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主要有DRC,ERC(电气规则检查)和LVS三种方法。DRC 表示设计规则检查,是Design Rule Checking的缩写,LVS是Layout Versus Schematic的缩写,ERC是Electrical Rule Checking。

DRC用来检查版图的几何图形符合工艺规则要求,以便芯片能在工艺线上生产出来;LVS把设计得到的版图和逻辑网表进行比较,检查各器件大小和连接关系是否完全一致;ERC主要是检查版图电性能(如衬底是否正确接电源或地,又无栅极悬空等)以保证各器件能正常工作。

物理验证成功则可以出带(Tapeout),或生成macro cell 做作为整个设计的一部份来使用,数据格式一般采用GDSII。

下面以Mentor公司的物理验证Calibre来说明版图的验证过程。

1.ANT流程

2.DRC流程

DRC验证需要输入版图文件(GDSII格式)和规则文件,规则文件一般由厂商提供。Mentor 公司的Calibre软件是DRC方面的主流工具。其规则文件的语法简单,但规则较繁杂。规则文件通常包括描述模块(Description Block)、输入层模块(Inputlayer Block)、操作模块(Operation Block)三个部分。每一个模块有一个开始标志(如:*DESCRIPTION)和结束标志(*END)。

描述模块定义了Dracula运行环境。包括运行模式、基本单元名、输入/输出设备、文件名、格式、图形比例元素、网格大小、输出记录文件、警告消息显示等。

输入层模块把布局图的层名或层编号和Calibre的层名对应起来,并提供Calibre进行验证所需的其他关于层的信息。主要是:要输出的层、层名、掩膜顺序、要输出的层、文本层。

操作层定义要进行的操作和应用程序并且标出错误。它定义的操作类型有:逻辑、电气节点、缩放、参数、空间、ERC、DRC、LVS、LPE和PRE。

例如,一个非门的规则内容如下:

n阱(nwell):

n阱的最小宽度4.8u

阱与阱之间的最小间距 1.8u

ndiff 到nwell的最小间距0.6u

pdiff 到nwell的最小间距1.8u

pmos器件必须在nwell内

有源区(active)

有源区的最小宽度 1.2u

有源区之间的最小间距 1.2u

多晶硅(poly)

多晶硅的最小宽度0.6u

多晶硅之间的最小宽度0.6u

多晶硅与有源区的最小间距0.6u

多晶硅栅在场区上的最小露头0.6u

源、漏与栅的最小间距0.6u

引线孔(contact)

引线孔的最小宽度0.6u

引线孔之间的最小间距0.9u

多晶硅覆盖引线孔的最小间距0.3u

metal1覆盖引线孔的最小间距0.3u

金属1 (metal1)

metal1的最小宽度1.2u

metal1之间的最小间距0.9u

金属2(metal2)

metal2的最小宽度1.2u

metal2之间的最小间距1.2u

metal2的最小凹槽深度 1.2u

通孔(via)

via的最小宽度0.6u

via之间的最小间距0.9u

via与contact 之间的最小间距0.6u

metal1 overlap(覆盖) via 的最小间距0.3u

metal2 overlap via 的最小间距0.3u

via 与poly的最小间距0.3u

Calibre的启动界面如下:运行setdt caliber /calibre –gui,

其中DRC即Design Rule Check,点击DRCj可进入如下界面:

此处所用的规格文件是SMIC公司提供的规格文件:SmicDRL2TM4P_cal018_mixlog_p1mt6_sali.drc,我们需要修改其中的名称和路径如下:

//*************************************

// DIRECTIVE SECTION

//*************************************

LAYOUT PRIMARY "mult"

LAYOUT PATH "/user/user2/icfb/verify/mult.gds"

LAYOUT SYSTEM GDSII

点击input进入如下界面:输入要进行检查的版图文件。

Output选项生成DRC的结果和过程的总结。

点击Run DRC即可运行程序,生成DRC的summary和result,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出现的一些错误,之后可以通过Laker或Cadence公司等工具进行修改。直至没有错误方可。

使用Cadence公司icfb进行DRC修改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启动icfb&,进入Cadence界面

File > Library New --进入如下界面:

O K,选择所用的库,我们所用的是SMIC公司提供的smic18mm的库

,

OK,然后选择File > Stream in, Import ---分别输入所需要的标准单元和IO端口的版图文件,我们所使用的库是SMIC公司提供的:smic18mt6.gds和smic18iolib_l_m6.gds,界面如下:

