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12.清贫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

方志敏

1.方志敏简介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

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方志敏在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

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国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的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被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自信,朋友!

同情心

方志敏

同情心

在无数的人心中摸索,

只摸到冰一般的冷的,

铁一般的硬的,

烂果一般烂的,

它,怎样也摸不着了——

把快要饿死的孩子的口中的粮食挖出来喂自己的狗和马;

把雪天里立着的贫人底一件单衣剥下,抛在地上践踏;

他人的生命当馒餐,

他人的血肉当羹汤,

啮着,喝着,

还觉得平平坦坦,

哦,假若还有它,何至于这样?

爱的上帝呀!

你既造了人,

如何不给个它!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凶恶()

A.善良

B.清白

C.厌恶

D.凶残

2.清贫()

A.富强

B.富裕

C.贫苦

D.朴素

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做到了()。

A.回环反复

B.首尾呼应

C.承上启下

D.层层递进

三、从文章的第2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用哪个小标题概括最合适?()

A.智骗国军

B.守住家财

C.一件趣事

D.一点积蓄

四、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唯一()

A.wéi

B.wěi

2.难看()

A.nàn

B.nán

3.传世宝()

A.zhuàn

B.chuán

4.炸弹()

A.tán

B.dàn

五、读了本文,你最想对方志敏说什么?

阅读能力大提升

六、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也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仍旧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说:“走吧!”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金镯()威吓()

2.选文第一段中“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这句话,敌人有此猜疑的根据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依据。

而方志敏对此反驳的语句是:

3.说说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作用。

(1)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4.读完本文,你一定对文章的题目“清贫”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除了方志敏之外,你还能举出老一辈革命家“清贫”的例子吗?

参考答案:

一、1.A 2.B 二、B 三、C 四、1.A 2.B 3.B 4.B

五、您清白、朴素的生活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六、1.zhuóhè

2.“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3.(1)恰如其分地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贪婪、凶狠。

(2)表现出方志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清廉,以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从容。

4.真实地反映了共产党员的廉洁无私,一切为人民的伟大精神,可歌可泣。

七、示例一:

邓奶奶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沙发上,给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奶奶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周总理的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笸箩,笸箩里放着剪刀、线团、布头和针线包。针线包上绣着个红五星,特别引人注目。多年来,邓奶奶随身带着它,一直带到了北京。从什么时候起,她就有了这个针线包呢?从延安的窑洞里,从重庆的红岩村,也可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

示例二: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蒙眬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稿子,其实是备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

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2 《清贫》教学反思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的,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一、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形象。在学习敌人对方志敏搜身一部分时,敌人从“摸、捏”到“威吓”再到“弓着背细细地捏一遍”,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党士兵的贪婪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学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在学习“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句话时,学生明白了:作为共产党的一个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的清贫关键所在。

“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已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引导学生通过这一对比深入理解甘于清贫其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操守。

二、成功之处

品读感悟。我引导学生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语言、神态、动作进于品读体会。同时不着痕迹地渗透写作方法,体会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如学习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以及国民党士兵的情绪变化这一部分时,国民党士兵从“满肚子热望”到“猜疑、不相信”,从“企望有新的发现”到“失望”直至“怀疑而惊异”这一系列情绪上的变化,进一步从侧面印证方志敏清贫的人生信念和矜持不苟的革命情操。

三、不足之处

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不是读得特别快,就是读得没有感情,比如国民党兵士对方志敏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这句话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但就是读不出来,不好意思读。

四、改进措施

平时的课堂上,我能够关注到学生的这一点,加强训练。

12 清贫(教学反思)

《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于1935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景象,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表达方式上,采用叙议结合、对比的方法,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抓住“趣事”,理解人物特点。

