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简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简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简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100位名人总结,附照片,详细简介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总结

1.艾宾浩斯德国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赫尔曼·艾宾浩斯

他发现了一些遗忘规律。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

的速度被遗忘,然后会缓慢下来。而已经长时间记住的

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这就是著名的“遗忘曲线”,

这个也被称为“艾宾浩斯曲线”。

曾经指出心理学有源远流长的过去,但却只有短短的历

史。

2.柏拉图古希腊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

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

学生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

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主张1.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

2.教育目的旨在谋求身心均衡发展

3.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

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

师。

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4.裴斯泰洛齐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

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

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

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教育心理学理念:

1.人性中含有原始性,社会性与道德性

2.强调以爱为教育的中心

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智)、心(情义)、手

(行动)三方面均衡发展

4.重视儿童个性发展

5.赫尔巴特瑞士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

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

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

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巨大、广

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

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

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1.人类的心兼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

2.教育应以道德为先,而道德教育之实施则以自由、完

美、善意、权利、正义为基础

3.重视儿童兴趣

4.教学重程序

6.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

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

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

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孟子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约公元前390年—约公元前305年),名轲,

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

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

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

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

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

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

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人性之善也,尤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不下”

8.荀子战国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

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

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

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9.桑代克美国行为主义学派人称“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

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教育科学运动中心思想。

著名研究:1.儿童阅读心理的研究;2.智力与智力测量的

研究;3.资赋优异儿童的研究;4.天性与教养问题的研究

系统学习理论要义:1.试误学习

2.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训练迁移(学习迁移)

10.杜威功能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约翰·杜威,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著

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跨哲学、心理学、

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主张:1.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充实学生在校的学

习生活,重于教其准备未来的生活;

2.学校教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与能力

3.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知识

4.主张教育本身无固定目的

11.盖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2.斯肯那极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后期对学习心理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家

属新行为主义论者

是操作条件作用学习论的创始人,极端行为主义的代

表。

操作条件理论的要义:

1.操作条件要义与经典条件要义的区别

2.从效果律到强化原则

3.后效强化是行为习得的关键

4肯思纳箱

5.强化程式

6.连续渐进法与塑造

7.行为矫正

13.柏特心理史学家

指出,原本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自从受到自然科学影响转向科学化之后,先是失去人的灵魂,继而又失去人的心,最后索性连人的意识都完全丧

失了。

14.詹姆斯美国元老心理学家

著《同教师的谈话》——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告诉教师:“心理学是一门

科学,而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必须与心理学所提及的原理相一致”。

15.皮亚杰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与道

德法展两方面,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

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

长足的发展。

*认知发展论基本要义:1.认知结构与基模;2.组织与适;

3.平衡与失衡;

4.建构主义的观点

*认知发展论的阶段观:

16.布鲁纳美国对认知心理理论系统化做出贡献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 , 1915—)美国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认知过程进行过大量研究,在词语学习、

概念形成和思维方面有诸多著述,对认知心理理论的系统化和科

学化作出一贡献。

他宣称:“任何学科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能有效地教给处

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这在美国引起了一场课程改革运

动。布鲁纳非常注意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巨大作用,他认为:

要让儿童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育应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

发展;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发现法”是儿童的主要学习方法。

17.维果茨基苏联认知发展论

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

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

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

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认知发展理论要义:

1.社会文化是影响认知发展的要素

2.认知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3.从实际发展水平延至可能发展区

18.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期发展论

新弗洛伊德主义。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

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

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

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

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在理论上属本能论范畴

19.佛洛伊德奥国精神分析论精神医学家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

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

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人之所以患精神疾病,

主要由于长期内在心里冲突所导致的情绪困扰”

理论要义:1.人格的构成中包括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三部分;

2.三个我因为人格互动而产生人格动力;

3.人格发展主要产生在自

出生到青少年的成长阶段;4.每个时期的人格发展虽各有特征,但

因均与本我之内在的性与冲动的欲力有关,顾都采用与性器官有

关的含义命名。

20.玛西亚美国

统合状态:1.迷失型统合;

