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羧酸的教学设计

羧酸的教学设计

羧酸的教学设计
羧酸的教学设计

羧酸的教学设计

作者:彭叔敏紫金县附城中学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领下设计完成“羧酸”课堂教学。进行教材分析,最后并做了教学设计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设计羧酸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羧酸是烃的含氧衍生物这一章节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这之前,已经学习醇和醛,为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乙酸,让同学们掌握醇、醛和酸的联系。可以更系统,深化的学习整章内容。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除了从生活经验中有感性的认识以外,也相对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酚、醛等内容,对有机物分子结构、官能团、化学性质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充分体现了将生活寓于化学教学中,导入时用饮料——醋饮料创设一个情景,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醋的“醒酒防醉”这一功能来学习酯化反应。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羧酸的分类。

(2)掌握羧酸的结构、命名。

(3)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4)认识同位素示踪法。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

2.2 能力目标

(1)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麻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类推方法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

(1)认识羧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教学重点

羧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4 教学难点

酯化反应的原理

5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

6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教设备,实验器材设备

7教学过程:

7.1 情境导入

【引言】: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在冲击着我们的身体,不知道同学们平时都是喝些什么饮料的?

【生】:酸奶、牛奶、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冰红茶、………还有我喜欢喝苹果醋。学生们议论纷纷。

【展示】:图片

【讲】:这个醋饮料在近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家家里面的厨房里都会配有醋作为配料吧。这个醋的也叫乙酸,是羧酸的一种。着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得内容——

醋酸。

【板书】:第三节、羧酸。

7.2 羧酸的分类与通式

【讲】:羧酸是由烃基和羧基相连够成的有机化和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分类的。【展示】ppt(羧酸的分类)

【思考】在无机化学里我们已经学过醋酸,请大家些出它的化学式, 并通过对羧酸定义的理解写出羧酸的通式。

【板书】:羧酸的通式(CnH2n+1COOH 或CnH2nO2)。

【过渡】:我们通过研究乙酸来探索羧酸的性质。

【板书】乙酸。

7.3 羧酸的物理性质

【问】:同学们通过在生活中我们对醋的了解,能感受到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呢?清同学回答。

【生】:回答(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易挥发)、熔点:16.6℃(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板书】:乙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乙酸的球棒模型图片。

【讲】:现在来观察乙酸的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分子式,结构简式。

【展示】核磁共振氢谱图。

【明确】:图中有两个吸收峰说明有两种氢原子,且数目比为3比1。

【讲】:很明显羧基是官能团,大家都知道官能团是主要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那羧基是如何决定羧酸的化学性质的呢?

7.4 羧酸的化学性质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羧酸的化学性质。

【讲】: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提示:可用酸性指示剂来验证。

【学生实验】:往试管中加入2ML的乙酸,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回答】溶液变红

【问】从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明确】乙酸显酸性。

【板书】:CH3COOH CH3COO- + H+

【讲】:老师有说过性质就将会决定用途。请问同学们,你们家的水壶会不会用久了就长有水垢呢?

【回答】有!

【再问】你们家事怎么处理的呢?如何洗掉水垢。

【回答】用醋来清洗

【讲】嗯,很好没错。用醋来清洗,就是利用了其酸性。水垢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和

氢氧化镁,他们可以跟酸反应。所以就可以很容易的洗掉了。接下来做一个探究实验。

【学生探究实验】:利用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碳酸与苯酚的酸性强弱。 【ppt 展示】仪器与药品 【思考】:通过实验思考下列问题

1、观察实验有什么现象

2、实验过程反应怎么进行?写出反应式

3、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

【板书】:酸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 2CO 3+2CHCOOH

2CH

3COONa+CO 2↑+H 2O

酸性大小:乙酸>碳酸>苯酚>水

【过渡】在人们醉酒的时候可以通过喝醋来醒酒。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猜测】 【讲】:酒中的乙醇和醋中的乙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乙酸酯。接

下来就做这个乙酸乙酯的实验。

【教师演示酯化反应实验】

【问】试管B 是加了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大家观察试管B 的现象? 【学生答】:表面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出。 【强调】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

1、浓硫酸的作用是? 催化剂,吸水剂;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加浓硫酸可促进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方向进行。

2、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防止受热不匀发生倒吸

4、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

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中和乙酸、溶解乙醇 5、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碱性很强会使乙酸乙酯水解

【问】乙酸和乙醇到底用什么方式结合生成乙酸乙酯的呢?

