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

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理论精编

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

孔子春秋

鲁国

人1《论语》:“学”“思”“习”“行”

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

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

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

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荀子战国

末赵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

朱熹南宋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

扬雄西

1.“师者,人之模范也”

乐正克战国

时鲁

国人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

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

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

蔡元培中国

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以美育代宗教说”

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

陶行知中国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

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

的进程。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杨贤江中国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

2.《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

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廖世

中国 1.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章志光中国 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

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

李吉林中国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

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苏格拉底古希

1.“美德即知识”

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

3.“美德是否可教”

亚里士多德古希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

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3.《论灵魂》

柏拉图古希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

昆体良古罗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

上的伟大教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

2. 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

杜威美国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

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

2.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

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

桑代克

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

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

验)

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

育心理学之父

4. 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

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

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

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

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美国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德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

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韦特

海默

苛勒德国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主要代表人物: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

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

验”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研究内容是意识

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形

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需要意识作为中介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

测答案→验证→做出结论)

2.领导美国20C60y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

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

布鲁纳美国

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3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

可能的假设,即猜想这个概念是什么)——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1920年首创的。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

可作为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

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基本模式为:假设→检验→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说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

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知识

正迁移就是把适合的编码用于新知识,负迁移就是把不适当的编码错误地用于新知识。

奥苏伯尔美国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

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和信念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新知识的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知识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概念同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

6.积极的遗忘(用意义同化的观点解释遗忘的原因,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

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7.学习迁移理论之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

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但认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8.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

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

用主义教学观。

布鲁姆美国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其程序为:单元目标测试设计→前测→基本教学→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

3.人的智力发展,在早期很快,如果以17岁的智力水平为100%的话,那么儿童

在4岁左右就可达到50%,在10岁左右可达到80%,到16岁才达到100%。

4.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才能开始新学习,以

免产生负迁移。

赫尔巴特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科学之父,科学教育

学的奠基人

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

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

3.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4.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

5.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即德育的教育性。

6.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

7.创立教育学

夸美纽斯捷克

1.“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立场出发)

3.最先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

学基本形式的基础

4.教育学萌芽于他的《大教学论》

5.“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6.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

凯洛夫前苏

1.1939年主编《教育学》是世上第一本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理论著作,是

对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书

2.传统教学论,偏重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3.提出“课的类型”,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

2.教育思想的核心——“全面发展”

3.《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4.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使“智

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在一起,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5.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维果茨基前苏

1.提出发展性教学的主张“最近发展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

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教育和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马卡连柯前苏

1.“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2.建设学生集体应该从善于向学生提出要求开始

华莱

士(瓦拉斯)英国

1.创造性思维四阶段

①准备阶段②孕育阶段③明朗阶段④验证阶段

2.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四阶段模式⑴准备阶段⑵孕育阶段⑶明朗阶段⑷验证

阶段

邓克尔德国 1.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范围缩小汇综模式三个阶段分别是⑴一般的范围⑵功能的解决⑶特殊的解决

纽厄尔

西蒙法国

1.20C70y初,将产生式引入心理学中产生式由条件和活动组成,用“C—A”

表示

2.问题解决理论之信息加工论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搜索一系列算子,通过利用算子,使问题状态从初始状态逐渐转变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搜索算子的途径:算法式、启发式

3.问题解决步骤的模式之信息加工模式

四步骤:⑴接纳者⑵处理者⑶记忆⑷作用者

儿童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严师出高徒”加涅美国

1.学习层次分类

⑴信号学习⑵刺激-反应学习⑶连锁学习⑷言语联想学习

⑸辨别学习⑹概念学习⑺规则学习⑻解决问题的学习

2.学习结果分类

⑴智力技能⑵认知策略⑶言语信息⑷运动技能⑸态度

3.阐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即“是什么”和“怎么办”的区别

4.强调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5.教育课程的重要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教学生解决问题

梅伊

拉伊

德国

1.实验教育学

2.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刚要》,拉伊《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泰勒美国

1.课程设计模式,1944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其中提出关于课程编

制的四个问题,称为泰勒原理(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去实现目

标;怎样有效组织教育经验;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

2.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评价四程序: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情境;确定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洛克英国 1.“白板说”“教育万能论” 1693年出版《教育漫画》“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之八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华生美国

1.人的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各类型的人”

2.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受巴甫洛夫学说影响,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

后天环境影响人的一切行为。——古典行为主义

保罗

朗格

法国

1.《终身教育导论》——“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消失。现

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

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系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

