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文学批评.ppt.Convertor

明代文学批评.ppt.Convertor

明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概述

一、明代的文化背景

1、明代前期:程朱理学

2、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

二、明代文学批评的成就

1、小说评论

《水浒传》评点、《金瓶梅》评点、《三言》评点等

(1)突破传统观念,提升小说的地位;

(2)重视小说的批判功能;

(3)对小说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

2、戏曲理论

沈璟和吴江派、汤显祖和临川派、王骥德《曲律》等

(1)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

(2)对戏曲创作的通俗化要求;

(3)对戏曲艺术特征的探讨:创作、表演等方面;

3、诗文理论

(1)前期:倡导复古模拟

以前后七子为代表

(2)后期:提倡抒写性灵

以李贽、公安三袁为代表

第二节明代诗文理论批评

一、前后七子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诸人。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五人。

“格调”说

“格调”是明代诗学批评的一个基本范畴。明代的格调说源于高棅,成于李东阳,而盛于明代前后七子。七子以“格调”作为诗学正宗,称“格”者有标格、气格、骨格、品格、意格、体格、句格、格力、格式等,称“调”者有气调、意调、风调、律调、音调、句调、情调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体格、句格、律调、音调等,主要指诗文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之类外在的形式,也就是李梦阳和何景明所争论的“法式” ;二是骨格、意格、气调、风韵等,主要是形容诗文内在的气度、意蕴等。在“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的口号下,七子所说的“格调”更多的注重诗歌之“法” ,在

批评中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关注诗歌的形式问题。

二、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1、识时通变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灵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师心”以对抗拟古,鼓励个性与独创;二是强调“任真” 以表现人性的真情实感。

3以趣论文

第三节明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

一、历史小说之争

1、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真实,主要有“羽翼信史”、“正史之补”和“一据实录”等几种观点。

2、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虚构,主要有“史书小说有不同”说和“传奇贵幻”说。

二、李贽

(一)童心说

(二)小说批评理论

1、肯定了《水浒传》“发愤之所作”的精神

2、论人物形象塑造的“同中有异”

3、论小说艺术的真实性

(三)戏曲批评理论

论“化工”与“画工”

《杂说》:《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夫所谓画工者,以其能夺天地之化工,而其孰知天地之无工乎?今夫天之所生,地之所长,百卉俱在,人见而爱之矣,至觅其工,了不可得,岂其智固不能得之欤?要知造化无工,虽有神圣,亦不能识知化工之所在,而其谁能得之?由此观之,画工虽巧,已落第二义矣。

三、吴江派与临川派

(一)沈璟和吴江派

1 、严守格律

2、崇尚本色。

“曲必宋元” , 语言通俗

(二)汤显祖和临川派

1 、重视戏曲中“情”的作用。

2、重视戏曲的艺术特征。

3、强调音律出于自然,创作者不应受音律束缚。

(三)汤沈之争

戏曲美学思想上,汤显祖主情,沈璟主理;戏曲语言风格上,汤显祖重文采,沈璟重本色;戏曲审美效果上,汤显祖重剧本,沈璟重舞台表演。

四、王骥德《曲律》

(一)本色论

1 、语言上平易通俗和崇尚文词都是戏曲的本色。

2 、风格体制上,本色应是南、北曲结合的新标准。

3、戏曲本色论包含着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张扬。

(二)情感论

1 、创作内容上要求戏曲要传情、写情。

2 、评价标准上把对真性情的表现视为评判曲作家功力高下的标尺。

(三)戏曲艺术理想

“法与词两擅其极”

《论套数》:“而其妙处,政不在声调之中,而在句字之外。又须烟波渺漫,姿态横逸,揽之不得,挹之不尽。摩欢则令人神荡,写怨则令人断肠,不在快人,而在动人,此所谓‘风神' ,所谓‘标韵',所谓‘动吾天机'。不知所以然而然,方是神品,方是绝技。”

