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教案含解析

错误!

1.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中国履行国际公约的情况。

2.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3.结合案例,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合作中应承担的责任。

一、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原因

(1)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3)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到全球的后果。

2.国际合作的原则:公平原则。

3.国际最高层次的环境合作:联合国三次环境与发展会议。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批准国际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

2.与联合国机构和组织进行积极合作。

3.与多国签署环保文件:备忘录、行动计划、公报、声明、议定书等。

1.环境污染没有国界,很多环境污染事件影响到全球。(√)

2.某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护环境中要进行国际合作。(√)3.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4.不属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重要原因的是(A )

A.环境保护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

B.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C.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的利益冲突

D.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

5.关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我国已经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有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无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制定《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是能源措施

知识点环境管理中加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形成污染的份额承担其消除影响的责任。因此,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必要性表现及原因

环境问题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整体,自然的变化过程和对人类的影响不受国界和地区界线的限制。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已成为相互依存的整体,主要是由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等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这些利益的冲突会妨碍各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协调行动

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存在着很多利益的冲突

国际合作是国际环境立法和国际环境法实施的必要条件所有国际环境法律文件的形成过程都是国际合作或经过斗争达到合作的过程。只有各国合作,才能克服利益冲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才能制定出表现各国之间协调意志的国际环境法规,并有效实施国际环境法

由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人均消耗的资源远比发展中国家多,人均排放的污染物也比发展中国家高很多,而且发达国家还拥有治理环境的经验、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公平原则,发

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承担治污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是发达国家应负的责任。

[对点演练]

环境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这是大势所趋。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关于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必要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B.有些环境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普遍存在于地球上

C.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D.根据公平的原则,全球所有国家应承担相同的责任

2.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环境问题是()

A.危险废物越境转移B.核事故或辐射事故

C.臭氧层的破坏D.海洋污染

解析:1.D 2.C 第1题,A、B、C三项都是环境管理进行国际合作的原因。根据公平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所有国家承担相同责任。第2题,臭氧层的破坏是各国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

3.我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领域有()

A.环境宣传教育

B.与澳大利亚合作开采铁矿

C.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

D.东风汽车集团与日本本田公司合资组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解析:选A 中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领域包括水资源研究与保护、大气质量研究与保护、有害废弃物研究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技术合作等。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

材料二下面三幅图示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

材料三下图为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四下图示意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部分区域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

(1)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一问题产生的人

为原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该环境问题对材料四图示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材料三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________原则。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解析: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关注的因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形成既有自然体现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从材料四图示中,可以直接看出在高纬度地区主要表现为粮食增产,在低纬度地区主要是粮食减产。第(2)题,众多国家与会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行磋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材料三的漫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争议,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第(3)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工业化起步早,经济发达,但是人口较少,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均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展中

国家正处于发展阶段,经济不发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远落后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中国家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从全球气候变暖对世界粮食生产的影响看,发展中国家农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因此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才能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森林破坏减产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地区,增产区域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

(2)共同性公平性

(3)发达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发达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图示地区发展中国家农业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减产较发达国家多。

1.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是()

A.德国境内莱茵河的污染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解析:选B 巴西热带雨林放出的氧气占世界的1/3,维持着全球碳氧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库,还维持着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若遭到破坏,会影响到全球环境。

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1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2污染物具有残留性

3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A.12B.13

C.14D.24

解析:选C 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和韩国公民到北京来植树,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有毒物质或放射性物质可停留在污染区域很长时间,但这不是日本和韩国人帮助中国的原因。污染物具有残留性本身叙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

3.我国需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是世界上CO2排放量最大的国家

B.没有国际支持,我国不能进行任何环境保护工作

C.我国是造成环境污染份额最大的国家,应承担最大的责任

D.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履行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选D 我国是世界大国,有加强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责任和义务。

铜川市在政府门户网站上说: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试点城市和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的铜川,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铜川市制定地方性的《21世纪议程》,充分体现了我国()

A.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B.共同实施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

C.参与全球变化的分析和研究

D.缩小与发达国家承担环境保护义务方面的差距

5.铜川市制定地方性的《21世纪议程》是________推动和敦促的结果()

A.政治措施B.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

C.中国政府D.当地居民

解析:4.A 5.B 第4题,《21世纪议程》是一项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制定地方性《21世纪议程》是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行动”的体现。第5题,制定地方性《21世纪议程》是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推动和敦促的结果。

6.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项目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全球环境基金特别关注的领域。

(2)试简述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上述环境问题中,在性质上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哪些?

