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201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2014)

某水库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案

防渗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大坝防渗墙位于上游坝坡,平行于坝轴线,距坝轴线12.4m,桩号0+009.96~0+257.88,全长247.92m,防渗墙顶高程315.5m,底高程随基岩高程的不同而不同。设计要求0+009.96~0+090入岩0.5m,0+090~0+131穿透强风化岩石层入弱风化岩石0.5m,0+131~0+255.14入基岩1.5m,防渗墙厚度0.3m,造孔工程量约6000m2,混凝土浇筑约2241m3,防渗墙混凝土采用粘土或膨润土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5MPa,抗渗标号S4,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弹性模量小于14000MPa。 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防渗墙位置造孔地层为:上部坝体回填砂卵石,中下部为回填石渣,坝基为片麻岩,其中桩号0+101-0+123.5处岩基上有残留砂砾石强透水层,厚度3.46m。 二、施工特点分析 1、墙体厚度较小,由于钻具直径受墙体厚度限制,重量轻,钻孔效率大大降低。 2、钻孔地层上部为砂卵石层,透水性强,稳定性差,易发生漏浆、槽孔坍塌等事故,下部为石渣和基岩,强度高,进尺慢,施工难度大。 3、修筑施工平台将坝顶道路破坏后,进料道路转移到施工平台道路上,施工平台道路又兼做抓斗施工道路、浇筑运输道路,由于施工区可利用场地狭小,给施工作业布置和现场协调带来很大困难。 4、工期紧张。防渗墙为控制性工程项目,其影响后面诸多工序,春节前若不能完成,则影响总工期,而现在距春节只有4个多月,工期非常紧张。 二、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本工程的拌合系统布置于溢洪道南侧,砂石料场就近布置,水泥及粉煤灰库布置于配料机一侧,泥浆池及搅浆系统布置于砂石料场北侧,粘土场布置于泥浆池附近。由于原坝顶道路已破坏不能使用,因此在变压器处修筑斜坡道路至防渗墙施工平台,在防渗墙施工平台南侧修筑斜坡道路至坝顶,由此通至溢洪道,并与围堰顶道路连接组成场内环形施工道路(附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平台 施工平台采用砂卵石料回填,与坝体填筑施工同时进行,平台顶高程315.5m,总宽度14.31m,平台上游坡度1:1.12,坡面采用抛石进行防护。

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收费广场现场浇筑混凝土路面施工,其他公路、城市道路等可参照执行。 2 规范引用文件 2.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0.3 术语 3.1 水泥混凝土面层cement concrete surface 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道路面层 3.2 主控项目dominant item 城镇道路工程中的对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3.3 一般项目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3.4 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城镇道路工程检验项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4 施工准备 Ⅰ技术准备 4.1 熟悉图纸 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 4.2 技术交底 1 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技术员、材料员、施工员进行详细交底,落实各环节应注意的

施工要点。 2 混凝土原材料已进行试验,并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满足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要求。 Ⅱ物资准备 4.3 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2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场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3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按其实验结果决定正常使用或降级使用。已经结块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4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粗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碎卵石和卵石。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6.5mm,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31.5mm。 2 粗集料的含泥量小于1.5%,泥块含量小于0.5%。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5 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 2 砂宜采用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粗、中砂,不宜使用细砂。 3 含泥量小于3%,泥块含量小于2%,进场应取样复试,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4.6 外加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加剂的质量和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定》GB 50119的有关规定。 2 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进场后应取样复试,并应检查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相应资质检测部门出具。 4.7 粉煤灰及其他掺合料:粉煤灰宜采用散装灰,质量应符合一、二级标准。也可使用硅灰

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最新版)