【板书】:

【思考】这里有两种脱水方式,那么会是那种呢?

乙酸乙酯的酯化过程——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板书】:

方式一:酸脱氢、醇脱羟基Array

方式二:酸脱羟基、醇脱

【展示资料卡片】:同位素示踪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

【讲】:对于同位素示踪法稍稍了解就行,他是通过对某一化学元素标记然后追踪次化学元素的方法。在这里是通过标记乙醇分子中用氧18标记,最后氧18出现在乙酸乙酯中。说明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 -OH 醇脱羟基上的 -H 。

【板书】:标记前后的反应方程式。

【解释】:性质决定用途,大家都知道为什么醋能解酒了吧!

【思考】根据酯化反应的反应实质,做这道练习。

写出乙酸与苯甲醇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板书】:写出反应方程式。

【练习】:

酯化反应属于().

A.中和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8.5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醇、酚、羧酸中羟基的比较

【小结】:老师总结:醋酸的结构,性质,酯化反应的原理。

【小结反馈】老师提问:

1、水垢可以用家里厨房里的什么东西去除?为什么?

2、炒菜时加了醋又加酒,这样合理吗?

3、若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怎么除去?

8教学反思

9.1 课的引入;以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所饮用的饮品来引出羧酸这一概念。

这样不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情感价值方面可以达到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9.2 乙酸的酸性性质由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分析的思维能力。又让学生温习了旧知识,并学以致用。

9.3 在乙酸与碳酸和苯酚的酸性的比较时,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实验,而老师在一旁指

导。让学生做实验的同时并结合问题思考来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完全理解,达到知其然,之其所以然的效果,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9.4 在讲到酯化反应内容的时候先提问醉酒用醋饮料解酒的原因,激起学生探索其奥秘

的动机。在这里提出两种可能的脱水方式,然后介绍同位素失踪法并讲解酯化反应的过程原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并让鼓励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5 不足点:在酸性比较那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思考设计的,这样会不会有点难度,

而使这一环节进行的时候不顺利。在这里是不是应该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协调更好一点。在课堂用习题巩固知识点做的不是很好,应稍加选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若追求形式上的活跃,而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则会将学生的精力转移,从而淡化了教学重点。在这里就采用教师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不过存在的缺陷就是部分学生观察不到。

参考文献

[1]现行高中教材化学选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

[2]白建娥.新课改下的“乙酸”教学设计及点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清华附中,2009/

[3]杨国东,《乙酸羧酸》创新课教学设计,化学教学[J],成都南洋学校,四川成都611700,2001.

[4]赵明山,人教版《乙酸羧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科教研究[J],重庆市巫溪中学405800,2007。

[5]陆丽芬,“羧酸”教学设计,上海市卫生学校崇明分校,上海202154.

[6]白建娥,新课改下的“乙酸”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化学教育[J],清华附中,2009.

三羧酸循环-河北科技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

第 22 次课 2 学时 注:本页为每次课教案首页 2,4,6,7,8 《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 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 王镜岩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罗纪盛等

第十章糖代谢(2) Glycometabolism 二、柠檬酸循环(TCA,1953年获得诺贝尔奖) ?EMP:G--------→2丙酮酸(在细胞浆中) ?丙酮酸进线粒体--→乙酰CoA ?TCA:乙酰CoA进入TCA(在线粒体基质中)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 1.EMP G--------→2丙酮酸 ●净得2ATP ●得2NADH+H+ 2. TCA(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第92页)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Krebs循环 有氧条件下,将酵解作用产生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成乙酰CoA,再经一系列氧化和脱羧,最终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 2 丙酮酸 + 2 GDP + 2 Pi + 4 H2O + 2 FAD + 8 NAD --------→6 CO2 + 2 GTP + 2 FADH2 + 8 NADH+H+ ?化学历程 ?能量计量 ?调控 ?生物学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发现历史 Albert Szent Gyorgyi观察用丙酮酸与肌肉组织一起在有氧条件下保温,丙酮酸可以被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认为葡萄糖或糖原的有氧分解也循着糖酵解途径,有氧分解可以说是无氧分解的继续。 H. Krebs通过总结大量的实验结果,认为糖的氧化过程不是直线进行的,而是以循环方式进行。于是他于1937年提出了三羧酸循环假设并用实验证明了三羧酸循环的存在。 (1)化学历程 TCA循环的准备阶段:丙酮酸--→乙酰CoA TCA循环阶段: ①准备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乙酰CoA) 丙酮酸 + CoA-SH + NAD+→ Acetyl-CoA + CO2 + NADH + H+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系 有三种酶组成:三种酶均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 ?E1——丙酮酸脱氢酶(24条肽链) ?E2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24条肽链)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12条肽链) 砷化物:可与E2-SH共价结合,使酶失去活性。 练习题 ●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丙酮酸 ●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 ( )

