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

熊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式】下发导学案,生自读品味,分七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师引导点拨

【教学用具】录音机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分发导学案。

2、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3、收集送别诗三首,自己试写一首小诗,以备课堂交流。

4、明确展示程序:小组抽签——交流讨论——板书——代表结合板书讲解——补充或质疑——小组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电影《杨开慧》主题曲

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灵动的文字。这是电影《杨开慧》的主题曲,这首歌曲的歌词来源于青年毛泽东的《贺新郎》一词。现在,让我们顺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二、各小组代表抽签,并将抽签结果标在黑板上。

三、小组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提醒:

如果字数过多,请板书关键词。

在小组代表板书的时间里,我建议其余同学试背这首词。

请抽到“拓展”探究的二个小组结合一下,所选的诗词不要出现重复。

四、各小组代表结合板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一)探究一——诵读:怎样读好这首词?

(小组代表讲解朗读要领,试读——读后请同学提意见——齐读——给该小组评分——听录音)

生:这首词中既有伤离别,也有豪情。上片和下片的前5句要读出词人告别爱妻时愁苦、凄然、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故需语速缓慢,声调低沉。从“凭割断愁丝恨缕”开始,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我觉得声调要高扬才能够显出诗人的豪情和气概。(学生齐读)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范读录音,进一步感受《贺新郎》的魅力。(听录音)

(二)探究二——绘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用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画面。

(小组代表结合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再现场景——评价——给该组评分)示例: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

今天早晨,东门路上的冬霜凝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

(三)探究三——悟情,之一:中国诗歌讲究“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在《贺新郎》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

(先由一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或评价——给该小组评分)

生:我认为作者抒发自己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多的是自己伤离别。

生:我觉得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豪情和壮志。

师:欣赏诗词是不能脱离文本空谈的,你们所概括的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体现的呢?

生:开头“挥手从兹去”,挥挥手,从此就要分别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相见;“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执手相看泪眼,“眼角眉梢都似恨”;何况

还有“热泪欲零”,流泪了,哭出来,也许伤心,就可以得到宣泄了,但是偏偏是“还住”,异常的举动,倍增伤心之情。所以我认为作者抒发自己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是一种伤离别。词的下阕“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半天残月,遍地清霜,凄清的横塘,凄清的周围环境,苍凉的景色渲染,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衬托出离别之人的凄苦的心境。

生:词的下阕从“凭割断愁丝恨缕”开始,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请割断我们的离别伤愁,要积极的参加革命斗争,正表现了词人的豪情与壮志。“重比翼,和云翥”,待到将来,我们再夫妻团聚,比翼双飞。短短六个字,融注的是诗人无限的深情和美好的愿望,所以,我们小组的意见是:对这首词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伤离别”上。词作最后情调上扬,豪气干云,表现出的英雄气概、领袖情怀更值得我们去品味,去赞叹。

师小结:这首词好就好在把儿女柔情的缠绵和革命激情的昂扬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俗话说得好,多情未必非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才是更加真实的毛泽东,更加成熟的大丈夫。

探究三——悟情,之二:刚才,我们在鉴赏这首词的时候发现,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寓于景物、细节或画面之中,以此来传递自己这份特殊的感情。请在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你读过的诗词,谈谈你们的感受。

(另一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或评价——给该小组评分)

生:作者用“挥手”“凄然相向”“热泪欲零还住”的细节,来传递自己的离情别绪。我们学过的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柳永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欲语泪长流,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生:借景抒情,作者用“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交代了分别时的时令和地点。“霜重”指季节;“半天残月”指送别时间,当指天快亮时;“横塘”指送别地点。“霜重”“半天残月”用苍凉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凄苦的心境,“凄清”则直接揭示当时的情景,让读者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生:我觉得“凭割断愁丝恨缕”句很好。“愁思恨缕”的手法,类似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采用了一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手法,将自己那无边的愁思比喻成具体的“丝”和“缕”,将那种““剪不断,理不断,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离愁,用丝缕来比喻出来,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师:好。刚才这位同学说“愁丝恨缕”采用了……

生:(齐答)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

师:对,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抽象的是什么?形象的又是什么?