2.未定型统合;

3.定向型统合;

4.早闭型统合

21.科尔伯格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

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

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

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三期六段论:

22.巴甫洛夫俄国提出经典条件作用(古典制约作用)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

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

一,曾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经典条件作用之形成,基于以下几个变项:

1.无条件刺激(或非制约刺激,简称USC,US)

2.无条件反应(或非制约反应,简称UCR,UR)

3.条件刺激(或制约刺激,简称CS)

4.条件反应(或制约反应,简称CR)

23.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

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他还把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动物研

究、儿童教养和广告方面。他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24.班杜拉美国社会学习论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最大贡

献就是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技

术。一般视其为行为主义者

其社会学习论基本要义:

1.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

2.学习的产生非系于强化

3.学习得自观察与模仿

4.模仿学习有不同的方式

5.模仿学习决非机械式反应

6.最能引起儿童模仿的楷模

7.观察学习的四段历程:注意;保持;再生;动机

25.博隆姆美国精熟学习论

26.卡洛

构想对传统教育观念的挑战,认为学生的性向只是反映在学习速度上的指数;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能力,所不同的只是学习时间的多寡而已。

27.凯勒美国凯勒计划/个人系统教学法

28.奥苏贝尔美国意义学习论创始人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信息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

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基础,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

“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掌握新知识的实质性意义的

过程。这无疑是一种可靠又可信的解释。

29.安德逊认知心理学家

30.吉尔福德结构的研究

治理结构中的扩散思维,亦是代表人类的创造力。

1.创造的意义

2.创造的人格特征

3.创造力的培养

31.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极端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者所服膺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

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

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2.康布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誓不能仅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矫正,而必须从设法改变他的行为或信念入手”

教育思想:他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仅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者谋生技能

33.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博士、教授、美国应用心理学的创始

人之一。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方面,他们继承了19世纪末W.

狄尔泰和M.韦特海默的传统,主张正确对待心理学研究对象

的特殊性,反对用原子物理学和动物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

人类心理,主张以整体论取代还原论。

.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学习观。罗杰斯把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无

意义音节学习,一类是意义学习。他认为对学习者有真正价

值的则是意义学习。

34.瑞斯美国

提倡价值澄清法

35.柴德美国

著《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研究传统》,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批评:

1.人本心理学的概念不够明确

2.人本心理学只陈述概念性结论

3.人本心理学的原则推论困难

4.人本心理学因善而害真

36.毕恩美国

指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中小学所推行的情意教育未见成效的原因:

1.缺乏明确的目标

2.缺乏周详设计

3.缺乏评量依据

4.理念缺乏共识

37.温纳美国

三向度归因论

原因:a能力b努力c工作难度d运气e身心状况f其他

三个向度:1.因素来源 2.稳定性 3.能控制性

38.海德社会心理学家

1.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

2.除对别人的行为归因外,也对自己的行为归因

39.卡芬顿美国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论

40.斯皮尔曼英国智力二因论

斯皮尔曼根据智力测验相关的研究提出著名的二因素论,认为智力

可被分析为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他反对联想理

论。

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他发现有五类特殊因素:①口头能力,②数算能力,③机械能力,④

注意力,⑤想象力。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41.塞斯顿美国

基本心理能力群因论

A 语文理解 b 语词流畅 c 数字运算 d 空间关系 e 联想记忆

F 直觉速度g 一般推理

42.吉尔福德美国智力结构论

1.引起思维的材料,决定思维的内容

2.进行思维的心理活动,决定思维的运作

3.整理思维的结果,获致思维的产物

43.葛敦纳美国智力多元论

强调人类的心理能力中,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七种不同智力:

1.语文智力

2.数理智力

3.空间智力

4.音乐智力

5.体能智力6,社交智力7.自知智力

44.斯顿伯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智力三维论

1.组合智力

2.经验智力

3.适应智力

45.比奈法国采用心里计量取向编制智力

法国实验心理学家,智力测验的创始人。1905年他与T.西蒙一同创造了

测量智力的方法,编成了《比奈-西蒙量表》。

46.推孟美国

他以为借助于智力测验可以深入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

个体之间的先天差异究竟有多大;(2)个体差异在不同的总体中

呈现怎样的特定变异模式。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

在1916年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Stanford-Binet Scale)。该测验有90个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引入