教学中,当学到句子“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对于这句话很多学生不是很理解,都说:方志敏的“趣事”到底“趣”在哪里?我让学生首先理解:趣事,是指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接着让学生找出方志敏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语言感受。朗读对话,学生明白“趣事”之“趣”:明明方志敏身无分文,但国民党士兵偏以为发财机会已到,而终于发财梦破灭。学生明白作者以幽默的表达方式无情地嘲讽了国民党士兵贪婪、无耻的丑劣行径,表达了革命者以“清贫”为自豪的情感。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动作,刻画人物。

教学“趣事”时,我抓住两个士兵的动作,让学生感悟国民党士兵的贪婪、凶狠、狡诈。首先让学生找出动作,再将士兵的动作分类:一类是搜身的动作,一类是威吓的动作。搜身的动作是“摸、弓着、捏”,威吓的动作是“拿出、拉开、盯住、吼道”,这些动作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国民党士兵贪婪、凶狠、无耻的本性,也说明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从上到下都以发财为目的。从中,学生也理解了方志敏所说的“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的深意。传神生动的语言、动作描写把人物的性格、品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2)抓住对比,理解“清贫”。

课文中多处采用对比的写作方法,这是让学生理解“清贫”的好方法。学生回答“方志敏为什么会如此清贫”这一问题时,无从下手,此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这样一句话,突破难点“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首先让学生指出这是对比的写作方法,把“我”和“国民党当官的”对比,突出方志敏的清廉。然后马上追问:“国民党与共产党有怎样的区别”。这样,适当的点拨,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无产阶级的本质——清贫,洁白,朴素。这样,抓住对比,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3.不足之处(思失)

回顾整堂课,这课的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漏洞和缺陷:

“趣事”中方志敏和国民党士兵的对话,由于时间关系,朗读训练不够,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有些句子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贪婪,但就是读不出来,不好意思读。这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训练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也和自己课前备课不细有很大关系。

4.改进措施(思改)

以后在教学“趣事”这一段中,应该让同学们分角色对话,抓住国民党两个士兵的内容来学,让学生先找出描写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小组朗读后进行评比,让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性格,深刻领悟到对话描写以及动作、语言描写的魅力。

12 清贫教学反思3

《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交流,感悟人物品质。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我课后冷静下来再回顾我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这节课如果能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

第一,朗读训练不够,虽然课堂中有关于通过朗读来品味文本,但是学生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到位,有些句子学生能够感受到兵士的凶狠、恶毒、贪婪,但就是读不出来。这与平时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训练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教师的讲解过多,有着“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阅读”的嫌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充分把握教材,掌握学情,让我们的课堂书声琅琅,以学生多种形式的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 清贫》 精美教案(统编版)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优秀教案(含全册考点梳理)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 (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3.敌人“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还“坚不相信”,这些做法照应了上文哪句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

《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兴“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 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习习惯还在培养中,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6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课前预习: 查找方志敏的资料,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找一找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

《清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叫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课前预习: 查找方志敏的资料,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找一找关于方志敏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解题(此处可以让学生讲,可以留“尾巴”到后面解决) 2.课前我们都做了预习,那同学们谁来说下你找的资料里有关方志敏{“清贫”}的故事。 3.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可以分成三段,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可以让学生简要复述一下,特别是“趣事”一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趣事”一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 2.圈划: 圈划出国方士兵心态的变化[板书:“满肚子热望”——“多么失望”] 圈划出国方士兵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板书:“搜——激怒——威吓——坚不相信——低头注目搜寻——抢表和水笔——怀疑而惊疑”] 3.讨论: 在你看来这些心态,这些行为是怎么样的?[板书:可卑可笑] 三.朗读“对话”,加深理解。 1.自由读 2.分角色朗读。 3.指导: 哪些词语为不可忽视的重音? 各句该采用怎样的语调? 4.全班分角色朗读,体会兵士和方志敏不同的 兵士:凶恶、吓唬、贪婪、偏执。 方志敏:对敌人的轻蔑、耻笑、从容自若。 四.学习“传家宝”一段 1.朗读,注意重音。 2.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叫“传家宝”?把这段删去可以吗? 3.小结:表达出方志敏以清贫为自豪,也是对“富翁们”的讽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清贫》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方志敏自述中的语言描写,通过对比国方兵士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深刻感受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清廉朴素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清贫”的内涵,牢记清贫品质,追求清贫的生活境界。 教学准备:PPT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近“清贫”之人 1.同学们,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近了一心为公的毛主席、意志坚定的刘伯承,感受他们“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爱国精神,今天我们走进课文《清贫》,去认识另一位伟大的人物——革命烈士方志敏,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介绍方志敏。 出示:“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你知道方志敏当时担任什么大官吗?(相机出示背景资料)