显示成功信息如下:

使用相同方式输入所需要检查的版图文件

Ok后,选择Toolls > Library manager

打开后进入如下界面:

选择Calibre, 与Calibre运行方式相同,即可显示错误。如下即为其中错误,改正即可。

3.LVS流程

从物理版图中提取网表,再将提取的网表与设计的网表进行比较,如果不匹配,Dracula工具会显示错误信息。这时可以手工修改版图,使版图提取的网表与设计的网表相匹配。

关于LVS流程与DRC使用情况类似,比较特殊的是需要将生成的网表文件进行转化,转化为spice格式。所需要的库是smic公司的0.18库。

格式为:v2lvs –v *.vg –l smic18IO_line.v –s SMIC18IOLIB_L.cdl –l smic18.v –s stdcells.cdl –o *.sp即可

此处LVS所用的规格文件是smic公司提供的:SmicDRL2TM4P_cal018_mixlog_p1mt6_sali.drc

需要做的修改如下:

SOURCE PATH "/user/user2/icfb/verify/mult.sp"

SOURCE PRIMARY "mult"

SOURCE SYSTEM SPICE

LAYOUT PATH "/user/user2/icfb/verify/mult.gds"

LAYOUT PRIMARY "mult"

LAYOUT SYSTEM GDSII

总结:上面简单介绍了数字电路设计流程中的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于芯片的后端设计来说,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介绍,毕竟后端设计需要很多的经验积累,这就需要读者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慢慢地体会。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修改)

文件编号:7302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

目录1 样品相关信息 1.1 基本信息 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 2.1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培养基 2.3 试验用试剂 2.4 试验用菌种 3 试验环境 3.1 无菌室 3.2 洁净工作台 3.3 生物安全柜 4 试验方案 4.1 验证试验目的 4.2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草案 5 方法验证试验 5.1 菌液制备 5.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5.3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5.4 供试液制备 5.5 方法验证 5.5.1 菌落计数方法验证试验 5.5.2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5.6 方法验证结论 6 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1 样品相关信息 1.1 基本信息(三批) 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2.1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培养基 2.2.1 对照培养基

2.2.2 试验用培养基 2.3 试验用试剂 2.4 试验用菌种

3 试验环境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 本公司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生物安全柜及超净工作台洁净度检测无特殊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 3.1 无菌室 无菌室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GB 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00级洁净度要求。 3.2 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GB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记录 2015.11.15 3.3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GB50346-2011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生物安全柜沉降菌监测记录 2015.11.15 4 试验方案 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及(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规定,本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为: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cfu,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0.5~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 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 3.弹簧及细绳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 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 3.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二)整体感知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图3-10 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都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甲对乙有作用力的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2.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下面实验 [实验2]将弹簧秤A和B按图3-11方式连接,用手拉弹簧秤A,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读数(结论:大小相等)加大力拉A,再请同学观察A、B弹簧秤的读数(结论:相等)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分析弹簧秤B受A的拉力方向向右、而弹簧秤A 受B的拉力方向向左,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方向相反,再看A所受力与B所受力在一条直线上. 图3-11 综上分析,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还有别的特征吗? (1)当弹簧秤A对弹簧秤B无作用力时,我们观察到弹簧B对A也无作用力,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消失 ... ............同时 (2)[实验3]将两个条形磁体放在小车上如图3-12所示,先用手按住小车,然后放手A小车和B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说明A小车上磁铁给B小车磁铁斥力,B小车磁铁给A小车磁铁以斥力,与实验2联系起来共同考虑,说明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也是弹力,当作用力是磁力,反作用力也是磁力,请大家思考,当作用力是摩擦力时,反作用力是什么力(摩