明代文学批评.ppt.Convertor

明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概述 一、明代的文化背景 1、明代前期:程朱理学 2、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 致良知、知行合一 二、明代文学批评的成就 1、小说评论 《水浒传》评点、《金瓶梅》评点、《三言》评点等 (1)突破传统观念,提升小说的地位; (2)重视小说的批判功能; (3)对小说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探讨; 2、戏曲理论 沈璟和吴江派、汤显祖和临川派、王骥德《曲律》等 (1)具有鲜明的反理学倾向; (2)对戏曲创作的通俗化要求; (3)对戏曲艺术特征的探讨:创作、表演等方面; 3、诗文理论 (1)前期:倡导复古模拟 以前后七子为代表 (2)后期:提倡抒写性灵 以李贽、公安三袁为代表 第二节明代诗文理论批评 一、前后七子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包括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诸人。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五人。 “格调”说 “格调”是明代诗学批评的一个基本范畴。明代的格调说源于高棅,成于李东阳,而盛于明代前后七子。七子以“格调”作为诗学正宗,称“格”者有标格、气格、骨格、品格、意格、体格、句格、格力、格式等,称“调”者有气调、意调、风调、律调、音调、句调、情调等。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体格、句格、律调、音调等,主要指诗文的体裁、句法、音韵、声律之类外在的形式,也就是李梦阳和何景明所争论的“法式” ;二是骨格、意格、气调、风韵等,主要是形容诗文内在的气度、意蕴等。在“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的口号下,七子所说的“格调”更多的注重诗歌之“法” ,在 批评中强调诗歌的体式特征,关注诗歌的形式问题。 二、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1、识时通变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灵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师心”以对抗拟古,鼓励个性与独创;二是强调“任真” 以表现人性的真情实感。 3以趣论文 第三节明代小说戏曲理论批评 一、历史小说之争 1、强调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真实,主要有“羽翼信史”、“正史之补”和“一据实录”等几种观点。

明清文学批评史

六.明清 (一)明代文学批评 1.明代正统文学批评 ①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这是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他们认为文章应学秦汉,古诗崇汉魏,近体宗盛唐,在他们看来这是直截根源,取法乎上我们说,秦汉文章,汉魏盛唐诗的优点,在于能反映现实揭发政治黑暗,并在艺术上有独创性,而七子忽略诗人的现实内容,只是片面地从形式上模仿古人,以为这样就能改变虚华萎弱的文风,实际并不能找到创作的真正道路。此外,他们把秦汉盛唐诗文奉为最高楷模,而鄙薄后世的一切作品,对明中叶文学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②王世贞的《艺苑卮言》: "格调"说:他把才与思作为格调的基础虽然仍没有涉及文艺作品与现实生活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没有说明“才‘的来源,但是李梦阳、李攀龙等专在外表上追求格调来,他比较注意到创作主体的思想与艺术修养对作品境界的决定作用。受严羽的“妙悟”说、“兴趣’说影响很深。 ③唐宋派: 唐顺之的"本色"论:他强调作者要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反映了他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重视,以及对文学个性化和通俗化的要求。 ④公安派: “性灵”说:袁枚的诗学理论。这一理论具有反道学,主张个性解放的特征。“性灵”说首先要求抒写真实的性情,这是对李贽的“童心”说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强调诗歌要有自己的个性,说“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再次,强调诗歌的独创性,反对雷同因袭。最后,在艺术境界上要求有自然化工之美,反对有任何的人工痕迹。 2.明代文艺新思潮 ①李贽童心说: 李贽提出的著名学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童心,是指人的绝假纯真的自然本性。以“童心”为“天下之至文”之源,强调作家必须写出摆脱理学桎梏的人性之美。童心说是针对道学家所崇奉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与此相关的传统观念,提倡真情反对假理,肯定人欲反对“天理”,要求恢复被封建礼教扭曲了的人的自然本性。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对封建礼教具有叛逆性的、有启蒙思想色彩的文艺主张,它反映了由政治思想上的解放而导致文艺思想上的解放。 3.明代小说戏曲批评 ①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明初仅见的一本戏曲理论著作,主张以戏曲“饰太平”。 ②李贽的戏曲评点: 李贽的"化工"论:李贽极力推崇自然之美,认为“化工”远胜于“画工”。 ③李贽评小说评点 他敢于打破封建统治阶级对《水浒传》的传统偏见,对这部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做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他把《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概括为“忠义”,说明他还没有真正跳出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赞扬本书是为了维护明王朝的统治。在具体点评上把忠义和招安看成《水浒传》的根本。把宋江看做忠义的化身,把奸臣贪官作为对立面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尽管动机是宣传忠义,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客观上肯定了《水浒传》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起义的一面。在当时有进步意义。对艺术方面的分析虽然着墨不多,但是有不少可观之处。此外关于情节结构、细节描写、景物点缀、气氛烘托等的点评有些也很精到。这些对正确理解小说的创作