3.介绍课文体裁特点。 二、初读课文,初解“清贫”之意 1.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预习单中字词,师生评议。 ①认识多音字“吓”。 ②交流下面词语的意思。 矜持不苟:庄重谨严,丝毫也不马虎。苟,马虎、随便 发洋财:原指在与外国人有关的活动中发财,后泛指获得意外的财物。传世宝:具有很高的货币价值或艺术价值,可长期保存的珍贵物品。齿冷三天:讥笑、耻笑。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梳理课文脉络。 2.自读阅读提示,了解本课学习任务。 3.复习学习方法。 指名交流:学习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时候,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4.释题:你怎么理解“清贫”? 三、潜心品读,感悟“清贫”形象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方志敏贫穷的句子划下来并写批注。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3.聚焦方志敏两段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清贫》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清贫》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记述了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后,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指出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清贫”,清白、贫穷,一无所有。本文用这个词作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本文写共产党员以恪守清贫为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2)多音字:吓。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部编版五下语文12 清贫 教案教学设计

12* 清贫 阅读: 1.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人文主题 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 2.查找方志敏的生平及他被捕前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 整体了解方志敏,感受方志敏的崇高精神,为下文学习打好基础。1.出示课题,说说对“清贫”的理解。 预设:“清”指清廉、清苦,“贫”指贫穷、贫寒,“清贫”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就是清寒贫苦,一无所有。 2.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方志敏和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点拨易错字。如出示“恐吓、惊吓”两个词语,指名辨析多音字“吓”的读音。 2.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主要写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方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 3.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教师相机指导。 三、正面感悟“清贫” 设计意图: 通过边读边画重点句段感悟方志敏的清贫,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请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并把感想写在旁边。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 引导学生从“十余年”“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中,感悟方志敏克己奉公、甘于清贫的品质。 预设2: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引导学生从“满肚子热望”“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感受方志敏的清贫。 预设3:第9自然段补叙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到第8自然段看似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还要补叙第9自然段的内容呢?(引导学生理解交代方志敏的全部家当只有“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进一步说明了方志敏的清贫。) 四、侧面烘托“清贫”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说的“一桩趣事”“趣”在哪里,并在文中画出描写国方兵士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他们的人物形象,在旁边标注出来。 2.学生汇报交流。 (1)“趣”在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上,“搜、摸、捏”这几个动词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富有经验的贪婪的国方兵士形象。 (2)“趣”在语言上。

2020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含完整反思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志敏以及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 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 (第6自然段)捏 (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 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志敏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最后决定将表和自来水笔卖出钱来平分。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必然的,印证了方志敏的清廉,也更彰显了两个士兵的贪婪。) (2)神态 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神态描写的词语。 明确:凶恶的眼光、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 (3)语言 请在文中找到描写语言的句子。 明确:①兵士(拿榴弹)“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凶恶的眼光、威吓)这句话表明国民党兵士为了从方志敏身上获得钱财,不择手段。 ②兵士(拿榴弹)“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决不相信) 这句话是说国民党兵士认为共产党当大官的应该和国民党当大官的一样都很有钱,而事实则不然,这更加突出了共产党的清廉。 ③另一兵士“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2清贫》精品教案

