时人们生活和生产的产品中选出的垃圾渗滤液,通过合理处 理后排放到室内或室外地下排水系统。建筑物及建筑物的地下排水可分为生活用 地下排水、雨水连续地下排水、垃圾渗滤液回收系统三大回收系统。工业与民用 建筑是整个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给水管的敷设 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给水管材料。常见的给水管材料包 括铜管、PVC管、PE管等。铜管具有耐腐蚀性强、耐高温、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适用于高标准要求的供水系统;PVC管具有价格低廉、易安装、不易生锈等优势,适用于一般住宅及商用建筑等。选择合适材料能够确保给水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在给水管的敷设中,需要合理设计管线的布置。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和功 能分区,确定管道的位置和走向。同时,要考虑水源的位置、水压变化等因素, 避免管道损耗过大或水流不畅的情况发生。合理的管线布置有助于提高供水效率 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在选择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时,应该考虑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材料必须具 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水压和高温环境的影响。其次,材料必须符合 卫生标准,不会对水质产生污染或影响人体健康。最后,材料的安装和维护成本 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4消火栓给水系统 高层市政道路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对消防给水系统有严格的要求。务必安装至 少得以处理紧急情况的独立消防给水系统。其中包含:室内外、室外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消火栓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本建设项目采取使用所在地区域消 防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调节泵、无负压供水设备 均位于地下蓄水消防泵房内。10#楼屋顶设置18m3不锈钢保温水箱,用于整个回 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处理水量为20L/S,室内外建筑消防输出量为15L/S。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柜为与干粉灭火器组合的建筑消防柜,12层及以下采取使 用SNW65减压型。立面下方房屋采取使用自救水泵适配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供 水管道采取使用热镀锌钢管,DN<100,采取使用螺纹连接;DN≥100,采取使用 缺口直接连接。 5排水管道敷设及材质选用 《住宅设计规范》第6.16条规定:住宅的污水排水横管宜设于本层套内。 虽然规范有此规定,但在大部分住宅设计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真正能做到这 一点的尚不多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下层住户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导 致的各种纠纷、影响邻里关系。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应在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现在就本工程己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5.1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本建设项目所有普通商品房均将厨房水槽排水管的支管连接至混凝土地面的 排水管。当代生活中,厨房的硬地板通常很少用水清洗,能够用布喷少量的水来 清洁硬地板。厨房卫生间下水道已经很久没有水了。另外,储水虹吸管内的水蒸

课程思政融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科实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创新精神。以下是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些探索与实践建议: 强调职业操守与道德规范: 在教学中强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鼓励学生在专业实践中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 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教授相关案例,鼓励学生思考工程对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倡在设计与实施中考虑社会责任。 探讨工程伦理问题: 在课堂中引入一些工程伦理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在工程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促使其对伦理道德进行深刻思考。 关注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强调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可持续性,介绍与之相关的最新技术和研究,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实施工程时考虑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社会实践与调研活动: 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深入社会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开展专题讲座和讨论: 定期邀请业界专业人士、成功工程师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对工程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综合性实践项目: 设置综合性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在设计和实施中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方面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术研究与发表: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培养他们对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发表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使其在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 一、总体概述 1.1 课程介绍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为建筑专业学生,旨在深入介绍建筑物给排水工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给排水系统构造及其分类,明确水管材料的种类,学会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掌握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并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1.2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构成; (2)掌握给排水系统的构造和分类; (3)熟悉水管材料的种类; (4)学会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 (5)掌握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

(6)深入分析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以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2.1 教学模式 采用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教学,强调各种教学方法的互补性,能够创造出一种较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操作实操。 2.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此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给排水系统的构造及其分类,水管材料的种类,正确选用管件及其连接,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方法,各种设备耗材材料的安装与使用,以及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等,特别是在实训教学方面,采用实物实操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教学大纲 第一节建筑排水原理

