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成为非常重要的措施。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重要性、筛查方法和筛查周期。

一、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血管所导致的。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渗漏、视网膜水肿、玻璃体出血等严重症状,进而导致失明。因此,定期进行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非常重要。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可以通过检查眼底血管、视盘和黄斑等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病变。早期发现病变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通过筛查,医生可以及时干预,减少失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方法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包括眼底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以下是对这两种方法的说明:

1. 眼底检查:这是一种无创的方法,医生使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拍摄患者的眼底图像。通过放大图像,医生可以仔细观察眼底血管是否存在渗漏和病变。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瞳孔扩张剂来扩大瞳孔,以便更好地观察眼底情况。

2.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这种方法需要将染料注射到患者的静脉中,

然后使用专用的摄影设备观察染料在眼底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荧光眼

底血管造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管的异常和病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筛查方法进行检查。在筛

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眼睛稳定,以获得更准确

的结果。

三、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周期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频率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存在以

及其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以下是一般建议的筛查周期:

1. 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在确诊糖尿病后,首次眼底检查

应在确诊后的1年内进行。如果未发现病变,则每2-3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2. 糖尿病患者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如高血压、肾脏病等,建

议在确诊后的6个月内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如果未发现病变,则每1-2

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3. 对于已经发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或出现其他症状,建议随时进

行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糖尿病眼底病变。

结语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通过定期的筛查,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降低失明的风险。眼底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筛查周期的确定应根据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应始终关注眼底健康,定期进行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以保护视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并发症筛查

糖尿病的并发症筛查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健康领域的巨大挑战。糖尿病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并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及早筛查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的并发症特点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种: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慢性高血糖可以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功能衰竭。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高血糖引起的血管损害会影响眼部的视网膜,严重时会导致失明。 3.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长期高血糖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感觉异常、疼痛以及运动功能受损。 4. 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 Disease):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会导致足部感染和溃疡,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 5.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高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肌梗死、中风等。 以上仅仅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部分,糖尿病还与其他一些疾病如癌症、肝病等亦有关联。

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在患者发现糖尿病时并不立即出现,而是在多 年甚至十几年后才显现出来。因此,通过定期的并发症筛查,可以及 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1. 早期识别并发症风险:并发症的筛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发展 并发症的风险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防止并发症的进一步恶化:对于已经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患者,及 时的筛查可以帮助医生采取控制病情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提高治疗效果:定期筛查可以帮助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方法和周期 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周期,以便全面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1. 血糖控制: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通过测量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长期血糖控制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来监测血糖水平,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2. 肾功能评估:定期进行尿液分析和血液检查,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如肌酐、尿微量白蛋白等。 3. 眼底检查:至少每年进行眼底检查,评估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包 括眼底血管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等。

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彩色眼底照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8例(416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直接眼镜眼底检查,同时散瞳之后行眼底镜与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对患者的病变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使用彩色眼底照相诊断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要高于直接眼底镜检查,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尤其是病程10年的患者有69例。 1.2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托品酰胺烟点眼散瞳,连续点眼1~2次,1滴/次,患者的瞳孔超过5 mm之后进行直接眼底照相检查以及彩色眼底照相检查。直接眼底照相检查:由眼科医生在暗室中对患者实施直接眼底镜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应用日本兴和KowaVX-10眼底照相机对患者进行拍摄,得到完整清晰的照片2张以上,然后将图像输入电脑中进行保存与打印。 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患者的诊断结果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直接眼底镜检查208例患者416眼中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有156眼,病变率为37.50%;应用彩色眼底照相对患者进行检查有214例发生视网膜病变,病变发生率为51.44%。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导致视神经周围血管出现异常,进而导致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关闭结构发生改变[3]。同时,由于患者会伴随出现血脂异常,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造成血液粘滞度上升,容易堵塞管腔。糖尿病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减退,机体中自由基产生量较大,导致炎性介质大量产生,进而对视网膜造成损伤。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导致患者失明,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时采取科学的手段予以干预对于保证患者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有直接眼底照相、间接眼底照相、彩色眼底照相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方法,其中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被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金标准[4],但是应用该技术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不但工作量大,对于环境、人员及设备的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不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工作中。传统中应用的世界眼底镜检查的效果较好,但是对于细微的病变容易漏诊。有资料显示,即使是经验非常丰富的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成为非常重要的措施。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重要性、筛查方法和筛查周期。 一、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血管所导致的。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管渗漏、视网膜水肿、玻璃体出血等严重症状,进而导致失明。因此,定期进行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非常重要。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可以通过检查眼底血管、视盘和黄斑等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病变。早期发现病变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恶化。通过筛查,医生可以及时干预,减少失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方法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有多种方法,常用的包括眼底检查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以下是对这两种方法的说明: 1. 眼底检查:这是一种无创的方法,医生使用专业的眼底照相机拍摄患者的眼底图像。通过放大图像,医生可以仔细观察眼底血管是否存在渗漏和病变。这种方法需要患者瞳孔扩张剂来扩大瞳孔,以便更好地观察眼底情况。

