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2.1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一2.1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一2.1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一2.1 流水地貌(第一课时)导学案

必修

I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授 课 课 题: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一流水侵蚀地貌)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具体形式。

2.掌握河谷的形成过程。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类型:

影响: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 、喀斯特地貌等地貌景观。

2.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

(1)初期:V 形河谷

河流发育初期,多以 和 为主,河流不断变长变深,河谷呈深而窄的

“ ”。此阶段主要集中于 。

(2)中期:U 型河谷

河流发育中期,下蚀减弱,主要以 为主,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大致呈 型。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河流中游。

(3)后期/成熟期:槽型河谷

河流发育后期(成熟期), 加强,河谷进一步拓宽变弯,演变为 型。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河流 。

3. “河曲”和牛轭湖:V 型河谷形成后,落差减小,流速变慢,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道拓宽,河道出现弯曲。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河道比较弯曲,就会出现凹岸和凸岸。通常凹岸 ,凸岸 。

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海岸的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当河床弯曲的程度愈来愈大时,河流的上下河段愈来愈接近,曲流呈“ ”形,出现狭窄的 。洪水期,曲流颈可能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 ,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4. 河流侵蚀类型:(补充)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方向 向河流源头 垂直于地面 垂直于两侧河岸

对河谷的影响 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

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特别强调 ______

5.河流的不同发展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

发展阶段 外力作用特点 河流地貌特点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2.河谷的一般发育过程

3.“河曲”和牛轭湖

初期以溯源侵蚀和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

横剖面呈“”型。

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下蚀减

弱,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

积。

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横剖面呈型。

成熟期继续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以侧蚀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

的型

7.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凸岸。

课中合作探究

1.这些地貌千姿百态,是什么作用的结果?

2.流水侵蚀有哪些类型,分别塑造了怎样的地表形态?试举例说明。

3.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4. 结合所学知识,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4.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查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讨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课堂巩固提升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形成图中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而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江汉平原某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回答下题。

3.牛轭湖最易形成于下列何种地形(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4.下列关于江汉平原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阶段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5.该牛轭湖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的自然作用是( )

①凸岸侵蚀②凸岸堆积③凹岸堆积④凹岸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河流在弯曲段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讷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1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图2)。

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以及形成过程 二、自主学习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地貌 (1)分类: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 地貌。 (2)成因:主要与________有关。 2.河流侵蚀地貌: (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侵蚀地貌。 (2)形成 ①初期:河流落差,流速,侵蚀作用以向___和向_____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 __ 和_______,横剖面成______型。 ②中期:河流落差变,河流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________的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在__岸侵蚀,在___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被_____。 ③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_____,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 ①洪积平原(山前)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流出山口,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搬运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_______ ,进而形成宽广的洪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_____侵蚀,_____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_______ 。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滨海地区) 在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 ______ ,泥沙堆积在_________ ,形成三角洲,连接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三、探究讨论 模拟实验一. 模拟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类型 (1)实验材料:一定长度的塑料盒、砂土、一面小旗、水 (2)实验步骤: ①将塑料盒呈一定角度的放置,并在盒内铺满一定厚度、粗细不均的砂土,将一面小红旗插在接近塑料盒顶端的砂土中; ②对着距离小旗一小段距离的砂土处浇注水流,观察经过流水冲刷后河流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的变化。 (3)实验现象及结论: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7 地貌-学案设计(有答案)

地貌 【学习内容】 地貌类型、地貌与经济建设、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2.会判别等高线地形图 3.理解地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2.会判别等高线地形图 3.理解地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回顾 (一)主要地貌类型 1.地球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称为地貌,它是在地球_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主要地貌类型有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3.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而狭窄__;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河床遭受_侧蚀___形成_曲流__,凹岸不断遭受侵蚀,而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下游河床平缓,流水_堆积_作用强盛,往往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__。以我国广东省丹霞山命名的___丹霞__地貌,也是一种流水侵蚀地貌。 4.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___西南__各省区。喀斯特地貌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主要有石芽、石林、溶蚀盆地、落水洞,还有相对高度较大的“峰林和“孤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指溶洞。 5.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我国的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南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海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的沿海地区。 6.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地貌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风积地貌主要有沙漠(沙丘)和黄土。分布于中国内

