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这些被禁的香港B级片,是电影史上被阉割的信仰(20190410115622)

这些被禁的香港B级片,是电影史上被阉割的信仰(20190410115622)

这些被禁的香港B级片,是电影史上被阉割的信仰(20190410115622)
这些被禁的香港B级片,是电影史上被阉割的信仰(20190410115622)

这些被禁的香港 B 级片,是电影史上被阉割的信仰

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经济很不景气。但恰恰是那个时候,香港的电影发展到了黄金时期。其实更客观地来说,是 B 级片频出。在记忆中,那个年代的港片,大多充满了异色、重

口和情欲。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尺度惊为天人的电影在严

格的审查制度之下渐渐退出了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

B级片,组成了那个年代特殊的记忆。今天,院长就来暴露年龄,跟大家翻翻旧账。清汤寡水的不提,今天我们只说禁片。《福伯》▼福伯不是姓“福”的老伯伯。这是一个职业,是法

医的助手,他们的工作就是按法医的指示解剖及整理尸体。曾

经有个叫福伯的人干过这一行,于是,人们开始把做这一行的

人统一称作“福伯” 。在全香港,干这行的也只有寥寥几人。影片因为大量血淋淋的镜头和过于真实的解剖场景被禁。故事

讲述的是殓房的福伯在不同的情况下,遇上黑帮杀手、黄秋生

与曾志伟演绎的死囚,以及一个想吃人肉的青年杀人狂。三段

看似没甚关系的人和事,却被命运以不幸的连线,冥冥中连结

在一起。做这一行的人,每天都目睹着死亡。殓房内的福伯,

对鲜血、腐烂的器官,甚至自己的生活早已麻木。“很多人都看不到生命美好的一面。那时候,活着和死亡就很接近了。”长大之后,院长才体会到,藏在血肉模糊的镜头后面,电影人

的那份思考。《虐妻》▼家家

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结婚后发现,另一半是个性变态者。

电影的女主看似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儿子活泼可爱,丈夫

疼爱自己。但事实上,她的丈夫拥有变态人格,经常对自己

进行虐待。可是女主对这样的暴行一直忍气吞声,因为母亲

的重病,必须靠丈夫给的违禁药品来治疗止痛。最后,女主

一次忍无可忍的出逃,使剧情达到了高潮,气急败坏的丈夫

疯狂地追寻她,甚至大下杀手。 93 年的香港,临近回归。大多数港人却生活在极端的焦虑和自我认知的障碍之中,这种焦虑

也对家庭生活产生了影响,家庭暴力成了释放压力的一

个出口。那些年影片中的人物很多处于分裂的边缘。而 B 级片,无疑是将这些问题以更加癫狂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香港奇案之吸血贵利王》▼这本片子现在还能找到删减

版,嗯,如果运气好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典型的 B 级片,光是说说剧情,就能让你有一种进错网站的感觉。安分守己的货

车司机在搬家后遭到黑社会的威胁勒索。自己忍受胯下之辱;

妻子被人玩弄,拍成录像;小姨子也没躲过魔爪;孩子被重度

烧伤,连手指都被烧没了。经历了人生最惨的他奋起报仇,终

将大 boss 活生生弄成了变性人。这部片子,还集结了众多老

牌变态专业户。比如扮演窝囊废丈夫的黄秋生。经常在古装片

中饰演公公的吴启华。以及饰演片中第一大反派的何家驹。港

片中的“变态级”男神很多,院长最爱的只有

两个。一个就是刚刚说到的黄秋生,几乎每一部重口 B 级片

里都有他的影子。《人肉叉烧包》中的黄蜀黍虽然“从良”

后经常客串晚辈的电影,演个和蔼可亲的老爸之类的。《头文字 D 》剧照但院长一看到他的脸,就会忍不住浮想联翩。

那另一个变态男神,就是吴镇宇。《古惑仔》剧照前些年的《爸爸去哪儿》中,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一脸慈爱、有点搞怪,又有点小坏的费曼爹。再看他在电影中近乎奸邪的角色,简

直不是同一个人好吧。下面这部禁片,就是吴镇宇 B 级片中的代表之一。《雨夜天魔》▼吴镇宇在片中的一个眼神就能

让人寒毛倒竖。80 年代的香港,真实存在过一个连环杀手、强.奸犯杀人分尸的案件。这个杀人魔被称为“雨夜屠夫”,林过云。九十年代,林过云被关押在香港狱中,广州却又再

现了一起残忍的凶杀案。罪犯手法十分高明,没有留下任何

线索。负责侦破的刑警小丽为了破案,走访林过云,了解罪

犯的心态与动机,最终发现了凶手的下落。看完影片的故事

介绍,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没错,虽然有演技爆表的吴镇

宇、艳绝一时的邱淑贞。但是这部电影,就是完全照搬了《沉默的羔羊》。再加上影片呈现上的缺陷,并没有收获多好的

口碑。《机密档案实录羔羊医生》▼同样是拍“雨夜屠夫”林

过云,还有一部任达华主演的《羔羊医生》也是录像厅的“厅

柱子”。在影片中,任达华饰演的男主名叫林过雨。电影把视

角集中在这个杀人狂魔的形成之路上。幼年的林过雨生活在一

个混乱的家庭,与继母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妹寄居在

拥挤的房子里。从小备受责骂的林过雨内心长出了异样的种子。多年后,在下雨的夜晚,总会有夜归的少女被变态人魔

施暴杀害,而且肢解弃尸。变态杀手喜欢对少女尸体拍照留念,一次他将底片交给冲印公司冲印时,终于露出马脚,从

而被警方捕获。经过连番高压审问,林过雨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以替天行道为名义,借助自己出租车司机的职业