2.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这种方法需要将染料注射到患者的静脉中, 然后使用专用的摄影设备观察染料在眼底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荧光眼 底血管造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血管的异常和病变。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筛查方法进行检查。在筛 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眼睛稳定,以获得更准确 的结果。 三、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周期 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频率取决于患者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存在以 及其糖尿病控制的情况。以下是一般建议的筛查周期: 1. 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在确诊糖尿病后,首次眼底检查 应在确诊后的1年内进行。如果未发现病变,则每2-3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2. 糖尿病患者存在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如高血压、肾脏病等,建 议在确诊后的6个月内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如果未发现病变,则每1-2 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 3. 对于已经发现眼底病变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或出现其他症状,建议随时进 行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糖尿病眼底病变。 结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数码照相技术采集2张50度后极部、中周部的清晰眼底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及对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并根据分期指导治疗。结果根据我国现行的DR分期标准,341例DM患者中病程<5年153例,5~10年131例,10年以上57例。无明显眼底改变者129例,DR I~II期178例,DR III~IV期29例,黄斑水肿13例,DR V~VI期5例。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关键。应把散瞳加眼底照相检查作为筛查的金标准。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发病率明显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已成为当今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对社会及医疗支出造成了重大影响。而我国在对DR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患者对DM的发展趋势不甚了解,对视网膜并发症的认知不足,出现早期DR时,DM患者不知或不愿接受检查及治疗,最终常因视力严重减退,眼底出血和(或)并发的视网膜脱离而去看眼科医生,但已错过单纯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期,必须联合手术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花费,效果远不及前期病变时进行治疗。给个人、家庭、社会加重负担。加大糖尿病眼底检查的宣传力度,应用适当的筛查方法,对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及长期随访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保护视功能、减少DR致盲率的发生。我们于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对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筛查并指导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来院的341例(682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男198例,女143例,年龄37~71岁,病程2个月~20年,全部为DM 2型患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为确诊后的2型DM,筛查项目(1)矫正视力、眼压测量及裂隙灯检查;(2)散瞳查眼底,包括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3)眼底照相:用TOPCON 50EX眼底血管造影机行眼底摄片,分别为以视盘和黄斑为中心,采集后极部及中周部50度眼底像2张,并行视网膜病变分期;(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B 超仅对黄斑水肿或DR III期以上患者进行检查,不作为筛查的指标,仅作为指导激光及手术治疗和疗效评定的指标。筛查者均由一位经验丰富的的眼科医师完成,同时记录患者筛查时的空腹血糖、血压、血脂及有无其他系统的并发症。 2 结果