生:抽象的是愁,形象的是丝缕。

师:这类化抽象为形象的手法表现手法,在古代诗词中是经常采用的,很受诗人们的钟爱,谁还能够举出类似的例句来?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在《相见欢》)

解读:作者把自己的“愁”比作“可以剪,可以理,但是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顺”的东西,生动形象,足见愁之多。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解读:把愁比作白发,“三千丈”啊。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解读:把“愁”“烦恼”比作“舴艋舟”“这么大小车儿”也承载不动的东西,足见愁有多重。

师小结:作者借细节传递情感,借凄清之景抒发离别之悲情,化抽象为具象,使朦胧的愁思可感可见,这些表达情感的方式,使读者也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们以后也要学着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这些手法,来使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

(四)、探究四——拓展:古人分别之际,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别或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都有哪些呢?。请选择二首送别诗,探讨送别诗一般表达了怎样的离愁别绪。

(二小组依次进行:代表展示——赏析——齐读——评分)

1、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浥,湿润的意思。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是离别的象征,它们通常和离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今天由于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清朗的天宇,洁净的道路,青青的客舍,翠绿的杨柳。这是一场深情地离别,而非“黯然销魂”的离别。诗句中的“轻尘”、“青青”、“新”等词语轻柔明快,加强了轻快富于希望的情调,以乐景衬挚情。这首诗精心选择了离别的典型场景—雨后柳色青青的渭城来烘托气氛,并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的劝酒词来抒情达意:离别的依依不舍、深情体贴的叮咛及殷殷祝愿,化作一句“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达到了顶点,强烈而深沉。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别董大》及李白《赠汪伦》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颔联写惜别之感,表达含蓄“跟你离别的意绪呀!”不直说,立刻改口转折:“我和你一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别离又是客中之别,何必伤感呢!颈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

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诗句一洗悲酸之态。尾联以劝慰作结。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无为,不要的意思。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读:表现了送别时刻的一种超乎他人的昂扬和悲壮,给后人以启示,“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豪迈,大气,实为难得的送别佳作。

3、借送别言志。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因离情满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自可想见)清晨,天色已亮辛渐将登舟北归。使人遥望江北远山,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4、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诗题名为送别,但全诗却无别意,在形象的描写中流露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读:流露作者对故乡依依离别的心情。

师:同是送别诗,有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的;有叮咛勉励友人的;有借送别以言志的;有借送别,在形象的描写中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的。由此可见同是送别诗,不全都是“伤离别”,不能一刀切,应该看具体的内容而定,诗人不同,情感也不同。

现代社会,人们的情感交流形式越来越趋向于直接与直观,从书信到电话,到上网。很少有人在送别时会送一首诗。但这并不能否定送别诗的魅力。送别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看到人际交往、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轨迹,看到语言表达、情感交流方面的技巧和特色。而且,送别诗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高考试卷上,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送别诗,甚至还要能亲自动笔写一写。

(五)、探究五——运用:月末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美好的别离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用适当的表达技巧,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代表展示——自评——朗读——点评——评分)

五、小结: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仅见此一首。仅此一首,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足以说明伟人也决然不是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凄凉感伤。今天,我们通过《贺新郎》的学习,不仅知晓了伟人柔情的一面,而且也对古代诗词中送别诗所表现的主题有了概括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未来的学习中有备而战,战而胜之!

最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贺新郎》的魅力吧!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贺新郎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贺新郎 本单元的四首诗歌分别选择了生活中不同的主题——或是难分难舍的别离,或是催人心悲的葬歌,或是和谐平静的农家生活,或是含辛茹苦的农家劳作。这些诗从不同侧面抒发了诗人对所挚爱的人的朴实情感和深切情意,表达了发自肺腑的真挚感情。 “挚情的呼唤”是本单元诗作内涵的共同特征。赏析这类诗歌,一要具体准确地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二要把握诗人表达情感的切入角度;三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情感的丰富性;四要充分感知诗歌的抒情语言,学习诗歌的抒情技巧和抒情方式。 贺新郎 ◎诗海拾贝 贺新郎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 上片运用衬托手法,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前半片写美人的心态,后半片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读来婉转缠绵,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词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托意高远。 ◎语林撷英 一、名篇名句 毛泽东名句集锦 1.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2.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分享阅读活动教案