便利,多次在雨夜杀害那些他眼中的“坏女人” 。虽然案情被告破,但是逝者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任达华在片中的演

技虽浮夸,却也足见功力,难怪有人说:“看完片子,我差点以为他就是林过雨。”如果你去搜香港奇案、机密档案系列,大多都是重口 B 级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戏剧性的表现却更让人瞠目。在那个经济衰退的年代,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许多影片在画面和内容上都不断刷新了人们的底

线。院长之所以现在还提到它们。一是因为它们是香港影史

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另一个,是希望那些极端画面背后的

思想,也有人能看见。

浅谈法律信仰

浅谈法律信仰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自晚清沈家本修律,历经民国“六法”体系,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甲子之际,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系完备的法律制度。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当代中国法律不仅没有被普遍认同,反而成为了社会公众的嘲弄的对象,甚至走向对立。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前的雕塑被拆除,源于公众对雕塑原意的曲解,或者说,在我们心中都有这个疑问,在当代中国法律有多大的作用? 一、什么是法律信仰 冯天策在所著的《信仰导论》一书中,为信仰的内涵做了如下解释:它是人类意识对客观世界及自身生命过程的反映,是人类精神宇宙存在全面沟通与融合的愿望与努力。它既包括由意识所形成的带有价值参数的有关宇宙、社会和自身存在的一系列观念和知识,以及由这些观念的偶像所构成的信仰对象,又包括人的信仰情感、信仰态度和信仰行为。具体到法律信仰,似乎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一种特殊的主观把握方式,是社会主体在对社会法的现象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油然而生一种神圣体验,是对法的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感和依归感,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感情和意识等各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的综合体,是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华,是主体关于法的主观心理状

况的上乘境界。 二、为什么培养法律信仰 1、从历史角度看,培养法律信仰具有应然性和重要性。 法律信仰的产生并非是现代才兴起的产物,早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就有了这一概念的雏形,随后经历了西方的各种宏扬法的正义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定形,如十二世纪中叶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以及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罗马法基本精神的运动。应该说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不管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法学家们,还是西方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家和启蒙思想家,都是致力于培养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重视“信仰”的权威。然而,培养对法律的信仰有何重要性呢?对此,笔者将结合历史作如下的阐述:第一,在古希腊罗马的时期,思维敏捷的法学家把法律提到伦理性的高度加以赞扬,认为“法律是善和衡平的艺术”;同时,他们十分重视从社会文化伦理角度解读法的精神本质,将其看成是深藏在实定法之后的最高价值主体,从而确立法律的至高天上的地位,并有利地保护了当时城邦自由民从事商品经济的活动。不容置疑,法学家们对法律的崇高追求并达到适应当时经济状况的需要,很大程度激发了当时城邦人民对法律的崇高情感,即对法律的信仰之理念。而这种信仰的产生,无疑促成了当时城邦社会法治精神的形成,加快了罗马城邦国家告别原始共同体的人治模式,进入依法而治的法治化的历史进程之中。 第二,在西方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到后来的人文主义者、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所发起的许多运动中,以各种形式来(绝大多数是以法律

让法律成为中华民族的信仰

让法律成为信仰 现代社会常常把法律当成一种实用的工具,但法律更应该是根植于人们内心的信仰。 沉默交易与苏格拉底受审 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就已经异常活跃。来自古希腊的商人们坐上他们的小船,从地中海驶向非洲的北海岸。他们放下自己的货物,从海滨离开,然后消失。接着非洲部落会从森林中出来,带走货物,留下珠宝、黄金作为货物的交换。第二天,那些古希腊人会回到海岸,取走他们的报酬。

他们不能与对方见面,因为他们双方是敌对的,而且语言、文化不通。但是他们可以交易,因为他们之间相互信任,他们都相信对方会遵守共同的交易规则。 这种奇特的交易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沉默交易”。这种互不见面,没有任何保障的交易为何能够进行?就是因为交易双方都明白,交易必须是公平、对等、不欺诈的,别人给你一些物品用于交易,你就应该按行情给别人报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如此。 同样在古希腊,有一个人的死亡格外悲壮动人,以至于我们今天提起来还感动不已,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渎神和腐化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的朋友和弟子不满法庭的判决,策划他越狱逃走,结果苏格拉底不肯接受。因为在他看来,法律一旦裁决,便

立即生效,即使这项裁决本身是错误的,他也没有权利躲避法律的制裁。 他说:“假定我准备从这里逃走,雅典的法律就会来这样质问我:‘苏格拉底,你打算干什么?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 苏格拉底的死,与其说是苏格拉底本人对死亡的漠视和对生命的淡然,倒不如说是对法律的忠诚和对法律的信仰所致,他是为这种信仰和忠诚殉难而死的。 让法律成为信仰 现代社会提到法律,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工具性: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因为它有用。它能排解纠纷,能保证社会安全,能惩恶扬善,如此等等。

法律需要被信仰

法律需要被信仰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引文就在法律学界广为流传。西方人对法律富有宗教性的看法,表面看来对我们中国人建设法制社会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或国家宗教。但如果按照伯尔曼的观点:“法律最终以道德为基础,道德最后建立于宗教之上”,中国法也同样有着其信仰基础,那恰恰是指儒家的道德伦理教条。换言之,在中国,被神圣化的道德本身,兼有宗教的功能。今天,我们倡导全民投身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该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因此,了解西方基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以及基督宗教的律法观,对找回法律的神圣性、宗教性和建设法制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伯尔曼的这句话,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句引用率相当高的箴言。也许我们会说这是西方人的观念,对于中国一个政教分离的社会,它又有什么启示呢?表面看来,在中国宗教对法律影响甚微,但实际上宗教与传统法律有着深层的纠葛。法律原初形态时与宗教不分,汉代提出则天立法,宗教成为历代政治话语中法律权威性和神圣性的合理来源,法律运行中神灵的影响也一直挥之不去,善恶报应的宗教信仰成为传统法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极为重视伦理道德的民族,儒家文化孕育了华夏儿女。因此,“信仰法律”对我们中国人也有同样的重要意义:若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

