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中考论语选读

温州中考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一、仁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关爱人。”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了解人。”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实行仁德,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到了。”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纵到到了边远蛮荒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二、德

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孔子说:“杰出的人才值得称赞的并不是气力,而是他的品德。”

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是人们已经长久地缺乏它了。”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钻研,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做到,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1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是道德的破坏者。”

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说:“用恩惠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惠?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1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三、孝

17、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纪幼小的人回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讲究信用,博爱众人,亲近仁者。从事正常的工作后,还有余力的话,就用来学习文献。”19、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至于狗与马,人都能豢养它们;如果少了敬重之心,那跟圈养犬马有什么分别呢?”

2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道:“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是孝吗?”

2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他们若有过失,要婉言劝告。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接纳,仍然尊敬他们,不要违逆冒犯,继续操劳而不怨恨。”

2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道:“我听说过:‘生死命中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只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天下之大都是兄弟呀,君子又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

四、学

2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24、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百姓问我,我一无所知。我追问了那些问题的来源和归宿,这样就全部弄清楚了。”

2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问题,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26、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译文】子夏说:“每天掌握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每月复习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说是好学了。”

2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28、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

地位低能力差的人求教为耻,因此被谥为‘文’。”

2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充实提高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是做给别人看,炫耀自己。”

30、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五、礼

3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就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全天下的人都会称你是仁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3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再用礼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3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裕却不骄纵,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安贫乐道,富裕了却还能喜好礼节的人。”

3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辨其是非善恶,就不能真正地了解人。”

3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胆怯害怕;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刺人。”

3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如果内在地本质胜于外在的礼仪修养,就会显得粗鲁;如果外在的礼仪修养胜于内在的本质,就显得虚伪浮夸。只有内在的本质和外在的礼仪修养配合得恰到好处,才是个真正的君子。”

六、和

3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8、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因为某人的话说得好便推举他,也不因为某人的不好而否定他的一切言论。”

3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拘谨与世无争,虽然聚在一起但不结党营私。”

4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求于自己,小人要求于别人。”

4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4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道:“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4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七、知

4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由!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好动,有仁德的人好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罢了。”

4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9、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译文】子路问奉祀鬼神的方法。孔子说:“活人还不能奉祀,怎么能去奉祀鬼神呢?”子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如何能知晓死后的情形呢?”

50、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您假如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5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温州中考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一、仁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关爱人。”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了解人。”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和这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实行仁德,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到了。” 4、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算得上是聪明呢?” 5、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译文】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容貌态度端正庄严,工作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纵到到了边远蛮荒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二、德 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道德,小人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孔子说:“杰出的人才值得称赞的并不是气力,而是他的品德。” 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是人们已经长久地缺乏它了。” 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钻研,知道怎样做符合道义却不能做到,有缺点不能及时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14、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孔子说:“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是道德的破坏者。” 15、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说:“用恩惠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惠?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惠来回报恩惠。” 1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三、孝

初中《论语》选读之礼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之礼(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恢复(遵循)礼制(周礼)。(2)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2)何如: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 【评析】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注释】①劳:辛劳,劳苦。②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③绞:说话尖刻,。 【译文】说:“恭敬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烦扰不安;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勇猛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尖刻伤人。”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评析】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6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温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28分) 1.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古诗文名句默写(12分) (1)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__。 (《十五从军征》)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3)____________,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4)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8)在生死大义面前,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者也”,文天祥慷慨陈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的这些豪壮之语感召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6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__________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__________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 4.名著阅读。(6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和吕布对刘备有不同的评价,你更赞成谁的观点?结合小说相关情节,简要论述。(3分) ①玄德仁人也。——刘表 ②是儿最无信者!——吕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19分) 为了水晶心 [美]弗朗西斯·弗罗斯特 ①农场就在山顶上,周围大山连绵不绝,苍茫茫地给人以温柔亲切的感觉。当他赶着牛群走向牧场的时候,当他穿过晒谷场到猪圈去的时候,他总喜欢看着那些大山。 ②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喜欢让风雨阳光直接接触他的皮肤。父母去世后,给他留下了负债累累的农场。后来,邻居哈德把女儿萨丽嫁给了他。 ③婚后,萨丽发现她所嫁的不只是个农夫,而且还是个诗人。那天,他拿着从林子里采来的七瓣莲走到她面前。 ④“我无法给你别的好东西,因为我们欠着债,但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带给你树林里的东西。” ⑤她把一只手轻轻地放在他面颊上,“我更喜欢树林里的东西,约翰。” ⑥“这儿有一首诗。”他朗诵了起来。 ⑦听完后,她大为惊讶,“啊!真是棒极了!约翰!是你写的吗?” ⑧他惭愧地露齿一笑,“这……” ⑨“一定是你写的!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写诗!再多给我写一些吧!” ⑩“晚饭后我再给你读一首。”他说。 ?他走进谷仓,从干草垛里掏出一本被虫子蛀过的诗集。他曾想,既然没什么可送 给萨丽的,那就给她一点别的东西——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的最美的诗句。他并没有想到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20年温州中考·古文背诵

