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宁夏吴忠市高闸中心学校王淑林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学生要走向生活、走近社会、进入社会大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习惯,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语文的好习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开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活用教材,把生活与学习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一、理解教材、活用教材,给学生创造实践中学语文的机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围绕每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内容,涵盖面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了时代特点。教师在教学前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搜集资料。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组,可围绕“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春天的资料;结合《笋芽儿》安排学生搜集笋芽儿图片并了解其它植物成长的过程;结合《古诗两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并背诵古诗。这样的实践活动,既紧扣了单元主题,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生活、心理的了解和年龄特征的把握,既为本组教材的学习做好铺垫,也符合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教材,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悟。《我们成功了》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的心情和欢庆的场面。但课文只讲了2001年7月13 日的夜晚,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场面,没有讲述北京申奥的背景以及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二年级小学生不易体会出人们激动的心情和自豪感。另一方面,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现在的孩子正当十三四岁,会为奥运做些什么?课文也没有提出要求。而这些都是教学时不能忽略之处,甚至上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北京申奥的资料。在动手找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扩大了视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而非形式上的简单的课堂汇报。在学文前举行“奥运知识知多少”交流会,通过学生展示、介绍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歌曲、故事等,增进了对奥运会、对北京申奥的了解。朗读感悟时,教师再适时播放当时的欢庆场面,师生活动相结合,使真情实感的激发水到渠成,课堂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真正感悟到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激动和自豪,学生的情感和课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在刹那间被唤醒,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展现在眼前。

二、开掘课程资源,让语文学习走向生活

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就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就是要引领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随时都感到身边有活生生的语文存在,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品味、感悟语言的魅力。

语文是母语,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处处可以学语文。作为教师,要让语文走进儿童生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也要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中,我先与家长作了充分的沟通,再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到大街上、饭桌上、电视上等等一切有汉字的地方去认字。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得很快,在生活中识字的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家长都根据我的建议在家里设立了识字园地,把孩子自己认识的字整理到一块,不断激励孩子识字的积极性。还有的家长在春节前后,指导学生搜集对联、成语、歇后语,读一读,品一品,既认识了生字,又体会出寄托了什么心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设立了“金话筒”节目,即每节语文课前,用三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最新见闻。对二年级孩子来说,一方面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互相模仿,体会别人是如何感受、观察生活的。这样做使语文融入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结合课文所学内容,教师设计、组织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写字比赛、古诗文朗诵、作文展台、办手抄报、编课本剧等,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我在班里开展的“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尽管农村学生知道的不多,但这次“热身赛”激起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购买喜爱的古诗读物,没条件的从高年级教材和借来的课外读物中摘抄,每天晨读时他们都会自觉地诵读。一个学期结束,每位学生会背40首左右,其中有些学生不仅会背,而且还会为诗配画。在学《丑小鸭》一课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把这篇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学生竞相扮演剧中的角色,兴趣很大,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他们的创造能力、想像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形成。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经历,分享成功的快乐。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充分利用生活环境识字,是有效的识字途径。文字作为符号在当今印刷、装璜、广告发达的世界里到处充斥,如果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的话,教材到处都有,课堂处处都是。这不,一年级的老师们就别出心裁,用孩子收集来的各种小商标制成一块块展示板,贴满了教室和走廊的墙壁,一个大型的“识字超市”就这样建起来了。瞧!超市的“商品”称得上琳琅满目:雪糕专柜、酸奶专柜、巧克力专柜、奶粉系列等应有尽有。看!来“购物”的孩子更是络绎不绝。“我要买娃哈哈酸奶!”“我想吃巧克力。”“给我拿一盒彩笛卷!”“来包旺旺雪饼旺一下!”……“售货员”虽然应接不暇,可对“顾客”还是热情周到,不厌其烦。诺大的“识字超市”成了孩子购物与识字的乐园。

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表演课本剧之前,同学们先要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接着学生可以自由结合,组成小剧组;然后自做导演,精心排练,一言一语、一颦一笑都在切磋。《画蛇添足》的故事,多少年来一直广为流传。如今,师生们一起将这个寓言故事搬进了课堂,把课堂变成剧场,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参与到剧情中,扮演各种不同角色,把故事演得惟妙惟肖。演出结束后,一位同学兴奋地说:“这样生动形象的课本剧太有意思了!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心理,理解课文丰富的主题。演课本剧,真过瘾!”