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溶入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建设法治社会,仅仅靠人们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教人“信仰法”,让人们把法律当成信条一样去崇拜、去遵守。法律与西方基督宗教的关系和基督宗教的律法观这一问题的探讨,也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反思,引发了许多感悟。让我们也拥有希伯来人的智慧,辨清法律的美好与神圣,维护法律的尊严,献身于法制建设的神圣使命之中。 中国现阶段仍处于一种法律半蒙昧的状态——我所谓的法律半 蒙昧状态,是指在任何一个国家法制体系建立完善初期通常所要经历的状况:即公民的法律意识有普遍性提高,开始懂得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整个法制体系的不透明和不系统,又致使大众对法律的认识仅停留于其工具性的一面,并对其具体操作和具体内容疑虑重重。我们并不排斥法律的高度职业化,但是一旦我们忽视了人们对于法律理念的追求,便很有可能导致人们对法律本质的误解,重蹈西方法律思想危机的覆辙。 法律信仰的实质就是要人们有一种观念,把这种信仰看作是一种法律精神的深层解读和对人生终极目标的关切,通过自身内心感受和外部生活的结合和联系,从而达到一种权利义务分配平衡、纠纷得以顺利解决、公平正义得以彰显、社会秩序得以很好维护的境界。因此,若要实现这种伯尔曼式的法律信仰,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前提:首先,人们思维和观念的转变,要对法律有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认识;其次,通过法律的实施人们可以充分保障自己的权益,即通过诉诸法律当事

外国电影史

格里菲斯贡献 一,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掘和定型 1第一个将镜头确定为电影最小的叙事单位,还确定了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标准概念,改变了电影构成单位,从“场”变为“镜头”。是蒙太奇艺术产生的基础。 2,将画面景别标准化,赋予特写、近景、中景、全景等以特定的涵义, 并形成了经典电影叙事的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镜头语言; 发展了大特写、大远景等一系列电影语言,并创造性的运用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二,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究 1,有意识的系统的使用运动镜头,如摇镜头、移动镜头及景深镜头,还发明了圈入圈出、淡入淡出的技巧 2,他根据镜头的情绪内容决定画面的选择,包括构图、光线、景别,用剪辑来控制情绪和节奏3,首先使用三维立体的真实布景和表意性的灯光照明 4,注重对演员和表演要求,培养了一批优秀演员,开创了好莱坞明星制度的先河。 三,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作的创新 1,丰富了电影的结构,创造平行剪辑,创造了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快速剪辑打破了戏剧美学的“三一律”,形成了真正电影化的叙事语言,且成为好莱坞影片最为典型实用的叙事模式 2,大胆的使用闪回、平行交替等切入手法和省略法,使电影具有无限的时空自由 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将电影真正带入了成熟的叙事艺术阶段。 西部片: 1,西部片式以美国西部为背景,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发西部为题材,是美国人民民族性格与精神的体现。 2,通过特定的戏剧性程式表现,有固定的情节、善良的白人遭受暴力的威胁,英雄的牛仔作为执法者来除暴安良,结果一定是善胜恶。有固定的人物、背景和相关道具,连镜头都有一定格局。极易辨认的图像符号,处理完全模式化、公式化的。 3,西部片不是历史的再现和西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是反映了一种道德理想,善胜恶的伦理,观众寻求的不是情节和人物性格,而是某种精神上的宽慰和道德满足。 4,代表人物作品:约翰、福特《铁骑》,《关山飞渡》等。 霍克思《红河》、齐纳曼《正午》 喜剧片: 1912-1930美国喜剧电影的黄金时代: 美国喜剧电影之父麦克·塞纳特(拍片的指导思想是对任何事情特别是自认严肃的事情采取调侃的态度,讽刺的主要目标就是虚伪),创造了著名的“启斯东警察”。其影片制造的各种噱头都成为喜剧片的类型特征。 四个电影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勃斯特·基顿《大将军》哈罗德·劳埃德《大学新生》哈莱·朗东 犯罪片(强盗片):名解 1,以城市和犯罪事件始末为北京,以犯罪分子为主要人物。