西固区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教案 执教教师尚翠环执教班级大一班活动内容分享阅读《聪明的小鸡》 活动目标1、能根据对图画和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2、能理解故事中小鸡发起几项比赛的真正用意。 3、能分析出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活动重点能根据对图画和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活动难点能分析出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准备狐狸和小鸡的手偶 活动过程1、利用手偶引出主人公小鸡和狐狸,讨论狐狸和小鸡的一般关系和性格 特点,引出读本。 2、图画阅读,梳理故事 (1)封面:观察主人公及自然环境,分析故事的起因,小鸡和狐狸最初的反应和心理状态(害怕和得意) (2)第1页:观察小鸡的动作、表情以及狐狸的位置、表情、心理活动,预测后面的情节 (3)第2页:观察事件的发展、小鸡和狐狸的动作及表情 (4)第3 页:观察小鸡和狐狸的神态与动作,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5)第4 页:观察小鸡的位置、动作和表情,预测小鸡说了什么话,让狐狸一副很惊讶的样子 (6)第5 页:观察小鸡和狐狸的动作,分析他们在干什么?结果会是什么? (7)第6页:观察小鸡的表情与动作,分析他们在干什么?结果又会是什么? (8)第7页:观察小鸡的动作与表情,并分析他们在干什么?结果又是怎样呢? (9)第8页:观察狐狸的身体、小鸡的动作,推测要发生的事情 (10)第9页:观察小鸡和狐狸的表情和动作,猜测他们的心理活动(11)第10 页:观察狐狸和小鸡的动作,并引导他们观察后面背景中出现的农夫 (12)第11页:描述事件进展情况,分析农夫出现的原因 (13)第12页:观察小鸡的表情,猜测并描述它的心理活动 3、总结分享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翻译赏析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作者为宋朝诗人张元干。其古诗全文如下: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前言】《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作品。此词上片述时事。“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事,点明送别。下片叙别情。“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最后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全词感情慷慨激昂,悲壮沉郁,抒情曲折,表意含蓄。【注释】⑴贺新郎:词牌名。⑵胡邦衡:即胡铨,字邦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高宗时进士,为枢密院编修官,因反对与金议和,忤秦桧,一再被贬。待制:宋时官名。⑶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⑷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⑸

故宫:指汴京旧宫。离黍:亡国之悲。⑹底:何。如:底事,犹言何事。昆仑倾砥柱:传说昆仑山有天柱,天柱崩则天塌。九地黄流乱注:黄河中有砥柱,砥柱崩则黄水泛滥。此皆九州覆灭之灾也。 ⑺狐兔:语出范云《渡黄河》诗,“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谓荒凉无人也。⑻“天意”二句:暗指帝心难测。⑼南浦:本义为南面水边,后常用以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曰“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张铣注曰“南浦,送别之地”。⑽耿:通“炯”,光明。斜河:银河。⑾“万里”句:胡铨远贬至广东,故云。⑿回首:回想。对床夜语:指朋友间长夜深谈,亲密相处。⒀“雁不到”二句:胡铨贬所在新州(今广东新兴),雁飞不到,借指别后音信难通。谁与:寄给谁。⒁儿曹:儿辈。恩怨相尔汝:语出韩愈《听颖师弹琴》“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谓儿女亲昵之语也。⒂大白:酒杯。⒃金缕:即《金缕曲》,又名《贺新郎》,即指此词。【翻译】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您一人同在福州,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我与您在水畔饯别,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二单元《贺新郎》 1 Word版含答案

《贺新郎》学案 学习目标 ⒈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一、基础知识 1、了解该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资料。 2、积累词句: 恨零知误会前番书语算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如许孤旅凭比翼和云翥 二、阅读引导(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注重整体的感知和文本重点内容的初步理解,形式注重文章的表现方式或表达技巧;形式为任务驱动(即以问题为任务,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对文本阅读的引导)) 问题1:阅读诗作,归纳上下两片的内容。 《贺新郎》以抒发离情为核心,写出了对妻子的深厚情意,但作者在词中又一反传统题材中“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无奈与哀怨,摆脱了个人情感的小天地,在夫妻间的离别忧伤情感中,融入了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忘我奋斗的高尚情怀和伟大志向,从而把儿女柔情与深广博大的革命豪情结合起来,使个人的爱情得到了升华。 问题2: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作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及交流问题解决过程 教师提示:练习写作时间和写作背景,把毛泽东同志放在一个普通人和一个革命者的角度理解该诗。 三、运用细节和场景描写写一首小诗表达情感。