2020中考古文背诵 1、《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 一、《为政以德》第五题 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 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 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3.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含答案)

浙江省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03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2021·杭州)(四)古诗文阅读 甲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乙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丙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①不群,征聘不就. 。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②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③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④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________”、冰霜“________”,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3)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征聘不就.________ ⑵就.家拜汉中太守________ ⑶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________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4)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和而不同论语八则经典诵读温州初中八上

和而不同论语八则经典诵读温州初中八上 和而不同论语八则经典诵读 一、仁者爱人 孔子说:“《论语》中是有‘无忧其所不为’的。”,“《论语》里既有道德的规范,也有伦理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孔子的修身做人之道。观察人生,秉持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世上最基本的人权就是人民幸福安康、自由波洛家庭幸福。这要求大道至简、大义至浅,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民共荣。 二、礼之用 《论语》中讲到“礼尚往来”,礼仪乃尊重他人,和谐表达;社交礼仪使人之间相互尊重,相处愉快。人们在餐桌上、在社交场合都要有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流于庸俗与陈旧,应与时俱进、注重实用、保持自然与得体。 三、君臣贤臣之道 《论语》中提到“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这是教育者与家长对孩子培养的要求。以“忠诚、正义、宽容、尊重、理性”为核心价值观,以阳刚之德为培养目标,塑造孩子们高尚品质,堂堂正正做人,正当充实生活,成才应当积极主动的参与家庭的各项工作,进行劳动教育,知识科学,辅助代科技,并应创造机会让孩子有依靠独自完成政审懂事成为家庭中的小立法者小调解者积极分钮。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孔子对于人生的要求,首先,一个人要修身养性,具备高尚的品德;其次,要齐家治国,关心家庭和社会的事务,努力实践仁爱以及诚信等等;最后,要治理好整个天下,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来改善整个社会。五 五、五种思想工作方法 《论语》中的“辩论批判的精神”,它带有批判性与公正性,这对我们现代青少年接受“多元思维”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与学习这种思维模式。 六、见仁见智 《论语》中的“君子所不可已于人者何以见其智者也”,即对于德与智这两个教育目标的结合,通常情况下以规制一国人民的德行,以及训练双圣与民众的兴趣。修身是培养人,德行是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所以修身做人,从根本上讲是克己奉公,坚持不懈地培养德行高尚的人格,主动学习,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德行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智力。 七、师者 在《论语》中孔子影响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孔子除了仁义礼智等高尚品德以外,还造就了几代优秀的学生。

温州中考论语名句

温州中考《论语》名句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当仁,不让于师 3.巧言令色,鲜矣仁! 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6.朝闻道,夕死可矣。 1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8.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3.德不孤,必有邻。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7.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 29.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8.君子周急不继富。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2.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46.子不语:怪,力,乱,神。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0.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5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2.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5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57.食不语,寝不言。 58.寝不尸,居不容。 5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60.未知生,焉知死? 6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3.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64.乡原,德之贼也 65.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6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孔子《论语》中考阅读题汇总(附答案)

孔子《论语》中考阅读题汇总(附答案) 孔子语录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注①敧: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思而不学则殆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诲女知之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1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答: 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答: 【答案】 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 (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2)有心要。( )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 答:“没有必要”,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得分。例如:没有必要。( )因为孔子原本就听说过,而且当场又得到守庙者的证实,没有必要去麻烦。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中考必考论语19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①,不亦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②,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③,思而不学则殆(dài)④。”(《为政》) 4.子曰:“由,诲女(rǔ)⑤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⑦。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10.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⑧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⑨乎?传不习乎?”(《学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⑩,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9.(点)曰:“莫(mù)(11)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那么爱人,小人学道那么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2、子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 〔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3分〕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拟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根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5、谓颜渊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那么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请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2〕在这段文字中表达了孔子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答复〕〔3分〕 6、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那么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根据前两章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那么。〔2分〕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

《论语》选读完整

《论语》选读 1.子曰:“弟(通“悌”)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孔子说:“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在上述几点全部做到之后,若有余力,则可研习六艺之文。”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学而》)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饮食(可以)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与有道的人接近,(不断)修正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子曰:“君子不器。”(《为政》)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不能囿于一技之长,不能只求学到一两门或多门手艺,不能只求职业发财致富,而当“志于道”,从万象纷呈的世界里边,去悟到那个众人以下所不能把握的冥冥天道,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8.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人看重情谊,而小人看重自己的利益。” 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治长》)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近十五年中考整理)

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近十五年中考整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学而时习 ..之()(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 ..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 ..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曰()..而从之()(24)子在川上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 ..不可夺志也()..可夺帅也()(28)匹夫 (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 ..而近思() (31)温故而知新 ..()(32)可以为.师矣()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考点复习资料全