四、多学科整合,为学生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活动的突出特点,就是巧妙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资源,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如画画贴贴、查查议议、读读写写等。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于是,就顺应学生“做小伽利略”的意愿,提出由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按照实验物体的材料、重量、高度、结果,记下数据,学写研究报告,经历伽利略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过程。学生的热情极为高涨,各种奇思妙想如泉水喷涌。从真实的研究报告中,从生动汇报交流中,从针锋相对的争议中,我知道,学生选用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有趣的实验,而且试验结论也不一样。有和伽利略相同的,也有与伽利略不同的,还有的向伽利略提出挑战的。这样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活动真正成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我深深地感悟到:语文教学那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强的实践性,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了一种综合性学习过程。对于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来说,那生动活泼的主题会,那富有创意的干部竟选,那丰富多彩的手抄报,那不断丰富学生成长记录袋,毫不例外,都是学生的语文实践。只要我们把语文与生活画上等号,就能让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乐趣,也能把学生引进广阔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社会这个大课堂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走进广告语,竞聘广告人”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

一些经典广告,以生动的画面,熟悉的广告语来激发学生,引入新课。接着欣赏评析经典广告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然后再出示实物,设计广告语。在交流与评析中,学生学会了使用趣味性、哲理性的语句给自己欣赏的广告语添金润色,这一语言的组织、表达,无疑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多样化地竞聘方式,又使课堂的生活气息更浓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商品的名称,凭借语言技巧设计富有创意的广告语,并把自己设计的广告语推向“市场”,走向“生活”。学生从中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生活中时时有语文。这节语文课充满生活乐趣,富有时代气息。

语文实践活动的最大益处是,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从而扩大视野,拓宽知识,训练技能和发展思维,并感受到语文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语文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给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语文要在实践中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动脑去认识,动手去实践,从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规律,自主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以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_初中作文

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谢您的阅读! 在生活中,语文是很重要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语文。 记得有一次考试,一道应用题里有这样一句话:“温度升高到30摄氏度。”我当时没有看仔细,误以为是:“温度升高了30摄氏度。”可想而知,我的计算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甚远,老师还因此批评了我。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万万不可小看这一个字,俗话说的好:“千里之堤,愧于蚁穴。”这一字就如“蚁穴”若有疏忽,就会毁掉一道应用题这个“大堤”。经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审题都很仔细了。 语文不仅仅在学习生活中很重要,在课余生活中也是缺少不了的。 一日,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征友的版块,上面登着许多人的小档案。我在很就以前就想交一个笔友了,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我的心愿。我很快就把自己的档案写好了,并寄往该杂志社的在出版社。可数日过去了,仍不见有人给我来信,我越等越沮丧,终日愁眉苦脸。爸爸发现了我的异状,问我有什么事,我便把征友的事告诉了他。他说:“把你写的档案给我看一看。”我找出原稿,递给了他。谁知爸爸看着看着突然笑了起来。我不解,问:“您笑什么?”他指着档案说:“这简直就是身份证嘛,写的这么严肃,无趣,难怪没人愿意跟你交朋友。我听后红着脸低下了头,爸爸忍住笑,拍拍我的肩膀说:“别泄气,我来帮你。”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又重写了一份档案,其中把我的特征和爱好写的生动,鲜明,再加上爸爸为我取了一个极富诗意的笔名,整个档案看起来就像是一篇抒情的散文。档案登出去不久,便有许多朋友给我来信。我要感谢语文,是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才语文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交到了朋友。 正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语文天生重要。”的确,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这点我在实践中已深深体会到了。然而语文又是博大精深的,仅满足于一知半解是不够的,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的学习语文,并正确地运用语文。 信丰三中初一:施从容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本周我一直在教授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章,基本上都是通过不同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清楚、具体。今天我执教的《新型玻璃》一课,感触颇多,反思如下: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有三点注意事项: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本单元的习作是小小推销员,我就以本课为契机,让学生推销自己所喜欢的新型玻璃,此时学生认真读课文,抓住不同玻璃的特点仔细揣摩向大家进行推销。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涨。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就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