(4)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________方面的国际合作。

解析:第(1)题,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国际水域、臭氧的消耗等。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生物多样性。第(2)题,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原因是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第(3)题,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臭氧的消耗。第(4)题,此类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

答案:(1)生物多样性。

(2)臭氧层空洞。造成的原因是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氟氯烃。

(3)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臭氧的消耗。

(4)共同行动环境管理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CO2的排放大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B.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与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无关

C.“三北”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将有助于大气中CO2的减少

D.截至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

解析:选C 我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人口增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温室气体上升的本质原因,计划生育使我国内少生了2亿人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释

放O2;至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4%。

八国集团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声明称,八国寻求2050年实现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但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对声明提出批评,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责任。据此回答2~3题。

2.八国集团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问题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C.臭氧层日益减少D.汽车尾气排放过多

3.环境保护人士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官员认为八国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其主要原因是()

A.消耗的能源少B.排放的污染物多

C.防治技术先进D.经济发达

解析:2.B 3.B 第2题,八国领导人声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第3题,发达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多,消耗资源多,所以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4.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的可能性最小的是()

A.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引起农田土壤的明显退化

B.巴西森林大规模被砍伐,野生动物受到威胁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件

D.泰国在湄公河岸边建大型化工厂

解析:选A 澳大利亚化学肥料、欧洲的耕作方式引起农田土壤的退化不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森林的砍伐,会引起世界气候的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核电站的泄漏随着大气的运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

1《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2《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3《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4《京都议定书》

A.12B.13

C.24D.23

6.下列做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直接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B.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C.推广使用无铅汽油D.认购绿色标志产品

解析:5.D 6.A 第5题,“生物”是关键词,这就排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它们制定的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第6题,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引发赤潮等,直接影响和危害其他水生生物正常生存。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7~8题。

7.与该“环境变迁”密切相关的是()

A.全球变暖B.土地荒漠化

C.酸雨蔓延D.臭氧层空洞

8.为了解决此种全球性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1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

2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

3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排放量

4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12B.23

C.34D.14

解析:7.A 8.D 第7题,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都发生在沿海低地,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8题,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全球协作,共同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理应在节能降耗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向发

展中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全球看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影响中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回答9~10题。

9.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A.西亚B.北非

C.南亚D.中亚、蒙古

10.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是()

1加强国际合作2退耕还草3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4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123B.134

C.234D.124

解析:9.D 10.D 第9题,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尘物质主要来自于中亚、蒙古。第10题,解决区域性特别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退耕还草、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风蚀的力度,减少扬沙天气和大气中沙尘的含量。

二、综合题(共5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三五”规划:“到,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1)“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什么?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公平性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进行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

(3)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

解析:第(1)题,“低碳经济”主要针对全球变暖问题。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因工业发达,对能源的消耗量大;中国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且能源利用率较低。第(2)题,由于发达国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所以应该率先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承担污染治理的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环境污染问题。第(3)题,结合中国国情,分析我国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答案:(1)全球变暖。原因:1美国因工业发达,对能源的消耗量大。2中国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且能源利用率较低。

(2)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率先采取环保措施,承担污染治理的费用,并将环保技术无偿或以优惠条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3)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3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4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5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⑥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三点即可)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3月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赞比亚五国共同协商,成立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卡万戈赞比西跨界自然保护区”。

(1)说出该自然保护区可能面临的问题。(6分)

(2)简要分析卡万戈赞比西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6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中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物种可以判断出,该自然保护区存在物种减少、草原退化等问题;结合保护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保护区内人地关系紧张;保护区地跨五国,管理难度大。第(2)题,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世界上面积最大等,都是保护区设立的有利条件。