(1)建筑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2)建筑排水工程的发展(3)建筑排水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水管材料 (1)水管材料的种类 (2)各种管材材料的特点(3)水管安装要求 第三节管件及其连接 (1)管件及其功能 (2)管件的正确连接 (3)各种管件的材料要求

第四节设备附属设施 (1)设备附属设施的基本定义(2)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要求(3)设备附属设施的安装及测试第五节维护与管理 (1)维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2)不同时期建筑排水的维护(3)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由课堂教学、工地参观和期末课程设计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各系统的分类、组成、布置、敷设及水力计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80%以上。在课堂教学期间,任课教师会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学生到2~3个工地参观,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学期末安排1~2周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环节,可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并掌握基本的水施图设计与识图能力。在高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1、理论课时占比大,实践课时不足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随行业的发展,其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实行的是“2.5+0.5”或“2+1”学制,最后一学期(或学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这就导致了专业总课时大幅压缩,本课程自然也受到影响。而在这些课时中,理论课时占的比例又很大,以一学期20周记,扣除最后2周安排考试,1~2周安排课程设计,1周工地参观,剩余的15周全部用来进行理论授课。学时有限,理论课时又占大部分,使得学生在识图与制图这个环节花的时间不够,到课程结束,学生对图纸的识读能力还是很差。

2、实践指导不足 多数学校在课程分配上都是实行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负责,从理论授课到课程设计都由同一名教师完成。但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性环节中,由于学生在独立进行设计实践时碰到的问题复杂多样,任课教师难以一一进行指导,辅导时间有限,效果不理想。 3、课程设计效果不佳 由于在前期的教学中以理论为主,学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图纸和设计操作程序认知不足,在期末的课程设计中,容易出现学生一开始不知如何入手、空耗时间的问题。加上学生缺乏工程经验,在管网布置中需要不断进行修改与调整,花费大量时间。到课程设计时间快结束时才真正进入设计状态,部分学生进度慢,积极性不足,最终为提交成果,往往抄袭别人的作品。 4、制图基础薄弱,识图能力差 随着CAD辅助设计软件的普及,多数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都开设了CAD课。一般采取先制图后CAD的形式开设课程,第一学期开制图课,第二学期开CAD课,由同一个教师授课。由于教学条件改善,多数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部分负责制图授课的教师依赖电教设备,只通过PPT演示和CAD进行制图教学,学生完成作业和最后的实训都采用CAD制图完成,忽略了手工绘图环节。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摘要:《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深化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明确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实践性教学;教师素质0前言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内容主要介绍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给水排水系统、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建筑内部热水系统、建筑消防主要系统、专用建筑(水景、游泳池、洗衣房、公共浴室等)给水排水工程、建筑中水工程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安装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1]它的任务是通过授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建筑给水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及科研的基本能力。[2] 建筑科技的进步,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也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建筑给水排水学科体系,高层建筑的崛起、中水及节水技术的普及、绿色建筑等新概念的提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然而,随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也随之更新较快,高校教学中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差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难以达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此,如何加快教学内容的更新,在教学上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和突破,强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与管理,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成为工程应用型、复合型并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3]我们在本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结如下。 1 合理选用教材和设计规范,授课内容及时更新、结合实例 随着建筑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其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规范、新设计方法不断涌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实践性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教材及设计规范中属于工程应用性方面的内容,应当是目前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中最具发展活力的,或者是已经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之中的工程方法和工程措施。因此,在授课教材和设计规范的选择问题上,应与时俱进,合理选择;授课内容要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紧跟新材料和新设备、新技术、新规范的发展,及时更新。 1.1 教材选用合理

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体系构建

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体系构建 (一)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立 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材除了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之外,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近年来,我们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立做了一定的努力:主编了高等学校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丛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9月),包括课题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习题以及答案,作为该课程唯一一本习题集,一直与推荐教材配套使用;主编《快速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1月);参与大型工具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10月)的编写,该书是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必备的工具书;主编《建筑灭火器配置计算手册》(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月)和《消防给水排水工程常用强制性条文汇编》都作为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必备参考书;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11月)作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材已正式出版,是该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唯一一本教材。这一系列教材与教学辅助用书的建立使学校在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中,成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立最为完善的学校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已成为学校给排水

