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ppt.Convertor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ppt.Convertor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一、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

(一)政治:

1789年革命后,封建生产关系迅速瓦解;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屡次变更

(二)思想文化:

出现向唯心主义倾斜的趋势

(三)社会心态:

1、爱国精神、政治热情和人道主义情怀

2、对个人命运、内心情感和内省经验的强烈关注(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感的回归)

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

(一)概况

发展较缓慢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法国是思想和行动最为激进的国家。但浪漫主义之花却率先在最落后的德国开放,在法国则姗姗来迟。

在革命年代,法国政治上十分活跃,文学上却一度噤若寒蝉。

反而要到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作家、诗人才获得了一定的创作自由,浪漫主义才开始抬头。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有人称他们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父”和“产婆”。

第一个自称为“浪漫的”作家的法国人:司汤达

1、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文学中的表现,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英、德文学作品的影响

莎士比亚

莪相诗歌

歌德

(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大事表

斯塔尔夫人的文学论文《论文学》(1800)、《论德意志》(1810)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斯丹达尔的《拉辛和莎士比亚》(1823-1825)曾被称为法国浪漫派声讨新古典主义的檄文。雨果在1827年发表《克伦威尔·序言》,全面提出浪漫型戏剧纲领,雨果也因此被公认为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

1830年《欧那尼》上演,在序言中响亮地提出:“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三)代表作家、作品

1、1800-1815年:先驱作家

(1)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先驱

中篇小说《阿达拉》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开始的标志、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勒内》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

拉法格说,《勒内》“是整整一代人们的充满诗意的自传。这本书包含了日后浪漫主义文学将要加以发展和夸张的、一切优点和缺点的萌芽。”

(2)斯塔尔夫人

《黛尔芬》《柯丽娜》

第一次在法国文学领域提出妇女自由权利和社会传统习惯之间的矛盾的问题。

2、1815-1840年:鼎盛期作家作家

(1)诗歌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是19世纪法国浪漫派的第一个诗人。《沉思集》(1820)的问世,即成为法国浪漫主义诗歌开端的标志。《湖》

难道就这样永远被催向新的边岸,

在这永恒之夜里漂逝着永不回头?

难道我们永远在光阴之海里行船,

就不能有一日抛锚暂驻?

湖呵!一年还没有完成四时的运转,

她原该同来探望这片亲切的湖波,

看呵!只有我一人来坐在石上、波前,

这石呵,你也曾见她坐过。

那时你也就这样鸣吼在深岩之下,

也就这样冲击着它那皱裂的胸腰,

也就这样被风儿吹起你波浪之花,

直溅上她那可爱的双脚。

有一夜,还记得吗?我俩悄悄地荡桨,

波之上,晴空之下,听不到别的声音,

只远远地能听到荡舟人举棹悠扬,

拍着你的微波,和谐相应。

忽然有一种妙音,人间世从未曾有,

引起了回声反射,惊破湖岸的沉酣;

湖水凝神静听着,我那心爱的歌喉

迸发出这样的一番咏叹:

“光阴呵,停止飞行!你呵,作美的良宵,也停住,莫象水一般直淌!

这瞬息的妙味呵,让我们仔细领略,

领略这一生最好的时光!

“世间尽有不幸者,他们在向你呼求,

你流罢,请专为他们流逝;

招他们刻骨愁思连生命一齐带走;

至于幸福者,请度外置之。

“然而我徒然祈请也难延片刻时间,

光阴正在背着我而逃跑;

我对这夜说:‘慢点!’而那晨曦的光线

眼见着就要驱散这良宵。

“因此,爱呵,快爱呵:这点易逝的韶光,我们要赶快地尽情享受!光阴既浑无际涯,人也无停泊之港,

它长逝,我们也过而不留。”

你,妒人的光阴呵!这样酣醉的时刻,

爱情为我们斟着满杯幸福的琼浆,

怎么能离远我们飞去了,无可奈何,

速度和苦难的日子一样?