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吗?所以,本节课上所进行的推销员环节,更使同学兴趣盎然,学生们都精心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本节课上,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合作性。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的及时参与,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又能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广度。 三、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召开推

销员的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总之,本课的教学让我充分意识到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不过,有时是有意识的学习,有时是无意识的受到影响,我们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感受思考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育成完美的人格、人品和人性,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生活;语文;语文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可以说:语文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成了孩子们笔下创作的素材。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记得我带学生们去春游,在路上听到小鸟的鸣叫声,有学生脱口而出:“小鸟亮开美丽的歌喉是想和我们比高低”;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有学生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新开河夕照,有学生说:“河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学生在无限美好的天地间感受、思索、顿悟,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语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山涧的小溪一般流畅自如。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以所在的财源镇为阵地,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石墨矿的污染非常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亮闪闪的石墨屑,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增多,石墨矿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造成鱼减产,水稻减收,甚至居民的饮水都受到影响;石墨矿的运输车辆还把修建不久的水泥路压得四分五裂、高低不平,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毁田挖沙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如a、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

在语文实践中学文

在语文实践中学作文-作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实践中学作文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第五小学汪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周期短,人际关系多元化,要求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要将学生引入社会大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增长作文、做人的才干。教师与学生既是实践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实践活动的实施者。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扩展和延伸。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锻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并不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来单独训练,而是把活动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教材中安排“自己办手抄报”,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多看书、多查资料。在班级内以评比、学习、交流的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借助工具书、图书资料,获取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学写春联”则侧重于训练学生的书写、词语运用和开阔视野,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 二、在教学环节中融人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

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经常开展真实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激发、保持和发展全体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倡导“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灵活、和谐的教学情境,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学习。 例如学完《云雀的心愿》之后,我安排了以“环保我知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森林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森林小卫士(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小组汇报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体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 我还提议举办了环境征文竞赛。好作文出现了!如:《让南湾水库水更清纯》《明港——中原的一颗明珠》《鸡公山,我爱你!》等。学生们纷纷表示,保护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实践能力获得了提高。 三、通过多种语文实践形式,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学生在单一的课堂形态中,所形成的技能,难以适应生活对语文的全方位需求。语文教学应更开放,运用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去锻炼学习的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竞争能力和挫折能力等,让生活中必备的基本素质,能在语文学习活

语文教学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语文教学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摘要本文介绍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几点看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语文;凭借学生生活世界,寻找到课堂教学的结合点;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活知识进行课外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实践结合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作为农村小学,孩子们生活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蕴含无数知识和学问的乡村生活。他们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的生活色彩斑斓,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这一切都是他们人生的教科书。所以,作为农村的小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精华,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把大脑中储存的“乡村自然生活”再现出来,同语文的学习相融合,用“生活”帮助理解、学习语文,通过语文的学习又把“生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样做,对于丰实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语文 心理学认为,学生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就必须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的动手、动口进行体验,从而加深对学习材料的体验、感悟,也只有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苦柚》一文中在描写大街上卖柚子的热闹情景时用了“吆喝”一词,并与下文这位文静的小姑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教学时,教师就先让学生想象市场上的小贩的叫卖声,然后,引导学生将文中“买柚子,好甜的柚子!”及“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两句话用小贩叫卖时的语调模仿出来,并进行分组的竞读,看哪一组最像是街上的小贩。于是,学生的情绪高涨,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学生对“吆喝”一词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生活实践的再现,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了“活”的情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大街上的热闹情景,从而为与下文卖柚子小姑娘的文静进行对比在教学上做了铺垫。 再如,笔者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中“松下问童子”这句时,有学生质疑“童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日常所读、所学、所见、所闻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一时间学生有的说是“徒弟”,有的说是“学徒”,有的说是“学生”,有的说是“佣人”,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班内有一位“老板”的儿子甚至说,那时候的“童子”就像今天的“秘书”一样,帮助主人抄抄写写、

