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香椿无性系苗期生长及早期选择研究

香椿无性系苗期生长及早期选择研究

香椿无性系苗期生长及早期选择研究

胡继文;麻文俊;沈元勤;肖遥;翟文继;王军辉;杨桂娟

【摘要】[目的]对香椿无性系的苗期生长进行分析,筛选优良香椿无性系,奠定遗传改良的基础.[方法]以49个香椿无性系为对象,分别于2015、2016、2017年测量其1、2、3 a生株高、胸径,计算材积,对表型性状及其增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采用独立淘汰法筛选排名前20%的无性系为优良,对中选无性系进行遗传增益等参数估算,并将试验地不同年份特征气象因子与无性系表型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株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连续3a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逐年减小,而变异幅度、重复力逐年增大;3 a生时,株高、胸径及材积的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0.55、0.50、0.67,重复力高.2015—2017年,49个香椿无性系之间胸径、材积增长量分别呈显著、极显著差异,3 a生材积与材积、胸径增长量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3 a生香椿无性系材积及其增长量为2组指标,独立筛选出优良无性系10个,中选无性系群体平均材积大于0.0104 m3·株-1,增长量大于0.0097 m3·株-1.3 a生材积的遗传增益为17.38%,中选香椿无性系的稳定性系数b值均大于1,对年份环境敏感.气象因子-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材积与年总降水量、日均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参试香椿无性系间材积差异极显著,选择潜力大;中选的优良香椿无性系遗传增益超过15%,但其在不同年份差异大且稳定性差,这可能与年份降水量有关.

【期刊名称】《林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9(032)004

【总页数】6页(P165-170)

【关键词】香椿;无性系选择;表型生长;遗传参数;早期选择

【作者】胡继文;麻文俊;沈元勤;肖遥;翟文继;王军辉;杨桂娟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00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 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2.3

香椿(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Toona)树种,树干通直,木材材性好、纹理美观,耐水湿,易加工,可作家具制造或建筑用材,是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1]。根据栽培目的,香椿作为食用蔬菜、药材,我国栽培香椿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2-4]。针对香椿饲用品质,耿涌杭[5]等指出,7—8月为最佳采收时期。但作为速生用材树种,最新报道集中于对香椿种子、花粉贮藏条件的研究[6-7]。种源选择研究最早见于孙鸿有等[8]开展的香椿种源苗期试验,该报道指出种源间苗高、高径比、生长节律等性状与种源的纬度密切相关。随后,对两片香椿种源试验林的调查研究中发现,8~9 a生时,优良香椿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可以达16.3%~26.8%,18.9%~40.0%,44.7%~99.1%[9]。陈建等[10]从四川省45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中筛选的4个优良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 23.59% 和 7.99%。

从现有研究看,我国香椿林木改良相关报道多见于以种源或家系为研究对象,不同

种源和家系变异丰富,而以无性系为研究对象的报道较少,有关香椿无性系的报道集中在对香椿苗期生长节律的研究,如林兴春[11]通过调查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嫁接后 8个月生长状况,发现香椿的年生长趋势为典型的“S”型曲线(“慢—快—慢”)的生长规律, 5月中旬—9月末为快速生长期。有关香椿无性系苗期连年生长的研究不曾报道。

本研究以49个香椿无性系为对象,营建无性系试验林,连续3 a测量了其株高、胸径生长,计算材积,并对该3个表型生长性状进行分析和遗传参数的估算,再

对优良香椿无性系进行筛选,最后对中选无性系的遗传增益、稳定性指数进行估算,以期为香椿无性系的选择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孟津,地处豫西丘陵地区,34°49′ N,112°26′ E,属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年均温度18.3℃,最高温度38.0℃,最低温度-

6.0℃。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70.1 h,月日照时数以4—8月最长,光照充足,有利于香椿快速生长期光合物质的运转。平均降水量1 352.3 mm,春旱严重,降水集中在4—9月,降水量为1 201.3 mm,占全年降水量的88.9%。土壤为褐土,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1%~3%,结构良好、质地疏松、蓄水能力好,弱碱性。

1.2 试验材料

2009年,对豫西南范围内(南阳市林科所(LS)、淅川县(XC)、西峡县(XX)、南召县(NZ)、内乡县(NX))香椿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从中选出胸径在40 cm以上的香椿优良单株,共52个。2010年对收集的52个香椿优良单株种子播种繁育,并进行超级苗选择,即52个家系中生长较好的20个家系,每个家系选择4株超级苗,生

长较差的32个家系,每个家系选择2个超级苗,年终进行高、径生长量调查,筛选出49个优良无性系。2015年,以2011年筛选出的49个香椿无性系(表1)为

母树,采取健壮、芽体饱满的无病虫害当年生枝条为穗条,以生长健壮、地径1.0~1.2 cm的香椿当年生播种苗为砧木,在河南孟津以嫁接的形式营建无性系试验林,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8次重复,2株小区,株行距3 m×4 m。分别于2015、2016、2017年底进行株高、胸径测量。并查阅该3年的气象特征(见表2)。

1.3 数据分析

单株材积采用下式计算 [12]:

V = 0.000 052 764 291 D1.882 161 1H1.009 316 6

采用SAS9.4软件[13]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用SAS的GLM过程,指定区组、无性系及二者有交互作用的统计模型。调用SAS的CORR过程,对气象因子与无性系表型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

方差模型:Yij =μ + Bi + Cj + BiCj + eij

式中: Yij为第 i 区组无性系j 平均值;μ为群体平均效应;Bi 为第i 区组效应;Cj 无性系j效应;BiCj区组i与无性系j互作效应;eij为随机误差。其中,区组为固定效应,无性系及其与区组互作为随机效应。根据续九如[14]提供的算法对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重复力、遗传增益及稳定性系数进行估算。

表1 参试49个香椿无性系编号Table 1 Names of 49 T. sinensis clones编号No无性系号Clone编号No无性系号Clone编号No无性系号Clone编号No 无性系号Clone编号No无性系号Clone1LS1-111NX1-121XC2-231XC27-241XC34-22LS1-412NZ1-422XC2-332XC29-142XC5-33LS2-113NZ3-

223XC2-433XC3-143XC6-14LS2-214XC1-324XC20-134XC3-244XC9-15LS2-315XC11-125XC21-135XC3-445XX1-16LS2-416XC14-126XC23-236XC30-246XX1-27LS3-117XC15-127XC25-237XC31-147XX13-18LS3-218XC18-228XC26-138XC31-248XX13-29LS3-319XC19-229XC26-239XC33-149XX2-

210LS3-420XC2-130XC27-140XC34-1

表2 河南孟津试验地2015—2017年气象特征Table 2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rial in Mengj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15 to 2017年份Year年平均温Annualmeantemperature/℃年平均最高温Annualhighesttemperature/℃年平均最低温Annuallowe sttemperature/℃日平均降水量Averagedailyrainfall/mm总降水量Annualtotalrainfall/mm年平均湿度Annualmeanhumidity/%20151841-831105.24720161943-

113.51276.74920171842-94.61674.948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椿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