怎么!就不能至少留下它一点痕迹?

怎么!永远消逝了?怎么!消逝得净光?是那光阴给予的,现在又被它收回,

再没有还给我们的希望?

永恒呵!空虚!过去!——无底的幽深黑暗你们把这些时日吞噬去有何用途?

说呀:你们夺去的那种无上的沉酣

可有再还给我们的时候?

湖呵!阴暗的森林!洞呵!无言的岩石!你们受光阴矜惜,或者能恢复春期,

美丽的大自然呵,那一宵燕婉良时,

你至少要留下它的回忆!

愿这回忆留在你风雨或晴明时候,

留在你波浪上的那许多荒僻悬崖,

愿这些苍松翠柏、笑容可掬的山丘

都有那良宵的回忆存在!

愿这回忆也随着春风而往来荡漾,

也随着湖边清籁岸与岸相和而鸣,

也随着银额之星用它那柔软微光

把湖面晃耀成琉璃万顷!

愿这叹息的风声,愿这呻吟的芦苇,

愿你这芬芳空气发出的香味清和,

愿一切听到、看到或呼吸到的东西

都说道:“他们俩曾经爱过!”

戈蒂耶

(2)小说

乔治·桑

“乔治·桑的理想主义”

你按照实际如此的生活描写;我则按应当如此的生活描写。——致巴尔扎克

她是多产作家,文艺作品在100卷以上,还有一部自传及大量书信和政论文章。

《魔沼》《安吉堡的磨工》

缪塞、龚斯当

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世纪病”一词即由此小说而得名。

缪塞解释说:“世纪病”就是青年一代“无可名状的苦恼的感觉”。

龚斯当《阿道尔夫》

大仲马

大仲马主要是写通俗历史小说,但他的小说绝不尊重历史。对他来说,历史只是任意使用的材料:

“什么是历史,那不过是我挂小说的一颗钉子。”

“只要能生下孩子来,你就有权利强奸历史。”

《三个火枪手》

《基督山伯爵》

本书于1844年完成,全书分18次出版。

后世史学家认为这部书不是大仲马独立创作,而是与其他作家合写。

小仲马

《茶花女》

雨果

梅里美

《嘉尔曼》

(又译《卡门》)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摘要: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激烈、反复搏斗的过程中;同时,它也是在与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博弈与合理继承中诞生的。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华丽的词藻,作品中充满生动丰富的比喻。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用经历法国大革命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作墨,创作出了大量浪漫主义经典作品,成就了属于全世界的辉煌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雨果资产阶级大革命 正文: 何谓浪漫主义?翻开《辞海》,我们会看到对于这个条目的解释: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在文学艺术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基本创作方法,按照希望的样子来反映生活,富有主观色彩,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各国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手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愁善感 在各国浪漫主义浪潮中,法国的浪漫主义思潮,犹如大海的波涛,气势磅礴,蔚为壮观,来势迅猛,激烈异常。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封建贵族的复辟和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分不开的。浪漫主义首先从古典主义设置的种种障碍中冲杀出来,历经短兵相接的搏斗,一举获胜。继而在漫浪主义内部角返相争,积极浪漫主义者组织了包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打败了消极浪漫主义。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消极浪漫主义称王称霸,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由于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胜利,积极浪漫主义骤然兴起.并取得了主导的地位。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19世纪上半叶为