让语文走向生活

让语文走向生活 发表时间:2011-06-16T14:15:01.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7期下供稿作者:范一成 [导读] 修辞,似乎与我们的生活很远;文采,也似乎是“天山雪莲”,可望不可及。 范一成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736100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如何使素质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已迫在眉睫。语文教育将向何处去,是在校园闭门造车还是另辟蹊径?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的问题。刘国正先生在北京语文座谈会上指出,语文教育要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让语文走向生活。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使语文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使语文走向生活?在多年的语文教育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从生活实践中不断获取养料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积累生活,生活就一定会给你以加倍的馈赠。在语文教育中,我们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又要善于利用教师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育服务。 1、利用生活经验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 语文本身就有优势,人们已知道某一词、某句话在生活中的意义,只是很多这样的生活经验还没有上升为理论,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过,倘若教师能在课堂上将书本上的内容与生活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样,就势必使“深奥”的语文显得浅显易懂,学生有似曾相识的亲密感,必能极大地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减少学生对语文的惧怕心理,使学生的接受意识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相吻合。 在教学《老山界》时,书上有这样一句:“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有学生问,为什么要排成‘之’字形呢?学生此时还没有学《物理》课,不知道斜面与坡度的关系,如何解决?那就只有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了。我问学生:“谁说说学校后面鸿鹤岭的路是什么形状?”“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多形象呀!我把这种路的形状画到黑板上,取其中一段,像个什么字?”“‘之’字。”“那么,再想一想,我们的教学楼一楼到四楼,也是很多‘之’字形的台阶,要是不用这些‘之’字形台阶而直接从一楼直升到四楼,你觉得哪种情形的楼道好走?”教师然后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之”字形的情形,学生就会知道老山界的高、陡、险以及红军战士翻山之艰难、意志之顽强都通过这个“之”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 2、利用经验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作文是学生最怕、最头疼的一件事。学生总说作文没有东西可写,动起笔来也只有三言两语就完了;有些事想起来似乎很感动人、很精彩,写出来却是文章的情感、文采都不怎么样。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寻求办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畏惧、害怕心理,不然,它就会成为学生语文路上的“拦路虎”,使人望而却步。怎么去除学生心里的这只“拦路虎”,化险途为通途呢?其实我们仍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易到难,化难为易,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生活是文章不竭的源泉,学生从生活中来,也应到生活中去。教师在教学作文过程中,要先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写观察日记,写感想,做记录,搞摘抄,贴简报……通过多种形式,积累写作素材,探求写作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内容都以学生为中心,顺次扩大写作范围。也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求写清楚,使学生有成功感。作文命题也可以形式多样,可采用半开放式或选择式,如《自我介绍》,《我的第一次_____》、《我的_____》、《我和_____》,这些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选题,补充完整作文题,就使他们觉得有话要说、有事可写,文思如决堤之江水,诉诸笔端。这一过程一旦完成,写其他的人和事就水到渠成了。 3、利用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修辞,使文章文采飞扬。 修辞,似乎与我们的生活很远;文采,也似乎是“天山雪莲”,可望不可及。其实,它们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暑假人们在恶毒的太阳底下“双抢”流了很多汗,人们就说“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这实际上是比喻;在冬天冻得不行了,说“冻死我了”,说厕所“臭死人”,那是夸张;听到春夜屋外雨声很大,你形容它在“哗哗”地下,这又是“摹声”;小时不是都玩过“抓石子”的游戏吗?有动作,还配了歌:“燕子飞,飞三子;三子落,捡二脚;二脚落,捡小脚;小脚小,一盘子。”好动听,原来用了“顶针”。生活中这样生动形象的例子不胜枚举。书本上的修辞,实际也是源于生活,它并非与生活远隔东海昆仑,同学们其实也常听、常想、常说。那为何不能在文中使用呢?认识了生活中的这些语言,也就认识了修辞,我们只要将它们运用到作文中去,那不就是使我们的作文文采飞扬吗? 二、语文教学为社会生活服务 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材,能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教学同样如此。要使语文教学为社会生活服务,就要加强听、说、读、写方面的实践性训练,要能听清说者的意思,说明自己的心声,读懂书报上的文章,写好各类型的文章。社会生活对学生写的方面的需求特别急切,一些初高中毕业生,连通知、启事、电报、合同、证明等实用性文体都不会写,而恰恰是这类文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因此,语文教学要适应生活的需要,密切联系生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与学校相邻的新群组有一口鱼塘要承包给乙方,需要写一份承包合同,我就让学生每人写一份承包合同,看谁写得最好就用谁的,学生兴趣很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均掌握了写“合同书”这一文体的格式、方法及注意事项。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加强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训练,使教学更好地与生活紧密结合。 让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走向生活,这是大势所趋、时代的需要。语文教学也只有走向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深入生活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广阔的前景和灿烂的明天。

