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

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

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

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

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

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

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

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

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

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

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

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

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

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

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师范学校,以及连云港市博物馆等,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现状瀛州路南端,道路东侧有黄海机械厂,厂区内绿化环境较好,但由于该厂处于生活用地中间,对周边居民有一定影响,因此规划将予以搬迁。

新区内绿化环境总体较好,现有一座城市公园——苍梧公园,公园内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主,植被较多,利用了现状水系造景,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沿瀛州路、龙尾河、东盐河两侧均有较宽的绿化带,加之大片的农田和花果山、凤凰山天然景观形成环境背景。但从新区发展需求看,现状无论从用地构成、建筑布局,还是景观风貌和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均不能适应需要,必须高标准、高起点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环境整合。

由于新区正处于建设开发过程中,多个小区正在建设,新区内的居住人口变化较大,难以真实统计,加之现状人口对规划影响较小,因此对于现状人口不作过多评价。

三. 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由于该区域为城市新区,是城市近期发展建设的重要区域,区内除一些早期建的低层高密度住宅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建筑外观比较呆板外,新建的建筑质量、建筑造型都比较好,以办公楼、住宅楼以及一些大型公共设施为主。

根据建筑的年代、结构、设施、外观等综合评价,将建筑质量分为四类:

一类建筑:结构完好,设施基本配套。

二类建筑:结构基本完好,设施配套不全。

三类建筑:结构较差,设施不配套。

四类建筑:结构破损的简棚、危房。

各类建筑比重详见下表。

对于一类建筑,规划基本予以保留;二类建筑部分保留,完善配套设施;三类、四类建筑逐步进行改造。

四. 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

(一). 指导思想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建设现代化新城区、提升连云港市城市形象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注重与老城区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用地的性质、开发强度和建设要求,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

2、强调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通过大片绿化的引入,提高城市新区的整体素质,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3、重视时空环境的研究和城市视觉形态的研究。考虑车行与人行的时空关系及其过程中人的心理、视觉对环境变换的要求,塑造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形态;

4、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划突出控制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以便开发建设既能遵循政府的

意图,又符合公众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7、贯彻“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分期实施”的方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先地下后地上,实现开发建设的有序化,避免短期行为。

(二). 规划目标

努力创造新世纪现代化的城市风貌,营造功能布局合理、城市环境优美、建筑景观新颖、配套设施齐全、居住安全舒适、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五. 总体构思

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六. 新区人口容量控制

新区人口由居住用地内的居住人口和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两部分组成。

1、居住人口

规划新区总用地公顷,其中居住用地公顷(不含中小学用地),根据城市新区人口毛密度控制在250~300人/公顷,因此新区居住人口应为~万人。

规划新区内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分为规划新建的多层住宅用地和现状以二层建筑为主的低层高密度住宅用地,对不同的住宅类型,规划确定了相应的控制指标。

按照规划住宅类型测算,城市新区可居住万人。另外,沿街商住用地内居住总人口按1100人左右计。

综上分析,新区居住人口规模以控制在万人为宜。

规划以幼儿园:35-40人/千人,托儿所:10人/千人,小学:70-80人/千人,初中:35-40人/千人,高中: 30-35人/千人的千人指标取值进行幼儿园、中小学测算。

新区幼儿园(含托儿所)的具体位置及规模详见规划分图则或规划居住人口分布图;

小学两所:规划考虑新区内有部分学龄儿童仍将就读于现状老城区内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新区规划设博纳花园小学(30班小学)和东盐河以东、建设路南侧的小学(48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为24班小学,48班初中,共72班;

新海高级中学一所:为高中部。

随着新区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可在周边地区增设小学、中学为本区服务。

2、学生人数

新区内有高等院校用地公顷,规划参照高等院校的用地规范标准,根据连云港实际情况,按照70平方米/人,估算新区可容纳学生人数为7600人。

七. 功能分区及布局

(一). 功能分区

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新区以东盐河绿化风光带为界,分为东西两片,东片为连云港市的政治、文化科技艺术中心,西片为新区生活性用地,并配套发展片区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设施。其中东片为体现市政府的中心地位,并兼顾考虑文化设施可容纳大批人流的要求,采用对称布局的形式,规划打破传统方格网的路网格局,以市政府为核心,形成环状路网,并将市政府与各类行政办公用地、后勤服务设施、会议中心、宾馆以及文化科技艺术中心有机组合,形成统一整体;西片则以街坊形式布置居住用地,依托现状,沿道路布置带状商业,适当向纵深发展,形成朝阳路与巨龙路“╋”字形商业中心,在瀛州路与苍梧路、海宁路交叉口分别形成两个公共设施节点。