糖尿病眼病的诊治新进展

糖尿病眼病的诊治新进展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影响大量人口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也日益显著。其中,糖尿病眼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糖尿病眼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以及糖尿病性青光眼等多种类型。这些眼病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因素密切相关。糖尿病眼病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神经损伤、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 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基础。早期的糖尿病眼病往往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通过定期的眼部检查来进行筛查和诊断。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测试、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针对糖尿病眼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血糖、降低眼压、抑制炎症等方式来减轻病情。而手术治疗则包括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等,可用于处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为了预防糖尿病眼病的发生和进展,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水平,并进行定期的眼部检查。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及戒烟限酒等也对预防糖尿病眼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糖尿病眼病的诊治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使得糖尿病眼病的治疗更加个体化和精准化。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也为糖尿病眼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总之,糖尿病眼病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通过深入了解糖尿病眼病的诊治新进展,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策 糖尿病眼病的概述 糖尿病眼病是指由于长期患有糖尿病而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它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糖尿病眼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青光眼。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并发症。其特异性的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眼底、肾脏和神经病变糖尿病归根结底是血管病变,特别是微血管病变。由于眼底的血管是人体内唯一可视的血管,所以眼底血管的病变也是其全身血管病变的一个缩影。如果患者病程大于15年,那么9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规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也是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或标识,这同时也我国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重要原因。 对于1型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太多的症状,但是对于病情较重,进展快,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会有视物模糊的表现,出现这种状况多由于眼部晶体渗透压改变造成,眼底不一定有问题,当血糖稳定以后视物模糊的症状可改善。 而对于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现糖尿病时可能已有眼底的病变,这是由于患者病程可能已经很长,平时没有注意到血糖的升高,忽视早期的干预和积极的治疗。所以一诊断2型糖尿病就必须行眼底的检查。 下面介绍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些常见的症状,方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引起重视。 1、近期出现视力下降,以夜间视力下降更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2、视物不清、模糊,如隔云烟。 3、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看东西出现重影。 4、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 5、走路易出现磕碰的情况,有视野缺损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视网膜病

变。 具体分期如下: 一,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分三期: Ⅰ期有微动脉瘤或有小出血点。 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 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分三期: 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主要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 羟苯磺酸钙:一种血管保护剂,具有抗氧化性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减少活微血管渗漏,可促进视网膜病变的吸收,减轻水肿。 (2) 弥可保:是一种甲基维生素B12,可促进轴索再生,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多发性神经炎。 二、激光治疗: 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除可用于全视网膜光凝,也可直接封闭新生血管,凝固有渗漏的微血管瘤。 三、玻璃体切割术: 如有玻璃体出血及严重的增殖性病变,视网膜剥离,可行玻璃体切割术。 总之,患者起病初期可能无任何症状,随着病变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及视野缺损等症状。随着新增血管形成,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如果血液流入玻璃体中,可使患者视力严重受损或失明。因此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到眼科就诊,借助眼底镜、裂隙灯等仪器检查眼底,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疾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视网膜病〔DRP〕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一、病因 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受损,失去屏障功能,发生渗漏,微血管闭塞产生微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二、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广泛分类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 1.病症:早期无自觉病症,病变开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 2.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三、各种检查的考前须知 1、眼底检查、眼部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检查前充分散瞳,散曈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防止由于散瞳后视物不清造成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2)检查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检查体位。 (3)检查后嘱患者勿做揉眼等动作,以免影响次日手术进行。 四、围手术期的指导 〔一〕术前准备及考前须知 1、术前一日遵医嘱,遵医嘱进行剪睫毛及泪道冲洗术。剪睫毛后如遇眼部不适,嘱患者勿揉眼或频繁眨眼,及时告知医生做相应处理。 2、局麻加强化及全麻患者术前严格遵医嘱禁食、禁水。 3、了解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监测其血糖、血压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联系医生,使血糖、血压值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其继续对视网膜微血管的损坏。 4、病人一旦出现视网膜出血时,禁剧烈运动,减少头部活动,适当卧床休息。 5、治疗及药物护理 (1)要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等为患者选择本钱低

糖尿病常规医疗的眼底照相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像诊断阅片实施指南

糖尿病常规医疗的眼底照相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像诊断阅片实施指南 目录 背景概要 (2) MedLink工作站的实施 (2) 设置用于糖尿病常规健康管理的眼底照相设备 (3) 糖尿病常规健康管理的DR评估程序 (4) DR筛查阅片 (4) DR常规诊断阅片 (4) DR定量诊断阅片 (5) 眼科健康管理DR评估程序(眼科DR评估) (6) 眼科DR分级的简易程序 (6) ETDRS标准DR评级程序 (7) 开展第三方独立DR影像诊断服务 (7) 常规诊断DR阅片 (8) 定量诊断DR阅片 (8) 临床实践中DR阅片程序的实施 (9) 医生阅片 (9) 第三方阅片 (10) DR阅片的系统质量控制 (10) 眼科支持的发展 (10) 培训项目 (11) 眼底照相培训 (11)