版图设计基本逻辑电路与版图设计与验证

实验一、基本逻辑电路与版图设计与验证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集成运算电路单元的设计参数的仿真、测试、验证。 2、学习采用Cadence工具实现IC电路设计的基本操作和方法,包括电路图的编辑以及仿真调试过程、版图的编辑和检测过程。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通过设计一个两级运算放大器电路学习Cadence工具下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方法。实验内容包括: 1.熟悉Cadence界面及基本的建立新的cell文件等基本过程; 2.完成基本逻辑电路的设计; 3.利用Cadence的仿真环境得到波形,分析仿真结果。 4.利用Cadence掌握版图编辑的方法; 5.利用Cadence中的Dracula工具检查版图编辑中不符合规则的地方,并加以调整。 该电路设计采用上华CSMC0.5umCMOS工艺设计,工作电压5V。 三、实验步骤 (一)电路图绘制 1、登陆到UNIX系统。 在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stu01和密码123456。 2、Cadence的启动。 登录进去之后,点击Terminal出现窗口,输入icfb命令,启动Cadence 软件。 3、根据设计指标及电路结构,估算电路参数。 4、利用Candence原理图的输入。 (1)Composer的启动。在CIW窗口新建一个单元的Schematic视图。 (2)添加器件。在comparator schematic窗口点击Add-Instance或者直接点i,就可以选择所需的器件。 (3)添加连线。执行Add-Wire,将需要连接的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4)添加管脚。执行Add-Pin和直接点p,弹出添加管脚界面。 (5)添加线名。为设计中某些连线添加有意义的名称有助于在波形显示窗口中显出该条线的信号名称,也可以帮助检查电路错误。点击Add-Wire Name,弹出新窗口,为输入输出线添加名称。为四端的MOS器件的衬底添加名称vdd!或gnd!,其中!表示全局变量。 (6)添加电源信号,根据不同的仿真电路设置不同的电源参数。 (7)保存并检查。点击schematic窗口上的Check and Save按钮,察看是否有警告或者错误。如果有,察看CIW窗口的提示。4、利用Candence原理图的输入。 (二)电路图仿真 (1)启动模拟仿真环境。在comparator schematic窗口,选择Tools-Analog Environment,弹出模拟仿真环境界面。 (2)设置模型库。 (3)设置分析类型。在仿真窗口,点击Choose Analyses按钮,弹出Choose Analyses窗口,该窗口中列出了各种仿真类型,依次进行各种仿真,如ac、dc、tran,进行交流仿真、直流仿真、瞬态仿真。 (4)设置波形显示工具。Cadence中有两种波形显示工具:AWD和wavescane,在仿真窗口选择Session-assign,在弹出的窗口中可以选择波形显示工具为AWD或wavescane。 (5)选择输出结果显示信号。在Results中选择Main ,在电路图中点击输出确定输出波形信号。 (6)进行仿真。选择Simulation-Run,或者直接点击仿真窗口右下角的Run 按钮来启动仿真,仿真开始过程中,在CIW窗口会出现一系列仿真信息,另外会弹出一个Spectre输出窗口。仿真结束会自动弹出波形显示窗口。 (7)观察波形,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三)版图绘制 (1)Composer的启动。在CIW窗口新建一个单元的layout视图。 (2)添加器件。在comparator schematic窗口点击Add-Instance或者直接点i,就可以选择所需的器件。

中间产品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分发部门: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前准备 三、验证记录与结果 四、漏项与偏差处理 五、评价与建议 六、验证结论 七、附件:相关记录与图谱

一、概述 为更好实现产品过程控制,我中控实验室依据《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文件编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相关规定和相应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实验来考察本产品中间产品检验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保该方法能够可靠有效地用于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本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中所列检验项目有:干燥失重、硬度检查、崩解时限、重量差异、脆碎度、含量测定,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现主要对颗粒含量测定检验项目进行了方法验证。 验证实施时间:自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完成。 二、验证前准备 1、培训确认 2、所用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分析天平、检验方法中规定的仪器设备已经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3 试验所用的玻璃计量器具需清洁,并经检定后符合要求。 4 相关对照品、试剂试药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三、验证结果 1 含量测定方法各项验证实验结果 含量——专属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重复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准确度验证结果 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线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2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小结 小结人:日期: 四、漏项与偏差处理 无

五、评价与建议 小结人:日期:六、验证结论 总结人:日期: 七、附件 相应验证记录与图谱。

中间产品检验方法验证记录 1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 2 检验方法: 3 验证记录 3.3 验证步骤 3.3.1 专属性:分别取空白辅料混合物、空白溶剂,按照“2”项下所述方法配制 3.3.2 准确度:按处方比例配制3个不同浓度(80%、100%、120%)的试样,每个浓度的样品按照“2”

版图设计规范

Q/A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企业标准 Q/AT 43016.×××-2005 第十六专业部 薄膜电路版图设计规范 拟制: 审核: 批准: 2005-9-6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批准

