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谏逐客书、与妻书》课下注释、选择、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与妻书》课下注释、选择、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11课古文课下注释、选择、阅读练习题【部编版】

第11课目录:

1、谏逐客书/李斯

2、与妻书/林觉民

1、谏逐客书/李斯【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②【缪公】即秦稳公。

③【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④【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

⑤【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招致、招揽。

⑦【并】兼并,吞并。

⑧【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⑨【殷盛】殷实,富裕。

⑩【乐用】乐于为用。

⑪【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

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⑫【举】攻克,占领。

⑬【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⑭【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⑮【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

⑯【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⑰【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

⑱【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

⑲【包九夷】吞并九夷之地。包,吞并、囊括。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⑳【制鄢、郢】控制楚国鄢、郢之地。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㉑【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

㉒【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同“纵”。

㉓【施】延续。

㉔【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宜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

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君。

㉕【公室】王室。

㉖【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势力。杜,堵塞、封闭。私门,对公室而言,指权贵大臣之家。

㉗【向使】假使。

㉘【昆山】昆仑山,古代以出产美玉而闻名。

㉙【随、和之宝】即随侯珠与和氏璧,传说中春秋时随侯得到的宝珠和楚人卞和所获的美玉。

㉚【明月】宝珠名。

㉛【服太阿之剑】佩带太阿剑。服,佩带。太阿,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著名工匠欧冶子、干将所铸。

㉜【纤离】骏马名。

㉝【建翠风之旗】树起以翠羽装饰的凤形旗帜。建,树立。

㉞【灵鼍】即杨子鳄,古人认为有灵性,皮可蒙鼓。

㉟【犀象之器】用犀牛角和象牙制成的器具。

㊱【玩好】供玩赏的宝物。

㊲【駃騠】骏马名。

㊳【西蜀丹青】蜀地出产的丹青颜料。丹,丹砂,可以制成红色颜料。青,青臛,可以制成青黑色颜料。

㊴【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站列婢妾的地方。

㊵【宛珠】宛地出产的宝珠。

㊶【傅玑之珥】镇嵌着珠子的耳饰。傅,附着、加上。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

㊷【阿缟】古代齐国东阿所产的细绢。

㊸【随俗雅化】娴雅变化而能随俗。

㊹【佳冶】娇美妖冶。

㊺【击瓮叩缶】敲击瓮、缶奏乐。这是秦国的风俗。瓮,用来汲水的陶器,口小而腹大。缶,一种瓦制的打击乐器。

㊻【搏髀】唱歌时拍打大腿以应和节拍。搏,击打、拍打。髀,大腿。

㊼【《郑》《卫》《桑间》】指郑国、卫国一带的乐曲。桑间,原是卫国濮水边的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南,相传卫国青年男女常在濮水上欢会歌唱。

㊽【《昭》《虞》《武》《象》】都是传说中的古乐名,这里泛指古乐。《昭》,即《韶》,传说中舜时的乐曲。

㊾【适观】适于观听。

㊿【人民】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①【择】同“释”,舍弃。

②【就】成就。

③【却】推辞,拒绝。

④【充】丰裕,繁盛。

⑤【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⑥【黔首】指平民、老百姓。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

⑦【资】资助,供给。

⑧【业】使成就霸业。

⑨【藉寇兵而赍盗粮】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藉,同“借”。赍,送给、付与。

二、选择题:

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逐客卿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D【解析】文章开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意思是: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单刀直入,点出了中心论点。比较几个选项,D项表述最恰当。

2、《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不包括的是( )

A、秦穆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C【解析】C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招揽人才的事例,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 劳苦而.功高如此

B.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益仇

C.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②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D.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 【解析】A.①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文:贤士中不出生在秦国,但对

秦愿意效忠的很多。②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文:像这样忧劳辛苦功劳很高。B.①以,连词,表目的。译文:如今却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②以,连词,表目的。译文: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C.①乎,介词,相当于“于”。译文: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②乎,介词,相当于“于”。译文: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D.①乃,转折副词,竟然,却。译文:如今却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②乃,转折副词,竟然,却。译文: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4、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D 【解析】前三项中的内容都是说理的艺术,对说服秦王起到的辅助作用;最后一项“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才是说服秦王的根本原因。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D 【解析】结合李斯的《谏逐客书》可知:本文的主旨在于劝阻秦王逐客,劝谏时铺陈秦王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把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与用物方面为我所用的态度形成对比,并抓住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指陈利弊。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 "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C【解析】

