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比(公开课)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比(公开课)PPT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比(公开课)PPT

现代文1级:初高中现代文阅读对比——小说、散文

初高中现代文阅读对比 2014 年北京市中考考试说明 一、考试范围 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为考试范围,从北京市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北京市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二)阅读 1.现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现代文1级:初高中现代文阅读对比 ——小说、散文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 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科技作品,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9)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10)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章中的语言难点,并能够辨析、修改常见病句。 (1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2014 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 2.现代文阅读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l)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3.阅读延伸 (l)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2)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愈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把握题目、段落的作用,根据要求概括提取信息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4.紧扣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5.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含义 6.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修辞) 7.结合实际谈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散文小说 哪个多? ◆散文:选材范围的自由、广泛和表现形式的没有定规 ◆小说: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 ◆相对于散文考查设题的多元性以及不确定性,小说的考查则显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主要以小 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设题,在此基础上考查对小说的主题把握,以及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案百度

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一、教学背景 1、《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是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2、一轮复习时,学生对高考现代文阅读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教学设计时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再进一步了解小说阅读重点。然后通过题型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 3、教学时数:一课时 4、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 【资料链接】 1、小说:【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view/1942.htm 2、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soft/1535292.html 3、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szyue50288/blog/item/2b6f59fa132a3b9f59ee90c7.html 4、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view/cb3b0dfa770bf78a65295425.html 5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c?m=9d78d513d9d437ad4f9e97697c66c0161e4381132ba7a60208d7843898732b4a50 6692ac57270772d7d20d1016db4d4beb802103401451b18cbe8f5dacbb85295f9f5742676b855662d80edfc0512 4b137e05dfede1ff0bb8025e3dfc5a3ae4323cf44767097f0fa4d7011dd19f4034094b1ed4c025e60ad9b32728c5a 6058ef3430b150f890251e009687db4b4db33da06206e0dc22c14f05c213b0585b7a4bfa0af74a462743fd5277a1 196813929c1cbc762a5723c119eee6d6b69c19d0c1ab2cc8a496fa389214e192bbfd25477457f826bca8beb96a30 5202ae9098499a&p=8772da5e95904eae40bd9b780740&user=baidu&fm=sc&query=%D0%A1%CB%B5%B D%E1%B9%B9+%B7%D6%CE%F6%CE%C4%D5%C2%BD%E1%B9%B9%B5%C4%BC%BC%B7%A8+ %B7%D6%CE%F6%D0%A1%CB%B5%B5%C4%B1%EA%CC%E2&qid=c2417dc3009a5ab0&p1=1 6、2009——2011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 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view/1d9690d63186bceb19e8bb5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view/ce131e45b307e87101f6963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2a19385885.html,/view/739da219ff00bed5b9f31d4c.html 二、教学课题:小说情节结构分析 三、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熟悉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熟悉小说情节结构分析的几种题型,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及答题范式。 教学重难点:同教学目标2 四、教学方法:讲评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在2011年,江苏、辽宁、山东、浙江等8个省份考查了小说阅读,可见高考出卷对小说的关注依然不减。我们要引起重视。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研究了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情节结构分析题的解答。《考试说明》中要求同学们能够分析作品结构,对小说而言,分析作品结构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旨。 (二)在考卷中常见的题型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理解开端或结尾的作用、探究情节的合理性等。其中标题常常是文章线索,有结构全篇、揭示主题等作用,比较简单。所以我们重点研究四种题型。 1、首先看第一种:概括故事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真题展示】 2009安徽卷《董师傅游湖》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4分)

2021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第6讲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主旨意蕴教案新人教版