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哈洛美国 1.最早提出“学会学习”的概念实质是学习定势“猴子辨认几何图形”实验

赞科

前苏

1.提出“一般发展理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

教学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

习过程的原则、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个体的发展以智力发展为核心,而智力发展又以思维能力为发展核心

3.《教学与发展》——缩短学制

罗杰

美国

1.非指导教学模式反对教师中心,注入知识,主张“学生中心的教学”“学习的

自由”(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给学生安全感)

其核心是学习自由,特点及基本原则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

习者

2.在课堂背景中的人际关系构成要素有:包容、情感、支配

3.学习迁移理论

4.学习理论之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⑴学习是有意义的过程⑵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得

⑶学习过程以人为本,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5.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建立民主的教学环境,

改变教师全能的观念,促进创造性的培养。

6.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提出情感型的师生关系理论

重视人际关系发掘人类隐藏着的先天潜能,实现“自我”为核心的个性理想,培

养“完整的人”。

在课堂背景中的人际关系构成要素是:(师生关系)

①“真诚”,表里如一—第一要素②“接受”也称“信任、奖励”③“理解”—

师对生的移情性理解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注重人的独特性,人是自由

的,有理性的,人的行为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强调了人的社会性特点。

马斯

美国 1.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与米特曼一起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

3.长期研究“自我实现的人”

就冲突的致病性将冲突分为威胁性和无威胁性

瓦根舍因德国 1.范例教学模式(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和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

2.范例教学法范例的基本特征: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卢扎洛夫保加

利亚

1.暗示教学法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

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冯特

1.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

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

2.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意识,即人对于直接经验的觉知。

3.“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铁钦

英国 1.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又一个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意识的结构,强调内省。

詹姆士美国 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

记忆实验,认为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在于方法的改善

霍尔美

国1.主张复演说,提倡用问卷法研究儿童心理内容,1882年发表关于儿童说谎的文章,被称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先锋

2.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3.对梦的内容的分析,梦的特征:与①自己②与生活环境③睡眠环境有关

加德纳

1.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认为智力的内涵的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成分构成:①言语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运动智力⑥人际智力⑦内省智力

承认智力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

比奈、西蒙法国 1.1905年,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IQ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

2.斯坦福—比内测验是一种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

斯金纳

1.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白鼠迷箱实验):

在某种情境中,由于个体的自发的反应产生的结果而导致反应强度的增加,并最终与某一刺激间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强化是该理论的核心)

2.程序教学创始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又一代表人物——新行为主义

他认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不去重复消极的。

弗洛伊德奥地

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1.最早提出动机遗忘理论,也称压抑说。他认为人们之所以趋于遗忘那些令人不

快的事情,是由于这些记忆内容被沉入下意识中去了,或者说被压抑住了。

2.精神分析学派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3.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梦是使欲望

得到满足的一个途径。

4.“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多嘴多舌。”

——手势表情

5.人格测验法之投射法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强调人的行为由

无意识的内驱力所推动。

卡特尔美国

1.提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

20岁左右到达顶峰,成年后保持一段时间后,逐渐下降。

晶体智力: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

成年期不下降,以后还有增长。

2.人格特质说代表人物,提出了根源特质。1949年用因素分析方法制定《卡特

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奥尔波特美国 1.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把人格特质分成共性和个性个性特质又分成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罗森

塔尔、雅各布森美国

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期望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它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非常强烈的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艾宾德国1.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

2.解释遗忘的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

浩斯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韦克斯勒美国

1.运用统计学原理,推测出智商在全人口中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智商在70以下

属智力落后,在130以上为发展优异。(智障70以下,超常140以上)大多数人处在90到109之间

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韦氏成人

智力量表)——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摈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保留了智商概念

3.在母婴的积极交往中,在母亲的指导下,婴儿学会了大量的社会行为规范,形

成了许多良好的社会行为。

皮亚杰

1.重视儿童发展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作用,认为儿童在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⑴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⑵前运算阶段(2--7岁)⑶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⑷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四年级10--11岁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

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儿童的道德发展必须经过各个阶段不能跨越,但不是所有儿童都能达到最高阶段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能具有真正的道德

3.儿童道德认知和智力有正相关,具体阶段

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

②权威阶段(6~7、8岁)

③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8~10岁)

④公正阶段(10~12岁)

采用临床叙述法或对偶故事法人的道德是否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

4.儿童道德性发展

①前道德阶段(0~4岁)(大多数时候不考虑这一阶段)