明代文化人的文学评论与批评

明代文化人的文学评论与批评 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他们以其独特的文学评论与批评风格,对当时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将通过对明代文化人的文学评论与批评进行探讨,揭示当时文学批评的特点和影响。 在明代,文化人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与批评被广泛应用于文坛。他们以其深入思 考和独特的见解,对文学创作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和批判。这种评论与批评不仅仅是简单的赞赏或批评,更多的是从文学的形式、内容、风格、主题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剖析。文化人们通过巧妙的比喻、深入的探讨和独到的观点,使得他们的评论与批评充满了深度和思考。 明代文化人的文学评论与批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养正观”。明代文化人强调文学作品应具备道德和伦理的观念,并认为只有符合道德规 范的作品才能被称为优秀之作。他们以“养正观”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道德评判,批评那些违背伦理和道义的作品。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使得文学作品的创作更加注重道德和伦理的规范。 其次是明代文化人对语言的重视。他们认为文字是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因此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进行了精细的考察和批评。他们注重文学作品语言的准确性和美感,对于形式上的修辞手法、用词的准确性以及语言的节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这种对语言的重视使得明代文学作品在表达和形式上更加精炼和美妙。 另外,明代文化人在文学评论与批评中注重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性评价。他们将 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不仅仅看重文学作品的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而是通过对作品的整体质量进行评判。他们关注作品的结构、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评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学评论体系。

明代小说和戏曲批评

明代小说和戏曲批评 基本没有专门系统的理论分析,也就是说,没有理论,只有批评,可以说是菜得可以。其批评采用小说评点、小说序跋、笔记论著片段这三种形式,其中第一种最为时兴。 明代小说的批评,大概是围绕四大奇书和三言两拍进行的,余者不足论。 |评点和李卓吾评点 评点是明朝的一种特色批评形式,其盛行要归于李贽——李卓吾的点评影响非常大,但我一开始还没意识到李卓吾就是李贽,可能是受到“李宗吾”的影响吧,完全忘了李贽的字就是卓吾……李贽主要点评三国水浒,另一个著名的点评家则是陈继儒,他主要点评《列国志传》《唐书演义》。万历到崇祯年间,冯梦龙、凌濛初等人在小说序跋中开始更深入地讨论关于小说的问题。 评点大概是和以前做经注的法子学习,主要也是用批注的形式,随着行文对可供评点的地方加以分析,其内容和形式都很灵活,可简单用一两个字提示,也可以长篇大论加以分析,还可以在章回之间甚至全书前后对全章全书进行评论。其缺点是难以在理论上进一步展开,很

难做全面系统的分析,显得零碎。 李卓吾最出名的点评作品是《忠义水浒传序》 |明代小说批评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明代的小说论著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也很少有系统的论述,显得零散,所以在此对其中的重要问题做一个概括。 ①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和作用 提高通俗小说的地位,高度评价其社会教育作用,这是小说批评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明代的小说批评,首先要强调小说应当和正统诗文具有同样的地位,因其通俗性形象性,更能起到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作用。在李贽的《童心说》中,其认为《水浒》是天下之至文。到了万历后期,这种对小说地位的看法,已经成为普遍的认识,晚明人的心中,小说已经有了比较高的地位(但其创作的衰亡打了这些支持者的脸,很可惜的事)。 ②注意到了小说的真实性生动性,以及特有的审美特征。 其指出小说的特点是生动具体地描绘人情物态,这使得小说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给予小说以特殊的艺术魅力。冯梦龙在《古今小说序》

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

宋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文学批评理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此期间,文学批评渐趋成熟,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家,他们在文学批评领域中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 宋代文学批评理论 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批评也较为发达。宋代文学批评家主要是从文字、意象、人物、情节、诗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其特点在于严谨求实、细致入微,在文学批评上提倡“杂言论文”,即全面、具体、考据严密的批评方式。 宋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刘攽。他提出了“神韵论”和“设色论”,对诗歌的艺术效果和表现手法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诗歌应该具有想象力和独特的情感表现,同时也应该具备言简意赅、音韵优美等艺术特点。他提倡“会意论”和“义理论”,即要求诗歌表现出作者深刻的思想意蕴和感情。 元代文学批评理论

元代是一个思潮多元、文化繁荣的时期,文学批评也处于一个 蓬勃发展的时期。元代批评家有张栻、刘禹锡等,他们提倡自由、开放的文学批评方式,尤其注重文学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张栻是元代的一位文学家、理论家,他的文学批评方式思维独特、手法多样,不拘一格。他认为批评家应该像医生一样能够准 确地诊断出作品的病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他还提出了“辞 章意蕴论”和“作法论”的文学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成败在于 辞章、意蕴和作法三者的完美结合。 明代文学批评理论 明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文学批评更是达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明代文学批评家魏源、杨慎等人注重文学与生活的 关系,提倡文学“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批评中也更加注重文学的 社会、人情、性格等方面的考察。 魏源是明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学批评家,他对文学批评 的意义和价值作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文学批评要关注人民的切 身利益,提倡文学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他所提倡的文学批评

