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名人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心理学之父桑代克现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

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遗传: 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环境华生洛克

个人本位论卢帕爱夸罗马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小原国芳)社会本位柏涂孔凯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狄尔泰生活本位论杜威斯宾塞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生活本位论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起源说

博乐..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费斯勒八阶段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司德菲5阶段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高尔登 1869《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

育之故最早讲授教育学

华生外烁论环境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

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传统教育的代表伦理本位论

1.1806年《普通教育学》第一部以科学形成标志的教育学

2.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3.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4.传统代表旧三中心教师教材课堂

5.六类兴趣课程

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闻之问之。。。。。。。

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孟子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内发论代表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学记》战国末期,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1.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

2.及时而教相关而善禁于未发

3.“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4.道而弗牵,强而弗达,开而弗抑(教学启发性原则)

5.长善救失(德育原则)

6.当其可谓时,时而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身心发展关键期)

7.“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

律)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生活本位论生活预备说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代表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遗传代表人物

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认知主义已有经验

1认知-发现说

2认知结构说

1.学习包括获取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2.知识是普遍性的

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

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学王《理想国》教育学萌芽阶段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古罗马《雄辩术原理》同《论演说家的教育》

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科学主义代表

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社会本位

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皮亚杰是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卢梭《爱弥儿》个人本位论最激进的

1.发展自然人教育心理学名人

梅伊曼和拉伊实验教育学

布鲁纳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994年报告: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

认知发现学习。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认知—发现学习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有基本的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其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且基本结构越能归结为定义、原

理或法则,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心理和生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任

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因此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呢个的发

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

洛伦兹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小鹅认母行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

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图式—认知结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

模式或思维模式。)认为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

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的认知发展必须先与教学,学习应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即儿

童只有处于特定的阶段,才能掌握某些概念。

青少年的两种认知歪曲:1、假想的观众。认为自己站在舞台中央,相信别人在关注自己。

2、个人的虚构。认为自己有多么重要,自己是独特的。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他律道德(10岁前)与自律道德(10岁后)。认为在从他律到

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

维果斯基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并创立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被公认

为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强调人的思维和智力是借助语言等符号系统不

断内化的结果。内化是指个体将外在的事物或他人的心智运作转变为自己内在的表征。

提出“最近发展区”“教学支架”。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儿童期与社会》把人格的发展分为8个阶段:婴儿期:信任

感——不信任感(0-1岁)婴儿后期:自主——羞怯怀疑(2-3岁)

幼儿期:主动——内疚(4-5岁)儿童期:勤奋——资本(6-11岁)

青年期:同一——混乱(12-18岁)成人前期:亲密——孤独(18-25)

成人中期:创造——停滞(25-60岁)成人晚期:自我完善——悲观失望(60以上)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道德两难故事

托尔曼认知地图刺激-个体认知-反应

赫尔曼·威特金研究飞行员的垂直直觉时发现:场依存,知觉较多的受到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场独立,较多的受到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卡根

冲动型与沉思型。冲动型反应快出错率高,沉思型反应慢出错率低。

戈登·帕斯克整体型与序列型。整体型者提出假设较复杂,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序列型提出假设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

比奈和西蒙 1905年,智力量表,即斯坦福—比奈量表。

加德纳人的智力并不是单一的一元结构,而是分为七种智力: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往。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即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通过教学机器和程序化的教科书来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操作条件作用。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的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箱学习装置(踏杆取食)操作条件反射。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3、回避条件作用4、消退5、惩罚(不是负强化,是抑制行为只是暂停行为,不能根除)

巴甫洛夫铃声刺激,控制狗的唾液分泌实验。提出经典条件作用。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消退d恢复

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泛化3、辨别

强化论。由行为主义学习论提出。认为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的这种行为所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

培因,荣格,阿德勒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

加涅 1.学习结果分类2信息加工理论3.智慧技能层次论

学习结果分类五种:1、言语信息学习2、智慧技能学习3、认知策略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的学习

信息加工学习论,编码过程。

桑代克科学教育心理学奠基人。第一个拿动物做实验推测人的心理的学者。相同要素说2效果律

动物学习迷箱实验

“试误学习论”认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这种联结的形式是通过盲目的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2、练习律3、准备律

遗忘的痕迹衰退说,“练习律”

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原理:将低期望的活动与高期望的活动联系起来,可促进低期望活动的发生。即可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但不可反之。也叫“祖母规则”

