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

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

黄河中段下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

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具有发电、

防洪、防凌、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原设计正常蓄水位360m,电站装机容量116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0亿kw·h,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m。工程于1957年动工兴建,1962年第一台机组试发电。水库誊水后,由于泥沙淤积,库尾河床抬高,造成上游大量农田淹没并威胁城镇安全。因此,试发电后不久,电站即停止运行。为减缓淤积,保持调节库容,尽可能发挥水库防洪、防凌、灌溉效益,

改建后,电站装机容量降为250Mw,年发电量为10.2亿kW·h,运用最高水位为340m。经多年运行后,泄流排沙底孔因长期运用,泥沙磨蚀严重,

现为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益,又恢复原6号和7号机组段,正重新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75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使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达到13.17亿kw·h。

改建后,厂房1~5号机组段安装5台25Mw竖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额定转速100r/min。水轮机转轮直径6m。

基本数据

所在河流: 黄河

建设地点: 三门峡

控制流域面积: 6888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1310米

正常蓄水位/死水位:32/30米

总库容/调节库容: 162/20.03亿立方米

装机容量: 25万千瓦

台数: 5台

保证出力: 11.3万千瓦

年发电量: 13.1亿千瓦小时

最大水头/最小水头:52/15米

设计水头: 30米

其它效益: 灌溉、供水

淹没耕地: 900000亩

迁移人口/推算年份:403700/人/年

坝型: 重力坝

最大坝高: 106米

混凝土总量: 20万立方米

静态总投资/水平年: 9.2/亿元/年份

单位千瓦投资: 3680元

建设情况: 57.4开工,73年发电,78年竣工

贡献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为目标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多年来,通过水库的调节,对于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沿黄河城市工业和农业用水、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在水库调度、机组抗磨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的成果,为多泥沙河流水库如何长期保持有效库容、长期保持水库寿命,做出了探索。

三起三落(1951~1953年)1950年~1951年

1. 1950年

195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率领张含英、张光斗、冯景兰和苏联专家布可夫等勘察了潼关至孟津河段,提出应提前修建潼孟段水库,坝址可选择在三门峡或王家滩。然而到了1951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主要是从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来看,在黄河干流修建大水库,困难太大,主张从支流解决问题。于是转向支流水库的研究,三门峡水库计划被放弃。

2. 1952年

经过黄委会的勘察研究计算,发现支流水库控制性差,花钱多,效益小,不理想,仍需从干流入手。同时,燃料工业部

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力主在干流上建设大型水电站,于是三门峡水

利枢纽峰回路转。这年5月,黄委会主任王化云、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副局长张铁铮和苏联专家格里柯洛维奇等勘察三门峡后认为能够建设高坝,主张把三门峡水库蓄水位提高到360米,用一部分库容拦沙。此从下半年起,转而研究淹没较少的邙山水库方案。这标志着第二次放弃了三门峡水库计划。

3. 1953年

经过计算,邙山水库仍然需投资10亿元以上,移民15万人,且没有综合利用效益,于是1953年2月,王化云向毛泽东汇报了三门峡建库方案以及整个黄河的治理方策,获得赞许。其后,水利部批示:要迅速解决防洪问题,花钱不能超过5亿元,淹没不能超过5万人。由于兴建远远超出这一限制,三门峡水库第三次被搁置。

报告》提出了激烈的不同意见。争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陕西省代表指出用迁移70~80万人的代价换来一个寿命只有50~70年的拦沙库,群众很难通过。

5、施工完成(1957年~1962年)

争议还在继续的时候,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工程已经正式开工。4月14的《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社论。其间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工地视察。1960年9月三门峡首次蓄水,到1961年4月大坝主体基本竣工,1962年2月第一台15万千瓦机组和110千伏开关站安装完成并投入试运行。

6、淤积和第一次改建(1962~1968年)

从1960年三门峡水库首

次使用,到1962年3月,一年半

以来,水库中已经淤积泥沙15.3

亿吨,远远超出预计。潼关高程

抬高了4.4米,并在渭河河口形成拦门沙,渭河下游两岸农田受淹没和浸没,土地盐碱化。为此,1962年2月,水电部将原来的“蓄水拦沙”运用方式改为“滞洪排沙”,但由于泄水孔位置较高,泥沙仍有60%淤积在库内,但潼关高程并未降低。而下泄的泥沙由于水量少,淤积到下游河床,周恩来指出:这样下去,“淹了关中,也救不了下游”。为此,8月20日~9月1日,水电部召开座谈会,进行改建论证。

1964年12月5日~18日,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治黄会议。最后终于达成一致,确定在左岸增建两条泄流排沙隧洞,改建5~8号四条原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以加大泄流排沙能力,解决泥沙淤积的燃眉之急。在这次会议上,领导人说:

“当时决定三门峡工程就急了点。头脑热的时候,总容易看到一面,忽略或不太重视另一面。2005年6月27日三门峡水利枢纽开闸调水调沙

6、洪水与第二次改建(1969~1979年)