运河西路与科苑路之间,依托东盐河的自然条件建绿化风光带。

(二). 体育中心选址的分析研究。

本次规划重点对体育中心的选址进行方案比较。方案一,苍梧路南方案,面积32公顷;方案二,淮海工学院北方案,面积47公顷左右。

体育中心方案比较一览表

综上所述,规划选用方案二。

八.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1、规划道路以“三横四纵”的新区主路形成新区道路网的主骨架,根据不同地块的功能要求完善次路和支路系统,以利便于城市合理开发。(道路等级与总体规划中的道路等级有区别)“三横”——苍梧路(50米)、朝阳路(郁州路以东80米,郁州路以西60米)、海宁路(60米)。

“四纵”——瀛州路(60米)、郁州路(60米)、科苑路(60米)、学院路(40米)。

次路主要有运河西路(40米)、巨龙路(32米)、龙河路(20米)、公园南路(郁州路以东

32米,郁州路以西20米)、建设路(32米)。

支路的道路红线宽度根据各功能区车流量的大小,分别控制在18~12米左右。

宁连公路现状为一级公路直接入城,随着同三国道的建成,规划该路段将作为城区快速干道,它与苍梧路设有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与朝阳路、海宁路设有机动车出入口。

2、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布局以及新区用地功能分区,规划保留现状苏欣汽车站,并在瀛洲路与海宁路交叉口设置一个大型汽车站和一公交站场。新区共设公共停车场四个。停车场主要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和文化区,对于行政办公区和成片居住区的停车场地,则在其用地内部根据相关规定统筹布置。

九. 空间组织及绿化系统规划

空间设计强调突出形象清晰、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设计原则,将水体、远山的空间环境作为城市的衬托背景,用虚实结合的轴线空间手法,使新区与周围的空间协调有机地共存。

注重在城市规划中将整体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场所、形体环境与文化脉络和现代使用要求结合起来。增加场所行为的活力,并力求形成连云港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居住区的空间规划上,尽可能提供完整的地块和适当的规模,探讨便于开发和社会管理的居住区模式。用简单明快和风格多样的空间布局方式,增强识别性,并将居住区的空间结构设计形式,纳入城市特色的范畴中。

规划新区将以市政府为中心,加强与老城区的联系,充分利用紧邻花果山风景区的区位优势,以南部的凤凰山为背景,以“三纵一横”的景观轴线为纽带,通过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的布局,使新区的城市形象更具特色。

1、轴——城市景观轴、绿化轴、水景轴

城市公共空间轴:以市政府为核心的轴线,它串联了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有行政中心和文化科技艺术中心,规划通过标志性的建筑(市政府、宾馆会议中心、科技馆、展览馆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个性化的构筑物(城市雕塑、柱廊、景墙等),构成了空间变化丰富的城市景观轴。该轴线一直向南延伸,直至远处的凤凰山,与绿色生态轴相联系。

城市生活空间轴:沿巨龙路两侧商业金融设施构成了新区生活轴线。

新区联系轴:朝阳路是联系新区与老城区、城区与风景区的联络线,其道路两侧布置了重要的办公、商业、金融等设施,它不仅将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联系,同时也将花果山风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引入城区。

绿色生态轴:由东盐河绿化风光带构成,将自然生态景观引入城市中心区,使市民可以充分地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充分地享受到阳光、绿色、空气。

水景轴:规划以东盐河水系为纽带,形成新区的水景轴线,规划注重沿河的绿化,对沿河布置的建筑严格控制,创造出新区良好的沿河景观。

2、节点

规划在新区轴线交汇点,以及重要道路交叉口,形成若干个景观节点。规划重点三个节点: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市政广场与市民广场;城市生活空间节点——朝阳路与巨龙路交叉口;城市交通节点——瀛州路与海宁路交叉口。这三大节点,是形成新城区新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城区新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

另外,龙河广场、朝阳路与郁州路交叉口、东盐河绿化带中的市标广场等,以及一些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均构成新区的景观节点。

3、标志性建筑

新区具有代表性、标志感较强的建筑,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建筑,一般位于重要的景观节点、景观轴线的关键位置。

现状公安局大楼是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新区的制高点,随着新区的不断开发建设,其制高点的地位必将被取代。规划新区标志性建筑主要有市政府、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金融大厦、高层酒店宾馆等。