表3表明,49个香椿无性系的株高、胸径及材积在3 a内无性系、区组间均差异极显著,无性系和区组的互作效应仅对1 a生香椿的胸径、株高无显著影响,说明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大,有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的可能。随着树龄的增加,株高、胸径及材积的平均值、变异幅度均逐年增大,表明可用表型生长性状对无性系进行选择;3 a生的株高、胸径及材积分别为5.24 m,6.09 cm,0.009 m3·株-1,比2 a生(3.61 m,4.52 cm,0.004 m3·株-1)增长了0.45,0.34,1.50倍,比1 a生(2.54 m,2.43 cm,0.000 8 m3·株-1)增长了1.06,1.51,10.03倍。

表3 49个香椿无性系各性状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its in 49 T. sinensis clones苗龄Age/a性状Trait无性系CloneDFMS区组BlockDFMS无性系×区组Clone×blockDFMS误差ErrorDFMS均值±标准差Mean±SD变幅Range1株高

Height480.70∗∗70.95∗∗3020.413190.312.54±0.632.003.09胸径

DBH480.45∗∗71.13∗∗3020.273190.232.43±0.532.032.86材积Volume484E-07∗∗77E-07∗∗3022E-07∗3192E-078E-04±5E-044E-041E-032株高

Height481.16∗∗71.52∗∗3040.55∗∗3420.403.61±0.733.024.34胸径

DBH481.63∗∗75.51∗∗3040.95∗∗3420.594.52±0.933.675.31材积

Volume487E-06∗∗72E-05∗∗3044E-06∗∗3422E-064E-03±2E-032E-036E-033株高Height481.52∗∗73.03∗∗2891.03∗∗3130.535.24±0.934.615.94胸径

DBH482.71∗∗74.83∗∗2891.41∗∗3130.866.09±1.145.067.04材积

Volume484E-05∗∗76E-05∗∗2892E-05∗∗3138E-069E-03±4E-036E-031E-02 注:表中*和**分别表示差异达0.05和0.01水平。下同。

Note: The difference significance of * and ** in table are 0.05 and 0.01, respectively. The same as below.

2.2 香椿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与增长量比较

图1显示,株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随树龄增加呈现不一致的变化趋势,株高、材积的遗传变异随树龄增加而减小,且材积变异系数有稳定的趋势;而胸径的遗传变异系数随树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变幅(5.05%~5.49%)小,亦趋于稳定。3个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逐年减小,重复力逐年增大。3 a生时,株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7.6%, 18.7%, 45.1%;无性系重复力达到3 a间相对最大,分别为0.55、0.50、0.67,超过或接近50%,重复力高。3 a生的材积

遗传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均达3 a间最小,重复力最高,高于株高和胸径,说明该性状可用做香椿优良无性系评价指标。表4表明,2015—2017年,无性系

之间的胸径、材积增长量分别呈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再次表明材积可做优良无性系评价指标。图2回归分析显示,2015—2017年,香椿无性系3 a生材积与

株高、胸径和材积增长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 = 0.002 7x + 0.001 6,R2 =

0.273 6;y = 0.004 1 x - 0.006 2,R2 = 0.773 8;y = 1.069 1x + 0.000 2,

R2 = 0.978 7,材积主要受胸径生长影响,受株高影响不大。

图1 香椿无性系各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及重复力Fig.1 Genetic variation

parameters and repeatability of different traits in T. sinensis clones

2.3 优良香椿无性系的筛选及其遗传增益的估算

为选择速生大径材的无性系,采用独立淘汰法对49个香椿无性系进行优良无性系的筛选。以3 a生材积及2015—2017 a材积增长量为二组筛选指标,每一组中

性状排名前20%才被纳入优良无性系范畴(表5)。中选的优良无性系为XC18-2、XC30-2、XC34-1、XC34-2、XC19-2、LS2-3、XC2-1、XC2-2、LS2-4和

XC27-1,共10个无性系。其中,XC18-2的3 a生材积排第1(0.013 0 m3·株-1)、材积增长量(2015—2017 a)排第2(0.011 0 m3·株-1),XC30-2的3 a生材积排

第2(0.011 9 m3·株-1)、材积增长量排第1(0.011 0 m3·株-1)。图3显示,中选

香椿无性系株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大,其中,材积的遗传增益最大,1~3 a生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61%、12.54%、17.38%。独立淘

汰法排名前12香椿无性系的稳定性系数b值均大于1,说明中选的10个香椿无

性系对年份环境敏感,在不同年份差异大且稳定性差。表6表明,材积与年总降

水量、日均降水量、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9、0.999 4、0.998 1,不同年份无性系差异大稳定性差可能与年降水量有关。

表4 香椿无性系2015—2017株高、胸径及材积增长量的方差分析Table 4 Variance analysis of height, DBH and volume growth of T. sinensis clones from 2015 to 2017性状Trait自由度DF均方MSF值Fvalue均值Mean变幅Range株高增长量△Height480.671.312.690.704.55胸径增长量

△DBH480.861.53∗3.681.355.65材积增长量

△Volume480.0000171.71∗∗0.0007980.0012300.018400

图2 香椿无性系3 a生材积与其株高、胸径及材积增长量的关系Fig.2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year volume and the height, DBH and volume growth of T. sinensis clones

表5 独立淘汰法选择排名Table 5 The rankings according to independent culling排名Rank无性系号Clone3a生材积3-year-oldvolume/(m3·株-1)表型变异系数CV/%排名Rank无性系号Clone13a材积增长量△Volume(13a)/(m3·株-1)稳定性系数bvalue1XC18-20.013036.501XC30-20.01101.442XC30-

20.011940.782XC18-20.01101.363XC34-10.011738.753XC34-

10.01071.314XC34-20.011014.164XC19-20.01011.285XC19-

20.011046.625XC34-20.01011.266LS2-30.010933.326XC2-

10.00991.247XC2-10.010940.057XC2-20.00991.228XC2-20.010718.308LS2-30.00981.229LS2-40.010625.509LS2-40.00981.2110XC27-

10.010444.0010XX2-20.00971.1911LS3-30.010431.1711XC27-

10.00971.1912XX2-20.010337.6412LS3-30.00961.19

3 讨论

我国栽培香椿的历史悠久,关于香椿无性系林木改良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以49个优良香椿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及遗传参数的估算。李光友[15]等对不同杂交桉在冷凉区的生长分析发现,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对1、3、5 a生杂交桉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显著影响,指出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参试家系的生长具有交互影响和联合的促进作用。本试验中,香椿无性系连续3 a株高、胸径及材积在无性系、区组及二者区组互作效应下呈极显著差异。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为优良无性系的选择提供了可能;区组及无性系与区组互作效应显著,表明香椿无性系对环境敏感,在参试香椿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其与环境的互作。

图3 优良香椿无性系的遗传增益Fig.3 Genetic gains of superior T. sinensis clones表6 气象因子与香椿无性系表型性状的相关关系Table 6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variation parameters

of T. sinensis clones

指标Index年均温度Annualmeantemperature日均降水量Averagedailyrainfall总降水量Annualtotalrainfall年平均湿度Annualmeanhumidity树高Height-0.11860.99560.99430.3938胸径