第一次改建后,枢纽

的泄流规模增大了一

倍,缓解了水库的严重淤

积,但仍有20%来沙淤在库内。潼关以上库区和渭河仍在淤积。尤其是1967年,黄河倒灌,渭河口8.8米长的河槽全被淤塞,1968年渭河在华县一带决口,造成大面积淹没,关中平原仍然受到严重威胁。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69年6月,由河南省革委会主持,在三门峡召开了晋、陕、豫、鲁四省会议。同年12月17日,水电部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发了《转告国务院批准三门峡工程改建方案的意见》。当月,三门峡枢纽第二次改建工程开工。经过方案细节的争论,1970年至1972年,相继打开溢流坝1~8号原施工导流底孔;将电站1~5号发电机组的进水口底槛高程由300米下卧至287米,改为低水头发电。1973年至1979年5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

三门峡水库

1957年4月,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1958年10月截流。1960年,一座高106米、主副坝长857.2米的大坝截断了黄河,大量泥沙在水库中留下,一向浑浊的黄河开始变清了,似乎就要应验“圣人出,黄河清”那古老的预言了。三门峡水库顿时成了民族精神的体现、大跃进的丰碑。随即,1960年制版的五毛人民币上印上了三门峡大坝的图案。 三们峡的设计是由苏联人负责的,由于他们对黄河的认识和了解不足,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估计过于乐观。再加上当年的政治大气候,国内的有识之士虽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作用不大。尤其令人遗憾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将六个施工排水洞不堵,以便日后排沙之用。这一提议虽然得到全体赞成和国务院的批准,但由于最后苏联专家坚持原议,导致在施工时将排水洞全部堵死。 据悉,三门峡水库蓄水后的第二年即1961年10月下旬,从上游冲下来的泥沙就达36亿吨(三门峡防汛办公室主任张冠军语),泥沙淤积堵塞在三门峡至潼关的河道里,使渭河水流不出去,渭河流域水位连同地下水位全面升高。当库水位到332.5米时,渭河的一场小洪水即在河口形成较严重的拦门沙。洪水淹地30万亩,有5000群众被困,其上游的河槽也受到淤积。1962年3月起,三门峡水库虽改为低水位滞洪排沙运行,但因潼关河底淤高,回水倒灌现象更为频繁严重。1964、1966、1967年都发生倒灌。其中1967年将8.8公里河口段全部淤塞,抬高水位2.5米,淹耕地30万亩。即使在三门峡水库两次增建泄洪排沙措施后的1971年和1977年,也发生比较严重的倒灌淤积。由于近年黄河及渭河中上游大量调蓄和用水的影响,来水减少,河道萎缩,潼关河床继续淤高,现已到海拔328米,渭河淤积也继续发展,淤积末端离河口已超过200公里。为抵御河床严重淤积而抬高的洪水位,在渭河、北洛河及南山诸支流,不得不修建堤防,并已两次加高。但标准较低,防汛困难,并且堤外涝水无法自排入渭河,加重了洪涝灾害,威胁堤外170万人和滩区10万水库返迁移民的安全和生产、生活。 现在三门峡水库的常年水位只能保持在318米的高程,远低于设计时的蓄水位。而这个水位的供水能力将严重影响三门峡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 造成这些祸害的关键就是泥沙过多!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的水利专家们独创了“调水调沙”这种冲洗黄河泥沙的模式。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中国最失败的水库——三门峡水库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的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投入使用。一座曾经引起成千上万人民狂欢呼的水库。44年间,它让黄河两岸三地几百万老百姓魂牵梦绕。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治黄工程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黄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护着冀、豫、鲁、皖、苏5省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1.7亿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该枢纽运营45年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 ■援助项目 中苏援助:三门峡水库列入苏联工程项目之中 1953年是我国由经济恢复阶段走向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第一年。在水利部长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下,在周恩来具体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156个工程项目。 1954年,国家计委正式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1月,以苏联电站部列宁格勒水电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柯洛略夫为组长的苏联专家组来华。2月至6月,中苏专家120余人,行程12000余公里,进行黄河现场大查勘。苏联专家在查勘中肯定了三门峡坝址。柯洛略夫说:“任何其它坝址都不能代替三门峡为下游获得那样大的效益,都不能像三门峡那样能综合地解决防洪、灌溉、发电等各方面的问题。” ■投入使用 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如此一折腾,不下百亿元投进水库“打水渠”。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徙。水库的诸多后遗症,至今也未能消除。 黄河在陕西省的潼关至河南省的孟津,也即陕县一带为太行山脉所阻,以巨大的水力,冲出三路山口。后人把这三道激流,自东至西,称为“人门”“神门”“鬼门”,即三门。而在三门之间依然柱立河心的岩石,则分别被称作人、神、鬼三岛。 ■工程上马 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