眼底照相DR阅片培训 (11) 培训“培训讲师”模式培训 (11) 修订记录 (12) 背景概要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其中一种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载量两小时后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定义 糖尿病诊断阈值的病理学参考。随着高质量无创数字眼底照相技术和质量担保的DR评估技术的发展,DR这一重要的参考指标将可能作为除了FPG,2-h PG和HbA1c外一项重要的常规系统评估工具,在糖尿病常规健康管理中应用。 2. 在许多国家,DR是导致人们视力丧失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DR评估在糖尿病常规 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早期发现影响视力的DR的和及时的医疗干预来说十分重要。在预防糖尿病相关的视力丧失上,比起传统的眼科专家进行DR筛查的方式,DR评估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3. 在糖尿病的常规健康管理中,定期照相监测DR改变也可作为一项有效的病人教育 工具,显著提升病人依从性,因此能更好地提升病人控制糖尿病的水平。 MedLink工作站的实施 MedLink工作站是由JCPI开发的,应用于IDF-WPR DCMP1项目的基于云平台的临床记录系统。 1国际联合临床实践(JCPI) 是由来自北京圣康华医院(中国北京市)、威斯康辛大学医学和公 共卫生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奥斯陆大学(挪威奥斯陆市)、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域和中山大学云康健康研究院(中国广州市)的一组专家创建的针对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合作项目。

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研究

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 研究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些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例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长期影响患者的心血管系统、肾脏、眼底等器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血糖控制不良引起的致盲性疾病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研究,很有必要。 眼底图像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指标,通过眼底图像的分析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并估计病变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研究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大量的眼底图像数据进行训练,可以建立准确的自动诊断模型,用于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从技术层面来看,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主要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多层次的非线性变换来实现复杂的特征提取,从而达到精确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目的。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拥有从

大量数据中学习的能力,可以不断地优化自身模型,提高预测的 准确性。 在具体的实现上,该研究首先需要建立规范的眼底图像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应该包含各种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图像。其次,需要针对特定的目标,通过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 算法,并结合优秀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训练 和优化,营造一个自动诊断智能系统。最后,需要对该系统进行 验证,并与医学专家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该系统的准确 度和可靠性。 从应用层面来看,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 将为临床医生带来多个益处。首先,这将大大提高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的筛查效率和准确性。其次,这将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病变导致的严重 后果的风险。最后,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 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辅助,有效缓解医疗资源 压力,提高医疗质量。 总之,基于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智能诊断的研究前景 广阔,可以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服务,这也将有效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糖尿病10项并发症的检查项目及时间,你可一定要收藏

糖尿病10项并发症的检查项目及时间,你可一定要收藏 上周的糖监测我们讲到过糖化血红蛋白是控制血糖的“金标准”,如果血糖控制不是太好,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会逐渐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主要指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1 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建议检查时间:每6个月检查一次。 2 糖尿病肾病 约30%-40%的1型糖友,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友,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时,即可诊断。 建议检查时间:每6个月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3 心脏病变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 建议检查时间:每3-6个月检查一次。