目录?1.版图一般要求 ?2.版图元件要求 ?3.基片和组装材料选择 ?4.薄膜电阻最大允许电流 ?5. 版图和组装图审核要求 ?附录1 元器件降额准则(摘要)?附录2 版图和组装图审核表 ?附录3 组装图模版(AUTOCAD格式)

薄膜电路版图设计规范 版本:2005-9-6 1版图一般要求: 1.1基片和掩模版尺寸 1.3非标准尺寸基片:50mm×60mm。图形阵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46mm×56mm。 采用非标准基片要与工艺负责人商量。 1.4划线框尺寸:微晶玻璃基片200um,陶瓷基片 300um。 1.5基片厚度 进口瓷片厚度 0.38mm 0.25mm。 国产瓷片厚度0.4mm 0.5mm, 0.8mm,1.0mm。 需要其它厚度陶瓷基片时,要提前预订。 1.6单元基片最大尺寸(包括划线槽) 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要求: (1)单元基片的每个边(角)到管座台面对应边(角)的最小距离0.5mm,(D-C>1)(2)单元基片边长比管壳对应管柱中心距应小1.5mm以上(A-B >1.5)。 表2 TO-8系列管壳对应最大正方形基片尺寸 1.7常规生产应采用铬版。 1.8有薄膜电阻的版,要制作三层版。 第1层负版。金块图形。 第2层正版。金块图形加上电阻图形。 第3层正版。仍为金块图形。

1.9没有薄膜电阻的版,制作2块版。 第1层负版。金块图形 第2层正版。仍为金块图形。 1.10带金属化通孔的版,制作2层版。, 第1层正版。金块图形,包括孔焊盘。 第2层正版。金块图形加上电阻图形。 1.10.1小孔的位置在正式的版图中不应画出,也不用标记。可以在不制版的图层中标出。 1.10.2版图上应设计一个十字对位标记,用于孔化基片光刻对位,如下图所示。 1.11掩模版要有标识: 在版图的空隙应加上版号或更新的编号。比如,版号为741,一次改版时,标示为 741A。 旧版仍沿用旧的版号。 新版号由各研究室主任给出1个3位数版号,遇到旧版号跳过。 1.12标准薄膜电阻。 在电阻图形中,应包含一个较宽的正方形电阻,以便精确地测量方块电阻。 比如:200μm×200μm。 1.13方块电阻标准值 微晶玻璃上方块电阻R□=100Ω; 陶瓷基片上方块电阻R□=50Ω。 应当尽量使用标准方块电阻,特殊的要求与工艺负责人商量。 1.14负版增加对位图形。 负版精缩时应在的图形阵列对角外,多曝光6个单元图形,如图A所示。 负版直扫时应在的图形阵列对角外作“L”图形,条宽1mm,长度5mm。如图B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二、学法引导 1.通过实验演示总结规律.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对概念的理解加以完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疑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4.解决办法 (1)演示实验,从实验中归纳出牛顿第三定律

(2)习题练习、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0.5~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弹簧秤2把(本实验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可以不做) 2.两条形磁铁及作为载体的小车 3.弹簧及细绳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的特点. 2.应用讨论,练习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和一对平衡力. 3.巩固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平衡力 (二)整体感知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在对方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告诉我们,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例如,用手敲击黑板的同时,手有痛的感觉,这说明手对黑板作用时,黑板对手也有作用.又如,用手拉弹簧的同时,也感觉到弹簧对手也有拉力作用,下面作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实验1]将两小车用一根短细绳连接.同时在其中间夹一个压缩了的弹簧,让它们都静止在桌面上如图3-10所示,现烧断连接两小车的细绳,两小车同时向两边运动.且距离几乎相等.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 版图的物理验证主要有DRC,ERC(电气规则检查)和LVS三种方法。DRC 表示设计规则检查,是Design Rule Checking的缩写,LVS是Layout Versus Schematic的缩写,ERC是Electrical Rule Checking。 DRC用来检查版图的几何图形符合工艺规则要求,以便芯片能在工艺线上生产出来;LVS把设计得到的版图和逻辑网表进行比较,检查各器件大小和连接关系是否完全一致;ERC主要是检查版图电性能(如衬底是否正确接电源或地,又无栅极悬空等)以保证各器件能正常工作。 物理验证成功则可以出带(Tapeout),或生成macro cell 做作为整个设计的一部份来使用,数据格式一般采用GDSII。 下面以Mentor公司的物理验证Calibre来说明版图的验证过程。 1.ANT流程 2.DRC流程 DRC验证需要输入版图文件(GDSII格式)和规则文件,规则文件一般由厂商提供。Mentor 公司的Calibre软件是DRC方面的主流工具。其规则文件的语法简单,但规则较繁杂。规则文件通常包括描述模块(Description Block)、输入层模块(Inputlayer Block)、操作模块(Operation Block)三个部分。每一个模块有一个开始标志(如:*DESCRIPTION)和结束标志(*END)。 描述模块定义了Dracula运行环境。包括运行模式、基本单元名、输入/输出设备、文件名、格式、图形比例元素、网格大小、输出记录文件、警告消息显示等。 输入层模块把布局图的层名或层编号和Calibre的层名对应起来,并提供Calibre进行验证所需的其他关于层的信息。主要是:要输出的层、层名、掩膜顺序、要输出的层、文本层。 操作层定义要进行的操作和应用程序并且标出错误。它定义的操作类型有:逻辑、电气节点、缩放、参数、空间、ERC、DRC、LVS、LPE和PRE。 例如,一个非门的规则内容如下: n阱(nwell): n阱的最小宽度4.8u 阱与阱之间的最小间距 1.8u ndiff 到nwell的最小间距0.6u pdiff 到nwell的最小间距1.8u