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探究

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18-08-09T10:56:07.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作者:张瑜曹文杰[导读] 摘要:黄河在当今社会已不仅仅是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对炎黄子孙、中国大地的骄傲。 新乡黄河河务局长垣黄河河务局河南新乡 453400摘要:黄河在当今社会已不仅仅是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河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对炎黄子孙、中国大地的骄傲。在现代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愈显的时代,希望科学发展观能更多的落于实践,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管理,从而能够保证黄河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及措施。 关键词:黄河水利工程管理;重要性;措施 1、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河流自然地理特点的不同以及其河岸人民需求差异,所建设的黄河水利工程其预想设计承担的功能性也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承担具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功能的黄河水利工程;(2)承担灌溉、发电、供水等经营性功能黄河水利工程;(3)承担公益性和经营性功能的综合性功能的黄河水利工程。虽然承担不同功能,但黄河水利工程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却是不尽相同,都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农业发展举足轻重,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够减少洪涝干旱灾害,使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社会效益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必须更加重视运行时期的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只有如此才能让它发挥相应重要的功能。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黄河水利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黄河这样的大型河流来说,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则是直接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应该注意。 2、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管理原则 当前,科学技术和市场文明的发展,要求黄河水利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要在遵循先进、可靠、实用、科学等原则的基础上,将前瞻性和现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黄河水利进行层次分明的分析,明确指标权重;注重全面性,将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发展和现实状况联系起来,切实反映黄河水利工程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定量和定性连接,在数量化分析的基础上,确保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要对黄河水利工程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对管理特征进行客观、科学反映,从而制定科学管理策略。 3、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开展多种经营,科学调配人员 为促进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顺利实现,要充分认识到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对于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致力于开展多种经营,并对人力资源加以科学调配,从而全面提高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效果。 具体来讲,在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多种经营的实现,必须要全面把握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促进水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创新经营方式,开展旅游或建立水电站,以提高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带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砂石管理工作,科学利用砂石资源,以维护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切实提高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效。在这一过程中,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可采取建设砂石开采单位的方式,以促进砂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多种经营的开展,必须要优化调配人力资源,确保所选用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从而为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在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优化用人机制,科学调配人力资源,以促进人才价值在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用人机制的优化以及人力资源的科学调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人员冗余问题,提高人力资源安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进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黄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培训与考核工作,全面提高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以提高黄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效果。 3.2加强管理宣传,提升管理质量,并明确管理目标 管理工作是项目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全力做好施工管理。为了确保施工管理的有效进行,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要注重宣传工作,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施工管理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心,积极全面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严格的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4]。宣传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对宣传的途径进行拓展,提升宣传工作的效果,让更多的人可以自觉地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和管理者一起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给项目管理营造良好的环境。 3.3加强对黄河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实际的黄河水利工程的管理过程中,首先一定要保证工人的施工安全。树立“安全第一,施工第二”的理念。在实际的工作中,一旦出现天气不好的情况便要立即停止施工,不能因为一门心思的追求利益,置工人的生命于不顾。同时在进行黄河水利工程的管理之前,首先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让这些人充分的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危险情况,同时要懂得一些解决危险情况的方法,在必要的时刻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5]。同时黄河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员工的过程中要从员工的基本管理理念入手,尽可能的保证工人的施工安全。 3.4提高黄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1)在黄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针对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进行解决。在思想的源头上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的意识。在黄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定时组织各类的培训,对施工人员讲解黄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让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到黄河水利工程质量不合格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只有施工人员在黄河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场施工中树立安全的意识,才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关注施工的质量,确保施工的水准。另外,在水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有高难度的施工项目,应该先从技术方面进行解析,在提高操作技术和操作的精密度上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现场施工人员的整体质量意识。(2)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于保障技术进行管理,为了防止黄河水利工程项目发生质量问题,应该从承包单位的资质及技术水平等进行把控,这样才能从根源上将一些不合格的小的施工队伍进行淘汰,另外,在黄河水利工程项目的分包过程汇总,一定要加大对于工程施工队伍的技术的要求,从工程的质量上入手,确保施工质量的提升。(3)黄河水利工程项目的负责人要加大对于黄河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关注力度,在黄河水利工程质量上严格进行控制,并对于黄河水利工程项目实行责任的终身制。对于黄河水利工程项目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工程的技术人员实行质量管理,在黄河水利工程项目中,一旦出现质量的问题,就要将责任追究到底。 3.5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要求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 100MW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 采购合同 合同编号:LKG201-200603-011-000603-011-01-0098 第二卷技术条款 买方: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 卖方:江河机电装备工程 二OO六年九月

目录 第三章工程概况 (1) 3.1工程概况 (1) 3.1.1电站概况 (1) 3.1.2电站参数及运行条件 (1) 3.1.3电站运行方式 (2) 3.1.4电站厂房布置主要尺寸 (3) 3.1.5电厂供给的公用设施 (3) 3.1.6电站交通运输条件 (4) 第四章技术明细及主要部件特征 (4) 4.1 水轮机性能保证、技术明细及主要部件特征 (4) 4.1.1 水轮机性能保证 (4) 4.1.2 技术明细 (6) 4.1.3 各主要部件特征 (7) 4.2 水轮发电机性能保证、技术明细及主要部件特征 (11) 4.2.1水轮发电机性能保证 (11) 4.2.2 技术明细 (12) 4.2.2 各主要部件特征 (15) 第五章一般技术条款 (18) 5.1 标准和规程 (18) 5.2 材料 (19) 5.3部件表面加工 (20) 5.4焊接 (22) 5.5铸钢件 (22) 5.6无损检测 (23) 5.7 防护、清扫及保护涂层 (24) 5.8 辅助电气设备 (24) 5.9 管道、阀门及附件 (27) 5.10基础材料 (28) 5.11吊具 (28) 5.12润滑油及润滑脂 (28) 5.13铭牌与标记 (29) 5.14设备颜色 (29) 5.15备品备件 (29) 5.16 专用工器具 (29)