答案:(1)草原退化,物种减少,偷猎、盗猎现象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协调管理难度大。

(2)区域面积大,物种多样;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五国共同协商。

1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已有184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涵盖全球碳排放量的97.9%。12月12日,近200个缔约方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协定将为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材料二《京都议定书》规定,到,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分解一吨标准二氧化碳,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一吨排放权。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

中国世界

(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各国共同关注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遵循________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其差异主要有哪些。(6分)

(4)据材料二,我国政府大力号召和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6分)

解析:第(1)题,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暖得到各国共同关注的原

因应从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两方面分析。第(2)题,《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的减排目标和发展中国家不同,这反映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遵循公平原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合作并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可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增强各国的环保意识,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并能促使各国进行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第(3)题,从图中看出,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小,而水电、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极小。第(4)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碳的排放量,有利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还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控制全球变暖等。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影响范围大,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后果十分严重,并且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影响造成的。

(2)公平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3)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消费比重小,而水电、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极小。

(4)有利于节约能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答出两点即可)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说课讲解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目标: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本讲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 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1)(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的几种主要的环境问题,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学习为主,开展阅读探究,,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深刻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 难点:对环境问题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 1.认识环境问题 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讲解点二: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科学家们通过分析19世纪后期以来的全球气象观测资料发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0.6°C,如图所示: (2)全球变暖除与自然原因(如,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有关外,主要是原因是人文原因: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毁林,特别是被称为“地球肺”的热带雨林的破坏。 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对当今世界和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如图所示: 海平面上升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如下图所示:

此外,据有关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频繁发生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也与全球变暖有一定关系。 (4)应对全球变暖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②保护现有植被和植树造林。 ③国际合作。 3.臭氧层的破坏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地球大气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人类使用致冷剂以及核爆炸和飞机尾气,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的氟氯烃。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使地球上的人类和生物遭到严重威胁,如图所示: 应对臭氧层破坏 ①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②研制新型的制冷设备 4.大气污染与酸雨 (1)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分布 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的降水,如果PH值小于5.6,就称为酸雨。世界主要酸雨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长江以南等地区。 (2)酸雨产生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有下列影响: 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 危害土地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3)应对酸雨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推广清洁能源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公众参与案例

1公众参与 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任何开发建设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地区公众的利益。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导入公众参与调查,是环评方与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的手段。它可以使项目环境影响区公众能及时了解环境问题的信息,充分了解项目,有机会通过正常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参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提出有益的看法,从而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资源的损失,这对于建设方案的决策和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在项目环境影响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调查,以收集相关区域公众对项目建设的认识、态度和要求,从而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能够全面综合考虑公众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使项目的规划设计更趋完善与合理,制定的环保措施更符合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提高项目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1.2公众参与工作计划 在进行本项目公众参与时,按照力求普遍,重点突出的原则,确定公众参与的对象。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确定本项目拟建址附近居民、村委会、工厂及当地环保部门作为主要公众参与对象。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并结合有关建设项目相关信息,制定本项目的公众参与工作方式,方式如下: (1)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2)征求公众意见 (3)公众意见汇总分析 (4)公众意见的反馈 (5)编写公众参与篇章 1.3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是通过网上公示,张贴通告,访问调查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充分收集公众意见。 1.3.1环评第一次公示 1.3.1.1网上公示 本次公众参与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管理办法》(环发2006[28]号)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意见》(粤环[2007]99号)进行环评信息公开与公众调查。 本项目课题组在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建设单位与本项目课题组在广东省平远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318169041.html,)上进行第一次公众参与的网上公示,公布有关内容,相关图片见图15.3-1,公示时间:从2010年01月10日起共20天。 图15.3-1 环评第一次网上公示 1.3.1.2现场公示 为了方便评价区域内当地居民了解项目信息,建设单位在长田镇、官仁村等地张贴了《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精炼茶油及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公示张贴现场照片详见图15.3-2。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气候状况。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1.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含答案)

高二级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 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 .........................。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二卷的表格中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A.A时间 B.B时间C.C时间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4—5题 4.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第 1 页 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6.下列环境标志中,中国环境标志是(环境标志中的文字省略)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7~8题。 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 9.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中图版