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3]。 (二)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立 年9月在公共互联网平台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网站。年11月申请学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立工程立项(校教〔〕44号),在福州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网站,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各个环节。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时把工程信息和学科前沿引入教学,使教学环境信息化,构成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学科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方面,具有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网络课程以图、文、声、像、动画等形式表现课程教学内容,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形成积极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需要,并逐步开展为包括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师生交互、工程实践认知、信息交流等综合性的教学系统[5]。 (三)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建立与实践 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中,除了教材建立和网络课程建立外,制定了《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那么》,强调与工程实际结合,注意加强毕业设计单位基地建立,已与国内几十家民用建筑设计院有过学生毕业设计交流活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保证一人一题,课题来源于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某六层住宅楼给排水工程

设计任务及资料 一、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的设计资料和水源资料,拟建一栋六层住宅,设计该住宅的生活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二、设计文件及资料 1.建筑资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6层住宅楼,层高为3M,室内外高差为0.3M。建筑各层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厨厕大样图等。 2.市政资料 在建筑物南侧有城市给水管道和城市排水管道,夏季用水高峰时水压为270kpa°室外排水采用分流制。 3.室内设备 厨房内设洗涤盆1个,厕所内设蹲式或坐式大便器、洗脸盆、淋浴盆或浴盆及洗衣机专用水嘴各一个。每户设水表一个,整栋楼设总水表一个。每户人口按3.5人计三、设计内容。 1.设计计算书一份,包括下列内容 (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及排水体制。 (2)考虑厨厕内卫生器具的布置及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的计算。 (5)其他构筑物及计算仪表的选用、计算。 (6)室外管道定线布置及计算(定出管径、管坡等数据及检查井底标高,井径,化粪池进出管的管内底标高等)。 2.绘制下列图纸 (1)各层给水排水设备及管道的平面图(1: 100)。 (2)给水排水系统原理图。 (3)厨厕大样图(1: 50)o (4)主要文字说明和图例等。

设计说明 一.室内给水工程 生活给水系统的选定: 本建筑属于普通∏型六层住宅,所需的水压H为: H = I 20 + (6 — 2) X 40 = 280灯α 方案1:直接给水方式。由设计资料可以知道夏天用水高峰时的水压为270KPa,略小于所要求的水压。如果为了这一点的水压而增设水泵水箱,第一:增设水泵经济上不划算,水泵还产生振动和噪声,安装和维护相对复杂;第二:设置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荷载,并给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带来一定的麻烦。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的原理,只需要适当地放大部分管径,减少管路水头损失,从而使室外管网的水压满足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要求,故采用直接给水方式,在室内给水管网的布置方式采用下行上给式,该方式给水系统简单,投资少,安装维护管理方便,充分利用了室外管网的水压,供水较为安全可靠。但系统内部无贮备水量。 方案2:单设水箱给水方式。适用于室外管网压力周期不足的多层建筑,当高峰用水时, 室外管网压力不足,由水箱向室内系统补充供水。该方式系统较简单,安装维护较方便,节能,有一定得调节、储备水量、供水较可靠,但高位水箱增加荷载。 二.室内排水工程 考虑该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才能排入市政排水管道,为减小化粪池容积和便于以后增建中水工程,室内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把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在建筑物内分质分流排到建筑物外。 三。管道及设备安装要求 1.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平面布置见首层平面布置图。 2.进户管布置在楼梯处,采用一户一表。 3.室内给水、排水立管均靠墙布置,给水水平干管、排水横干管均埋地布置。 4.给水系统一律采用PP-R塑料给水管,给水立管和所有的横干管均设置在底层。总水表装在引入管的前,并且其前后设置阀门,泄水管;每根立管底部均设置截止阀。 5.排水系统采用塑料排水管,每层设置检查口,为了防止生活排水管道和散发有毒有害的生产污水管道,每根立管设伸顶通气管。