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观点

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观点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本批评性文学评论集,以对 古代诗词进行评论和评价为主要内容。这本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学批评观点和评论方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注重文学的审美标准 人间词话强调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提出了“情即景,诗大小情也” 和“设色重用筆端宏”等著名观点。前者强调情感和景象的统一,旨在 表达作者情感的真实性和景象的生动性。后者则强调在表达情感时要 注重描写的细腻和文字的精细运用。这些观点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古代 诗词的审美价值,并对后世文学创作起到了启示作用。 二、强调文学的价值取向 人间词话提出了“言思之美,辞章之齐”和“文以载道,词以传情”等 观点,强调文学作品应当承载社会价值和传递人类情感。袁宏道认为,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上的追求,更应该具有一 定的道德和社会意义。这一观点在古代文人中引起了积极回响,并对 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注重文学的创新和变革 人间词话倡导文学的创新和变革,在文学批评中提出了“朴于素, 短于长,细於爽,工于巧”的观点。袁宏道强调文学作品应当追求简洁 明快,避免冗长和累赘,同时注重技艺的训练和精进。这一观点对于

古代词章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对古代词作的欣赏和理解。 四、重视文学的历史与时代性 人间词话强调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时代性,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袁宏道在评论时注重考察作品的时代环境和作者的个人经历,将艺术与历史相结合,从而使文学评论更具深度和广度。这一观点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我们对文学作品更能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五、推崇文学的个人风格与批评独立性 人间词话提倡文学作品的个人风格和批评独立性。袁宏道认为文学作品应当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并鼓励作家和词人有自己独立的评论观点。他在评论时常常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为后来的文学批评提供了范例和鼓励。 综上所述,人间词话的文学批评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它注重审美标准、价值取向和创新变革,强调历史与时代性以及个人风格和批评独立性。这些观点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后世文学创作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认识、欣赏和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人间词话》了解文学批评与审美观念

通过《人间词话》了解文学批评与审美观念 概述 《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批评家刘基所写的一本评论艺术和文学作品的书籍。它涵盖了广泛的文学作品类型,包括诗歌、词曲、小说等,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独到的分析和评价。通过阅读《人间词话》,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刘基及其时代对于文学批评和审美观念的看法。 文学批评 批评方法和准则 在《人间词话》中,刘基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批评方法和准则的观点。他强调对于作品风格、结构、意义等方面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并指出作品需具备高度的可读性和真实感。此外,他还提倡以生活为写作素材,同时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批评对象 《人间词话》并不仅限于诗歌或古代文学作品的批评,它也纳入了当时流行的小说、戏剧等各种形式。刘基从不同角度来评论各类作品,探讨其艺术技巧、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等。

审美观念 美的定义 刘基对于美有独特的理解与定义。他认为美是一种内涵丰富并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东西,它不仅指物体在视觉上的愉悦,还包括音乐、文学作品等其他形式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 个人与社会审美观念 《人间词话》揭示了明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审美观念的不同看法。刘基主张以个体感受为出发点,注重个人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然而,他也认识到作品受到社会背景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社会尺度下对于艺术作品评价标准和趋势变化等相关问题。 影响与意义 《人间词话》无疑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它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框架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并深入探讨了审美观念及其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力。通过阅读《人间词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为我们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结 《人间词话》是一本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学批评著作。通过分析其中所提出的批评方法和准则,以及审美观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时期的文学批评与审美观念。这些见解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都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批评作为评价、解释和引导文学创作的一个 重要环节,贯穿了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批评的历史就是一部中 国文学史的发展史,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也有其独特的演变。 先秦时期,批评主要是以诗歌为主要对象,对于诗歌的评价常 常是建立在道德、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标准之上。其代表人物是《诗经》里的《白云篇》、《大雅》等作品。 汉代以后,文学批评开始逐渐强调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代表人物有刘向、 班固等。 唐代,文学批评经历了一个高峰期。此时的文学批评不仅有关 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更多地关注了文学作品的思想 性和哲学内涵,体现出文学和哲学的融合和联系。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等。 宋代文学批评更趋于理论化,开始涉及文学思想的研究和文学 史的编纂。同时,宋代甚至出现了批评文学作品的教科书,如

