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城六区”的城市结构框架,分别为新城建设起步区、商业中心区、仓储区、支柱产业区(工业区)、生态农业园区、不冻河生态保护区。按照四纵、四横、一环主干道路系统的城市发展格局进行用地布局规划,城市主城区分为西部生活组团、中部商业综合组团、东部行政办公组团、北部仓储组团、东南部工业组团等五个组团。规划2020 年七台镇城镇建设用地17.33平方公里,七台镇镇区人口规模为1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15.52平方米。

本次规划片区隶属于商都县七台镇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西部、中部、东部、北部组团内,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是12.76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适宜人口容量为1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85.06平方米。

近几年,七台镇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在《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总体框架的指导下,城市实现向东北发展的思路,新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政府办公大楼、政府广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地标建筑。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矛盾也开始显现,开发建设管理亟需技术性的规范依据。

三、规划内容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五部分:

1、研究现状。收集资料研究七台镇城区的现状情况,为制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定发展策略。在分析七台镇城区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七台镇城区的功能定位。

3、制定规划方案。根据功能定位,明确规划目标与原则、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并具体落实在土地使用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及市政公用设施系统规划当中。

4、制定地块开发控制规定。在对地块进行编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本次规划的控制指标体系及其规定,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容量、建筑建造、设施配置和设计引导五个方面内容。

5、解释规划管理技术,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四、技术路线

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到众多宏观、微观的城市问题,担负着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的承上启下作用,是保障规划管理,规划实施,城市开发建设科学、合理、有序进行的有力手段。针对这一特点,本次规划制定并遵循如下技术路线:

1、规划定位、功能布局等核心问题与总体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在落实、细化总体规划对本地区要求的基础上,对用地布局及道路系统等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对地块提出导引性城市设计导则,为下一步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提供指引。

3、为方便规划管理,确保规划有效实施,按照建设部制定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规范化的成果表达方式,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构成。其中,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附件包括规划说明等内容。规划文本和图件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

五、规划理念

1、现代与传统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概念主要与水平度相结合,与自然古朴和低密度有关,体现为文化性的传统街区,而现代化的概念则更多地域垂直度、混合材料和高密度相应,体现为先进技术、高楼大厦构成的都市感,本区作为七台镇主城区,远期强调与现代城镇发展一致的景观形象,同时注重保护和延续近代塞北重镇的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创造低密度、尺寸宜人的传统商业文化环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二者协调、共生、共融中求发展和创新。

2、生态与活力

创造一个生态的、活力的、宜居的城镇是本次规划的目标。活力是城镇生活魅力的体现,也是城镇经济发展爆发力的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多样化的城镇活动相结合是激发持续活力的源泉。本次规划结合旧城区的改造,增加点状和带状绿地;注重主要道路两侧道路

绿化,形成绿化景观带;充分利用东北水库公园、主题公园等优质景观资源,将点状、块状和带状的开放空间形成网络体系,提高商都县七台镇主城区的景观环境品质,丰富居民的休闲生活,提高城镇魅力。同时为塞北商贸重镇添入新的活力,为商贸活动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引导商贸活动向现代高效方向发展。在新风路与红旗路交叉口西南侧规划商务区,形成金融、商贸、商业为一体的集中商贸区;对新风路、红旗路两侧用地进行改造,形成“十”字形的商业公建布局。

第二章现状研究

一、规划区地理交通区位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41o18’—42o09’,东经113o08’至114o15’。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规划区七台镇是商都县委、政府所在地,地处集二线边缘,集通铁路、呼满大通道平行横贯全镇。

二、规划区现状概况与分析

1、现状场地

规划范围内现状用地平均高程约1386米(相对于国家黄海高程),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场地平均坡度在1%-2%之间,场地建设条件较好,自然坡度能较好的满足市政工程管线的铺设。

2、现状用地构成

商都县七台镇本次规划区现状建设用地为8.17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现状建成区大部分为建筑质量较差,建筑过于密集,对城市消防、给排水等设施设置带来困难的居住用地,占整个城市建设用地很大的比重。规划区内主要集中在现状建成区的南北两侧,大部分为未利用的闲置地,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城市下一步发展。具体现状各类用地详见基础资料表一、表二。

(1)居住用地

规划范围内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城西部地区,该区域距离镇区中心较远,发展较慢,基本上为未改造的建筑质量一般的平房。居住用地以三类居住用地为主以及小部分四类居住类用地,只有少量二类居住用地。四类住宅主要是农村居民自建土平房,三类住宅建筑多为县城居民以及农村居民自建的平房,也有部分用地是城中村(原农村居民点)。居住用地住宅建筑密度大,建筑布局混乱,建筑间距极小,有严重的消防隐患。城市配套设施很差,城市景观一般,急待改造。另外在规划范围内东部新区有部分新建小区(世利住宅小区等)属二类居住用地。

规划范围内教育设施有中学四所(其中商都一中和商都二中为初中,商都三中内含职高、初中及希望小学,商都宏博中学为私立中学)、小学五所、幼儿园两所,另外七台镇还有四中(高中)位于本次规划区外。商都县七台镇镇城区现有中、小学及幼儿园统计表详见基础资料表三。

现状居住用地总面积为625.81公顷,占到整个现状建设用地的76.62%。

(2)现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规划区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新风路、红旗街、七台大街、广场南路、鹿王大街沿线,其中新城区沿广场南路主要是行政机关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其他几条街主要以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主。总面积为50.10公顷,占到整个现状建设用地的6.13%。

商都县目前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即:商都县京蒙都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8个卫生服务站,分布在城关镇红旗街以东。分别为:京蒙都山社区卫生服务站、京蒙

都山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鹿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南门社区卫生服务站、牧机社区卫生服务站、金三角社区卫生服务站、金三角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关镇卫生院承担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隆盛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布在城关镇红旗街以西。分别为:七台、隆盛社区卫生服务站;田家、振兴社区卫生服务站;西苑、永泰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菜场社区卫生服务站;澳淳、南菜园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北路、南海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七台镇现状医疗卫生设施一览表详见基础资料表四。