②他律阶段(4~8岁)(10岁以前)

③自律阶段(8~12岁)(10岁以后)又称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对论

5.认知心理学即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

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

科尔伯格美国

1.儿童的道德性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道德两难故事法”或道德判断晤谈法

——海因兹偷药

⑴前习俗水平 A惩罚和服从定向 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⑵习俗水平 C“好孩子”定向 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⑶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 E社会契约定向 F良心或原则定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⑶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⑹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⑺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⑻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威特金

1.将认知风格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依赖外在环境和参照物场独立性:依赖个人内在的认知线索和参照系统

2.性格的分类,根据个体场依存性的不同,分为:场依存性占优势型(顺从型)

和场独立性占优势型(独立型)

韦纳美国1.个体对成功或者失败的归因:三维度论,即原因源(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2.学生成就结果归因基本上有四种: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机遇

班杜

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美国

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

推测与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性的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迄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2.学习理论之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强

调研究自然的社会情境中人的行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能产生学习,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替代强化。

三种强化形式: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只强调了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了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3.道德形成条件之社会学习理论:道德是通过观察学习可以获得的,也是可以改

变的,决定影响道德行为的是环境。——“交互作用论”:人、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是相互作用、交互决定的。

4. 他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

的基本历程之一。

托尔曼

1.学习理论之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认知目的说他认为学习所建立的联

结是S-O-R,O是中介量。

①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②强化不是必要条件,“潜伏学习”

耶克斯和多德森美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乌申

斯基俄国1.出版《人是社会的对象》被认为是“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2.“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

加里宁前苏

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卢梭、

康德、萨特法国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

2.卢梭《爱弥尔》提出“自然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求得儿童顺其自然

的发展。

梅耶法国

1.根据一般信息加工模式提出学习过程模式:(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A注意,B原有知识,C新知识的内部联系,D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E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

培根英国 1.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的科学分类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涂尔干

1.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

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

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

裴斯泰洛奇瑞士

1.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首次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2.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强调自然本性,希望教育按照人的本性。(卢梭、福

禄贝尔)

3.师范教育奠基人

斯宾塞

1.社会本位论:实用性知识和杜威教育既是生活本身

2.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

认为知识是在实际生活或者活动所附带的,所以课程内容不应该是系统的知识体系,而应该是社会基本活动。

3.科学主义的课程

斯滕伯格美国 1.1996年提出三元智力论:元成分(最重要的成分和核心)、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2.“成功智力”理论、心理自我调控理论

巴甫洛夫前苏

1.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

例如: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

2.神经联系学说(联系就是联想、理解)

3.巴甫洛夫学说,把遗忘看作是一种暂时联系的衰退抑制,即原来建立的条件联

系,由于得不到强化而衰退。

利托尔诺、沛西能法

国、

1.主张教育学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流。

2.教育生物起源论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孟禄美

国1.主张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这种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

克伯屈

1.《设计教育学》基本观点

安德森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

2.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前后两项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

麦克里兰德、

1.成就动机观:社会成员动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快

慢。个体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教师任重道远。

阿特金森

1.“期望--价值”模型:某种行为趋向(T)是动机、主管上期望达到目标的可

能性或概率(P)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I)三者的乘积,数学公式为T=M×P×I,任务越难,成功率越大,动机、期望值、诱因价值越大,成功的行为趋向越强。

动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由两种相反的内容组成,即趋向成功和回避失败

奥斯本美国 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之“头脑风暴法”即群策群力,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核心是激励被试。

戈登美国 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之隐喻训练法即集体研究,找替代物进行比较隐喻活动的三种类型⑴个人类推⑵直接类推⑶强迫冲突

吉尔福特美国

1.依据思维进程的方向,将思维分成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创造性的最主要表现

是发散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特点⑴敏感性⑵流畅性⑶灵活性⑷独创性⑸再定义性⑹洞察性

3.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之多重策略法

⑴拓展问题⑵分解问题⑶常打问号⑷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

⑸延长努力⑹列举属性⑺形成人为联想⑻尝试灵感

4.智力结构论——三维度论(内容、操作、产物)

舒尔茨美国

1.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第一次以计量方法把教育的经济贡献揭示出来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资本类型,它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知识程度、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健康状况来表示,是这些方面价值的总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投资是非常关键的。舒尔茨指出,区分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无沦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困难的。但大概可以将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划分成丁L种,包括营养及医疗保健费用、学校教育费用、在职人员培训费用、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等。这些投资一经使用,就会产生K期的影响,也就是说,投资所形成的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将在很长的日寸期内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主要观点之一: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主要观点之二: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