《文心雕龙》、《笺注小窗幽记》等,这些作品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文学批评逐渐转向具体作品的评价和分析。明代的毛晋和清代的王士禛、林纾等,他们的批评集大成了文学批评学的经典。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逐渐被学界重视。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文学批评学发展的高峰期,诸如鲁迅《文艺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名文章的发表,重要地促进了中国文学批评学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工具主义和商品化的特征日益突出,开始兴起对文学批评的商业化趋势。同时,丰富多样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式也在不断涌现,如学术报告、研讨会、专辑、论文集等,这些形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 总之,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息的历史进程。在各个历史时期,批评理论方法和批评思想不断演变和丰富,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在今后文学批评的发展中,需要重视批评

从《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

从《文心雕龙·知音》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文心雕龙知音是明代名家刘勰的一部杰出文学作品。在深刻解析社会生活的同时,它更加深刻的表达了关于人性的哲理观,它也成了明代诗文“旧体序”的重要代表。勰的文学批评观建立在陆羽的汉学之上,他非常重视历史典籍中的文学遗产和诠释,他认为文章应该体现出深厚的文化背景,以及独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也要把握文学创作技巧,实现文章最大化的内容效果。 刘勰认为,文学创作应当从做人的角度出发,结合仁义礼智信四德来考虑文学作品的价值。文学创作应该着眼于把握文学的真谛,文章的内容及表达形式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让文章具备一定的生活色彩和实践价值。 刘勰也认为文学创作要结合古今,不应局限於过去的文学作品,要从历史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的概念,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为时代发展贡献新的文学精神。他认为文学创作要融合各种艺术元素,他在文心雕龙知音中便充分展示了艺术元素的结合,他以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将自然、人物、史实有机结合在一起,精致而又生动地表达出来,使文学创作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此外,刘勰也强调文学创作要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文学作品应当把自然、社会和精神相统一,倡导理性对社会的历史演进和人的文明进步负有责任。他也认为文学必须结合当代社会现实,把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挂钩,使文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和思想意义,以达到文学传递正义与爱的目的。

通过对刘勰的文学批评观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刘勰从当时的诗文理论出发,对文学创作提出了诸多高要求,认为文学创作不可局限于过去的文学,而应从历史中汲取精华,不断创新,以达到追求文学真谛的本意;同时文学还要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结合生活的现实,高度实践化以及理性化。他以文心雕龙知音为代表作品,高度融合了艺术元素,完美展现了一种历史性、深刻的文学批评观,为中国文学创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明代通俗文学批评论文-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

明代通俗文学批评论文-文学批评论文-文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明代通俗文学批评之审美 (一)真情流露的本色之美 明代通俗文学批评之美在于,对图书内容以真情评介,以抒发自我情感为主,做到了以情唤情。比如,针对于《玉茗堂批评焚香记总评》,汤显祖谓之“其填词皆尚真色,……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可见,批评的内容为真情所致。在《(太霞新奏)序》中,冯梦龙也表达出“发于中情,自然而然故也。”的看法,主张批评要以“真”为要则,做到真情流露。明代批评家在“真情”理念的支持下,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发展。在明代批评家而言,“真情”并不仅仅是指实情感,更多的是对自然物的追求,可谓是对宋明理学的对抗,也突出了明朝通俗文学中倡导人性解放的一面。 (二)寓教于乐的娱情之美 明代通俗文学批评所强调的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看法,更多地体现为

