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新课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

康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七、课程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八、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

(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性别的特征

(2)运动形式活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4)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完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推进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学习领域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道德 五、教学效果和教学时数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3、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4、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功能与价值是健身和育人。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从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3课程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方面的评价。 4.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5.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高中学段。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 7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增强学生体质,而后者则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 9、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 10、.课堂常规一般包括_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三个部分。 11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二选择题 1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 B ) 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心理健康 D社会适应 2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课时要求是1—2年级相当于每周( A )学时。 A、4学时 B、3学时 C、2学时 D、1学时 3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从实际出发,以(C)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A、运动项目 B、教师 C、学生的发展 D、学生家长 4在广播体操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示范授课( C ) A、正面 B、侧面 C、镜面 D`背面 5三维体育观是指( A ) A.生物、心理、社会 B.生理、心理、文化C.竞技、娱乐、健康 D.教育、社会、生物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主要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1050411(1-3)06 课程名称:体育与保健 学分:6分 学时:104学时 适用专业:工学院高职大专各专业 开课学期:大专一年级全年、二年级第一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教育》是三年制高职工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保健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保健知识和提高体育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公共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文化教育、身心保健常识教育与体育技能教育于一体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配合我校实施素质教育和辅助各类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根据工学院三年制高职各类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提高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能够编制

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 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能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和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健康的体魄及终生体育的理念。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 与健康学习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方式改善心理状态,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基本掌握通过体育活动来预防与纠正心理疾病的方法,养成积极生活的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 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包括体育理论、田径、球类、武术、体育舞蹈、传统养生、运动保健等内容。重点一是使学生掌握各专项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二是加强身体全面训练,

浅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理解

浅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理解 浅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 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镇中学朱萌要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首先就要知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就结合自身教学的一点点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于新课标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理解。 基础性: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我们体育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1、对于水平四的学生,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培养他们一定生理卫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健康的生活、锻炼和学习。 2、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教会他们最基本的走、跑、跳、投等田径的基本技术,而且还要教会他们一定武术、体操和一些球类的基本技能。 3、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体育知识的基本方法和掌握体育技能的一些基本方法。 实践性:体育与健康课程除生理卫生课以外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课,不论是学习体育技能还是参与体育活动都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才可以完成。 健身性:我认为这正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比其他课程最独特的一种性质,它是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相应的练习和适应学生身心发育的负荷,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能,并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合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不像其他课程一 样是单一的,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结合了运动学、生理学、卫生学、心理学和部分物理学、化学、生物

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分析与拓展

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分析与拓展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说明以下几层意思: 1.将实验稿“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加进“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这就明确了必须教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不允许“淡化运动技术”。 2.体育与健康课程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 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健身性: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强调育人功能,德育渗透,健康的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预防疾病、安全应急、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水平四教学 水平四: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实际上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另一条主线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方面。 上述四个学习方面构成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和和内容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每一个学习方面都不能脱离其他学习方面而独立存在。其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是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方面既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课程期望的重要结果。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学习目标,只有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这两个学习载体才能得以真正体现。这就要求同一个运动技能的教学要关注多种学习目标,要改变过去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方式,使之成为完成多种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三、运动负荷

体育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经。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见和体魄。无论学生选择何种动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3.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继承和改造传统项目,适应时代的要求,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5.注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式,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1)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2)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5)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2.课程具体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a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b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 (2)运动技能目标 a获得和运用运动基础知识。 b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 c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身体健康目标 a全面发展体能。 b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c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d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4)心理健康目标 a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b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c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d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5)社会适应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新课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课程价值1、增进身体健康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基木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四、课程的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态度 六,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2、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木技能 3、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七、课程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教师基本功比武资料库 第六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 (1)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2)构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只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可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且教学内容、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不太一致。(3)拓展了课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外课程的发展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4)划分了学习水平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各学习领域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其他学段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要求。按水平划分学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5)明确了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主要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 如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全新的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更多地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自身心理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学习目标尤其强调应是学生自己可以体验到的,并最终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察,判断其教学活动的成效,这使课程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大纲主要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 (6)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第六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 (1)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判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躯体锤炼为要紧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要紧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判等也差不多上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则要紧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这两个健康维度。 (2)构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进展空间。只要采纳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能够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且教学内容、评判内容与目标要求不太一致。 (3)拓展了课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外课程的进展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躯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尽管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