《骑鹅旅行记》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阅读分享课 成小强 教学目标: 1.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童话,走近书中营造的温情世界,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体悟作品的深刻内涵。 2.抓住书中打动人心的精彩部分,阅读交流,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启迪人生的经验与智慧。 3.采用班级读书交流会演课本剧的形式,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童话书籍的方法,并在交流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书中打动人心的精彩部分,阅读交流,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启迪人生的真情与智慧。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走进童话,走近书中营造的温情世界,感受作品的内在魅力,体悟作品的深刻内涵,掌握并能运用阅读童话书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一、激趣导入: 上个单元我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领略了童话世界的新奇和美妙,谁来讲讲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看了这么多童话故事,你知道童话故事都有些什么特点吗,很多同学都提到了同一本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呢,作为本月的必读书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吧! 二、活动设计: 经历阅读,品味童话 1、童话阅读: 出示学习提示: 一句话评论: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你看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

作品背景: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我最喜爱的情节 尼尔斯的经历非常奇特而有趣,读完这个故事,你最喜爱的情节是什么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三、资料链接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一只精灵,而被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跟老鼠差不多大的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受到了锻炼,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书上有两个可爱的主人公,一个是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不点的尼尔斯,一个是莫顿,是一只会飞的鹅,莫顿带着尼尔斯跟着大雁飞。没想到家鹅竟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一路上,他们破坏了狐狸斯密尔的许多诡计,从强盗山逃出来,尼尔斯差点被国王铜像踩扁,幸亏木偶帮助了他,还有打败了灰田鼠兵团,救了小松鼠……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拉普兰。后来,尼尔斯知道了变回人的方法,那就是只要能把雄鹅莫顿照顾好就可以了,过了夏季,他们往回飞,飞到家里的时候,尼尔斯变大了,回到爸爸妈妈身边。 尼尔斯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要做这样的孩子。在这次长途旅行中,尼尔斯看到了祖国的美丽风光。他增长了许多新知识,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听了许多传奇故事,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许多的困难与危险,并从各种动物那得到了不少的优点,逐渐改正了自己以前的缺点,还培养了勇于舍己、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由于尼尔斯变善良了,当他重返家园时,不仅变回了人,而且成了一个勇敢、善良、乐于助人、富有责任感而又勤劳的男孩。尼尔斯虽然身处逆境,但最终能克服恐惧的心理,并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变得勇敢起来。最终,尼尔斯从一个淘气,贪玩,喜欢恶作剧的小男孩变成一个懂事,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因为他懂得了给予别人帮助是快乐的。 四、板书设计: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阅读分享

《贺新郎》教案

《贺新郎》教案 高二语文组熊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式】下发导学案,生自读品味,分七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师引导点拨 【教学用具】录音机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分发导学案。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收集送别诗三首,自己试写一首小诗,以备课堂交流。 、明确展示程序:小组抽签——交流讨论——板书——代表结合板书讲解——补充或质疑——小组评价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播放电影《杨开慧》主题曲导入。 二、各小组代表抽签,并将抽签结果标在黑板上。 三、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将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四、各小组代表结合板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一)探究一——诵读:怎样读好这首词? (小组代表讲解朗读要领,试读——读后请同学提意见——齐读——给该小组评分——听录音)明确:上片和下片的前句要读出词人告别爱妻时愁苦、凄然、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故需语速缓慢,声调低沉。从“凭割断愁丝恨缕”开始,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声调要高扬才能够显出诗人的豪情和气概。(学生齐读)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范读录音,进一步感受《贺新郎》的魅力。 (二)探究二——绘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用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画面。 (小组代表结合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再现场景——评价——给该组评分) (三)探究三——悟情,之一:中国诗歌讲究“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在《贺新郎》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先由一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或评价——给该小组评分) 明确:这首词好就好在把儿女柔情的缠绵和革命激情的昂扬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这昂扬和缠绵里,形象地衬托出一对胸怀大志的青年男女之间真挚的感情。 探究三——悟情,之二:刚才,我们在鉴赏这首词的时候发现,在这些满含离情别绪的诗句中,诗人并非一味地直接抒情,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寓于景物、细节或画面之中,以此来传递自己的感情。请在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联系你读过的诗词,谈谈你们的感受。