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简称智商)的概念。所谓智商,

就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称

比率智商,作为比较人的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47.卡毕美国

1.一般智力上无差异

2.学业成就上有差异

48.韦克斯勒美国心理测量学家

美国医学心理学家,韦氏智力测验的编制者。韦克斯勒是继

法国比纳之后对智力测验研究贡献最大的人,其所编的多种智

力量表,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

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所有的分测验都转化为平均数为

10、标准差为3的标准分数(又叫量表分)。言语智商(VIQ)、操

作智商(PIQ)和全量表智商(FIQ),它们均是以100为平均数、

15为标准差的离差智商。根据各个分测验的得分转换成量表分,

将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量表分相加便得到言语量表分和操作

量表分,二者相加便得到全量表分。最后根据相应用表转换成

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以及总智商。

49.柏恩斯坦英国社会心理学家

匮乏假说

50.麦克里蘭美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987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麦克利兰早期对社会动机问题很感兴趣,发展了期望学说。

1、成就需要

2、权力需要

3、亲和需要

51.古柏史密斯

书《自尊心的养成》

三个条件:1.重要感 2.成就感 3.有力感

52.魏特金美国“认知型之父”

场独立与场依赖

53.盖奇美国

认为一个人精通学习理论,仍然未必知道如何教学生有效学习。

54.布卢姆美国

布卢姆经过长年的心理教学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

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效

应。他继承了泰勒的研究成果,率先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布

卢姆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

所谓"掌握学习",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

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

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

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该方法将学习分为小的单元,学

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指导学生以80%~100%

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55.辛普森

出版《教育目标分类:技能领域》

七类目标:1.知觉作用 2.心向作用 3.引导反应4,机能反应

5,复杂反应 6.技能调适7.创作表现

56.盖尔美国

著《学习的条件》

将教学产生的结果分为五类:1心智技能2认知策略3语文知识

4动作技能5态度

57.康尼美国

出版《纪律与教室内团体管理》

1.让学生了解以洞悉教室内一切情况

2.能在同时间内兼顾处理不同的事故

3能使分段教学的活动运作顺利进行

4.能始终维持全班同学参观学习活动

5.能营造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6.责罚某一学生时避免产生涟漪效应.

58. 福禄贝尔德国

教育心理学理念:

1.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性

3.重视团体游戏的社会教育化功能,基于此意福氏创始

了幼儿园

4.重视儿童感觉与知觉的发展

5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

求成需求与必败需求的理念

60.利托尔诺

《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人民的教育》——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

孟禄

是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教育史教科书》——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

61.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

《教育概论》——教育的交往起源学说

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等

62.培根

①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②提出了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

63.夸美纽斯

①《大教学论》;

②最早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作用;

③提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明确指出教育中必须尊重人、按照人的自然

天性塑造人。

65.康德德国首开教育学讲座;

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

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

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

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得问题。’”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

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

世界。

66.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①《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②建立了“四段论”教学体系,强调教育、教学的科学基础是心理学;

③最早阐述和论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④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⑤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成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从而使班

级授课制基本定型。

67.卢梭法国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

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

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

①《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新爱洛绮丝》;

②提出“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论;

③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

④ “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的发展”;

⑤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

68.斯宾塞英国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

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

教育及阶级斗争。

①《教育论》——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教育;

②《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国外最早出现“课程”一词的著

作;

69.布鲁姆美国

①《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基本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

域、动作技能领域;

②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70.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全面发展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

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没有聪明能干的教师,就没有集体。”——说明教师个体劳动

的重要性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

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主体性原理;

71.蔡元培

①提出《对应教育方针之意见》,包含有德、智、体、美

四育因素,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

发展的教育思想;

②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

感教育完成其美德。”