关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话题作文

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在生活中,语文是很重要的,我们随时都会用到语文,并在每时每刻学习语文。 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征友的板块,上面登了若许多人的小档案。我在很久以前就想交个笔友了。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我的心愿。我很快就把自己的档案写好了,并寄往了该杂志的出版社。可数日过去了,仍不见有人给我来信,我越等越沮丧,终口愁眉苦脸。爸爸发现了我的异状,问我有什么心事,我便把征友的事告诉了他。他说:“把你写的档案给我看一看。”我找出原稿,递给了他。谁知爸爸看着人看着,突然笑了起来。我不解地问:“爸爸,你笑什么?”他指着档案说:“这简直就是身份证嘛,写得这么严肃、无趣,难怪没人愿和你交朋友。”我听后红着脸低下了头。爸爸止住笑,拍拍我的肩说:“别泄气,我来帮你。”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又重写了一份档案,整个档案肴起来就像一篇抒情散文。档案寄出去不久,便有许多朋友给我来信。我要感谢语文,是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交到了笔友。 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语文天生重要。”的确,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这点我在实践中己深深体会到。然而语文又是博大精深的,仅满足于一知半解是不够的,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语文,并正确地运用语文。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是的,像空气般无处不在。小至平常的交谈,大至史书的记载,都离不开语文。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在路边漫步,路边的灯一个接一个地亮了,远处的树叶被灯光照得一个劲地闪烁,忽然有一片树叶从树上飘飘忽忽地落下来。又到了落叶时节。我心中在想;一年一年,树叶从小芽包长成油光闪亮的绿叶,又从绿叶变成黄叶,最后都从树上落到地面,化为尘土。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我想到了一个人从一个幼儿经过父母精心地哺育,老师地培养,朋友地陪伴,终于长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成人。又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培育着下一代。在这个成长的过程,有许多的人在暗中默默的帮助我,有父母,老师,陌生人等等。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开会很晚来接我,那时我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回了家,当时我又没带钱,忽然一个十分像我妈妈的人飞驰而过,我一紧张便叫了出来,后来发现不是,我又在黑夜中过了几分钟,我实在忍不住,哭了。我旁边的环卫工人看见我哭了,便问我怎么回事我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她便把她的手机借给了我。妈妈接到后便马上来了。我顿时明白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了,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春泥”般的护花使者的付出,才让我们生活得更安全,更和谐。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吗?。落下来的红花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当春天再次来临后,它将化为尘土那样,它的价值会更高。生活教会了我语文,也让我学到了语文,让我在生活中体会了语文。