陆荒漠里的雅丹地貌也是一种 风蚀 地貌。 7.黄上地貌是指在黄土地区经 流水长期侵蚀 和 切割 而形成的地貌,广泛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以我国 黄土高原_地区最为典型。 (二)等高线地形图 相关概念 1.地形图:在地图上表示地球表面 地貌形态的地图。 2.等高线:在地图上将 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投影到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平曲线。 3.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 的 。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 如右图:甲地的海拔是 ; 乙地的海拔是 ;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三)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貌类型 地形类型 海拔高低 地表起伏特征 等高线特征 高原 地面坦荡, 边缘陡峻 山地 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岩溶作用概念 表石灰岩被溶蚀后形成的地貌。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 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 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 坏的过程。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 Mud Cave Location San Diego County, California

碳酸盐类岩石的相 对溶解度,与岩石 中CaO/MgO比值密 切相关。 可溶岩石的相对溶 解度随CaO/MgO比 值增大而变大。 硫酸盐溶液也有溶蚀性! 粗放式稀土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灾害!!!

隔水层;2.平水位;3.洪水位;4.最高岩溶水位;5.最低岩 溶水位;6.上层滞水;7.水流方向;8.悬挂泉 Ⅰ.包气带;Ⅱ.季节变动带;Ⅲ.饱水带Ⅳ.深部循环带 第二节岩溶地貌 1.地表岩溶地貌 (1)石牙与溶沟 溶沟:地表水沿可溶蚀 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 溶蚀与侵蚀,形成纵 横交错的凹槽; 石芽:凹槽之间残存的 突起岩石。 溶沟和石牙高差一般 不超过3m!!!

石牙发展而来。 峰林or 峰丛??? (3)峰林与峰丛 峰林: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 峰丛:一种山峰基部相连的石灰岩山峰群。 溶蚀洼地: 是与峰林、峰丛同期形成的一种负地貌类型。平面形态为 圆形或椭圆形,溶蚀洼地和溶蚀漏斗常以底部长度100米 为两者之间分界线。 (4)孤峰与岩溶平原 孤峰:兀立在岩溶平原或盆地上的孤立的灰岩山峰。 岩溶平原(坡立谷):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 岩溶地形。长宽达数公里以上。

河北兴隆陶家台喀斯特干谷 源自: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重庆市奉节县小寨天坑 源自: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学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案19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定位] 1.理解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及其对河流地貌的影响。2.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a .提供充足的⑥________________。 b .方便对外联系和⑦______。 c .提供丰富的⑧__________。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 ?? ?? 耕地破碎地区:乡村的规模⑨ 耕地连片地区:乡村⑩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a .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__________状分布。 b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向?______过渡的地带。

【问题思考】 1.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2.想一想:冲积扇和洪积扇的形成有何不同? 3.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4.讨论:河流自上游至下游,堆积物颗粒总是由粗到细吗? 探究点一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河口三角洲更容易和e岸相连() ②a、b、c三处最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③a河段沉积物的颗粒直径一般小于b河段() ④c河段外力作用以搬运作用为主() (2)a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段河流以________(外力)作用为主。 (3)c处河谷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处的外力作用以___ _____作用为主。 (4)c处河流往往在______岸侵蚀作用明显,在________________岸堆积作用明显。河流

2020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1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2

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常常成层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的地貌——V形河谷 (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1)河流中下游多发育冲积平原。 (2)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 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状???? ?鸟嘴状——长江三角洲扇形——黄河三角洲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三、风沙地貌 1.定义: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我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风沙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固定沙丘 流动沙丘 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四、海岸地貌 1.定义: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一、判断题 1.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 2.溶洞的顶部常发育石钟乳、石幔、石帘和石笋。( ) 3.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谷形状都是由深而陡的V 形河谷变为宽而浅的槽形谷。( ) 4.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和沙丘等地貌。( ) 5.海岸堆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等。(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是( )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流水地貌 C .风沙地貌 D .海岸地貌 答案:A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 【学习目标】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利用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图,分析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 1、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堆积地貌地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吗为什么 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