《建筑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建筑给排水工程 (Engineer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 building) 课程代码:02410087 学分:2 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0 实验学时:2 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 )先修课程:流体输配管网、流体力学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王增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7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为工业和民用建筑提供必须的生产条件和舒适、卫生、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应用科学。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内部的给水、排水、雨水、热水供应以及水景、游泳池给水排水、小区给排水和中水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方法和安装、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课程目标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先进技术;具备一定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实际设计和运行能力。 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 第一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一)课程内容 (1)给排水系统分类和组成(包括给排水设备和器材);(2)给水方式;七种给水方式的适用条件、图式、特点等;(3)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二)教学要求

了解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掌握几种常见的给水方式及适用条件;了解水表的构造和作用原理;掌握水表性能参数,并能正确选用和设置安装。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 重点 给水方式的选择。 2. 难点 给水方式的适用条件、图式、特点。 第二章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一)课程内容 (1)给水系统所需水压;(2)给水系统所需水量;(3)给水设计秒流量;(4)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包括压力计算、水表选择计算);(5)增压和贮水设备。 (二)教学要求 了解气压给水设备、变频调速供水设备特点、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水箱、水池容积的确定方法;掌握水箱构造及配管方式。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 重点 给水所需水压计算的影响因素及计算公式 2. 难点 水泵的选择计算,水箱、贮水池容积计算及水箱高度的确定;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章建筑消防系统 (一)课程内容 (1)消火栓给水系统;(2)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水力计算;(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水力计算;(5)其他固定灭火设施。 (二)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消防系统的类型、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了解高、低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的设置范围及组成。 (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 1. 重点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P12设水泵给水方式(A)系统简单,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耗能较多。为了充分利用室外管网压力,节省电能,当水泵与室外管网直接连接时,应设旁通管。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经常不足时采用段水泵给水方式(B)特点:系统简单,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耗能多。适用场所:水压经常不足,用水较均勾,且不允许直接从管网抽水时采用。设水泵和水箱给水方式特点:水泵能及时向水箱供水, 可缩小水箱的容积。供水可靠,投资较大,安装和维修都比较复杂。适用场所:室外给水管网水压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建筑部给水管网所需水压,且室用水不均匀时采用。气压给水方式特点:供水可靠,无高位水箱,但水泵效率低、耗能多。适用场所:外网水压不能满足所需水压,用水不均匀,且不宜设水箱时采用。分区给水方式特点:可以充分利用外网压力, 供水安全,但投资较大,维护复杂。适用场所:供水压力只能满足建筑下层供水要求时采用。分质给水方式特点:根据不同用途所需的不同水质,设置独立的给水系统的建筑供水。适用场所:小区中水回用等 P16 ( 3 )、明设exposed installation 室管道明需布置的方法。