让语文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450字)作文

精选作文:让语文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450字)作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唯一教学依据,它也是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语文能力的宝库。但是,语文是源于生活的,语文学习只有放在生活这个广袤的天地里,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美国教育家华特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会贯通,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语文知识,才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义所在,因而才能从内在诱发自己的学习动机,把语文学习看作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验更多的社会和人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技能,增长才干,学到充满生命力的活知识。初一:苏涛 篇一:让语文走进生活 让语文走进生活 府西街小学赵挺 教学以来,我们一直在思索,工具性、人文性,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应该教什么?通过这段时间的小课题研究,我认为没有比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更重要了。怎样才能使这种情感直接感染学生?深刻、持久的影响学生?我认为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师在教课文时必须先“读出自己的感觉”,将自己融入文章,读出语言文字的情感意蕴,读出作者表达的良苦用心,而“读出感觉”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永无止境。 (1)要反反复复的读,或朗诵,或默想,或圈点,“品”出内容的味儿,“品”出表达的妙处,沉淀成自己的“感觉”。 (2)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不要局限于条条框框,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 语文教育传递的是言语的精、气、神,抓住这一点就更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得好”是可以促成学生“写得好”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成长需要从“读”中得到多方面的营养,而“说”更能开阔学生的言语思路,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在这学期,我针对教学存在着重书面、轻口头、重分析、轻表达的倾向。我经过学习研究实践采取了以下措施:(1)立足课程,把握时机,让学生越说越甜。(2)依托教材,精心设计,让学 (3) 生越说越好。 创设情境,巧妙引领,让学生越说越妙。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言语思路,增强了学生的应对能力和自信心。 二、在写中培养学生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500字)作文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而生活却离不开语文。是语文这颗熠熠夺目的宝石把生活点缀得更加美丽;是语文这轮普照万世的太阳把生活照耀得更加温暖;是语文这团轰轰烈烈的大火把生活点燃的更加明亮。语文是充满魅力的,语文是充满乐趣的,所以,语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在生活中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的身影随处可见:招牌、广告词、对联、流行语、标语等。还有人们的交流、通讯中,各种报纸刊物中,电视屏幕和传递信息中&&语文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展示它的魅力。走进音像店,听到优美动听的歌曲,看到样式各异的光盘,我便想到了语文,如果没有语文,哪能作出如此美妙的歌词?哪能创出如此悦耳的歌曲?来到路边小摊,看到各式各样的招牌与广告词,我便想到了语文,如果没有语文,哪能有如此独特的招牌与广告词?哪能做到吸引路人的功效?观看辩论会时,享受着他们的唇枪舌剑,我便想到了语文,如果没有语文,大家哪能进行交流?哪还会有如此激烈的辩论会?是呀,语文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我们的母语,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我们务必要学好它。然而,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好语文,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在乐趣中学到语文,在充满语文色彩的生活中学到语文!初一:王若芟篇一: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蓝天,那语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白云;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顿美味佳肴,那语文就是必不可少的调料。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上的语文是主角,但也不能忽视生活中的语文:对联、公司名、店名、广告、新词、流行语、外来语、现代语。语文是无止境的,语文是渊博的,没有语文就难以在生活中生存。所以,生活离不开语文,仔细观察,你就会从生活中学到语文,体验语文的乐趣。 走过音像店,听见周杰伦的《发如雪》,让我想到语文,如果没有语文,那就没有那么好的歌词,就没有周杰伦《发如雪》那么动听的歌。所以,语文是动听的歌。走过小摊,听到小贩的吆喝声,让我想到语文,没有语文,人们无法沟通,只能干瞪眼看着对方,用手语比划,这样不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卖对联了,买对联了!我的对联最好,我的对联最吸引人!打开一看:残云随雪逝,美景应春来。嗯,不错不错,一位老爷爷缕着胡子应声说我买了。对联给春节增加了几分辞旧迎新的喜庆。它即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又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走进小区,发现两旁修剪整齐,小草坪上面立着一块警示牌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垃圾桶旁立着一个牌子居高不要临下。是啊,语文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它能告诫人们爱护草坪,不要随意践踏。讲究卫生,不要随地乱扔。如果没有这些善意的提醒,这片草坪就可能失去城市的美观。这个小区就可能垃圾漫天。语文知识时刻提醒人们,注意环保,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是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存在,没有语文,就像蓝天没有白云,小鸟没有翅膀,我从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但是学无止境,只要细心观察,更多的知识还等着我们去探险开发我从生活中学到了语文语文像春天,学习语文就像在春天赏花,万紫千红,多姿多彩令人眼花缭乱。花儿的开放是不会有局限性的,因此,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书是人们学习语文的首选,它们就像一座座花园,这里包罗万象,令人留恋忘返。当然在报纸、影视,甚至可以在游戏、聊天中轻轻松松地学到语文,它的影子无处不在。 生活中,语文早已渗透在每一个角落。在校园中,每一句老师好!,同学们好!;在家中每一句爸爸好!妈妈好!。无不说明语文早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深根。校园中的文艺节目中的演说词,那流利的台词,优美的语调,让人听了无疑是一种享受,这更加说明了语文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公园的草地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告示牌: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拟人化的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北东丈小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