DBH0.08300.95640.95270.5701材积Volume-0.17850.9994∗0.9989∗0.3374 遗传变异系数反映的是性状遗传变异的相对大小[16],本试验中,对香椿无性系各性状的遗传参数估算发现,随着树龄的增加,株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变异系数变小,趋于稳定遗传。张海燕[17]报道了70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子代家系林4 a生的

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为33.68%、32.41%和86.49%,而本试验中3 a生香椿无性系株高、胸径、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17.6%、18.7%、45.1%,均为3年间最小,约为前者报道的表型变异系数的1/2,参试香椿生长表型变异系数小,这可能与经由二级筛选的无性系间生长表型差异不大。3 a生时,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超过或接近50%,重复力高,说明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受到无性

系基因型控制程度高。

本研究以稳定性高、重复力高的3 a生香椿无性系材积及其生长量为指标评价香椿无性系,筛选出10个优良无性系,中选优良无性系株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34%、5.00%、17.38%,较孙鸿有等[8-9]种源选择和陈建等[10]家系选择,遗传增益小,这可能与本试验中的香椿无性系是经超级苗二级筛选而来,生长各性状优良性较佳。对中选优良香椿无性系进行稳定性系数b的估算中发现,中

选10个香椿无性系对年份环境敏感。张海燕[12]在福建邵武开展29个香椿种源

试验,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与年均降水量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纬度较低、降水量较多、气温较高和无霜期较长地区适宜香椿的生长。本研究中材积与年总降水量、日均降水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98 9、0.999 4,不同年份无

性系差异大、稳定性差可能是年降水量差异所致。

4 结论

香椿在苗期生长阶段,无性系之间的株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极显著,3 a生时,材积变异参数最小,材积增长量差异极显著,且3 a生材积跟材积增长量、胸径增长量呈高度正相关。通过独立淘汰法选择出XC18-2等10个香椿优良无性系,中选的香椿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高,株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34%、5.00%、17.38%,但稳定性较差,这可能与年份降水量有关。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龚春, 舒红英, 赵松子, 等.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J].江西林业科技, 2012(4):18-22.

[2] 李晓晶, 李德生, 李海茹, 等. 香椿设施化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 2012(2):43-44.

[3] Su Y F, Yang Y C, Hsu H K, et al. Toona sinensis leaf extract has antinociceptive effect comparable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in mouse writhing test[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 2015, 15(1):1-4.

[4] CHen C H, LI C J, Tai I C, et al. The fractionated Toona sinensis leaf extract induces apoptosis of human osteosarcoma cells and inhibits tumor growth in a murine xenograft model[J].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2017, 16(3):397-405.

[5] 耿涌杭, 许新桥, 倪建伟, 等. 不同采收时期对香椿饲用品质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145-151.

[6] 张海波, 杨桂娟, 高卫东, 等. 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152-159.

[7] 胡继文, 肖遥, 翟文继, 等. 香椿花粉离体萌发与花粉生活力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

32(2):160-165.

[8] 孙鸿有, 蔡克孝, 王隆护. 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苗期试验初报[J].浙江林学院科技通

讯,1982(2):26-32.

[9] 孙鸿有, 方炳法. 香椿地理变异与种源选择[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1992(3):237-245.

[10] 陈建, 袁伟刚, 肖兴翠, 等.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J]. 四川林业科技, 2017,

38(5):8-12.

[11] 林兴春. 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节律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 2015(1):124-127.

[12] 张海燕. 香椿种源生长差异性分析及早期评价[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1):38-42.

[13] 黄少伟, 谢维辉. 实用SAS编程与林业试验数据分析[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14] 续九如. 林木数量遗传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5] 李光友, 徐建民, 王伟, 等. 杂交桉家系在冷凉区优势评价与遗传分析[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1(4):55-63.

[16] 解懿妮, 莫晓勇, 彭仕尧, 等. 粤西21个桉树无性系早期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和无性系综合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2(3):73-80.

[17] 张海燕. 香椿家系生长遗传分析与评价[J]. 武夷学院学报, 2017, 36(6):35-38.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现象逐渐增多,为临床治疗疾病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未来,如何有效防治细菌感染及其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播散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在寻找和研制有效的抗菌药物非常必要[15]。中药历史悠久,功效显著,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中药在体内外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并且较抗生素不易产生耐药性。另外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取材方便,经济实惠的优点,因此研究和开发中药抗菌药具有重大意义[16]。我国香椿树资源丰富,现在一般新鲜的香椿嫩芽只是作为时令蔬菜在食用,它的药用价值,特别是作为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香椿嫩芽水提取液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在体外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均有抑菌作用,特别是对临床分离菌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更有重要意义。因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性,能够天然抵抗多种抗菌药物,Kolar 报导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株占其临床分离株的 4. 0% ~26. 3%[17]。本研究结果将为从香椿嫩芽中提取有效的抗菌成分提供了依据,对合理开发和利用香椿嫩芽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文献报道香椿中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居多,但是在前期的提取中得到的多为芳香类成分,传统上香椿用于抗炎、镇痛,其有效成分就是芳香类,而生物碱则主要用于抗肿瘤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分离工作,以及单体成分的富集,以便进行生物活性的研究。5.讨论综上所述,目前对香椿的报道及研究都比较多,从下面几个讨论中进行对香椿的研究及分析。 5.1化学研究及活性成分的讨论虽报道了香椿叶、子和香椿皮中含有多种天然的化学活性成分,但是每种品种的香椿属所含的化学成分不一样,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及总结。 5.2香椿作为香料具有开发意义在我国,香椿新鲜嫩芽甘美,从古到今,人们就喜爱食用新鲜嫩芽,但是香椿的采收期受到季节的影响,采收期短暂,因此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很强,它限制了人们在一年四季食用新鲜嫩芽,但是,目前市场上能买到腌渍品、速冻品等,但是它和新鲜嫩芽的味道相比性味相比差差距很大,在香椿中,香料的研究及开发变得日趋活跃,但是,在香椿香料中,它的开发还处于空白,从香椿中,提取得到的天然芳香成分可以制备成含香椿味的香精,在食品工艺中,可以作为调味品,也可以用为食品的添加剂。 5.3 香椿植物分布的调查在我国,香椿分布范围很广,东起辽宁,西至甘肃,北至我国内蒙古,南到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均有分布,香椿属有9种植物,洋椿属也有9种植物,本次实验中,仅仅有本实验提到的两种学名的椿属,有待于进行对香椿原植物和资源调查,并总结报告。 5.4 香椿作为药用植物的探讨目前,对香椿作为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很多,仍然在研究原植物,停留在药材的研究基础上,因此,在对香椿天然活性成分基础上的研究,在进行药理研究实验的则报道少。另外,根据我们对香椿的初步研究,发现香椿挥发油的颜色很特殊,为棕红色,与一般挥发油颜色不同,而有特殊颜色的挥发油中多含奥类成分,天然奥类成分又多具抗癌活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薛玲, 李长峰. 香椿芽总黄酮的初步药效学实验. 山东中医杂志, 2004, 23(11):685 ~686. 2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浙江药用植物志.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版. 1980: 690.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2: 428. 4林启寿. 中草药成分化学. 第一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7: 341. 5张仲平,在香椿叶片中对黄酮成分随季节性变化的研究[J].山东中医药学报,2001,25(3):141-142 6刘永隆,傅丰永等黄酮类物质在植物界中的分布及药用价值,新药的寻找[J].植物报,1980,22(1):87-92 7程富胜, 胡庭俊. 椿树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与应用.中国动物保健, 20 香椿化学成分研究(2)摘要香椿在我国是一种传统的药材树种,它的根、茎、叶、皮均可入药。香椿皮有苦涩的味、性温,祛风利湿的功效、止血止痛的功能,香椿皮主治肠炎、泌尿道、便血、白带等,近些年来香椿在栽培、生理、化学成分和综合利用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我国香椿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香椿的研究从一些传统的认识逐渐发展到对化学活性及成分,作用机理的研究。到现在,一共报道了,从香椿的根、茎、叶、皮中提取及分离到100个化合物,其中,有酮类19种、萜类44种、苷类7种、酚类14个和16种其它化合物。在研究中,以酮类和萜类为主要研究方向,因此,进一步对它的活性成分、挥发性物质、药理研究等进