72.陶行知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①提出了“生活教育论”,包括“生活既教育”“社会既学校”“教学做

合一”三个部分;

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73.霍尔

①创办了《教育心理学》杂志,在儿童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②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遗传决定论”

74.、斯金纳

①提出了“操作强化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观);

②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③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75.加涅

①提出了“知道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②《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代表了20世纪末科学心理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极大成就;

③提出学习的要素包括:学习者、刺激情境和刺激、记忆、反应;

④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分

别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

⑤按知识学习的结果将知识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

度五类;

⑥提出“智力技能层次理论”,把智力技能分为五个层次: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

概念、规则、高级规则;

76.安德森

①提出了“认知表征学习观”理论(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

②认为心理表征的实质是知识表征,知识表征的模式为单一性编码、多重性编码

两种形成。

③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有关“是什么”的知识——陈

述性知识与有关“怎么做”的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77.索里

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联想性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尝试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模仿性学习、顿悟性学习、含有推理的学习

78.梅耶

将学习分为: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

麦卡尔总结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79、布瑞安

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存在于练习的进程中。

80、加里培林

提出“智力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将实际动作的内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

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81、贾德

提出“概括说” ——技能的迁移理论;

82.里斯

提出关于创造力的“认知的初级加工”观点;

83、华拉斯

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学说,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

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84、福克

总结出创造力的“产生探索模型”,把创造力划分为生成阶段和探索阶段两个阶段;

85. 马杰

①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提出了“行为目标的阐述理论与技术”,

②并提出写得好的行为目标应具有三个要素:①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或说什么);②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③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

86.拉托斯提出了“教师素质结构葱形图”。

87.费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

利昂·费斯汀格(1919-1989)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研究人的期望、抱负和决策,并用实验方法研究偏见、社会影响等社会心理学问题。他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有很大影响。195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88.斯坎特(1922-199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

的生理状态和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

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

院院士。

89.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卡特尔(1905—1998),美国心理学家,最早应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他对心理测验的研究,对个体差异的测量,以及对应用心理学的倡导,有力地推进了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运动。他编制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十分广泛。

90.海布(1904—1985),加拿大心理学家,

提出细胞联合理论来解释知觉及在大量脑组织损伤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智力水平的现象。他强调早期经验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正常环境刺激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1960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9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91.荣格(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

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由于两人

观点不同而分裂。与弗洛伊德相比,荣格更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

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倾向。

92.哈洛(1905—1981),英国比较心理学家,

早期研究灵长类动物的问题解决和辩别反应学习,其后用学习定势

的训练方法比较灵长类和其它动物的智力水平。曾荣获国家科学奖,

1951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6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93.坎贝尔(1918—1996),美国实验心理学家,

进化哲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家之一,进化认识论的奠基者。197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土,197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94.托尔文(1927- ),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

在人类记忆方面的研究世界著名。他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

和语义记忆,并认为记忆的存储和提取是两个彼此独立的功能。

1983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8年当选为国

家科学院院土。

95.乔姆斯基(1928- ),美国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

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这一理论不仅获得语言学界很高的

评价,而且在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等方面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

1972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8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

出科学贡献奖

96.阿希(1907—199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她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特质的因素分析、测验编制以及文化因素和团体差异对测验分数的影响等方面。1967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97.波尔比(1907—1990),英国心理学家,

杰出的儿童精神病学家。他将心理分析、认知心理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统合在一起,纠正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童年经历的过分强调和对真正创伤的忽视。198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98.沃尔普(1915-1997),美国行为治疗心理学家。

他的实验研究表明,动物神经性症状的产生和治疗都是习得的。因此,他认为治疗人类神经症的方法也可由此发展而来,于是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以减少神经症行为,并从该范式出发,发展了系统脱敏技术。

99.布罗德本特过滤器模型

布罗德本特(1926-1993),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主张用信息加工理论研究注意、感觉和记忆等认知过程,提出了注意的“过滤器模型”,为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做出了很大贡献。197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00.莱士利(1890-1958),美国神经心理学家、行为主义者。

