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来酸二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马来酸二甲酯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安全技术说明书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制作食品接触用塑料成型品的各类树脂及树脂共混物。 本标准也适用于热塑性弹性体树脂及其共混物。 2术语和定义 2.1树脂(聚合物) 以低分子量的单体及其它起始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加成聚合、缩合聚合、微生物发酵聚合等聚合反应合成的长链大分子物质以及通过化学改性生成的天然大分子物质,不包括未经化学改性的天然大分子物质。 2.2树脂共混物(聚合物共混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相同或不同化学结构、物理状态的聚合物,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混合而形成的宏观上均匀连续的固体高分子材料,且每种聚合物均可作为最终材料及成型品的主要结构组分或相,又称聚合物合金。 2.3预聚物 介于单体和聚合物(树脂)之间的、分子量相对较低的聚合物中间体。 3通用要求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的规定。 4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4.1.1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单体及其他起始物的质量规格应能确保塑料成型品在正常及预期使用条件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4.1.2 食品接触用树脂品种应符合附录A的相关要求。 4.2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4.4 添加剂 食品接触用树脂所用添加剂应符合GB 9685的规定。 5 其他 5.1 迁移试验 5.1.1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应当按照实际加工条件制成塑料成型品(或片材、试样)进行迁移试验,迁移试验条件和方法选择、试样前处理、结果表述等应按GB 31604.1和GB 5009.156规定执行。 5.1.2 食品接触用热塑性弹性体的迁移试验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的规定。 5.2 标签标识 5.2.1 标签标识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的要求,应按照附录的树脂类别在产品标签、说明书或附带文件中标识材质,聚合物共混物应标识主要聚合物的组分。5.2.2 供应链各环节应确保安全信息的传递,确保对有害物质、受限物质使用相关信息的可追溯。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〇〇六年二月 精选

目录 表1-001乙炔气 (1) 表1-002氧气 (2) 表1-003二氧化碳 (3) 表1-004氢气 (4) 表1-005氩气 (5) 表1-006甲烷 (6) 表1-007四氢噻吩 (7) 表1-008活性炭 (8) 表1-009三乙胺 (9) 表1-010硫代磷酰氯 (10) 表1-011硫黄 (11) 表1-012甲胺磷 (12) 表1-013多聚甲醛 (13) 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 表1-015黄磷 (15) 表1-016氯 (16) 表1-017三氯化磷 (17) 表1-018甲醇 (19) 表1-019液碱 (20) 表1-020氨水 (21) 表1-021硫酸二甲酯 (22) 表1-022甲胺磷 (23) 表1-023液氨 (24) 表1-024氯仿 (25) 表1-025二氯乙烷 (26) 表1-026二硫化碳 (27) 表1-027甲苯 (28) 表1-028盐酸 (29) 表1-029氯甲烷 (30) 表1-030硫酸 (31) 表1-031二甲苯 (33) 表1-032醋酸酐 (34) 表1-033多聚甲醛 (35) 表1-034草甘膦 (36) 表1-035稻瘟灵 (37) 表1-036异丙胺 (38) 表1-037漂白粉 (39) 表1-038氯化氢 (40) 表1-039氰化氢 (41) 表1-040氰化钠 (42) 表1-041氯乙酸 (43)

