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黄骅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9 至 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60 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A.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C.在官府压制下艰难发展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2、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商鞅变法规定:制止弃农经商,未经允许从商者罚作奴隶。此规定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海禁政策B.闭关锁国 C.重农抑商 D.土地国有

4、《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耕织结合”的特点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5、《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了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的国有制

6、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

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B.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C.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D.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7、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

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A.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B.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8、下表是《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中有关中国古代城市化率变化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影响唐宋城市化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统一 B.商业经济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国语·晋语》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对“工商食官”理解正确的是( )

A.商业发展受官府保护 B.官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

C.手工业和商业受官府严格控制 D.全部工商业产品无偿供给官府使用

10、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11、两宋时期兼并盛行,贫富分化,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十分突出,有识之士把这种社会问题归结为“田制不立”。井田论、均田论和限田论几乎连绵不绝,但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

根治,这是因为()

A.封建地主阶级抵制作用 B.宋朝国家始终没有统一

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D.政府禁止农民私自垦荒

12、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冶金技术的进步

C.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

13、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些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14、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15、王韬在《弢园文录·代上冯太守书》中说“西商贸易之利,首在航海,顾风波之险,有时不可测料,……于百中取二三。无事则公司得以微利,有失则商人有所藉手,不至于大损,此其法诚至善也。”材料中国所说的“法”主要是指()

A. 创设国家中央银行

B. 建立近代金融体系

C. 仿效西方公司制度

D. 建立近代保险制度

16、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出现于这种新生产方式破土时期的中国民族企业是()

A.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

C.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D.英商创办的耶松船厂

17、《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说:“这期间中国工业的发展虽较快,但它主要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帝国主义间的大战争,使洋货进口减少,对中国国货的压力减轻,这

是主要原因。”这期间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清政府不得不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间的战争扩大中国的海外市场

C.群众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

18、右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E

到F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

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略图

19、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0、右图是 1929 年至 1932 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

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双)。导致图中这一现象

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日本减少对中国的出口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21、“大约到1550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衰落。衰落的一个原因是1494年法国的入侵,引发了数十年后欧洲各列强卷入的战争……从长远看,更基本的因素是达·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打击”,对此解读最全面准确的是()

A. 战争是文艺复兴衰落原因之一

B. 十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开始衰落

C. 文化的发展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

D. 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文艺复兴衰落

22、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A.美洲的发现 B.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殖民扩张的开始 D.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23、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如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24、17 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前提是()

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D.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

25、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英国工业革命》

时所作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请结合所

学知识,a、b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 )

A.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交通运输业/阶级产生分化

C.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D.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

26、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

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材料中的“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分别是指( ) A.英国和中国 B.世界各地的城市和农村

C.欧洲国家和美洲国家 D.欧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国家

27、《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她们(当工人的城郊女性)对于家务好发议论,与村中的男子很自由地谈话,穿时髦衣服,发型与其他村姑不同。……有些女子不再完全听命于家长。农村的精神生活也较前活跃。”这反映近代农村女性当工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A.培养了农村女性的独立自主精神 B.大大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

C.有利于农村旧礼教、旧道德的瓦解 D.丰富了农村的精神生活

28、右图所示刊物在发刊词中写道:“泰西各国创造电气秘机,凡有所欲言,瞬

息可达数千里,而中国从未闻此。”这里的“电气秘机”是( )

A.发电机 B.电话机

C.有线电报机 D.电动机

29、《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

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

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A. 该报使用白话文

B. 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 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 该报因内容的通俗性受民众欢迎

30、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业战线增加生产,增加收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同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生产的人民生活能够正常进行。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结构

C.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缓解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

31、“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 1949 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

32、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

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D.实行公私合营

33、“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4、一本数学课本上的习题是:“公社领导计划在五年内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提高为原来的150%,问:每一年应比上一年平均提高百分之几?”这应当是何时何地使用的课本?()A.1870年的巴黎 B.1920年的基辅 C.1959年的武汉 D.1985年的南京

35、1961年全国城镇各级机关人员裁减约一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农村。这主要是为了()

A.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B.满足城镇化进程所需承载量

C.纠正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

36、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37、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38、在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这主要是由于( )

A.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B.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C.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3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有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三中全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这三次三中全会,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B.三次三中全会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进程

C.十四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40、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农战结合 B.对外开放 C.重商 D.海禁

第Ⅱ卷(共40 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2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1题23分,42题17分)

41.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三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

二次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6分)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8分)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简要评价其影响。(9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

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表明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6分)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及其后果如何?(5分)

(3)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6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BBCDB 6-10 DABCB 11-15 CBADD 16-20 CABDA

21-25 CDCCD 26-30 DBCDA 31-35 DADCC 36-40 CCACD

二.非选择题

41、(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特征:以欧洲为主导;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4分)

(2)特点:第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二,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第三,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6分)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2分)

(3)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揭开了形成世界市场的帷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

评价:它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2分)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世界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分,任答一点即可)

42、(1)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4分)“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2分)

(2) 不真实。(1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4分)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