混凝土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搭设行车道板时,两头需搁置平稳,并用钉子固定,在平道板下面每隔1.5米,需加横楞顶支撑。 2、车道板单车行走不小于1.4米宽,双车来回不小于2.8米宽,在运料时,前后应保持一定车距,不准奔跑,抢道或超车。到终点卸料时,双手应扶牢车柄倒料,严禁双手脱把,以防翻车伤人。 3、浇灌混凝土用脚手架,工前应检查,不符合脚手架规程要求,可拒绝使用。施工中应设专人对脚手架和模板、支撑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浇灌混凝土用的溜槽、串筒要连接安装牢固,防止堕落伤人 5、离地面2米以上浇捣过梁、雨蓬、小平台等,不准站在搭头上操作,如无可靠的安全设备时,必须戴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勾。 6、使用振动机前应检查电源电压,输电必须安装漏电开关,保护电源线路是否良好,电源线不得有接头,机械运转是否正常,振动机移动时,不能硬拉电线,更不能在钢筋和其它锐利物上拖拉,防止割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1总则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内深度小于70m、墙厚60~100cm防渗墙的施工。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范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防渗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凡本规范未涉及的内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 施工准备 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 (4)水文气象资料; (5)造浆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 (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 (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及透水性; (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 (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 (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石。 倒浆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其下可设置块石垫层。

地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1 地下混凝土防渗墙——连续开槽机法施工 混凝土防渗墙具有强度高、防渗效果好、施工速度较快的优点,广泛用于土石坝、堤防、围堰等水工建筑物。国内外建造地下防渗墙的施工技术各有不同,目前主要有:射水法、连续开槽机法、多头钻法、预制混凝土板水力插板成墙法、机械抓斗法等。 1.1 轴线控制 (1)放线 ①测设轴线:根据地质勘探,对闸基实施混凝土防渗墙处理。混凝土防渗墙轴线位于距闸室底板上游前缘向下0.375m处,墙顶高程 44.5m,防渗墙底高程至中风化泥岩,防渗墙轴线长暂定350m。 ②引桩的设置:在轴线两侧间隔50m设置2个引桩。引桩埋入地下0.3m。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可随时检查,复核桩位是否正确。另外,还须绘出引桩位置图。 ③建立复核制度:无论是轴线还是引桩,放线或设置过程中须有严格的复核制度,并做好书面记录。 (2)槽板埋设 建造槽孔前,应埋设槽口导向板,以防止孔口坍塌、并起导向作用。制作时,先用人工沿轴线开挖一条导向沟,深约0.5m,每侧超过墙体宽度10cm。将槽板敷设在两侧槽壁上,并用方木支撑。 (3)开槽机就位

将钢轨对称于防渗墙中心线铺设,用水平尺沿钢轨横向测试,调平并固定。开槽机放置在平行于防渗墙中轴线的轨道上。 1.2 开槽控制 (1)开槽机速度控制 在就位后壁杆垂直、主机水平的同时,开槽机要保持稳定,防止移位。开槽前要进行检查。开槽后,由于开槽机可导性差,须在原位先开出导向槽,达到设计深度后,方可沿导轨前进。开始要低速慢进,泥浆或水的流量要小。流量小可防止孔口坍塌。试开无问题后,方可提高速度。 (2)泥浆制备 在泥浆护壁开槽施工中,合格的泥浆起着护壁、提渣、冷却及润滑作用,因此,制备合格的泥浆至关重要。在遇到粘土和亚粘土时,可在槽内注入清水进行原土造浆,此时泥浆的比重宜控制在1.1左右;在遇到砂层或砂壤土时,要加大泥浆比重,以利于排渣,比重控制在1.2~1.4,粘度为18~22S,胶体率不小于90%,清孔后泥浆比重控制在1.2左右,含砂率不大于4%,以保证灌注混凝土前沉渣厚度达到规范或设计要求。 (3)清孔作业 清孔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在开槽过程中常碰到砂层、砂砾土层以及风化岩层,这样势必会造成大量粒径较大的砂石,除在开槽过程中排出外,在成槽后利用清孔这一工序专门排渣。清孔时间控制在1~