柯勒格式塔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提出顿悟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猩猩解决问题实验。关系转换说

奥苏泊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

据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知结构提出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

1.有意义接受学习

2.先行组织者

3.学习简繁程度

4.同化a下位学习(类属学习)-规例学习-接受学习 b上位学习-例规

学习-发现学习

5.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附属内驱力(外

部)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有迁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即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它包括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原有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这三个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的。

同化说。遗忘是只是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五种又分为两类: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

意义在于:如果学生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其学习就会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成为其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

韦纳成败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并发现人们常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

好坏,身心状态,外部环境等。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部分:一类是追求成功的倾向,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倾向。

首先将关键词法入外语教学,关键词法包括两个阶段:声音联结,心像联结。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自我效能理论最早提出者。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种成就行为的主管判断。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音箱。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指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归因方式也可使个体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出现变化,替代性强化也会影响自我效能。

1.观察学习过程 a注意过程(观察直觉)b保持过程(信息存储)c再

现过程(记忆转为行为)d动机过程(观察到行为)

柯维顿习得性无助。指学习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并由此产生沮丧情绪、丧失动机,甚至不去避免失败,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称为接受失败者。勃洛菲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而且是在有客观的证据直接表明进步与成就出现时给予。

沃尔夫,任德沃斯沃尔夫形式训练说,认为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在形式训练说看来,训练和改进心理的各种官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桑代克和任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桑待克,相同要素学说

贾德经验类化说,又叫概括原理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能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

同原理,即主体将所获得经验类化。

对原理学习得越好、越透彻,对新情境的适应性就越强,迁移就越好。概括化的原理的经验是迁移产生的关键

(德国)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

1.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1776年第一位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

辛格莱,安德森,格林诺辛格莱和安德森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迁移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个体在先前学习中已形成的产生式系统与当前学习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格林诺情境性迁移理论。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去学习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

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三段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吉克,霍利约克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括结构特征的相似(本质相似)与表面特性的相似。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过程进行研究,采用无意义的音节最为记忆材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以后,几乎不再遗忘。以往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负加速型。

弗洛伊德动机遗忘理论最早提出者。又叫压抑理论。通过催眠发现,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内发论代表性本能精神分析学派

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认为心智技能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分

为五个阶段: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迈克卡学习策略分类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吉尔福特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出,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由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构成。其实,创造性思维是一个由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等组成的复合思维。把思维的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1、用此的流畅性2、联想的流畅性3、表达的流畅性4、观念的流畅性。

普雷斯顿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划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

阿尔波特社会心理学创始人。认为群体对个人活动有促进与阻碍作用,为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勒温最早研究群体动力,认为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过程之中。

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波斯纳,布鲁巴奇波斯纳教学反思关系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布鲁巴奇等提出教师可采用4种方法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罗杰斯 1.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学生为中心自由为基础

凯尔曼服从-同化-内化

幼禽认识并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态学家)

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

奈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韦克斯勒量表--韦克斯勒(1936年,美国)

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笼”试验)--桑代克)

迁移理论经验类化说--贾德(美国心理学家)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

陆钦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痕迹衰退说--起源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同化说--奥苏伯尔

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普雷斯顿

教师领导方式-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勒温

教师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波斯纳

卡特尔人格特质科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PF16)

明尼苏达人格测验(MMPI)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EPPS)

罗夏克罗夏克墨迹测验莫瑞主题统觉测验

斯蒂芬逊 Q类分类法)

双轨制学制(19世纪欧洲);(2)单轨制学制(19末20初世纪美国);(3)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

我国: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近代学制开端;1904年“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就是“六三三”学制。

1.1982 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举办各种学习哦啊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1986 4月12日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标志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1904 教育法 1905

4.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6.王国维 1901 翻译了《教育学》中国最早了解的教育学

7.凯洛夫苏联 1949主编的《教育学》人手一册

8.盛宣怀 1897 上海南洋公学我国最早的学校

9. 张百熙 1902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旧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未实行

