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运用后,一年半时间内,330米高程以下淤积泥沙达15.3亿吨,有93%的来沙淤积在库区。渭河口形成拦门沙,威胁关中平原。1964年10月,335米高程以下库容由98.4亿立方米减少到57.4亿立方米,潼关河床高程抬高4.5米,直接影响到西安市。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在“确保西安,确保下游”的指导原则下,确定改原有四条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即“两洞四管”),水库运用由“蓄水拦沙”改为“滞洪排沙”。改建后水库枢纽工程泄流排沙能力仍然不高,冲刷范围尚未触及到潼关,潼关以上库区及渭河仍继续淤积。1969年6月,在三门峡召开了陕、晋、豫、鲁四省会议,在两个确保的前提下,决定进行第二次改建。打开了与河床高程相同的8个施工导流底孔,增大了泄流排沙量,使潼关以下库段冲刷,潼关高程有所下降,而潼关以上库段仍在淤积。1986年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导致龙门站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由61.1%减少为34.2%。上游低含沙径流量的减少,增大了龙门站汛期平均含沙量,增加了禹潼段的淤积量。由于库区淤积继续增加,潼关高程又持续抬高。到2003年汛前潼关高程累计抬高5.4米。

自水库蓄水运用至2005年底,潼关以上库区累计淤积40.697亿立方米,占全库区淤积69.894亿立方米的58.2%。其中黄河小北干流淤积24.971亿立方米,渭河下游淤积12.824亿立方米,北洛河淤积2.902亿立方米。库区淤积重心上移,淤积末端不断上延,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建库前,华县站主槽过洪能力4000~5000立方米每秒;建库后,1968年主槽过洪能力只有2000~3000立方米每秒。1981年8月21日,华县站洪峰流量5380立方米每秒,比1954年华县站766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2280立方米每秒,而洪水位却比1954年抬高2.24米。渭南以下渭河12条南山支流经常受渭河洪水顶托,支流倒灌淤积严重,河口段普遍升高2米以上,迫使支流堤防桥梁不断加高,赤水河老公路桥因河床升高不得不在桥上重新建桥,形成“桥上桥”。华县遇仙河口桥1961年建成,由于泥沙淤积1969年、1974年两次加高6.4米,见证了渭河下游南山支流从地表河演变成地上悬河的历史过程。南山支流每遇渭河洪水,严重壅水,倒灌2~3公里,多次决口成灾,淹没农田,冲毁河堤、道路,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60年4月,水电部批准修建渭河大堤。1962年,按照50年一遇防御标准,开始修建渭河防洪大堤。在中央有关部委和黄委大力支持下,国家先后投资16.03亿元进行治理。各级党政领导发动库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以防洪排涝为主的黄、渭、洛三河治理工程建设。

黄河小北干流全长132.5公里,宽4~18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为秦晋的天然界河。黄河出龙门峡谷后,河身骤然放宽,穿行汾、渭盆地比降变缓,两岸黄土台塬,高出河床50~200米,区间又是汾、涑水、滹、渭、洛河等支流的汇流区,兼受岸壁红土地层约束,形成两头宽为4~18

公里,中间为3~5公里的“哑铃”形,属淤积型游荡性河道。河道宽浅,水流散乱,主流游荡不定,东西摆动频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据沿黄各县县志记载,自公元前586~1950年的两千多年间不完全统计,曾发生洪水灾害800余次,平均三年一遇。因此,自古以来,沿河人民群众就不断同灾害进行斗争。引黄灌地,护岸筑桥,修堤造林(防护林)。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引瀵泉浇地之举。东魏筑蒲州西岸河堤;唐自龙门骆驼巷引黄灌田;敬德为潼关修筑护城石岸(即汉台);清廷名宦阎敬铭倡导修建永安堤。但因河患频繁,管理不力,至今无一保存。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潼关在北关至花园抛石护岸1公里,以保城池;1956年铁路部门修坝护岸,以保黄河铁路桥;20世纪50年代,因土地干旱,水源缺乏,急需引水灌溉,沿黄韩城、合阳、大荔三县利用河滩地下水资源修建了百余座小型泵站,供人畜饮水和少量灌溉。这些工程对控导、改善河势、稳定主流、改善沿河机电抽灌站引水功效、保护沿河村镇、高岸、滩地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65年合阳县人民群众自发修建了东王护瀵工程,筑石护岸长达200米,是陕西一侧最早的黄河河道防护工程。1968年以后,按照国务院、水电部、黄委规划批准的工程项目开始修建。至2005年底黄河小北干流共建河道整治工程12处,工程总长度60.24公里,坝垛561座、累计投资2.54亿元。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横贯关中平原。出宝鸡峡后逐渐展宽,河槽宽浅,宽达1.5~2公里,高陵耿镇桥以下属蜿蜒型河道。渭河库区段长208公里,沿途一级入渭支流多达27条,南岸支流发源于秦岭,挟带大量砂、卵石推移质,沿河堆积,支流入渭处,形成冲积扇地形。北岸支流多来源于黄土沟壑区,泥沙较多。渭河下游历史上冲淤平衡,除沿河个别渡口及少数临铁路河段修有护岸石坝,尚未发现河道整治工程。三门峡水库运用后,由于泥沙严重淤积和迅速发展,致使原有的一些河道天然节点和耐土层被埋于河床下,失去了河势的控制作用,引起河道的频繁变化,河湾上提下挫,畸形河弯发展,崩滩塌岸严重。于是,国家分期投资并发动库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以防为主的渭河治理工程建设。一是库区堤防工程:从1960年4月以来修建渭河防洪大堤193.48公里。其间先后6次对防护大堤进行了加高培厚。1985年10万特困移民返库定居后,在移民区按照渭河5年一遇(华县5500立方米每秒)洪水设防标准修建移民围堤53.28公里,至2005年,渭河下游堤防共长246.76公里。二是河道整治工程:以国务院、黄委提出的“积极进行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治理”为指导,从1964年开始,因险设防,修建河道整治工程。1972年,渭河下游治理规划按“以坝护弯,以弯导流”的原则对中水河槽整治,新建续建工程标准逐渐提高。至2005年,渭河下游共有河道整治工程60处,坝垛1441座,护岸59段,工程总长度120.50公里,累计投资2.90亿元。使渭河下游不利河势得到初步控制。三是排水除涝淤灌工程:由于库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原来的自流排水条件丧失,库周农田地下水位升高,内涝、盐碱化不断扩大。为治涝灾,1961年首先在大荔老庄开挖排水沟,并相继开通了二华(华县——华阴)、赤水河、八鱼等14条排水干沟,共长168.03公里,控制排涝面积83.97万亩。先后修建抽排站12座,总装机容量2764千瓦,使库周57.03万亩沼泽盐碱化耕地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先后建成沙洼、陈村等3座放淤闸和苏村、西庆屯等6座淤灌站,淤灌土地