教育性,但是却具有娱乐色彩。比如,在对《隋炀帝题辞》批评中,委蛇居士提出了文学批评不仅要“振励世俗”,还要“娱悦耳目”。但是,在批评家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的时候,会从主观的角度出发进行评述,根据文学作品的性质选择批评的侧重点。批评家如果对于文学作品以娱乐定位,在批评论述中就会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比如,在《水浒传叙》中,汪道昆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通俗小说的特点是大众化、通俗易懂,因此为“太平乐事”。佚名在《新刻续编三国志引》中对于通俗文学的定位是“以豁一时之情怀”,可见明朝时期小说的娱乐功能是浓重的[2]。娱乐是手段,教育是目的,这就是明朝通俗文学的特点。因此,明朝文学批评的主要作用是教化。 二、明代商品经济将通俗文学批评推向繁盛 明代通俗文化的重要支撑者是市民阶层,随着城镇经济的壮大,人们开始注重精神追求,但是基于通俗审美情趣的定位,所喜爱的文学既不倾向于经济,也不像儒生那样附庸风雅,而是以文学为乐,陶冶身心的同时,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明朝的商品经济推进市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静雅的文学作品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特征,更为被市民所接受的责任娱乐性强的作品。当文学与通俗紧密相连,就使得文学更为接近大众群体,并将人们的审美情趣体现出来,且对于市民起到引导性作用。文学批评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鉴赏能力与文学作品思想的衔接,特别是使用通俗的语言表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理念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理念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必然需要进行 批评和创作理念的探索。本文聚焦在明清以来的文学批评和创作理念方面,探讨这个时期的文学发展。 一、明清时期文化的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转型期。一方面,传统文化基础仍深厚,古代文化建构体系尚未被彻底推翻;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涌入,人们的认知受到了冲击。这种双重冲击使得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形式得到了新的探索和发展。 二、文学批评 (一)评诗 明代有文征明、杨慎、唐寅等批评家,明代的诗歌批评由此兴盛发展。文征明 在《诗病论》中,提出了“心法自足,无为不病”的批评标准,推崇自然不造作的诗风。唐寅主张诗歌要“能入微观,见于尽致”,这种以情感的微妙体验和艺术的完美形式为审美标准的诗歌批评思想,开创了后来的“诗派诗学”。 清代的诗歌批评家以杨慎、黄宗羲为代表。杨慎主张思想、长短、对仗、押韵、音韵、文体等方面都要兼顾,全面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并倡导以个性、真实的表达为最高准则。黄宗羲主张以情感为核心,诗歌要“血脉相连,感同身受”,也就是强调诗歌的自我情感表达。 (二)评小说 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批评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创造性的 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清代周德清的《读书随感》。这本书中批评家提出了小说应该具有故事性、形象性、真实性、精准性、感染性等标准,同时也对小说中的

性别、家庭、权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三、文学创作理念 (一)散文创作 明代杨慎的《世说新语》是最早的散文之一。他借助故事和格言,抒发出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李时中《虞初新论》则是散文的典范之一,他提出要“以文修身,以身配文”,将习俗、环境与个人成长相结合,倡导“出水性情,点石成金”的写作风格。总之,散文在明清时期发展良好,成为自由性最强,表现形式最为多样的文学体裁之一。 (二)诗歌创作 明代文征明、唐寅、杨慎等名诗主张的诗歌创作理念中,强调情感自我表达、诗歌语言形式自由、表现能力独特的特征,表达了诗人个体感受、理想追求和人性本质的表达方式。 (三)小说创作 在明代,小说主要是以讽刺别人为主。而到了清代,则是以揭示自然、真正表现当时社会的新课题为主导。批评家周德清提出的小说标准,即故事性、形象性、真实性、精准性、感染性,成为了后来小说创作的重要指导。 四、结语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理念的发展,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这些思想启示了后人,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迈向现代化和多元化。我们今天所能欣赏到的经典作品,提供了深入思索的文学哲学基础,同时,也为后来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价值反思的重要标准,如信达雅等,非常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从中借鉴与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的演进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的演进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的演进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是中国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批评体系。本文将从古代文学批评的起源、主要思想及其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文学批评的起源 古代文学批评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文学批评注重对诗经、楚辞等诗歌作品的解读和评价。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儒家经典书籍,如《诗经》、《礼记》等,这些书籍都对古代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古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思想 1.儒家文学批评思想 儒家文学批评思想主要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儒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具有道德的价值,能够教育人们。例如,孔子提倡的"君子居而不精舍,动而思之"的观点,强调了作品要具有启迪人心的作用。 2.墨家文学批评思想 墨家文学批评思想注重作品的技艺。墨家认为好的作品应该具有完美的结构和技巧,并强调文学批评应该有系统性。 3.道家文学批评思想