(3)工业、仓储用地

规划区范围内的工业、仓储用地较少,仓储用地只在火车站站前区有零星分布,主要为铁路运输服务。工业用地位于旧城区的奥醇酒业、内蒙古蒙都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包头鹿王集团和已经废弃的商都县牧机厂。总面积为14.56公顷,占到整个现状建设用地的1.78%。

(4)道路用地

规划区的主要道路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道路系统。总面积为72.46公顷,占到整个现状建设用地的8.87%。规划区现状道路构成表详见基础资料表五。

(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在规划区范围内市政公用设施分布位置不合理,且好多市政用地分布不合理,且不能满足现状的使用需求,如有好多分散的供热站,不仅对下风向居住区的影响,也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大部分的市政设施需要重新整合,合理布局分配。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总面积为6.77公顷,占整个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0.83%。

①七台镇城市地下水水源位于规划区东北方向,一水源现已废弃,规划区内仅有二水源(有6眼井),三水源位于规划区东面两公里处(有5眼井),另外铁路北8公里处四水源正在建设。

②变电站

七台镇南部片区的一座110KV变电站,从城东220KV旗台变电站引入110KV高压线,降压为10KV高压线入地引入城区进各10KV配电所。

③热源厂

七台镇区现状运营有五个热源厂,本次规划区内有三个热源厂。

④加油站

本次规划区内现状3处加油站用地。

⑤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已选址于七台镇西南2.5公里处,建一座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是日处理1.5万吨。

⑥垃圾处理设施

在七台镇的东南部已建一座垃圾填埋场。

⑦消防站

七台镇现状有一处三级消防站用地。

(6)其它用地

在规划区范围内,大部分为农用地、闲置地,总面积为245.88公顷。

3、七台镇基本情况

七台镇辖区现有住户25205户,其中城市户籍16247户,农业户籍8958户;现有人口71375人,其中城市人口46600人,农业人口24775人。七台镇辖18个社区,各社区基本情况详见详见基础资料表六。

4、现状建筑评价

规划区范围内现有建筑根据建筑的建造年代,结构情况、使用现状等特性,将建筑分为质量较好建筑、质量一般建筑、质量较差建筑三类。

(1)建筑质量较好建筑:在红旗路北侧的新建商都县第三中学和新建居住小区;沿新风路中段南侧的商业步行街;沿新风东路,位于主城区东侧的新建小区、新建行政办公区;以及位于主城区东北角的新建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建筑质量较好,规划保留。

(2)建筑质量一般建筑:沿南北向红兴街、红旗路、七台大街、府左路、府右路,道路东西两侧的以商业为主的混凝土建筑;沿东西向兴安街、新风路、新风东路南北两侧的、主要功能以商业为主的建筑,建筑质量一般,规划建议予以整治。

(3)建筑质量较差可拆除建筑:此类建筑主要为住宅建筑,其中包括建筑质量较差、破旧的民宅;也包括广大新建的一层平房,建筑质量相对较好,但建筑过于密集,对城市消防、给排水等设施设置带来困难的住宅,规划建议予以拆除。

第三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6、《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1、《城市燃气设计规范》(2006年版)

12、《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

13、《城市管线综合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9—98)

14、《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 15—87)

1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2003年)

16、《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准则》(CJJ 14—87)

17、《乌兰察布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

18、《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9、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规划设计规范、条例、文件。

20、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及相关基础资料。

二、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区西北面,规划范围北至集通铁路以北50米,南至鹿王大街,西至新兴路以西300米,东至省际大通道。东西宽约4.9公里,南北长约5.4公里,规划控制用地面积15.17平方公里。

三、规划原则

1、整合原则

从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视角确定城区的发展与定位,安排各项用地布置各类道路交通、市政公用、公共服务设施。

以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七台镇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更新的特点,对现有规划进行整合和调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型小城镇。

2、可持续发展原则

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规划尽量包容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充分体现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同时充分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灵活布局,寻求从现状到远期目标的发展过程中的动

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3、综合效益原则

突出城市综合效益并重的理念,开发建设导入市场机制,增强市场活力。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性。同时,避免因为短期、局部的经济利益而影响整个地区的建设水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用地,保证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绿化用地,并控制用地合理利用与适度开发。

4、以人为本,保障公共利益原则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主要关注的是人们生活环境、居住质量、社会交往和沟通的场所。充分重视环境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利用,将外部公共空间的规划安排充分考虑以人为中心,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道的设计,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休闲驻留的空间,使得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的发展相协调。

四、更新改造策略

1、利用区位优势,立足环境优势,发挥政策优势。

2、利用加密路网,细分地块的策略,采用沿街增加商业的举措,为街坊注入活力,增加地块内简陋平房更新改造机会,从而适应当前小规模的开发行为,形成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有助于七台镇主城区的可持续发展。

3、利用行政中心迁址新区、将部分用地进行置换,进一步突出七台镇旧城区商贸文化的职能。

4、利用街道整治改造的机会,对其周边的简陋平房进行部分拆除,局部更新改造,大面积房地产开发建设,重塑具有活力的七台镇生态住区。

五、规划目标

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内容的规定,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达到五点目标:

1、调整功能结构布局:在上位规划确定的整体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适当调整空间形态,并对规划区内的用地进行细分,为土地开发和下层次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2、优化公共设施配置:依据七台镇城市发展需求和上位规划确定公共设施的用地规模和布局,进一步细化公共设施和其他用地之间的联系。

3、落实基础设施系统:依据规划规模确定道路交通和市政工程基础设施,适当提高设施建设标准,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保证基础设施用地的充足。

4、提升七台镇城市整体特色:通过结构、肌理和文脉等城市要素的发掘和精心设计,确定构筑城市中心区整体特征的控制性要素,并落实到分地块的控制要求当中。

5、制定开发控制体系:规划必须充分尊重现状的约束条件和地方管理特点,制定符合地方发展阶段和管理体制的开发控制体系,在指标体系中保留一定的弹性,以应对发展过程当中的不确定性。