19.48万亩,既改良了土壤,又解决了整修河道和防汛抢险用土。四是南

湭12条山支流治理工程:库区渭河下游自西向东有河、赤水河、白龙涧等

南山支流,各支流河道长30~50公里,总流域面积1615平方公里,年平均输沙量为105万吨,年平均径流量为3.3亿立方米。先后兴建了桥峪、蒲湭5座水库和小敷峪拦沙坝,总库容5052.5万立方米,峪、太峪、箭峪、河等

发展灌溉面积12.88万亩,拦挡粗沙200万立方米,对减轻库区淤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多年来累计建成支流堤防112.95公里。五是避水楼和撤退道路工程:由国家补助,群众自建的华县避水楼工程,可保护居住区群众在遭遇50年一遇大洪水时能够及时登楼减少损失。至2005年,国家补助533.91万元在库区建成避水楼9000座。同时修筑防汛撤退道路62条,总长度282.74公里,为防汛紧急情况下疏散群众提供了保证。六是渭洛河下游续建工程:陕西省于1990年编制上报了《渭洛河治理规划》,1996年5月国家计委对规划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1997年底开工建设,加高加固渭河堤防84.6公里及南山支流堤防69.2公里;修建河道整治工程21处,坝垛132座,控制工程长度13.2公里;修建排水站4座,排水干沟清淤52.6公里;完成库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及水文站网改造和防汛通信等工程。完成投资3.8亿元。实现了规划目标,可保护沿岸40多万群众、90多万亩农田的安全。

北洛河库区段长138公里。在三门峡水库形成后,河床相应抬高,1963~1964年当地政府组织群众修建生产围堤72公里,1966年汛期被洪水冲毁。汛后,朝邑附近河床抬高6米,大荔县城附近抬高5米,船舍村附近抬高3米。主槽过洪能力由建库前1000立方米每秒下降为300~400立方米每秒。1970年春修建生产围堤16处,长63公里。堤高平均2米,顶宽2.5~3米,完成土方64万立方米。1998、1999年在渭洛河下游治理中,加高培厚防堤29.28公里。防御标准为洛河 头站10年一遇洪水3120立方米每秒。

其间,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勘测论证,在库区先后兴建了交口、东雷、港口和东雷二期等大中型电力抽渭、抽黄灌溉工程,设计灌溉总面积353.14万亩。并建成洛北改水工程和渭北移民区饮改水工程,解决了74.9万人的饮水困难。促进和保障了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960年至2005年库区各项治理工程投资16.03亿元。其中:黄河小北干流4.69亿元,渭河下游11.34亿元。库区工程、防洪抢险、减少洪水灾害次数及综合利用等各项经济效益之和为159.52亿元,冲抵治理投资和库区泥沙淤积、黄河对渭河顶托倒灌的影响、以及工程占地、洪涝灾害和土地浸没盐碱化等一系列负效益60.99亿元后,库区工程建设防洪减灾效益按当年价为82.50亿元。换算到2005年效益为273.68亿元。①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投入使用。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民狂欢呼的水库。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45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援助项目 中苏援助:三门峡水库列入苏联工程项目之中 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1月,以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来华。2月至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苏联专家在查勘中肯定了三门峡坝址。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投入使用 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黄河在陕西省的潼关至河南省的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工程上马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DOC)