展,聚落分布密集。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 2、为什么在河流的上游,聚落的位置一般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而在河流的下游则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河流的上游海拔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较方便。河流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避免洪水威胁等。 3、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根据图①信息,分别在图②、③、④上合适位置上写出a 和b 【思维导图】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源头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 .向下侵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 .向河谷两岸侵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 .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解析] 向下侵蚀使河流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向河谷两岸侵蚀使河谷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答案] A (2009年湖南师大附中联考)瀑布,地质学上叫作跌 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流动的河 水突然地、近于垂直地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了 瀑布。瀑布地带河流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 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 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另一种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河 流 地 貌 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以河谷为例 以冲积平原为例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4.2 地貌的观察学案设计

4.2 地貌的观察 【学习目标】 1.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地理实践力)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的地貌内容。(综合思维) 3.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习重难点】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知识体系导引】 【自主学习】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按规模大小分类: (1)大规模的地貌类型:高原、、盆地、丘陵、。 (2)小规模的地貌类型:山岭、河谷、山丘、洼地等。 (3)微规模的地貌:山峰、、等。 2、地貌观察的顺序: (1)位置:选择视野比较的地方。 (2)原则:按照、从面到点的顺序。 (3)顺序:先观察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等;最后描述、等更小的地貌特征。(4)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地貌观察的内容: (1)和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2)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还要注意地貌的、、等。 (3)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和。

例如,我国西南山区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2、高度:包括和。 (1)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 分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绝对高度 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例如,甲 点绝对高度为1500米;乙点绝对高度为500米。 (2)能够反映地面的,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海拔)之差。例如,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思考(P77):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相对高度约为多少? 3、坡: 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和。 (1)坡度: ①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来表示。 ②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巨大,影响农业耕作以及交通建设等。 (2)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和、和。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思考:如何判断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综合观察地貌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 【课堂探究一】坡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坡度对农业耕作的影响 坡度对水文特征的影响表现在坡度大、流速快,从而冲刷能力强,这又导致坡度大的坡地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我国规定坡度大于25°的坡地不能耕种。 练习1: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者。完成下列各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

必修一2.2风成地貌学案

高一地理学案8 风成地貌 【教学目标】识别风成地貌,说明其景观的特点。 【主干知识】 一、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主要是在__________地区,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成因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蚀 地貌 1风蚀作用: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 原地。包括______作用和_____作用。 2、由______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积 地貌 1、风中携带的沙粒,在_________时沉 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沉积规律: ________的先沉积;_______的后沉积。 风积地貌在风成地貌中占重 要地位,它们主要表现为各 种类型的______。基本形态 是_________。 风力 搬运 表现为飞沙走石,一般不会形成地貌 1、利用沙丘形态判风向 课本52页,活动 1: 2: 【例题】 (1)、该地区的盛行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我国哪一类地区最可能有此 种地形分布的是() A云贵高原 B黄淮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2、雅丹地貌: 垄、槽的伸展方向与常年风向一致

考查方向二:风积地貌沉积物的分布规律: 思考:课本48页,探究1: 考查方向三: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原因 案例1、亚洲东部季风区强大的冬季风来源于中高纬内陆地区,即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风带来大量的沙尘,在我国西北部地区沉积,形成现在的黄土高原。结合材料,解释黄土高原厚厚的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案例2、课本50页,活动1: 案例3、课本54页,活动2(1): 二、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风沙活动的危害: 2、防治措施: (1)设置障蔽,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植树种草(建___________),增大__________,降低_____,削弱风沙破坏作用。 (3)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 (4)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宏观措施:广泛深入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等。 【探究】课本53页,活动1 (1) (2)