酯 教学设计

《羧酸酯》——酯的教学设计 王光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酯的概念、命名,同分异构体以及物理性质; (2)根据酯的组成与结构的特点,理解酯的水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酯的水解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会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等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关注自身生活实际,体会化学学习的实际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以及重、难点的处理 本节课的重点是酯的同分异构现象以及酯的水解反应,同时酯的水解原理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课程处理上,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羧酸、酯化反应等有机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归纳酯的结构特点以及分子组成,顺利导入到酯的定义和饱和一元酯的分子通式;通过对酯的分子通式观察分析,学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饱和一元羧酸的分子通式也是C n H2n O2,从而得出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在处理本节的难点——酯的水解反应原理时,针对学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可逆反应),结合学生在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以及选修4中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有知识体系,由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入手,分析发现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过程,根据平衡移动的基础知识推测能够使平衡逆向移动的因素,然后小组讨论、设计验证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动手实验验证酯在不同的条件下的水解程度,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原有的知识,并在实验中得出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水解的结论,顺利构建了酯水解反应原理的新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将难点通过学生的参与与实践,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并进式实验教学法,比较分析教学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情境:展示水果(图片)珍珠奶 茶让同学回答,为什么会有香 味? 【引入】含有酯,这些香味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这类有机物——酯。 【板书】酯【同学思考并回答】 创设情境,增强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 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 中,生活处处有化学。 【问题设疑】同学们,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常见的酯类物质? 【同学回答】生活中的各种空气清新剂、蔬菜、鲜花 以及食品中,还有上节课学到过的乙酸乙酯等 让学生以生活的有 心人出现在课堂上,培

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美丽中国》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 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歌词歌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钢琴 教学内容: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爱你中国》的旋律中动情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美丽的中国》 (二)学唱歌曲《美丽中国》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 - -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美丽中国》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美丽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生化 期末复习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元素组成:C、H、O、N、S。 特点:各种蛋白质含氮量接近,平均为16%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受酸、碱或蛋白酶作用水解为氨基酸。 分类:①非极性侧链氨基酸 ②极性中性侧链氨基酸 ③酸性氨基酸(含有两个羧基)(谷氨酸、天冬氨酸) ④碱性氨基酸(含有两个以上氨基)(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通式:组成人体的氨基酸均为L构型(L—α—氨基酸,氨基在左侧) D构型(D—α—氨基酸,氨基在右侧) 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胰岛素一级结构: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3个二硫键(在A6与A11、A20与B19、A7与B7号半胱氨酸之间)。 蛋白质二级结构连接键:氢键。 形式:α—螺旋:①多肽链主链以肽单元为单位。 ②螺旋每圈含3.6个氨基酸残基。 ③螺旋中的每个肽键的亚氨基氢和第四个肽键的酰基氧相互靠近形成氢键。 ④各氨基酸残基的R集团伸向螺旋外侧。 Β—折叠:①多肽链呈伸展状态。 ②两段以上的β—折叠结构平行排列,它们之间靠链间肽键的酰基氧与亚氨基氢形成氢键。 ③两条肽链的走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④R基团交错伸向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 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 蛋白质三级结构: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具有三级结构才能发挥生物学火性。 连接键:次级键。 蛋白质四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相互作用。 亚基: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 等电点:净电荷为零,呈兼性离子状态,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胶体性质的稳定因素: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和电荷的排斥作用使蛋白质不易聚沉,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主要是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改变: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学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光吸收性增加,分子不对称性增加。 因素: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