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按照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能够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4)划分了学习水平 课程标准按照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各学习领域设置了六个学习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置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展性要求。其他学段学生也能够将高一级水平作为本时期学习的进展性要求。按水平划分学段要紧是考虑到学生进展和各地、各校情形的差异性。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5)明确了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要紧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判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 如在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这两个全新的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更多地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自身心理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专门强调应是学生自己能够体验到的,并最终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看,判定其教学活动的成效,这使课程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能够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看和评判,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大纲要紧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按照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 1.增进身体健康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 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 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 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部于2002年8月6日发布了《全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院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特点和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特制定本大纲。本大纲的主要目的在于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以“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得到弘扬,使之成为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课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的任务: 1、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常识,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的水平,积极参加具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真正达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提高心血管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运动兴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真正掌握一、二项独立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促其终生受益. 4、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体育课的性质也被称为课程性质

体育课的性质也被称为课程性质.在《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这里明确的阐述和说明了体育学科的三个本质属性:第一,体育是每个学生都要学好的一门课程;第二,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第三,体育课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为目的. 1.要把体育学科理解为是"一定要学好的课程",要把体育学科与非学习性的体育活动相区别 "体育是一门课程"明确的说明了体育学科在授业和解惑方面是与其他学一样的.体育要像语文要教识字、数学要教计算、历史要教史实、地理要交版图一样,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不过体育要教的是人体运动的操作性知识——运动技术,这就规定了体育课一定是具有"传授运动技术的程序和效果"的课程.这就使得体育学科与课外的玩耍和学生自由的身体活动有了本质的区别,体育学科不能不教会学生技术,也不能没有技术进步这一突出的教学效果,同时体育学科必须有科学的课程设计和严密的教学程序,要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严谨的体育教学文件和一整套的教学评价. 2.要把体育课理解为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要把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形式相区别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明确的表现了体育学科和体育课的特点,确定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标志,甚至也区别了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与其他科学很不一样的户外实践课〕与"辅助教学形式"〔与其他学科相近的的室内理论课〕的区别,说明了体育课必须是以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和主要形态的课程,说明了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和必要的练习密度,

也说明了体育课一定是"要具有健身和锻炼程序与效果"的课程. 3. 要把体育课理解为是"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要把体育学科与"选手锦标体育"相区别 "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明确地表明了体育学科与学校中的"选手锦标体育"的区别.在学校体育中实际存在两大类的体育形态,一类是群众性和健身性体育形态,这就是体育课和课外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另一类是较高水平俱乐部活动和代表队的训练,前者主要是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而后者在锻炼身体和愉悦身心的基础上还肩负着向高水平体育成绩冲刺为学校和地区争荣誉的任务,因此体育课必须强调"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程序和效果",不能将体育课程生硬地与作为文化的体育运动相内连接,这就是多年前提倡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含义. 4.体现体育学科性质的具体形态和标志 既然好的体育课首先是要体现体育学科的性质,哪么在具体的体育课中体现体育学科性质的标志有哪些呢?本将做如下分析: 第一,学生在"学习",教师在"教授或指导",课的效果通常是学生学会了和更加熟练了某个运动技术.具体而言,主要包括: <1>有明确的基本教学内容.学生面对一个他们尚未掌握和正在掌握过程之中的教材,这个教材通常是运动技术. <2>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传授.教师的教学行为目的是"教会教材",教师的课中行为主要是围绕这个教材来进行的,教师在课前要围绕教材来备课. <3>教学活动时间占上课时间的大部分.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延续,这些教学活动主要有讲解、示范、练习、展示、教学比赛等内容.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2022年版)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大纲(2022年)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 二、课程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 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 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 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体育学习实践性和健康教育实用性的特点,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 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注重构建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结合。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三、课程目标 (一)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运动能力: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 健康行为: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 体育品德: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三个维度。 (二)总目标 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三)水平目标 【水平一】 1.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①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游戏,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 ②学练和体验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操控性技能等基本运动技能。 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感受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