加里培林前苏

1.认知技能的五阶段理论

⑴活动定向阶段⑵物质或物质化阶段⑶有声言语阶段

⑷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⑸内部言语阶段

2.活动理论:动作是学习的基本单位,学习是通过动作形成的。

阿虚美国1.三垂线实验——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也叫遵众。

特里普利特美国 1.社会助长:在做某些工作时,和别人一起做往往做得又多又好,比一个人单独做事效率高。这种个体在群体活动增值增量的倾向,也叫社会促进作用。反之,是社会干扰。

哈萨威、麦克金里美国 1.人格测验法之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适用于16岁以上具有小学文化水平遇上的群体(重视被试的主观感受)

爱德

美国 1.1953年,编制人格测验法之《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简称EPPS。

舒茨美国

1.人际交往: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六种基本的人

际行为倾向

三种基本

的人际需要

主动性被动性

包容需要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与他人交往

支配需要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

情感需要主动表示友好期待他人的情感表达

勒温美国1.解释人的行为,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性,E代表环境。

2.教师领导方式分类

专制型:领导者一个人决定设计工作的一切方针,讲解技术,指定课题,指定成员的作业时间,亲自进行表扬和批评,领导者与小组成员保持一定的距离,缺乏人情味。

放任型:放弃领导,对组员活动不管理,不评价,不参与,听之任之,群体成员是自由的,活动是完全自发的。

民主型:鼓励组员们讨论决定有关小组活动的方针,制定达到目标的步骤,领导者提出的各种方式、方法仅供参考选择,小组成员自由组合,表扬批评客观公正。

贾克

美国 1.提出隐性课程

作细节,而是具有一定概括性的动作变量关系和一般性的动作程序及原理。

最新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上岗考试试题《常识性知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教育学人物汇总(上)

1.孔子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作用,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 3、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4、教育过程:学思行相结合。 5、教育内容:诗书礼易乐春秋;偏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6、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行结合。 2.孟子 1、性善论 2、内发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 4、思孟学派教育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教育目的:明人伦 3. 荀子 1、性恶论,首次将“道”“德”二字合用。 2、外铄论(个体身心发展的诱因)。 3、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 4、教育目标: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圣人。俗人、俗儒、雅儒、大儒。 5、学习过程:闻见思行 6、强调尊师;闻——见——知——行 7、教育的作用:化性起伪 4.墨子,墨翟兼爱非攻 1、教育作用:人性素丝说 2、教育内容:政治道德教育、科技教育、文史教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实用技术。突破了儒家六艺的范畴。 3、论‘强力而行’,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刻苦磨练精神。 4、知识的来源:亲知、闻知、说知(依靠类推与明故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5. 道家“绝学、愚民” 1、遵循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2、教育目的:培养上士,隐君子。 3、教学原则:“用反”“虚静”,等充满辩证法的原则。 6.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1、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教育学专著,成文于战国时期。教育学的雏形 2、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 3、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4、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学不躐等 7.苏格拉底 1、问答法,雄辩著名 2、知识即美德 3、产婆术(精神助产术)分讽刺、定义、助产术三步 4、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

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 2、廖世承 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3、劳伦兹 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4、皮亚杰 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 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 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11、布卢姆

掌握学习。布鲁纳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到。 1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13、斯金纳 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程序性教学 1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 15、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 1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 1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 18、奥苏伯尔 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9、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 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21、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 2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23、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 24、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 25、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 26、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小鸡吃米实验 2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 2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0、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3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是自律道德。 32、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33、班杜拉——榜样示范 34、雅各布松——全身松弛训练 35、沃尔朴——系统脱敏法 36、布卢姆

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主要人物及其贡献

教育学1.孔子中国古代《论语》“有教无类”—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结合;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我国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 3.昆体良古罗马《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 着作。 4.《学记》战国后期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着;“化民成俗, 其必由学”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 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5.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着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问答法分 三步:第一步称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产婆术) 6.柏拉图西方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 7.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8.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大教学论》是近代 第一本教育学着作;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上。教育学之

父,从事物的感知开始教学;班级授课制理论的提出 9.卢梭代表作《爱弥尔》——人的本性是善的。个人本位论 10.洛克英国“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他主张绅士教育。《教育漫话》 11.佩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 天赋力量。 12.赫尔巴特德国被称为“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代表着作:《普通教育学》 (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独立教育学的诞生标志。《教育学讲授大纲》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传统教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用心理学的统知原理来阐述教学;知情意行统一;教学具有教育性 13.杜威美国《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实用主义教 育学的代表人物. 杜威作的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针锋相对。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儿童中心主义);认为教学是儿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经验的过程。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设计教学法