12*清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筹、矜”等生字,会读本课词语。 (2)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3.情感与价值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引导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身份特征,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圈出生字、生词。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清贫) 2.作者简介。作者是方志敏。大家对于方志敏有哪些了解?(找两名同学回 答) 方志敏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他用一生坚守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祖国 和人民称他是中华民族的“清贫之子”。在今天,“方志敏”这三个字代表

的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已经符号化了的精神品质,为何方志敏牺牲后能够“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所坚守的信念又是什么?让我们走进文本来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解题“清贫”。 清贫,即贫穷清廉,贫穷而守节。 2.听录音范读并指定学生朗读。(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标段序、识记字词) 筹集、矜(jīn)持、俘虏、金镯(zhuó)、威吓(hè)等。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把握情感 1.首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方志敏自白,一个同学读跟士兵对话的方志敏,另外两名同学,一个读拿手榴弹的兵士,一个读另外一个兵士。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问题:“清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方志敏的清贫? 2.方志敏为什么要坚守清贫?今天大家如何看待清贫? 清贫是革命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学生随意发挥) 现在的“清贫”不是抛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但其间所蕴含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则是永远不能抛却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3.除了清贫之外,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什么特点和品质? (学生答“勇气、革命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视死如归”等都正确,只要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如果没有找全,可从以下提问中启发学生找到答案。) (1)文中有一句话“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你认为有趣在哪? (国方兵士的滑稽丑态。) 兵士的滑稽丑态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分别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找出相关句子。 (2)体现了方志敏的什么精神品质? (勇敢、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视死如归。) (3)方志敏如此清贫,在任苏维埃主席的时候依然是一身破棉袄,为什么会

五年级部编版下册12课清贫教学设计

12 清贫 一、课前解析 本文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一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故事,表现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旨在让学生感受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自读自悟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能说出自己对“清贫”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2课《清贫》,它将使我们再认识一位革命者——方志敏。 教师板书:(方志敏) 那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我们又能汲取什么样精神品质,以增强自身奋勇前进的力量呢? 出示课件1: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引导: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认为应该重点识记的词语,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意思。 出示课件2: 学生交流,自学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时间2分钟。 出示课件3: 学生交流,教师展示交流结果。 预设:本文主要讲了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故事。 三、自读自悟,体会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教师提问:好!我们已经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方志敏是清贫的?它真的很“清贫”吗?边读边勾画出来,批注。 出示课件4:

12《清贫》(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筹”“镯”等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矜持不苟”等词语的意思。 2.自主研读课文,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领悟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了解课文叙议结合的谋篇特点,进一步体会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揭示课题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师生回读课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古至今,多少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抛头颅洒热血。千百年前王昌龄、王维、陆游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军神》中,我们见识了川东支队刘伯承将军……《丰碑》里,军需处长……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体现了毛主席……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课文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概括人物的品质。 2.揭示课题——《清贫》,走近方志敏。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方志敏生平。方志敏,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创始人之一,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 1935年1月24日,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被捕,他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供词”的纸笔,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和《可爱的中国》等,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 3.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脚注和文末“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写于囚室”,初步感受方志敏视死如归、舍己奉公的形象。 (二)联系课文,正确解题 1.在字典中,“清”“贫”都有多种解释,请结合预习选择正确的义项,说说“清贫”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①纯净透明;②明白,不混乱;③一点不留;④清除;⑤查点(清楚);⑥公正廉明;⑦朝代名。贫:①穷,和‘富’相对;②缺乏;③絮烦可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一和最后一段来理解题目的意思。 2.“清贫”一词出自《五诫篇》:“与其浊富,宁比清贫。”作者姚崇是唐玄宗时一位廉洁奉公的宰相。这篇课文,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清贫品质呢? 二、认读词语,梳理文脉 (一)分类认读词语 1.出示“筹集、金镯、威吓、深山坞”三个词语。重点正音:“筹”“镯”是翘舌音,“吓”是多音字,“坞”是第四声。 2. 出示“袄领袜底、衣角裤裆、汗褂裤”三个词语。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词意,并对“衣”字旁进行词串归类。 3.出示“矜持不苟、企望”两个词语。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厘清文脉,初步感受叙议结合的表达特色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围绕“清贫”,课文写了几件事。 引导学生将全文分为三部分:开头提出鲜明的观点,接着举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家中的财产少得不能再少两个事例说明观点,最后阐明“清贫”的伟大意义。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再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2课)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作者介绍】 方志敏 1.方志敏简介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省弋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他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总司令。1935年1月27日,他不幸被俘人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2.被俘牺牲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此役我军损失惨重。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囚于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 3.主要作品. 方志敏主要作品有《我是个共产党员了!》《同情心》《呕血》《哭声》《可爱