版图绘制时如何进行LVS验证

第四章验证多路复用器版图——Verifying the Multiplexer Layout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you to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You will perform two different tests in the Virtuoso? layout editor while using Diva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One test uses the Design Rule Checker (DRC) to compare your design against the design rule, and the other test uses Layout Versus Schematic (LVS) software to check your design’s connectivity. You will be 本章向您介绍交互式验证。在使用Diva交互式验证时,您将在Virtuoso?版图编辑器中执行两个不同的测试。一个测试使用设计规则检查器(DRC)将您的设计与设计规则进行比较,另一个测试使用Layout Versus Schematic(LVS)软件来检查您的设计的连通性。你将会 Creating a Test Case for Checking Errors 创建用于检查错误的测试用例 ?Performing a Design Rule Check 执行设计规则检查 ?Extracting Connectivity from the Layout 从版图中提取连接性 ?Comparing the Layout to the Schematic 将版图与原理图进行比较 ?Analyzing LVS Errors 分析LVS错误 ?Correcting the Error 更正错误 ?Rerunning Verification on page 重新验证 When you finish this chapter, you will be able to 完成本章后,您将能够 ?Run a design rule check and view errors 运行设计规则检查并查看错误 ?View and correct DRC errors 查看并更正DRC错误 ?Run extraction on a layout 在版图上运行提取 ?View a schematic 查看原理图 ?Cross-probe between a layout and a schematic 版图和原理图间的交叉探测 ?Rerun verification after correcting an error 纠正错误后重新运行验证 找出是否可以运行交互式验证——Finding Out if You Can Run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You might not have a license to run the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products. 您可能没有运行交互式验证产品的许可。 ?Click the Verify menu to find out whether you can use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单击“验证”菜单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交互式验证。 If the commands under Verify appear shaded, you do not have a license to run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You can either read this chapter to get an idea about how interactive verification works, or you can go on to the next chapter. 如果“验证”下的命令显示为阴影,则表示您没有运行交互式验证的许可证。您可以阅读本章以了解交互式验证的工作原理,也可以继续阅读下一章。 如果您还没有完成以前的章节——If You Have Not Completed the Previous Chapters This chapter assumes you have followed the steps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If you have, you can skip this section and go to the “Creating a Test Case for Checking Errors” on page 107. If you did not follow the steps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you must copy a completed design from the master library so you can go through this chapter. The following steps show you how to copy the completed design from the master library. 本章假设您已按照前面章节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如果有,可以跳过本节并转至第107页的“创建检查错误的测试用例”。如果未按照前面章节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则必须从master 库中复制已完成的设计,以便可以完成这一章。以下步骤说明如何从master库复制完成的设

Cadence版图设计环境的建立及设计规则的验证.