六、规划区功能定位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将七台镇的城镇性质定位为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农畜产品加工、矿业、交通商贸业为主的集通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

根据上述规划内容,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七台镇的功能定位为:以居住功能为主,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安全便捷、居住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镇。

第四章土地使用规划

一、规划构思

1、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结构,提升城市功能

从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的视角确定商都县七台镇城区的发展和定位,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要求,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进一步完善城市结构。

2、构筑快速、便捷、安全、宜人的城市交通网络

通过对商都县七台镇主城区用地结合的总体把握,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主要道路框架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断面形式,建立快速、便捷、安全、宜人的交通网络。

3、以人为本,保障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优先主要关注的是人们生活环境、居住质量、社会交往和沟通的场所。充分重视环境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利用,将外部公开空间的规划安排充分考虑以人为中心,通过绿地、广场和步行道的设计,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为居民创造更多的休闲驻留空间,使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的发展相协调。

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规划应确保公共建筑与公共场所的用地分配,并注重形象设计。

4、建设高品质的城市人居环境,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

提高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注重主城区的城市建筑“实体空间”与城市园林绿地“开放空间”的有机联系。积极利用东北水库公园、人民公园等有利资源,突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整合各种环境要素,塑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建筑风貌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为商都县七台镇城市居民多元、健康、舒适、愉悦的生活奠定物质空间基础。

5、社区单元规划管制和规划设计结合

应用“社区单元”的规划理论,将社区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相结合。根据服务半径,因地制宜,划分合理的社区单元、邻里单元结构,为合理的社区邻里空间环境和生活品质打好基础。以城市道路和开发单元作为划分邻里单元的基本依据,为强化睦邻交往创造和谐社区生活环境。

二、低碳生态更新改造模式

整个七台镇主城区将贯彻生态低碳的更新改造的指导思想,从宏观到微观的几个层面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

1、宏观层面: 整个主城区的空间布局将充分结合地形与微气候情况,在居住用地选址上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优先选取光照与通风良好的地块进行居住用地开发,并在西北方向设置冬季风沙防护屏障,在西南方向建筑布局考虑留出夏天通风廊道。

整体交通出行系统充分考虑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结合的方式,尽量引导低排放车辆的使用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在交通层面所产生的能源消耗。

2、中观层面:整个主城区的市政设施系统也将充分考虑能源与资源的可再生利用,从总体上体现水资源与能源的回收利用以及绿色能源系统的利用。

3、微观层面: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更新改造建设引导层面,首先针对绿色材料的选择,其次针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建设和后续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

三、空间发展结构

1、空间布局规划

本次规划对规划区的空间发展提出了“一心、两轴、四组团、多带交织”的空间发展结构。

“一心”指的是城区中部片区以商业步行街为核心的商业中心;

“两轴”指的是沿东西向主干路新风街展开形成的七台镇城区综合发展轴带及沿南北向主干路红旗路两侧形成的七台镇城区商业发展轴带;

“四组团”指的是城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形成的四片组团,东部绿化休闲、行政办公、生活综合组团(B区);北部生活、仓储综合组团(C区);中部商业、生活综合组团(D

区);西部生活组团(E区)等四个组团。

“多带交织”指的是沿部分干道形成多条绿化渗透廊道,使道路带状景观绿化串联各居住组团的点状绿化,形成相互交织的绿化渗透网络。

四、用地布局规划

(一)用地构成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的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并将用地分至中类或小类,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地六大类用地。

本次七台镇城区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为1275.92公顷,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634.9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117.49公顷,仓储用地面积为37.38公顷,工业用地面积为12.44公顷,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32.76公顷,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214.86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为30.16公顷,绿地面积为195.70公顷。依据规划的居住用地建设量测算可知,规划区居住用地最大可容纳16.5万人居住,适宜容量为1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85.06平方米。规划的各类用地面积、比例及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详见下表:

商都县七台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平衡表

注:规划人口15万人。

(二)用地布局规划

1、居住用地(R)

(1)现状及问题

现状人均居住用地偏大,住宅平房占多数,土地使用效率比较低。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向外扩展,部分居民居住用地与农民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建筑用地混在一起,居住用地中既有按城镇标准建设的住宅,也有尚未转化的农村住宅,难以完全独立分开。

城区分布着大量的居民自建平房及农民自建平房,住宅质量低、环境差,基础设施不

完善,同时缺少居住区配套设施,属三类居住用地。此外,在城区边缘,还分布着部分农村居住用地,居住环境更差,没有配套设施,大部分属四类居住用地。近几年新建的小区主要分布在新城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都有改善,属二类居住用地。

本次规划区内只有零散开发的几幢住宅楼,规模小,没有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及小区绿地、停车场地等公用设施。总之七台镇老城区现状居住生活环境质量较差,亟待更新改造。

(2)规划指标

规划到2020年,规划区居住用地634.93公顷,占规划建设总用地的49.76% ,人均居住用地42.33平方米。

规划2020年规划区居住建筑面积最大开发量为1019.76万平方米(含中小学和幼托建筑面积),2020年规划区居住用地最大可容纳16.5万人居住,适宜容量为15万人。

(3)规划布局

居住用地按照“居住片区-居住小区”两个层级进行组织,根据规划方案,规划区由四个居住片区组成。规划根据人口规模配套有幼儿园10所,小学7所,中学4所。

对于现状居住环境不良地段,应逐步加以更新改造,结合沿街公建整片开发建设,以提高城市整体生活居住水平。本次规划七台镇城区以多层住宅为主,但是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构筑丰富的城市景观,部分地块可以适量建设部分小高层住宅,限制低层高密度开发。房地产开发以商品房为主,并要求开发建设中要按排不少于20%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七台镇城区居住用地由于建设用地和自然环境的优势条件,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建设生态型社区。