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B【解析】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

..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

B.惠王用张仪之计

....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

C.遂散六国之从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

D.昔穆公求士穆公

..: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C【解析】C“六国之从”应为合纵政策,指六国联合对抗秦国。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

B.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给予,送给

B【解析】B解析“说”是通假字,通“悦”,喜欢之意。

10、《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命令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连篇,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D.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

D【解析】D前三项中的内容都是说理的艺术,对说服秦王起到的辅助作用;最后一项“切中秦王想要统一天下的心理”才是说服秦王的根本原因。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面不内/疏士面不用/是使国无高利之实/面秦无强大之名也/

D【解析】依据上下文语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等文言现象排除判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认为,从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国富裕强大。以此看来,客卿并没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国出产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连江南的金锡、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劝说秦王,希望他不要赶走客卿,而加多敌国的力量。

C【解析】C项错误在于,对文本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语未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裹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

13、下列各句中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各国的人士对秦国所做的巨大贡献。

B.张仪替秦孝公制定连衡之计离散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合从策略。

C.文中提到的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都不是秦国人。

D.文中“太山不让……”两句借比喻劝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B【解析】B张仪不是为秦孝公定计的,而是为秦惠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C【解析】C “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盜”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解析】B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卫。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

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C 【解析】C “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盜”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

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

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

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解析】“芝坐爽下狱”意思是“鲁芝也因为受到曹爽牵连而被下狱”,所以不能断开,由此可排除A、D两项。“而口不讼直”的意思是“但他始终不加争辩”,再从句式来看,“口不讼直”与“志不苟免”形成对仗,所以应在“志”前断开,可排除B项。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C【解析】A项,文中用“坟籍”一词陈述鲁芝潜心学习典籍,正确。B项,可结合岳飞《满江红》“朝天阙”一句来判定其正确。C项,践阼,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有两阶,主阶在东,称阵阶。阵阶上为主位,借指帝位。“践阵”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D项,结合文本中“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可知此项正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接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为推重。羊祜为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郡

邻于蜀,数被侵掠”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翻译: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翻译: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与妻书/林觉民【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民智书局1926年版)。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②【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妻见字如面”。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如睬,如同见而,旧时书信用语。

③【竟】完成。

④【彀】同“够”。

⑤【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比喻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

⑥【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⑦【充】扩充。

⑧【与使】与其。

⑨【无宁】不如。

⑩【有身】有身孕。

⑪【寸管】指笔。

⑫【第】只是。

⑬【抑】还是。

⑭【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

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之为“望夫石”。

⑮【率性】任性。

⑯【依新】作者的儿子。

⑰【肖】像。

⑱【旁】靠近。

⑲【的的】实在,的确。

⑳【偶】婚配,嫁给。

㉑【巾】这封信写在一条白布方巾上,故云。

㉒【模拟】想象,揣摩。

㉓【一恸】大恸。

㉔【辛未】应是“辛亥”,即1911年。

㉕【念】俗同“廿”,二十。

㉖【四鼓】四更天。

㉗【诸母】各位伯母、叔母。

二、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会晤./唔.言眷.属/誊.写称.心如意/称.呼

B.啼.泣/缔.结婉.解/手腕.蓦.然回首/模.拟

C.禁.受/禁.锢悲恸./痛.心妻离子散./散.漫

D.虐.待/戏谑.毋宁./宁.静不肖.子孙/肖.像

B【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wù,juàn/téng,chèn/chēng;B项,读音分别为tì/dì,wǎn/wàn,mò/mó;C项,读音分别为jīn/jìn,tòng,sàn/sǎn;D 项,读音分别为nüè/xuè,nìng/níng,xiào。

2、选出词义有误的一项:( )

A.先君子尝言先君子:已死的父亲

B.史噤不敢发声噤:闭口

C.左公甥也甥:外甥

D.漏鼓移则番代番代:轮换

C【解析】C女婿

3、选出与“则席地倚墙而坐”中的“席”活用现象相同的—项 ( ) A.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B.稍稍宾客其父

C.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吾得兄事之

B【解析】A项名词作动词;B名词意动;C项名词使动;D项名词作状语。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正,恰逢