第六章技术规 (30) 6.1水轮机及其附属设备专用技术条款 (30) 6.1.1概述 (30) 6.1.2型式和说明 (30) 6.1.3性能保证 (30) 6.1.4转轮 (35) 6.1.5水轮机主轴 (36) 6.1.6受油器 (36) 6.1.7主轴密封 (37) 6.1.8水导轴承及油润滑系统 (37) 6.1.9座环 (38) 6.1.10蜗壳 (38) 6.1.11顶盖 (39) 6.1.12支持盖 (40) 6.1.13底环 (40) 6.1.14转轮室 (40) 6.1.15导叶和导叶操作机构 (41) 6.1.16导叶接力器 (41) 6.1.17分段关闭装置、过速保护装置及回复装置 (42) 6.1.18过流部件涂层防护 (42) 6.1.19水轮机机坑里衬、过道和楼梯 (42) 6.1.20水轮机室环形吊车 (43) 6.1.21尾水管和里衬 (43) 6.1.22排沙管盘形排水阀 (44) 6.1.23备品备件 (44) 6.1.24专用工具及维修设备 (45) 6.1.25工厂组装和试验 (46) 6.2水轮机模型试验及验收试验 (48) 6.2.1概述 (48) 6.2.2模型试验和试验报告提交时间 (48) 6.2.3模型装置 (48) 6.2.4模型试验及验收试验项目 (49) 6.2.5模型浑水试验 (52) 6.2.6第三方试验台的复核试验 (52) 6.3水轮发电机及其附属设备专用技术条款 (53)

水利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Vol.28No.4 Ap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下) 2012年4月1 三门峡水利工程决策过程概述 三门峡工程是我国建国初期作为根除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从1949年始,三门峡水利枢纽经过 “三上三下”的决策论证,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够得以决策实施.直至1954年, 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水利部编制的黄河流域规划中决定修建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同年,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的《规划报告》随之出台.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三门峡水利工程就此上马. 黄河三门峡工程的决策过程,从形式上看基本是完备的:由国家领导人牵头,水利部集合众多水利工程专家为这一重要工程决策曾经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反复进行讨论、论证,最后并经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核批准.从 “三上三下”到最终上马,三门峡水利工程经历了五年的论证时期,然而,是否可以说决策论证时间长短,或者论证程序复杂决定了一个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呢?时间上的充裕和形式上的完备,都不足以说明一项工程的科学合理性.正是因为三门峡水利工程在工程决策存在盲目迷信、片面分析、主观决策等问题,使得在以后的工程运行阶段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2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存在的三个问题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正处于百废待兴、继往开来的局面和形势,加上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科技发展主要是由前苏联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形式来促进和推动的.尤其是以“156工程”为核心的技术援助项目,为建设我国工业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唯一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援助项目,开创了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水利部集合150多位中苏水利专家编制黄河流域规划,决定修建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苏联专家参与设计的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 的《规划报告》于同年底出台:三门峡水库将蓄水至350米高度,总库容360亿立方米,设计允许泄量8000立方米每秒,黄河下游洪水威胁将全部解除;水坝下游的黄河水将是清水,清水冲刷下游河床,最终将黄河这条“地上河”变成“地下河”———千年未解的治黄难题将毕功于此役.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这意味着是否建设三门峡水利工程的争论基本结束,三门峡水利工程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意志和人民大众的决议”,此文件也成为了日后修建三门峡水利工程的政府指导性文件,三门峡水利工程就此上马.受限于科学认识不足和技术条件落后,水利专家的设计规划方案和决策层的决策考虑都没有意识到工程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并不完全代表着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是因为片面强调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而未重视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就决策该工程的上马,这样的决策过程明显是缺乏科学精神的. 在当时,社会舆论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抱有超出实际的期望.人们普遍认为,建设一座三门峡水利工程就能够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洪水泛滥、 黄河改道、地上悬河等问题,制造出前所未有的“黄河清”的局面.在理论上,从唯物辩证主义的角度上讲,认为一座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能够解决黄河全流域水自然灾害问题是不合乎逻辑的.唯物辩证主义讲所有事物都是联系变化发展的,在总体与个体的关系上,通过改变关键部分的性质会影响到整体性质的变化,但是仅仅单独改变某部分的性质是无法引起整体性质的同质化改变.在现实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泥沙调节作用是需要黄河上游开展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来支持的,这是一项时间长、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然而人们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3 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决策上最大的思维误区在于没有把握好“工程是社会、自然、经济与人相结合的复杂统一体”这一基本认识,决策思维绝对化、单一化、片面化是三门 论水利工程决策思维的三向维度 ———以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例 王 炀,楼 羿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水利工程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如何将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是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本文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决策阶段分析出发,引用三种维度试图解决工程决策难题,为水利工程决策和工程哲学理论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工程决策;三门峡中图分类号:TV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201-02 201--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官方版)

编号:QJ-HT-0319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 (官方版) Both parties shall perform their obligations as agreed in the contract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within the term of the contract.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合同范本系列下载即可用---