4、城市设计控制地带

规划根据不同地块的不同功能、不同性质,以及对城市空间景观所起的作用,确定城市设计控制地带和一般设计地带。

规划将严格控制城市设计控制地带内的建筑,重点控制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造型、建筑体量、建筑外部空间等等,使得整个新区和谐统一。而对一般设计地带内的建筑则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在总体把握其布局的情况下,控制其基本风格、基本色调即可。

十. 规划管理及规划实施建议

1、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促进连云港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其他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结合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建设条例和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

2、加强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要强调规划、建设的法律、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的法规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遵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明确规划、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把新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监督规划实施的制度,使人人为城市的发展出力、献策。

4、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新区发展层次、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突破土地所有制的界限,进行土地的产业置换,提高新区的土地使用效率。

5、新区的滚动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道路、后用地的原则,确保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短期行为。要把基础设施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切实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规范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提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有偿使用和区域共享。

6、在整个新区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之中,应始终如一地注重新区的环境效益,使新区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7、进行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广开资金渠道,保证比较稳定、正常的新区建设资金的来源。

8、在新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十一. 专业工程规划

(一). 给水工程规划

1、现状

本新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约米左右,区域内大部分为农田菜地。给水管道主要沿龙河路、郁州路、瀛州路敷设,管径为DN300~DN800。

2、设计依据

①《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②《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

⑤《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3、给水水源

本区给水水源由连云港市城市给水管网供应。

4、给水方式

整个起步区供水由城市道路上的给水干管为主要供水管,再在起步区道路上敷设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保证供水的可靠性。

5、给水压力

接入起步区管网的压力要求不小于。

最不利点压力要求不小于。

6、用水量指标

根据用地性质及规模确定用水量指标。

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采用人均指标,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采用地均指标,如下表:

室外消防用水量: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1次,一次灭火水量15升/秒。未预见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5%计。

时变化系数:K时=

7、规划用水量计算

根据用水指标和地块面积,计算规划用水量。

计算结果见地块给水、污水计算表:

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

根据计算,用水量为27130m3/日。未预见用水量为4070m3/日。

总用水量为:31200m3/日。

平均时用水量为:1300m3/时。

最高时用水量为2340m3/时。

8、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龙河路、郁州路、瀛州路、朝阳路、科苑路敷设,管径为DN500- DN800供水管道,并形成环状给水管网系统。

在内部支路上规划DN300~DN200给水管。

给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为路东或路南,给水管的埋设深度控制在米左右。

结合给水管道设置消火栓,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120米。

新区内多层建筑实行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一系统,低压制供水;高层建筑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设置消防系统

新区建设市要留足消防通道,保证道路的通畅。

(二). 污水工程规划

1、设计依据

①《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修订本)

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④《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2、设计原则

①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②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污水经集中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然后进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污水量预测

①污水指标确定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

②污水量计算

根据计算,污水量为19736m3/日。

污水量计算见《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

4、污水处理

新区内公建生活污水需设置污水化粪池预处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内。

所有污水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5、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郁州路、朝阳路、科苑路上敷设污水主干管,管径为W600~W800,在其它路上敷设干管系统,管径为W400~W600,然后汇集到朝阳路上,由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过河送至科苑路污水主干管内,向北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污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通常布置在路西或路北。

6、污水泵站规划

规划设提升泵站一座,位置在朝阳路与运河西路交叉口东北,规模为8000m3/日,占地公顷。

(三). 雨水工程规划

1、设计标准

设计重现期P取2年,按5年校核。

2、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ψ综合值取。

3、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连云港市的

(1+

q= —————————————升/秒*公顷

(t+

4、雨水量计算

Q =ψqF(升/秒)

Q—雨水量(升/秒);

q—暴雨强度(升/秒.公倾);

ψ—径流系数,取—;

F—汇水面积(公顷)。

5、雨水管线布置

布置原则:采用雨污分流。

根据河流位置地形道路等划分汇水区域,布置雨水管道,分片收集,排入附近河流

雨水管道管径最大d1200,最小d500。

雨水管道在道路下的管位,当为三块板道路或道路红线宽度在36米以上时两侧布置,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

雨水管道出水口采用八字式。

(四). 供电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①《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②《江苏省城市配电网络规划设计技术规定》;

③连云港市2001-2015年电网发展规划(连云港市供电局);