第五章地貌学复习题

1、喀斯特作用(Karst Process):凡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溶解和沉淀),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 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石林:是指溶蚀残留的成片的尖塔状或剑状高大的石芽 漏斗:可溶岩地区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漏斗形或碟形的封闭洼地称为漏斗。 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表而通往地下深处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竖向洞穴。 溶蚀洼地:一种面积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 溶蚀谷地:岩溶地区宽阔而平坦的谷地称为溶蚀谷地。 干谷:岩溶地区干枯的或间歇性有水的河谷。 峰丛:峰丛(peak cluster)是一种连座峰林,顶部山峰分散,基部相连成一体。 峰林:峰林(peak forest)是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其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 溶洞:溶洞是指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 石笋:由石钟乳下滴的水体在相应滴落到地面后发生沉积,形成的向上生长的笋状、圆柱状的碳酸钙沉积体叫石笋 石钟乳:是由洞顶裂隙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沉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饿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 石柱;石笋和石钟乳是成对生长而最后两者连接,或石笋生长与顶板相接,或石钟乳向下生长连接地面,就形成洞穴内部的柱状灰华沉积地貌称为石柱。 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的实质是酸性溶液使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和水溶液中碳酸钙重新沉积两个过程。即:CaCO3 + CO2 +H2O-----2HCO3- + Ca++ 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解力,它们具有质的确定性,是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具有量的影响,是岩溶作用的充分条件。 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

河曲地貌学案

河曲地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复习旧知,探究新知,构建知识网络,展开综合分析,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复习旧知】 1.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 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被称为河曲或蛇曲,通常形成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落差不大的草原、湿地等区域。图为长江上游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了另类的蛇曲之美。目前通天河已经规划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枢纽——侧方水库,该水库位于青海省称多县境内的通天河干流上。 2.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顺序是() ①冰川侵蚀②地壳隆起③侧蚀④断裂下陷⑤下切侵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③②⑤ 3.河曲的形成过程 地势平坦,坡度和缓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侵蚀作用下坍塌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得弯曲凹陷;对岸堆积,形成凸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弯道环流发育自由河曲①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牛轭湖) ②地壳不断隆起抬升,落差增大,河水向下侵蚀切割基岩形成嵌入式河曲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河曲分布示意图”。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比尔卡班巴河曲发展变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读“我国某农业主产区水系分布示意图”,分析该河段河曲对当地种植业的影响。

若尔盖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因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间,被称为松潘高原,又因地处雪山环抱之中,成为高原上的一个盆地。气候比较寒冷,年平均气温约为0℃-2℃,年降水量约为600-700毫米。这里沼泽和湿地多样且分布面积大,是亚洲最好的牧场之一,黄河在这里留连忘返,驻步不前,河曲(或蛇曲)景观让人叹服,但近十年来大量游牧民族迁移到该地,生态环境恶化,河曲景观发生大幅度变化。 草场类型 日平均气温(℃)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0m -5m -10m -15m -20m 原生湿地15.6 11.8 11.6 10.1 10.0 34.5 2.9 严重干扰草场18.2 15.1 14.5 13.1 12.5 45.9 4.3 砂化地草地23.9 15.3 15.5 13.6 13.0 55.6 1.3 1.简述目前当地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河曲演化过程产生什么作用。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l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授权机构。 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治理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20世纪20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第二阶段20世纪20——80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 2.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第五章 地貌