第6讲分析文本基本特征探究标题、主旨意蕴高考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和标题、主旨意蕴的考查,是近两年的热点。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手法的分析,“科学”“幻想”的关系如何理解,如何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解读文本,都属于对小说文本基本特征的深度分析。对小说主旨意蕴的考查,往往通过把握小说的标题和主旨情感来体现。 一、“3注意”解读小说的文本基本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人物、情节一般是虚构的,它不受时空限制,为了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艺术手段。 ?分析命题角度 鉴赏小说文本基本特征“3注意” 1.要注意以鉴赏表达技巧为基础 在包括小说情节、人物、构思、手法、环境、主题风格、背景、读者在内的艺术领域内选择合适的角度作为探究点,不可遗漏,也不可强加。 2.要注意以分析艺术效果为中心 明确手法技巧与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之间的关系,探究时,把手法技巧与“效果”结合起来,但不可架空分析。 3.要紧扣文本有理有据分析 探究题的解答应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点:试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始终离不开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 常见小说“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使人物更加具体;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象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添加这些内容,可以补充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真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5.传奇 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小说可以通过强烈的反差,详写其行为(叙述过程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 6.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现象挖掘深刻的社会内涵 即以小见大,强调琐碎与深刻的鲜明对比,一般要充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去思考。 7.突出群体、淡化个体 塑造群像,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语言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8.对话体小说 小说以对话为主体,使情节更加紧凑;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对话,小说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人物的论调隐含了作者的意图,易引发读者的思考。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2019·全国卷Ⅰ)阅读《理水(节选)》(阅读文本见“[读文示范]”),完成后面的题目。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

部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文学部落》刘晓艳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人教

《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2、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改编文学的兴趣、爱好。【教学重点】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改编文学的兴趣、爱好。【课时安排】 1课时【对话1】学习准备——生本对话预习要求: 1、图书馆或阅览室选择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阅读篇目。 2、写阅读感受。 3、根据作品和阅读感受,将相关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对话2 】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你听到的第一个故事吗?还记得你读的第一个童话故事吗?还记得你第一次摘抄优美语句的年龄吗?生畅所欲言。当我们学完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的时候,掩卷长思,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深深打动呢?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扣响了文学之门,郭沫若的奇思妙想把我们引入想象的世界,冰心奶奶清新隽美的小诗告诉我们人生的道理,古代的哲学家启迪我们智慧的思想。文学,将五彩缤纷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有关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走进文学部落。(板书:文学部落)文学之旅第一站——诵读优秀诗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文并配乐朗诵。【对话3】聚焦文本——师生对话文学之旅第二站:读书写感想师:文学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

人,使我们的思想自由自在地在广阔的世界里遨游。请大家说说自己读的作品,并写出你的读后感。教学环节一:读书写读后感学生自由读书,边读边画,写读后感。教学环节二:交流分享读后感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画下好词,好句,优美的语段,写下自己阅读时的感想。分小组交流读后感。讨论:读后感怎么写?总结:读后感一般由“引议联结”四部分组成。引——简要引述原文内容,尤其是要对材料中自己感触最深的内容做简要介绍。议——就原文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写作特点等谈感受,要集中力量谈自己感触最深,能有话可说的某个方面来写。联——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做深入的谈论,避免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宜避免牵强附会。结——总结全章。【对话4 】提升探究——对话作者文学之旅第三站——文言文表演师:文言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言文的改编不仅需要我们了解作者的背景、经历和心态,还要赋予它创新的诠释。学生表演《杞人忧天》总结:美文诵读,声情并茂;文言文改编,虽比不上专业水准,却展现了我们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大家对文学的热爱,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对话5 】总结评价——对话自我问: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一句。文学,是一座充满了智慧的知识宝库;孤独的时候,文学是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计 荒诞变形后的喜与悲——《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01.文本解读 《促织》《变形记》是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课文,本单元所选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促织》是蒲松龄创作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主人公成名一家的遭遇,反映了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小说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变形记》是卡夫卡创作的一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讽刺了世人唯利是图、对金钱顶礼膜拜、对真情人性不屑一顾的现实,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真实的社会生活。 02.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跨文化专题研讨任务群"的目标“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本任务群的处理应当建立在学生对中外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打开视野,深入挖掘中西文化层面的异同。而对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来说,严肃的文学理论著作和部分文化经典作品,他们阅读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部分学生兴趣也不高。基于此,在处理跨文化专题交流这一任务群时,可以选择从教材中的课文出发进行比较阅读,调动学生兴趣,以文学类作品为起点,逐渐达到“选读一本文学理论名著,了解世界文学批评中某一流派的基本主张和文学解读方法"等目的。 文学作品的阅读若能借助“比较”进行巧妙开掘,会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通过反复比较,才会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才会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通过带领学生对《促织》《变形记》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味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命运结局,感悟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批判意识,理解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现代派小说在情节处理上的差异,感受变形前后现实与荒诞的意蕴。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 1.读懂文章 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 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 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 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 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 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 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 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 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 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3.做题的两个意识