④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电力要先行,电力发展的速度应略高于新区的建设速度,在电网结构上要求安全可靠,质量合格,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运行,调度灵活。在连云港市电网规划基础上,使新区电力系统与全市电力系统相协调一致。电网布局清晰合理,使配电网络基本保持长期不变。

(2)规划原则

①根据新区开发的特定条件,容量的控制应满足逐步开发、灵活多变的要求。

②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减少迂回,降低投资。

③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以近为主,过渡协调,实现规划。

④定性定量预测出合理的用电负荷,保证供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

3、供电系统规划

(1)负荷预测

由于新区以住宅、公建、教育为主,兼有部份服务设施,用电负荷指标的确定应满足现代化用电要求,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适应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此,要求负荷预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次规划主要用电负荷指标考虑如下:

①住宅 180~240KW/ha ②公建 400~600KW/ha

③道路绿化 10~20KW/ha

按上述用电指标预测各性质用地电力负荷如下表:

本次规划总用电负荷达,考虑到不同类型负荷的差异及同时使用率,综合需要系数取,则计算用电负荷为,新区平均负荷密度为14249KW/KM2。

(2)供电电源

根据连云港市电网规划,在海宁路和科苑路交叉口西南侧新设一座新滩220KV变电所作为新区的主供电源,其220KV供电线路220KV海云线开断引入。城北变和南城变作为备用电源。

(3)电压等级

供电电压采用220/110KV,配电电压采用10KV,使用电压为。

(4)变电所设置

根据负荷计算全区规划预测负荷达,按经济运行计算110KV主变容量应达149852KVA。根据连云港市供电局的规划220KV新滩变电所主变为三圈变(220/110/10KV),其主变容量为2*120MVA,另在区内110KV贾圩变的主变为2*50MVA,因此,区内110KV变电所的设置完全满足预测负荷的要求,220KV及110KV变电所根据新区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初期可先投一台主变,但变电所应按终期规模设计。

由于新区以公建和居住为主,对于大型公建采用10KV用户变配电所,对居住相对集中设置10KV开闭所。

(5)配电主结线方式

220/110KV供电线路由连云港市供电局统一考虑。

10KV配电结线方式力求简单、可靠、运行经济、操作方便,采用双回路供电的环网形式,开环运行。各用户变配电所及开闭所内应设置环网柜。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构成环网的二条回路电源取自不同的110KV变电所或同一110KV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上。

(6)供配电网架

①在保证10KV网架长期不变的原则下,考虑到在用电负荷变化时10KV 线路仍能保证供电,按经济电流密度J=1选择导线。10KV电缆均选YJV22-10KV-3*240~300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②供配电线路敷设原则: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道路东侧和南侧埋地敷设。

③根据负荷的分布,低压线路均选用VV22-1KV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顺10KV配电线路埋地敷设。

(7)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布置,采用分散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变电所应有较多的无功调整能力,使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达左右。

(8)调度、管理自动化

为了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管理水平,在连云港市供电局和新区的统一规划管理下,各级变配电所逐步实现用电管理、负荷管理自动化。

(五). 电信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①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②连云港市专业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

2、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为了逐步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邮电通信事业应当超前发展和优先发展。根据新区的性质,邮电规划应满足新区对外开放、分期建设、逐步发展的要求,电话容量预测和通信线路

的规划应考虑近远结合、分期实施的原则,逐步提高通信能力。

3、电话容量预测

为了适应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电话容量的预测应具有超前性和适应性,本次规划按用地性质预测电话容量如下表:

规划范围总电话容量为49836门,按1:放线比放线,则线路容量为79738对。

4、电信、邮政局(所)及服务网点设置

在巨龙路和朝阳路交叉口西北部设一处电信、邮政综合局,主要开展电信、邮政各项业务,根据新区通信容量计算,交换设备容量应达60000~80000门。

结合公建设置3~4处邮电服务网点,开展邮政、电话及报刊杂志零售等业务。

5、通信线路

电信线路均采用通信电缆穿管沿道路埋地敷设,电信线路和电力线路分设在道路两侧,配管根据新区电话总容量一次埋设下地,通信电缆可根据建设的需求,分期分批敷设,提高通信电缆的使用效率。配管的具体敷设方法由市政设计时确定,但应考虑防水排水问题。

(六).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1、设计依据

①《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②《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GBJ120-88;

③《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④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为了逐步适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广播电视工程应当与新区的建设同步发展,使新区的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本次规划原则如下:

①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在广播电视的终端容量设置上尽可能满足各种功能的需要,因此在容量预测上应留有足够的裕量;