雨果与浪漫主义文学

雨果与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感伤主义文学;狂飙突进运动;卢梭和歌德的创作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注重想象(而不是理性和规则) ?崇尚原始风格 ?爱自然 ?爱过去 ?神秘主义 ?个人主义 ?理想化的田园生活 热衷于描绘野性的、不规则的、奇形异状的人和事 ?热衷于描绘未开化的、“自然的” 社会 浪漫主义的两种倾向 ?消极浪漫主义 –反对启蒙思想,憎恨法国大革命,有的支持封建复辟。他们或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宗法社会;或鼓吹逃避现实,宣扬宗教和神秘主义。 ?积极浪漫主义 –拥护法国大革命,敢于正视现实,既反对封建主义,也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讴歌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渴望社会变革。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具有民主倾向。 ?夏多布里昂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阿达拉》、《勒内》; ?斯塔尔夫人的文艺批评专著《论文学》、《德意志论》是法国浪漫主义最早的理论著作; 勒内 勒内出身贵族,排行最小,在家中备受歧视,只有姐姐阿美莉关心他,但姐姐为情所困,对弟弟有非分之情,为抑制此情,遂进修道院。在举行入院仪式时,由弟弟代行父职,听其忏悔,弟弟听到在姐姐的微语中有?°罪恶情欲?±的内容,痛苦万分,弃绝贵族生活,来到北美印第安人中,娶当地女子为妻,但终日郁郁寡欢。不

久得知姐姐病死于修道院中,他后来也死于大屠杀。 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最早的世纪病患者形象 ?°哎!我孤零零,孤零零生活在人间!一种不知不觉的衰弱侵蚀着我的生命。对于生活我重又感到恶心,而且比以前更加厉害。?± 世纪病 1、心理特征——孤独、忧郁、冷漠、苦闷 2、最早的世纪病患者形象:夏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 3、形成原因 a 社会文化背景:法国大革命后的专制现实打击了青年人的信念;启蒙理性所展望的自由、平等理想落空;商品经济导致人的异化。 b 世纪病形象自身的原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调和,在社会上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感到忧郁。 19世纪中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1、雨果 2、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3、乔治.桑《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磨沼》等。 4、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维克多·雨果(1802—1885)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贝尚松城。童年和少年时期,父亲征战疆场,他随母亲生活,受其影响,成为保王党的忠实信徒。 ●天资聪慧,12岁开始写诗,15岁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褒奖,被名重一时的夏多布里昂称为“神童”。 “美丑对照原则”的提出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序言被认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在序言中,雨果认为,在新的时代,文学必须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他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1830年3月25日,雨果创作的《欧那尼》正式上演,引发了浪漫派和古典主义派之间的决战。《欧那尼》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大获全胜。 雨果的诗集 ?《东方集》赞美希腊人民民族解放斗争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 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文学基本特征:一,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力求使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符合实际生活的形态、面貌和逻辑;二,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后发起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性

和创新运动。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英语romantic)一词源出南欧一些古罗马省府的语言和文学。这些地区的不同方言原系拉丁语和当地方言混杂而成,后来发展成罗曼系语言(the Romance languages)。在11~12世纪,大量地方语言文学中的传奇故事和民谣就是用罗曼系语言写成的。这些作品着重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具有这类特点的故事后来逐渐称为romance ,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浪漫主义思潮在文学、美术、建筑、音乐等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部分(重点)