Cadence版图设计环境的建立及设计规则的验证 摘要:对版图设计需要的工艺库(technology file)文件、显示(display)文件的书写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设计规则验证(DRC)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工艺库;显示文件;设计规则验证;版图 Cadence提供的Virtuoso版图设计及其验证工具强大的功能是任何其他EDA工具所无法比拟的,故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大EDA工程师的青睐[1],然而Virtuoso工具的工艺库的建立和Dracula的版图验证比较繁琐。本文将从Virtuoso的工艺库的建立及Dracula版图的设计规则验证等方面做详细介绍。 1Technology file与Display Resource File的建立 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是把每个元件的电路表示转换成集合表示,同时,元件间连接的线网也被转换成集合连线图形[2]。与电路设计不同的是版图设计必须考虑具体的工艺实现,因此,存放版图的库必须是工艺库或附在别的工艺库上的库。否则,用隐含的库将没有版层,即LSW窗口是空框,无法画图。因此,在设计版图前必须先建立工艺库,且要有显示文件(display resource file)displaydrf。 technology file中应包含以下几部分[3]:层定义(Layer definitions)、器件定义(Device definitions)、层物理电学规则(Layer, physical and electrical ru les)、布线规则(Place and route rules)和特殊规则(Rules specific to individual Cadence applications)。 层定义中主要包括: (1)该层的用途设定,用来做边界线的或者是引脚标识的等,有cadence系统保留的,也有用户设定的。 (2)工艺层,即在LSW中显示的层。 (3)层的优先权,名字相同用途不同的层按照用途的优先权的排序。 (4)层的显示。 (5)层的属性。 器件模块中可以定义一些增强型器件、耗尽型器件、柱塞器件、引脚器件等,这些器件定义好之后,在作版图时可以直接调用该器件,从而减轻重复的工作量。 层、物理、电学规则的模块包括层与层间的规则,物理规则和电学规则。层规则中定义了通道层与柱塞层。物理规则中主要定义了层与层间的最小间距,层包含层的最小余量等。电学规则中规定了各种层的方块电阻、面电容、边电容等电学性质。 布线规则主要为自动布局布线书写的,在启动自动布局布线时,将照该模块中定义的线宽和线间距进行[4]。 书写工艺规则文件时主要应包括以下几项:

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沧县顺发再生胶厂 检测项目:再生胶改扩建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分析 河北鼎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六日 精品

检测报告说明 、本报告无本公司章、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本报告涂改无效。 、本报告仅对本次检测结果负责。由委托方自行采样送检样品仅对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接收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公司提出查询,逾期不查询的,视为认可本报告。、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同意,复制或部分复制本报告,视为无效报告。 、未经本公司同意,本报告不得用于广告宣传等其他用途。 河北鼎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二队西、黄赵公路北 电话: 传真: 邮箱: 邮编:

报告编写:日期:年月日报告审核:日期:年月日报告签发:日期:年月日采样人员:冯红达、刘学文、沈建帮 分析人员:付振宇、刘永帅

一、概况 委托单位:沧县顺发再生胶厂 项目名称:再生胶改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分析项目地址:沧县仵龙堂乡前堂庄村村北处 检测日期:年月日~月日 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废气 表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厂界噪声 表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及检出限

三、采样时间及样品信息 、无组织废气 监测点位: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厂界外范围内布设个监控点 : (◎~◎)为监控点 图 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 .厂界噪声 检测点位:厂界外布设个检测点位。 ▲~为检测点位 风向 单 位 周 界 ◎ ◎ ◎ ▲ 厂区 ▲ ▲ ▲ 北

有机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验证报告2

验证报告Validation Report

目录CONTENTS 报告总结Summary Report 1、目的Purpose 2、验证范围Scope 3、验证依据Validation Basis 4、责任者Person Responsibility 5、接受标准Acceptance Criterion 6、有机挥发性物质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 6.1有机挥发性物质的限度Limit of 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 6.2溶液配制Preparation 6.3色谱系统Chromatographic System 6.4系统适应性试验System Suitability Test 6.5测定Procedure 6.6结果计算Calculate 6.7样品测定Sample Determination 7、仪器和试药Instruments and Reagents 7.1仪器Instruments 7.2试药Reagents 8、验证内容Validation Contents 8.1专属性(定位)Specificity 8.2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8.3精密度Precision 8.4线性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 8.5准确度/回收率Accuracy/Recovery 9、变更和偏差调查Change and Deviation Investigation 10、结果分析、结论和评价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and Assessment 11、附录A ppendix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方法验证报告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 方法验证报告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方法验证报告 编制: 日期: 校核:日期: 审核:日期: 广东XX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监测 方法验证报告 1 方法依据 依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22337-2008》。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向环境排放噪声的设备、设施的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以及管理评价与控制的监测。 3 测量仪器 AWA6228型多功能声级计、AWA6221A型声校准器 测时仪器时间计权物性设为“F”档,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 4测量所象条件、测点位置及测量时段 测量时段:昼间,夜间 测定步骤: 准备好仪器,将声级标准器(94dB,1kHz)配合在传声器上,开启标准器电源,声级计计权设置A声压级,读数应为,否则调节声级计右侧面灵敏度调节电位器至声级计显 示,校准完成后取下校准器备用。 测量噪声,一般噪声的测量均选“F”快物征状态。每秒一个读数,测1分钟,最后噪声仪给出等效声极Leq. 测量完后,再次将声级校准器配合在传声器上,开启校准器电源,声压级读数应在(±)dB 5 校准测量