《小巴掌童话》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

《小巴掌童话》阅读分享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巴掌童话》具有短小凝练、语句优美、故事独立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收获。三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需要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需要学习阅读分享的方法与技巧。故此,我将本次《小巴掌童话》阅读分享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教学生阅读分享的方法,并延伸至整本书梳理的方法。采取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多方面交流阅读收获。 2.指导学生阅读分享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主要内容+我的收获”的形式进行阅读分享。 3.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的阅读收获。 4.启发学生关注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从而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阅读分享的方法与技巧,按照“主要内容+我的收获”的形式进行阅读分享。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看图片猜故事 一、故事分享,提纲引路 (一)共读故事,习方法 1.这学期我们读了很多书,有《窗边的小豆豆》《木偶奇遇记》《草原上的小木屋》,还有今天我们要聊的《小巴掌童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本《小巴掌童话》和其他三本书有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2.孩子们,那你们来猜一猜为什么作者张秋生要给这个童话集取名为《小巴掌童话》? 3.这本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你喜欢哪个故事? 4.出示《再见,蜻蜓老师》插图,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它的主要内容? 引导孩子抓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并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说话。 5.我们读故事不仅要了解故事内容,还要有所收获,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1)出示阅读小提示: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优美语句?用直线勾画出来,说说原因,美美地读一读。

《贺新郎》教学设计

《贺新郎》教学设计 熊高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学习赏析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⒉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⒈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⒉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式】下发导学案,生自读品味,分七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师引导点拨 【教学用具】录音机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分发导学案。 2、学生朗读诗歌,借助注释,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3、收集送别诗三首,自己试写一首小诗,以备课堂交流。 4、明确展示程序:小组抽签——交流讨论——板书——代表结合板书讲解——补充或质疑——小组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电影《杨开慧》主题曲 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灵动的文字。这是电影《杨开慧》的主题曲,这首歌曲的歌词来源于青年毛泽东的《贺新郎》一词。现在,让我们顺着这袅袅余音进一步品味这首词。 二、各小组代表抽签,并将抽签结果标在黑板上。 三、小组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上。提醒: 如果字数过多,请板书关键词。 在小组代表板书的时间里,我建议其余同学试背这首词。 请抽到“拓展”探究的二个小组结合一下,所选的诗词不要出现重复。

四、各小组代表结合板书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一)探究一——诵读:怎样读好这首词? (小组代表讲解朗读要领,试读——读后请同学提意见——齐读——给该小组评分——听录音) 生:这首词中既有伤离别,也有豪情。上片和下片的前5句要读出词人告别爱妻时愁苦、凄然、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故需语速缓慢,声调低沉。从“凭割断愁丝恨缕”开始,尤其是在结尾部分“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我觉得声调要高扬才能够显出诗人的豪情和气概。(学生齐读)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词的名家范读录音,进一步感受《贺新郎》的魅力。(听录音) (二)探究二——绘景: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用一段文字再现当时的画面。 (小组代表结合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再现场景——评价——给该组评分)示例: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 今天早晨,东门路上的冬霜凝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 (三)探究三——悟情,之一:中国诗歌讲究“诗言志,歌咏言”,这里所说的“志”,指的是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在《贺新郎》这首词里边,诗人到底言了什么“志”,抒发了什么“情”呢? (先由一小组代表发言——补充或评价——给该小组评分) 生:我认为作者抒发自己和妻子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多的是自己伤离别。 生:我觉得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豪情和壮志。 师:欣赏诗词是不能脱离文本空谈的,你们所概括的诗人的情感在诗歌中是怎样具体体现的呢? 生:开头“挥手从兹去”,挥挥手,从此就要分别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相见;“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执手相看泪眼,“眼角眉梢都似恨”;何况