表1-043丙烯腈 (45) 表1-044氧化亚铜 (46) 表1-045四氯化锡 (47) 表1-046四氧化三铅 (48) 表1-047三氯化铝(无水) (49) 表1-048松香水 (50) 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 表1-050酚醛树脂 (52) 表1-051硫磺粉(补充) (53) 表1-052一乙胺 (54) 表1-053三聚氯氰 (55) 表1-054三氯乙烯 (57) 表1-055磷酸 (58) 表1-056四丁基锡 (59) 表1-057柴油 (60) 表1-058对氨基苯酚 (61) 表1-059醋酸乙酯 (62) 表1-060对氯硝基苯 (63) 表1-061氮气 (64) 表1-062莠去津 (65) 表1-063扑草净 (66) 表1-064八氯二丙醚 (67) 表1-065硫化钠 (68) 表1-066异丙醇 (69) 表1-067丙酮 (70) 表1-068二氯丙烷 (71) 表1-069环己酮 (72) 表1-070乙酸异戊酯 (73) 表1-071锌粉 (74) 表1-072乙醇 (75) 表1-073次氯酸钠溶液 (76) 表1-074石脑油 (77) 表1-075双环戊二烯 (78) 表1-076乙酸丁酯 (79) 表1-077双氧水 (80) 表1-078丙烯酸丁酯 (81) 表1-079丙烯酸 (82) 表1-080苯乙烯 (83) 表1-081过硫酸铵 (84) 表1-082过硫酸钾 (85) 表1-083丙烯酰胺 (86) 表1-084甲醛 (87) 表1-085甲基丙烯酸甲酯 (88)

单过氧马来酸叔丁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产品名称: 2-丙烯过氧酸-3-羰基 -1-(1,1-二甲基乙基)酯 修订日期:最初编制日期: 版本: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2-丙烯过氧酸-3-羰基-1-(1,1-二甲基乙基)酯 化学品英文名:OO-tert-butyl monoperoxymaleat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加热可能起火。吞咽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损伤。GHS危险性类别: 有机过氧化物类别C型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3 皮肤致敏物类别 1 严重眼损伤/ 眼刺激类别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42 加热可能起火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18 造成严重眼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 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 P235 保持低温。 ——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2 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事故响应: ——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21 具体治疗( 见本标签上的…… )。 —— P330 漱口。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33+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 P40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 P410 防日晒。 —— P411 贮存温度不超过……℃/ ……℉。 —— P420 远离其他材料存放。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加热可能起火。 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造成严重眼损伤。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

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中文名称: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 。: 分子式: 分子量: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三氯乙烷≥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 ; :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业级一级≥%;二级≥%;三级≥%.

顺酐合成马来酸二甲酯的新技术

顺酐合成马来酸二甲酯的新技术 摘要:本文以工业顺酐和甲醇为原料,强酸性大孔阳离子树脂为催化剂,采用固定床反应与催化精馏相结合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筛选树脂催化剂和合适的工艺条件作用下,顺酐的转化率达到100%,马来酸二甲酯的收率达到99%以上。 关键词:顺酐马来酸二甲酯酯化反应催化精馏 马来酸二甲酯(DMM)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1],能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可用于生产油漆、涂料、杀虫剂、防锈添加剂等。 以往的工业生产中,顺酐酯化反应通常在反应釜内进行,这种方法工艺成熟,但存在原料消耗大,需要大量携水剂,且副反应多,二酯产量低等缺点。特别以硫酸为催化剂时,设备腐蚀严重,后续处理复杂[2],不符合现今社会的环保要求。 催化精馏工艺是将反应与分离两个过程结合在一个设备中同时进行,精馏塔内生成的水连续不断的被移出反应区,破坏酯化反应平衡,达到深度酯化的目的。相对传统酯化工艺,工艺简单环保,产品收率高。 本试验利用颗粒状强酸性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DMM的固定床与催化精馏相结合的酯化合成实验,通过该工艺,顺酐的转化率达到100%,马来酸二甲酯的收率可达到99%以上。 1、马来酸二甲酯合成原理 以顺酐为原料合成马来酸二甲酯需要两步反应。第一步:不需要催化剂作用,顺酐迅速酯化生成单酯。 第二步:单酯转化为双酯。反应速率慢,为平衡可逆反应,是合成顺丁烯二酸二酯的控制步骤。只有在催化剂存在下才能迅速反应。 2、实验 2.1 实验原料 顺酐:天津中河工业级优等品; 甲醇:工业级,纯度大于99.5%。 将顺酐与甲醇以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在55℃下机械搅拌经3~5h单酯化反应,溶液中大部分为甲醇和马来酸单甲酯,此外还有少量的顺酐、马来酸二甲酯和水。表1 为4:1醇酐摩尔比时酯化实验的原料组成。 机械搅拌反应后形成均相溶液。溶液中大部分为甲醇和单酯,还有少量的顺酐、双酯和水,酯化实验的原料组成见表1。