道家文学批评思想主张作品应该具有自然的表达。道家认为作品应该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应该是自然流露。 三、古代文学批评的传承 古代文学批评的思想在后世批评家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宋代文学批评 宋代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代表,主张文学应该讲究气韵和词章之美。书中详细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技巧,对后世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明代文学批评 明代文学批评主要注重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评价。明代批评家王韬的《文心雕龙序》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清代文学批评 清代文学批评强调了对文学作品的实际观察和分析。文学批评家纪昀的《初刻拍案惊奇》是一部集小说创作、评价于一体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文学批评的演进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学形态的不断改变,文学批评也在不断演进。现代文学批评在西方的影响下进入中国,形成了独立的批评体系。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研究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研究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研究对于我们理 解这段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思想风貌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时期的文学风貌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批评 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元代文学批评的特点是多元化,涵盖面广,在文学评价中重视意象、风格等方面,对于诗、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有所涉及。 元代文学批评的里程碑是著名文学家杨亿的“文心雕龙”。这本著作既是一部文 学理论手册,也是一本文学评论集。其中,杨亿对于文学的内涵和外在表达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他还通过对于宋代文化和诗教的批评,表明了自己对于文化文学的见识和思考。 另一个重要的元代文学批评家是刘基,他对于文学的分类和鉴别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主张文学分为“玄言”、“儒言”和“仙言”三种,提出了文学要注重动情、言理 和以身体验天地的审美观点。他还对于叙事的规范和语言形式有着自己的见解,在汇纂《四库全书》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代文学批评 明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时期。文人们对于文学的批评和评 价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周德清在他的《癸辛杂识》中,提出了文学要秉持“真、善、美”的原则,注重创作的内涵和外在形式的结合。他还对于古代文学和宋代文 学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批评,为后世的文学接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郑振铎是明代文学批评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强调文学的价值在于人性、情 感和旨趣的表达,主张文学应当积极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他的文学批评打破了过去的传统,注重文学与社会的联系和关注作家的思想和品格。 清代文学批评 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着自己的 特点和意义。清代文学批评主要表现在“律诗革命”、小说的出现和文化价值的变迁。 律诗革命是清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历程。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家们强调文学要 反对艳丽词藻和不恰当的文学之风。他们主张使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来表现自然与人文关系。唐文治和纪晓岚是律诗革命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文学批评对于后世的文学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 小说是清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形式。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小说在文化生活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小说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文学批评家们也在积极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主张情节递进、人物刻画真实和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丰富了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结语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研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从元代的杨亿、刘基,到明代的周德清、郑振铎,再到清代的唐文治、纪晓岚,这些文学批评家们的思想在他们的时代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会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欣赏,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进。

古代文学中的批评观点

古代文学中的批评观点 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在文学创 作和传播的过程中,批评观点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文学中的批评观点涉及到对作品的评价、解读和批判,既是对作品质量的评判,也是对作者意图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批评观点,带领读者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 一、文学批评的目的与意义 古代文学批评的目的在于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通过批评,可以激励作家追求卓越的艺术表达,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文学批评还能够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推动文学思想的进步。批评观点的多样性和辩证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借鉴。 二、古代文学批评的分类 古代文学批评可以分为多个分类,例如形式批评、思想批评和社会批评等。形 式批评注重作品的艺术形式、结构和语言运用,旨在评价作品的美感和技巧。思想批评关注作品的思想内涵、哲学观点和人生态度,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社会批评则关注作品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反映,通过对作品的批判和评价,反映社会的弊端和进步的方向。 三、古代文学批评的观点与争议 在古代文学批评中,不同的观点和争议层出不穷。一方面,有人认为文学作品 应该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审美的享受,强调作品的形式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文学作品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强调作品的思想和社会意义。这种观点的争议是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创作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四、古代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与观点

古代文学批评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批评家和学者,他们以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例如,唐代文学批评家刘勰提出了“文心雕龙”的理论,强调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宋代文学批评家苏轼则提出了“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的观点,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明代文学批评家杨慎认为作品应该体现“真情实感”,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五、古代文学批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古代文学批评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批评观点的多样性和辩证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和启示。古代文学批评还能够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入思考,提升文学的阅读体验。此外,古代文学批评还能够反映社会的弊端和进步的方向,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之,古代文学中的批评观点是文学创作和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批评,可以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推动文学思想的进步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古代文学批评的观点和争议,代表了不同的文学理论和思潮,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思路和启示。古代文学批评的影响和现实意义,使其成为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领域。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诸如《红 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学经典都在此时诞生。而 这段文学黄金时期不仅仅是因为有大量的文学佳作,更是因为有 众多文学家的批评倡导。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思想贯穿了整个文 学发展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古文派与白话派 在文学批评思想史上,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是从明代的文化改 良运动开始的。当时虽然古典文学依旧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清 代白话文学的兴起迫使文学界认真思考古文与白话的关系。文学 界开始分裂为古文派和白话派两个阵营。古文派认为古文能体现 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反对白话文的滥用。而白话派则认为,白 话符合民间语言的操纵规律,能够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主张推崇白话文。 2、旧传奇的批评