B.第.以今日事势观之第:仅,但

C.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抑:难道

D.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

C【解析】C项,抑或。

5、选出“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B.乃奋臂以指拨眦

C.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D,史公以风庐道奉檄守御

A【解析】A连词,其余为介词。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的的

..非吾所忍的的:的的确确。

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四鼓:四次击鼓。

C.一.恸一:多么。

D.是吾不是.处是:对,正确。

B【解析】B四鼓:四更时。

7、选出对省略句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 ( )

A.公瞿然注视,(公)呈卷,(史公)即面署第一。

B.(史公)为除不洁者,(公)引(之)人。

C.叩之(以)寺僧

D.召(之)人,使(之)拜夫人

D【解析】 A项,句意为:左公惊奇地看着他,史可法呈上考卷,左公当面批为第一名。“呈卷”前应补充主语“史公”,“即面署第一”前应补充主语“公”。

选项补充错误。B项,句意为:狱卒让史可法扮作打扫垃圾的人,把他领进监狱。“引”前应补充主语“狱卒”,之后应补充宾语“史可法”。选项补充错误。C 项,句意为:向庙里的和尚打听他的情况。此句为状语后置句,省略的应为“于”。选项补充错误。D项,句意为:叫来这个人,让他拜见夫人。省略两处宾语“之”,指代史可法。

8、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意洞手.书B.不可数.计

C.瓜.分之日可以死 D.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D 【解析】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9、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B【解析】①形容词作动词,保全;②形容词作动词,尊敬;③名词作动词,嫁给,给..作配偶;④名词作状语,像分西瓜一样;⑤意动用法,以….为乐;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以.汝之有身也

A.亦以.天下人为念

B.汝可以.模拟得之

C.汝不必以.无侣悲

D..以.今日事势观之

C【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D项,介词,拿。

11、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是吾不是处是:这。

B.汝幸而偶我偶:嫁。

C.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想像。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思念。

D【解析】D“念”通“廿”,二十。

1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当尽.吾意为幸

妇女无所幸.又何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国

A.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不同。

B.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相同。

C.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也相同。

D.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也不同。

D【解析】D尽:完/全明白。幸:宠爱/幸运。

13、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法以禁.之

B.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D【解析】A项,第一个“禁”是“忍受”,第二个“禁”是“禁止”。B项,第一个“告”是“请求”,第二个“告”是“告诉”。C项,第一个“竟”是“使……完毕”,第二个“竟”是“全、终”。 D项,两个“书”都是“书信”的意思。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作此书.时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B.吾尝语.曰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C.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

D.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B【解析】A项,信/写信;B项,告诉;C项,完毕/从头至尾;D项,最终/完成,终结。

15、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汝不必以.无侣悲

B.或.又是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C.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且以汝之.有身也

D.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A【解析】A项,介词,因为;B项,或许/不定指代词,有的;C项,代词,代“吾衷”/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所字结构/名词,地方,处所。

16、下列文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句:仁慈的人“尊敬我家的长辈以及别人的长辈;爱护我家的晚辈以及别人的晚辈”。

B.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译句:试问从古以来什么时候见过破镜能重圆?那就是比死还要苦呀,怎么对待这种逆境呢?

C.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译句:江州司马的青衫湿了,我不能学那些修养高超的人忘怀于世理人情。D.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译句:即使可以不死,但是彼此离散不相见,只能使两地望眼成穿,身子变成空望对方的石头。

A【解析】A以及:来推广到。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1.下列加点的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浩气四塞塞:阻塞。史迁之善传游侠传:为……作传。

B.顾自民国肇造肇:开始。直可惊天地直:只、仅仅。

C.以坚毅不挠之精神挠:屈。贼氛方炽炽:旺盛,这里形容气焰嚣张。

D.视清季有加季:一个朝代的末了。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唱:领唱。

【解析】 A项,塞,充满;B项,直,简直;D项,唱,同“倡”,倡导。

答案 C

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②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B.①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②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C.①尤倍重于三十年前②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

D.①草木为之含悲②余为斯序

【解析】 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①介词,凭;②连词,因而。C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在。D项,①连词,因为;②动词,写。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A.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B.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C.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

D.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

【解析】C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判断句;B项,省略句、定语后置句;D项,一般陈述句。

答案 C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翻译: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

(2)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翻译: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人的羞耻啊!