三羧酸循环过程

三羧酸循环过程 乙酰-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O和CO?。由于这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icacid)缩合生成的含有三 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atecycle)。在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关键步骤,草酰乙酸的供应有利于循环顺利进行。其详细过程如下: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酰CoA具有硫酯键,乙酰基有足够能量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首先柠檬酸合酶的组氨酸残基作为碱基与乙酰-CoA作用,使乙酰-CoA的甲基上失去一个h+,生成的碳阴离子对草酰乙酸的羰基碳进行亲核攻击,生成柠檬酰-CoA中间体,然后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游离的柠檬酸,使反应不可逆地向右进行。该反应由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synthase)催化,是很强的放能反应。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 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2、异柠檬酸形成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为一 可逆反应。3、第一次氧化脱羧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琥珀酸(oxalosuccinicacid)的中间产物,后者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NADH和CO2,此反应为β-氧化脱羧,此酶需要镁离子作为激活剂。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限速步骤,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激活剂,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剂。4、第二次氧化脱羧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NADH·H+和CO?,反应过程完全类似于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氧化脱羧,属于α?氧化脱羧,氧化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储存于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中。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也由三个酶(α-酮戊二酸脱羧酶、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五个辅酶(tpp、硫辛酸、hscoa、NAD+、FAD)组成。此反应也是不可逆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受ATP、GTP、NADH和琥珀酰-CoA抑制,但其不受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调控。5、底物磷酸化生成ATP 在琥珀酸硫激酶(succinatethiokinase)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gtp,在细菌 和高等生物可直接生成ATP,在哺乳动物中,先生成GTP,再生成ATP,此时,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和辅酶A。6、琥珀酸脱氢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催化琥珀酸氧化成为延胡索酸。该酶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其他三羧酸循环的酶则都是存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这酶含有铁硫中心和共价结合的fad,来自琥珀酸的电子通过fad和铁硫中心,然后进入电子传递链到O?,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类似物,是琥珀酸脱氢酶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物,所以可以阻断三羧酸循环。7、延胡索酸的水化延胡索酸酶仅对延胡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讲解--实用.docx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 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 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 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 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 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 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 模块共十二个章节。医学检验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理论 54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制定疾病防治措施。 2.能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基本知识和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操作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对 临床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续医学检验专业课的学习及医学检验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提示:如实展示) 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

羧酸的教学设计

羧酸的教学设计 作者:彭叔敏紫金县附城中学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引领下设计完成“羧酸”课堂教学。进行教材分析,最后并做了教学设计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设计羧酸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羧酸是烃的含氧衍生物这一章节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学习这之前,已经学习醇和醛,为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乙酸,让同学们掌握醇、醛和酸的联系。可以更系统,深化的学习整章内容。 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除了从生活经验中有感性的认识以外,也相对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酚、醛等内容,对有机物分子结构、官能团、化学性质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充分体现了将生活寓于化学教学中,导入时用饮料——醋饮料创设一个情景,又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以醋的“醒酒防醉”这一功能来学习酯化反应。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1)了解羧酸的分类。 (2)掌握羧酸的结构、命名。 (3)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酯化反应)。 (4)认识同位素示踪法。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 2.2 能力目标 (1)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麻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类推方法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 (1)认识羧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教学重点 羧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4 教学难点 酯化反应的原理 5教学方法 探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 6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教设备,实验器材设备 7教学过程:

7.1 情境导入 【引言】: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饮料在冲击着我们的身体,不知道同学们平时都是喝些什么饮料的? 【生】:酸奶、牛奶、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冰红茶、………还有我喜欢喝苹果醋。学生们议论纷纷。 【展示】:图片 【讲】:这个醋饮料在近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家家里面的厨房里都会配有醋作为配料吧。这个醋的也叫乙酸,是羧酸的一种。着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得内容—— 醋酸。 【板书】:第三节、羧酸。 7.2 羧酸的分类与通式 【讲】:羧酸是由烃基和羧基相连够成的有机化和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如何分类的。【展示】ppt(羧酸的分类) 【思考】在无机化学里我们已经学过醋酸,请大家些出它的化学式, 并通过对羧酸定义的理解写出羧酸的通式。 【板书】:羧酸的通式(CnH2n+1COOH 或CnH2nO2)。 【过渡】:我们通过研究乙酸来探索羧酸的性质。 【板书】乙酸。 7.3 羧酸的物理性质 【问】:同学们通过在生活中我们对醋的了解,能感受到乙酸有哪些物理性质呢?清同学回答。 【生】:回答(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沸点:117.9℃(易挥发)、熔点:16.6℃(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板书】:乙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乙酸的球棒模型图片。 【讲】:现在来观察乙酸的球棍模型,写出乙酸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板书】:分子式,结构简式。 【展示】核磁共振氢谱图。 【明确】:图中有两个吸收峰说明有两种氢原子,且数目比为3比1。 【讲】:很明显羧基是官能团,大家都知道官能团是主要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那羧基是如何决定羧酸的化学性质的呢? 7.4 羧酸的化学性质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索羧酸的化学性质。 【讲】: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提示:可用酸性指示剂来验证。 【学生实验】:往试管中加入2ML的乙酸,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回答】溶液变红 【问】从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明确】乙酸显酸性。 【板书】:CH3COOH CH3COO- + H+ 【讲】:老师有说过性质就将会决定用途。请问同学们,你们家的水壶会不会用久了就长有水垢呢? 【回答】有! 【再问】你们家事怎么处理的呢?如何洗掉水垢。 【回答】用醋来清洗