贵溪市塘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位置: 塘湾水库位于东径直117°4T,北纬28°0‘,地处贵溪市南部塘湾镇赛前村东山圳附近,距市区30 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2.6 平方公里,正常高水位78.8 米(假设高程),相应库容1097 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P=1%)80.34 米,相应库容1225万立方米,设计洪水位 (P=0.1%)米,相应库容1321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该库于1970 年动工兴建,1972 年大坝建成并开始蓄水,经多年运行,大坝外坡出现多处大面积渗漏区,大坝内存有渗水通道,心墙起不到防渗作用,1998 年六月中旬,溢洪道右岸山体滑坡,滑下的山体堵塞2 孔拦污栅,缩小了行洪断面,使洪道不能正常泄洪,严重危及大坝安全。此事引起各级政府及水利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1998 年10 月塘湾水库工程管理委员会委托华东地勘院第四地质勘探公司进行地质勘探。同时委托抚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0倂二月编制了《塘 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江西省水利厅于二000年五月八日以赣水建字(2000)015号文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二00倂十月贵溪市委、市政府以(2000)135号文件下文成立了塘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指挥部,塘湾水库工程建设项目部也相应成立。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1.2 工程布置塘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大坝及坝肩垂直防渗冲抓回填粘土心墙,内外坡整治、反滤棱体重建。溢洪道山体削坡,溢洪道右岸边墙重建,右岸山体坡面水泥砂浆喷护,拦污栅修复,上坝防汛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房建设,厂坝区绿化,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固定防汛照明灯等。工程布置详见抚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的图纸。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塘湾水库原有库容为1 267万立方米,加固后总库容为1321 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大坝最大坝高为36.2 米,坝顶长162 米,坝顶宽5 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8 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2 万亩,水库养殖水面为700 亩,水面养殖年产量15 吨,坝后电站装机容量为250KV,年发电量60万度。本次除险加固主要工程量有:土方开挖16870用,土方回填11888 m3,草皮护坡11007 〃,浆 3 3 3 砌石1137 m ,干砌石6219 m,砼163 m ,坡面水泥砂浆喷面 3363.58 〃,大坝冲抓总进尺7571.6米。 1.4 主要建设内容 (1 )大坝工程 ①大坝心墙及坝肩冲抓。在大坝中部0+027?0+141布置双 排孔。左岸布置单排83 孔,右岸布置单排88孔,溢洪道布置单排10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是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自然生态。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问题已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要用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实现水利水电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还实现了防洪、城市供水、调水、渔业、旅游、航运、生态与环境等综合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自古以来,除害兴利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本质。 (2)水电资源是最丰富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在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电作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水库的功能从初期的防止洪

涝灾害发展到水能开发利用兼民生水利,以水利电力为主的大坝,同时肩负着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目前我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26%,还有70%以上的水电资源待开发,水能利用程度远低于世界工业化国家,水电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4]。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 2.1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众多河流上都修建了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满足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等需求。水利工程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同样具有积极作用。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调节水量丰枯,合理配置水资源,防止河道断流,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抵御洪涝

XX小二型水库工程运行管理报告

XX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竣工验收 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编制单位:XX 二0一六年十月

批准:审定:审核:编写: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运行管理 (3) 3工程初期运行 (4) 4意见和建议 (5) 5附件 (6) 附件(1)机构设置情况和主要工作人员情况 附件(2)规章制度目录

1工程概况 XX水库位于XX,距XX城区约28km,属赣江水系锦江支流白露河。 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86km2,总库容46.1万m3,正常蓄水位30.00m(黄海高程,下同),设计灌溉面积8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永久性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洪水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水库始建于1966年11月,1967年9月建成并开始受益。1981年12月翻修涵管、兴建启闭框架和工作桥,砼闸门控制,配置5吨启闭机启闭,1999年大坝培土加固。2010年对溢洪道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进行衬砌。水库经多次加固达现有规模,其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和坝下涵管等。 根据茶峒山水库现场检查、多年运行管理及大坝安全鉴定结论,水库枢纽工程大坝及涵管均不能正常安全运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属三类病险水库。为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水库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对XX水库除险加固十分必要。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粘土斜墙、大坝下游干砌石贴坡反滤、大坝上游C15砼预制块护坡、大坝上、下游草皮护坡、坝下涵管加固、坝顶公路泥结石路面、溢洪道加固、管理房屋等工程。 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14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9月18日完工,加固后枢纽建筑物基本情况见XX水库本次加固前后工程特性表。 XXXX水库工程特性表

水库建设基本情况

**水库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进度目标完成情况 (一)“三通一平”工程 大坝上下游交通桥已投入使用;总长7.3公里的道路工程已完工;完成4106.49平方米房屋建设,整个“三通一平”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 (二)水源区工程 大坝左右岸碾压混凝土浇筑至设计度汛高程EL967.5m,从11月2日起又已恢复大坝碾压砼施工;下游护坦完成,左右岸护坡混凝土浇筑至高程EL965.00m;右岸顶层灌浆隧洞开挖支护已完成381m(设计长647.155m);完成左岸顶层灌浆洞明挖开挖支护249.627m,右岸顶层灌浆洞洞口明挖20m,洞脸上部边坡锚喷支护等;发电引水隧洞进水口及上平洞开挖支护已完成,地下厂房开挖支护完成至高程EL957m,主变室完成两层开挖支护;左右岸交通洞已贯通,并完成锚喷支护;排风洞、一号、二号、四号支洞、出线竖井、开关站平台开挖支护已完成。 (三)管线工程 左岸一级泵站主厂区完成一层开挖、锚喷支护,副厂房及电梯井EL1012-EL998已完成开挖支护,取水隧洞及取水口开挖支护已完成,二、三级泵站开挖支护已完成,主管线1级-2级、2级-3级从9月16日起均已动工,已完

成开挖3.0km。右岸一级、二级泵站目前已动工,厂区正在进行表土清理;水源区到一级泵站管线已开始开挖。 二、工程投资完成情况 (一)资金下达情况 截止2017年10月底,***工程累计下达资金14.4亿元,其中2015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1亿元;2016年下达资金5.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省级投资2.7亿元);2017年下达资金7.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亿元,省级投资3亿元,银行贷款 1.7亿元)。 (二)资金到位情况 截止2017年10月底,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396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0万元,中央用于***工程PPP前期专项费用10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225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5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PPP社会资本方注入资本21400万元),项目贷款47000万元(国开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 (三)投资完成情况 截止2017年10月底,***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0959万元(工程投资49243万元,移民投资39146万元,其他投资12575万元),其中2015年完成投资10000万元(计划完成投资10000万元,完成率100%);2016年完成投资53959万元(计划完成投资57000万元,完成率