10.蔡元培壬子葵丑学制提出美德即知识

11.冯忠良学习分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2..张大均问题分类

13.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

14.凯洛夫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1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宁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闲死在家里!宁可去碰壁,也不能面壁。是狼就要练好牙,是羊就要练好腿。什么是奋斗?奋斗就是每天很难,可一年一年却越来越容易。不奋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来越难。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拼一个春夏秋冬!赢一个无悔人生!早安!—————献给所有努力的人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教育心理学总结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3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环节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策略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调整 4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 意义识记占优势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 熟练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6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 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2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 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 认知阶段操作分解阶段操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阶段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包括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7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交往风格不同 交往认知不同交往情感不同 8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 自我完善 认知他人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9认知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 10高校教师的角色认知 11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社会地位职业道德言行举止 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 都会充满自豪感。 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教师角色信念阶 12 13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树立学习榜样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师德魅力是教师 的灵魂。 14 15 教师的职业期待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个人魅力崇高的职业道德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 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问题解决的顾 16 17 构成权力性威信的因素传统职位资历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 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决定 教师威信的人格特征有 资历声望才能品德 18 19 20 21 教师成长的外部途径严厉惩罚激励、帮助学生让学生敬畏 富勒和布朗(Fuller& rown)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教学监控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 23 24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5 26 27 28 29 30 31 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社会规范学习 只有过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学生把“会飞”作为所有鸟的本质特征,是变式错误因素造成的。 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我们把植物分解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知识的分析 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形象记忆 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 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 “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这一事例中,运用了语义编码 短时 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是有限的,大约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条件和途径 32 33 7 ±2组块 34 35

教师考编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心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基本内涵 研究对象&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a.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节发展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是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学科体系基本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三节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教育性、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简答题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劳伦兹首先 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4. 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填空题 1.童年期。 2.少年期。也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填空题 3.青年初期。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这学期,我通过学习了《学科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也对学习中的很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本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这也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心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通过认真学习学科教育心理学,我知道了作为一位教师,必须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掌握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知识的定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形式,以及元认知和概念学习,这些关于知识学习的内容让我对"知识"二字有了不同的认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没学习之前虽然觉得自己很清楚什么是知识,但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出来,学习了教育心理学后才知道知识是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中的信息,或者说是主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了,能用心理学的一些术语和理论来解释学习中的一些现象。在不经意间就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联系起来,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去理解、解释。 而且我认为学习策略的学习这章内容也非常重要,虽然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经常会使用某些策略,但从未系统的考虑过,经过学习,我们可以系统条理的了解我们在学习中所使用的策略。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给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辅导,帮助不善于使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并且要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愿意将心中的困惑告诉你,同时要和他一起面对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能轻视你的学生,要尊重他们,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做到由原来的被迫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1 、 教育心理学: 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 2、 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 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 布鲁纳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 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 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心理变化。 8、 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9、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 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 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 2)青年初期:抽象 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 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 4-5 岁是学习书面语言 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 )前运算阶段(2-7 )具体运算阶段(7-11 )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 )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 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 )主动敢对内疚感(4-5 )勤奋敢对自卑感(6- 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 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 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着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1.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 2.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 3.现代心理学之父 : 比维斯 4.心理学之父 : 桑代克 5.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6.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柏拉图 7.外铄论--荀子、华生 洛克 8.遗传: 高尔顿 霍尔 董仲舒 9.环境: 华生 洛克 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生活本位论 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 活动课程论 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生物起源说

(美国)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起源说 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八阶段---- 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 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阶段预备生涯-- 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 退出生涯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 代表人物。 《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最早讲授教育学。 外烁论环境论。 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 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闻之问之。。。 (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教育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 .内发论代表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教育学心理学名人

教育学名人 1.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长”。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 3.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4.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5.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6.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轮论的典型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7.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 8.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基本理论创立的“宪章”。他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 概念是“人力资本”。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藏量的分析方法,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9.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以此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他试图以心理学的 “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育过程。他著有《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他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与系统化过程。他率先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10.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他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他最早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他的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学校应达到那些教 育目标;2.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1.朱熹“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12.荀子是中国古代“外栎论”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13.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14.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 15.裴斯泰洛奇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他的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16.斯兵塞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7.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 1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以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核心观点)。 20.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使用过课程一词,它始见于唐代。 21.杨贤江著有《新教育大纲》,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 22.柏拉图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3.康德是西方社会本为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必考100个重点知识汇总(背诵版) 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3、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教育学_心理学名人总结