(最全版)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技巧 一【结构篇】 (1)、标题含义及作用 答题思路: (一)揣摩标题的含义 标题的含义包括-----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二)分析标题的作用(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手法) 1. 标题新颖、或引人深思、意味深长、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写作手法。一看是不是运用了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反问、反复、用典等;二看是不是运用了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 3.贯穿全文线索 4.揭示情感主旨 5.体现主要内容 6. 表明写作对象 7、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如果是对标题的理解,且分值较大,含义及作用可以都写上 (2)、材料关系 判定文章的材料搭配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内容的,涉及到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和事实的一概定为是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的关系总共有四种,分别为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 判定文章材料(内容)关系及所起作用 考试变形 1.在遇到有人在雪地被冻僵时,作者多次写到两人不同的反应,请试析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2.文章第x段内容删掉也不会影响文章故事内容的讲述,你是否建议删掉,为什么?(5分) 3.文章中在到“淡竹”的同时,也写到了文天祥、陶渊明等人,这样的安排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铺垫 1.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缘由 即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或环境,对故事的发生发展作必要的情况介绍。 2.交代故事发生发展的相关情况,使故事情节发展更为曲折动人,自然平稳。 发生-----突出人物形象 渲染环境背景 发展----递进。转折(曲折,跌宕起伏) 3.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设置暗示或伏笔 这种铺垫形式主要是用次要情节去暗示主要情节的发生,为主要情节埋下一个伏笔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 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技巧1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__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________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 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__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 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 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2:整理__思路并归纳__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__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__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__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__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二)教师版

目录 01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主观题:课内篇目《变形记》质量高,值得一练 9. 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的是小职员“变形”的故事,本文也是以“变形记”为题,本文的“变形”与卡夫卡的“变形”有何不同?(6 分) 02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 【云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 主观题:叙事特点(现实与回忆穿插叙述);课内篇目《乡土中国》,两文本类型;03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 【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10月考】 主观题:课内篇目《边城》 8.沈从文笔下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请结合本文和《边城》,谈谈沈从文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6分) 9.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请结合本文简析这种人生形式。(6分) 04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 【2022 学年第一学期 C8 名校协作体试题】 主观题:课内篇目《故都的秋》 9.本文与《故都的秋》的结尾在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05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 【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联考】 主观题:课内篇目《祝福》 9.鲁迅在《萧红作<生死场>序》中指出:“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本文中的“王婆”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是同时代贫穷妇女的代表,请比较这两个形象,谈谈小说的“明丽和新鲜”体现在何处。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教结合比较阅读04 【2022 学年第一学期 C8 名校协作体试题】 主观题:课内篇目《故都的秋》 9.本文与《故都的秋》的结尾在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 题。 杭江之秋 傅东华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这样的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比较侧重点的不同(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比较侧重点的不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读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这使我怦然心动。霎时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我的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一个泉,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静寂,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我俩是卫星一和卫星二,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年前,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找了整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现代散文选读(2003)-202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公开课