(4)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各居住社区配套建设日常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创造舒适宜居的综合社区。根据四片居住用地特点及总体布局,各小区在开发建设时,均应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小区级商业用地、社区卫生站、文化活动站、老人及青少年活动站、小区级小公园及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等等。

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C)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共计117.82公顷,占建设总用地面积的9.22%。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设施用地等。

(1)行政办公用地(C1)

七台镇在新区广场南街两侧已基本形成城市行政中心,老城区现零散分布有部分行政办公用地,近期可根据具体情况保持其现有用地性质,远期建议县级相关部门逐步搬迁到新区办公区内,形成一完整的城市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区。规划保留七台镇镇政府用地,原址改扩建;另外镇区现状分布有十八个社区居委会,大部分附设在其它建筑内,本次规划根据远期人口规模将规划区整合为十七个社区居委会,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设。

七台镇规划范围内现有四所派出所,位于建设街路南的西都派出所;位于振兴路与红旗街交叉口的桥东派出所;位于新民路与七台大街交叉口的中都派出所和邻近七台镇政府的西坊子乡派出所。规划保留西都派出所、中都派出所、桥东派出所和西坊子乡派出所,根据服务半径在火车站北面地块内新规划一处派出所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6.03公顷。

(2)商业金融用地(C2)

保留及强化旧城区中的主要商业街道,依托原有城市肌理和传统商业街区,通过环境整治、危房改造,进一步促进旧城区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中心商业服务的辐射效应,并通过街道设计提高品位和环境,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商业主中心区。在各片居住组团内,根据居住区规模配置相应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构成城市级商业中心加居住组团商业服务网点的两级结构。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95.98公顷。

(3)文化娱乐用地(C3)

主要指由政府投资,向社会开放,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会展中心等城市级的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及群众接触比较多的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活动站、青少年活动站等下一级的文化活动设施。七台镇的主要文化设施集中规划在新区,会展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均位于公园内的宣传文化中心大楼内,本次规划在公园西面改扩建文化中心大楼;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位于四中西侧;老年活动中心已选址,位于养老院用地内。在老城区主要布设群众直接接触的文化活动设施,这些设施具有综合功能,可与社区居委会同设,也可同部分商业设施同设,具体位置详见分图图则。

规划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面积0.99公顷。

(4)体育用地(C4)

体育设施主要是向社会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本次规划区未设专门的体育场所用地,建议将各中学的体育场馆在部分时间对外开放,发挥它的社会效益;规划准备在新区四中北侧建一体育场馆(位于新区)。其它小型体育设施采用多种方式,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对现状街道小型活动场地进行环境完善和硬件设施配备,作为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场地,同时要求在新建的各个居住小区内设置必须的居民健身器械及必要的活动场所。公园中也可保留部分开阔场地,设置适当的体育设施。

本次规划区不单设体育用地。

(5)医疗卫生用地(C5)

规划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需要进行改造和扩建,有条件的增加床位数,改善设备条件。本次规划保留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县疾控中心(位于新区)和七台镇卫生院;县中医院在广场南街南面重新选址扩建。

七台镇现有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附设于县妇幼保健所(京蒙都山社区服务中心,规划将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期迁至新区京蒙都山社区用地内)和镇卫生院(隆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人口规模及服务半径规划了五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位置详见分图图则。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3.79公顷。

(6)教育科研用地(C6)

规划在新城区建一特殊教育学校,老城区不再设教育科研用地。

(7)其它公共设施用地(C9)

规划保留现状两处宗教用地,均为天主教堂;在武装部东侧规划一养老院用地。

规划其它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03公顷。

4、仓储用地(W)

规划区范围内的仓储用地较少,仅在火车站站前区有零星分布的仓储用地,主要为铁路运输服务。本次规划根据总体规划在北片区预留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面积37.38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2.93%。

5、工业用地(M)

规划保留内蒙古蒙都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包头鹿王集团。老城区的奥醇酒业建议搬迁至工业区内。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2.44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0.97%。

6、道路广场用地(S)

道路广场用地包括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三类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总用地为208.54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16.39 %。

(1)城市道路:规划共形成“三横四纵”的道路网骨架,辅以次干道、支路以及小区级道路的总体格局。

规划道路用地面积为203.63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15.96%。

(2)广场用地:规划仅在步行街设一广场用地,面积为0.83公顷;其余在各居住小区内可结合公共绿地适当设置居民休闲广场。

(3)社会停车场用地:指拥有单独用地的公共停车场库,围绕商贸、文化、体育、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共设置社会停车场15处,面积为10.40公顷。

7、对外交通用地(T)

规划将现状长途汽车站从中心区迁至新风东路东南面,另在纬七路与气象北街东北地块规划一长途汽车站用地,规划长途汽车站总用地3.16公顷;在规划区范围内还有集通铁路站场及省际通道(一级公路)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面积为32.51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2.55%。

8、市政设施用地(U)

规划市政设施用地面积为30.16公顷,占总用地比例为2.36 %。

(1)供应设施规划

规划供应设施用地面积总计为14.73公顷。

①水厂规划

七台镇城市地下水水源位于规划区东北方向,一水源现已废弃,规划区内仅有二水源(有6眼井),三水源位于规划区东面两公里处(有5眼井),另外铁路北8公里处四水源正在建设;规划水厂用地面积为3.25公顷。

②变电站规划

本次规划保留七台镇南部片区的一座110KV变电站,城区用电是从110KV变电站引出。规划变电站用地面积为0.64公顷。

③热源厂规划

七台镇区现状运营有五个热源厂,本次规划区内有三个热源厂,近期可根据具体情况保持其现有用地性质,远期建议集中供热,热源厂用地改为热力站用地,规划在东面市政用地内预留热源厂用地一处。

规划热源厂用地面积总计为10.84公顷。

(2)交通设施规划

交通设施用地面积总计为7.66公顷。

①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公交首末站3处,公交公司1处,出租汽车公司1处,公共汽车保养场各1处。规划公共交通设施用地面积总计为3.37公顷。