黄河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合同(官方版)说明:该合同书适用于甲乙双方为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经友好协商双方同意签署合同,在合同期限内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履行义务,可下载收藏或打印使用(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是否适用)。 合同编号:___________ 发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修养护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_________(以下简称发包人)与_________(以下简称承包人)就_________工程维修养护工作的有关事项,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元。 一、本合同的的词语涵义与下述第二条所列的通用条款中的词语涵义相同。 二、本合同的组成文件及解释顺序为 1.合同(包括补充合同和协议) 2.中标通知书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

三门峡水库建设运行及库区治理1960年9月三门峡水库建成蓄水运用后,一年半时间内,330米高程以下淤积泥沙达15.3亿吨,有93%的来沙淤积在库区。渭河口形成拦门沙,威胁关中平原。1964年10月,335米高程以下库容由98.4亿立方米减少到57.4亿立方米,潼关河床高程抬高4.5米,直接影响到西安市。1964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治黄会议,在“确保西安,确保下游”的指导原则下,确定改原有四条发电引水钢管为泄流排沙管道(即“两洞四管”),水库运用由“蓄水拦沙”改为“滞洪排沙”。改建后水库枢纽工程泄流排沙能力仍然不高,冲刷范围尚未触及到潼关,潼关以上库区及渭河仍继续淤积。1969年6月,在三门峡召开了陕、晋、豫、鲁四省会议,在两个确保的前提下,决定进行第二次改建。打开了与河床高程相同的8个施工导流底孔,增大了泄流排沙量,使潼关以下库段冲刷,潼关高程有所下降,而潼关以上库段仍在淤积。1986年龙羊峡水库投入运用,导致龙门站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比例由61.1%减少为34.2%。上游低含沙径流量的减少,增大了龙门站汛期平均含沙量,增加了禹潼段的淤积量。由于库区淤积继续增加,潼关高程又持续抬高。到2003年汛前潼关高程累计抬高5.4米。 自水库蓄水运用至2005年底,潼关以上库区累计淤积40.697亿立方米,占全库区淤积69.894亿立方米的58.2%。其中黄河小北干流淤积24.971亿立方米,渭河下游淤积12.824亿立方米,北洛河淤积2.902亿立方米。库区淤积重心上移,淤积末端不断上延,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建库前,华县站主槽过洪能力4000~5000立方米每秒;建库后,1968年主槽过洪能力只有2000~3000立方米每秒。1981年8月21日,华县站洪峰流量5380立方米每秒,比1954年华县站7660立方米每秒洪水小2280立方米每秒,而洪水位却比1954年抬高2.24米。渭南以下渭河12条南山支流经常受渭河洪水顶托,支流倒灌淤积严重,河口段普遍升高2米以上,迫使支流堤防桥梁不断加高,赤水河老公路桥因河床升高不得不在桥上重新建桥,形成“桥上桥”。华县遇仙河口桥1961年建成,由于泥沙淤积1969年、1974年两次加高6.4米,见证了渭河下游南山支流从地表河演变成地上悬河的历史过程。南山支流每遇渭河洪水,严重壅水,倒灌2~3公里,多次决口成灾,淹没农田,冲毁河堤、道路,严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960年4月,水电部批准修建渭河大堤。1962年,按照50年一遇防御标准,开始修建渭河防洪大堤。在中央有关部委和黄委大力支持下,国家先后投资16.03亿元进行治理。各级党政领导发动库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以防洪排涝为主的黄、渭、洛三河治理工程建设。 黄河小北干流全长132.5公里,宽4~18公里,面积1130平方公里。为秦晋的天然界河。黄河出龙门峡谷后,河身骤然放宽,穿行汾、渭盆地比降变缓,两岸黄土台塬,高出河床50~200米,区间又是汾、涑水、滹、渭、洛河等支流的汇流区,兼受岸壁红土地层约束,形成两头宽为4~18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底孔破坏及处理

三门峡水利枢纽泄流底孔破坏及处理- 工程设计 摘要: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库区及上游河道泥沙严重淤积,被迫对工程进行改建。经过工程改建和调度运行的调整,基本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并发挥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高含沙水流使泄洪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坏。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材料抗磨蚀试验和现场修补试验,对泄洪底孔的磨蚀破坏机理和修复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泄流底孔;破坏机理;修复处理;三门峡水利枢纽 1、工程概况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是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于1960年大坝基本建成,并开始蓄水。蓄水后库内及水库上游渭河河道出现了严重的泥沙淤积。从1964年起被迫对工程进行改建。第一次改建将4条电站引水钢管改为泄流排沙钢管,并在左岸岩体中新修建2条直径11m的泄流排沙隧洞;第二次改建打开了已封堵的1~8号施工导流底孔,并安装5台单机容量为5万kW的水轮发电机组。经过两次对工程的改建和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基本实现了水库在年内冲淤平衡,解决了库区及渭河的淤积问题,并且在防洪、防凌、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黄河泥沙问题相当复杂,高含沙水流对水轮发电