十四文化论著《〈论语〉选读》 考纲解读 《〈论语〉选读》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课目。 2009年的年《考试说明》开始把该课目作为古代诗文阅读中的一个容来考查,2010年、 2011年、2012年依然保持这些要求,分值都在5分左右。 《〈论语〉选读》的考试要求,可以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两个部分。所谓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子文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容的解读等;所谓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化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而这些容往往不是直接写出的,而是通过孔子等的言行来展现的,所以理解《论语》章句的含义是前提。要善于在理解原文有关的学说、观点、见解、态度、情感、行为等基础上,理解其思想,并能结合现实背景作分析,联系当今谈意义。 考查容:卷自2009年开始出现该考点,考题侧重考查对《论语》中体现出的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如2009年考查孔子的教学原则, 2010年考查孔子的义利观, 2011 年考查孔子的为政观, 2012年考查孔子的仁爱观。卷自 2008 年开始考查该考点,其相关试题可供参考。 2009年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论语》,2010年另给了欧阳修《朋党论》的材料,2011年另给了《非子》的选段,要求与《论语》中的观点进行比较; 2012年用《论语》与《经典释文》对同一段话的不同标点情况,来考查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及对后人观点的评价。 四年高考 【2012 ,23-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贵人贱马②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 “仁”并非兼爱,他主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解析:不同标点断句,表达不同的意思。主要区别在,《论语》中的理解是“不问马”, 而《经典释文》中的理解是也问马,只不过是后问。本题具有开放性,但要建立在对孔子思想全面理解的基石上来思考,要客观体会后人断句法的理由。他们认为孔子不仅对人有仁爱之心,对动物也有仁爱之心。这在《论语》其他章节有体现,但孔子对人与对动物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人、马并重”并非孔子本意。 【2011,23-2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 非子:________。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温州“九山书会·大宋戏仓”是中国首个集戏曲文化、游园体验为一体的戏曲生活市集,定期推出系列文化活动。请你作为戏曲推广人,与同学一起去打卡。(38分)【打卡戏文大道】 1.同学们漫步在悬挂着戏文灯带的林荫大道,赏读戏文,浮想联翩。(6分) 【打卡主题市集】 2.同学们在挑选戏曲创意商品时产生困惑: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水浒传》中的林冲,外貌都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而手机壳上的戏曲扮相截然不同(见右图)。结合名著内容,推测他们扮相不同的原因。(4分) 【打卡九山戏台】 3.同学们驻足观赏《琵琶记》经典选段《糟糠自餍》。请你借助“戏文卡”,与同学分享体会赵五娘心境的过程。(4

【打卡高明亭】 4.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14分)◎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记上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经历,官名。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③伎:泛指歌舞表演。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⑤剙:同“创”。⑥旌:表彰,显扬。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 (1)解释加点词。(2分)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 (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限断2处)(2分) 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 ◎围绕提纲,展开讨论

【中考冲刺】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 【中考冲刺】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 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字词书写 1.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在江心屿的阁楼上等你 盼望着,你的归来 我在雁荡的雄奇里 忘记了,你的名字 风____(tuì)去了,岁月的痕迹 瓯越的山水里,孕育了温州人的节气 漫步古____(láng)只为和你再相遇 楠溪江水如我对你的思念,从未远去 在这里,山灵水秀,人才____(beì)出 在这里,温州精神,____(yuān)远流长。 在这里,历史沧桑悠悠,温州有礼。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公亭记(节选) 何文渊 (甲)刘宋康乐侯谢公灵运出刺温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宛在江中,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寺之侧旧有谢公亭,相传谢公来游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废兴者数矣。 ……其亭十楹,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绘以兰蕙,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凭栏瞩目,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举在望中,倚席怡情,则潮水之生落,鱼龙之出没,咸集眼底,宁不令人心旷神清,万虑尽销息乎。谢公禀性旷达,酷好山水,宜其休休之暇尝游于此也。 ……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不然,何得名于温

郡之多欤? 正统二年丁巳(1437年)四月记注:本文有删减,“……”表示文段内容省略。 (乙)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唐·李白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2.下列加点字解释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则山林之.苍翠,烟霞之聚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B.足以远尘俗而绝.嚣喧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桃花源记》) C.不然,何.得名于温郡之多欤?/何.陋之有(《陋室铭》) D.涂以.丹粉,绘以.兰蕙/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3.根据选文及所学,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谢公即谢灵运(温州人),是南北朝诗人,山水诗派的创始人,其山水诗意境唯美,诗中有画。 B.(乙)文中唐朝诗人李白不只游览过谢公亭,也曾游览过江心屿并写下“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的千古佳句。 C.温州澄鲜阁名称出自于谢灵运诗句,温州还有许多古迹与他有关,如“池上楼”D.“诗之岛”江心屿不仅李白游览过,唐朝诗人杜甫和孟浩然也曾到此一游,留下了名句。 4.试赏析(乙)诗中“客散青天月”中“客散”的作用。 5.(乙)诗颇有意境美,从颈联和颔联中任选一句对(乙)诗进行文字描写并鉴赏。6.用“/”断句。 周回杂植竹木怪石中置图书笔砚极为幽雅 7.翻译下列句子。 公之诗歌,高出六朝,虽不可同于召公,而遗泽及人远矣 8.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不同的人游览会有不同的感觉。结合(甲)(乙)两文,试分 析二者不同的心境,并简要分析产生此种心境的原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