高中语文命题竞赛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命题说明 一、命题范围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命题参考2021年全国高考卷1第6-9题。按命题要求,1道选择题3分+三个主观题16分,共19分。 二、命题素材来源及选材说明 刘丽丽《雁群过境的日子》选自《散文》2020年第4期。经删改后全文1955字,与2021年全国卷1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的篇幅(1835字)大体相当。通过百度搜索未发现以此文为材料的阅读题。这篇散文颇有特色,其构思、语言以及主题的表达也很能体现散文灵活自由的文体特点。 刘丽丽,山东滨州作家,高新区中学老师,多篇作品在《散文》《散文选刊》《芒种》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多次入选中学生阅读材料。主要作品有《十三岁,世界告诉我们什么》《野草物语》《世界还很年轻》。 命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第1题3分,第二题4分,第三题6分,第四题6分,共19分) 雁群过境的日子 刘丽丽 ①母亲一边起床一边跟父亲说话,说她好像听见过雁的声音了。母亲没有察觉,从听到雁群的第一声鸣叫开始,我就再也没睡着。我大睁着眼睛,竖起耳朵听了一夜。雁群的叫声高亢辽远,穿过月光,穿过云层,仿佛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天而降地覆盖了村庄。黎明时分,当我推开门,发现一帧帧季节的幕布已经庄严地拉起。 ②母亲忙着做饭,我去忙我的事。雁群过境之后,我习惯了满村子寻找,总感觉还有许多音符遗落在某个角落,那是大雁们特意给村人留下的话。那些话挂在豆秸垛子上,落进残荷托举着的手掌,钻进老榆树的臂弯里,时间一久,渐渐褪了颜色,像一片片白色的花瓣,游移摇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只有勤快的、

眼尖的、耳朵好使的人才能幸运地得到它们。凡是得到它们的生灵,都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牧羊人一边放牧一边割草,他盘算着把羊圈再加厚一些。还有路旁的野草,加快了结籽的脚步,朝阳一面的墙根落满了争夺越冬地盘的虫子。 ③村子里刮起一茬又一茬的风,一个又一个的稻草垛站起来。雁群的鸣叫是个信号。那些之前背道而驰的人,在时光里跌跌撞撞的人,大约是捡拾到了雁群留下的音符的缘故,在某一个时刻突然转身,调整好方向,然后加快了脚步。很多人走出了村庄,走进了城市,走向了海港或者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其中一部分人再也没有回来。也有一些人,他们一辈子也走不出村庄。不是所有生命都有迁徙的资格和勇气。鸟的世界里,也有伛偻的背影、擦泪的苍老的手,也有稚嫩的不舍和啜泣吧。该需要多大的勇气,才有断然离开的决绝。 ④雁群过境的日子,感觉生命突然有了厚度,有了牵挂。沉在水底的愿望被打捞起来,缝在夹袄里的誓言被焐热。关于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的密码,被那一声声粗粝的、嘹亮的鸣叫一一唤醒。我常想:如果没有过境的大雁们,我会怎么过自己的这一生呢?或许我就朝着牧羊人所指的方向一路走去,去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也许守着一条黄河和一个看护大堤的黄泥屋子,把自己活成一棵老榆。