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1.编制目的 本标准文件的编制目的是为了满足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技术标准作为现场施工作业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建的所有项目。 3.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标准 本标准为现场施工必须执行的文本(与设计或其它文件有冲突时,按本文件执行),投标人投标时必须认真考虑,竣工结算时一律不再增加任何费用。 混凝土工程实行原材料、产品全过程监控,验收流程中的所有工序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结算; 4.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 4.1.施工准备 4.1.1.材料 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各项目混凝土材料一律采用商品混凝土。 4.1.2.对商品砼的质量检查要求 (1)泵送混凝土,每工作班供应超过100m3的工程,应派出质量检查员驻场。 (2)混凝土搅拌车出站前,每部车都必须经质量检查员检查,和易性合格才能签证放行。坍落度抽检每车一次,混凝土整车容重检查每一配合比每天不小于一次。 (3)现场取样时,应以搅拌车卸料1/4后至3/4前的混凝土为代表。混凝土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均由供需双方共同签证认可。 (4)搅拌车卸料前不得出现离析和初凝现象。 4.2.混凝土浇筑和捣实 4.2.1.混凝土浇筑原则 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结构的整体性、尺寸准确和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正确,拆

模后混凝土表面要平整、密实。 4.2.2.混凝土浇筑应注意的问题 1) 防止离析: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在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中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3m,否则应设置串筒、溜槽、溜管或振动溜管等下料。 2) 正确留置施工缝:柱子施工缝应留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顶面、无梁楼盖柱帽的下面。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梁截面高大于等于1m),梁板分别浇筑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施工缝留置在梁托下面。单向板施工缝应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有主次梁的楼盖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跨度范围内。楼梯施工缝应留在楼梯长度中间1/3长度范围内。墙施工缝可留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双向受力的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薄壳、多层框架等及其他结构复杂的结构,应按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 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 3)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4)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6)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4.2.3.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方法 (1) 多层、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浇筑: 分层分段施工,合理划分施工段,考虑工序数量、技术要求、结构特点等,尽可能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 断面在400x400mm以内的柱子,浇筑时如果箍筋相交,应在柱子侧面开孔以斜溜槽分段

防渗墙施工工艺

防渗墙施工工艺 1 概述 1.1防渗墙的定义 混凝土防渗墙细致利用钻孔、挖槽机械,在松散透水的地基或坝(堰)体重以泥浆固壁,挖掘槽型或连锁桩柱孔,在槽孔内浇筑水下混凝土或回填其它防渗材料成具有防渗功能的地下连续墙。它是防止渗漏、保证地基稳定和堤坝安全的工程措施。 混凝土防渗墙适用于土石坝及堤防的防渗处理、混凝土闸坝的地基防渗处理、土石围堰堰体的防渗处理、病险水库坝体和坝基处理等工程。 1.2防渗墙的发展 防渗墙施工技术起源于欧洲,1950年开始应用于工程,意大利人在米兰首先应用这项技术。从而开始防渗墙这一施工工艺。 我国最早的防渗墙时桩柱式,以后逐渐发展为槽孔式防渗墙。1958年我国山东青岛市月子口水库在砂卵石底集中成功建造了第一道桩柱式混凝土防渗墙,同年,北京密云水库白河主坝采用槽孔技术,在含有较大卵石冲积层建成以到长595m、深44m、厚0.8m的槽板式混凝土墙,实践证明,防渗效果良好。随后在全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葛洲坝大江围堰,三峡一、二期围堰防渗墙、小浪底大坝基础等工程都采用了防渗墙技术。墙厚由30cm,发展到 1.2m,墙造孔深度现已达到近百米。 我省防渗墙应用较晚,2004年渑池县槐扒提水工程的西端村调节水库坝防身,采用了塑性垂直防渗墙一截断坝基含泥砂卵石层。这是河南省水利工程首次引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也是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首次承担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项目。2006年平顶山市叶县燕山水库大坝,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帷幕灌浆相结合的垂直防渗形式,燕山水库防渗墙为黏土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轴线长930m,墙厚0.8m,最大墙深36m,总工程量2.68万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及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的增大,我省一批大、中型水库采用防渗墙施工技术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我省水利工程中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1.3防渗墙的分类 (1)按材料性质分类 混凝土防渗墙按材料性质分为普通混凝土、黏土混凝土、塑性混凝土、固化灰浆、自凝灰浆等几类。 普通混凝土是以水泥、粉煤灰为胶凝材料拌制的适合在水下浇筑的大流动性的混凝土。 黏土混凝土是除水泥、粉煤灰外,掺加了占胶凝材料总量20%左右黏土的大流动性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是水泥用量较低,并掺加较多的膨润土、黏土等材料的大流动性混凝土,它具有低强度、低弹模和大应变等特性。 固化灰浆是在已建成的槽孔内,以固壁泥浆为基本浆液,在其中加入水泥、水玻璃、粉煤灰等固化材料以及砂和外加剂,经搅拌均匀后固化而成的柔性墙体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模板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1、完成钢筋隐蔽验收手续, 模板经过验收。 1.2、商品混凝土及劳力、机械设备已准备好, 混凝土经过开盘鉴定; 混凝土试模已准备好。 2、施工器具 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 3m杠尺、木抹子、塑料布( 薄膜) 、草袋等。 3、材料: 商品混凝土。 二、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三、操作工艺 1、基础及柱墙混凝土施工 1.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 一般不得留置施工缝, 各种混凝土材料和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