(3)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翻译: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

谏逐客书、和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谏逐客书、和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习题【高中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说明: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十一课共两篇古文,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谏逐客书》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遂散六国之从: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今治.强: ②西.取由余于戎: ③西.并巴蜀: ④使之西.面事秦: ⑤使之西面事.秦: ⑥蚕.食诸侯: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 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 ⑩却宾客以业.诸侯: ?强公室: 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 ①窃.以为过矣: ②窃以为过.矣: ③移.风易俗: ④举.地千里: ⑤拔.三川之地: ⑥包.九夷: ⑦制.鄢、郢: ⑧遂散.六国之从: ⑨功施.到今: ⑩杜私门 ..: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服.太阿之剑: ?树.灵鼍之鼓: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 ?非秦者去.: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今逐客以.资敌国: ?不可得.也: 4、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②遂霸西戎: ③国以富强: ④百姓乐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 ⑦西取由余于戎: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谏逐客书、与妻书》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11课古文注释、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第11课目录: 1、谏逐客书/李斯 2、与妻书/林觉民 1、谏逐客书/李斯【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②【缪公】。 ③【西取由余于戎】 。戎,。 ④【东得百里奚于宛】。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 ⑤【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 ⑦【并】。 ⑧【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 。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⑨【殷盛】。 ⑩【乐用】。 ⑪【获楚、魏之师】。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

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⑫【举】。 ⑬【治强】。治,。 ⑭【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⑮【拔三川之地】。拔,。三川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 ⑯【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⑰【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 ⑱【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 ⑲【包九夷】。包,。九夷,。⑳【制鄢、郢】。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㉑【东据成皋之险】。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 ㉒【散六国之从】。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 ㉓【施】。 ㉔【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宜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

谏逐客书,与妻书文言现象,句子翻译,默写知识题【高级中学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1课】

必修下册第十一课《谏逐客书》《与妻书》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说明:最新部编版必修下册教材,第十一课共两篇古文,集中整理了两篇文章的文言现象、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谏逐客书》 【习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遂散六国之从: ②四君却客而不内: ③而陛下说之,何也?: ④西蜀丹青不为采: ⑤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今治.强: ②西.取由余于戎: ③西.并巴蜀: ④使之西.面事秦: ⑤使之西面事.秦: ⑥蚕.食诸侯: ⑦娱.心意、说耳目者: ⑧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⑨故能明.其德: ⑩却宾客以业.诸侯: ?强公室: 3、重点加点文言词释义 ①窃.以为过矣: ②窃以为过.矣: ③移.风易俗: ④举.地千里: ⑤拔.三川之地: ⑥包.九夷: ⑦制.鄢、郢: ⑧遂散.六国之从: ⑨功施.到今: ⑩杜私门 .. :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服.太阿之剑: ?树.灵鼍之鼓: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退.弹筝而取韶虞: ?非秦者去.: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今逐客以.资敌国: ?不可得.也: 4、特殊句式 ①东得百里奚于宛: ②遂霸西戎: ③国以富强: ④百姓乐用: ⑤东据成皋之险: ⑥江南金锡不为用: ⑦西取由余于戎: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进行概括并得出成功的原因:,。 2、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异国奇珍异宝及音乐,顺理成章地点出秦王对珍宝喜爱的原因:,。 3、作者认为秦王选取人才的原则是,。如此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 4、作者认为三王五帝无敌的原因就是能兼容并包,就像,故能成其大;,故能就其深。 5.《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即认为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6.《谏逐客书》中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直接落到统一天下这个关键问题,切近要害。

《谏逐客书》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谏逐客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①选自《》(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②【缪公】。 ③【西取由余于戎】 。戎,。 ④【东得百里奚于宛】。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 ⑤【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 ⑦【并】。 ⑧【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 。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⑨【殷盛】。 ⑩【乐用】。 ?【获楚、魏之师】。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

当也是秦军获胜。 ?【举】。 ?【治强】。治,。 ?【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拔三川之地】。拔,。三川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 ?【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 ?【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 ?【包九夷】。包,。九夷,。?【制鄢、郢】。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东据成皋之险】。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 ?【散六国之从】。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 ?【施】。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先被昭王拜为客卿,指出秦昭王母宜太后擅权,权贵用事,将危及昭王的统治。昭王遂下令废宣太后,将穰侯、华阳君等贵戚放逐到关外,并拜范雎为相,封于应(今河南平顶山西),称应侯。穰侯,即魏冉,宣太后异父弟,曾多次任秦相,封于穰(今河南邓州),称穰侯。华阳,即华阳君芈戎,宣太后同母弟,曾任将军等职,与魏冉同掌国政,受封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故称华阳