②其他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汽车修理厂1处,汽车检测站1处;保留现状3处加油站用地,另规划1座加油加气混合站。规划其他交通设施4.29公顷,其中加油站用地面积总计为2.07公顷。

(3)邮电设施规划

规划扩建现状邮政局、电信局,规划邮电设施用地面积总计为0.24公顷。

(4)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①污水处理厂规划

污水处理厂已选址于七台镇西南2.5公里处,建一座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是日处理1.5万吨。

②垃圾处理设施规划

在七台镇的东南部已建一座垃圾填埋场。

(5)预留市政用地

规划在七台镇东部片区预留市政用地一处,用地面积为5.64公顷。

(6)消防站规划

七台镇现状有一处三级消防站用地,建议远期升为二级消防站,规划在气象北街和纬七路交叉口西北侧预留一处二级消防站用地,规划消防站用地面积总计为1.89公顷。

9、绿化用地(G)

包括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防护绿地等多种属性的绿化用地。七台镇南部片区规划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化总面积为195.42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53.68公顷,占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2.05%,人均公共绿地10.25平方米。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尊重现状原则

道路系统应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尽量做到规划与现状的统一。

2、承上启下原则

既要承接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网骨架,同时也要为下一步详细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留有余地。

3、弹性控制原则

道路系统规划应有前瞻性,为将来城镇的发展及道路的拓宽留有充分的弹性。

二、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并在七台镇设有客货运站。

2、公路

现状有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

3、长途汽车站

现状长途汽车站位于红旗路与新风街交叉口东北地块内,远期规划将长途汽车站迁移在新风东路东南用地内,另在火车站附近规划一长途汽车站用地,规划长途汽车站总用地3.16公顷。

4、对外出口规划

对外出口有省际通道西接白音察干(接二广高速),东北接化德至满洲里;商—张线东接张家口;商—乌线西接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商—土线北接土牧尔台;商—化线南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东北接化德。

三、道路系统规划

1、规划区道路结构规划

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规划区实际用地现状,规划区道路网设计基本呈方格网式。

主干路网结构为“三横、四纵”。

“三横”:即振兴路、新风路、鹿王大街三条横向主干道。

“四纵”:即红星街、红旗路、七台大街、府左路四条纵向主干道。

2、交通模式

规划区交通发展模式以公共汽车和自行车为主。

3、道路等级、间距和红线宽度

道路等级主要分为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1)主干道

道路红线宽度30—40米,间距为600—1250米。

(2)次干道

道路红线宽度20—30米,间距300—600米左右。

(3)支路

道路红线宽度20米,间距300米左右。

4、横断面形式

横断面形式详见下表。

七台镇主城区规划道路名称及红线宽度一览表

5、道路缘石半径

道路缘石半径详见下表:

规划道路缘石半径控制表

6、道路交叉口

规划区内仅有红兴街至土木尔台下穿铁路,其余道路交叉口均为平交。

7、步行系统

规划商都县医院西片用地作为步行商业街,结合城市广场、绿化系统及其它城市公共空间,合理组织城市步行交通,构建安全、方便、连贯、优美的步行系统。

规划在生活性道路上增加街道家具和绿化、小品,营造良好的步行环境。

四、公共交通规划

1、公交线路规划

建立健全的公交系统,公交线路基本覆盖整个七台镇区。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

2.5—

3.5公里/平方公里,线路主要沿主次干路布设。公交站点站距为500—800m,公交站点500m服务半径达到90%以上,公交站点300m服务半径达到60%以上,居住社区周边公交站点的设置应结合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和人行交通组织合理设置。

2、中途停靠站

公共汽车停靠站采用港湾式布置,以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影响,港湾式停车站长度,至少应有两个停车位。一般停靠站选址应充分考虑乘客上下车和换乘方便,选择在客流集散点附近。

3、公交场站规划

分别在火车站东南、广场南路与四中东路交叉口东南地块和纬十一街与红旗街交叉口东北地块设置公交首末站各1处,共3处。主要功能包括夜间停车、调度等功能。

另外在广场南路东端南北两片用地内规划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公共汽车保养场用地。

规划公共交通用地面积总计为3.37公顷。

公共交通运行采取公交公司、出租公司、个体运营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式,公交车数量,运营路线应由管理部门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调节,并通过公交专项规划制订。

出租汽车采用路抛制服务,规划要求在商业繁华区的道路上设置出租车停车道、停车点。

五、交通设施规划

1、停车场规划

(1)社会停车场规划

规划加强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合理布局停车设施,满足车辆停放基本需求。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人均拥有公共停车面积0.8~1.0平方米的标准计算,规划七台镇主城区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为10.40公顷,不足停车位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利用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划定。

停车场结合城市出入口道路、城市大型公共设施及专业市场布置,规划七台镇主城区设置城市公共停车场15处。社会停车场具体规模及位置见下表:

七台镇主城区停车场规划表

(2)配建停车场规划

①配建停车场规划的原则

a)各类建筑设施停车场配建的机动车位指标不应小于表中的规定。对于已建的设施当其他用地不能满足未来规划的需要时,可考虑利用附近的社会停车场,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b)专用和公用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题建筑用地范围之内,以方便停车场的使用者。

c)停车场内必须按不同的车型分别设置停车区,至少应将微型和小型汽车与其他车型分开,以利场地充分使用和出入方便,也利于交通组织和管理。

d)停车场出入口最好布置在次干道旁,若必须设在主干道旁时,应尽量远离交叉口(距离交叉口须大于70m)并限制左转车辆进口,避免造成交叉口处于交通组织的混乱,由停车场驶出的车辆不宜直接驶入主干道和快速道路,以免干扰主干道和快速道路上的交通。

e)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保证出入口的安全视角,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等的引道须大于50m。

f)为保证车辆在停车场内不发生滑溜和场地排水的需要,停车场内坡度一般在0.2~0.5%之间。

g)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小型汽车车位时,其出入口应不小于2个。出入口的纵坡一般不宜大于8%。