测量结果的修正 1)噪声测时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大于10dB(A)时,噪声测量值不做修正 2)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相差在3dB(A)-10 dB(A)之间时,噪声测量值与背景噪声值的差值取整后按下表进行修正。 3)噪声测量值与北景噪声值相差小于3dB(A)时,不做修正。 人员比对测量结果 测量示意图 9 结论 通过我司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对社会生活环境噪声的监测,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特点。选择了最佳的仪器、气象条件、测点位置、测量时段,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测试结果满足方法要求。

高一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弹簧秤、磁铁、小车、皮球、小磁针、白纸、大头针、火柴棒等,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以前学过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设计实验。 点评:开门见山,让学生进入主动思考状态。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1、教师巡视,观察各组设计试验的情况。 2、鼓励学生大胆演示自己设计的实验,并说明如何证明此结论。 3、根据需要,引导、补充学生发言。 学生活动:各小组积极动手做实验,并踊跃发言,展示成果。 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 实验一:将两个皮球对压(二者均发生形变) 实验二:用手拉弹簧(弹簧形变,手也受到弹簧的拉力) 实验三:将左手攥拳后仅竖直向上伸出食指,用右手掌心竖直向下压迫左手食指。(左 手食指受压,右手掌心被扎疼) 点评:实验具有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一个力应与几 个物体相联系?

酒精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酒精计法检测验证报告报告编号:XZ/YZ20170003 编写: 审核: 时间:

酒精计法检测验证报告 1. 目的:本方案是酒精计法检测酒精考察,证明酒精棉签的挤出液里的酒精可以用精密酒 精计进行检测。 2. 原理:用精密酒精计读取酒精体积分数示值,按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法附录B 进行温度校正,求得在20℃时乙醇含量的体积分数,即为酒精度。 3.实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2.1.2.11乙醇含量的测定第二法比重法 GB/T10345-2007白酒分析法6.2酒精计法 4试验条件: 4.1室温:约20℃ 4.2检测方法:在洁净、干燥的100ml量筒中加入酒精样品溶液,静置数分钟后,待溶液中气泡消失后,放入洁净、擦干的酒精计,不应触量筒壁,同时插入温度计,平衡5min,水平观测,读取液面处与酒精计刻度弯月面相切处的刻度示值,同时记录温度。根据测得的酒精计示值和温度,查附录B换算成20℃时样品的酒精度。 4.3 样品:酒精棉签,批号:、、20171120,规格:30支/瓶 4.4检测器具: 精密酒精计:分度值为0.1%vol ,70-80%,两支量筒:100ml ,3个 温度计:2支 4.5检测人员:陶荣玲,复检人员:舒秀珍 5方法验证精密度 5.1配制方法:取酒精棉签,批号:20171101、20171110、20171120,规格:30支/瓶 各20瓶,分别取其挤出液100ml用酒精计检测,两个人检测结果绝对差值,不应超过平均值的0.5%。 5.2数据记录及处理见下表

表1 酒精计检测数据 酒精棉签批号测量温度酒精计读数查附录B表酒精度平均值 19.5 74.6 74.76 74.8 19.5 74.7 74.86 19.5 74.8 74.96 74.9 19.5 74.8 74.8 20 74.9 74.9 74.9 20 74.9 74.9 检测人及日期陶荣玲 表2 酒精计检测数据 酒精棉签批号测量温度酒精计读数查附录B表酒精度平均值 20 74.7 74.7 74.6 20 74.6 74.6 20 74.5 74.5 74.6 20 74.6 74.6 20 74.7 74.8 74.8 20 74.9 74.8 检测人及日期舒秀珍 表3 酒精计检测数据对比 酒精棉签批号表1平均值表2平均值两个人的绝对差值绝对差值/平均值 74.8 74.6 0.2 0.27% 74.9 74.6 0.3 0.40% 74.9 74.8 0.1 0.13%