暗设concealed installation, embedded installation室管道布置在墙体管槽、管道井或管沟,或者由建筑装饰所隐蔽的敷设方法。给水管暗装时:横管:敷设在地下室、设备层、管沟及顶棚。立管:敷设在公用的管道井;竖向管槽,支管在墙槽。在管道上的阀门处应留有检修井,并保证维修方便。管沟应设置更换管道的出入口装置。(4)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同沟时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热水管下面。给水管不得与易燃、可燃、有害液、气体管道同沟。(5)给水管埋地敷设时室管道覆土深一般不小于0.3m,地下室的地面下不得埋设给水管道,应设专门的管沟。室外埋地管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在冰冻线以下0.2m。管道不得穿越设备基珊,应避开可能重物压坏处。给水管与排水管平行或交叉埋设时,管外壁的最小净也分别为0.5m和0.15m o给水横管宜有0.002 - 0.005的坡度坡向污水装置。给水引人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阀门井(6)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板穿过地下室外墙或地下构筑物墙壁时,应加设防水套管。管道穿墙或楼板时,应预留孔洞;给水管不得穿过配电间。避免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如必须穿过时,应采用橡腋管、波纹管、补偿器等。穿承重墙或基那处应预留孔洞,管顶净空一般不小于0.1m (不得小于建筑物的沉降量)。 P17上行下给式特征及使用围:水平配水管敷设在顶层顶棚下或吊顶之,段有高位水箱的居任公共建筑、机械段备或地下管线较多的工业厂房多采用。优缺点:与下行上给式布置相比, 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头稍高,安装在吊顶的配水干管可能漏水或结露损坏吊顶和墙面。下行上给式特征及使用围:水平配水管敷设在低层(明装、暗装或沟敷)或地下室顶棚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在用外网水压直接供水时多采用这种方式。优缺点:简单,明装便于安装维修,与上行下给式布置相比为最高层配水点流出水头较低,埋地管道枪修不便中介式特征及使用围:水平干管敷设在中间技术层或中间吊顶,向上下两个方向供水。屋顶用作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多采用。优缺点:管道安装在技术层便于安装维修,有利于管道排气不影响屋顶多功能使用。需要设置技术层或增加某中间层的层高。环状式特征及使用围:水平配水干管或立管互相连接成环,组成水平干管环状或立管环状。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工艺要求不间断供水的工业建筑常采用这种方式。优缺点:任何管道发生事故时,可用阀门关闭事故管段而不中断供水,水流畅通,水损小,水质不易因滞留而变质,但管网造价高。 思考题1、试述建筑给水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建筑给水的管材有那些种? 3.建筑用增压和贮水设备有哪些? 4.建筑给水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5.如何保证建筑物不间断供水?6.必须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时应采取哪些措施?7.建筑给水管道的46、简述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47、雨水斗有几种形式?一根悬吊管上最多接几个雨水斗?一根立管上最多接几根悬吊管?P207 三、P成 (1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发热设备一加热设备锅炉一热煤管一水加热器一冷鞭水管一冷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建筑雨水排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建筑雨水排水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 7-1 屋面雨水排除方式 1. 檐沟外排水(水落管外排水)(小型屋面) 雨水→屋面→檐沟→水落管→散水坡→地面→檐沟→铅皮、预制砼 水落管→白铁皮、铸铁管。d=75~100mm,间距8~16m。 2.天沟外排水:利用屋面构造上所形成的天沟本身容量和坡度排泄雨水(大型屋面) 雨水→屋面→天沟→立管→地面或管道 天沟长度:40~50m,i=0.003 天沟在两跨中间并坡向端墙,雨水斗设在伸出山墙的天沟末端,立管连接雨水斗沿外墙布置,屋外设雨水斗,建筑物内有雨水管道的雨排水系统。 图7-1 天沟布置示意图 3.内排水:建筑立面要求高,大屋面面积,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案第7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屋面上有天窗,多跨,锯齿形建筑屋面。 雨水→屋面→雨水斗→悬吊管→立管→埋地管→出户管→室外管道 内排水系统 一. 组成: 1.雨水斗:65型(铸铁);79型(钢焊制) 布置:以伸缩缝或沉降缝为分水线,伸出屋面的防火墙可作为分水线,也可在伸缩缝、防火墙、沉降缝二侧各设雨水斗,悬吊管穿越伸缩缝时应作伸缩接头。 2.悬吊管:当雨水斗不能直接接立管埋地时,用悬吊管在空中吊设,适当位置接立管。 i≮0.003,端头及L>15m,设检查口,检查口间距≯20m。 悬吊管:铸铁,安装固定在墙梁衍架上。 3.立管:要求和悬吊管同径,且不宜大于300mm,距地面1.0m安检查口。 4.排出管:DN≮立管管径。 5.埋地横管:DN≥200 管道连接检查井:敞开式;管件:封闭式二.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