下岩水库完工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云霄县下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合同工程完工验收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福建省龙岩市水利电力工程处 年月日

审定:苏金连 校核:曹文健 编写:曹文健、刘添贤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建设内容…………………………………………………. 1.3工程参建各方…………………………………………………. 1.4工程开完工时间………………………………………………. 1.5工期及质量目标……………………………………………….. 1.6工程验收的主要内容和项目内容………………………………. 二.工程招投标……………………………………………… 三.施工进度管理…………………………………………… 3.1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3.2工程总进度………………………………………………………. 3.3施工组织管理……………………………………………………. 四.主要施工方法…………………………………………… 4.1高压旋喷防渗墙加固…………………………………………… 4.2浆砌石工程........................................ 4.3草皮护坡..................................... 4.4管理房.观测雨站工程施工............................ 4.5混凝土路面施工…………………………………………… 五.施工质量管理................................... 六.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 七.合同管理......................................

水库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水库工程建设可行性分析 现状单县城市生活及农村生活用水全部为地下水,由于近年来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超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生活用水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给社会稳定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1概况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大沙河水库位于单县县城南偏西约9km处,库址东临S256公路,北临G105公路。工程施工所需各项物资、机械可通过上述公路运输进场,交通条件便利,水源、电源较近,砂石料能够就近购买,水泥、钢材、油料等大宗材料均有质量可靠、储量丰富的供应条件。大沙河水库为小(1)型水库,工程永久占地总面积为184.6hm2,水库设计蓄水位48.00m,相应设计库容976万m3,设计死水位41.70m,死库容91万m3,水库调节库容885万m3。水库年充库水量1997万m3,充库时间为28.9d。规划水平年设计供水人口49.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3.46万人。日供水规模5.02万m3,年供水量1832万m3。从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角度,必须寻找好的水源,以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单县具有较好的引黄条件,目前黄河水是全县重要的灌溉水源。现有引黄水库由于种种原因,供水范围仅为单县7个乡镇。兴建新的引黄调蓄水库,解决城区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是单县政府的重大战略举措,工程的实施可改善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城区供水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优水优用”[1]。

2自然条件 2.1水文气象 单县地属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单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692mm,降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最多达1134.8mm,最少为333.8mm,降雨多集中在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128mm,多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41.8℃,极端最低气温-20.6℃,历年平均日照数为2328.1h,多年平均无霜期206d。 2.2工程地质 大沙河水库位于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地形较平坦,地势整体趋势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高程在44.3-45.8m之间(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大层14层(含亚层):①层粉砂、②层砂壤土、②-1层黏土、③层黏土、③-1层壤土、③-2层淤泥质黏土、④层黏土、④-1砂壤土、⑤-1砂壤土、⑤层壤土、⑥层粉砂、⑦层壤土、⑦-1砂壤土、⑧砂壤土。库区位于华北板块(℃)鲁西南潜隆起(℃b)菏泽-兖州潜断隆(℃b1),区域范围内构造发育。根据201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本次勘察揭露库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其主要含水层为砂壤土层,勘察期间揭示地下水埋深为0.90-2.70m,潜水位为42.23-43.10m,水位与地形基本一致,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场区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

三门峡水库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随即,1960年制版的五毛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现在三门峡水库的常年水位只能保持在318米的高程,远低于设计时的蓄水位。而这个水位的供水能力将严重影响三门峡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造成这些祸害的关键就是泥沙过多!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水利专家们独创了“调水调沙”这种冲洗黄河泥沙的模式。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6680

2019—2020学年下期期末测试 一年级语文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时间:60分钟) 答 答题时没学过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tīnɡ lǎo shī dú sān biàn tōng zhī jiānɡ zhènɡ què 一、听 老 师 读 三 遍 通 知, 将 正 确 dá àn de xù hào tián zài kuō hào lǐ 答 案 的 序 号 填 在 括 号 里。 (3分) 1.时间: ( ) ①今天下午三点 ② 明天下午三点 2.地点: ( ) ①舞蹈室 ②操场 3.参加人:( ) ①合唱队队员 ②舞蹈队队员 xu ǎn z é zh èn ɡ qu è de d ú y īn huò z ì,bìng dǎ sh àn ɡ 二、选 择 正 确 的 读 音 或 字, 并 打 上“√”。 (12分 ) 睡觉.(ji ào ju é ) 空.地(k ōn ɡ k òn ɡ) 洗脸.(ni ǎn li ǎn ) 种.子(zh òn ɡ zh ǒn ɡ) 音乐.(yu è l è ) 得. 到(d ěi d é ) (晴 睛 )天 (已 己) 经 出(人 入 ) (进 近 )门 (在 再 )见 (手 首 )先 k àn p īn y īn xi ě c í y ǔ 三、看 拼 音, 写 词 语。(16分) f ēi ch án ɡ b ìn ɡ f án ɡ j īn qi ū p āi d ǎ sh ēn t ǐ ɡāo x ìn ɡ hu ān l è hu ǒ b àn w ǒ hu ì z ǔ c í 四、我 会 组 词。(8分) 晴( ) 亮( ) 后( ) 远( ) 睛( ) 高( ) 右( ) 运( ) àn yāo qiú ti án k òn ɡ 五、按 要 求 填 空。(14分) 1.“吃、叫 、吹”的偏旁是 ,这个偏旁多和 有关,请写出两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 ;“蚊、蚂、蚁” 的偏旁是 ,这个偏旁多和 有关; 2.“捧”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到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3. 一字多词。 家—( )—( ) 美—( )—( ) 4.写出“医”的笔顺: zh ào y àn ɡ zi xi ě y ī xi ě 六、照 样 子, 写 一 写。(8分) 1. 碧绿碧绿的 叶子 的棉花 的太阳 2.小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蝴蝶在 飞来飞去。 3.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香蕉 , 。 4.小白兔一边..跑一边.. 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评卷人 得 分 题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卷面分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座 号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聪明的孩子,带着你们的智慧,走进聪明屋吧!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总结【篇一】