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及进度和教案(校园绿化设计、试种芽苗菜)

研究性学习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努力提高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与理论水平;进一步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收集、筛选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手文献资料的占有量和提炼加工能力要能有力地支持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要科学、客观,具备一定的理性深度。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探索、体验、感悟反思、动手操作等方面要获得提高。 4、培养学生交流、沟通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道德责任、公民习惯行为的形成非常重要, 5、促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精神、困难克服意志的形成。 三、实施原则 1、多元开放性。 2、综合实践性。 3、过程生成性。 4、自主探究性。 四、教学内容 根据一般的课题研究流程和课程的需要,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主要是指完成课程的绪论部分,让学生了解课程的性质、特点、价值、要求等,以区分研究和接受两种不同学习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第二阶段:选题论证设计阶段。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自然、生活中发现一定的问题,然后提炼成可供研究的课题,完成问题提出以及假设的论证,并且设计解决方案,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多种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等。 第三阶段:实施体验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搜集、提取、整理、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期间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信息处理方法,以便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第四阶段:交流展示评价阶段。主要是通过答辩、制作展板、张贴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同伴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有关专家或指导教师要对课题研究作出文字的成果评估意见和学分认定。 课题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以上四个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有可能会穿插进行,也有可能会循环进行,为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要求课内课外相结合,在保证每周1课时教学时间的基础上,我应加强组织和管理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第三阶段的资料收集需要户外活动,

2021年上海生命科学等级考二模分类汇编综合题:光合作用

(五2021徐汇二模)植物生理 图10为香椿幼苗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A-F代表相关物质,Ⅰ、Ⅱ表示相关过程。Rubisco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SBP酶(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是香椿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 图10 47.据图10分析,字母A代表: __________;香椿幼苗夜间产生ATP的场所 是:__________ 。 48.下列关于图10中的物质与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多选) A.Rubisco酶可以催化E物质的还原过程。 B.CO2浓度可以影响Ⅱ过程中Rubisco酶和SBP酶的活性。 C.香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可以参与糖类、氨基酸、脂质的合成。 D.光合作用过程中只消耗水分不产生水分子 褪黑素(MT)是一种具有吲哚结构的小分子激素,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科研人员以香椿幼苗为实验材料,开展在盐(15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性MT对香椿幼苗生长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部分实验结果如表1(其中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 表1

注:本实验设置6组,CK为对照组,其中只加入了1/4 Hoagland营养,实验组在1/4 Hoagland营养液依次分别加入NaCl和不同浓度的MT。NaCl浓度为150 mmol/L NaCl,MT50、MT100、MT200和MT400分别代表50、100、200和400 µmol/L MT。 49.据表1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 盐胁迫显著抑制了香椿幼苗的叶长和株高。 B. 与单一盐胁迫相比较,分别施加50~200 µmol/L 外源MT后,均可促进香椿幼苗的生长。 C. 400 µmol/L 的外源MT不能缓解盐胁迫对叶片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水平。 D.使用外源MT可以改善气孔的功能。 50.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增加一组特殊的对照实验。若在下列浓度中进行选择,最为合理的是。 A. MT400 B. MT200 C.MT100 D. MT50 51.据表1中的实验结果,请写出能缓解盐胁迫对香椿幼苗生长等方面影响的最适外源性MT 浓度。并分析阐述其原因? 。 47.ATP (1分)细胞质基质(1分)、线粒体(1分); 48.ABD (2分); 49AB(2分 50、C (2分) 51、100 µmol/L(1分)原因:相较于NaCl组,以及50、200和400µmol/L MT组别 中,施加100 µmol/L MT组含叶绿素量最多,吸收更多的光能,促进了光反应;施加100 µmol/L MT组气孔导度高,使香椿幼苗在盐胁迫等渗透胁迫下重新开放气孔,胞间CO2浓度较高于50、200和400µmol/L MT组,促进了CO2的固定,提高了暗反应,提高了盐胁 迫下香椿的光合速率。因此,施加外源性100µmol/L 的MT能缓解盐胁迫对香椿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3分)

香椿栽培

一、如何进行香椿栽培 香椿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木本蔬菜。香椿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采用分株法或扦插法。香椿多采用露地栽培,应用较多的是矮化密植栽培技术,此法可直接播种,也可育苗移栽。行距为50cm,株距为10~15cm。也可丛植,行距200cm,丛距100cm,每穴3~5株。在苗高近200cm时,摘除顶梢,使侧枝萌发形成三层骨干枝,每层的间距分别为40、60和70cm左右,这种方法产量稳定,抗寒抗旱性能强。为提高种植效益,香椿可以进行保护地栽培。进行保护地栽培需要对植株进行矮化整形。亩栽合理密度以2000~6000株为宜。对于当年生植株,5月上旬当苗长到4~6片真叶时,即可按宽窄行定植,宽行80cm,窄行50cm,株距16~50cm,7月上旬当苗长到40~50cm高时摘心,促进矮化栽培,8月中旬再次摘心。具体到每棵植株摘心时间需灵活掌握。对于二年生以上的植株,可通过平茬的措施打破顶端优势,促进枝杈的发生,达到矮化的目的。一般6月下旬平茬为宜,可达到矮化、丛生、多杈、顶芽饱满的效果。香椿适宜在中性或弱碱性土壤中生长,香椿是喜湿润又忌涝的树种,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 联系电话:86953703 浙江省农业厅农作局 二、香椿大棚栽培要点 整地应选择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且有水浇条件的向阳背风地块。深翻50厘米左右,每1/15公顷(1亩)地施4000千克土杂肥,浇透水,作畦,畦宽1米,长与棚宽相同。 栽植每1/l5公顷按3000株左右栽植,苗木选用高度在0.5米左右、多顶芽的粗壮苗为宜。盖棚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盖棚为宜。棚的大小视面积而定。搭成东西向的拱型棚架,高2~2.5米,夜间盖草苫子保温。盖棚前浇水1次。管理白天上午10时左右揭开草苫,使阳光照射棚内,棚内温度可提高到20℃左右。夜间盖上草苫防止热量散失,使气温保持在0℃以上。一般经过50天左右,香椿就能开始发芽,春节前后便能长到20厘米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山东省嘉祥县林业局(272400) 三、香椿根系育苗三法 一、插根育苗 3~4月间,在3~4年生的幼树上采集粗0.5厘米以上的根系,然后立即剪成15~20厘米长的根段,其中小头剪成斜面,随剪随插,行株距为50~60厘米×30~40厘米,插深以顶端与地面相平为宜。为使苗木生长整齐,插前应将种根进行分级。插后适当控制浇水,但需及时松土除草。苗高10~15厘米时,仅保留一个健壮芽,将其余芽去除。 二、留根育苗香椿起苗后,抓好圃地平整,并立即浇水,促使残留在土壤内的根系长成健壮苗木。 三、断根育苗早春,对生长健壮的香椿树在树冠周围切断部分根系,促进根部萌发新芽,以后按常规方法培育。 四、香椿的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要点 <一>、香椿的营养及开发利用价值。香椿属楝科,为多年生落叶乔木。香椿是名贵的木本蔬菜,其顶端嫩芽、嫩叶脆嫩多汁,香气浓郁,风味独特,营养