4 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建议检查时间: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5 周围血管病变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 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 建议检查时间: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6 口腔检查 糖友口腔疾病中以牙周病最为常见,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牙槽骨萎缩,久而久之易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因此,糖友不能忽视口腔检查。 建议检查时间:每6~12个月检查一次。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类 1、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这是病发的初期。曾经普遍认为如果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好,可以随着岁月逐渐恶化。大部份的患者不会察觉视力受损,但视力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模糊。 2、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由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而成,也是导致大部份视觉受损的因素。新增血管可以生长在视网膜表层或视神经上。这些未成长的血管比正常血管脆弱,容易破裂使血液流入玻璃体中,引致眼底出血而令患者视力模糊或完全失去视觉。从破裂的血管上可能长出疤痕组织,如果收缩可以牵扯视网膜导致脱落。新增血管也可能长在虹膜上引发青光眼而导致失明。 3、黄斑点水肿:有些患者的黄斑血管(黄斑点是负责中央视觉的部分)可能出现渗漏导致视觉受损。 诊断鉴别 1、病史: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除了有无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表现外,还应注意了解糖尿病的病程。病程越长,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越高,程度越重。特别是有些糖尿病的发现时间并不代表真正的患病时间,因为全身症状不明显,发现糖尿病时往往实际病程已久。血糖及尿糖检查是了解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依据。 2、眼底检查:眼底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微动脉瘤和(或)小出血总是最早出现并比较确切的视网膜病变的体征。带黄白色的蜡样硬性渗出斑,说明血管系统功能异常,通透性增大,血液成分逸出。而白色软性渗出则表示微循环重度紊乱,血管破坏严重。这阶段没有新生血管形成,故称为单纯型病变。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并发多处局灶性或广泛的视网膜无灌注,则预

示不久将出现新生血管。从发生新生血管开始,即进入增殖期,说明视网膜循环对组织缺氧已不能代偿。 3、特殊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眼底未出现病变以前,已有某些亚临床改变,如异常荧光形态,视网膜电生理及视觉对比敏感度等变化,均对其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在病变进展过程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各种特殊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 疾病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样分期的? 1、我国眼底病学组于1984年参考国外分期标准制订了我国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共六期。 单纯型包括三期:Ⅰ期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 (++)较多,不易数。Ⅱ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Ⅲ期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也有三期:Ⅳ期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Ⅴ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Ⅵ期眼底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2、国外学者为了使用简便将本病分为三期: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 期。 非增殖期(称单纯型、背景型):其特征为局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和视网膜水肿。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简称DR)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首先,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图像识别方面。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对眼底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传统的视网膜筛查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进行目视检查,费时费力且存在主观性。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和算法优化,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图像中的病变,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还包括自动报告生成和远程诊断。传统的诊断流程中,医生需要手动记录和分析眼底图像中的病变,并编写详细的报告。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容易出现疏漏。而人工智能可以自动生成详细的诊断报告,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同时提高了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实现远程诊断,使得病人无需亲自前往医院,便可获得专业的诊断意见,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人工智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是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图像包含个人隐私信息,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其次是算法的可解释性问题。人工智能的算法通常是黑盒模型,难以解释其判断依据,这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困扰。此外,人工智能的应用还需要与传统的医疗系统相结合,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规范。首先,应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数据的收集和标注,构建大规模的数据集,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措施,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其

眼底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眼底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 中的作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丧失。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常重要。眼底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快速、有效的诊断手段,已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眼底成像技术主要通过利用光学原理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眼底的血管、视网膜和其他组织进行精确的成像。它能够显示出眼底各部位的微细结构和血管状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类型和进展情况。 首先,眼底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可以早期发现病变。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眼底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扩张、渗漏和新生血管等。眼底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放大、增强和清晰化眼底图像,帮助医生发现这些早期病变,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其次,眼底成像技术可以准确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轻度非增强症、中度非增强症、重度非增强症和增强症四个阶段。眼底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病变范围、形态和血管改变等特征,从而准确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后续治疗和管理决策。 此外,眼底成像技术还可以监测病变的进展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病情可能会从开始的轻微变化逐渐加重。通过定期进行眼底成像检查,医生可以观察病变的进展情况,包括血管扩张、渗漏、新生血管形成等。这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患者的视力。 此外,眼底成像技术还具有病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势。它可以提供清晰的眼底图像,帮助医生细致观察血管结构和组织病变,以及辨别病变类型,避免误诊和漏诊。这对于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这样一个需要早期干预的病症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让患者及时获得适当的治疗。 综上所述,眼底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病变、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监测病变的进展情况,并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检测能力。未来,随着眼底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相信它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眼健康服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问题及答案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1)空腹血糖≥L。 (2)OGTT试验2小时血糖≥L。 (3)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L。 (4)糖化血红蛋白≥%。 2、糖尿病患者眼科筛查时间和内容是什么 答: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未发现眼底病变者每年随访1次。有眼底病变者,应进行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如只有微血管瘤者,每年随访一次。轻、中度NPDR 不伴有黄斑水肿者6-12个月复查一次,伴有黄斑水肿症状不明显者4-6个月复查一次;症状明显者3个月复查一次。重度NPDR 患者3个月复查一次。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什么手段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答:提高高危人群和糖尿病患者早期筛查率及并发症危害的知晓率,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定期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定期复查眼底,行眼底检查、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决定DR的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切术等治疗方法,能使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减少失明的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无明显DR:眼底无异常。 :仅有微血管瘤,属低危病变。NPDR轻度 中度NPDR:不仅有微血管瘤,病变轻于重度DPDR。 重度NPDR: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无PDR体征,属于高危病变。 PDR: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5、重度NPDR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具有下列任何一项(421):(1)4个象限有20个以上的视网膜出血点。(2)2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静脉串珠样改变。(3)1个以上象限有明确的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6、何谓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的表现 答:FFA表现为视网膜视网膜内无灌注区周围出现毛细血管迂曲、扩张的节段,或视网膜内早期的新生血管,视网膜动静脉短路等异常血管,分为芽状、发夹样环状、珊瑚树状3类。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出现的前期标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非增殖期转向增殖期的重要标志,也是眼底激光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7、糖尿病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期标准是什么 答:DME不明确存在:后极无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DME明确存在:后极明显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 轻度DME:后极有一定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硬性渗出,但距