《西游记》阅读分享教学设计

《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话西游品人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熟悉作品主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西游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一猜:(教师出示以下提示,让学生猜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一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说。 它是我国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它是一部古典神话小说,鲁迅评价它“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它成功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上天入地的神话英雄。 揭示答案,明确课题:名著导读《西游记》。 作为中国的国民读物,《西游记》几乎陪伴了每个人的成长。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们的阅读成果。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知内容 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四、谈感受 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五、讲故事 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 教师总结:《西游记》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众多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 六、评人物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一定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明确: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以偏概全。 七、谈启示 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师总结: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等。 八、结束语 志者不懈,行者无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九、板书设计 话西游品人生 情节: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人物:客观公正的评价

古诗贺新郎·端午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端午翻译赏析 《贺新郎·端午》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刘克庄。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释】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结束:妆束、打扮。 ③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④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⑥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orG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 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1)

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全词。 3.诵读全词并背诵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2.他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享有盛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另外有奏疏《美芹十论》、《九议》。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二、关于豪放词常识 1.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2.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创作视野较为广阔,用事较多,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 3.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 4.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如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粉蝶儿·昨日春》、《青玉案·东风夜放》(亦名《青玉案·元夕》)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水龙吟”是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是 词的题目。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 三、写作背景介绍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四、文本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遥岑.远目( cén )献愁供.恨( gōng ) 玉簪.螺髻.( zān jì) 鲈.鱼堪脍.( lúkuài) 倩.何人唤取(qiàn)揾.英雄泪(wèn) 2.解释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 ①遥岑 ..:远山。岑:这里指小而高的山岭。 ②献.愁供.恨:呈现;供给。

校本阅读教案1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交流会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4、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课外书,并在阅读过程中爱护图书。 六、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起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高兴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齐答书 师: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一个与书相伴的童年,是充满美好和温馨的。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 学生交流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终生的承诺(教师板书课题) (二)好书推荐交流活动 师:谁愿意说说多读书对我们都有什么好处?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老师真希望你们天天以书为伴。 师: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基地,是我们学校生活中的一个乐园,你们愿意来这里阅读吗?学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还能节省开支为我们选购大量优秀读物,我们能不好好阅读吗?(生齐答:不能) 师:上周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一批优秀读物,你们都读完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近读的书向别人介绍一下,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感想和启发。 1)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小组内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 2)班内交流。 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在介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师猜想,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而且老师还发现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级最受欢迎的书。 (各小级派代表介绍) (三)交流读书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书中,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既有现代的,又有古代的,既有文学方面的,又有科学常识方面。这才叫博览群书呢!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生:要读健康的,有意义的书。(预设) 师:你说得很对,读书要有选择地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书才能对我们有帮助。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一定积累了不少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吧,谁来说一说,你都是怎样读书的?你有哪些方法?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请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用到刚才提到的的读书方法,将读书的快乐,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记录下来,让他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美好的回忆。下面老师向你们提几点课外阅读的建议: 第一、培养爱读书的兴趣。 关于读书的好处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们必须养成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要知道读书不但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雅事。更是使我们身心受益的事。 第二、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人有个性差异,喜好也就有所不同。外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豪放的作品,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婉约的作品。不论哪一种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

《贺新郎·九日》原文及翻译

《贺新郎·九日》原文及翻译 一、《贺新郎·九日》原文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二、《贺新郎·九日》原文翻译 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 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三、《贺新郎·九日》作者介绍 刘克庄,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赏析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辛弃疾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译文】 手持酒杯与你在长亭话别,你安贫乐道的品格恰似陶靖节,俊逸杰出的才干又像那卧龙诸葛。不知何处飞来的林间鹊鸟,踢踏下松枝上的残雪。好像要让我们俩的破帽上,增添上许多花白的头发。草木枯萎,山水凋残,冬日的景物都失去了光烨。全靠那稀疏的梅花点缀,才算有几分生机令人欣悦。横空飞过的两三只大雁,也显得那样孤寂萧瑟。 你是那样看重信用来鹅湖相会,才相逢又轻易地匆匆离别。遗憾的是天寒水深江面封冻不能渡,无法追上你,令人怅恨郁结。车轮也如同生出了四角不能动,这地方真让惜别的行人神伤惨切。试问,谁使我如此烦恼愁绝?放你东归已经后悔莫及,好比铸成的大错用尽了人间铁。长夜难眠又传来邻人悲凄的笛声,但愿那笛音止歇,不要让长笛迸裂。 【注释】 1、陈同父:即陈亮(1143—1194),字同父(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2、东阳:即今浙江金华。 3、来:访问,探望。 4、鹅湖: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 5、朱晦庵: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早期主战,晚年主和,与辛、陈政见相左。 6、紫溪:在铅山县南四十里,为建阳、上饶的必经之道。 7、既别之明日:别后的第二天。 8、追路:追随,追赶。 9、鹭鹚林(l c ln):地名,古驿道所经之地。南宋史弥宁《鹭鹚林》诗:驿路逢梅香满襟,携家又过鹭鹚林。含风野水琉璃软,沐雨春山翡翠深。 10、方村:村庄名,在鹭鹚林西南。 11、怅(chng)然:失望的样子。 12、不遂:没有成功。 13、泉湖:地名,在信州东,方村附近。 14、《乳燕飞》:《贺新郎》的别名,因苏轼《贺新郎》有乳燕飞华屋句而得名。 15、见意:表达意见。 16、索词:要我写词。 17、心所同然:两人内心所共同想到的。 18、长亭:古时在城外道路旁每隔十里设立的亭子,供行旅休息,或饯别亲友。