第六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一批新锐的诗人、小说家,大胆摈弃古典主义理想原则和文学规范,突破传统文学的表现范围,驰骋丰富的想象,酣畅地倾诉情感,尖锐地抨击时弊,采用了新题材、新方法,表现出新感受和新理想,一个全新风格的文学思潮诞生了,这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思想基础:自由主义思潮,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社会心理:耽于好梦和幻想,失落、消极 文学基础: 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 中世纪的骑士传奇 启蒙文学(感伤主义文学、卢梭的文学) 狂飚突进运动 欧洲民间文学创作 古典主义文学的清规戒律的“反作用”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发端于德国和英国。 1805年左右,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第一个浪潮。 代表: (英)“湖畔派”、(德)“耶拿派”、(法)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 第二个浪潮从英国的拜伦开始,他的诗在1815-1825风靡欧洲,雪莱、济慈紧随其后。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此时成为欧洲的顶峰,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德国的霍夫曼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第三个浪潮发生在法国,以雨果为代表。在这个阶段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彻底战胜了古典主义。随着古典主义的消亡,浪漫主义文学是与现实主义文学在共同发展的。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主观性 2、抒情性 3、崇尚自然 4、重视民间创作和民族文化传统 5、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效果,喜欢运用夸张、对比手法 6、以诗歌为主要体裁 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 德国:“浪漫主义故乡” 德国早期浪漫派: “耶拿派”刊物《雅典娜神殿》 “耶拿派”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他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神秘感和象征感。 耶拿派作家:诺瓦利斯 代表作散文诗集《夜的颂歌》 主题是歌颂死亡、赞美黑夜。海涅称诺瓦利斯为“死亡诗人”。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及文学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及文学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法国大革命 二)自由主义思想 三)德国古典哲学 二、“浪漫主义”(Romanticism) 源于中世纪“罗曼司”(Romance) 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 “浪漫主义”(Romanticism),特指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 政治、哲学、音乐、绘画互相影响、互为联系 三、德国 1790-1850 “它(德国浪漫主义)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海涅《论浪漫派》 一)耶拿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莱格尔兄弟(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和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和诗人诺瓦利斯、蒂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1798-1800),宣传浪漫主义文艺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创作自由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 其中施莱格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诺瓦利斯的《夜颂》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歌颂黑夜和死亡,充满病态心理和宗教神秘色彩。 二)海德尔堡派 德国晚期浪漫主义文学团体。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等人在海德尔堡出版《隐士报》(1808),他们重视发掘德国民族文化遗产,搜集整理民歌,给当时的德国诗歌注入了新鲜血液,如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合编了民歌集《男童的神奇号角》(1806-1808),由此形成海德尔堡派。 格林兄弟:雅各布威廉 《儿童与家庭童话集》(1812-1815) (《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三)施瓦本派 代表:乌兰德(Ludwig Uhland 1787—1862) 擅叙事谣曲和浪漫曲,音韵优美、语言朴质,似民歌。有《诗集》(1815)等。 四、英国 一)湖畔派(Lake Poets) 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他们早年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站在保守的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 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其序言(1800)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这篇序言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古舟子咏》(《古水手谣》,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1797) 老水手信天翁“死亡”“死中生”赎罪 二)恶魔派(the Satanical school) 代表是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为此骚塞称拜伦、雪莱是“恶魔派”。 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拜伦(George Gordon, Lord Byron 1788—1824)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各作家要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产生背景:1、它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自由、平等、博爱,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法国大革命对这些作家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英德——法国——俄国。 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古典主义崇尚“三一律”,典雅和崇高的风格,浪漫主义突破了这道顽 固的藩篱。 2、从民主主义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偏重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点: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实体长篇小说的 创造: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名额韵律创作,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的低劣 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雨果是对比艺术的提倡者和大师。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擅长抒情和讽刺。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赛: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 拜伦和雪莱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两人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具有批判精神。雪莱: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时间: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起源于德国。 【产生背景】 1.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 2.思想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3.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情感抒发的崇尚为其兴起铺平了道路 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传奇,浪漫主义运动最早发端于英国和德国。浪漫主义第一个浪潮: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发表了《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兴起的标志。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施格莱尔兄弟创办《雅典娜神殿》,奠定理论基础。法国浪漫派的先驱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浪漫主义第二个浪潮:英国拜伦、雪莱、济慈,法国拉马丁、维尼,意大利白尔谢、剧作家曼佐尼,德国霍夫曼、艾兴多尔夫。浪漫主义第三个浪潮:发生在法国,以雨果为首。 【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2.从民主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分为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但思想武器都是人道主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尤其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撷取题材) 3.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倡导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 前驱: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天真之歌》《经验之歌》长诗《四天神》 真正开创:【“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古舟子咏》《忽必烈汗》(二人合编《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作,提出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点)、骚塞《书斋咏怀》。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拜伦和雪莱将英国浪漫主义推向高峰。 雪莱,论文《无神论的必然性》、长诗《伊斯兰的起义》,代表作是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抒情诗《云》《致云雀》《西风颂》“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天才的预言家”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东方故事诗》 济慈,抒情诗《夜莺颂》《希腊古瓷颂》 司各特,《艾凡赫》,欧洲历史小说创始人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耶拿派】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理论家施格莱尔兄弟和诗人诺瓦利斯、莱克等人在耶拿创办《雅典娜神殿》,宣扬浪漫主义主张,反对古典主义,强调自由创作和主观幻想,追求神秘和奇异,由此形成“耶拿派”。其中施格莱尔兄弟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人。