也许还有一种可能,在村南割稻子的时候,趁着父亲不注意,自己乘上白云,向着梦中的乐园飞走了。可是,从我听到雁群的叫声起,一切都变了样子。在老家那间狭窄的土坯房里,灯光朦胧,母亲在给我们兄妹三个缝制衣裳,北风把风门推得咯吱咯吱响。每当我懈怠,想出这样那样的借口偷懒时,雁群的叮咛就会提醒我:不行呀,不行呀!于是就有了在那条布满树影的小路上的奔跑,追赶我的是潮湿的南风。 ⑤多年以后,我看到吴冠中画的一幅《高粱》。画面上,秋风吹来,熟透的高粱展示出孔雀开屏般的造型,构图有曲线的流动感,高粱穗饱满、茎秆粗壮,那些缀满红宝石般的穗子,呈现出成熟的骄傲。在那样的一幅画作之前,人所体会到的是一种质朴雄浑的美。据说吴老师在烈日下的田间创作了这幅画作,他很珍惜这样的经验。由此,我忽然想到了秋夜听到的雁群的鸣叫。那些叫声里,确实有一种原始的力量邀请你进入跋涉的情境,邀你一起分享征途上的喜怒哀乐。 ⑥黄河滩的上空每年有无数大雁过境,村庄里每年有许多孩子落草为人。他们在襁褓中健康地成长,不记得哪一天,粉嘟嘟的婴儿凝视着自己的父母(或者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4《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品读词中双城,体悟城市诗意 ——《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品读两首词的意象,体会词的不同意境及手法特点。2.能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词人情怀,理解词作的文化价值。3.能发现自己生活的城镇的诗意并选择一定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比较两首词在意境和写作手法上的不同,掌握比较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词人情怀,理解词作的文化价值。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任务思考这两首写宋城的词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你更喜欢哪一首。查阅资料,了解扬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在宋代的发展与地位。 课堂导入城市的诗意(1分钟)有没有一座城市或乡镇曾经触动过你的心灵,让你产生过忧愁、喜悦或其他情感体验?如果你曾被触动,这座城市就在你眼中具有了诗意。本节课通过对两首宋词的对照欣赏,启发我们去发现并表达一座城市的诗意。这两首写城市的词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你觉得哪一首更具诗意?学生选择,代表简答。引导学生进入寻找诗意的情境 任务一:立足意象意境,比较词作异同活动一:连线,回顾并比较内容(6分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不同感受呢?(内容、形式)先来回顾两首词的内容,比较它们在内容上的异同。1.根据提示,用原词句填空(或连线)。《望海潮》总写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及长期繁荣的历史:总写城市风貌:地理优势:商业经济状况:西湖风光:百姓生活:长官生活:感慨寄怀:《扬州慢》城市地位、声名:城市总体景象:城市遭遇:傍晚景象:联想昔日景象:城市夜景:可制作内容连线复习梳理内容大意 2.内容比较:同:城市身份地位、城市总体印象、城市自然风