试题及答案--外国电影史卷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外国电影史》考试试题(AB卷) 一;填空题(每一空1分,共30分) 1:1895年12月28日被看做是电影的诞生日。 2: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为布赖顿。 3:1915年格里菲斯拍出了史诗性电影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 4:最早提出“纯电影”口号的是法国电影家谢尔曼·杜拉克,这一口号后来成为了早期先锋派的主要口号,又称“完整电影”。 5:著名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其专著《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街道电影”这个概念。 6:1939年,约翰·福特导演了有声电影《关山飞度》,被公认为是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 7:《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电影史上有影响的的第一部恐怖片。 8: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奠基阶段的两个代表导演是雷内·克莱尔和让·维果。 9: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和普多夫金的《母亲》标志着苏联电影学派的诞生。 10:《夏伯阳》被认为是苏联电影史上两个时期的重大分界线。 11:维斯康蒂执导的《沉沦》被认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先声,该片的编剧为切萨雷·柴伐梯尼。 12:安东尼奥尼的《奇遇》(1960)、《夜》(1961)、《蚀》(1962)、被合称为“关于人类情感”的三部曲。 13:1982年伯格曼拍摄了自己告别影坛的最后一部电影《芬尼与亚历山大》。14:1959年被认为是法国“新浪潮”真正的诞生年,标志作品是夏布罗尔的《漂亮的塞尔日》和《表兄弟》。 15:法国电影“左岸派”的著名领军人物是阿仑·雷,其于1959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广岛之恋》。 16:1960年到1967年是新好莱坞的尝试阶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阿瑟佩恩拍出了明显受到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强盗公路片《邦尼和克莱德》。 17:“德国青年电影”运动的重要先驱者是玛丽·斯特劳布和亚历山大·布鲁格。18: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的导演为法斯宾德。 二;名词解释题(每一名词解释5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印象派电影:是由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朗格卢瓦提出,主要原因有○1由于这一流派深受以突发的、瞬间的和外在的方式来观察世界,以灯光、环境、运动和消散曲线为独特的形式因素的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2为了区别于同时期的德国现主义电影。主要代表人物有以路易德吕克为中心的谢尔曼杜拉克、马赛尔莱皮埃、阿倍尔冈斯和让爱浦斯坦。 2:派拉蒙判例:彻底消解了电影行业垄断的可能。在制片体制上催生独立制片的兴起。1948年,最高法院在持续了10年之久的传奇般的“派拉蒙诉讼案”中判决好莱坞制片厂系统构成的垄断,因此它们必须在制作、发行、放映三个环节中至少放弃一个。判决后又经过了10年,制片公司终于痛苦地逐渐放弃了放印系统的控制权,也从此元气大伤。 3:室内剧电影:这个名称来源于德国戏剧家马克思莱茵哈特。他曾开了个小剧院,专演恪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感谢市局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谈谈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最近,中央电视台刚刚播放了六集的专题片《法治中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今天我也蹭蹭热度,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关“法治”的话题——“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源于大学时期的同学之间的一次闲聊,聊天的内容是作为法学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当你遇到麻烦的时候,你首先求助什么,是求助法律,还是找熟人。答案令人沮丧,大家都认为会先找熟人。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答案呢?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其实很直观地反映了我们对法治的信仰程度,也正是这道选择题,让我感受到法治信仰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 什么是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崇、信服的态度,是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依赖的姿态,是法律执行的社会心理基石。只有树立了法治信仰,人们才可能对法律忠诚,才会自觉地投入到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斗争中。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算是信仰法治呢? 有人曾经总结,一个信仰法治的人大致有五个方面的表

现:一是不论在什么时间、地点或者场合,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没有被迫之心;二是不论别人是否遵守法律,自己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攀比之心;三是不论遵守法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弊,都能坚持遵守法律,没有投机之心;四是当权利受到非法侵犯时,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怨悔之心;五是能够长期持续地信仰和遵守法律,没有放弃之心。如果一个人具有了上述五方面的表现,那么,不论他是否懂法,我们都得恭喜他,因为他已经成为信仰法治的“法治人”了。 在这里,我也想谈谈我对信仰法治的理解。 首先,信仰法治在于内化于心的规则意识。法治其实就是规则之治,信仰法治实际上就是对规则的信赖。只有当人们自发地承认和依赖规则,规则才能被遵守,讲规则、按规则办事才能成为现实,法治才有可能融入到每个人的社会活动,并成为一种信仰。关于规则意识有许多鲜活的例子,比如里约奥运会的女子接力赛,美国女子接力队因申诉成功被允许单独重赛,导致中国队被淘汰出局,其原因就在于美国代表团找到并利用了《田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中有利于自己的条款。申诉结果出来后,中国队提出了抗议,列举了多条理由,咋一听都有道理,但遗憾的是没有援引任何规则支持自己的诉求。这一事件虽是个案,但恰恰反映了我们规则意识的欠缺,这种欠缺导致的结果是我们不知道依靠规则,

法律怎样被信仰

法律怎样被信仰--谈法律与宗教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范愉 【关键词】法律与宗教、法律与道德 【点击次数】2161 【阅读次数】1“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1],美国比较法学家和法制史学家伯尔曼的这句话,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句引用率相当高的箴言。 这句箴言对我们的法学家是一种启迪,引发了许多感悟。人们据此论证,若要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必须建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使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溶入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人们发现,中国的落后,就在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我们过于注重道德和政治(权力)的作用,过于强调情理法的结合,法律在我们的社会调整中并没有起到至上的作用。为了使我们的社会走向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让法律成为圣经,成为社会中唯一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和机制。对民众,需要的是为权利而斗争;而法律职业共同体应该以道德无涉、价值无涉为口号。 法治成为我们时代最美好的理想,然而曾几何时,法律成了道德和情理的对立物,拔地而起的法律因为缺乏“力度”,孤独地与不信仰法的社会奋战着,显得那样无奈。“以德治国”的口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意识形态上的偏激,但也同时带来了它的副作用——我们社会特有的逆反心理被调动起来了,法学界对道德等社会规范的排斥更带上了一些社会批判的味道[2]。在关于《婚姻法》的修改和此后的有关案例讨论中,很多法学界人士(乃至社会)明显地表示出一种非道德化的倾向[3],对于法院某些依据公共道德规范作出的判决,表示出极大的不满,认为这是以道德取代法律,以社会效果取代法律自身的判断,并愤愤不平地要为那些“二奶”、“第三者”的名誉权讨个说法[4]。随着民法典编纂的日臻完成,分析注释法学必然将走向新的兴盛,这是否预示着新的一轮非道德化的法律思潮即将到来?法律的信仰是否必然以非道德化为前提或代价? 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在他1971年的一系列公开演讲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法律与宗教是两个不同然而彼此相关的方面,是社会经验的两个领域。尽管这两个方面不容混淆,但任何一方的繁盛发达都离不开另外的一方。没有宗教的法