他以研究大鼠的形状视知觉和有关学习和记忆的脑功能而闻名,提出了大脑机能定位问题上的两个重要原理,均势原理和整体活动原理。192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案例分析) 1.李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内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 A.其身体素质差 B.其人缘不好 C.体育成绩不好 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 (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 B.学习能力问题 C.恋爱问题 D.性心理问题 (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 C.得到集体的关照 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

(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 A.比较法 B.投射法 C.反省法 D.访谈法 答案:(1) D (2) A (3) (4) 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惧症 D.疑病症 (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 A.情绪方面 B.行为方面 C.观念方面 D.意向方面 (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范畴是。

A.人格障碍 B.神经症 C.性变态 D.精神病 (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放松疗法 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 C.思维阻断法 D.多参加集体活动 答案:(1) A (2) C (3) B (4) 3.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与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1)本案例属于心理学的问题属于。 A.自我意识 B.归因 C.自我效能感 D.心理健康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2018年最新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附答案)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 B A. 个性心理;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现象; D. 个性倾向 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 D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 情绪; B. 情感; C. 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 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 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C A. 个案研究法; B. 观察法; C. 定性研究法; D. 定量研 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 动机冲突中的()。 B 39 A .趋避冲突; B .双趋冲突; C .双避冲突; D .双重趋避 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A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 .环境和教育是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 关键因素; D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A A . “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 B . “ 爱人只 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 C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 . “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A A .具有两面性; B .具有稳定性; C .具有外显性; D .具 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B A .集中性与分散性; B .连续性与阶段性; C .平衡性与差 异性; D .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奖惩; D. 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 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 直接强化; B. 间接强化; C. 奖惩; D. 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C

心理学精华版 心理学概念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四个方面。 问题: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 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物的反应。 气质: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三个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马斯洛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元认知: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心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 高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教的心理学现象及规律的学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 依据操作学习原理,强化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例如企业对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职工颁发奖金。 2.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例如企业不允许在工作时间打个人电话 3.正惩罚:施加一个坏刺激。这是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 4.负惩罚: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之正惩罚更为常用。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无需外力作用的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指那种不是由活动本身引起而是由与活动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刺激或原因诱发出来的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修订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 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 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 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我十分喜爱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理及学习动机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高校教育中,大学教师往往表现为社会代言人,是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输出者,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学生大多都会以教师的言行为榜样。因此,教师在教育劳动中抱有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大学生们正处于青春期,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部分。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思维等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并且在实际观察中,他们能够从一定的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大学抽象深奥的内容和较高的学习标准,促使大学生的逻辑记忆力高度发展,他们的记忆是在充分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和实质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能深入分析所学内容,还能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想

象处在由理想转为现实的关键期,并能根据要求和需要朝着一定的目标进行想象,想象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且创造性的成分日益增多。 大学生社会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进一步成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领域的扩大等,从而产生了许多新需要,伴随着这些新需要的是否满足,大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他们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较强烈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他们对需要的认识和评价尚不完善,对情绪的控制力还不强,会出现时而情绪高涨,时而自暴自弃,时而平静、时而激动,时而外显、时而内隐。其次,进入高校后,他们在逐渐产生更广泛的需要,如自我实现的需要、渴求知识的需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爱情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的满足与否,使得他们出现了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体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体现在虽然自觉性有所提高,但还存在惰性;虽然理智成分增加但还缺乏自制力;虽然勇敢但缺乏毅力;虽然独立性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依赖性;虽然果断性增强但仍带有冲动型。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薄弱的一面。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大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一方面喜欢更多地从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来衡量和评价所从事的活动和接触的事件,并为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另一方面他们的人生观基本上是从感性体验中得来的,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发生变化时,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 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 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 思想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 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 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 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 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整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研究包括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心理研究包括 无意 识研究和有意识研究。所谓意识,就是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总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正是因为具有意识,人才能够觉察到作用于感官的外部世界,人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特征与其联系,并能主动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人也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主观世界,明确自己的行为动机和内心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与情绪状态,知道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由于具有意识,人不仅能够认识事物、评价事物、认识自身、评价自身、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和自身的能动的改造。 3、个体心理系统? 答: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所具有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该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