《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及重点:掌握散文阅读的常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练评结合。 (一)手法类题目: 1.两学生上黑板做11题,另两学生上黑板做13题(2)。 2.师生共同评分。 3.小结: (1)审清题干要求:表达技巧、表现特色;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等。 表达技巧表现特色:大概念,答题要求高,考虑问题要细,要一一摸排。 修辞手法:比拟排夸 表现手法:对比反衬象征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描写手法(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3)一般模式:手法+内容+效果 (二)作用类题目: 1.两学生上黑板做12题,另两学生上黑板做13题(1)。 2.师生共同评分。 3.小结: (1)审清题干要求:作用或表达效果;内容上;结构上。 (2)结构上: 开头:引起下文,总领全文,与下文某处呼应等 中间:承上启下(要陈述具体内容)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与前文某处照应等

(3)内容上: 先陈述具体内容,与什么什么形成对比,衬托(反衬)了什么什么,烘托渲染了什么什么,为什么什么铺垫蓄势,引发或深化什么什么,充实或丰富了什么什么等。 (4)本文线索:由物及人 (5)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三)探究类题目:两学生上黑板做14题,师生共同评分。 侧重于探究主旨的考查。 一般方法:分段分层,概括段意层意;划出议论抒情句进行推敲;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形象到抽象思考等。 本文的做法: 1.找“生命”的载体或者说表现生命的具体形象:落叶和宝宝。 2.划出写落叶和宝宝的语句进行分析。 3.分析: (1)落叶飞舞、凋零:生命消失的忧伤 (2)落叶萌芽到凋零的飞快:生命短暂的遗憾 (3)落叶飞舞的恢弘壮观:生命博大的惊叹(敬畏) (4)宝宝欢快活泼:生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 (2)合理分类,理清概念: (5)程韵: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 闲笔不闲 三、总结。 附录: 金色的飘落 毛时安 ①初冬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了整整一夜。早上,起风了。我和妻子一起推着童车,带着快满周岁的外孙去街上散步。 ②没想到,一夜的冬雨,竟像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大地为画板创作了一幅夺人心魄的作品。铺天盖地金黄的落叶,在晨曦湿漉漉的微光中,层层叠叠,一直扑到了长街的尽头,铺到了很远很远高楼和大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内容相同比较不同(含答案)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内容相同,比较不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霜尽染(节选) 季志敏 焦灼的日头,仿佛看到了汾河西岸石楼曹马村一土地庙旁几个惊慌失措的国军将士的 疲惫相,尤其那些黄呢将校军服此时已被硝烟焦土蒙上一层悲鸣的气味。对岸红柳滩上空,一群乌鸦在炸弹爆炸后,七零八落地喘着粗气,四下逃生。 卫立煌抬头望天空,闪耀的光线刺痛了他的眼睛。 保卫太原,忻口战役打了21天,日军没想到这么难打,司令部被日军骑兵队包抄上来时,卫立煌身边只有卫队拼命抵抗着。日军多路围攻,从韩信岭失守,到后来的中条山撤退,卫立煌的部队一直在突围。逼上来的日军一群一群地嗷嗷狂叫着冲锋,暂编一营打剩 了一半,暂编二营英勇不屈,从西路阻击三千日军两天一夜。卫立煌已经第五次催促参谋 长郭寄峤发报给辖内的第十八集团军东路军,快派援兵,附近有洋马嘶鸣,远望周围,靠 汾河东岸的几个村庄已经燃起熊熊大火,参谋长郭寄峤在作最坏打算前,心里一直不甘失败,嘀咕着应该再次派人去找东线的东路军求救。 日军又冲上来了,遍地都是,像苍蝇闻到了野猪肉,蜂拥而至。电讯处女上尉毕加雨 干练地跑到军械掩体,抓上几支卡宾枪和几箱德式手榴弹、子弹,跑出掩体,发给正在射 击的两个战友,她边发边说,快把短枪换下,用冲锋枪打,这瞬间的急变,谁都没有提防。郭寄峤一摆手,把毕加雨叫到跟前,说,情况危急,我命令你:一,想出各种可能,天黑 前与友军联系上;二,我任命你为卫队少校参谋副官,全力保护卫长官和总部安全。还没 等卫立煌反应过来,他高声喊道,卫队留下一半人归毕加雨指挥,其他所有能动的人,全 都装满子弹跟我上去……他喊着,率先冲了出去。外边天地间,爆炸声、枪炮声、喊叫声,混成一片片气浪。足足打了三袋烟工夫。参谋长军帽被子弹打飞了,他光着头,左手提者 左轮手枪,右手不停地向四周甩手榴弹,他已经一连几次打空了卡宾枪的子弹,还不停地 叫卫兵快取子弹。 这时已经是10月30日下午6点多钟,他命令左侧打枪的传令兵,你快去叫毕副官来 见我,要快!敌人又要冲锋了。 毕加雨猫着腰,提着冲锋枪跑得很快,一下子拉上了郭寄峤。她说道,报告参谋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与《红楼梦》对比阅读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与《红楼梦》对比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昨夜闲潭梦落花 谢冕 ①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花落无声”四个字。