第五章地貌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动力也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 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1构造运动2气候因素3岩性因素4生物因素5人类活动因素 ?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和平原 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 平原:高平原(高原)与低平原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导致地表热量复杂化2 改变降水量分布3对生物界造成影响4 对自然界地域分异影响5 对土地类型分化影响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 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3 生物风化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残留矿物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物质。次生矿物以粘土矿物及铁铝含水氧化物最为常见。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 三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1崩落与崩塌地貌 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崩落形成山坡上部的崩塌崖壁与坡麓的岩堆。2滑落与滑坡地貌 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3蠕动 坡面碎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 第三节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而三者均受流速,流量与含沙量等因素制约。 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 1坡面流水地貌 2 沟谷流水地貌 3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不包括挟沙水流与滑坡在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3).docx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重点: 1. 河流的三种侵蚀作用和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和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侵蚀地貌 【自主学习】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它们对河谷的形态有何影响? 时期(位置)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发育初期()以向和向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型谷 和。 中期()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展变 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侵蚀,堆积。宽 成熟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型谷 【难点解析】: 1、如何理解凹凸岸?(见图1) 2、如何理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水流动到河湾时,表层水流受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冲蚀凹岸(乙)(如图 2),使乙岸不断崩落。由于乙岸表层水流堆积,水位高,受重力作用下沉,甲岸表层水位低,底层水流上升补偿,把从乙岸侵蚀的物质带到甲岸堆积,从而形成凹岸侵蚀,凸岸(甲)堆积。 图 2 图 1 【探究合作】: 读右图回答:河流a、b、 c 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1.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 A.黄河三角洲 B .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 2.右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 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⑥ D .②④⑥ (二)、堆积地貌 【自主学习】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减弱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和三种类型。 位置形成过程地貌类型地貌特点当水流流出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从顶端 山区(山于,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到边缘地势逐渐,麓地带)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堆积下来,形堆积物颗粒由变成地貌。 河流在堆积,形成。地势平坦、宽广 河流中的面积不断扩大,在露 下游地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区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多个废弃 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 河流入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 海口河水流速,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呈放射状 堆积在。 【探究合作】: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A B ② (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它是由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由A到B,沉积物颗粒由到。 (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形成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 第二课时 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教学案 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课时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 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 观的主要特点。 水平1:了解风沙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 含义和分布。 水平2:通过图片,总结风沙地貌和喀 斯特地貌的特征。 水平3:根据资料,能够分析风沙地貌 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喀斯特 地貌的异同。 水平4:能够评价不同地貌对人类活动 的影响。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不同地貌的形成 条件。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风沙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并模拟地貌的演 化。 一、风沙地貌(风成地貌) 风沙地貌是因风力对地表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而形成的地貌。 1.判断正误。

(1)风成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2)新月形沙丘形成于农历月初。(×) 2.新月形沙丘的形态( ) A.迎风坡缓而凸、背风坡陡而凹 B.迎风坡陡而凹、背风坡缓而凸 C.迎风坡缓而凹、背风坡陡而凸 D.迎风坡陡而凸、背风坡缓而凹 答案 A 解析新月形沙丘在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坡度较缓,中部前凸;背风坡重力沉积坡度陡,风因受阻力、继续携带后再沉积形成沙丘的两翼,向内凹进。 3.我国西北地域辽阔,景色奇特。有碎石满地的戈壁滩,也有细沙涌动的连绵沙漠。我国西北地区地表物质颗粒大小悬殊性很大,为什么? 提示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强劲,风力搬运走细沙,大块碎石存留在原地形成戈壁;细沙被搬运至另外地区,风速下降后,细沙沉积,形成沙丘。 二、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岩石的□01化学溶蚀作用和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沉淀作用的总和。在此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1.判断正误。 (1)“喀斯特”是克罗地亚一高原名称;以此命名的地貌分布在较高的地面上。(×) (2)溶洞内石柱是海水入侵而形成。(×) 2.下列地貌中不属于喀斯特的是( ) A.石窝B.石钟乳C.石笋D.石柱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说明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河谷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2.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洪积-冲击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发生的位置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投影展示:

师问:看投影上的几幅图,看看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影响有关? (学生看图回答)生答:第一幅主要受力作用,其余三幅受外力作用。 教师总结: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地貌还受到流水、风、冰川、生物等的影响。引出外力作用的含义。 过渡:我们生活在黄河入,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投影展示小实验视频:(联系实际生活中流水的流动状况,请同学合作探究后填写下面表格) 投影表格 表: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 过渡 实际上河谷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形成河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河谷的形成原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容,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并绘制剖面图。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地貌的发育学案(高一地理)