机组、泄流钢管、隧洞、底孔和深孔等造成严重的磨蚀破坏,以致影响泄水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工程进一步发挥效益。因此必须对工程进行进一步改建和修复。本文仅简要介绍泄流排沙底孔(以下简称底孔)的破坏情况、破坏机理和修复处理措施。 2、底孔(单、双层孔)破坏情况 1~3号底孔为单层孔,孔口尺寸3m×8m,进口底板高程280.0m,库水位315.0m 时单孔泄量405m3/s.4~8号底孔在平面上与1-5号深孔重合,组成5个双层孔,深孔孔口尺寸3m×8m,进口底板高程300.8m,库水位315.0m时一个双层孔泄量658m3/s.6~12号深孔为单层孔,库水位315.0m时单孔泄量257m3/s.1980年底发现底孔磨蚀后,先后对底孔的单层孔和双层孔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下列部位有较严重的磨蚀破坏。 (1)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斜门槽正向不锈钢导轨在高程2825~2880m之间的迎 水面有不连续的沟槽或缺口(斜门槽为矩形断面,宽120cm、深55cm),严重部位导轨磨 损呈锯齿状,有的部位导轨及基座方钢几乎磨平。 (2)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斜门槽水封座板在高程2810~2900m 之间破坏成锯齿状和蜂窝状,在门槽边缘10cm范围内及侧面角钢大部分磨穿,混凝土被淘深2~8cm. (3)单层孔和双层孔进口门槽底坎被淘成锅底状,底孔中心部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在洛阳市以北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洛阳市40公里。上距三门峡水利枢纽130公里,下距河南省郑州花园口128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水利工程概况 工程全部竣工后,水库面积达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51亿千瓦时;防洪标准由目前的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每年可增加4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库两岸分别为秦岭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条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控制黄河输沙量的100%。 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2001年12月31日全部竣工,总工期11年,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长期有效库容51亿立方米。工程以防洪、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工程建成后,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可滞拦泥沙78亿吨,相当于20年下游河床不淤积抬高,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51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小浪底工程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 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发电系统组成。 小浪底工程拦河大坝采用斜心墙堆石坝,设计最大坝高154m,坝顶长度为1667m,坝顶宽度15m,坝底最大宽度864m。坝体启、填筑量5l.85万m3、基础混凝土防渗墙厚l.2m、深80m。其填筑量和混凝土防渗墙均为国内之最。坝顶高程281m,水库正常蓄水位275m,库水面积272km2,总库容126.5亿m3。总装机容量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度。水库呈东西带状,长约130km,上段较窄,下段较宽,平均宽度2km,属峡谷河道型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327立方米/s,输沙量16亿t,该坝建成后可控制全河流域面积的92.3%。 泄洪建筑物包括10座进水塔、3条导流洞改造而成的孔板泄洪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泄洪洞、1条溢洪道、1条灌溉洞和3个两级出水消力塘。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所以均布置在左岸。其特点为水工建筑物布置集中,形成蜂窝状断面,地质条件复杂,混凝土浇筑量占工程总量的90%,施工中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先进设备。 引水发电系统也布置在枢纽左岸。包括6条发电引水洞、地下厂房、主变室、闸门室和3条尾水隧洞。厂房内安装6台30万kW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0万k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45.99亿kW.h/58.51亿kW.h(前10年/后10年)。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设采用国际招标,以意大利英波吉罗公司为责任方的黄河承包商中大坝标,以德国旭普林公司为责任方的中德意联营体中进水口泄洪洞和溢洪道群标,以法国杜美兹公司为责任方的小浪底联营体中发电系统标。1994年7月16日合同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开发目标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沙条件特殊,运用要求严格,被中外水利专家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工程之一,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大坝设计特点 小浪底水利枢纽主坝为壤土斜心墙土石坝,上游围堰为坝体的一部分,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工程初步设计为斜墙坝型,后优化为斜心墙坝型,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水平防渗为主,垂直防渗为辅;后者以垂直防渗为主,

黄河上的水利工程

1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山西平陆、河南三门峡市交界处,1960年投入使用 2三盛公水利枢纽:内蒙古磴口,1966年投入使用 3天桥水利枢纽:山西保德、陕西府谷交界处,1977年投入使用 4青铜峡水利枢纽:宁夏青铜峡市,1968年投入使用 5刘家峡水电站:甘肃永靖,中国首个百万级水电站。1974年投入使用 6盐锅峡水利枢纽:甘肃永靖,1975年投入使用 7八盘峡水利枢纽:甘肃兰州,1980年投入使用 8龙羊峡水电站:青海共和,黄河流域目前最大水电站。1992年投入使用 9大峡水利枢纽:甘肃白银,1998年投入使用 10李峡水利枢纽:青海化隆,1999年投入使用 11万家寨水利枢纽:山西偏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交界处,1999年投入使用 12小浪底水利枢纽:河南济源和旧孟津交界处,2001年投入使用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三期工程6年(2003一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三门峡水电站的始末