的中国》《《诗一首》《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方志敏狱中留下的十六篇计十四万字文稿, 方志敏16岁时写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以高洁的松竹梅兰自励。 4.成就贡献。 方志敏是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 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造了拥有“铁的纪律”的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 方志敏在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课件

12清贫(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基于任务群理念的《清贫》课文教学 一、设计意图 《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四单元编排的是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本课是单元中最后一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本文是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文字,是他的遗嘱,文章用自述的方式描写了自己被俘搜身的经过,内容真实,语言生动,通过反映刻画两位贪婪猥琐,可恶又可笑的国方兵士,衬托出自己大义凛然、一身正气的高大形象,彰显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因此这篇文章极具文学艺术性,是一篇值得学生用心品味,细细感受的好文章,所以将他归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文中描写方志敏和国民党兵士举止神态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方志敏内心的真实想法,加深对课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这一阅读方法是学生在四下第七单元习得的“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能力基础上的巩固和提升,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更细腻,更丰富。 我尝试通过鉴赏促使学生深入感知人物形象,使伟人的形象更加伟岸。鉴赏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和批评性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我们将鉴赏定格为欣赏性阅读。欣赏性阅读是通过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来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分为感知、体味和领悟三个阶段。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受到艺术感染,潜移默化体会其中思想,形成了完整的思维和逻辑判断。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用“五最”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五最”预学单。“五最”预学单是,“你最喜欢或关注的一个人物、词语、句子、段落和最想提的问题,并说说理由。”因为只能挑选出一个,所以学生必定经历了比较、甄别、选择,促使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我还设计了辩论的环节,让学生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讨论“清贫”的真正内涵,并且学会在叙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后作业中,我给学生留下了将故事讲给家人听这个作业,让学生学会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并在课后反思方志敏“清”而不“贫”的这个观点,让他们能够进一步领悟英雄的革命精神。 二、学习地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清贫(教案)

12 清贫(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地认本课 10 个生字,理解“ 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等词语。 2 . 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 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4 .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 . 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语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 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朗读:咏竹 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二介绍作者 方志敏 ( 1899 — 1935) : 江西弋阳人。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人之一。 1935 年 1 月,北上抗日途中,由于叛徒的出卖,方志敏同志被捕,他坚贞不屈,拒不投降。在敌人的监狱里,方志敏用敌人让他写“ 供词” 的纸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三初读课文 1 .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 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 1 )会认生字。 筹矜俘镯吓裆企彼褂坞 ( 2 )多音字。(板书多音字:吓) xià( 惊吓) 虾{ hè( 恐吓) 读一读:午夜时间,他接到了一通恐吓.( hè电话,惊吓.(xià)得一晚上没有睡着。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语文12《清贫》优 质课教学设计 12* 清贫【教材分析】 《清贫》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学情分析】本课领会方志敏同志清正廉洁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阔别了贫苦,在明白“贫苦”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观点化,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 (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 (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方志敏的狱中作品《清贫》,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清贫》。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初步感受了方志敏清贫的一生,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继续走进方志敏,感受他清贫的一生。下面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体现方志敏清贫的句子,并想一想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现在我们来小组交流一下勾画的部分,并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二、精读课文 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并抓住具体的词句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一)第9段 那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清贫?抓住具体的词句来说说怎么体会出来的? 旧汗褂裤和线袜:什么样的?读出来!(板书)深山坞 唯一:什么意思?除了这两件东西之外他还有别的东西吗?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里被烧被抢了十几次,很可能除了这两件东西