水库运行管理工作总结【篇一】 一、工程基本情况 XX水库位于XX省XX县XX镇XX村,大坝拦截汉北河支流东河成库,承雨面积102平方公里,总库容6785万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城镇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XX水库于1958年8月动工兴建,1962年4月竣工,2002年12月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建设。水库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校核洪水位65.15米,设计洪水位64.15米,正常蓄水位62.20米,防洪高水位63.30米,死水位52.70米,汛限水位62.20米。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由大坝、1号副坝、2号副坝、正常溢洪道和东、西输水管等建筑物组成,其中大坝为粘土均质坝,全长656米,坝顶宽7米,最大坝高24.48米;正常溢洪道设计三孔,总净宽24米,设计下泄流量406 m3/s。 XX水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直接保护着下游107省道、243省道和XX岳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以及天门市城区和三个乡镇的29.6万亩耕地、24.7万人口的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库多年防洪减灾效益为12亿元。 XX水库管理局目前共有在编人员55人,局机关设立科室4个,分别为综合科、党群办、工程科(挂“水政监察支队、防汛抗旱办公室、安全生产科”牌子)、计划财务科;下设二级事业单位2个,分别为干渠管理所和大坝管理所;下设直属经营单位1个,即综合开发

公司。XX水库负责工程管理的部门和单位主要有工程科、大坝管理所和干渠管理所。工程科主要负责水库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水库水文测报、防洪抗旱调度,安全生产和水政监察等工作。大坝管理所主要负责枢纽工程的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大坝白蚁防治和溢洪道机电设备管理及泄洪调度运用等工作。干渠管理所主要负责水库灌区东、西两条干渠和渠道附属建筑物的日常巡查、渠道小型工程维修、农业灌溉管理和水费征收等工作。 二、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1、运行管理经费 XX水库管理局水管体制改革被定性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水库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由省财政拨款,均按照年初部门预算全部到位。 2、规章制度 为强化水库工程运行管理,我局制定了系列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机电设备操作规程。主要有:《XX水库工程运行管理规定》、《XX水库枢纽工程巡视检查基本要求》、《XX水库枢纽工程检查内容及巡视记录报告制度》、《XX水库工程养护维修制度》、《XX水库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制度》、《XX水库溢洪道闸门启闭操作规范》、《XX水库输水闸闸门运行操作规范》、《XX水库大坝白蚁普查防治办法》等。 3、大坝安全责任制

某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云梦县吴铺镇孙家大塘水库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工程地点:云梦县吴铺镇大塘村 建设单位:吴铺镇农业服务中心 法人代表:龙树明建设单位简介:吴铺镇农业服务中心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于2005 年10 月12 日经云梦县民政局法人登记后成立的一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龙树明,现有工作人员四人。中心的业务范围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防汛抗旱、植树造林,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服务,提高农机、渔业、畜禽养殖业管理和服务。 近年来,吴铺农业服务中心在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大力发展壮大我镇水产业,建立了孙家大塘综合开发基地和三湖水产养殖基地,为我镇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项目区概况 孙家大塘始建于1955 年,是全省平原地区最大的塘堰之一。面积250 亩,位于吴铺镇以北,处于吴铺镇大塘、郑店、汤店、长辛村交界处。两边高岗绿水,南边一边辽阔,绿树成荫,距云梦城区仅 2.6 公里,按照服务农业、整合资源、发展经济这一思路,力争用2 年的时间把孙家大塘建成一个当地农民生活、农业灌溉的基地。

为了促进水库建设,吴铺镇农业服务中心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在降能节耗,保护环境上,通过实地勘察分析论证,拟建云梦县吴铺镇孙家大塘水库建设项目。 三、编制依据 1、《云梦县吴铺镇孙家大塘水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 托书》吴铺镇农业服务中心 2、《云梦县城区用地现状地形图》 3、《云梦县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4、云梦县有关道路、给排水管渠及电气等资料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 委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7、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和标准 四、编制原则 1、云梦县吴铺镇孙家大塘水库建设项目在云梦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指导下,结合道路事业发展规划及城市综合发展的各项要求,依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指导方针,按照“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逐步分期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云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云梦县吴铺镇孙家大塘水库建设项目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草案) 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2013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3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二)规划层次与范围: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范围为三门峡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湖滨区一个市辖区,灵宝市、义马市两个县级市,以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三个县,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三门峡都市区的规划范围为陕灵 盆地区域,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城关镇、大王镇、阳店镇、川口乡、尹庄镇、焦村镇、函谷关镇等行政区范围,总面积 1636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湖滨城区、商务中心区、高铁站南片区和陕县城区、产业聚集区以及大王镇

的部分地区,城市开发边界内土地面积约150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次 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湖滨区,陕县大营镇、原店镇、张湾乡、西张村镇、菜园乡、张汴乡、张茅乡,灵宝大王镇、阳店镇的全部行政区范围,以及灵宝尹庄镇、川口乡的部 分区域,涵盖三门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全部范围,面积合计1284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总目标 全力推动三门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将三门峡建设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区域交通枢纽与物流商 贸基地、资源型产业升级示范与新兴产业发展基地、黄河湿地与黄土高原融合的特色生态宜居 城市。 (二)区域协调与拓展战略 东西方向呼应郑州、洛阳和西安,积极承接来自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辐射与 转移,强化三门峡在中原、关中两大经济区中的门户和衔接枢纽地位。向北联合运城,加强资