总结教育学名人基本理论观点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要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1、教育适应自然的观念。2、儿童中心的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 4、实用主义的观念。 5、发展的观念。 斯宾塞: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赫尔巴特: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奇偶碍于被称为传统教育。提出便于广大教师运用的教学形式阶段,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针对赫尔巴特的“三中心”论,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几乎完全排除了教育是一些人按特定意图主动影响另一些人的观点,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点。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2从做中学。3儿童中心。 凯洛夫: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演变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为五阶段: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 爱伦凯:个人本位论,热衷于颂扬儿童真善美的天性和自由个性,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对儿童进行压制,应促进他们自由自主地发展。 涂尔干:“社会学派”,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未把个人和社会完全对立,只是认为社会是目的,个人是手段,有一定的反个人倾向。 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最早提出了集体教学的设想,论证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倡导因材施教,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详细说明了希腊文和拉丁文的文法教学方法。比较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了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即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德育思想概述:1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2 道德判断发展分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3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必须随时了解人们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马卡连柯:1.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集体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2.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3.马卡连柯还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 洛克:提出“白板说”,抗衡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是一张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进而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期决定性作用。他的《教育漫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汇总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含答案)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测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和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大家对于这个名词肯定不陌生,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是必考的两个科目,但也只是被当做两个科目来对待,这里所说的教育学心理学显然只是狭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学和心理学应该包扌舌更多的内容和更风度的研究对象,以至于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甚至延伸至科学的范畴。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卡普杰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比桑代克早20多年。 5、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分支研究,提岀,〃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并提岀“最近发展区〃。 6、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的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7、20年代初,廖世承借鉴因果的教育心理学,292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8、1926年,陆志韦翻译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 9、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持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均性;差异性。 10、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明发展;精准性提 高;概括性更强。 11>皮亚杰,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1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尽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13、皮亚杰提出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均过程这四个因素对个体发展有影响。 24、维果斯基的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一“最近发展区〃25、维果斯基区分了: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和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 16、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分为:学习信任阶段;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发展主动性阶段; 变得勤劳的阶段;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显示充足感的阶段; 达到完善的阶段。17、斯滕伯格认为,智力是使个体产生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心理能力,产生这种适应行为的心理机制是信息加工活动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习得成分的协同作用。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19、奥苏贝尔对认知领域进行了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0、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而发展,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22、桑代克,第一个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22、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教育学人物大全

教育学常考人物整理 ?孔子 1、个人简介: 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我国古代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者。 2、著作: 孔子“述而不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另相传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3、观点: 1. 教育的对象:孔子认为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有教无类”。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3. 教育思想:孔子认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因材施教。道德教育的原则有:立志乐道、克己内省、身体力行、改过迁善。关于教师,孔子认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爱护学生、教学相长。 4、历史地位及评价: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者,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世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学思想对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 ?孟子 1、个人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著作: 《孟子》 3、观点: 1.孟子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性善论”。 2.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 3.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培养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有: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 4.孟子的教学思想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4、历史地位及评价: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库姆斯、伊里奇 8、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教育论》——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 “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要点全概括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心理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五个任务:揭示人的心理现象,描述人的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的心理活动,说明人的心理活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4.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例如,由于疲劳和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发展。 5.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6.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光适应和对暗适应)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像和负后像)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 7.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鲁班、瓦特) 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教育学代表人物的总结(精品)

教育学代表人物的总结(精品)

————————————————————————————————作者:————————————————————————————————日期: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身心发展因素论人物: 单因素:英国的高尔顿、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 行为主义学派——环境决定论。 爱尔维修——教育决定论。 二因素论:皮亚杰等——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相互作用。 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略) 内发论:孟子、格赛尔——强调身心成熟机制的重要性。 外铄论:墨子、洛克、华生、荀子——强调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育目的理论人物: 个人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孔德等——自然潜能,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社会本位论:卢梭、裴斯泰洛奇、洛克、福禄贝尔等——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内在目的论:杜威——教育即成长。 生活准备说:斯宾塞——为未来准备,课程论。 生活适应说:杜威——适应当下生活,教育即生活。 全面发展说:马克思——充分、自由、全面发展,脑力与体力结合。 三、课程理论及主要流派: 知识中心课程理论:布鲁纳、施瓦布——强调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社会问题是课程的核心。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杜威——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四、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华生——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强化