之外,什么都没有了。 传世宝:什么是传世宝什么样的东西通常被称为传世宝?在这里指什么?为什么加双引号?方志敏将这两件东西奉为“传世宝”别人怎么看?“齿冷三天”什么意思?富翁们可能怎么笑话他?这样笑话他,方志敏还将这两件东西做为传世宝,我们体会到方志敏怎样?在乎这些笑话吗?(清贫,而且甘于清贫,清贫并没有使他感到羞耻,反而让他感觉是个宝。)读出这种感觉来!老师范读(感受到乐观,甘于清贫) 读到这里让我们感觉到了方志敏生活的“贫” 联系方志敏的身份,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数百万元在今天看来也不是一个小数字。一点一滴,还可以换成那个词?(板书)谁来谈谈对“一点一滴”这个词的理解,读出来! 下面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方志敏同志参加革命之后,反动派就恨上他家了,他家被烧被抢十几次了。锅碗瓢盆都被砸了,粮食被抢了,他的母亲实在没有办法,才去向方志敏要钱,你们猜方志敏是怎么说的? 你们想知道方志敏当时是怎样说的的吗?方志敏说: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苏维埃刚建立,革命才有个头,我们每个人的饭钱才7分呀! 方志敏对母亲说这句话时心理可能怎么想的? 忠孝难两全呐!方志敏回绝了母亲的要求,这回我们再来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交流,感悟人物品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但对文中所讲述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所以本课领会方志敏同志清正廉洁这一美德并不困难。但是学生的生活阔别了贫苦,在明白“贫苦”对于革命的意义还会有些空洞化、观点化,这将成为学生学习课文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志敏以及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烈士。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人物,让学生了解本文的背景,便于进行文本的理解和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清贫》完整教案

12* 清贫 ▶教学目标 1.认识“筹、矜、俘”等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吓”。 2.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能理解题目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认识9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矜、镯、坞”这三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坞”,它读“wù”,不读“wū”。强调多音字“吓”的读音,在课文中读“hè”。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分角色朗读、圈画人物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3.语言运用 这篇文章虽然写的是方志敏清正廉洁,但对两个国方兵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更多,引导学生感悟侧面描写的写法,也就是反衬法,用国方兵士的贪婪、腐败,反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1.我国现代诗人郭沫若给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了一首诗。 课件出示 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

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为革命事业付出艰苦努力的方志敏,也写出了方志敏精神对后人的影响。那么方志敏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有哪些值得后人称道的品质呢?对于方志敏,大家了解多少呢?(先让学生自由谈对方志敏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方志敏的资料)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不同。无私奉献、舍己为公、恪尽职守,这些都是生命中最闪光的亮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品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感受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人生观,一起来学习第12课《清贫》。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清贫) 3.题目“清贫”是什么意思?(“清贫”出自唐代姚崇《冰壶诫》中的“与其浊富,宁比清贫”。这句话是对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清贫”是清寒贫苦的意思) 【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方志敏的人生经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初步理解课文题目,为深入理解课题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2.《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学这篇文章。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说说你从方志敏的自述和他同两个兵士的对话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品质。 ●和同学交流你对“清贫”的理解。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4.文章读完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方志敏一生甘于清贫,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5.这篇文章有哪些主要人物?(方志敏和两个国方兵士)我们既要找出描写方志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还要找出描写两个国方兵士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 6.全班汇报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生交流,师相机点拨:从第2自然段对两个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到两个国方士兵对钱财十分贪婪。 (1)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对两个国方兵士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你从文中的哪个词中发现的?(热望)“热望”是什么意思?(热切希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