《谏逐客书》《与妻书》同步练习(解析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与妻书》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乐用:乐于为用 B .必不能禁. 失吾之悲 禁:禁止 C .使之肖. 我 肖:像 D .汝幸而偶. 我 偶:婚配,嫁给 解析:B 项,禁:经受。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②夜缒而. 出 B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损民以. 益仇 C .⎩⎨⎧①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②而所. 轻者在乎人民也 D .⎩⎨⎧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 解析:A 项“而”,①表示转折,却;②表示修饰,不译。B 项“以”,都表示目的,来。C 项“所”,都是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 项“乃”,都表示两件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可译为“却、反而、竟然”。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 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②是形容词作动词;③是名词作动词;④是名词作状语;⑤是动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奸官污吏虐民可以 ..死B.吾亦望其言是.实 C.汝可以模拟 ..得之D.吾之逃家复归.也 解析:C项,模拟,古义是“想象,揣摩”,今义是“模仿”。 答案:C 二、语言文字运用 (2022·全国乙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____①____。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____②____,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____③____,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补写句子(思维发展与提升)。第①处,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应是第二段的领起句,是对后文内容的概括。根据后文的“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可知,后文是对“视网膜动脉阻塞”三种情况及其危害的具体说明,故此处应填“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之类的内容。第②处,前文的“第一种”“第二

★《与妻书》文言现象、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与妻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11.《谏逐客书》《与妻书》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习题练习三(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以”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A.且以汝之有身也 B.今逐客以资敌国 C.民以殷盛 D.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吾不是处 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闻吏议逐客逐客:驱逐在秦做官任事的非秦国籍人。 B.惠王用张仪之计张仪之计:指张仪为秦制定的连横之计。 C.遂散六国之从六国之从:即六国服从秦国的政策。 D.昔缪公求士缪公: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4.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C.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林觉民《与妻书》) D.灭六国者,六国也(杜牧《阿房宫赋》) 二、语言表达 6.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任何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变成现实,都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奋斗是刘禹锡笔下千淘

万漉的辛苦,奋斗是郑板桥笔下咬定青山的坚韧,奋斗是,奋斗是。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要求:①内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志愿者在从事服务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8.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称,现为弘扬传统工艺,温州市文教中心计划于年末举办一场“温州传统工艺美术展”,请你以XX中学李响的身份给温州市文教中心写一封推荐信,推荐一个你认为应该展览的工艺。注意书信格式,正文内容字数不超过80字。 三、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________________。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2)臣闻地广者粟多,________________,兵强则士勇。________________,故能成其大;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3)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________________。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________________,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吾子前所欲

必修下册第11课古文课下注释 【高中语文2020部编版】

古文课下注释【高中语文2020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五单元 11、谏逐客书/李斯 *与妻书/林觉民 第五单元 11、谏逐客书/李斯 ①选自《史记·李斯列传》(中华书局2014年版)。李斯(?一前208),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前237年,秦王赢政接受宗室大臣建议,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身在被逐之列,于是作此书劝谏,为秦王采纳。 ②【缪公】即秦稳公。 ③【西取由余于戎】由余,原为戎王的臣子,后入秦,为秦穆公重用,帮助秦国攻灭西戎众多小国,称霸西戎。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 ④【东得百里奚于宛】百里奚,原为虞大夫,虞亡时为晋所俘,作为晋献公女陪嫁之奴入秦。后逃亡到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地,为楚人所俘,秦穆公知道他有才能,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授以国政,号“五羖大夫”。 ⑤【迎蹇叔于宋】蹇叔,百里奚的朋友,有才能。因百里奚荐举,秦穆公请他入秦,委任为上大夫。 ⑥【来丕豹、公孙支于晋】丕豹,晋国大夫丕郑之子,丕郑被晋惠公杀死后,丕豹投奔秦国,被秦穆公委任为大夫。公孙支,秦大夫。来,招致、招揽。 ⑦【并】兼并,吞并。 ⑧【孝公用商鞅之法】孝公,即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他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富强,奠定了日后统一天下的基础。商鞅,公孙氏,名献,卫国人,战国时政治家。因功封于商(今陕西商洛东南),号商君,故称商鞅。 ⑨【殷盛】殷实,富裕。