高效栽培技术香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高效栽培技术香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高效栽培技术香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香椿,又称香葱,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香味,备受人们喜爱。为了提高香椿的产量和质量,科研人员不断探索高效栽培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本文将介绍针对香椿的一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旨在帮助农民和种植者提高香椿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一、土壤处理与调整 香椿对土壤的要求较为宽松,适应性较强,但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土壤处理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地,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其次,使用有机肥料进行充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助于香椿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定期对土壤进行翻耕和除草,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湿度,为香椿的根系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二、育苗和移栽技术 1.选种优质种子。选择无病害的香椿种子,将其进行消毒处理,提高发芽率和苗期的抗病能力。 2.育苗培训基地。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选用含有适宜养分的育苗土,进行香椿的育苗工作。

3.合理的移栽时间。在苗期生长正常、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选择适当的时间将香椿苗移栽到田间地头。 三、合理的管理技术 1.浇水管理。香椿在幼苗期和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及时进行浇水,但避免水涝和积水情况的发生。 2.施肥管理。香椿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营养供应。根据香椿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和适量的无机肥料。 3.疏松和除草。定期松土和清除杂草,保持土壤通气,减少杂草对香椿的竞争,促进香椿的生长和发育。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 1.病害防治。香椿常见的病害有霉病、炭疽病等。可选用安全、高效的生物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避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虫害防治。香椿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蛴螬等。可采用环保型农药喷洒或黄板等措施进行防治,减少虫害对香椿的危害。 五、采收和保鲜技术 1.适时采收。一般在香椿种植的第80天左右,香椿的生长高峰期,此时刚好香椿的口感和营养成分较佳,可进行采收。 2.运输和保鲜。采收后的香椿应及时处理和包装,采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保鲜,避免香椿腐烂和营养成分的流失。

'豫林1号香椿'优良选育技术研究

'豫林1号香椿'优良选育技术研究 沈元勤;翟文继;张海清;田园 【摘要】通过对4 a生香椿18个优良无性系的区域化试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表明:'豫林1号香椿'为早期速生特性一直表现优良的无性系,胸径年平均生长量达2.3~2.8 cm,两年生嫁接苗平均高可达4.1 m左右;平均胸径是对照的1.52倍,平均树高是对照的1.49倍.该品种比本地表现最好的香椿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39%和29%,且遗传性状稳定,抗性更强.2016年1月,经河南省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为林木良种. 【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8(038)001 【总页数】4页(P4-7) 【关键词】'豫林1号香椿';优良;选育 【作者】沈元勤;翟文继;张海清;田园 【作者单位】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001;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001;南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001;宛城区林业局,河南南阳 47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99 香椿是我国优良的用材、食用和园林绿化树种,其生长迅速,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强,材质好,纹理美观,且具芳香气味,素有“中国的桃花心木”之称。香椿是

南阳优良的乡土树种[1],因此,对南阳香椿优良种质资源进行选育及开发利用, 不但可以使香椿这一乡土树种优良品种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同时在丰富造林树种、改善林地生境以及调整林产品结构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南阳市林科院自2009年开始,与中国林科院协作,进行豫西南香椿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利用研究,该良种选育用时7 a,2009年完成香椿优树资源收集,2010年利用优树种子育苗,同时进行超级苗选择,2011年对超级苗进行嫁接作1级筛选;2012年进行2级筛选,年底分别在河南南阳、洛阳、湖北十堰营造对比试验林,进行区域化试验。 材料来源于2009年在豫西南范围内收集的52个香椿种质资源,2010年对收集 的52个种质资源进行超级苗选择,选出20个优良家系,2011年对选出的20个优良家系无性系化,进行1级筛选,2012年进行2级筛选,年终对表现好的18 个无性系号营造对比试验林,18个无性系号见表1。 香椿优良品种选育试验林共设3处[2],分别位于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潦东村, 洛阳市洛宁县城关镇,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 试验地概况:南阳生态区地势平坦,为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地带,年降雨量 800~1 20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121 h,年平均无霜期225~240 d,土壤 为砂壤土,pH 值 6.8~7.5;洛阳生态区系山地低坡,年平均气温13.7℃,日照2 217.6 h,年平均无霜期216 d,年降水量600~800 mm,土壤为黄壤土,肥力 中等,较瘠薄;湖北生态区试验地系河边滩地,冬季略为温暖,夏季比较炎热。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 655~ 1 958 h,无霜期224~255 d。平均年降水量800 mm以上,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较瘠薄。 2012年冬,对2级筛选入选的18个优良无性系,同时在洛阳市洛宁县、南阳市 卧龙区潦河镇和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营造无性系对比试验林,分别以当地表现最好的香椿为对照,开展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设计为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4次重

大棚能种植香椿苗吗

大棚能种植香椿苗吗 大棚种植香椿苗是可能的,但需要注意一些关键因素,以确保香椿苗的生长和发育。下面将详细介绍香椿苗的适宜环境、大棚的设计和管理要点。 首先,香椿是我国传统的绿叶蔬菜之一,具有营养丰富、口感鲜嫩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温度:香椿对温度要求比较高,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摄氏度。因此,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时,需要控制室内温度,可以使用地热管、加热设备等手段提供恰当的温度条件。 2. 光照:香椿是喜阳性植物,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时,需要选择透光性好的覆盖材料,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补光灯等光源来提供额外的光照。 3. 湿度:香椿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范围为60%左右。大棚中种植香椿苗时,可以使用喷雾系统或设置定期浇水来提高湿度。 4. 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持适宜湿度和温度的重要因素。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时,需要设置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温度对香椿苗的生长不利。

其次,大棚的设计和管理也对香椿苗的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1. 大棚选择:选择结构稳定、透光性好的大棚,优先考虑玻璃或塑料材料覆盖的大棚,确保光照充足。 2. 土壤选择:香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但好的土壤有助于促进植株生长。可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并添加适量有机肥料,提供充分的营养。 3. 播种和育苗: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前,需要进行育苗阶段的准备工作。先将香椿种子加温处理,提高发芽率。然后选用适宜的育苗盘或育苗箱,填充良好质地的培养介质。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在培养介质上,轻轻压实并覆盖一层薄土。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定期浇水,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4. 移栽和管理:当香椿苗长至适宜移栽的阶段时,将苗期足的幼苗移植到大棚中。注意根系保护,轻轻将苗期足的幼苗移至培养介质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5. 水肥管理: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时,需要注意合理的水肥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灌溉和施肥的频率和量,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和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 6. 病虫害防治:在大棚中种植香椿苗时,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通过加强卫生