②配建停车场车位控制

在城市停车需求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物停车配建的泊位数越多,对社会公共停车场的需求就越少,因此合理制定停车配建指标并严格实施对城市的动态、静态交通都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可以避免过多的停车需求转化为社会成本,减轻公共停车场建设的压力,也可以影响城市机动车的出行发生和吸引,保持城市较高的可达性。

配建停车场车位控制详见下表:

七台镇主城区停车场(库)配建车位控制表

2、其他交通设施规划

(1)在广场南路东端南片用地内规划汽车修理厂、汽车检测站用地,用地面积总计为2.22公顷。

(2)加油站规划

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0.9—1.2公里布置,应大、中、小相结合,以小型站为主。

保留现状3座加油站,另外规划了1座加油加气混合站,加油站用地面积总计为2.07公顷。

规划油汽混合站地块编号和用地面积详见下表:

七台镇主城区公共加油站规划表

第六章道路竖向规划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1、规划依据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60220-9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

2、规划原则

(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道路及两侧地块土方工程量;(2)各种场地的适用坡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满足排水管线的埋设要求;

(4)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

(5)规划区外围道路的高程应与规划区内道路标高相衔接。

二、竖向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路网及现有地形以及现状道路标高进行主城区道路的竖向设计,本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浅平盆地分布其中,海拔高度1400~1372米,西北高东南低。

道路定线设计充分结合自然地貌,减少土方。竖向设计时,道路经过之处尽可能不损坏表土层,结合地势,因城区大部分道路已经形成,部分道路坡度不满足规范要求,为减少对现状道路的破坏,本次设计尽量保持原有道路坡度,对于极个别不满足要求的进行的微调。道路纵坡坡度大多控制在0.20%—3.17%之间。道路最大纵坡3.17%,最小纵坡0.07%。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规划目标

遵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游憩功能和景观功能,结合社会生态环境,创建绿地系统与建成环境和谐融合的人居环境。

2、规划原则

(1)完善生态系统原则,在绿地规划中,要有意识的保护生态,结合规划区的自然环境特色,点、线、面结合,形成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由内到外形成主题公园、片区绿化和街头邻里绿化系统的三层结构。

(2)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理分布和规划设计,以充分发挥绿地的环保效益,有利于大气、水体、噪音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先进的标准。

(3)绿地建设应符合多元化的需求,以生态型、福利型、经营型等多种型制相结合,使市民均能享受。

(4)规划区内按高标准建设绿化用地,优化生活环境,同时重视居住区内中小型游憩

绿地建设。

二、绿地系统布局

绿地系统规划以公园绿地为主体,结合规划区内外的道路绿地、景观绿地和铁路两侧防护绿地等带状绿化,串联起若干公共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相互交织的网络状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形成“一心、多廊、多点”的绿化网络。

“一心”是指规划区西南形成的主题公园构成规划区绿肺;

“多廊”是指规划区内多条干道两侧设置的生态绿廊;

“多点”是指规划区内各生活组团内的节点绿地及街坊小片公共绿地。

1、公共绿地

规划区公共绿地由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及多条干道两侧设置的生态绿廊组成。

(1)公园绿地

扩建规划区东南面的公园,使之成为七台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2)街头绿地

规划沿纬七路、商化公路、经四路、鹿王大街西段等主次干道两侧各设置了10米宽的街头绿地,横纵交叠,形成绿网,构成纵横相交的城市绿化廊道,另外在四个居住社区中心各规划了街头绿地,在规划区步行街设置了绿化广场,都是居民散步、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路绿地

从整体考虑要求规划明确各条道路的绿化宽度、树种选择以及种植形态,配置各种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乔灌木植被。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是40%;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公共活动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50%。

3、居住区绿地

为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居住区内按国家标准规定配置一定的居住绿地,居住区绿地属于居住用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小区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绿地、道路绿地等。

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新建居住用地绿地率30%以上,旧区改造居住用地绿地率25%以上。本次控规范围大部分用地为旧区改造居住用地,每个小区设置中心绿地或游园,绿地率达到30%以上。要求在树种选择上以常绿树种为主,避免选择花粉致敏较强的树种,以免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此外,易生虫的树木也不宜种植。

布局应以结合规划街区,满足社区需要为原则,宜多宜小不宜过大。同时,在下步修规中,应重视居住小区绿地的规划建设,在每个居住小区设置相应的小区绿地,设计结合居住区外部环境,考虑内外空间联系。此外,在规划图则中对每块用地都做相应的绿化控制要求。

4、防护绿地

防护绿化带是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卫生隔离带、城市生态绿地等。

省际通道与外环路之间设置20—100米宽道路防护绿地。铁路两侧设置50米卫生隔离防护绿地。此外,供燃气设施、加油加气站、变电站等市政设施必须设置足够的防护绿地。

5、附属绿地

在附属绿地系统内,有行政、事业、学校及其它城市市政公建区内的绿地。对无污染的行政、事业、学校和市政公建区的绿化,应根据各自的使用情况,综合考虑绿地的形态设计,绿化树种、花卉的选择,充分利用零星用地,或房前屋后的空地,种花植草,做到

新区内无裸露泥土,同时,应结合城市整体景观的要求,设置喷泉、雕塑小品等。

三、绿化种植

挖掘利用本土耐旱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植物群落,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一些树种,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组合,以面为主,点、线、面结合的良好绿化网络。注重物种多样性配置,增加绿量,提高绿视率,力求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水系两侧以垂柳、草坪为主格调形成丰富的物种群落。注重乔木的运用,适当成片种植,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景观。乔木可选择槐树、胡杨、小叶杨、榆树、云杉、旱柳、白皮柳、沙枣等;灌木可选择侧柏、小叶女贞、扁柏、榆叶梅、丁香、杜鹃、紫穗槐、海棠等,滩地植物可选择白茨、岌岌草、甘草、芦苇等。