1.2、基础顶面施工缝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留置。 1.3、墙柱甩出钢筋必须加以保护, 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 1.4、基础施工完毕后, 必须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进行养护。 1.5、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 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 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 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能够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 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 至和易性良好为止。 1.6、混凝土运输 预拌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 不允许任意加水, 混凝土发生离析时, 浇筑前应二次搅拌, 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 1.7、混凝土浇筑、振捣: 1.7.1、独立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铺摊混凝土并及时振捣, 振动棒插入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为准。柱墙体浇筑混凝土前, 在底部接搓处先均匀浇筑 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 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利用混凝土杆检查浇筑高度, 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 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

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技术规范

混凝土挡土墙工程施工技术 1、基槽挖土方:本工程挖基槽土方采用挖掘挖机及人工配合进行开挖。挖基配合墙体施工分段进行,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用1m3反铲挖掘机开挖,多余的土方装车外运弃土。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抗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 2、地基处理:当挖基发现有淤泥层或软土层时,需进行换土处理,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批准后,才进行施工。 3、碎石垫层施工:根据设计图纸现浇钢筋砼挡土墙。基底铺20公分厚碎石垫层,并用打夯机夯入地基土。以便增加基底摩擦系数。予制挡土墙的基础垫层为C10砼垫层10公分厚。 4、钢筋安装:现浇钢筋基础先安装基础钢筋,预理墙身竖向钢筋,待基础浇灌砼完后且砼达到2.5Mpa后,进行墙身钢筋安装。 预制钢筋砼挡土墙的基础钢筋分二次安装,第一次安装最底层的钢筋,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安装好预制墙身后,再安装第二阶的基础钢筋。 5、现浇砼基础:按挡土墙分段长,整段进行一次性浇灌,在清理好的垫层表面测量放线,立模浇灌。 6、现浇墙身砼:现浇钢筋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并用水清洗干净,然后架立墙身模板,砼开始浇灌时,先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1:2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砼。 墙身模板采用光面七夹板拼装,竖枋用8×10cm枋间距为40cm,用钢管作围楞,用8×10cm的木枋作斜撑进行支撑,侧模用ф16的螺栓对拉定位,螺栓间距为80cm(见附件挡墙模板示意图),螺栓穿孔可采用内径为20—25cm的硬塑料管,拆模时,将螺栓拔出,再用1:2水泥砂浆堵塞螺栓孔,墙身模板视高度情况分一次立模到顶和二次立模的办法,一般4米高之内为一次立模,超过4米高的可分二次立模,亦可一次立模。当砼落高大于2.0m时,要采用串筒输送砼入仓,或采用人工分灰,避免砼产生离析。砼由砼加工厂,用砼运输车运至现场,在墙顶搭设平台,用吊机吊送砼至平台进行浇灌,砼浇灌从低处开始分层均匀进行,分层厚度一般为30n,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的距离,切勿漏振或过振。在砼浇灌过程中,如表面泌水过多,应及时将水排走或采取逐层减水措施,以免产生松顶,浇灌到顶面后,应及时抹面,定浆后再二次抹面,使表面平整。 砼浇灌过程中应派出木工、钢筋工、电工及试验工在现场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砼强度件制作应在现场拌和地点或浇灌地点随机制取,每工作班应制作不少于2组试件(每组3块)。 砼浇灌完进行收浆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最少不得小于7天,在常温下一般24小时即可拆除墙身侧模板,拆模时,必须特别小心,切莫损坏墙面。 7、伸缝缩、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 现浇灌钢筋砼挡土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宽2cm(施工时缝内夹2公分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后抽出木板或泡沫板)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丝,深15cm。 挡土墙泄水孔为ф10cm的硬质空心管,泄水孔进口周围铺设50×50×50cm碎古,碎古外包土工布,下排泄水孔进口的底部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历夯实。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露筋预防措施 1、混凝土垫块的强度及厚度必须满足要求,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扎一个,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严格检查,防止漏放或偏移。 2、钢筋密集时,选用适当石子,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检查模板缝隙,过大时采用双面带胶的海棉条嵌缝。 4、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或溜槽下料。 