⑩【乐用】乐于为用。 ⑪【获楚、魏之师】指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前340年,商鞅率军大败魏军,俘获魏公子魏公子卬,逼迫魏割河西之地与秦。同年又南侵楚,战况不详,据此,当也是秦军获胜。 ⑫【举】攻克,占领。 ⑬【治强】安定强盛。治,社会安定。 ⑭【惠王用张仪之计】惠王,即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孝公之子,初号惠文君,后称惠王。他任用张仪为相,采取连横策略,屡败魏、韩、赵、楚等国,降服巴、蜀,取得许多土地,使秦国更为强盛。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 ⑮【拔三川之地】攻取三川之地。拔,攻取。三川之地,指黄河、洛水、伊水相交之地。秦惠王时,张仪请出兵三川,未能实现。至秦武王时攻取。 ⑯【巴、蜀】巴,指巴国,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蜀,指蜀国,在今四川中部偏西一带。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军攻灭巴、蜀,在其地分别设置巴郡、蜀郡。 ⑰【上郡】原为魏郡,在今陕西北部,前328年被魏割让给秦。 ⑱【汉中】原为楚地,在汉水中游一带,前312年被秦攻取。 ⑲【包九夷】吞并九夷之地。包,吞并、囊括。九夷,这里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⑳【制鄢、郢】控制楚国鄢、郢之地。鄢,楚国别都,在今湖北宜城东南。郢,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州市荆州区西北。前279年,秦将白起攻取鄢,翌年又攻取郢。 ㉑【东据成皋之险】在东面占有成皋这样的要隘。成皋,原为韩邑,在今河南荥阳,地势险要,前249年被秦攻取。 ㉒【散六国之从】拆散六国结成的合纵。当时韩、魏、燕、赵、齐、楚六国联盟抗秦,称为合纵。从,同“纵”。 ㉓【施】延续。 ㉔【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回君。范雎,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取材于《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取材于李斯《谏逐客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食:食物 B.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主:掌管

(新教材)2021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同步练习:11 谏逐客书 与妻书(含解析)

第5单元11 (P209) 【基础测评】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举. 地千里 举:攻克 B .王者不却. 众庶 却:拒绝 C .汝可以模拟.. 得之 模拟:想象 D .辛未三月念. 六夜四鼓 念:思念 【答案】D 【解析】“念”同“廿”,二十。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法以禁. 之 B .⎩⎪⎨⎪⎧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 妾 C .⎩⎪⎨⎪⎧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 日不出门 D .⎩⎪⎨⎪⎧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 【答案】D 【解析】A .动词,忍受/动词,禁止。B .动词,请求/动词,告诉。C .动词,完成/副词,全、终。D .均是名词,书信。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 汝之有身也 A .亦以. 天下人为念 B .国以.富强 C .汝不必以. 无侣悲 D .以. 今日事势观之 【答案】C 【解析】A .介词,把。B .连词,因此。C .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D .介

词,拿。 4.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汝幸而偶.我④西.取由余于戎⑤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①②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名词用作状语,⑤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对课文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西蜀丹青不为采”中的“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B.《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 C.《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中的“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是用其官名作人的称谓。 D.《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中的“辛未”应为辛亥。“辛亥”指公元1911年,是地支纪时法。 【答案】D 【解析】“地支纪时法”错,应是“干支纪年法”。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逐客书》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谏逐客书》中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C.《与妻书》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信,表现出了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殷殷深情。文章叙议抒情结合,感情真挚,说理深刻。 D.《与妻书》中林觉民直指社会惨状及根源,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同时也深爱妻子及家人,为给家人带来种种磨难而深感内疚,革命大义与脉脉人情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答案】B 【解析】“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答案】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与妻书作业含解析部编版下册