教育学名人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心理学之父桑代克现代心理学之父比维斯 中国现代心理学之父”的王国维 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柏拉图 外铄论--荀子、华生洛克 遗传: 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环境华生洛克 个人本位论卢帕爱夸罗马人格本位论(偏向个人本位论裴斯泰洛齐小原国芳)社会本位柏涂孔凯伦理本位论(偏向社会本位论):康德赫尔巴特 文化本位论斯普朗格狄尔泰生活本位论杜威斯宾塞 夸美纽斯(17世纪)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最早对班级授课制(兴起于17世纪的乌克兰)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泛智教育”。把教育学作为了一门学科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组织进行论述。他主张“一切只是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这是以个人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现代教育的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应在《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将儿童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化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生活本位论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经验课程论活动课程论现代教育代表,主张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利托尔诺和沛西能生物起源说 孟禄(美国)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起源说 博乐..教师成长4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 费斯勒八阶段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与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 司德菲5阶段预备生涯专家生涯退缩生涯更新生涯退出生涯 孔子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应在《论语》中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促成了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代表人物。、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 高尔登 1869《遗传的天才》遗传决定论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遗传决定论 洛克(英国哲学家)提出的“白板说”是外栎论的典型代表,环境的代表他的《教育漫话》是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提倡绅士教育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 育之故最早讲授教育学 华生外烁论环境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教育原则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 舒尔茨(美国经济学家)1960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心理学知识点重点复习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基本术语 心理学: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回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认可:心理学曾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心理学也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诸形式及其内隐、外显行为反应的一 门学科。)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派别,反对研究意识,代表人物是美国的B. Watson。行为主义集中关注环境事件(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将人比为具有心灵黑箱子的机器,方法学上强调以客观的方法处理客观的材料(可观察和测量的外显行为),注重实验研究。 认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学习的结果。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学):心理动力学观点源于S. Freud,其主要目标是解释意义,其中很多是无意识的内容。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冰山结构体现了人格构成,将心理比作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战斗。 本能:本能指个体不用学习就能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行为倾向。Freud认为性驱力是人行为的根本动力。 范式:是科学界用来使局部经验有意义的一种广泛的理论假设系统,它包括理论假设、一致的比喻、认可的观察方法。 心理学缺乏统一的范式,但有学派思想或观点。 复习题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 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科学心理学同民俗心理学有什么根本区别? 民俗心理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与心理活动或自然现象有关的一些比较神秘的现象进行的猜测性的解释,带有很强烈神秘主义的色彩,比如算命,相面,占星术,琢磨人,分析梦等等。其中有一些合理成分,但是更多的是用假想来解释现实,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而科学心理学是基于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科学心理学有学科继承性(哲学和生理学)(适当阐述近代哲学和生理学的发展进步)。科学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范式有自己的理论主张(研究对象的模型或抽象图象)并且能把抽象的心理现象作出公认的比喻(将研究客体比作已知的客体)具有公认的方法。注重科学实验和实验数据 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能够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改善行为(这几个方面请同学们具体举例加以说明)。 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得益于哪些学科的影响?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根源悠长。 首先是哲学的影响,从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都能发现关于心灵和肉体关心的讨论,如中国古代的关于人性善恶的探讨,古希腊Aristotles, Plato 都探讨了身心关系。一直到近代英国的洛克提出了人的学习和教育的关系的“白板说”。其次是生物学根源,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的《物种起源》(1859)提出进化论(evolutionism),“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再次是德国生理学研究。最后是医学研究的影响,关于大脑受到损伤后的心理活动变化的研究也影响到心理学的诞生,P. Broca(1824-1880)发现语言运动区(受损后能理解但不能流利地说)。C. Werniche (1848-1904)发现语言感觉区(受损后既不能清楚表达,又 不会听)。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试: 指导实验操作的人,他可能参与实验设计也可能不参 与。 被试:参与实验操作的人,一般是招募而来并经过遴选。信度:表征测量能否产生一致结果的客观测量指标,它包括三方面—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类似问题答复一致性); 评定者之间的信度. 效度:表征测量能否获得想要的结果,包括经验效度和参照 效度。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主试选择和操作的变量。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被试的反应变量。 混淆变量:能够产生效应、并且其效应和自变量的效应相混 淆的变量. 单盲研究:只有被试对研究的重要方面茫然无知,这一设计 加强了实验的标准化。 双盲研究:被试和研究实施者一样都不清楚研究的某些重要方面,这能避免主观期望或安慰效应。 复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 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停留在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它的优点是因果关系明确,缺点是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只看现象未见本质。描述研究尝试描述业已存在的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