外国电影史的复习资料

1、早期电影创作中的两种不同风格是什么? 答:在电影的初创期,卢米埃尔和梅里爱截然不同地代表着两种倾向、两种风格。在卢米埃尔看来,电影无非是一种“科学珍品”,运用于艺术并不是目的,他的口号是“再现生活”;而梅里爱则认为,电影能够创造艺术,“银幕即舞台”可以“改变生活”。“卢米埃尔力求引起旁观者的感觉,引起对‘当场抓住的自然’的好奇心;梅里爱则出于艺术家的偏爱而沉湎于幻想,全然不顾自然界的实际活动。”卢米埃尔表现现实生活完全是写实的、纪录性的;梅里爱表现“银幕戏剧”却是幻想的、浪漫主义的。卢米埃尔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的;梅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的。卢米埃尔可称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可称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卢米埃尔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婴儿的午餐》《耶路撒冷教堂》等。 梅丽爱的代表作品:《贵妇人的失踪》《灰姑娘》《德莱弗斯案件》《月球旅行记》等。 2、《火车大劫案》分镜头记录。 答:《火车大劫案》共分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 第一个镜头:火车站电报室内景。两名强盗闯进来,逼迫电报员给火车发信号,窗外景深处火车速度渐渐放慢,强盗又将电报员捆绑起来。鲍特在这个镜头中以景深镜头的视觉线索交代出——强盗与电报员、电报员与火车以及强盗与火车之间的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使画面内部的信息量和视觉空间表层结构的叙事形式均得以递增和强化。 第二个镜头:火车从画右至画左位于画面中央,而强盗从画左走向画右悄悄地溜上火车。在画面中,一个由木条形成的“×”宇图形,极为醒目地吸引了观众的视线。“这个镜头把动作同情节联在一起,把紧张同画幅结构联在一起”。以微妙的运动方式、以抽象的视觉暗示,展开了有秩序地叙事。” 第八个镜头,摄影机固定在一个极为巧妙的位置上,在表现强盗冲下斜坡逃跑的时候,出现了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突出了户外拍摄的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电影史上被誉为“山谷中的美丽场面”。 第九、十、十一个镜头,分别表现了逃跑中的强盗,企图挣脱捆绳的电报员和舞厅中跳舞取乐的不知情的人们……。这种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切入的方法,在“同时性”的运动关系上的处理,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了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了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其中作为叙事中被省略的那部分时空,则由观众自己凭借生活的经验去作出补充。 《火车大劫案》中的这些精彩镜头,在画面内部信息的组织上,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不需要任何文字叙事语言的注释便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影片吸引了许多的观众,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占据美国银幕达10年之久,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 3、谈谈美国喜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答:麦克·赛纳特是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的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的形式开辟了道路。赛纳特的喜剧精神整整影响了一代人,其中包括默片时期的四大喜剧明星:查尔斯·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 巴斯特·基顿被称作“大石脸”的假面具的背后,蕴藏着机智、勇敢和复杂的喜剧冲突,他最优秀的影片是自导自演的《大将军》。 哈罗德·劳埃德,1925年的《大学新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品。

世界最著名的法律谚语

世界最着名的法律谚语 1.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没有任何行为比起法官的徇私枉法对一个社会更为有害的了。司法的腐败,既使是局部腐败,也是对正义的源头活水的玷污。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大前 提。每一个人都不可以成为自己事务的法官。在由意志而不是由法律行使统治的地方没有正义可 言。程序决定了法治与恣意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一一【美】道格拉斯 2.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一一【德】马克思 3.自然公平的第一个原则是:必须给予诉讼当事人各方充分的机会来陈述本方的理由。这意味着必须将诉论程序告知他们,并及时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便于他们行使权利。一一 【英】彼得?斯坦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一一(英)波洛克 5.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一一爱德华?考文 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一一【美】马克.吐温 7.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一一【英】达雷尔L 8.人们最初怎样脱离动物界(就狭义而言),他们就怎样进入历史:他们还是半动物性的、野蛮的,在自然力量面前还无能为力,还意识不到他们自己的力量;所以他们象动物一样贫乏,而且 在生产上也未必比动物高明。那时普遍存在着生活状况的某种平等,对于家长,也存在着社会地 位的某种平等,至少没有社会阶级,这种平等在开化得比较晚的民族的原始农业公社中还继续存在着。在每个这样的公社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一定的共同利益,维护这种利益的工作,虽然是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却不能不由个别成员来担当:如解决争端;制止个别个人越权;监督用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地方;最后,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下执行宗教职能。这样的职位,在任何时候的原始社会中,例如在最古的德意志的马尔克公社中,甚至在今天的印度,还可以看到。这些职位被赋予了某种全权,这是国家权力的萌芽。 一一恩格斯:《反杜林论》,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 9.安全愈是神圣不可侵犯,主权者所保护的国民的自由愈多,刑罚也就愈公正。一一贝卡利亚:《论犯罪和刑罚》 10.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 运而变化。一一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7页。 11.法不阿贵,绳不绕曲。一一韩非子