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话题作文

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的话题作文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生活中,语文是很重要的,我们随时都会用到语文,并在每时每刻学习语文。 一天,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征友的板块,上面登了若许多人的小档案。我在很久以前就想交个笔友了。于是,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我的心愿。我很快就把自己的档案写好了,并寄往了该杂志的出版社。可数日过去了,仍不见有人给我来信,我越等越沮丧,终口愁眉苦脸。发现了我的异状,问我有什么,我便把征友的事告诉了他。他说:“把你写的档案给我看一看。”我找出原稿,递给了他。谁知爸爸看着人看着,突然笑了起来。我不解地问:“爸爸,你笑什么”他指着档案说:“这简直就是身份证嘛,写得这么严肃、无趣,难怪没人愿和你交朋友。”我听后红着脸低下了头。爸爸止住笑,拍拍我的肩说:“别泄气,我来帮你。”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又重写了一份档案,整个档案肴起来就像一篇散文。档案寄出去不久,便有许多朋友给我来信。我要感谢语文,是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交到了笔友。 正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语文天生重要。”的确,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这点我在实践中己深深体会到。然而语文又是博大精深的,仅满足于一知半解是不够的,我们应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语文,并正确地运用语文。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是的,像空气般无处不在。小至平常的交谈,大至史书的记载,都离不开语文。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在路边漫步,路边的灯一个接一个地亮了,远处的树叶被灯光照得一个劲地闪烁,忽然有一片树叶从树上飘飘忽忽地落下来。又到了落叶时节。我心中在想;一年一年,树叶从小芽包长成油光闪亮的绿叶,又从绿叶变成黄叶,最后都从树上落到地面,化为尘土。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我想到了一个人从一个幼儿经过父母精心地哺育,老师地培养,朋友地陪伴,终于长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成人。又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培育着下一代。在这个成长的过程,有许多的人在暗中默默的帮助我,有父母,老师,陌生人等等。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开会很晚来接我,那时我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回了家,当时我又没带钱,忽然一个十分像我妈妈的人飞驰而过,我一紧张便叫了出来,后来发现不是,我又在黑夜中过了几分钟,我实在忍不住,哭了。我旁边的环卫工人看见我哭了,便问我怎么回事我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她便把她的手机借给了我。妈妈接到后便马上来了。我顿时明白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了,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中不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春泥”般的护花使者的付出,才让我们生活得更安全,更和谐。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吗。落下来的红花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当春天再次来临后,它将化为尘土那样,它的价值会更高。生活教会了我语文,也让我学到了语文,让我在生活中体会了语文。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语文就像一杯清醇;就像一壶香茗;就像一曲天籁。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只要你留心于生活,就可以从生活中学到语文。 我在生活中学到了语文 语文是一门多变化的学科,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这门学科。大街上,招牌上,它无处不在的。

如何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11-09-15T11:09:56.93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亚[导读]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刘亚(曲阳县岸下中学河北曲阳 073100)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可以说:语文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生活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以所在的财源镇为阵地,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如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自办小报,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做成展板,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进行“爱我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义务宣传;建议开发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纳米技术处理污水、废气;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以童话的形式再现环境污染的严峻现实。 正是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责任感,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实际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创设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3.1尝试当“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设计当“小画家”;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将语文还原为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例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诗中,在学生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并绘制诗画一体的书签。学生通过画画,不仅在头脑中影视了作者所见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再创造的条件,使自己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张扬。 3.3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 “抢凳子”游戏。教师设置七个问题让八个小组来抢答,即八个小组“抢”七条“凳子”。这样小组间能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发言的积极气氛。 3.4课堂表演;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陈毅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收稿日期:2011-07-15