第八章景观风貌规划

一、景观控制目标

1、立足于七台镇主城区的现状环境特点,创造生态良好的城镇风貌特色。

2、通过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手段,把握城镇的空间格局,控制城镇制高点、轮廓线,创造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城镇景观。

3、通过系统规划把良好的自然景观要素纳入到城镇风貌的引导、控制和建设中来,创造多变的景观。

二、城市特色风貌区

1、公共形象风貌区:七台镇新区东部新风东路两侧形成行政文化区,现代办公建筑与大型文化建筑具有一定高度和体量,是城市的地标建筑群。通过与大型绿地的相互融合,在形式、风格、色彩、景观照明以及环境设计等方面,全方位的体现现代建筑风格,保证行政文化区景观的开敞性和丰富的天际轮廓线。形成特色鲜明、景观丰富的七台镇城区最具特色的公共形象风貌区;

2、商业金融中心风貌区:以现状城镇商业中心区为基础,完善其商业及服务功能,建设为城镇服务的商业中心。城镇商业中心区部分延续原有老城的传统商业建筑特色风貌,形成相对繁华的风貌景观及现代感十足的商业气氛。

在新风路、红旗路两侧的集中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金融贸易、保险信息、商务办公、酒店、综合商业等各项服务设施,七台镇主城区生活品质及公共空间的吸引力,聚集城镇人气,塑造充满活力的品质主城区。通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的有机结合,形成开敞大气的城镇空间形象。

3、组团中心风貌区:其功能主要为居住片区服务的公共中心。一般以居住片区中心地区的开放空间作为组团中心的核心,组织组团中心的活动。围绕组团中心建设一些小型商业设施及文化娱乐设施。组团中心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三、重要的景观控制区域和控制点

1、重要地段建筑景观控制

依据七台镇城镇用地规划,确定城镇各地域的建设高度控制,遵循平缓有序、重点突出的原则。七台镇主城区以多层建筑为主,主要景观地段可考虑建设小高层、高层建筑,注意城镇天际线的高低错落,并且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2、城市主要出入口地区的景观控制

强化周围区域与规划区连接内主要出入口的景观标志特征,形成鲜明的门户形象,考虑不同出入口各自特点,设置标志性建筑物或公共艺术设施。七台大街南端作为城区主要出入口应有一定的标识性和必要的开放空间,并考虑与城镇道路两侧绿化景观的空间延续。

3、轮廓线控制

规划创造以东部行政文化区和火车站南片为制高点,形成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与自然环境水乳相融的多层次天际线。加强对建筑物的高度进行控制,保证天际线的主要走势,利用建筑形象丰富轮廓线。

4、重要开放空间

①城市绿肺。规划的七台镇主题公园与其周边的地标建筑文化建筑,以开阔、绿色、宜人的空间给人以多方位的视觉享受,成为七台镇城市最具特色的开放空间。

②城市街头绿地和生态绿地。规划的街头绿地不仅改善了城镇环境,也是城镇居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开敞空间,与城区主题公园及水库周边的生态绿地一起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城市广场。建设覆盖性强、功能明确、适于人休憩活动的高水准广场系统。规划形成商业中心广场和居住社区若干市民广场组合的城市休闲广场群,均匀分布,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广场要提供≥25%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又要保证≥60%的绿地丰富景观层次和色彩。

④城市雕塑景观。结合城市广场和公园的建设,设置具有历史性、时代性、象征性和地方特色的城市雕塑,提高居民的生活文化品位。

⑤交通景观轴。交通景观轴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尽量使沿街建筑联成统一的界面,并通过环境艺术的塑造,形成满足视觉享受和基本功能要求的景观带。两侧建筑物的造型、体量、近人范围的尺度、高度、色彩、质材及路面铺砌、广告设置、绿化配置,以至路灯、座椅等建筑小品要经过精心设计。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一、编制依据

1、业主提供的有关设计的资料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内蒙古商都县七台镇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2、主要规范、标准及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4)《工业循环冷却水水质标准》GBJ5050-95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9)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二、城区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依据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和用地规模,采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和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法对规划区用水量进行预测。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相应规定,规划区位于内蒙古河套以东,规划区最大可容纳16.5万人居住,属于第二供水区域的小城市,结合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对规划区用水量预测如下:(1)规划区用水量

①综合生活用水量(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

②其它用水量(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

随着国家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水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采用《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的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显得偏高。因此,参照国内类似城区的用水定额和规划区用地状况来确定单位建设用地用水量指标。

③ 规划区用水量及组成

(2)消防用水

本次规划区最大可容纳16.5万人居住,结合城区的的性质。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关于室外消防用水量的规定,消防用水量应根据城区的建筑物消防用水量确定: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45L/s ,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其水量计算如下:

消防总流量=45升/秒×2 =90升/秒=324m 3/h , 消防总水量=324×2=648 m 3。

此消防总水量储存于配水厂清水池中,随时备用,用后由水源在24小时内补回,故不

计入城市供水规模。

(3)供水规模

本次规划区2020年总供水规模为:4.0万m 3/d 。 2、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1)水资源现状

全县水文水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部分。

地表水主要储存在河流、湖淖、低洼地以及人工筑坝拦蓄地表经流而成的水库。据商都县农牧业区划水资源调查组统计:全县地表汇水面积,包括县内外共约600多平方公里。但由于97.8%的降水消耗于大气蒸发,故所产生的地表水很少,绝大部分地表水汇聚于五大水系:(1)察汗淖水系 (2)矸海子水系 (3)盐淖水系 (4)赛音呼都格郭勒河水系 (5)

翁滚诺尔水系。

主要水系特征表现:地表河流——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支流少,河道不宽而河床下切不明显等。水文特征表现:地表河流——流量很小,除不冻河、五台河、六台河常年有微量基流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洪水河。因此,河流夏季秋季水量大,冬春枯水,水位季节变化很大。水源补给为,夏秋季大气降水,春季有少量冰雪消水。由于多以洪流形式经流,故有河水含沙量较大、冰冻期长等特点。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大部地区水质较差、矿化度较高。据调查,商都县地下水地表水都比较贫乏。多年平均经流量4446万立米,其中县内自产2977万立米,外县流入1469万立米。地下水总储量为5.81亿立米。