血脂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血脂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 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R)50例,作为DR组,抽取同等例数健康受检者及单纯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健康组、糖尿病组,均进行血脂水平检测,比较3组受检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经血脂水平检测后,DR组TG、TC、LDL-C较健康组、糖尿病组高,HDL-C则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检测用于DR病变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TG、TC、HDL-C、LDL-C等指标与健康受检者和单纯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借助指标变化可以有效检出病症,并明确病变程度,为后续制订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血脂水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价值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由于机体未能分泌足量胰岛素或产生胰岛素抵抗,致使机体出现代谢功能障碍,进而发病。长期不能得到控制的高血糖可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有关统计结果显示[1],DR发生率超过20%,并随其病程进展而提高发病风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缺乏特异性,随着病情推进临床可见明显视野缩小、屈光改变等症状,若不及时确诊并实施对症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有报道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波动存在密切联系。血脂主要参与患者机体代谢过程,当血脂异常升高时会对其肾小球增加压力,改变血管阻力,进而引发机体代谢功能障碍,是引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旨在分析检测血脂水平对DR 早期诊疗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358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

42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 [摘要] 目的:筛查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干预。方法: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视功能、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前节检查,将筛查结果分类。结果:428例患者查出202例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后早期干预,予自拟糖网明方针对性治疗。并随访观察。结论: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防盲治盲工作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早期干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中国报道,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生率增高至69%-90%。可见,加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降低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是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和科研的重点。 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对4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现将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筛查对象 门诊和住院、社区经过健康宣教的糖尿病患者428例(856眼)。其中女性297例(594眼),男性131例(262眼),年龄在40-70岁之间。 2、筛查程序及内容 成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组,制定筛查项目表。筛查内容包括:1、视功能检查:视力检查、视野检查、对比敏感度检查及视诱发电位检查。2、眼前节检查:裂隙灯检查(包括眼睑、泪器、结膜、巩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压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计)。3、眼后节检查:主要使用德国蔡司眼底造影仪对患者进行眼底造影检查。 二、筛查结果 428糖尿病患者经过筛查,正常79例(18.46%)。异常349例(81.54%),其中并发白内障56例(13.08%),青光眼25例(5.84%),视网膜静脉阻塞(4.44%),黄斑变性47例(1098%),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02例(47.20%)。其中5年以下118例,5-10年59例,10年以上24例,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分期,分期标准按1984年10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公布实行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分期标准(1)。评估病变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进行早期干预,予自拟糖网明方针对性治疗。 表I 428例糖尿病患者筛查结果 项目正常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例数 79 56 25 19 47 202 百份比 18.46% 13.08% 5.84% 4.44% 10.98% 47.20%