xx水电站的始末 一个大坝的主要功能是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而其主要功能的丧失便意味着大坝的死亡。作为惟一一座成为人民币图案的水电站,三门峡很有可能同印着自己影像的第二版人民币五角钱一样无法避免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1930~1940年代·设想 最早提出在黄河三门峡修建拦洪水库是在1935年。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李仪祉倡议在潼关至孟津河段选择适当地点修建蓄洪水库。他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同事,来自挪威的主任工程师安立森经过实地考察,发表了三门峡、八里胡同和小浪底三个坝址的勘查报告。然而两年后,抗战爆发,三门峡地区落入日本人之手。在此期间,侵华日军东亚研究所也提出了一个兴建三门峡水电站的计划。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1946年重新将三门峡水库提上日程,聘请专家组成黄河顾问团实地考察。顾问团的4位美国专家雷巴德、萨凡奇、葛罗同、柯登对于每个问题都有激烈争论。他们提出的初步报告指出: 三门峡建库发电,对潼关以上的农田淹没损失太大,又是以后无法弥补的。建议坝址改到三门峡以下100米处的八里胡同。其首要任务在防洪而非发电。 三起三落(1951~1953年) 1.1950年195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水利部长傅作义率领张含英、张光斗、冯景兰和苏联专家布可夫等勘察了潼关至孟津河段,提出应提前修建潼孟段水库,坝址可选择在三门峡或王家滩。这是对此前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初步意见》在三门峡建设350米水库,以发电、灌溉、防洪为开发目的的初步方案的肯定。然而到了1951年,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主要是从当时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条件来看,在黄河干流修建大水库,困难太大,主张从支流解决问题。于是转向支流水库的研究,三门峡水库计划被放弃。 2.1952年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简介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 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位于 黄河中段下游,河南省三门峡市和 山西省平陆县交界处。具有发电、 防洪、防凌、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原设计正常蓄水位360m,电站装机容量116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60亿kw·h,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6m。工程于1957年动工兴建,1962年第一台机组试发电。水库誊水后,由于泥沙淤积,库尾河床抬高,造成上游大量农田淹没并威胁城镇安全。因此,试发电后不久,电站即停止运行。为减缓淤积,保持调节库容,尽可能发挥水库防洪、防凌、灌溉效益, 改建后,电站装机容量降为250Mw,年发电量为10.2亿kW·h,运用最高水位为340m。经多年运行后,泄流排沙底孔因长期运用,泥沙磨蚀严重, 现为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益,又恢复原6号和7号机组段,正重新安装2台单机容量为75Mw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使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0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达到13.17亿kw·h。 改建后,厂房1~5号机组段安装5台25Mw竖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额定转速100r/min。水轮机转轮直径6m。

基本数据 所在河流: 黄河 建设地点: 三门峡 控制流域面积: 6888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1310米 正常蓄水位/死水位:32/30米 总库容/调节库容: 162/20.03亿立方米 装机容量: 25万千瓦 台数: 5台 保证出力: 11.3万千瓦 年发电量: 13.1亿千瓦小时 最大水头/最小水头:52/15米 设计水头: 30米 其它效益: 灌溉、供水 淹没耕地: 900000亩 迁移人口/推算年份:403700/人/年 坝型: 重力坝 最大坝高: 106米 混凝土总量: 20万立方米 静态总投资/水平年: 9.2/亿元/年份 单位千瓦投资: 3680元 建设情况: 57.4开工,73年发电,78年竣工

黄河流域水利之最

黄河流域水利之最 1、世界上以复杂而罕见的水利工程--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是黄河梯级开发中规模最大、控制流域面积最广、并且是控制黄河下游防洪和泥沙的最关键性工程。小浪底水库是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综合利用水库,是世界上对枢纽运用调度要求最严格、最复杂的工程。 ①洞群布置世界之最:小浪底左岸单薄山体内集中布置了9条大直径泄洪隧洞、3个中闸室和6条引水发电洞以及3条尾水洞,加上地下发电厂房、变压洞室、尾水闸门室以及各种交通洞、施工洞等,拥有大小洞室100多个,是世界上水利枢纽地下洞群布置最集中的工程。 ②进水塔和消力塘为世界之最:小浪底进水塔群形成“一”字形集中布置,前缘宽度276.4米,高113米,混凝土方量82万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结构最复杂的进水建筑物。小浪底出水口消力塘结构总宽356米,底部总长20米,分隔成3池,池深25米,混凝土浇筑方量达50余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集中布置最大的消力塘。 ③地下洞挖在国内水利工程中罕见:小浪底地下工程洞挖方量达280万立方米,在我国水利工程中首屈一指。3条孔板泄洪洞内各设一开挖高度43.6米、跨度26.7米的中闸室,是国内外最大最复杂的中闸室;导流洞导流后,洞内装设多级孔板改建成为孔板消能泄洪洞,属世界首例;地下厂房长251.5米,宽26.2米,高61.44米,是目前世界上在砂页岩泥化夹层的不良地质条件下修建的最大地下水电站厂房。 ④斜心墙堆石坝和坝基防渗墙全国最大:小浪底大坝为斜心墙堆石坝,坝高154米,坝顶轴线长1667米,坝体体积5185万立方米,为国内同类型大坝中最大。大坝心墙下混凝土防渗墙最大深度达81.9米,轴线长439米,总防渗面积21800平方米,墙厚1.2米,混凝土强度为33MPa,是我国已建成防渗墙中造孔最深、厚度最大、强度最高的。 ⑤在国内首次使用双层保护预应力锚索:小浪底工程安装了近千根25-50米长双层保护预应力锚索,其中双层保护一次张拉800kN--1000kN级的锚索在国内水电工程中尚属首次使用。 2、新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自流灌溉工程--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工程总干渠、干渠和支渠共长880公里,干渠以上工程穿过71座总长110公里的隧洞群,其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是全国最大、中外罕见的“人工地下长河”;其全长15.723公里的总干渠盘道岭隧洞,在引水隧洞中目前仍居世界第一。 3、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1958年9月在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永靖县境内兴建的刘家峡坝式水电站,1974年竣工,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装机122.5万千瓦。 4、亚洲最大的农村供水工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 分共用工程和专用工程两部分。共用工程设扬水泵站11座,装机容量6.13万千瓦,设计扬程最高651米,总扬程1940.7米,设计总流量11立方米每秒,干渠总长105公里。三省专用工程设扬水泵站13座、加压泵站43座,干支渠总长480公里,供水点1118处。工程总投资9.226亿元。共用工程于1988年8月兴建,1996年9月竣工。工程全部建成后,可解决36万人的饮水问题,发展灌溉面积32万亩。 5、人民治黄的第一座大型引黄灌渠--人民胜利渠 该工程于1951年3月开工,1952年4月引水灌溉。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亲临视察并亲手摇开了渠首闸门。人民胜利渠的建成,结束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