商都县水库的规模均为中小型塘坝,较大的有十多处,最大的是八股地水库。该水库位于八股地村东北,于1985年8月建成。集水面积700多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1000多万立米,常年库容量300多万立米。设计灌溉面积17000多亩,有效灌溉面积3000多亩,为一中型水库。其次是不冻河水库,该库位于县城东北约3公里的不冻河畔。其它,小型水库有:九股地、三面井、大五号、独管营、候家村、头道沟等,另有塘坝13座。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 (四)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绿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紫线)、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蓝线)等“四线”及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考试题

2017年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 评析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建筑总平面布置,是结合特定性质的建筑物进行的一项的场地设计任务。 A:合理性 B:技术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E:经济政策 3、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平曲线半径为60~100 m时,对小型汽车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m。 A:0.35 B:0.50 C:0.70 D:0.95 E:经济政策 4、某女,38,持续发热15天,伴有头痛、乏力、腹痛、腹泻,查体:体温40℃,脉搏94次/分,肝脏于右侧肋下1cm可触及,血常规:×109/L,;ALT98U/L,HBsAg(-),肥达反应“O”1∶80,“H”1∶160。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病毒性肝炎 B.急性菌痢 C.伤寒 D.疟疾 E.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的是。 A: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 B: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C: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D: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E:综合治理 6、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中,是指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 A:生产功能 B:还原功能 C:生活功能 D:区域主导功能 E:经济政策 7、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来源于。 A:欧文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规划局东港分局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 二、项目内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划内容深度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对西湖镇镇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等空间资源统筹协调,按照产业集聚、空间集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市建设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特色,创新体制机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控制指标,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特色发展目标及定位,完善城市功能结构,构建景观风貌系统,营建公共空间体系,加强对街区、界面、建筑群体关系、建筑高度、环境景观设施等的控制和引导,对街区和地块的空间形态、建筑形体、开敞空间、交通与通道、地下空间、建筑与景观设计等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提升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 三、技术要求 1、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镇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 控制性向西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驻地。范围在乐台河以南以东,规划南环路以北,马安村以西,规划面积约283.38公顷。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范围为镇驻地核心区。 2、规划内容 一、总体规划层面 (1)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城镇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 (3)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落实上位空间规划划定的“三区三线”,明确本级管制措施和落实路径。 (4)优化全域空间格局,落实重大空间布局,提出宏观的开发开放格局、区域协调格局、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修复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等重大格局; (5)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空间布局。 (6)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布局;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三、城市设计(城镇风貌设计)层面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城关乡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新郑市城关乡(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小组成员:张俊杰201211010015 魏娟朋201204030058 张鑫鑫201204030042 指导老师:郭芳华 王昭娜 2015年6月

第一章总则 为了落实《城关乡镇总体规划》(2009-2030)的意图,为城关乡镇的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使城关乡镇的建设能够协调有序,适应当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环境,特制定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 6、《新郑城市规划条例》 7、《新郑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审批办法》 9、《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成果办法》 13、各种相关设计规范 第四条规划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加强城镇与周边的整体关系,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发挥城镇综合功能。 2、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土地,体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 4、有效规划控制的原则:通过有效的合理优化土地及建立规划控制手段,营造适合于21世纪生活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新型城镇。 5、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保证发展与实施的分阶段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第五条规划目标

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区职能互补的现代中心城镇。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各种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规划文本及规划图(则)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本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包括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建(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规划管理工作,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及规模 第八条功能定位 依托城关乡镇所富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发展导向的新型生态城镇。 第九条用地规模 总规划用地为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000人。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条规划结构 依据规划区的规划定位,结合规划区内的地形情况及用地的市场开发态势,形成了一横三纵的景观轴线,各个中心散布其间,形成系统通透的结构体系。 第十一条用地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37.90%,人均38.43平方米。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0.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63%,人均4.67平方米。 保持现有中学用地规模。在各个居住片区集中布置小学幼儿园,0.12平方公里 3、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0.15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91%,人均5.04平方米。 4、绿化用地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析-以议堂镇控规为例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开发强度控制探讨 ——以邳州市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摘要:《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地位,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开发强度控制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是控规编制的技术重点和难点。本文以议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为例,分析小城镇控规编制的特殊要求和一些解决的技术方法,深入探讨如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满足其开发强度的要求,建立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的方法。 关键字: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发强度;议堂镇; 一、引言 “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鲜明特色。发展小城镇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07年底,我国城镇人口5.94亿人,城镇化水平44.9%,并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小城镇建设迅猛发展同时,其建设面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迅速增长,伴随着空间布局不合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少问题,因此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过度扩张的问题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推动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解决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小城镇的规划问题。自2008 年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提升,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发和建设管理的法律依据,是小城镇建设管理最主要的法定依据。《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将镇一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提升至与城市控详同等的高度,进一步规范了镇控规编制工作。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小城镇控规的编制一方面有助于完善从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双重属性层面,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环节的分层次管理,保证小城镇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小城镇控详能进一步细化所要进行规划管理的内容,保障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以及小城镇土地开发建设的有机衔接,实现规划目标,推进小城镇形成良好的空间形态。 开发强度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核心内容,与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密切相关,土地开发强度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未来土地开发的收益,突出城镇规划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因此,怎样对开发强度进行控制,以此指导单元地块容积率的确定成为小城镇控规编制的难点和重点。 二、研究背景 2.1当前小城镇开发强度控制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入资金的数量,直观地说就是在单位基地上建造多少面积的建筑。”当前,控规层面下的城市开发强度分级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也是在传统规划价值观与规划编制技术层面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主要是针对于大中城市,对小城镇的开发强度分级研究尚属空白;此外,小城镇开发建设往往基于市场经济的需求,以追求高效率的土地开发和刺激经济增长为目标导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