概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概述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 1.19世纪初期 (1)19世纪初期法国文学的主流是浪漫主义。由于法国革命后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异常激烈,它的浪漫主义思潮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夏多布里昂思想保守,拥护波旁王朝。其中篇小说《阿达拉》的问世,标志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后《勒内》发表影响很大,主人公勒内是欧洲文学中第一个表现出“世纪病”特征的浪漫主义“英雄”的形象。 (3)斯塔尔夫人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她在理论著作《论文学》中,提出了文学为社会环境所制约,社会造就文学的深刻观点,并把欧洲文学分为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两部分。这实际上就是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同义语。其代表作品为《黛尔芬》和《柯丽娜》。 2.20年代中期 (1)这一时期出现了如雨果、缪塞、大仲马、诺迪耶等作家。而法国浪漫主义的美学理论直到20年代后期才真正形成。 (2)1823年至1825年,斯丹达尔发表了《拉辛与莎士比亚》一文。他批评古典主义,肯定莎士比亚,自称拥护浪漫主义。但他所阐明的那些原则,实际上为现实主义开辟了道路。 (3)1827年雨果发表了《克伦威尔》一剧的序言,成为浪漫主

义的理论纲领。后来许多浪漫主义戏剧的演出,巩固了浪漫主义的胜利。特别是雨果的悲剧《艾尔那尼》的演出,引起了古典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的决战,结果浪漫派取得了胜利。 3.30年代至40年代 30年代至40年代,雨果、乔治·桑、缪塞、大仲马等浪漫主义作家,以及和浪漫主义有联系的梅里美,都进入了自己创作的繁荣时期。 4.贝朗瑞 在19世纪前期的法国文学中,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克思称他为“不朽的贝朗瑞”。他的诗和歌曲继承和发扬民歌和大革命时代革命民歌的传统,朴实自然,形象鲜明,韵律和谐,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在社会政治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引言 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早期欧洲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它强调个人感受、情 感表达和对自然、想象力以及个体自由的追求。本文将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探讨其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1.《诗经》 虽然《诗经》属于古代中国文学,但它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部 集合了唐代以前各个时期的诗歌作品被视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 大量关于自然、爱情、悲伤等主题的抒发。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体验,而《诗经》中的众多诗歌正展示了原始民间诗歌创作时代的数量与多样性。 2.《简·爱》(Jane Eyre) 这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匿名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女 主角简·爱为中心,通过她坚韧不拔的个性与顽强的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展现了浪漫主义情感、对爱情和道德价值观的追寻。小说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和 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浪漫主义所代表的人类情感力量的渴望。 3.《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 这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19世纪法国革命期间,在战争、贫困和社会不公中展现了各种人物形象及其命运。《悲惨世界》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反映了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个体英雄主义以及希望与绝望之间永恒而复杂的关系。这部作品被誉为浪漫主 义文学中最具启发性和震撼力的代表之一。 4.《羊脂球》 这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卢梭通过 羊脂球的寓言,表达了对人类自由与平等的追求,并批判当时法国社会的不公 与专制。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成为后世思想家和革命者们推动 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基础。 结束语 以上介绍了几部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不同地域和时间背景下 的作品。这些作品以情感、个性及对自由、爱情和社会正义的追求为核心,反 映了浪漫主义文学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概念。这些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 远影响,并持续激发着读者们对真实与幻想、理性与感性之间永恒探索的热情。