珍贵树种之七:香椿

珍贵树种之七:香椿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2年第8期 香椿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从南到北均可种植。广西各地均有栽培,多分布于海拔 300m~800m之间,散生在村边、路旁及石山下部的坡积土、石穴土上,其中桂林、柳州、百色、河池地区栽培较多。 香椿树干通直,少节,木材质地柔韧,有光泽,较坚重,富弹性,纹理直,花纹美,有香气,易加工,耐水浸,无虫蛀,为上等家具用材,也可供船舶、建筑、箱柜、室内装饰和特种 工艺用材,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美称。木屑可提取芳香油,树皮含有鞣质, 可制作栲胶。种油可食用,也可制肥皂和油漆。香椿的树皮、根皮、嫩枝和种子均可入药,具 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和较高的医药价值。香椿还是一种不可多得且非常美味的绿色森林蔬菜,馥 郁芳香,甘美可口,营养丰富,可鲜吃、熟吃,也可加工腌制成各种咸菜等,有很好的调味作用,能增进食欲,市场供不应求。香椿具有生长快、材质优、干形好、适应性广、经济价值高 等优点,3年成林,10年成材,是一个值得在石灰岩地区大力推广的优良树种。 香椿的适应性广,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各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23.0℃,极端最低 气温达-13.5℃。能耐水湿和干热,年降水量为700毫米~3300毫米。喜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对土壤酸碱度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及弱碱性(pH4.5~8.0)的土壤上都能生长,在石 灰岩地区生长良好。香椿喜温,耐寒。香椿是著名的速生树种。在广西石山山脚坡积土上,用 1 年生裸根苗造林,8年生的平均树高13.59米,胸径11.48厘米。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采种与种子处理。采种母树应为10年以上生长健壮的植株。当果实由绿色变为黄色尚未开裂时,将果实整枝摘下,收集蒴果晾晒数天,蒴果即能裂开散出种子,然后筛选扬净,放于布 袋或瓶罐中贮藏。 育苗。香椿虽可用枝条、根孽、根段等进行无性繁殖,但繁殖系数小,苗木整齐度差。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繁殖。育苗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光照好,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无病 源的砂壤土,耙细整平,施腐熟有机肥5kg/m2、过磷酸钙50g/m2,同时撒入多菌灵粉剂 200g/m2,与土壤充分拌匀,整平畦面,用地膜盖,7天~10天后再松土待播种。播种前浸种催芽,先轻轻搓去种翅,用清水漂去种翅和秕籽,再用30℃~40℃温水浸种12小时~24小时,捞 出后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日早晚用温水冲洗,并不断翻动均匀,使之通气。待有50%的种子胚芽露白时即可播种。沟播,用种量3g~5g/m2,播种后4天~7天出苗,15 天左右齐苗。苗期管理主要是间苗、除草、施肥,苗高20cm~30cm,具6片~8 片真叶时即可出圃定植。 种植。选择阳坡、山脚的土壤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钙质砂壤土为造林地。冬季落 叶后至早春未萌芽前定植为宜。定植前施足基肥。用1年生苗定植成活率较高,苗木过高可以 截干造林。种植穴规格40cm×40cm×30cm,初植株行距2m×2m;如散生种植,效果更好。 抚育管理。幼林抚育追肥在萌芽后新梢生长期进行,每亩施15kg~20kg氮、磷、钾复混肥。3年内每年进行l 次~2次中耕除草松土,结合进行林地耕翻,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以用 材为目的时,要摘芽、除孽,促进高生长和良好直通干形的形成。 作为食用椿芽采收要及时,若采得过早,产量低;采得过迟,品质差。头茬芽是香椿枝头 顶端最早萌生的芽,宜在其长至12cm~15cm时采收,此时不宜整枝采收,要在基部留下2片~ 3片叶,以形成辅养枝,恢复树势。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摘要 本文研究了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香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香椿种子的萌发率,并且可以减轻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不良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外源褪黑素对香椿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调控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1.引言 香椿(Toona s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由于生长环境的限制,香椿在幼苗期容易受到盐胁迫的影响,导致萌发率降低和幼苗生长缓慢。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香椿种子的萌发率和增强其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采用香椿种子,外源褪黑素(100mg/L)。 2.2实验设计 对香椿种子进行外源褪黑素处理和盐胁迫处理,设立4个处理组:CK组(不做任何处理)、EB组(外源褪黑素处理组)、S组(盐胁迫处理组)、EB+S组(外源褪黑素和盐胁迫复合处理组)。 2.3测定指标 观测各处理组的香椿种子萌发率和幼苗生长情况,测定根长、茎长和叶片数等生长指标。 2.4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3.结果 3.1外源褪黑素提高了香椿种子的萌发率

经过外源褪黑素处理后,香椿种子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呈现出更加健壮的生长状态。与对照组相比,EB组的种子萌发率提高了20%以上,表明外源褪黑素可以显著促进香椿种子的萌发。 3.2外源褪黑素减轻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盐胁迫条件下,香椿幼苗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长和茎长明显减小,叶片数也减少。而经过外源褪黑素处理后,幼苗的生长状态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根长和茎长均有所增加,叶片数也有所增加。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实验数据的采集时间较短,没有对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长期观察,因此对外源褪黑素对香椿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外源褪黑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希望未来能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揭示外源褪黑素在香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机制。

香椿育苗时间与技术

香椿育苗时间与技术 一、香椿简介 香椿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和蔬菜,在中国多地都有种植。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还有着独特的香味和口感,被广大消费者喜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了解香椿育苗时间与技术非常重要。 二、香椿育苗时间 香椿的育苗时间会受到气候、种植区域和种植目的的影响。一般来说,为了获得更好的产量和质量,香椿的育苗时间应该掌握在适当的季节。以下是不同情况下的香椿育苗时间建议: 1. 温暖季节育苗 在温暖季节,如春季或秋季,香椿的生长速度较快,适合育苗。具体育苗时间如下:- 春季育苗:3月底至4月初; - 秋季育苗:9月底至10月初。 2. 寒冷季节育苗 在寒冷季节,如冬季,香椿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仍可以进行育苗。具体育苗时间如下: - 冬季育苗:11月底至来年的2月初。 三、香椿育苗技术 香椿的育苗技术直接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和产量。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香椿育苗技术: 1. 种子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是确保良好育苗的首要步骤。种子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 选择外观完整、无裂缝的种子; - 选择大小均匀、颜色鲜艳的种子; - 避免选择过老或发芽的种子。