高一物理 牛顿第三定律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1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学会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发现规律――实际应用”四步教学法。 学习方法:“观察――实验――总结――比较――应用”的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方法。 教学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握力圈、碰撞球、平板小车、磁铁、弹簧秤、小磁针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牛顿第三定律就是揭示物体间发生作用时存在的一种规律。如何认识和了解这个规律?我想请大家从观察这段录象开始。 播放《推冰车》的录象,并提问学生: 师:当两人主动互推时,左边冰车的小孩有什么现象? 生:向左移动了。 师:当左边冰车的小孩主动推右边小孩的后背时,左边冰车的小孩有什么现象? 生:向左移动了。 师:我们观察到了两次推车过程中两辆冰车都发生了移动。大家还注意到不管右边冰车的小孩有没有主动推对方,对方都会发生移动,也就是说两次活动中两边小孩都发生了作用,这种作用会存在怎样的规律了?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开始下面的探索。 二.实验探索 一)定性研究: 师:下面我们先来切身感受一下物体间的作用。 实验一:用手对握力圈施加作用时,手有什么感觉? (稍后,询问学生的感觉。) 生:感到费力、手痛。 师:为什么? 生:手对握力圈作用时,也受到了反作用,并且手越用力,反作用也越大,所以手感到疼痛。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告报告2015

编号:FAL-YZ-003.1 无菌检查方法 验证报告 科技发展

目录

无菌检查方法验证报告 1.目的 通过对培养基无菌性检查、灵敏度检查,对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进行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产品无菌检查日常检测。 2.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的建立和确认。 3.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 GB/T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实验方法 4. 职责权限 5. 验证方法 实验前的准备 a仪器设备

b操作环境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c稀释液和试剂: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d器具无菌注射器仪液器 YT-603集菌仪 5.1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等应符合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批号20140408 生产厂家:日水生物技术 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批号20151023 生产厂家:尼赛欣合生物技术

5.1.1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 5 支(瓶),培养 14 天,应无菌生长。 5.1.2灵敏度检查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 5 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 0 代),试验用菌种应采用适宜的菌种保存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 003〕 5.1.3菌液制备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微生物培养基质控品,使用前注入1.1ml稀释液充分溶解后,在漩涡混合器上震荡混匀,制成10-100 cfu/0.1ml菌悬液,3-5天用完。 5.1.4培养基接种取每管装量为12ml 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各2 支,另1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3 天;取每管装量为9ml的胰胳大豆胨肉汤培养基7支,分别接种小于100 cfu 的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2 支,另1 支不接种作为空白对照,培养5 天。逐日观察结果。 5.1.5结果判定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

xiSS检测方法验证报告

悬浮物测定的方法验证报告 1.本方法依据参照:GB11901-89(重量法) 2.测定方法原理 用0.45m滤膜过滤水样,留在滤料上并于103-105℃烘至恒重的固体,经103~105℃烘干后得到SS含量。 3.仪器 3.1、烘箱 3.2、分析天平 3.3、干燥器 3.4、孔径为0.45μm滤膜、直径45~60mm。 3.5、玻璃漏斗 3.6、真空泵 3.7、内径为30-50㎜称量瓶 3.8、无齿扁嘴镊子 3.9、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 4.测定步骤

4.1用无齿扁嘴镊子将滤膜放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2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4.2去除悬浮物后震荡水样,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去除痕量水分。如样品中含有油脂,用10ml石油醚分两次淋洗残渣。 4.3停止吸滤后,仔细取出载有SS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2h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4mg为止。 5.计算: 悬浮固体(mg/L)=[(A-B)×1000×1000]/V 式中:A——悬浮固体+滤膜及称量瓶重(g) B——滤膜及称量瓶重(g) V——水样体积 6.讨论 6.1方法适应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废水中SS的测试。 6.2精密度(重复性)的讨论。

重复性:实验室同一分析人员对同一浓度水平样品取样7次测试,用所得结果的标准偏差(RSD)来表示其精密度;RSD≤5%符合要求。 表1重复性 结论以上各项的讨论均符合要求,即表明方法满足本实验室检测需求,确认予以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