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

法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 1. 简介 法国文学历史上,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流派在法国文学中的发展和影响。 2.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2.1 背景 浪漫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反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科学思维的一种文艺复兴运动。浪漫主义表达了对个体情感、自由、灵性以及对自然、幻想等主题的追求。 2.2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2.2.1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雨果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他强调个人情感与内心矛盾,并将其与社会问题相结合,创作出了深具情感共鸣力和社会批判意味的作品。 2.2.2 高乃依德·德·尚泰勒(Gérard de Nerval) 尚泰勒是一位以浪漫主义诗人著称的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富有幻想和梦境特色的诗歌。他对自然、爱情和神秘主题的独特探索为浪漫主义文学注入了独特气息。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情感、对自然的崇敬、对灵性世界和超验现象的追求。 其充满表现力和想象力,常常涉及梦境、幻想、爱情等主题,并通过美丽的语 言进行叙述。 3. 自然主义(Naturalism) 3.1 背景 自然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倾向。它强调通过对社会环境 和生活条件进行客观观察和描写,呈现出真实而无遮掩地展示人类本性、社会 问题以及命运不可抗拒性的风格。 3.2 法国自然主义作家 3.2.1 埃米尔·左拉(Émile Zola) 左拉是自然派文学运动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作品包括《泰尔兹人》和《金钱》等。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揭示出人性中的弱点和社会问题, 并主张文学应当承担社会改革的责任。 3.2.2 伊万·居内(Ivan Turgenev) 居内是一位俄罗斯作家,他在法国发展了他自己的自然主义风格。他对社会冲突、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洞察塑造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外国文学史之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 1.浪漫主义思潮是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民主、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浪漫主义的主导特征是表现自我、抒发主观情感。 2.浪漫主义与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政治时局有着一定关系。19世纪前30年,法国政治领域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达尔夫人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自由主义思潮中强调的个人独立、极端自由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 3.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4.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从艺术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早在古希腊时期的《荷马史诗》中就开始运用。至于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则与浪漫主义有直接渊源。近代的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与贵妇的爱情故事和风流韵事等。文艺复兴时期,塔索、斯宾塞的叙事诗继承了罗曼司的不少特点。到18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一词开始在英德法流行开来,在文学传统上浪漫主义与18世纪启蒙文学,特别是伤感主义文学有紧密联系。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前奏,而英国兴起的伤感主义则被称为前浪漫主义。 二、浪漫主义文学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理论基础的文艺流派,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首先,强调主观感情,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浪漫主义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2、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情感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是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3、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丑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回到自然”和18世纪伤感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写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门话题。 4、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传奇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5、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这样,强烈地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解读

《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解读 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创造了伟大的成就,而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更是他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该作品通过大胆的描写手法,将雨果身上的浪漫主义情怀充分的展现了出来,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美在于内心而非表象的道理。 标签:雨果《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特色 维克多·雨果,法国著名作家,领导并参与了法国的浪漫主义文艺运动,而他书写的浪漫主义文艺作品,更是极大的推动了法国乃至世界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所有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中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将雨果创作浪漫主义文艺作品的一切元素都体现了出来,是雨果浪漫主义艺术观念最为鲜明的体现。 一、浪漫主义的概念 浪漫主义是现实主义的相对面,是一种基本的文学创作手法,通过描写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描绘出作者心中的理想与追求。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语言热情而奔放,具有浓烈的色彩、华丽的想象,并且运用了大量对比和夸装的修辞手法。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历史情况不太乐观的年代,其特点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基本相同的,具有积极进取的优点,充满了对于未来理想的幻想和憧憬,这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是它对于丑恶的现实的抨击。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着。 《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语言绚烂而唯美,同时具有深刻的内涵,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场景的营造上都可谓是入木三分,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了浪漫主义文学所发散出的独特魅力。 二、《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特色解读 《巴黎圣母院》和其它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通过塑造作者的主观世界来表达作者自身的理想和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巴黎圣母院》诞生于的时期正处于法国的“七月革命”期间,十五世纪路易十一治下的法国社会,就是《巴黎圣母院》中故事的发生背景。 整部小说情节的开展都是围绕着巴黎圣母院这个雄伟壮丽的法国标志性建筑开展的,它既是小说的主题,又是小说中所有线索的交汇之处。《巴黎圣母院》中正面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身份非常的卑微,小说中运用了绚丽而夸张的语言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暴露在了大家眼前,通过描写卑微而善良的小人物在这个社会中所遭受的非人待遇,来抨击了这种极度