谏逐客书*与妻书 (45分钟,47分) 一、基础达标(2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几家能彀 B.河海不择细流 C.藉寇兵而赍盗粮 D.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 【解析】选D.A。“彀”同“够”。B。“择”同“释”,舍弃。C。“藉",同“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从:同“纵”,合纵 C。此非所以 ..跨海内所以:用来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 【解析】选A。宝,名词作动词,珍爱,珍视. 3。下列“以”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A。且以汝之有身也 B。今逐客以资敌国 C.民以殷盛 D.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解析】选D。D项和例句的“以”都是介词,用.A.介词,因为;B。连词,来;C。介词, 因此.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是吾不是处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解析】选A。A.是判断句,其他三句是状语后置。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 A。汝可以模拟 ..得之B。吾充.吾爱汝之心 C。第.以今日事势观之D。快意当前 ..,适观而已矣 【解析】选D。A。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B。充,古义:扩充。今义:满,足;冒充。C。第,古义:但,但是。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自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 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 【解析】选C。秦王喜欢珍宝美色不是出自秦国的,客卿也不是秦国的,却要驱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下列对《谏逐客书》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意在表明逐客不仅会导致本国人口减少,造

《谏逐客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1.1《谏逐客书》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 B.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推辞,抛弃 D.藉寇兵而赍.盗粮赍:给予,送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C.汝可以模拟 ..得之 D.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缪.公(liào)蹇.叔(jiǎn)西戎.(rónɡ)殷.盛(yīn) B.膏腴.(yú)范雎.(suí)灵鼍.(tuó)如晤.(wù) C.叩缶.(fǒu)黔.首(qián)赍.粮(jī)恸.哭(tònɡ) D.商鞅.(yānɡ)连横.(hénɡ)搏髀.(bì)双栖.(xī)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春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春衫应为“青衫”。 B.望日:指月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十六。而“朔日”指每月最后一天。 C.寸管:毛笔的代称。毛笔在历代都有不同的称呼。春秋战国,各国对毛笔的称呼都不同。吴国(今江苏)叫“不律”,燕国(今河北)叫“弗”。 D.九泉:指地下深处。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九”字,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

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下册课时作业11 谏逐客书 与妻书

课时作业11谏逐客书与妻书 第一课时基础巩固 谏逐客书 一、积累运用 1.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B) A.民以殷.盛殷:多,众多 B.功施.到今施:施加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让:辞让,拒绝 D.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傅:附着、加上 解析:施:延续。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遂散六国之从 B.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C.而陛下说之,何也 D.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解析:A项,“从”同“纵”;B项,“内”同“纳”;C项,“说”同“悦”。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例句一致的是(C) 例句:西.取由余于戎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B.故能明.其德 C.蚕.食诸侯 D.却宾客以业.诸侯 解析:C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使动用法,使……来;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显;D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 4.下面句中加点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C) A.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C.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解析:A、C项,介词,因为。B项,介词,依靠,凭借;D项,连词,来。 5.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西取由余于戎(状语后置句) B.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省略句) 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判断句) 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宾语前置句) 解析:D项是定语后置句。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书:不是书信,而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表”性质类似。 B.丹青: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C.陛下:当臣子与帝王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 D.纵横: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 解析: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与妻书》文言现象、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与妻书》文言现象、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②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③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2、分析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当尽吾意为幸.: ③称心快.意: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⑥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当尽.吾意为幸: ⑨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⑩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⑪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⑫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⑬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⑭意洞手.书: ⑮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⑯卒不忍独善.其身:⑰瓜分之日可以死.: ⑱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⑲此吾所以 ..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⑳吾家后日 ..当甚贫: ㉑汝泣告.我: ㉒汝可以模拟 ..得之: ㉓钟情 ..如我辈者: 3、一词多义 与 ①与妻书: ②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③吾与(汝)并肩携手: ④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竟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及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 余 ①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②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③前十余日回家: ④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⑤吾今死无余憾: 当 ①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②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吾家后日当甚贫: 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卒 ①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②旦日飨士卒: ③鲁肃闻刘表卒: ④五万兵难卒合: 而 ①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②谓吾忍舍汝而死: ③汝初闻言而怒: 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⑤谁知吾卒先汝而死: ⑥即可不死,而离散不想见: ⑦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 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⑩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以 ①吾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②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③亦以天下人为念: ④望今后必以告妾: ⑤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⑥且以汝之有身也: ⑦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⑧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⑨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⑩汝不必以无侣悲: ⑪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其 ①汝其勿悲: ②汝其善抚之: ③或又是男,教其以父志为志: ④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⑤卒不忍独善其身: ⑥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⑦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⑧吾亦望其言是实: 为 ①故忍悲为汝言之: ②亦以天下人为念: ③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