一种卡隆酸酐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说明书 (10)申请公布号CN 114456064 A (43)申请公布日2022.05.10 (21)申请号CN202111593405.7 (22)申请日2021.12.23 (71)申请人上海璨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环湖西二路888号1幢1区3041室(72)发明人杨凯赵培新张庆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51)Int.CI C07C67/347 C07C69/74 C07D209/52 C07D307/93 C07F9/535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54)发明名称 一种卡隆酸酐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隆酸酐及其衍生 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所述合成方法如下:以马来酸或富马酸衍 生物为起始原料,与异丙基三苯基膦叶立

德发生环丙烷化反应,得到卡隆酸酐的衍 生物;本发明利用廉价易得的马来酸或富 马酸衍生物如:马来酸酐,马来酰亚胺, 马来酸二甲酯,富马酸二甲酯等作为起始 原料,与易得的异丙基三苯基膦叶立德发 生环丙烷化反应,得到卡隆酸酐的一系列 衍生物。优点在于1.原料易得低廉可大量 获得,2.反应路径短,反应更可控;3.不涉 及危险反应,生产安全系数高。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22-05-10公开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2022-05-2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 类):C07C67/347专利申请 号:2021115934057申请 日:2021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权利要求说明书 【一种卡隆酸酐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权利说明书内容是......请下载后查看

碳酸二甲酯安全技术说明

碳酸二甲酯安全技术说明 激、瘙痒、烧灼感和皮肤干燥、皲裂。长期接触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和化学性皮炎。口服可引起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避免接触该化学品。 预防措施:在使用该化学品时,应遵循以下预防措施。首先,远离热源、明火、火花等火源。其次,保持密闭,并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如接地设备连接等。使用防爆电气、通风、照明等设备,并只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在操作前,必须阅读并了解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应佩戴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口腔。操作结束后,应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在发生火灾时,应使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等灭火剂进行灭火。如果吸入该化学品,应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如果接触眼睛,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并立即就医。如

果误食该化学品,应禁止催吐,饮水或牛奶,并立即寻求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帮助。被污染的衣物应重新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该化学品应在阴凉、通风处储存,并保持密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等物质接触。 废弃处置:建议使用焚烧法进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化学品是易燃液体,其蒸气和空气混合后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可引起燃烧爆炸。因此,在使用该化学品时,必须注意物理化学危险。此外,长期接触该化学品可能对身体造成健康危害,如对皮肤、眼睛和口腔的刺激,口服后可引起中毒症状。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避免接触该化学品。 操作处置: 1.必须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等个人防护设备。 2.操作时应避免产生粉尘和蒸汽,必要时应采取局部排风 设施。 3.操作结束后,应用肥皂水清洗皮肤,换上干净衣服。

单过氧马来酸叔丁酯[含量≤52%,含 A 型稀释剂≥48%]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单过氧马来酸叔丁酯[含量≤52%,含 A 型稀释剂≥48%] 化学品英文名:tert-butyl monoperoxymaleate (not more than 52%, and diluent type A not less than 48%) 化学品别名:- CAS No.:1931-62-0 EC No.:217-691-1 分子式:C8H12O5 产品推荐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产品限制用途:请咨询生产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 紧急情况概述 液体。遇热有火灾危险。 | GHS 危险性类别 根据 GB 30000-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有机过氧化物,C型。| 标签要素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加热可能起火。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禁止吸烟。只能在原包装中存放。保持低温。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日晒。分开存放。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 物理化学危险 有爆炸性,遇热有火灾危险。

健康危害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 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 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 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延迟。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 加热时,容器可能爆炸。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可能会通过压力安全阀泄漏出内容物。受热或接触火焰可能会产生膨胀或爆炸性分解。 |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合适的灭火介质: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 |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 MSHA/NIOSH 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