欧洲浪漫主义概观

欧洲浪漫主义概观 摘要: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字:浪漫主义形成特征发展过程认识 (一)欧洲浪漫主义形成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康德的形而上学区分了本体和现象,认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人是自然法则的制订者,由此制定了世界的理想性质和神秘性质。其追随者费希特认为现实只是人的一种创造,强调天才、灵感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的心灵提高到客观世界创造者的地位。谢林认为世界中搬演着悲剧,整体中存在不和谐,人们必须从自然出发,超越这种不和谐,寻求自我。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提出社会的真理在于其历史中,而人的精神是历史。人是自在的和自为的,只有在这个意义上,人才是绝对的、自由的、无限的。具有显著的唯心色彩的德国古典哲学为浪漫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法国大革命不仅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带来了激烈的思想文化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陈旧的封建意识在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猛烈碰撞,这种碰撞在作家头脑中敏感地表现出来,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其一,法国大革命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欧洲,深入到人们的意识之中。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在法国,执政府时期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潮,贡斯当和斯塔尔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这一思潮主张保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性,要求国家保证个人的人身、信仰、言论、职业、经营、选举、集会等自由,它反映了资产阶级关系确立后“自由竞争不能忍受任何限制,不能忍受任何国家监督”的现实。对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人物在这种矛盾状态中的感情、行动和悲剧。浪漫主义文学描写的以个人的失望与忧郁为内容的“世纪病”,以个人与社会的徒劳对立为表现形式的“个人反抗”,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其二,《人权宣言》所宣布的自由竞争的法则,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资产者、小资产者都企图通过巧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20092101435 王天娇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用拉丁文演变的方言所写的“浪漫传奇”,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它继承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反拨古典主义传统,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主的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而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生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主义运功密切相关。18世纪英国的工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更加严重,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劳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在法国,资产积极的低位虽已确立,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但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频繁更迭,各阶层低位也多次变迁,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启蒙主义理想破灭,人们陷入了普遍的失望情绪。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对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并对英国社会造成冲击。在这个背景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崛起,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追根溯源,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影响,开始重视人的自由、自在和自为性,并开始重新去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从而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和个人的、独立的诗人特性,贵族绅士般的矜持。审慎保守的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正统主义,自由大胆的风格以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司各特为代表。 英国在浪漫主义文学中诗歌成就最高,而法国则以小说成就最大。英国最早出现的作家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极为不满,长期寓居西北部湖边忘情于山水之间,因此得名。提倡回到自然,恢复人与人之间的纯朴关系,是社会健康发展,被认为是“消极浪漫主义”。湖畔派三位诗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柯勒律治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汉》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是以拜伦、雪莱、济慈、司各特为代表的“撒旦派”。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诸多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他们坚持民主自由思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称为“积极浪漫主义”。