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标解读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2.通过分析三个发展阶段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表现,引导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通过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理解环境伦理观的形成及内涵,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新课导入建议 通过展示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各个图片中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思想行为方式,导入新课——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4~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6~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问题导思]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6图1-1-4的解读,讲解研析“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总结方法规律。 ↓ 步骤7: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第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6: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对教材P7思考和P8思考的分析,讲解研析“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步骤5: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1、4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步骤8: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理。 2.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界中的地位。 自然的存在。 (3)环境问题:人与环境之间的对抗开始出现,例如,在局部地区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 3.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称《斯德哥尔摩宣言》。 思考交流 1.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考虑,长江流域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提示】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平原地区退耕还林、兴修水利、加固堤坝、疏

高中地理气候专题复习

气候小专题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特征以及影响

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3题。 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2.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3.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1-3 D C D(地中海气候) 三、气候的影响因素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例: (2013?浙江)根据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 围.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分析:(1)影响棉花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水源、生长期长短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市场、交通、技术水平、劳动力等。 (2)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特点,可以得出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影响降水的因素有: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 (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地形、天气状况、洋流等因素。 解答:解:(1)从气候上看,我国新疆棉花产区与美国棉花产区共同点: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充分,热量较为充足,生长期较长;从地形上看,盆地或平原地形都比较平坦。(2)西北部的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差异大,变化快;由沿海向内陆数值增大。影响因素主要考虑地形的影响,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在山脉的西侧的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东侧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山间盆地地形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3)表中数据显示,甲城冬季气温高(可以联系地形阻挡寒冷气流产生的影响),夏季气温低(可以联系洋流的影响)。 故答案为:(1)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妹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气温高,夏季: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气流影响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的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冷空气的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的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中图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情景导入先思考—————— 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 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别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含义也称第一环境问题,是由 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 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 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也称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目 前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指次生环境问题 表现自然灾害等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举例火山喷发、地震、台风、 洪涝、干旱、海啸等 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 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污

少等染等 (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 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威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危害人类健康。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致使人们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鱼、肉、果、菜、遭受噪声的折磨,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应用体验不可少———————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三节公众参与 【梳理双基】 【精讲例题】 例题1.读 “某垃圾焚烧厂工作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该厂工作原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写出其与图中①②③相对应位置的字母。 a.垃圾分类 b.废水 c.废热 d.堆肥利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由于垃圾焚烧并不是一种最佳方法,该地准备对垃圾焚烧厂进行改造,请提出你的改造设计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图中垃圾的处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公众的参与程度,试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各项的逻辑关系,结合选项内容不难得出答案。第(2)题,可对垃圾焚烧中产生的废热加以利用。第(3)题,从垃圾的来源和焚烧前必须进行分类两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1)a c d (2)建发电厂,用焚烧厂产生的热量来发电。 (3)①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②垃圾种类多样,在处理过程中必须进行分类 例题2.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请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往往含有________等有害气体,这种气体也是造成被称为“空中死神”的________问题的元凶之一。 (2)该学校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下列所列选项中全都可以放进可再生利用垃圾箱的是( ) A.废纸箱、废塑料、废金属B.废纸、果皮、电池、废塑料