生化简答题(附答案)

1.简述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2.何谓酮体?酮体是如何生成及氧化利用的? 3.为什么吃糖多了人体会发胖(写出主要反应过程)?脂肪能转变成葡萄糖吗?为什么? 4.简述脂肪肝的成因。 5.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 6.脂蛋白分为几类?各种脂蛋白的主要功用? 7.写出甘油的代谢途径? 8.简述饥饿或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 9.试比较生物氧化与体外物质氧化的异同。 10.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诸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1.试述体内的能量生成、贮存和利用 12.试从蛋白质营养价值角度分析小儿偏食的害处。 13.参与蛋白质消化的酶有哪些?各自作用? 14.从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角度分析严重肝功能障碍时肝昏迷的成因。 15.食物蛋白质消化产物是如何吸收的? 16.简述体内氨基酸代谢状况。 17.1分子天冬氨酸在肝脏彻底氧化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简述代谢过程。 18.简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过程及常见的代谢疾病。 19.简述甲硫氨酸的主要代谢过程及意义。 20.简述谷胱甘肽在体内的生理功用。 21.简述维生素B6在氨基酸代谢中的作用。 22.讨论核苷酸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23.简述物质代谢的特点? 24.试述丙氨酸转变为脂肪的主要途径? 25.核苷、核苷酸、核酸三者在分子结构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26.参与DNA复制的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有何异同? 27.复制的起始过程如何解链?引发体是怎样生成的? 28.解释遗传相对保守性及其变异性的生物学意义和分子基础。 29.什么是点突变、框移突变,其后果如何? 30.简述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3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包括哪些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32.简述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节的特点。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33.简述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34.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组织细胞的基因组成和表达是否相同?为什么?35.简述重组DNA技术中目的基因的获取来源和途径。 36.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37.什么叫基因重组?简述沙门氏菌是怎样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38.简述类固醇激素的信息传递过程。 39.简述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40.凝血因子有几种?简述其部分特点? 41.简述红细胞糖代谢的生理意义。 42.试述维生素A缺乏时,为什么会患夜盲症。 43.简述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44.维生素K促进凝血的机理是什么?

氨基酸代谢教案

生物化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 总学时:周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 开课时间:学年第学期 使用教材: 授课教师姓名:

第八章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5分钟) (一)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蛋白质是组织、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参与组织、细胞的组成。膳食中必须提供足够质和量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复。 (二)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内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多肽,执行多种特殊生理功能,如催化功能(如酶)、调节功能(如激素)、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脂蛋白)、储存功能(如肌红蛋白、铁蛋白)、保护功能(如抗体、补体、凝血酶原)、维持体液胶体渗透压(如清蛋白)等。 (三)氧化供能体内蛋白质、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后,经脱氨基作用生成的α酮酸可直接或间接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每克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17.19kJ(4.1kcal)能量,是体内能量来源之一。一般来说,成人每日约有18%的能量来自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这种功能可由糖及脂肪代替,所以供能是蛋白质的次要生理功能。 (四)转变为糖类和脂肪。 二、氮平衡(5分钟) 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约16%,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因此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概况可根据氮平衡实验来确定。即测定尿与粪中的含氮量(排出氮)及摄入食物的含氮量(摄入氮)可以反映人体蛋白质的代谢概况。氮平衡有三种情况 (1)氮总平衡:摄入氮=排出氮,反映正常成人的蛋白质代谢情况,即氮的“收支”平衡。 (2)氮正平衡:摄入氮>排出氮,部分摄入的氮用于合成体内蛋白质。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属于此种情况。 (3)氮负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例如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患者。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0分钟) 人体内有8种氨基酸不能合成,即: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蛋氨酸,必须由食物供给,称营养必需氨基酸,含有必需氨基酸种类多和数量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高,反之营养价值低。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一、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自学) 二、蛋白质的腐败作用(5分钟) 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所起的作用称为蛋白质的腐败作用。因此,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是细菌的代谢过程,以无氧分解为主。腐败作用的大多数产物对人体有害,如氨基酸脱羧反应产生胺类、脱氨基反应产生氨,以及其他物质,如苯酚、吲哚、硫化氢等;腐败作用也可产生少量脂肪酸、维生素等可被机体利用的物质。值得一提的是,酪氨酸脱羧产生的酪胺和苯丙氨酸脱羧产生的苯乙胺若不能在肝分解而进入脑内,可分别经β羟化形成β羟酪胺和苯乙醇胺.后二者与儿茶酚胺结构类似,称假神经递质,可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