5、严防踩踏现浇板负弯矩钢筋且不得过早拆模。 二、蜂窝预防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并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2、现浇板混凝土自高处落下高度不得超过1m,墙柱不得超过2m,否则,必须使用串筒。 3、竖向模板下部抹8cm宽找平层,找平层嵌入柱,墙体不超过1cm,保证下口严密、?柱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用铁锹入模。 4、柱混凝土应分段浇筑,每段长度不得大于3m,应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不大于1.25L(L为振捣器有效部分长度),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5、混凝土振捣必须达到: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

面出浆呈水平状态,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三、孔洞成型预控措施 1、钢筋密集处采用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充满模并认真捣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采用人工配合捣固。 2、预留孔洞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浇筑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浇筑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棒棒相接,严防漏振。 4、控制好下料,确保混凝土浇筋时不产生离析。 四、混凝土缝隙夹层预防措施 1、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表面的水应予以清除。 (2)在浇筑前,施工缝处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减一半石子混凝土一层。 2、在模板下部开口,以便清理杂物并冲洗;冬期施工时,如有冰雪等,要用热气喷化后清理干净,锯未等杂物,采用高压空气吹扫,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处理。 五、缺棱掉角防治措施: 1、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结构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有足够的强度(1.2MPa以上),确保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会受到损坏。 3、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砌体施工规范

1 总则 1.0.1 为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统一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量,制定本规范。 说明:1.0.1 制订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安全使用。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砖、石、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说明:1.0.2 本规范对砌体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的适用范围作了规定。 1.0.3 本规范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配套使用。 1.0.4 砌体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5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说明:1.0.5 为了保证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全面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如以下标准: 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6《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范》JGJ/T13; 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体建筑技术规程》JGJ/T14; 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 9《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 10《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 11《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 12《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28; 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 14《烧结普通砖》GB5101; 15《烧结多孔钻》GB13544; 16《蒸压灰砂砖》GB11945; 17《粉煤灰砖》JC239; 18《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GB13545; 19《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 20《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15229; 2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 22《建筑生石灰》JC/T479; 23《建筑生石灰粉》JC/T480; 24《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 2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 2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JC861。 在砌体工程中,应用合格的材料才可能砌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材料的产品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评定中质量保证资料之一,因此特提出了要求。此外,对砌