2. 培育基质 香椿育苗需要选择适宜的培育基质来提供养分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常用的培育基质有: - 混合泥炭和腐叶土的比例为2:1的基质; - 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料,如鸡粪等。 3. 播种与管理 播种是香椿育苗的关键步骤,合理的播种与管理能够提高育苗成功率。以下是一些播种与管理的要点: - 播种密度应适中,一般为每平方米15-20个种子; - 播种后覆盖薄层培育基质,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 - 需保持培育基质湿润,但避 免过度浇水; - 定期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施用适量的复合肥料,促进生长。 4. 移栽 苗期一般为30-40天,苗高达到10-15厘米时可进行移栽。移栽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避免高温或低温时移栽; - 将苗均匀移植至床或盆中; - 移栽后保持适宜的湿度和光照。 四、香椿育苗技术注意事项 在香椿育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提高育苗质量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1. 密植容易导致植株间竞争激烈,应适当调整播种密度。 2. 注意控制气温和湿度,避免高温或低温、湿度过大或过小对苗期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 注意观察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4. 定期修剪苗期枝条,促进侧芽的生长和分枝。 根据以上香椿育苗时间与技术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选择适宜的育苗时间和合理的育苗技术下,可以提高香椿的产量和品质,为香椿种植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0万亩香椿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亩香椿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亩香椿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万亩香椿种植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格瑞斯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20XX年4月 目录 公司简介2 一、市场分析4 关于香椿4 产品背景 5香椿的生产规律6 关于市场和生产10二、关于生产技术12技术构想12技术指向13技术难点13三、项目的投入与产出15四、关于香椿的衍生系统17生物科技类 17非生物科技类18五、经济、社会效益分析20对带动农 民致富的影响20中国区域香椿种植园区战略布局21六、项 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22 1 公司简介 河南格瑞斯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业新技术开发与高科技产品研发、推广、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农业科技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90多 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机构和设计系统,同时拥有较好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全国多家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有着密切的技术合作,掌握有国内外食用菌 领域及多种农产品的先进技术。 目前,格瑞斯农业已投入资金,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在食用菌、香椿、小麦等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技术已经完全可以用于万亩以上单元的种植,产能大大提升。 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20XX年,格瑞斯农业将积极与以色列、台湾等农业科技发达的国家与地区的相关研究部门与农业开发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其先进的技术与项目,以中国农业大省河南

为依托,做好大农业,形成“技术领先,项目落地,资本密集,万亩复制”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把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等高度融合,探索新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在农业产业定位上,格瑞斯农业首先做到四个第一。1.做百万亩高产小麦投资种植公司一中国第一家; 2.做10 万亩香椿投资种植公司,打造“中国好香椿”; 2 3.做中国及国际先进农业技术资源整合与转化平台; 4.做中国区域农业技术项目投资平台; 在小麦种植项目上,格瑞斯农业的战略合作公司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并付诸实践,在南阳、漯河、封丘等地分别流转土地6000至120XX亩,种植小麦。同时,格瑞斯 农业公司,也已经于河南新郑首批流转土地630亩,以独有的、突破性的香椿种植技术,形成示范性种植园区。 根据公司的调研分析,香椿食用,中国境内保守的市场需求为10万吨/年,以格瑞斯每亩1吨的高效年产量,有10 万亩的种植容量需求,为格瑞斯农业香椿板块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香椿项目二期,格瑞斯农业公司,规划以千个大棚为单位,稳妥推进、复制,在中国相关地区推广种植,做好战略布局与市场供应。下面,我们将详细汇报格瑞斯农业的新 郑香椿高效种植项目。 第一部分香椿高产种植项目 说明: 3 1、本分析以一千亩为基础,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一千亩。 2、因技术保密的需要,本技术暂不申请专利。 3、本 技术关键特征: a.露天种植,投入成本最小化;搭建大棚,则大幅度增加单亩的产出。

香椿树经济价值及繁育技术

香椿树经济价值及繁育技术 摘要:香椿树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可口的食材,还有着广泛的用途。香椿树可作为蔬菜、调味品,拥有独特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 价值,而且,香椿树的木材也可用于制作家具和工艺品。在繁育技术方面,通过 科学合理的育苗、移栽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香椿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进一步 提升其经济价值。因此,掌握香椿树的繁育技术对于农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至关 重要。 关键词:香椿树;经济价值;繁育技术 1.香椿树的经济价值 1.1香椿树木材价值 香椿树木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木材用途广泛:香椿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色泽美观,因此被广泛用于 家具制作、室内装修、木地板、雕刻工艺品等领域。其木材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 可塑性,可满足人们对木材材料的多样化需求。 艺术品及文化用途:香椿木材质地优良,适合雕刻和雕刻加工,被艺术家广 泛应用于雕刻艺术品的制作,例如雕像、屏风、摆件等。同时,由于香椿树在中 国文化中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木材也被用于制作传统文化用品。 药用价值:香椿树的根、树皮和叶片等部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入药 治疗风湿病、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香椿树木材在中药材市场上也有一定的 需求和价值。 1.2香椿籽经济价值 香椿籽是香椿树的种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用价值:香椿籽可以食用,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它常被用来加入菜肴、制作调味品和火锅底料等。香椿籽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具有 营养价值。 食品加工价值:香椿籽可以提取香椿籽油,这种油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 亚油酸和维生素E等。香椿籽油常被用于食品加工中,例如制作调味品、面点等,还可以作为保健食品原料。农业价值:香椿籽也可以用作绿肥。在农田里种植香 椿树,不仅可以获得香椿籽的收益,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 高土壤肥力。 经济价值:由于香椿籽的较高市场需求和独特品质,一些地区的农民通过种 植香椿树和销售香椿籽来获得收入。同时,在香椿籽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中,也有 一定的经济价值。 香椿籽的收获量相对较少,且需要时间等条件来确保种植香椿树的成功和香 椿籽的质量。此外,对于香椿籽的合理利用和加工,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市场开发。 1.3香椿芽经济价值 香椿芽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价格:由于香椿芽的独特口感和稀缺性,其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特别是 在一些高端餐饮场所和农副产品市场上,香椿芽的价格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市场 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加上其美食和药用的双重价值,使得香椿芽的价格较为稳定。 商业种植:香椿芽的商业种植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种植香椿树并采摘 香椿芽,可以进行批发和销售,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增加收入的途径。在适宜的气 候条件和合理的种植管理下,香椿芽的产量较高,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文化旅游产业:香椿芽作为中国传统的美食食材,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紧密相连。一些地方将香椿芽作为地方特色菜品进行推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香椿树种植时间及技术要点

香椿树种植时间及技术要点 香椿树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植物,也是一种美味的野菜,在我国南方广泛分布。它的叶子味道鲜美,富含营养,有利于健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香椿树的种植。本文将介绍香椿树的种植时间及技术要点,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种植时间 香椿树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春季适宜在3月底至4月初进行,秋季适宜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进行。春季种植可以利用雨水,有利于树苗的生长。秋季种植可以让树苗在冬季休眠前生长一段时间,有利于树苗的成活率。 二、选地和准备工作 1.选地 香椿树喜欢生长在肥沃、通风、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 6.5- 7.5之间。在选地时,应选择地势高、坡度较缓、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不要选择低洼、积水、土壤贫瘠的地方。同时,还要注意选择阳光充足、风口不太大的地方,以便树木生长健康。 2.准备工作 在选好地之后,要进行土地的整理和准备工作。首先要将土地杂草、杂物等清理干净,然后进行耕作、翻耕、平整土地。在土地准备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施肥,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施肥时可选择有机肥和化肥混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树苗的选购和种植