羧酸和酯教案

羧酸酯教案 【本节重点】 1.羧酸的结构特征、分类 2.几种常见羧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3.羧酸的化学性质 4.酯类的通式 5.酯类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内容讲解】 一、羧酸 1.羧酸的结构特征、分类和通式 (1)结构特征:烃基直接和羧基相连接的化合物 官能团名称为羧基,结构简式为-COOH,结构式为 (2)分类: ①按羧酸分子中含有羧基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OOH 二元酸HOOC-COOH 多元酸 ②按分子中所含烃基是否饱和分为:饱和酸C2H5COOH 不饱和酸CH2=CHCOOH(丙烯酸) ③按分子中是否含苯环分为:脂肪酸 芳香酸 (3)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C n H2n O2或C n H2n+1COOH 2、几种常见羧酸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1.甲酸: 俗称蚁酸,蚂蚁体内含有甲酸。是最简单的羧酸。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腐

蚀性,能跟水混溶。 2.乙酸: (CH3COOH) 俗称醋酸,是人们最熟悉的羧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9℃,熔点16.6℃,易溶于水和乙醇。当温度低于熔点时,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3.乙二酸: 俗称草酸,分子内有两个羧基,属于二元羧酸。它是没有颜色的透明晶体,能溶于水或乙醇。 3.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基中含有羟基,所以可以和金属钠反应;由于羰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得羧基中的O—H 键被削弱,H+容易电离出来,表现出酸的通性;同时羧酸也可和醇发生酯化反应。 (1)弱酸性(以乙酸为例) ①电离方程式:CH3COOH CH3COO-+H+,从电离方程式中可以看出,乙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 ②酸的通性:乙酸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与活泼金属、碱性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反应。 ③乙酸的弱酸性 可以从乙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乙酸盐溶液存在水解平衡两个角度来设计实验证明,如常温下,0.1mol/L的乙酸溶液pH>1 或CH3COONa溶液显碱性;也可以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来设计实验验证,例如用盐酸和乙酸钠反应能生成乙酸,即可证明。 ④乙酸酸性弱的程度 说明:大多数羧酸和乙酸一样,都是比盐酸弱,比碳酸强的一类酸。 ⑤醇、苯酚、乙酸中—OH的性质对比

2018秋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部编本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 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 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

生物化学

第一部分核酸 一、填空 1.核酸最初是从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含磷较多的酸性物质。 2.核酸按组成不同分为和。RNA主要存在于中,功能是;DNA主要存在于,功能是。 3.核酸完全水解的产物有、、。 4.核酸中戊糖有和两种,在RNA中含,在DNA中含。核酸中的嘌呤碱有、两种,嘧啶碱有、和三种。 5.RNA中含有、、和四种含氮碱,DNA中含、、和四种含氮碱。 6.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它由、和各一分子缩合而成。 7.1953年、提出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假说。 8.DNA的二级结构为结构。RNA据其功能不同分为、、。 9.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维系力主要是和。 10.、、、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二.名词 1、Tm 2、增色效应 3、DNA的复性 三、选择 1.已知一段DNA一条链为5'AGCTGACCTAGA3',其另一条互补链为()。 A 5'TCTAGGTCAGCT3' B 5'CUCAGGUCAGCU3' C 5'CACATTGAUTAT3' D 5'UCACUCGGGAUC3' 2.DNA变性后的特征变化是()。 A 磷酸二酯键断裂 B A260增高 C A280增高 D 分子量变小 3.已知某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30%、G=24%,其互补链的碱基组成正确的是 A T和C 46% B A和T 46% C A和G 54 % D T和C 54% 4.作为第二信使的核苷酸是( ) A cAMP B cCMP C AMP D cUMP