建设项目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垫层、砼结构及室内地面砼均采用商品砼,未特别说明砼采用C30,垫层砼为C15,冷库内及冷库地面砼强度为C40F300。砼浇注采用汽车泵泵送浇筑方式。 1、砼施工管理制度 砼是形成浇筑产品结构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砼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最终能否达到验收规范的合格水平。所以应加强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砼产品合格。 (1)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审核 本工程所用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采用委托形式经由经大连市建委、质检站认可的有相关资质试验室预配后提供,试配结果报送业主和监理;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为建筑主管部门认证产品,外加剂的种类及性能报监理认可。 (2) 混凝土的拌制、运输 ①浇筑混凝土时项目部定期派专人去混凝土生产厂家监督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在原材料的计量、搅拌时间上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控制。 ②每次浇筑混凝土时,由专人作好混凝土运输车辆的疏导指挥工作,确保混凝土能够及时连续的供应,连续浇筑。 ③当相邻车次间隔时间超过正常间隔时间时,应取该罐车混凝土作坍落度实验。混凝土从罐车输出时,严禁任意加水,施工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3) 混凝土浇筑值班制度 在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项目经理确定本次浇筑混凝土值班人员,以便于提前准备,做到岗位到位、责任到人。每次浇筑混凝土时,值班人员不少于五人(至少有一名为土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有一人在现场值班,实行旁站式管理。混凝土浇筑时值班人员严格按施工方案、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监督,做好值班人员记录。 (4) 混凝土的检查制度 混凝土的检查在混凝土拆模后、上一施工段施工完毕进行,此项工作由质量检查员及模板、混凝土施工班组长参加,及时评定、及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监理和各专业施工班组,督促、改进工作。 2、砼浇筑前的准备 (1)制定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浇筑砼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整个浇筑过程有组织、有分工连续有序的进行。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求规范

1总则 1.0.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以下简称本规)是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以下简称防渗墙)施工的技术准则。 1.0.2本规适用于水工建筑物松散透水地基或土石坝坝体深度小于70m、墙厚60~100cm防渗墙的施工。深度或厚度超过上述围,应通过试验做出补充规定。 1.0.3 防渗墙施工,除应遵守本规外,凡本规未涉及的容还应遵守现行的有关标准。 2 施工准备 2.0.1 发包单位应提供下列有关资料: (1)初设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详图阶段的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勘探孔柱状图和地质剖面图,勘探孔的间距不宜大于20m; (3)墙体材料的性能指标; (4)水文气象资料; (5)造浆粘土的产地、质量、储量、开采运输条件等资料; (6)施工中应使用的标准以及有关的其它文件。 2.0.2 防渗墙中心线处的地质资料,应对下列项目作较详细的描述: (1)覆盖层的分层情况、厚度、颗粒组成及透水性; (2)地下水的水位,承压水层资料; (3)基岩的地质构造、岩性、透水性、风化程度与深度; (4)可能存在的孤石、反坡、深槽、断层破碎带等情况。 2.0.3 施工前在发包单位或监理单位主持下,设计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有关技术要求。 2.0.4 承包单位必须按批准的设计及招标文件施工。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 2.0.5 重要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或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有关造孔、固壁泥浆、墙体浇筑等资料。 2.0.6 建造槽孔前应修筑导墙,导墙宜采用现浇混凝土。当地基土较松散时应采取加密措施,其加密深度以5~6m为宜。 2.0.7 钻机轨道应平行于防渗墙的中心线,地基不得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陷,轨枕间应填充道渣碎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正文[1]_GD-2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30-2003) 1总则 1.0.1 为适应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提高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其施工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小型机具施工的各级新建或改建公路混凝土路面工程,也适用于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的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 1.0.3 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根据合同及设计文件、施工现场所处的气候、水文、地形等环境条件,选择满足质量指标要求、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确定配合比、设备种类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备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0.4 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1.0.5 混凝土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 路面水泥混凝土 满足路面摊铺工作性、弯拉强度、表面功能、耐久性及经济性等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材料。 2.0.2 滑模铺筑 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不架设边缘固定模板,能够一次完成布料摊铺、振捣密实、挤压成形、抹面修饰等混凝土路面摊铺功能。 2.0.3 轨道铺筑 采用轨道摊铺机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4三辊轴机组铺筑 采用振捣机、三辊轴整平机等机组铺筑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2.0.5 小型机具铺筑 采用固定模板,人工布料,手持振捣棒、振动板或振捣梁振实,棍杠、修整尺、抹刀整平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6 碾压混凝土路面铺筑 采用特干硬性水泥混凝土拌合物,使用沥青摊铺机摊铺、压路机械碾压密实成形的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2.0.7 真空脱水工艺 混凝土路面摊铺后,随即使用真空泵及真空垫等专用吸水装置,将新铺筑路面混凝土中多余水分吸除的一种面层施工工艺。 2.0.8 工作性 混凝土拌合物在浇筑、振捣、成形、抹平等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它是拌合物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的综合体现。 2.0.9 振动粘度系数 在特定振动能量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内部阻碍水泥、粗细集料、气泡等质点相对运动的摩阻能力。它反映了振捣时混凝土拌合物中气体上升排除、集料下沉稳固的难易程度,用于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易密性。 2.0.10 碾压混凝土压实度 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现场压实后的湿密度与配合比设计时标准压实(空隙率为4%)下湿密度之比2.0.11 改进VC值 用于测定碾压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的一种改进的维勃工作度。 2.0.12 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混凝土配比技术规范