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语文教学案 上课时间:2016年月日学期总第课 一、自主学习: 1、作者介绍: 词中之龙——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一个官僚家庭,北方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爱国精神给他以深刻的教育。从年 轻时候起他就积极参加抗金活动,而且组建了“义军”,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金。 南渡后他曾经向南宋王朝进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提出自己的抗金建议,陈述收 复大计,但都没有被采纳,而且他还多次被贬官。42岁后落职闲居长达20多年。辛弃疾 一生壮志难酬,最后在大喊“杀贼”声中与世长辞。辛弃疾的词现存600多首,题材广 泛,意境深远,手法多样,善于用典。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拓展出了一类虎啸生风、 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辛词内容多与战争和军事相关,相应的使词的意象群也出现了一 个大转折:刀、枪、剑、弓、钩、箭、铁马、将军、骑兵等屡屡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 见的军事景观,使词中女性的柔婉美让位于血性男儿的力度美和崇高美。他把爱国抱负 和满腔忧愤倾注到词作中,形成雄奇豪壮、苍凉沉郁的风格,因而被后人称为“金戈铁 马的词豪”。 2、探寻背景 此词是辛弃疾登临镇江北固亭时所作。当时韩侂胄把持朝廷权力,企图用北伐中原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于是起用闲居八年的抗金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先任命其为绍兴知府、 浙东安抚使,次年调任镇江知府。镇江古名京口,素来是军事重镇,处于抗金前线。韩 侂胄抗金的主张符合辛弃疾雪耻复国的一贯志愿。但是,他认为伐金一定要充分准备, 不能草率从事,否则会重蹈覆辙,使北伐陷于失败。在任时,他制军服,派遣间谍,搜 集情报,招壮丁并进行训练,为伐金准备条件。可是韩侂胄一伙,政治腐败,奢糜淫乐。 辛弃疾对于这种政治局面忧心忡忡,在登临北固亭时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 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杰作。 3、辛弃疾词名句集录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古诗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翻译赏析

古诗贺新郎·乳燕飞华屋翻译赏析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全文如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前言】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抒写闺情,表现女子孤独、抑郁的情怀,为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上阕写静谧的夏日午后,如花似玉的美人沐浴后趁凉入睡,又被风吹竹声惊醒;下阕写伊人观赏石榴花,惜花怜人,情丝缱绻,对花落泪,相思断肠。全词以华美艳丽的形象,婉曲缠绵的情韵,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描写细致,形象生动,言尽意远,韵味无穷。 【注释】 ⑴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 ⑵乳燕:雏燕儿。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 ⑶桐阴:梧桐树阴。

⑷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即丝绢。 ⑸扇手:白团扇与素手。 ⑹清熟:娄稳熟睡。 ⑺枉:空白。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⑻风敲竹: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⑼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蹙:皱。 ⑽幽独:默然独守。 ⑾秾艳:色彩艳丽。 ⑿“芳心”句:形容榴花重瓣,也指佳人心事重重。 ⒀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 ⒁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 【翻译】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Org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贺新郎》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 修) 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 力 教学难点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 2、作者介绍(参见导学案7页)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咏梅(1961.1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