水库工程建设意见及方案

XXX市XXX县XXX水库工程 一、项目基本概况 XXX水库位于XXX县东北方向,XXX交汇区域地带。新沟河为XXX县、为XXX河西岸最大支流。发源于XXX北部山区,上游段流水被蓄积。该河主要干流一般从XXX水库以下XXX算起,经XXX北入陶沟河。干流长22公里,总流域面积361.9平方公里,其中XXX县境内长8.5公里,流域面积108.87平方公里。其干流在XXX县,长8.3公里,总流域面积213.9平方公里,其中XXX县境内45.65平方公里。拟建XXX水库处于交汇区域,北起XXX村,南至XXX入XXX制闸,总占地面积2.6万亩。 二、新建XXX水库的必要性 XXX县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外部客水、境内地表径流和引湖水。客水来自XXX河等河流,多年平均过境洪水22.3亿立方米。但受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其余季节干旱少雨,且随着地下水开采量持续上升,上游河流较易干枯,且地下水下降较快,很难将降水进行大量拦蓄,目前我区拦蓄总库容仅能达到5000万方,拦蓄水能力严重不足,工业、农业、生态用水严重匮乏,因此修建汛尾拦洪工程十分必要。

另外,XXX水库拟建区域地势相对低洼,大部分为石膏矿采空区,且区域内工矿企业较少,无主要道路及基础设施,仅有泥沟镇XXX村等6村位于该区域,新建水库拆迁安置难度较小。 再者,该水库位于XXX县东北部,地势较区驻地偏高,有利于水库水资源的调配,通过修建调水明渠工程,可以为XXX 城区提供充分水资源保障。 三、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水库开挖、筑堤。水库主体主要有大坝、放水泄洪兼导流隧洞、溢流坝等建筑物组成。拟建水库总库容5000万方,兴利库容4350万方,预计占地26000亩,挖深3米。利用挖河土方进行筑堤,筑堤堤顶宽10米,堤顶高程达到50年一遇水位防洪标准,设计边坡比1:4。 2、建设两条向泥沟镇西部东水西调明渠工程。主要建设:引水洞、输水明渠、分水闸、过路穿涵等系列建筑物。 3、新建水库管理设施。拟建管理房,建筑面积约2000平米,生活配套设施1宗。 4.水库堤坝防汛道路硬化工程。对XXX水库堤坝防汛道路进行硬化,长度2 5.4公里,宽10米。采用级配水泥碎石水稳基础,沥青混凝土路面。 四、效益分析

水库施工管理报告

衡东县2014年9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茶石水库) 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合同编号:HD-BXK-2014 ) 湖南天谷水利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015年6月 目录

1.1 工程概况 0 1.2 现场条件 0 1.3 对外交通条件 (1) 1.4 施工材料 (1) 1.5 施工条件 (1) 1.6 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 2.施工总体进度管理 (2) 2.1施工总进度情况 (2) 2.2各分部工程施工进度情况 (2) 2.3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2) 3.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2) 3.1 土方开挖 (3) 3.2 土方填筑 (3) 3.3淤泥挖运 (3) 3.4砼施工 (3) 3.6浆砌石施工 (9) 4. 施工质量管理 (9) 4.1质量保证体系及执行情况 (9) 4.2 工程施工质量自检 (10) 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统计表 (10) 5. 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及环保措施 (12) 5.1 文明施工 (12) 5.2安全生产 (13) 5.3环境措施 (14) 6. 合同管理 (15) 6.1 工程价款管理 (15) 6.2 工程合同管理 (15) 6.3 财务管理 (15) 7. 经验与建议 (16)

9.附件 (17) 9.1现场管理主要工作人员 (17) 9.2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资源情况表 (18) 9.3衡东县茶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工程量汇总表 (19) 9.4工程施工管理大事记 (19)

1.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茶石水库座落在衡阳市衡东县石湾镇茶石村,属于湘江流域,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水库控制集雨面积0.50km2,坝址以上干流长1.38km,干流平均坡降63.0‰。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枢纽。 现状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71.60m。大坝坝轴长117.92m,最大坝高8.3m,坝顶宽3.1m。大坝右岸设有取水卧管及输水涵洞,涵洞断面尺寸0.3m×0.3m,长47.0m,大坝右端设有溢洪道,现状堰顶高程70.20m,堰宽1.5m。 本次除险加固的主要内容为大坝体防渗、坝基截渗墙;溢洪道拓宽改造;大坝上游坝坡砼护坡;大坝下游新建排水棱体;大坝坝顶及防汛公路路面硬化;拆除改建输水涵洞。 1.2 现场条件 (1)水文气象 水库地处中亚热带南部湿润季风气候,库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100mm,年最大降雨量2621mm,年最小降雨量为1059.7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0天。历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过41天(发生在1966年),多年平均蒸发量1487mm,多年平均气温为15.7℃,历年最高气温40.8℃,多年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日照数1560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40d。 (2)地质、地形条件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地震动峰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水库大坝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地区。 坝址区岩层为泥盆系中统佘田桥组的石灰岩,右岸基岩为燕山期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坝型为均质土坝,大坝坝体各可分人工填筑Ⅰ区和坝坡排水棱体Ⅱ区二个区,其中人工填筑Ⅰ区主要由含低液限粘土夹石岩碎石或碎块组成,填筑材料不均匀,坝体底部见软塑状腐殖质,施工质量差,局部渗漏较严重,其中坝坝体右岸外坡与坝基接触渗漏局部较严重;块石排水棱体Ⅱ区主要由石灰岩块石与碎石组成,表层局部风化较严重。 坝基持力于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石灰岩,地基结构相对较为稳定。坝基可分为基岩二个区,Ⅲ区为残积屋区,主要为含砂砾低液粘土,坝肩局部为低液限粘土质砂,力学性能一般,透水性中等,Ⅳ区为基岩区(石灰岩与花岗岩),浅部破碎、岩液较发育的弱风化岩层透水性中等,下部稍完整-较完整弱风化岩层,浅部岩溶裂隙发育。