古文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李渔对旧传奇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旧传 奇过于死板,缺乏生动性和情感魅力,而且流传的是各种低俗、 庸俗、猥亵之事,对于正常的社会文化发展毫无助益。他强调文 学创作要有审美意义,对读者的精神上能够有所满足。李渔从中 文化传统的角度上,对传统奇书进行了审美批评,提出了“三赏”,即赏异、赏古、赏变,成为后来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志。 3、新式小说批评 新式小说是明代后期到清初之间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代表着 中国小说史上的巨大突破。新式小说与旧传奇不同,它更加注重 品位、构图、情节、形式的完美统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但是也受到了一些文学家的批评。如《红楼梦》被曹雪芹等 人视为小说的巅峰之作,但也受到了蒲松龄等人的反感。蒲松龄 认为这部小说悲观厌世,缺乏勇气,同时他也对小说中描写妇女 的形象表示不满。 4、文学批评的社会功能 明清时期的文学批评不仅仅是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评论和批评,更融入了对社会、文学史和文学传承的思考。文学批评的社会功

明代文学批评

明代文学批评 明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而且在文学领域也出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在明代文学的蓬勃发展过程中,文学批评不仅起到了筛选优秀作品的作用,还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明代文学批评的特点和贡献。 一、批评思想的多元性 明代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它与前代文学批评相比,更加突出了思想的多元性。文学批评家在评论作品时,注重表达个人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标准和规范。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更加注重个性和独特的风格,而非墨守成规。这种思想的解放为明代文学的创新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情感的表达 明代文学批评中,情感的表达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批评家们注重通过言辞和形式塑造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强调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他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读者内心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明代文学批评中,情感的表达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 三、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 明代文学批评家在评论作品时,更加注重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他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真实感,能够生动地描绘人物和

情节,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的真实与魅力。明代文学批 评表达了对作品真实性和生动性的追求,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四、思想观点的多样性 明代文学批评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思想观点的多样性。文学批评家 们在对于作品的评价中,对于传统观点的批判时有所涉及,这使得思 想观点更加多样化。明代的文学批评家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 各自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和风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总结起来,明代文学批评在当时文学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表现出多元的思想观点,注重情感的表达,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生 动性,以及思想观点的多样性。这些特点奠定了明代文学批评在中国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章批评析论 作者:姚江浩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20年第03期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虽是一部目录学著作,但实则以提要形式阐发馆臣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其中,对明人文章的批评又自有特殊之处。明朝作为清之前朝,明人文章乃前朝思想之遗存。馆臣对明人文章进行审视评价,既有学术考量,也存在政治用意。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明代文章批评话语的研究,揭示其批评理论体系的架构和意义。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明人别集文章批评学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0)02-61-69 定本《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中有明人别集提要二百三十八篇,存目提要八百五十四篇。在千余篇明人别集提要中,四库馆臣对明代文学进行了“特色”批评,形成了《总目》明代文学批评史。值得注意的是,四库馆臣对明代诗、文批评系双线并进,在诸多提要之中,以“文章”二字进行学术批评之语达百余次。由此,《总目》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明代文章学批评理念。那么,四库馆臣是如何建构明代文章学批评体系的?这在《总目》批评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如何?这些问题尚需解决。具体来说,本文论述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总目》明代文章批评的学理范畴;《总目》对明代文章批评理论的建构;《总目》之明代文章批评对文学史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对《总目》明代文学的研究一直有学者关注。如1990年,邵毅平发表了《评〈四库全书总目〉的晚明文风观》,对《总目》明代文风分期,晚明文风特点,产生之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1。2005年,郑明璋发表《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论及明代文学时,指出四库馆臣将文品同人品进行密切联系,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但并未针对明代文章立论。2010年,何宗美、劉敬发表《〈四库全书总目〉中的明代文学思想辨析——以明代文学复古问题为例》一文,主要对《总目》中关于明代七子派文学和复古问题的评价特点进行了论析2。2012年,刘冰欣发表《〈四库全书总目〉明代文学批评探析》,从人品学术、因袭创新两方面,讨论《总目》对明代文学的批评3。同年,史小军、潘林发表《〈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的文学批评特色》,多方面论述了馆臣对台阁体文学批评的特殊之处4。2013年,璩龙林、谢谦发表《〈四库全书总目〉视野中的晚明小品文》,分析馆臣对晚明小品文的批评立场,认为其对晚明小品的批评虽然激烈但不失中肯5。2014年,刘敬发表《〈四库全书总目〉明代复古文学批评考论——以明“前、后七子”别集提要为例》,主要针对《总目》明代复古文学批评所存在的文献错误、对原文献断章取义、议论缺少实据、原文献误读等问题进行分析1。2015年,张庆民发表《〈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明文批评问题》,提出《总目》明文批评与明朝国运紧密结合,总结出《总目》明文批评的独特话语,将《总目》明文批评分期作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