于是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1、特点: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伪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大革命后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与反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2、发展概况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德、英等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早期的浪漫主义重要作家是夏多布里昂和斯达尔夫人。到波旁王朝复辟初期,产生了拉马丁和维尼这两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波旁王朝的自由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形成了繁荣之势,即使在30年代现实主义出现并形成主流之后,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依然成绩卓著,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 以下对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成就作一些简介 (1)夏多布里昂(1768—1848) 勒内·德·夏多布里昂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早期代表,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主要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基督教的真谛》中的两个中篇小说:《阿达拉》和《勒内》。 《阿达拉》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副标题是《两个野蛮人在荒原中的爱情》,描写一个发生在北美原始森林的故事:酋长的女儿阿达拉爱上了异教徒夏克达斯,双双逃进丛林。但由于阿达拉在母亲弥留之际曾发誓将自己的童贞献给上帝,因此她不能成为夏克达斯的妻子。结果,在宗教和爱情的冲突中阿达拉吞下毒药,饮恨而死。夏克达斯悲痛欲绝,答应有朝一日一定会皈依基督教。这部作品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早期代表作,其艺术特征在于:一是强烈的宗教色彩(在宗教和爱情之间选择宗教);二是抒发强烈的感伤之情;三是着力描写自然景物和异域风光,体现出蛮荒之美和孤独之美;四是华丽的语言和诗意的叙述。 《勒内》被认为是“整整一代人的充满诗意的自传”,以夏多布里昂为蓝本,写一个贵族青年的忏悔,塑造了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世纪病”形象勒内。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第六章 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 第一节火山爆发般的激情和大河奔流似的思绪——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第一,突出的特征是其主观性,即偏重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第二,继承“返回自然”的传统,歌颂大自然和诅咒城市文明。 第三,在接受文学传统方面,特别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第四,在艺术形式上和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喜欢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 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1德国文学 德国是浪漫主义的诞生地。 弗·施莱格尔(1772——1829)是浪漫主义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前进的综合文艺”。他主张打倒文艺中一切界限,他说:“诗人要凭兴之所至、不受任何狭隘的规律的约束”。在他看来,兴之所至是创作的基本规律,因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必须破除。他最早用浪漫主义标明他们的文学主张。奥·施莱格尔(1767——1845)提出艺术美“无目的”,以此反对古典主义。 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诺瓦利斯(1772——1801)在《断片》里说“生活是死的开始,生活是为了死的缘故。死是结束也是开端。是分开也是更近的结合。通过死完成了还原。”海涅曾经说他是“死亡诗人”,但是,他并不厌世。相反,他由于热爱生命而极度恐惧死亡,为了消解这种恐惧,他赞美死亡。 1805年以后,出现另一批浪漫主义作家,即后期浪漫派:阿尔尼姆、布仑塔诺、艾沁多尔夫和格林兄弟等。阿尔尼姆和布仑塔诺合编的民歌集被认为是给法国诗歌注进了新鲜血液。艾沁多尔夫的抒情诗质朴、明朗、乐观、具有民族风格,少有早期浪漫派那种朦胧、阴暗、神秘等情绪。格林兄弟合编的《儿童与家庭童话》想象丰富、美丽神奇,表达了人民的正义感和智慧,嘲笑暴君和地主的愚昧无知。 浪漫主义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学过渡期。拿破仑失败后,德国一方面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下,失去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力量有所发展。本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沙米索、霍夫曼和海涅。 霍夫曼(1776——1822)创作具有二重性:既有现实生活的反映,又有浓重的阴暗神秘气氛。他通过荒诞离奇的故事,讽刺和揭露官吏、市侩小市民庸俗丑恶生活,描写艺术家的幻想世界。在他的作品里,日常生活和奇异幻想交织一起,主要写自然的神秘,人生的阴暗,“夜”和幽灵的力量干扰人们的生活,人却无能为力。但他不像诺瓦列斯那样去美化夜和死,而使人感到引起悚惧的事物来源于庸俗的生活。正如海涅所说,霍夫曼“尽管画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月食,但还是紧紧抓着了人生的现实”。其作品有《金罐》(1814)、《小查克斯》(1819)和《谢拉皮翁兄弟》(1819——1821)等。 海涅(1797——1856),19世纪著名革命民主主义诗人,在浪漫主义影响下进行创作。早期作品抒情诗集《诗歌集》主要收集他1827年以前的大部分抒情诗,抒写了他在亲情上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拨;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一样,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浪漫主义文学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