§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标要求】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分析河谷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河流 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4、理解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5、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引入】齐读:桑落洲唐朝胡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预习新知】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按成因分为:______________ 貌和 __________ =_地貌,他们的形成与— ____ 有关。 1.河流侵蚀地貌: (1)定义: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形成侵蚀地貌。(2)形成:①初期:河流落差,流速,侵蚀作用一以向—和向______________ 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 和________________ ,横剖面成 _______ 型。 ②中期:河流落差变,河流向的侵蚀作用减弱,向__________________ ■勺侵蚀作用增强,河流在—岸侵蚀,在—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被_______________ 。 ③成熟期: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不断__________ ,横剖面呈宽而浅的型。 2.河流堆积地貌 (1)定义: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下来而形成。 (2)分类:①洪积平原(山前) 季节性洪水或河流携带大量________________ 出山口,河道变得开阔,流速减慢,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公开课第一课时

2011—20XX年度高一地理导学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导学案 课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课时 课型新课讲授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时数2课时 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课时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流水作用下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方向及对河谷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②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①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②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习重点 教学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方向对河谷的影响;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关键词河流地貌侵蚀作用侵蚀方向河谷演变堆积作用冲积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教学过程 任务一预习导学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概述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 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和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 有关。 2、侵蚀地貌 成因: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 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类型: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图1

时期(部位)外力作用地貌类型(参见示意图1)发育初期(上游山地)以向和向侵蚀为主,型河谷 中期(中游)向的侵蚀作用减弱, 向的侵蚀作用加强 型河谷 成熟期(中下游平原)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为主 宽而浅的型 3、河流堆积地貌 成因: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的情况下,会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类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它由平原、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部分组成。 组成部分分布位置成因地貌特点 图示 洪积一 冲积平 原 多个扇联合以谷口为顶点成扇形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 下游 多个废弃的连接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在河口前方多呈三角形

流水沉积地貌(学案)

流水堆积地貌 主备人程益芹审核人吴雷云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堆积貌的形成过程 2.理解河流堆积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异同点 【学习过程】 学前质疑: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例举河流堆积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需要哪些共同条件?又有哪些不同? 自主学习----------内容梳理 1、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下来,就会形成堆积地貌 2、流水堆积地貌类型 分布地区作用过程地貌类型 山前水流流出_________,地势_________,河道_________,流速减慢,物 质_________,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洪(冲)积扇 不断扩大而彼此相互联合。_________平原 中下游地 区河流在凸岸_________,形成水下堆积体,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 _________。洪水季节,继续接受堆积。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 _________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_________连接在一起。_________平原 入海口水下坡度_________,加上海水_________作用,流速_________,泥沙 沉积在河口前方。_________平原 合作探究: 1、比较三种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共同点有那些?三种地貌的形成有哪些差别? 2、议一议:黄河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其重要条件有哪些? 3、《全球三角洲告急》文章中指出,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很多三角洲都在不断萎缩,预计到2100年,某些三角洲的面积可能会消失80%以上。而另据百度百科介绍,面积仅次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仍在不断拓宽。那么到底哪些三角洲会萎缩,哪些会扩展呢?根据所学知识能不能分析其中的道理?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word版本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区县学校:××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已经具有读取坐标图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 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第二节山岳相对应,本节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河流地貌”的重点。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4.2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实地观察地貌 (1)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2)先观察视野内的大地貌(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2.其他地貌观察的方法 (1)利用地形图观察。 (2)利用遥感影像观察。 (3)利用无人机观察。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1)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 (1)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2)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①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耕作,易造成土壤侵蚀。 ②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 3.坡向 (1)坡向? ????阴坡和阳坡 迎风坡和背风坡

(2)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5.地貌观察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6.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一、判断题 1.观察地貌时,宜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 2.观察地貌时,也可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 3.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 5.观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 答案:1.√ 2.√ 3.√ 4.√ 5.√ 二、连线题 6.把对应地貌类型连起来。 ①高原 ②山地 A宏观地貌类型③河谷 ④陡崖 B微观地貌类型⑤平原 ⑥河岸 ⑦丘陵 答案:A与①②⑤⑦相连,B与③④⑥相连。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貌类型的观察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