山塘水库工程管理施工报告.doc

萧山区山塘水库(堤塘)除险加固工程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萧山区山塘水库(堤塘)除险加固工程 2014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投???????????????????? 1 三、度及完成工作量???????????????? 1 1、开完工日期,延期情况??????????????? 1 2、完成主要工程量?????????????????? 1 3、主要更??????????????????? 2 四、主要施工方法?????????????????? 2 五、施工量管理??????????????????9 1、工程量保体系?????????????????9 2、施工中的量控制方法???????????????9 3、工程量自情况????????????????13 六、文明施工与安全生???????????????14 七、合同管理????????????????????14 八、与建???????????????????15 九、附件??????????????????????15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本次 18 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标准参照小(二)型水库。根据《水利 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94),工程等别为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大坝、溢洪道的级别为 5 级。设计洪水标准取 2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取为 200 年一遇。永兴河堤防加固为 2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相应堤防的级别 4 级。 建设单位:萧山区浦流域管理处 设计单位: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萧山分院 施工单位: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华诚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合同工期 150 日历天。质量要求合格,工程中标价为5459509 元。 二、工程投标 萧山区山塘水库(堤塘)除险加固工程在市萧山区招投标交易中心公开抽签,由我单位省正邦水电建设有限公司中标承建,并签订了《萧山区山塘水库(堤塘)除 险加固工程施工合同》。 三、施工进度及完成工程量 (一)、施工进度 本工程合同工期: 150 日历天。工程于 2013 年 11 月 28 日开工,计划于 2014 年 4 月 28 日完工。因刀尖坞水库、上坞水库、安水库、响天岭水库设计变更影 响,工程实际完工日期为2014 年 8 月 20 日,项目工程延期114 天。 (二)、完成主要工程量 萧山区山塘水库(堤塘)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已完成土方开挖2378.29m3,土 33 3 方回填1789.35m ,堆石棱体974.5m ,干砌块石护坡789.92m ,C20 砼渠道333 3 171.86m ,C20砼基础 194.35m ,C25砼路面 117.52m,C20砼挡墙 141.29m ,C20 323 3 砼护坡 923.62m ,土工布 3428.26m ,粗砂垫层 839.45m ,碎石垫层 1266.52m , 小卵石垫层 348.17m3,沥青木板 39.27m2,草皮压旋喷桩 875.94m,黄泥套井 650m。 ( 三) 、工程变更情况 2 967m,高压摆喷桩1008.7m,高 1、黄建龙水库新增DN300涵管 长 4 米; 2、尖湾水库两侧新增棱体、护坡; 3、夏坞水库黄泥回填在I- Ⅱ断面之间 8 米长因地质不良加深 2.3 米; 4、烂沟湾水库新增DN300涵管长 6 米,新增窨井加盖直径0.8 米深 1.5 米; 5、安水库高压摆喷桩变更为高压旋喷桩,并在溢洪道处增加7 个高压旋喷桩,增加大坝路肩压顶修复40 米和溢洪道栏杆修复 ; 6、增加永兴河 0+-0+092 防浪墙修复 13 米 ;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底孔破坏及处理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底孔破坏及处理- 工程设计 摘要: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库区及上游河道泥沙严重淤积,被迫对工程进行改建。经过工程改建和调度运行的调整,基本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并发挥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高含沙水流使泄洪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材料抗磨蚀试验和现场修补试验,对泄洪底孔的磨蚀破坏机理和修复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泄流底孔;破坏机理;修复处理;三门峡水利枢纽 1、工程概况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1960年大坝基本建成,并开始蓄水。蓄水后库内及水库上游渭河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从1964年起被迫对工程进行改建。第一次改建将4条电站引水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并在左岸岩体中新修建2条直径11m的泄流排沙隧洞;第二次改建打开了已封堵的1~8号施工导流底孔,并安装5台单机容量为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经过两次对工程的改建和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基本实现了水库在年内冲淤平衡,解决了库区及渭河的淤积问题,并且在防洪、防凌、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黄河泥沙问题相当复杂,高含沙水流对水轮发电

机组、泄流钢管、隧洞、底孔和深孔等造成严重的磨蚀破坏,以致影响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进一步发挥效益。因此必须对工程进行进一步改建和修复。本文仅简要介绍泄流排沙底孔(以下简称底孔)的破坏情况、破坏机理和修复处理措施。 2、底孔(单、双层孔)破坏情况 1~3号底孔为单层孔,孔口尺寸3m×8m,进口底板高程280.0m,库水位315.0m 时单孔泄量405m3/s.4~8号底孔在平面上与1-5号深孔重合,组成5个双层孔,深孔孔口尺寸3m×8m,进口底板高程300.8m,库水位315.0m时一个双层孔泄量658m3/s.6~12号深孔为单层孔,库水位315.0m时单孔泄量257m3/s.1980年底发现底孔磨蚀后,先后对底孔的单层孔和双层孔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下列部位有较严重的磨蚀破坏。 (1)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斜门槽正向不锈钢导轨在高程2825~2880m之间的迎 水面有不连续的沟槽或缺口(斜门槽为矩形断面,宽120cm、深55cm),严重部位导轨磨 损呈锯齿状,有的部位导轨及基座方钢几乎磨平。 (2)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斜门槽水封座板在高程2810~2900m 之间破坏成锯齿状和蜂窝状,在门槽边缘10cm范围内及侧面角钢大部分磨穿,混凝土被淘深2~8cm. (3)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门槽底坎被淘成锅底状,底孔中心部