1.树苗的选购 选择健康、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树苗。树苗应具有较长的根系和健康的叶子。另外,还要注意树苗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2.树苗的种植 在进行树苗的种植时,首先要将树苗的根系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其充分吸水。然后在事先挖好的树坑中,将树苗栽植进去,将土壤填实,轻轻拍实,以便树苗能够牢固地生长。树苗的根颈部分应与土面齐平。 四、养护和管理 1.浇水 香椿树生长需要水分,因此要保持土壤的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润,以免引起根部腐烂。春季和夏季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秋季和冬季要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2.施肥 香椿树的生长需要养分,因此要定期进行施肥。施肥时要注意控制肥料的用量和浓度,以免过度施肥导致树木生长不良或引起病虫害。 3.修剪 香椿树的枝条生长迅速,因此要定期进行修剪和整形。修剪时要注意不要过度修剪,以免影响树木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 4.防治病虫害 香椿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定期进行防治。一般采用

香椿种植技术

香椿种植技术 香椿,又名椿甜树、椿阳树、椿芽、香椿芽、香椿头、红椿、椿花等。为楝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香椿罐头、保鲜速冻香椿芽是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畅销蔬菜,出口创汇潜力很大。 香椿以芽苞和幼叶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种类型。紫香椿树皮灰褐色,初出幼芽绛红色,有光泽,香味浓郁,纤维少,含脂肪多,品质佳。群众一般将椿芽为红色者称紫椿,椿芽为绿色者称绿椿。主要优良品种有红香椿、褐香椿、水椿、红芽绿香椿、红叶椿、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青毛椿、红毛椿、紫狗子、米尔红和黄罗伞等。 一、香椿栽培主要模式。 1、日光温室香椿高产栽培模式。选择矮化优质、高产品种,按要求育好壮苗,在每年度的秋季或春季进行大棚栽培,每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大棚可栽苗1200株左右。大棚温度控制在18-25℃,一般15-20天可产椿芽一茬。如栽培的品种优良,水、肥、气、温控得当,采用一些特殊的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椿芽采收产量每平方米可达3-4公斤,特别是冬、春季节能够上市。每亩经济效益高的可达4万元。 2、香椿与粮食作物间套作模式。由于香椿树体高大和采摘嫩芽的关系,减小了其遮阴遮光,适宜栽植于田间地埂,形成和大田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在香椿稀植的情况下,可与多种作物间套种植,如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等,但在密植菜用香椿中,一般只与耐阴矮小生育期短的蔬菜间作。在收获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能收获香椿芽,等成材后还可作木材作用或销售,达到钱粮双收。 3、庭院经济香椿生产模式。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植香椿树的习惯历史悠久,香椿树是庭院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农民生产经验,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布局,综合开发,既可丰富庭院经济种类,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 4、退耕还林香椿栽植模式。选择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气候比较湿润,适宜栽植香椿树的退耕山地或有灌水条件的干旱地区,发展适当规模的香椿树种植园,建设生态和经济兼顾的香椿生产基地,以生产香椿芽和培育用材林。同时,林间还可种牧草等株型较小的作物,以发展畜牧业。 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香椿栽培大体有3种形式:①冬季只生产一茬香椿,春季采收结束后撤掉薄膜,香椿苗木留原地;②日光温室香椿收完后,将苗木移栽到露地,腾出温室种植番茄、茄子、辣椒等夏菜;③香椿和黄瓜、番茄、菜豆、水萝卜、磨菇等插空生产。 1、整地施肥。日光温室栽培香椿一定要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不少于5000公斤,过磷酸钙不少于100公斤,尿素25公斤,撒匀深翻后整地作畦,畦宽80--100厘米。 2、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矮化栽培的高产优质香椿品种,如褐香椿、红芽绿香椿、黑油椿、红油椿和青油椿等。 3、定植。定植苗木应适时挖取。定植过早,香椿休眠还未完成,栽入温室后芽头短且细长,产品纤维多,香味不浓并伴有苦涩味,品质差;定植过晚,香椿苗不耐寒,遇寒后地上部受冻,容易引起干梢。西北地区起苗时间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香椿落叶后经5℃以下低温17天左右完成休眠。为打破休眠可在11月中下旬将苗木栽人温室后延迟到12月上中旬寒潮来临前扣棚,也可在起苗后露天假植延迟栽苗。挖苗时要尽量多留根,苗挖出后按大小分级。适合温室栽植的优良苗木标准为:当年生苗高0.6--1.0米、茎粗1厘米以上,1--2年生苗高1.0--1.5米、茎粗1.5厘米以上,组织充实,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根幅20厘米左右,无病虫害和冻害。茎干细的苗木发芽早,但芽细弱,产量低。受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测定及家系选择 陈建;袁伟刚;肖兴翠;杨勇智;郭洪英;黄振;陈炙 【摘要】为了奠定香椿遗传改良的基础,以四川省45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通过苗期生长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综合筛选出蓬溪19号、蓬溪18号、蓬溪24号和蓬溪8号4个香椿苗期速生的家系,4个香椿优良家系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29.92 cm和4.18 mm,获得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59%和7.99%,较本次参试的45个家系平均苗高(23.22 cm)和地径(3.82 mm)分别高出28.83%和9.51%.然而,香椿半同胞家系间苗高、地径等性状均不能代表整个树体成长的过程,苗期表现只能为香椿优良家系选育的早期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7(038)005 【总页数】5页(P8-12) 【关键词】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性状;家系选择 【作者】陈建;袁伟刚;肖兴翠;杨勇智;郭洪英;黄振;陈炙 【作者单位】眉山市东坡区林业局,四川眉山620010;雅安市雨城区国有林场,四川雅安625000;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33 香椿(Toona sinensis),是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树冠庞大,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木材花纹美丽、色泽红润、芳香、易加工,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适于做家具和室内装修面板,是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1]。近年来,香椿作为用材林发 展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四川省把香椿作为全省优先发展的6个珍贵用材树种之一,在川中丘陵区、川南地区优先发展。目前四川省栽培的香椿县(市)近100个,现有香椿人工林5万多hm2,以宜宾地区最为集中,达到了2万多hm2,其次为遂宁、达州、眉山、资阳、泸州等地。近几年,四川省开展了香椿实生育苗[2~5]、扦插育苗[6,7]、生长特性[8~12]、栽培技术[13~19]等方面的研究,但在遗传改良方 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20~22]。四川现虽有“筠连”及“蓬溪”2个认定的乔木型香椿初级良种,但还有待选育出更好的新品种,为大面积造林提质增效奠定基础。2015~2016年期间,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人员先后在四川各地现有人工林及天然林中选出香椿优树100多株。2015年底及2016年初对采集的优树种子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了轻基质容器育苗试验。通过对1 a生香椿半同胞家系苗苗期生长性状的测定和比较,旨在初步筛选出优良的香椿半同胞家系,为香椿优良家系的苗期选择提供参考。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横山村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温室大棚。试验点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雨、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日照偏少和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1月平均气温5℃,8月平均气温26℃左右。降水量979.4 mm,日照 1 014.0 h。土壤为岷江新冲积灰色水稻土细沙粒泥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