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砼配合比设计,是保证砼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砼有四项技术性质,即工艺性质,力学性质,砼的变形,和砼的耐久性。砼配合比设计,要按照这四项技术性质,分别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满足耐久性的要求,以及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在公路工程监理实践中,发现部分工地试验室,设计砼配合比当中,存在不满足四项要求的现象。尤其突出的是低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设计,水灰比与单位水泥用量,低于相关规范的规定。水下砼配合比设计,砂率与单位用水量,低于相关规范的规定等等。 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是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大参数。正确运用这三大参数,决定砼配合比设计的成败。 有的工地试验室,在低强度等级砼配合比设计中,运用给定的计算公式,所求出的水灰比较大。水灰比越大,单位水泥用量则越小,没有对照相关规定就直接指导施工,是严重的设计错误。因为,砼结构所处环境不同,耐久性要求对其约束也有所不同。如设计强度等级C 15的砼配合比,坍落度30mm,水泥强度等级32.5,单位用水量189 kg/m3。按照公式计算,水灰比为0.66,水泥用量为286kg/m3,计算方法没有错误。经过监理审核,对照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表11.3.4的规定。 表11.3.4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无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 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 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 (kg/m3) 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质影响,与土直接接触0.60 250 0.55 275 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55 275 0.50 300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0.45 300 0.40 325 注:①本表中的水灰比,系指水与水泥(包括外掺混合材料)用量的比值。 ②本表中的最小水泥用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水泥用量应增加25kg/m3。当掺用外加剂且能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时,水泥用量可减少25kg/m3。 ③严寒地区系指最冷月份平均气温≤-10℃且日平均温度在≤5℃的天数≥145d的地区。 该结构物为无筋混凝土,所处环境,限制最大水灰比不能大于0.60,该配合比的水灰比为0.66,显然不能满足耐久性要求。 有的工地试验室,在水下砼配合比设计中,砂率仅仅给定38%。相对于高强度砼,砂率很高,然而对于水下砼而言砂率则太低。由于细集料少,粗集料多,砼流动性和粘聚性较差,泌水严重,砼在运输过程中易离析,不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从而在水下砼浇灌中,往往堵塞管道,造成断桩事故。砂率所以给定错误,在于设计者没有执行有关规范的规定。依据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6.5.3水下混凝土配制 4 混凝土配合比的含砂率宜采用,水灰比宜采用0.5—0.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可酌情增大或减小。经过监理审核,该水下砼配合比砂率在0.4~0.5范围之外,应重新试配。要避免砼配合比设计错误,必须熟悉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因此,把分散于各技术规范中,有关砼配合比设计的条文,集中于本文中,与同行共勉。 一、水下砼 1、可采用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时应采取防离析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作业条件 1、1、完成钢筋隐蔽验收手续,模板经过验收。 1、2、商品混凝土及劳力、机械设备已准备好,混凝土经过开盘鉴定;混凝土试模已准备好。 2、施工器具 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平尖头铁锹、胶皮管、3m杠尺、木抹子、塑料布(薄膜)、草袋等。 3、材料:商品混凝土。 二、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商品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三、操作工艺 1、基础及柱墙混凝土施工 1、1、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一般不得留置施工缝,各种混凝土材料与设备机具必须保证供应。 1、2、基础顶面施工缝按设计与规范要求留置。 1、3、墙柱甩出钢筋必须加以保护,避免混凝土污染钢筋。 1、4、基础施工完毕后,必须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与草袋进行养护。 1、5、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使用的混凝土,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在混凝土出厂前由混凝土供应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开盘鉴定;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就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与施工需要。如果混凝土与易性不好,可以在维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砂率、水及水泥量,至与易性良好为止。 1、6、混凝土运输 预拌混凝土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能使用。 1、7、混凝土浇筑、振捣:

1.7.1、独立基础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层铺摊混凝土并及时振捣,振动棒插入点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2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为准。柱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搓处先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减石子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利用混凝土杆检查浇筑高度,一般控制在40cm左右;分层浇筑、振捣。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墙体连续进行浇筑,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接搓处应撮捣密实。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1.7.2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c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保证振捣密实。 1.7.3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构造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与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1.7.4墙上口找平: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1.7.5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与浇水。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常温时及时喷水养护,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1、顶板混凝土施工 2、1、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钢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表面拉毛。 2、2、浇筑完毕后及时用塑料布加草袋覆盖混凝土养护。 四、质量要求 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1、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培训学习讲义全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培训学习讲义 2011年12月

前言 砌体结构历史悠久,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用天然石块建造栖身之所;约在八千年前,人类就会使用晒干的泥土作为建筑材料;五千年前,人类已采用经凿琢的石材建造房屋、城堡、陵墓和神庙;三千年前,出现了烧制砖;公元1824年水泥问世,为砌块的生产、运用奠定了基础,混凝土砌块自1882年生产应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当今,砌体结构建筑无论从材料、工艺、结构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还是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与计算方法的完善,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众所周知,砌体结构具有诸多优点:主要建筑材料就地取材;有良好的耐候性、耐火性、化学稳定性;建筑美观、古朴、舒适;施工简便、造价低廉等。正因为如此,砌体结构的生命力极强。正如一位资深砌体结构学者E·A·Jams所指出:“砌体结构经历了一次中古欧洲的文艺复兴,其有吸引力的功能特性,是它获得新生的关键。我们不能停留在这里,我们正在赋予砌体结构新的概念和用途。” 我国是砌体大国,一些伟大的历史建筑载入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史,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象征:例如两千多年前建造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砌体工程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它的作用,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1400年前用料石修建的河北省赵县安济桥,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该桥已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选入世界第12个土木工程里程碑等。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从195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建筑事业从此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城市建设、住宅建设和公共建筑建设。与此同时,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设计、施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建筑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砌体结构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已在诸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建筑工程界围绕地震灾害的调查和总结;抗震规范制定、修订和提高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大量开展建筑物抗震实验研究等方面,着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为解决砌体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欠佳的难题,创造性地研究成功并大力推广的构造柱砖混多层建筑结构体系,对推进砌体结构的发展,成就巨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配筋砌体的应用研发,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各地已建成多栋高层配筋砌体结构房屋。 然而,由于砌体结构本身固有的一些特性,它大量使用地方建筑材料,其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杂;建造中主要由手工操作,工人技术水平高低不一,操作常出现不规范行为。这将导致建筑物的质量问题,甚至是质量事故。此外,如结构设计不到位,也将使建筑物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破坏力最强、经济损失最重、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灾害。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举国震恸,举世震惊。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除了地震造成的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