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意义-文档资料

免散瞳眼底照相筛查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意 义 结果 150例(30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有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的占31.67% (95/300)。病程2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4.58%、17.31%、25.00%、42.16%、48.00%。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和FFA 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较高(P0.75为一致性好, Kappa值0.40~ 0.75为一致性良好, Kappa值2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 别为14.58%、17.31%、25.00%、42.16%、48.00%, 300只眼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31.67%。见表1。 2. 3 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和FFA检查的诊断一致性较高(P 相比较而言,免散瞳眼底照相法采用数字化成像,图像质量较高,为患者病情的分析与诊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对图像 进行多角度的动态观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中 只能静态检测的缺点。而且免散瞳眼底照相法的成本更加适中, 更适宜大规模对人群进行筛查。患者也可以通过图像更加清晰的 观察到自己的视网膜和血管,从而对于自己的病情变化有一个 全面的掌握,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让患者对于糖尿 病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提高对于糖尿病所引起的视网膜病 变的认识,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更加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和治疗效果,控制延缓病情的发展[5]。

免散瞳彩色数码眼底照相筛查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尤其是对于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检查和新生血管检查,检出率较低,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分期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建议在以后的诊断中对于出血斑较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和Ⅲ期及以上的患者进行FFA复查,以便进一步核实患者病情,确认IRMA和新生血管的存在,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医学探究,虽然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不能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与分期工具,但是可以作?樘悄虿∈油?膜病变人群的筛查首选工具使用,操作简便,准确率高,节省时间,具有很好的经济适用性。其检测效果与FFA效果一致性较高,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很强的诊断与评价效果,能够准确判断预后,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和致盲率的降低都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研究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中应用眼底荧光造 影检查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奇台地区2016年1月-2017年9月 期间筛查的239例疑似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和散瞳眼底 镜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对糖尿病眼底病变进行临床分析并进行修正。 结果:239例疑似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经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检出196例患者有不 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散瞳眼底镜检查,检出60例患者有Ⅰ期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组诊断准确率高于散瞳眼底镜检查组(P<0.05); 散瞳眼底镜检查中有76例患者经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进行修正,修正率38.77%。结论:对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的筛查中采用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眼底荧光造影;糖尿病眼底病变;筛查;临床研究 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慢性疾病,对病情若不及时的采取控制,则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障碍以及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会不同程度的导 致患者视力下降或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会随着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而发展,早期对 糖尿病眼底病变进行筛查,能够对预后治疗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次择取我院196例糖尿病眼 底病变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样本选自我院196例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样本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3月,全部患者排除有心脑血管疾病、认识功能障碍和青光眼史疾病,其中男性123例,女性 73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2.3±5.63)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6.5±2.69)年。 1.2方法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了解患者病情,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同时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测量患者眼压。视力、眼底情况。采用眼底荧光造影对患者双眼进行拍摄,给予患者肘前静 脉中注射5ml荧光素钠稀释液(浓度为1%),注射10分钟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若无 不良反应,再向患者肘前静脉注射3ml荧光素钠(浓度为20%),完成后对患者眼部进行摄影,部位以患者乳头、黄斑区域为中心,区域为患者颞侧、颞上、颞下、鼻子上方、下方、 侧面等,保存拍摄影像[1]。 1.3疗效评价 将患者糖尿病眼底病变主要分为六期,其中Ⅰ期:患者眼球极部周围有小血点和微小血 管瘤出现;Ⅱ期:患者眼球部周围有黄白色硬性物质渗透出、有血斑;Ⅲ期:患者眼球部出 现血斑、白色棉绒斑;Ⅳ期:患者眼底部出现新生性血管和玻璃体渗血情况;Ⅴ期:患者眼 底部出现纤维增殖和新生性血管;Ⅵ期:患者眼底部出现纤维增殖现象和新生血管,还出现 了视网膜脱落情况。糖尿病眼底病变Ⅰ期、Ⅱ期、Ⅲ期属于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 Ⅳ期、Ⅴ期、Ⅵ期属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 异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用t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 值小于0.05,则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值大于0.05,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方法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一)。 2.2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修正散瞳眼底镜检查结果 散瞳眼底镜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76例患者的检查结果经过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后 修正,修正率为38.77%,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分别修正29例、21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