法律如何被信仰

法律如何被信仰 ——读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的一点余思 □ 肖明明 2014年4月17日《人民法院报》第6版 当我们在谈论法律“信仰”问题时,其实是在究问法理学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即法律是什么以及法律应当是什么。“法律是什么”的答案决定了法律能否被信仰,而对“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解答又决定了法律如何才能被信仰。世界知名法学家哈罗德·J·伯尔曼在对法律与宗教的对比讨论中,发现了连接法律与信仰之间的桥梁,并指出了人们所期待去信仰的法律所应具备的条件与要素,以及如何培养民众的法律情感以助力法律信仰的形成。那么什么样的法律才能被信仰以及法律如何才能被信仰呢? 作为信仰对象的法律——法律的真实要素之辩与整体意义上的法律 纵观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史,曾先后涌现十多种法学流派,但正如伯尔曼所言,西方法律传统是建立在三个主要法律哲学流派的统合基础上的,“这三个法哲学派别——实证主义、自然法理论和历史法学——分别将法律的根据追溯到政治意志、道德理性和良知、历史经验”。可见,作为一个“传统”,西方法律积淀是由政治、道德和历史三重渊源构成,即分别来源于其所对应的三个主要法学流派。 法律实证主义,关切的是在政治国家视野下,作为自足系统的法律的规则治理。它的哲学基础,是一种“世俗——理性模式”,即相对于自然法而言,将法律世俗化和规则化,而这种世俗化又以对民众及法律自身的理性假设为前提。实证主义法学,遵循逻辑的、分析的研究方法,将法定义为依政治权威的意志制定并以暴力惩罚为后盾来实施的一整套规则体系,即视法律为一种社会事实,属于“是”的范畴,将其与道德理性“应当”和历史记忆的“曾经是和正在成为”截然分开。此种法哲学将法律的基本要素归结为“规则”。 自然法思想,承认法律规则的世俗性和实在性,但仅赋予其从属性,使之从属于某些具有本质性和终极性的价值或原则。自然法便蕴含于这些“高级”原则或价值之中,赋予实在法以目的,并示明法律的未来。总之,自然法哲学强调法律构成中的“价值”要素。 历史法学认为法律的渊源和发展主要是依赖一个共同体(如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共同历史经验,法律首先来源于个人和群体在其日常交往中创造的习惯、

影视赏析

电影艺术欣赏 电影的制作过程 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影片的构思通常由书面形式开始发展。在此阶段,工作人员还必须开始筹募电影的制作、宣传及发行资金。 一、制片人 制片人的工作包括由剧本发展出整个制作计划、筹募资金、安排人事等。制片人的职务主要与财务及组织有关。 二、电影文学剧本文学部——电影导演 1、自编自导式 2、介入式 3、接力棒式 三、分镜头剧本:对未来的影片拍摄作出详尽的总体设计,为各部门创作提供依据。 四、选择外景与演员 1、景 外景的选择,往往会对导演的形象思维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演员 “明星制”“本色演员”、“性格演员”群众演员 拍摄阶段 拍摄阶段:在此阶段,就进入影像及声音的制作。更明确地说,工作人员此时即开始拍摄“镜头”。一个镜头是一系列连续拍摄的画格组成。同时,摄制人员还记录或制造声音。 一、各项准备阶段 美工布景:内景、外景 二、实拍按场景分次,颠倒情节流程。 场记:写下每个镜头的场次编号、记录细节、“拍板” 耗片比、抢拍、偷拍 后期制作 一、剪辑 1、“化整为零”、“聚零为整” 2、粗剪:依顺序将影片串接起来,不含任何声音效果或音乐。 定剪 3、三度创作 a、减法 b、加法 c、挪位《黑炮事件》 4、节奏 二、混录 1、录音方式: a、先期录音 b、后期配音 c、同期录音 2、混录是最末一道工序: 三条声带——一条声带——双片(审查)——拷贝 电影的历史 外国电影史 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 一、电影诞生的基本原理: “视觉滞留”——“心理认同” 二、电影诞生日: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里,用他们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影片—— 《火车到站》、《工厂大门》 第二节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一、创造了戏剧电影:固定摄影机 二、创造了特技摄影:

专题练习之外国电影史练习

外国电影史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请列举三部卢米埃尔兄弟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其中,被称作电影史上第一部影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最早用电影手法叙述故事的影片是:_________________,此电影也可以说是创造了最早的喜剧电影。 3、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运用“停机再拍”技术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4、请列举三部梅里爱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使梅里爱达到了自己电影生涯的巅峰。 5、1903年,____________导演的___________是第一部西部片,它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6、1900年,_________拍摄的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世界电影史的第一部追逐片。 7、格里菲斯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含有“格里菲斯最后1分钟营救”的影片是___________________。 9、提出“长镜头理论”的法国电影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10、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片出自法国电影先驱________________之手的________________。 11、《一条安达鲁的狗》的导演是________________。 12、20世纪30年代初,让·雷诺阿拍摄了根据弗夏迪艾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_____________。 13、《乱世佳人》改编自美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著名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 14“日本电影之父“是_________________。 15、小津安二郎的早期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印度电影之父”。 17、1945年由________________执导的________________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18、请列举三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英国电影导演希区柯克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查尔斯·卓别林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影片” 22、列举三部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电影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主要有三个方面:___、___、___。(视觉滞留、摄影术、放映术) 24、1894年,___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这个“电影视镜”的特点是仅能供一个人观赏。 25、拍摄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被称作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影片的《___》 26、根据凡尔纳和威尔斯的两部科幻小说改编的《___》,是梅里爱艺术创作中登峰造极之作 27、世界第一部科学幻想片是() 28、新浪潮之父()提出了()理论和()理论 29、世界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 上篇 一、绪论 中国电影史与世界电影史有某些共同的发展规律,但更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其一,中国电影史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斗争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它比外国电影史显得更加突出。 其二,中国电影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习惯的影响,它与传统的戏剧、文学、绘画等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外来技术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其三,作为综合艺术的中国电影,各个艺术部门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与中国工业技术落后和电影家的电影观念不同有关。 开创期的中国电影(1896——1931) 一、早期电影发展 1、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年,任景丰请谭鑫培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影片,我国最早的戏曲片《定军山》 3、张石川“处处为兴是尚” 《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掷果缘》是中国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他的一部分片子是宣传改良的社会片,如《孤儿救祖记》、《玉梨魂》等,有一定暴露意义;而相当一部分则是以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为目的的言情、滑稽故事片,如《滑稽大王游华记》等;他还编导了《火烧红莲寺》连集片,点燃了20年代后期武侠神怪片之火。 郑正秋主张戏剧是改革社会,教化观众的工具 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是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之一。1913年应张石川之邀编导了《难夫难妻》,因主张教化社会,编写了《孤儿救祖记》,获得