高中地理最全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最全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 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 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三、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称为数据法。 具体步骤如下: A、先以气温定带(气候带),缩小范围 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为热带(包括四种)气候。 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低于0℃,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梳理 一、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治理措施】: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过度樵采;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④控制环境污染;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最新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案 导入:刚才的MV叫地球你好吗?所以今天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我们的朋友地球很不好他生病了。同学们也算是半个地理专家,请大家对地球进行把脉并进行疹治。 为此,我们首先,来听听地球的的哭诉吧,疹状一:高烧疹状二:眼睛酸涩,疹状三太空服无故破损,疹状四脱发。疹状五伤口久久不能愈合。疹状六皮肤变黄。疹状七身体变脏发臭。 (承接):听完了地球的哭诉,各位专家,请问(语气)?地球生病了吗?这种病的名字是?-------看来,不是什么疑难杂症,那就好。如何进行描述这种疾病?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 因为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承接)哪位专家能告诉我们,该病的详细情况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二)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们一般说的环境问题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承接)了解了该病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对症下药品,所以,我们需要寻找其病因。 (二)病因: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我们从地球提供的环境中获取物质与能量,同时,又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但是,我们从环境中 获取的物质能量过多过快,高于环境自身的更新速度,生态环境便失 去平衡,即产生了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过多,超 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即人类作用环境之后,环境就反作用于人类, 也就是报复开始了。即出现了环境污染。 (承接)由此可见,地球生病的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随着自身的强大,错误地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自然已经开始对我们进行疯狂报复了。因为地球已经病入膏肓。 目前,影响全球的环境问题主要主要有六个。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会疹第一个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一)环境污染 1 全球气候变暖 师:刚才地球哭诉发高烧,我们称之为全球气候变暖 那么,如何用正式的语言来描述气候变暖?-------概念 目前变暖严重吗-?-------------------------------现状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和分布图汇总!

【专题突破】高中地理各种气候类型成因及分布图汇总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阴天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1.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共8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_____℃。(每空1分)(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___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_____。(每空0.5分)(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______,风速比荒漠__________。(每空0.5分)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__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______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每空0.5分)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每空1分)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12),回答问题。(12分)

(1)图12中A地区与B地区比人均耕地数量较少原因。(6分) (2)分析C地区粮食生产中遇到的最主要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措施。(6分) 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 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4.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 (1)简析②处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5分 (2)①处有“中华水塔”之称,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怎样才能保证水塔不枯?4分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全球行动第三节公众参与学案鲁教版选修6

第三节公众参与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公众参与的含义 (1)含义: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2)意义: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广大民众参与基础上的,保护环境也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 (3)公民的环境权 ①狭义:指公民在良好环境中生活和生产的权利。 ②广义:包括知情权、检举控告权和参与管理权。 2.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1)态度(环境意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 ①必须具备正确的环境观念,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和动机。 ②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2)责任 ①加强环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创造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舆论氛围。 ②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公益活动。 ③尽可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倡适度消费。 ④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从理念到行动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公众参与中应有的行为准则 1.实行家庭绿色消费 (1)在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使资源和有毒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少。 (2)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从而保护环境。 2.参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 绿色学校: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

3.协助创建绿色社区 (1)绿色社区:指具备了一定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 (2)绿色社区的内容 ①设施: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等。 ②参与者:环保志愿者队伍及一定比例的绿色家庭。 ③活动安排:开展持续性的环保活动等。 一、判断题 1.公众参与就是个人的参与。( ) 2.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 3.绿色学校是指绿化面积较大的学校。( ) 4.绿色社区的参与者包括环境志愿者和绿色家庭。( ) 5.公众参与中要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 ) 答案:1.× 2.√ 3.×4.√ 5.√ 二、选择题 6.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 ①所有公民②社会团体 ③国家机关④国际机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选A。公众指的是政府为之服务的主体群众,公众参与既包括以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以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 7.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 ) A.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解析:选B。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就是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因为公众的参与会使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方式中,最终实现人地和谐。 公众参与中应有的态度和责任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

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教学设计) 赫章县实验中学王金元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通过读图分析学会判断主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的方法。 3.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培养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教具准备投影图片、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必修Ⅰ中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我们知道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其中某要素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出现环境问题。下面我们学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来讨论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板书: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推进新课 师当今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什么是环境问题? 板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教材P86第一、二段,自主学习,思考: 1.什么是环境问题? 2.哪些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生(自主探究后回答) 问题1: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

境退化,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问题2:资源和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师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 课件展示: 生(读书看图,讨论并回答)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看一看,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 生(讨论后回答)有按生产类型、地理空间、环境要素的划分方法。 师请将下列环境问题与其划分类型用线连接起来,并说明连接的理由。 课件展示: 生完成连接,理由是大气、水、土壤属于环境要素;工业、农业属生产类型;全球局部区域属地理空间。 师目前人类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板书: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