5.DNA的T m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溶液浓度无关 B与分子大小无关 C 无种属特异性 D G—C碱基对含量高,T m值也高。 6.核酸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 A 戊糖磷酸的骨架 B 碱基序列 C 戊糖构象 D 磷酸二酯键 7.参与构成DNA分子的单糖是( ) A 核糖 B 脱氧核糖 C 葡萄糖 D 果糖 8.只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的碱基是( ) A 尿嘧啶 B 腺嘌呤 C 鸟嘌呤 D 胞嘧啶 9.DNA是( ) A 核糖核苷酸 B 核糖核酸 C 脱氧核糖核酸 D 核蛋白体10.DNA的二级结构是() A 超螺旋 B 双螺旋 C 局部双螺旋 D 发夹式结构11.关于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碱基相同,戊糖相同 B 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C 碱基不同,戊糖相同 D 部分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12.核酸最初是从()分离出的呈酸性的物质。 A 线粒体 B 细胞核 C 叶绿体 D 细胞质 13.DNA分子中碱基配对规律是();RNA分子中碱基配对规律是()。 A A-T,G-C B G-C,A-U C A-U,A-C D A-C,G-A 14.核酸一级结构的维系力是() A 氢键 B 磷酸二酯键 C 范德华力 D 碱基堆积力 15. 核酸分子中,碱基配对主要依赖于()化学键 A 氢键 B 糖苷键 C 磷酸二酯键 D 碱基堆积力 16.DNA的T m叙述正确的是() A 20%的DNA解链时的温度 B 40%的DNA解链时的温度 C 50%的DNA解链时的温度 D 60%的DNA解链时的温度 17.关于t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常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 B 含有较多稀有碱基

第三节羧酸酯教案

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羧酸酯教案 克山三中贺成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羧酸)的化学性质2.能举例说明羧基、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对羧酸分子结构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2.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乙酸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实验及原理。 3、教学程序 化学之于人类的生活有三个层面的意义,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对于本节内容,这三个层面是如何体现的呢? 认识——用于认识羧酸和酯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官能团—COOH、—COOR’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改造——控制条件“改造”物质,利用羧酸和醇制取酯类物质。 应用——知识的实用性和迁移性,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含羧基和酯基的物质有很多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我们常常会吃到一些酸味较浓的食物,这些食物为什么有酸味?你能举例吗?

【学生思考】【投影】如食醋含有乙酸,柠檬含有柠檬酸,苹果含有苹果酸,蚂蚁含有蚁酸,大家观察它们的结构,为什么它们都有酸味呢? 【学生回答分析】羧酸类有机物的官能团是羧基,羧酸有酸味 【电子板书】一、羧酸 羧酸:由烃基和羧基相连组成的有机物 【讲解并电子板书】 1、其中最简单的一类羧酸为饱和一元羧酸可用通式表示C n H2n+1COOH,如HCOOH,CH3COOH等、 2、按所含的羧基个数: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按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 根据烃基的不同:脂肪酸:如乙酸、硬脂酸(C17H35COOH)芳香酸:如苯甲酸(C6H5COOH) 【过渡】羧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大家知不知道醉酒时喝醋可以解酒?共同回忆它的性质 【电子板书】 3、乙酸: (1)物理性质:乙酸是_色的_体,具有_气味,沸点_,熔点_,_溶于水。 (2)分子结构 【设问】请同学们试说出几种可以检验醋酸具有酸性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板书】 1、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2、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3、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5、能与部分盐(如碳酸盐)反应 (3)化学性质: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搜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及与他人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关心身边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明确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关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情况,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 4.了解全球的变化趋势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区域特色。 (二)难点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几幅美丽的我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引导:这就是我们美丽的祖国,要想永远拥有这样美丽的景色,需要我们了解她,合理开发她,建设生态文明。 新课学习 一、基本国情 过渡式导入:能否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关键之一在于是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了解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才有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 课堂活动:阅读教材和下列资料,分小组讨论、归纳:“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想一想,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你知道我国具有哪些基本国情吗?”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出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国情。 土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年径流量森林面积中国总量居世界的位次33466中国人均量占世界人均量的比值1/33/51/31/41/6 指标197819902000200520102011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10116522 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的位次175178141128121114参与排序的国家数188200207208215213归纳: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文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和人均经济量较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区域特色 教学导入:展示几幅分别代表我国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引导:这些图片代表的区域各具特色,你知道它们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些区域吗? 方案②:过渡式导入: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了解这些特色,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 教学过程: 讲述:因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我国可以按照多种指标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均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以沿海地区、沿边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案例,了解一下各自的区域特色。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汇总