程序教学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发现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罗杰斯——教师是“促进者”,通过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来促进学生成长非指导性教学 五、当代国外主要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模式:斯金纳——以联结主义的原理 发现教学模式:布鲁纳——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卡罗尔,布鲁姆——为每个学生提供他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教学 暗示教学模式:乔治·洛扎诺夫——通过各种暗示,调动学生无意思活动的教学 范例教学模式:瓦根舍因,克拉夫——选择经典案例为教学内容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罗杰斯——重视学生情感因素,教师是引导者 六、德育模式 道德认知:皮亚杰,科尔伯格——强调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来诱发学生产生道德认知冲突 体谅模式:麦克菲尔——强调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斯——强调学生在社会众多价值观中自主选择价值 社会学习模式:班杜拉,米切尔——强调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而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 集体教学模式:马卡连柯——强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学体系 第二部分中国教育史 一、诸子百家主要观点: 人物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学而优则仕六艺因材启发学思行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一一利托尔诺(法国) 3、心理起源说--- 孟禄(美国) 4、劳动起源说一一马克思(前苏联) 5、中国史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乐正克 6、西方较早讨论教育问题的着作——《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一- 昆体良(古罗马) 7、非制度化教育思潮一一库姆斯、伊里奇 &雄辩与问答法——苏格拉底(古希腊) 9、《理想国》一一柏拉图(古希腊) 10、《政治学》一一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 12、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一培根(英国) 13、自然主义教育一一《爱弥儿》一一卢梭(法国) 14、教育学进入大学讲坛一一康德(德国)、《林哈德与葛笃德》一一裴斯泰洛齐 (瑞士) 15、科学教育思潮的兴起,课程体系一一《教育论》一一斯宾塞(英国) 16、实验教育学一一梅伊曼、拉伊(德国) 17、发展性教学理论——《教育与发展》——赞科夫(前苏联) 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主导作用原则(重理性原则)、理解学习过程原则、对差等生要下功夫的原则

18、范例教学——瓦. 根舍因(德国) 19、和谐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20、《教育漫话》——洛克(英国)“白板说”、绅士教育、国民教育思想与民主教育思想。 2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统觉观念。 23、实用主义教育学——《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现代教育学代表、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在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 24、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 25、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新教育大纲》——杨贤江 2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美国) 27、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2018长春市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学常考点之人物速记篇

2018长春市教师招聘备考:教育学常考点之人物速记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招将已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教育起源学说 1.沛西·能、利托尔诺——生物起源学说代表人。 2.孟禄——心里起源学说代表人。 3.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起源学说代表人。 (识记口诀:本能生利息、心里仿孟禄、米凯爱劳动) 二、古代社会教育的著名人物 4.孔子——首创私学之风;中国最早倡导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 5.墨子——墨家学派代表人;主张“兼爱非攻”;人性素丝说(外铄论代表人)。 6.老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倡导不要用人来改变自然。 7.苏格拉底——产婆术;西方最早倡导“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人。 8.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9.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世界上最早论述心理学的著作;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10.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三、近现代社会教育的著名人物 11.蔡元培——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出“五育”并举;北大改革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12.陶行知——确立“生活即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3.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14.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 (识记口诀:夸的独立与大泛,班级百科循自然) 15.康德——最早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16.卢梭——《爱弥儿》;“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倡导“绅士教育”. (识记口诀:绅士洛克在白板上画漫画) 18.裴斯泰洛齐——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9.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三中心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识记口诀:“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五好公民”)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 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殊的形式? 因为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的健康心理培养。 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的规范的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归纳 1.朱熹——“学不躐等”;教育神话起源说。 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产婆术。 4.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教育遵循自然”;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步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提出分班教学。 7.夸美纽斯——“泛智”;“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大教学论》;“班级授课 制” 8.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学代 表。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10.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11.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 12.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13.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 15.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始祖”;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 (内省)。 16.裴斯泰洛奇——“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师范教育奠基人。 17.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 1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 2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2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2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目标分类)P460; 23.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 24.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 2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 26.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28.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饿猫的实验;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理论;教育心 理学之父。 2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程序性教学。 30.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榜样示范;强化理论(直接强化、替 代强化、自我强化)。 31.苛勒——完形-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 32.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3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学习动 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35.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36.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37.韦纳――成败归因理论 38.贾德――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 39.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理论(关系转化说)-“小鸡觅食” 4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41.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