人的需要有生理的、社会的需要,物质的需要、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人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则对人的需要进行调解和控制,并由此确定个体对客观世界民的总体看法与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与其关系。 a.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b.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属性、特征与其联系,还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管体验,这就是情绪过程。它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可以说客观事物是情绪体验的客观来源,而人的需要是情绪产生的客观原因。 c.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中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就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小杰、阿勇和乐乐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的成绩在班上都不错。小杰立志期末要拿全额奖学金,所以每一门课都学习得非常认真;阿勇的父母都是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十分卖力;乐乐非常喜欢自己选择的这个专业,除了 课堂认真学习外,他还在课后积极地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本专业最前端的信息。请结合学习动机的相关知识,分析本案例中三人的学习动机各属哪种类型,有何优劣。并谈谈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小杰等三名同学同寝室同学习,因受到不同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的激励而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班上成绩都不错。三人的行为可以应用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学习需要动机理论进行说明和解释。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奥苏伯尔 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它由三部分构成:认知内驱力:以认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从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派生;自我提高内驱力:认为学业成就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是间接学习需要,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学习是为了获得 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说明学生在感情上具有依赖性。 这三个部分在学生学习中都必不可少,但随着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 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小杰立志期末拿全额奖学金而认真学习,是为了满足自尊、赢得相应地位,是以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主;乐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是以认知内驱力为主;阿勇受到教师父母的影响,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十分卖力,其学习动机三者均有。 小杰的学习行为指向当前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指向未来学术 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是间接学习需要,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 知识本身,是外部动机,外部学习目标达到后学习动力可能减弱。乐 乐非常喜欢本专业,刻苦钻研,是以求知为目标,以知识获得为满足, 是由好奇心、探究欲发展起来的,对乐乐的专业发展和毕生研究会有 持久的影响,但在学习过程中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必不可少的。阿勇应该逐步将学习动机调整到以认知内驱力为主,寻找学习主攻方向。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和职业性,在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适当奖惩;科学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责任感;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高校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目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学习与幼儿学习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 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

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 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杨鹏在两天紧张的学习中,培训老师围绕高等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学习观与教育、高校班级群体心理与管理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四个板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及外沿,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案例分析,受益匪浅,以下是在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面对芸芸学子,心态颇为忐忑,如何把专业知识详尽的教授给学生?如何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及课后交流?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疑问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逐一摆在面前,亟需一一化解。经过学习,逐步明确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几点意义: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人格和社会性特点;有助于高校教师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的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高校教师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胜任能力;有利于高校教师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高校教师做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心理学不仅利于教师摆正位置积极有效开展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成效,此次学习是非常及时而必要的。 入职以来,深刻地感受到大学生体格发育趋于稳定、性机能趋于

成熟和身体机能明显提高等生理发展特点,在与学生的沟通中,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情感的发展与情绪得不稳定、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自我评价日趋完善、独立意识从个体性向社会性过度、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仍带有主观片面性等心理发展特征愈发明显地体现在教学工作中,简而言之,成熟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懵懂的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向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足以确保老师与学生的全面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同时也是构筑自身的教育观念。课前的交流、课堂的互动、课后的谈话等需要老师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专业教师,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知识讲求系统化、精准严谨,同时也枯燥乏味,如何让知识点活跃起来,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不仅是技巧问题,也是触类旁通的延展问题。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类似的知识来佐证,同时将雷同的知识点系统化提炼,抓住主要特点,再结合实际用途分出不同点,在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适当的增加学习目的性和社会责任感,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教师在职业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时间和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一个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比照教师发展阶段,认为自己很好地度过了认知阶段,目前正逐步进行认同阶段,但在这个阶段比较深的感触就是职业成就感的不足。在以往的工作中,可以顺畅地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成绩,但目前而言,很多时候是费尽心机的组织教学工作,结果是部分学生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 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 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