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这一问题的提出,为当今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它将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活动空间拓展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略谈一点肤浅认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巨大优势在于开发并利用无限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的有限性,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注意从如下方面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1、教科书资源。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要依托教科书进行开发。大多数的综合性学习,都是综合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按照课本主题或通过改进来设计的。如“到民间采风去”、“寻觅秋天的踪迹”、“古诗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等。 2、图书社资源。课堂小天地,图书大课堂,图书内容包罗万象,汇纳百川,钻进图书馆,就是投身生活。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规定学生购买中学生课外必读篇目,每学期规定读什么、读多少和指导怎么读,要求有读书笔记(文摘、心得体会、读后评等),至少每五页有旁批、圈点、点评。还组织学生自出题目,进行考查,形式多样,有答题比赛,有辩论会,也有演讲会等形式,另外,班上有的学生自费订阅《中学生阅读》、《作文报》、《故事会》、《语文报》、《演讲与口才》等多种报刊杂志,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又开阔了学生视野,收到了极好效果。 3、影视天地资源。电影电视是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只要收视得当,学生收益也是很丰富的。我对学生收看什么电视节目,收看时间等都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合理化的安排,如《开心辞典》《幸运52》《电视散文》《成长在线》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栏目,我还指导学生在收看影视节目时,注意搜集优秀广告,以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节目串词,并有意识的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让语文实践活动走向生活 宁夏吴忠市高闸中心学校王淑林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学生要走向生活、走近社会、进入社会大课堂,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习惯,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学语文的好习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开掘课程资源,创造性地理解和活用教材,把生活与学习语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一、理解教材、活用教材,给学生创造实践中学语文的机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较强的整体性,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围绕每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内容,涵盖面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了时代特点。教师在教学前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搜集资料。如: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一组,可围绕“美丽的春天”这个主题,指导学生查找有关春天的资料;结合《笋芽儿》安排学生搜集笋芽儿图片并了解其它植物成长的过程;结合《古诗两首》激发学生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情感,并背诵古诗。这样的实践活动,既紧扣了单元主题,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生活、心理的了解和年龄特征的把握,既为本组教材的学习做好铺垫,也符合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教材,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悟。《我们成功了》一课生动地描述了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激动的心情和欢庆的场面。但课文只讲了2001年7月13 日的夜晚,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场面,没有讲述北京申奥的背景以及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二年级小学生不易体会出人们激动的心情和自豪感。另一方面,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现在的孩子正当十三四岁,会为奥运做些什么?课文也没有提出要求。而这些都是教学时不能忽略之处,甚至上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北京申奥的资料。在动手找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扩大了视野,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而非形式上的简单的课堂汇报。在学文前举行“奥运知识知多少”交流会,通过学生展示、介绍搜集到的图片、资料、歌曲、故事等,增进了对奥运会、对北京申奥的了解。朗读感悟时,教师再适时播放当时的欢庆场面,师生活动相结合,使真情实感的激发水到渠成,课堂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真正感悟到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激动和自豪,学生的情感和课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在刹那间被唤醒,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展现在眼前。 二、开掘课程资源,让语文学习走向生活 新教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就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就是要引领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随时都感到身边有活生生的语文存在,能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品味、感悟语言的魅力。 语文是母语,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处处可以学语文。作为教师,要让语文走进儿童生活,成为儿童生活的一部分;也要让语文走向社会,开掘语文学习的广阔资源;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学中,我先与家长作了充分的沟通,再有意识引导学生注意到大街上、饭桌上、电视上等等一切有汉字的地方去认字。有了家长的支持,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提高得很快,在生活中识字的效果非常明显。很多家长都根据我的建议在家里设立了识字园地,把孩子自己认识的字整理到一块,不断激励孩子识字的积极性。还有的家长在春节前后,指导学生搜集对联、成语、歇后语,读一读,品一品,既认识了生字,又体会出寄托了什么心愿。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设立了“金话筒”节目,即每节语文课前,用三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最新见闻。对二年级孩子来说,一方面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互相模仿,体会别人是如何感受、观察生活的。这样做使语文融入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