三门峡水库因泥沙差点被炸掉

三门峡水库因泥沙差点被炸掉 2011-02-11 水这种变化无常的流体,给人类造福又造孽。即使像三门峡这种工程,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已经是慎之又慎,在进行之中,还是出现过不少问题。许多问题无法预料,人们只能遵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哲理,走几步跌一下,爬起来再走。毛泽东在巡视三门峡时,曾担心泥沙过多而使水库成为泥库。这种担心成了事实。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开始蓄水,仅一年半的时间,水库就淤了15亿吨泥沙,不仅三门峡到潼关的峡谷里淤起厚厚的泥沙,就是潼关以上,渭河和北洛河的入黄口,也淤了“拦门沙”。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议论颇多。首当其冲的陕西省反映最为强烈。他们多次向中央反映,甚至到毛泽东那里告了“御状”。1962年4月,在全国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陕西省代表提出第148号提案,要求三门峡工程增建泄洪排沙设施,以减轻库区淤积。会后,周恩来亲自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办法。此前三门峡水库已由“蓄水拦沙”运用,改为“滞洪排沙”运用,但仍未制止淤积。到1964年11月,总计淤了50亿吨,渭河的淤积影响,已到距西安30多公里的耿镇附近。 在中央的会议上,周恩来坦白地说:“三门峡的水利枢纽工程到底利多大,害多大,利害相比究竟如何,现在还不能作结论。原来泥沙多有问题,现在水清了也有问题。水清了,冲刷下游河床,乱改道,堤防都巩固不住了……洪水出乱子,清水也出乱子。这个事情,本来我们的老祖宗有一套经验,但是我们对祖宗的经验也不注意了。”有人把建三门峡工程这件事都推到苏联头上。周恩来不同意:“三门峡工程苏联鼓励我们搞,现在发生了问题,当然不能怪他们,是我们自己作主的,苏联没有洪水和泥沙的经验。”他承认,现在看来三门峡工程上马是急了一些,一些问题不是完全不知道,而是了解得不够,研究得不透,没有准备好,就发动了进攻,这一仗一打到现在很被动。黄河规划时间短了些,搞得比较粗糙。 1964年春天,邓小平总书记到西安,陕西省对三门峡的淤积问题意见更大了。邓小平把王化云找去。王化云说,要解决三门峡库区淤积,还得靠上游修拦泥水库,三年修两个,见效快,花钱也不多。邓小平回京后指示中央书记处找水电部定方案。当时,周恩来正出访非洲,彭真开会过问了此事。会上,刘澜波和钱正英都不赞成修拦泥库的方案。周恩来出访归来,不顾旅途劳累,深夜打电话把钱正英找去,详细询问三门峡工程情况,要钱正英去现场勘察。毛泽东听到陕西省的反映,焦虑不安,又没见到解决的确定方案,便对周恩来说:“三门峡不行就把它炸掉!”炸坝是否可行?陕西省有意见不说,水电部和黄委会的意见也不一致,周恩来决定专门开一次治黄会议解决淤积问题。 这次会议原定1964年10月召开。10月15日深夜传来了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16日下午,中国西部上空升起了一片巨大的蘑菇云。这是历史相映成趣的一天,一个“上天”,一个“下台”,两个消息震惊了世界。世界形势是否会起变化?毛泽东说且慢,他让周恩来先到莫斯科去摸摸底,观察一下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关系有没有得到改善的希望。周恩来到达莫斯科后,与苏联领导层进行了频繁的接触,表达了中国党和政府希望改善中苏关系的诚意。 然而,正当周恩来准备继续与苏方谈兄弟国家的关系时,一件严重的不愉快的事件发生了:11月7日晚,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庆祝十月革命47周年的招待会上,正当周恩来向一些苏联元帅走去的时候,迎面走来苏联国防部部长马利诺夫斯基。他劈头盖脸地对周恩来冒出一句恶语:“中国人不要耍政治魔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