成功。 九一八事变后,认识到“电影是负着时代前驱的责任”,希望电影界叫出“反帝、反封、反资”的口号来。这时期他编导了具有进步意义的《自由之花》、《春水秋波》、《姊妹花》等片,其中1933年摄制的〈姊妹花〉成绩最佳,标志了他思想、艺术发展的高峰,成为他后期代表作。 二、左翼电影运动 (一)1930年3月,共产党领导的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宣告成立,此后,又提出了领导电影工作的纲领〈最近行动纲领——在现阶段对于白区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有关电影的条款。 《最近行动纲领》规划了左翼运动的方向,是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准备向电影节进军的号角。 (二)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成就 1、拓展了电影的社会性主题。 2、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从一系列优秀影片的创作看,可归纳几个特点: 题材现实 人物鲜明 讲究细节的运用和描写的真实 善于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 重视电影的娱乐性与趣味性 3、探索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 4、加深了对电影本性的认识,增强了电影观念,突破了戏剧束缚。认识到电影和戏剧的区别: 1)运用蒙太奇思维方法。 2)“闪回”、“叠印”等手法的运用,表现“幻觉”、“梦境”、“回忆”等。 3)重视影像造型。 4)探索与发展了电影语言,特别是长镜头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完整版)外国电影史题库

《外国电影史》题库(第一、五、九章)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和形成 填空题 1.现代电影诞生于1895年____月____日。 2.电影的发明者是法国人________兄弟。 3.卢米埃尔兄弟最早拍摄的影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曾经利用他发明的________放映机,在纽约公映他的影片。 5.胶片是电影的________,光和影是画面影像的________。 6.在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等利用“视觉存留”原理发明的玩具。 7.形成电影的三大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决活动放映问题的最重要的两组人是________与________。 9.胶片根据人的“视觉存留”原理,以每秒________个画格速度匀速向前移动,造出了一个幻像的世界。 10.电影发明的第一个十年间,电影的拍摄活动主要集中在发明电影摄影机的三个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从纪录向叙事过渡的过程中,卢米埃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个镜头连接成影片《救火队员》。 12.________发现了“停机再拍”的奥秘。 13.电影史上第一间摄影棚是梅里埃于________年建造的。 14.作为电影叙事史上的起点的影片是梅里埃拍摄的________。

15.________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阿尔培特?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 16.对于电影创作,梅里埃在神话和名著中寻找灵感,卢米埃尔乐于表现上流社会生活,而“布赖顿学派”则把目光投射到________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中去了。 17.从电影的独立性看,梅里埃的电影观表明电影还处在依附于________的阶段。 18.梅里埃的电影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他以此来实现电影叙事。 19.“艺术电影运动”是由巴黎金融家弗雷塞?拉菲特建立的________发起的。 20.电影的创始者们最早发现电影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特性。 21.电影叙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 22.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波特在影片《火车大劫案》中首次运用了________的剪辑方法。 23.《火车大劫案》共有________个镜头,讲述了一伙强盗抢劫火车,最后被击溃的经过。 24.通过镜头的移动和利用场景的空间宽度,充分发掘画面的内涵与容量,强调画面自身的表现力,这是________最重要的美学思想。 25.________被认为是后来提出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理论的创始人。 26.电影史上第一部从舞台化转向电影化的影片是________。 27.电影叙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________问题,也就是“蒙太奇”手法的雏形。 28.空间问题包括画面的________和画面内的________。 29.电影诞生后形成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卢米埃尔兄弟为代表的________主义传统的方向,另一条路是由梅里埃开创的________主义道路。 选择题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修订稿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福建重宇合众(泉州)律师事务所苏清柱 【内容摘要】:“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通过公正审判,使每个当事人受到一次活生生的法治教育,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只有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法治才能成为一种“国家信仰”,法治才有最坚强的支撑。 【关键词】法律信仰法治人治 开篇列举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第一、“一位校友在德国留学期间,在一家图书馆,钱包被扒手窃走,包里有20欧元。他不准备报警,可是图书馆的保安却报了警,不到5分钟,一位女警察赶到现场,问了情况,便请他做笔录,女警察说:“图书馆的自动安全系统已经录下了小偷的尊容,警察局今天就可以将小偷的照片张贴到全区各个警察局。如果乃找不到小偷,我们会把录像带送电视台反复播放,直到破案为止。” “我看算了,只有20欧元,不必兴师动众。即使抓到了小偷,所花费的代价也太大了。”他对女警察说。 “不!我们是警察,不是商人,只有商人才讲值不值,而法律的尊严不能用金钱衡量。小偷触犯了法律,就必须受到法律的惩罚。”女警察严厉地说。 结果,当电视台播出小偷偷钱录像的第二天,小偷就落网了。” 第二、“相传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这条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的负累。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孔子说:“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所以这条法律是善法。”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恶行。” 自子贡之后,很多人就会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上述的例子鲜明而生动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法律信仰?如果没有对法律的信仰,对具体法条背得再多再熟,对一个国家的法治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历史告诉我们,法律是社会规范的最低约束,不是纯粹理想的乌托邦。然而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指出,传统社会有强烈的“清官”情节,表现了人治模式的根深蒂固。然而法治作为一种信仰已经成为现在国家最基本的准则。法治信仰是实现法治社会的精神条件,社会的现代化需要法律信仰的支持,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法律文化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不仅是世俗政策的工具,而且还是生活终极目的和意义的一部分”把对法、法律和法治的信念融入到血液中去,融入到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中去,这是中国实行法治的困难所在,同样,也是在中国实现法治的前途所在。