一、独立的生命单位 细胞是包含了全部生命信息和体现所有基本特点的独立的生命单位。 细胞包含3个体系: ●遗传信息的复制、维持和表达体系 ●新陈代谢体系 ●构成维持生命结构有序性体系,如细胞骨架系统 真核细胞是如何进化来的? 共生假说:认为真核细胞是一种复合体,它是若干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祖先的胞质共生 的结果 渐进式进化:认为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是一种渐进、直接进化的过程。 根据分子分类研究结果,却认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古细菌细胞同属于由共同祖先平行 进化而来的种类。 二、限制细胞大小的自然规律 ●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s Volume(细胞体积) 一个生活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独立生活功能,最低限度需要容纳下为自身生存和繁殖 所必须的足够的DNA、蛋白质分子以及其他内部结构的空间(最低限度需要500~1000种不 同类型的酶和蛋白质)。 ● Cell Surface Area(表面积) 细胞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才能从环境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细胞维持体积的相对恒定 1~10μm之间,而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3~30μm; ,如人的卵细胞直径只有0.1mm,而鸵鸟的卵细胞的直 径则有5cm; ,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如人、牛、马、 鼠、象的肾细胞、肝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 ,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 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细胞化学成分 水:85% 无机盐:1.5% 蛋白质:10% 脂质:2% 糖类:0.4% DNA: 0.4% RNA : 0.7% 三、原核细胞 主要特点 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有细胞壁 3.无细胞器, 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 代表生物:支原体、细菌、蓝藻 四、真核细胞 三大结构体系 生物膜系统质膜、内膜系统(细胞器) 遗传信息表达系统染色质(体)、核糖体、mRNA、tRNA等等 细胞骨架系统胞质骨架、核骨架

葡萄糖酵母分解 教案

海南省第二卫生学校教案首页课程班级 编写教师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单元 课题 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要求课堂目标: 1掌握无氧酵解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途径 复习 及预习 重点 1.体内糖代谢的概况 2.无氧酵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难点 1.体内糖代谢的概况 2.无氧酵解的基本概念、主要途径和生理意义解决重、难 点的方法 课堂小结 评估反馈 布置作业 及预习 课 后 记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 糖代谢 从本章开始将讨论物质代谢,即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在体内的代谢变化规律。这种代谢包括物质的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和能量代谢等,糖类的分解代谢是研究最早了解清楚的,同时糖代谢的最后途径-三羧酸循环亦为其他物质分解代谢所共有。 糖代谢概述 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氧化产能(第一能源物质) 生物膜组分(糖脂/糖蛋白) 组成活性物质(抗体/凝血因子) 二、体内糖代谢概况 三、血糖和糖原 血糖—糖在体内的利用、运输形式 糖原—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四、糖类的消化吸收 淀粉主要消化部位是小肠。淀粉在消化道中经淀粉酶、a-葡萄糖苷酶等作用而成为葡萄糖,后者经门静脉吸收入体内。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时间 第一节葡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的主要分解途径包括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和磷酸 戊糖途径。 一、糖酵解 1. 定义:糖的无氧分解是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成乳糖的过程。因其反应过程与酵母的生酵发酵相似,故又称糖酵解。 2. 反应部位:在细胞浆内进行,因酵解过程中所有的酶均存于胞浆。 3. 反应过程:为便于理解,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葡萄糖酸酯的生成 特点:是G活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从G→FDP,要消耗二分子ATP:从糖原→FDP,消耗一分子ATP。有二步不可逆反应,分别由关键酶已糖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主要限速酶)催化。己糖磷酸酯不易透出细胞,有利于糖的作用。 第二阶段:FDP裂解成二分子3 -磷酸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是同分异构体,可互变。 第三阶段:生成丙酮酸,产生ATP 特点:此阶段中生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子中均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这种高能磷酸基可转移到ADP分子上形成ATP,这种直接将作用物分子中高能磷酸基转移给ADP使其磷酸化为ATP的过程称作用水平磷酸化。一分子G变2分子丙酮酸时可生成4分子ATP。 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三个不可逆反应,是第三个关键酶。 第四阶段:丙酮酸还原成乳酸 丙酮酸在无氧时加氢还原成乳酸,其中的NADH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而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