这四个字来自一个遥远的记忆:母亲绾着发髻,身着白色的夏布衣裙,她在树下的井边洗衣。那是一座古老宅第幽深的院子,母亲的身子一起一伏。她的身前身后落满花瓣。那些花是细小的,细得呈粉状,龙眼花、荔枝花,都很细小,淡淡的黄色,淡淡的清香。荔枝花时早一些,龙眼花时晚一些,再就是柚子花了,柚子花花形大一些,它的香气很浓,熏得人醉。母亲就这样,搓着、浣着,伴随母亲的是静静院落的静静的亭午,近处有蝶影,远处是蝉鸣。日光透过浓密的树荫,花瓣雨也似的洒下来,花影、日影,搅成了我的迷蒙的童年。岁月就这样无声地流逝,正如花无声地飘落。 ②花落无声,花落有情。它伴我度过童年不知忧虑的日子。伴我在母亲身边看她汲水,看她搓衣,看汗水幽幽地沁出在她的脸颊和臂膀。有时读书、写字,花就在窗外飘落,也是静静的,无声,如粉末,甚至如尘。不知何时开始有了忧愁,有了分担这种忧愁的愿望。那是因为贫穷,捉襟见肘,岁月险仄。求学、温饱,甚至生存,一时都成了问题,于是幼小的心中有了忧思。花还是无声地落,日子却是愈过愈艰难。童年的天空有了云翳,记忆中除了游玩、嬉戏,添加了借贷、典当、捡稻穗、被迫做童工,还有空袭警报,以及为了逃难,也因为学费,而陷于不知终点的不宁与惊恐之中。窗外,花还是无声地飘落,却是无忧变成了内心的隐痛。远离了童年的天真,我在忧患中早熟。 ③有时不再静谧无声,而是风雨飘荡,在家乡福建,特别是夏季,台风过后,是另一番景象。花落了一地,既不温馨,也不缠绵——是一种被摧残的零落和伤害。这也是童年的家乡的记忆。福州地处东南海滨,清明过后,入了雨季,台风时起。夜间风雨过后,凌晨推门一看,竟是落红遍地,花瓣沾着雨水,也搅着撕碎的叶,伴着泥污。夜来风雨,记载着花的零落,叶的飘零,那情景好比是芳华遭了蹂躏。少年不解世事,心头竟也浮上无端的落寞与哀伤。后来经历多了,知道那是一种伤悼,伤悼时光的消逝,伤悼静谧与安宁的消逝。故而在我,花落无声不单是享受无声的、梦境般的美,也曾是承受着无声的疼痛。 ④我自信我有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我知道在我的周围,人们如何在受苦、挣扎,较之他们,我庆幸我还活着,我不愿渲染苦难,尽管我未曾逃脱过任何一次。坚持、隐忍、吞咽,并且学会遗忘。记得那年,我因言获罪,陷入一场个人无法抵御的“文案”之中,孤立无援,叶败花残,一时心事苍茫。那时我短期任教于泉州的华侨大学,那里的冬季仍然有明亮的阳光,刺桐在开花,三角梅瀑布般地垂挂下来,激情的井喷也似的花,把巍峨

第10课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品山水田园之乐,悟生死悲欢之思——《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标分析 本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集中阅读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一理念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有以文言诗文为主体的单元所共有,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落实。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共有四个文言诗文单元,与必修教材一样覆盖了经史子集四部: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第二单元以先秦诸子的作品为主(《礼记》虽为西汉人所编纂,但反映的主要还是先秦礼制),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1课的拓展与深化;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第三单元是史传和史论,可以视为必修下册教材第2、第3两课和第16课的整合与延伸;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所选诗词从《诗经》直至两宋,与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同样具有反映“古代诗歌史"的意味,但时间跨度更大;本单元则综合选择了从西晋到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名作,体式变化多样,也略有“古代散文史”的模样。由此可见,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文言诗文单元都带有加深拓宽、比对归结的多重意图。值得一提的是,非议论类的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本单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 来组织本单元,所选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为一体的佳作,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作为一个归结性的单元,古代散文的诸体皆备是题中应有之意。本单元的选文分属“表”“志"“序”“辞"“传”“记"六种,基本涵盖了中学生常见的古代散文(议论类散文除外)体式。除了《陈情表》《兰亭集序》带有实用文的特点,其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