2018中央戏剧学院考研初试395初试第一第考研经验帖最全必看

2018中央戏剧学院考研初试395初试第一第考研经验帖最全必看 马拉松式的考研历程终于告一段落,中戏复试的时间和出成绩的速度都远远落后于各大院校,所以心惊胆战的时间自然被拉长。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之后如果大家需要复试经验贴我也可以给大家出一篇,今天这一篇就先好好给大家讲讲初试大概情况以及初试的复习建议。 一、成绩情况 首先,我是2017届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本科生,跨专业考到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 我的成绩:政治69、英语一70、专业一(综合基础618)124、专业二(剧本写作)132,总分395;排名:第一 复试:专业课90、面试91,英语80。 总体排名:第一。 略说考场情况:考试时间每科都是三个小时,我个人觉得政治和专业一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政治因为有很多材料要从里提取概括再加上记忆背诵的来写,会稍微耗点时间。专业一除了八个名词解释,三道简答题,最后还有一道50分的论述题需要留出时间来做。时间略微紧张,稍后会讲一下我在考场的时间分配。 二、导师选择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戏电影电视系是报名时必须报上导师,然后与报同导师的学生竞争,不同于其他学校是先考进了再选导师,所以这里导师的选择一定程度决定着你的命运。 导师的选择可以参考官网和百度百科上的个人简介,每个老师有自己专长的领域,也有分偏学术一点还是偏创作一点的导师,但其实进去之后所上的课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这点上,个人觉得无论导师是谁,只要考进了那就是胜利。 三、复习建议 首先因为我是跨考生,专业上肯定不如本专业的学生,很多东西都得重新开始学,不过最后出成绩我专业一的分数是全年级最高,所以也证明我的方法管用。 1)政治 政治是最不需要先着急的科目,有的同学很早七八月份就开始看政治,我觉得不用,看太早到后面也是忘了。不过也可能我高考是文科生,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但很多考试的内容和答题技巧都是现学的。 我从10月份开始复习政治,过第一遍是上网课,网上买了老师的课然后1.5倍速度看,对所有概念和章节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花几天时间刷完网课后开始看肖荣秀的精华本,我没

法律是否应当被信仰

法律是否应当被信仰 关于“法律是否应当被信仰?”这个问题,我在贴吧中与众多学弟学妹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是令我吃惊的。百分之九十的人坚决认为法律是不应当被信仰的,这部分人认为法律是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授权给有关部门制定的约束普通民众行为的工具而已,并不能代表他们的意志,甚至令他们感到压抑。剩余的百分之十则认为法律是应当被法律工作者所信仰的,这是他们工作的前提。可见,我们的法律成为一种公民信仰几乎是不可能的,比起法律,人们更为信奉的是个人道德。在法律怀疑主义和法律批判主义充斥的今天,结合《法的门前》第九章,我们来探讨一法的实质面目和法的价值及其是否应当被信仰。 对于法律是什么,彼德.德恩里科曾写到“法律是形诸文字的恐怖”。大卫.库珀曾在《家庭的消亡》一书中写到:“如果希望发现对社会压迫最基本的理解,我们须将其视为一种被集体强化和制度规范化了的恐惧,这种恐惧是关于疯狂,关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相互侵扰、关于自我幻象的失去的。法律是形诸文字的恐怖。”为什么说法律本身是一种恐怖?因为它貌似为我们设立了一个牢笼,将我们的一切都纳入了人定的规则之下,并且有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作为,其后盾使得这个规则得以被强制执行。我们不禁联想到我们作为动物本质的自由等属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被无形的束缚甚至是剥夺,我们每个人也似乎成了社会的固化单位,成为整个社会机制运行中的一个小小细胞。而每个细胞都在被预设的规则下运行,它们的运行的目的也是为了框架内整体机制的协调。而法律存在的价值仿佛就是为了维持外面这个框架的稳固存在。久而久之,生活在框架内的我们就会将这种规则当做必须而且无可避免的东西来接受。这样看来,法律何止是恐怖,它简直是极其恐怖,它使得生命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都会弱化,习惯生活在规则之下的我们往往可能会忽视他人是完整的、真正的人这一现实。最终我们也会只知道尊重法律,不知尊重他人。然而这是违背人本主义精神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突破法律的界限,去追寻绝对的自由?很显然,这是行不通的。首先,追寻的客体并不可能对每个人都存在。A在某方面的自由对于B来讲就是束缚。其次,法律规则的作用并不应当被完全否定,它的作用其实取决于它的性质。没错,法律束缚了我们,但它也确实确定了秩序,而这个秩序使我们处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这是我们作为人存在所追寻的基本意义。那么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