浅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必要性

浅谈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18-09-12T11:21:28.8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2期作者:谢艺明 [导读] 摘要: 病险水库的运行给国家经济和人们生命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摘要: 病险水库的运行给国家经济和人们生命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水库的病害问题形式多样且治理难度较大。所以,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非常重要且必要,文中对水库除险加工程的必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 病险水库;产生原因;除险加固;必要性;措施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水库最多的国家,目前水库的数量达到了8.7万座,水库数量的庞大使得水库的安全性必须得到应有的保障。任何一个水库的溃坝都可能导致数万、数十万人甚至是数百万人受到水患的威胁。据统计我国现有存在病险的水库数量达4万多座。所以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非常艰巨,也十分必要。 1、病险水库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我国大部分水库兴建时的条件较差,大多数的水库大坝为土石坝,坝体的填筑普遍存在不密实或者防渗处理不到位等问题,这就导致水库下游坝坡和坝后基础出现渗水、沼泽化,甚至出现管涌、流土、接触冲刷等水害病患,坝体也不同程度出现裂缝或者滑坡等病害。由于施工质量和技术处理等环节的不达标,对于一些混凝土坝、浆砌石坝、溢洪道或者输水洞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碳化、裂缝、剥离、露筋、冲蚀或者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结构物的安全性和防水性。 1.1 水库防洪不达标 防洪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坝的坝顶高程和泄水建筑的泄水能力等方面。我国水库大部分的坝顶高程和泄水建筑泄水能力不足,所以防洪也就达不到标准。水库防洪达不到标准的原因主要是:缺少相应的水文分析,导致泄洪的设施没有设置周全,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不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等;水文资料发生变化。 1.2 坝体渗流不安全 坝体和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大量的石坝出现管涌、流土接触冲刷、混凝土或者浆砌石出现溶滤破坏等病害问题。造成这些病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水库大坝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清基工作或者坝基的防渗处理不到位,工程质量没有得到保证;土石坝填筑压实度和防渗系数不达标,导致坝体出现裂缝;混凝土和浆砌石坝体施工质量差、施工工艺不合理、混凝土材料不合格,致使坝体出现裂缝。 1.3 坝体结构不安全 坝体的结构是水库安全的保障,正在使用中的坝体结构和抗滑要求很多都达不到标准。造成大坝安全系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土石坝的坝体设计断面不足,坝坡较陡; 坝坡的施工质量较差,出现问题没有及时的进行维修,导致破损越来越严重;混凝土及浆砌石坝的施工质量不合格,坝基清基不彻底。 1.4 抗震系数不达标 现有水库的抗震性能往往达不到现行的抗震规范要求。抗震要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新的地震列席区划图确定的场地,基本列席较原设计的地震烈度有所提高,或者是原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地震因素。 1.5 输水及泄洪结构不安全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输水及泄洪建筑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不达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输水隧洞或者涵洞的衬砌质量差、设计考虑不全面,导致裂缝、剥离、渗漏等问题,影响了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土石坝坝体下的埋管漏水,对结构长期的冲刷和侵蚀,破坏了坝体的强度;溢洪道存在的结构裂缝使溢洪道的稳定性降低;溢洪道的的层面未衬砌或者衬砌质量差,水流长期冲刷导致结构破坏;没有消能工或者消能工受到破坏,使洪水不能安全下泄。 1.6 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不安全 大多数水库的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基本超过了使用年限,出现陈旧、老化、锈蚀等问题,甚至无法正常运转,导致水库的安全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缺少相应的维修保养与更新。 1.7 管理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水库水文测报和大坝的观测系统都不完善,尤其是一些小型的水库,很少甚至没有设置水文观测系统和大坝观测点;大多数的水库管理设施落后,防汛标准较低,甚至不具备防汛的基本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只注重水库的建设,而轻视对水库的长期、有效管理。 2、强化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水库在蓄水灌溉、农业用水与防洪减灾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各项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兴建了大量的中小型水库,然后那时因受到资金、材料与技术、设计等因素的影响,水库的施工质量并不是很理想,加之后期在水库加固维修方面的投入也比较少,使得众多水库都面临着年久失修的近况,无法发挥出其泄洪、灌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基于此,积极做好水库的加固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同时,据相关数据项目,小型水库垮坝事故占了事故发生总数的96%,且74%的事故发生在水库管理运行阶段,26%事故发生在水库的施工阶段,可见,因施工不当而诱发的水库安全事故占了水库垮坝事故总数的30%左右,为此,强化水库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对减少水库垮坝事故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强化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管理控制策略 3.1 做好工程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由于目前关于病险水库,可查阅的资料较少,故在水库加固施工前,施工人员需积极做好施工前的实地测量与勘察工作。首先,对水库大坝进行安全鉴定,即由工程项目的法人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察,以明确当前水库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安全系数;其次,委托相关单位,就鉴定结果再次进行考察,以制定出相应的水库加固方案与施工管理对策,从而在确保加固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确保施工安全;比如加固工程施工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以设定相应的设计标准,并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逐步优化其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