②管线的敷设应考虑近远期相结合,使新区的广播电视管网具有可扩展性,适应逐步提高的多功能要求。

3、有线电视终端容量预测

(1) 指标确定

为了适应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次设计对各类性质建筑的广播电视需求量指标考虑如下表:

(2) 有线电视容量预测

根据上述确定的指标,对新区各建筑进行分类计算,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新区电视终端总量约为39946只终端。

4、广播电视设施的设置

新区内有线电视与连云港市有线电视并网,由市广播电视部门统一管理。为了提高新区的收视效果,根据市广电局的统一规划,在新区适当位置设置有线电视放大站。

5、广播电视线路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从节省投资、提高效益方面入手,使新区开发建设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相适应。

(1) 导线的选择原则

由于广播电视系统及导线选择应由专业设计部门设计,作为规划设计,应为专业部门设计的线路提供必要的通道。

(2) 导线的敷设方式

根据规划设计的原则,为了新区弱电(在本规划中广播电视与电信工程均作为弱电工程考虑)管线敷设的一致性,便于管理和维修,广播电视线路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为了便于分期实施,弱电配管均采用U-PVC通信管一次性埋地敷设,避免道路的重复开挖。广播电视线路可根据发展建设的需求,分期分批敷设,提高电缆的使用效率,减少初期投资。对于非道路下的电缆支线可采用电缆穿U-PVC管埋地敷设至终端。若道路先期施工,应在设计的线路过路处预留过路配管(C-PVC管),保证后期电缆的敷设。

(七). 供热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城建(1995)126号

(3)国家现行的集中供热规划设计规范、规程

(4)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主要技术原则

(1)热负荷测算根据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等规划指标,参照国家现行的各项用热量标准和有关经验热负荷指标进行测算。

(2)主要为民用提供蒸汽。

(3)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供热规划

(1)规划的思路

以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根据燃料、动力资源的平衡情况,确定供热的方式和途径。

根据需要与可能,确定新区的供热规模、主要供热对象与供热范围,计算各用户用汽负荷及总负荷,选择经济合理的管网系统。

(2)规划期供热负荷特点分析:

连云港市新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强的综合实力,供热量会不断上升,有利于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民用热负荷需求在不断增加,当蒸汽供应正常后,夏季溴化锂制冷被大量运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用汽量,而且可以平衡热电厂冬夏季的供汽量。发展冷、热、电三联供,不仅能节约能源,而且保护环境。

(3)热负荷预测

由于新区的项目大部分为民用,根据分析本次规划采用综合热指标计算热负荷。若各热用户的负荷同时率取,供热热损失取5%,供热指标拟定为:

居住 T/ha·h

公建 T/ha·h

按上述用电指标计算,新区各类性质用地的总热负荷预测如下表:

(4)热网规划

根据甲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在新区的北部有热源,其供热干网由巨龙路引入。根据规划预测,新区需热负荷约为82T/h,其供热干网的选择由当地供热部门根据规划要求确定。

按热力网系统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总体思路,本次热力规划确定终期热力管网建设的规模。

对于新区而言,热力网敷设可采用管沟或直埋方式,考虑到热负荷变动情况及为规划热负荷留有余地,本次规划仅绘出供热管道走廊。热用户敷设到户,由用户自行调压并解决单位内部管网。

(八). 燃气工程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煤气设计规范》

《江苏省城市燃气规划编制纲要》苏建市(1995)322号

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连云港市城市燃气规划说明。

2、规划原则

燃气规划力求合理、安全、可靠、方便生活、保护环境。

远近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3、规划用气指标及气化户:

(1)耗气指标:

居民人均耗气指标达3140MJ/人×年(75×104Kcal/人×年)。

(2)计算不均匀系数:

月不均匀系数:

日不均匀系数:

时不均匀系数:

(3)规划气化率:到规划期末,新区人口为万人,约万户,规划气化率达98%,即气化人

口为万人,气化户为万户。

4、燃气管网

根据连云港市城市燃气规划,全市将大力发展管道燃气,逐步减少瓶装气的供应。对于新区本次规划燃气管网系统采用中、低压两级系统,中压输气出站压力为。中压燃气经区域调压

站或调压箱进入低压管网,供用户使用,调压器出口压力新海地区为300mmH

2

O,用户灶前压力

新海地区为150~300 mmH

2

O。

为便于集中供气,统一管理,根据新区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建议在区内设八个燃气调压站,调压站由专业部门设计,但必须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防火间距的要求。气化站的实施由当地燃气部门统一考虑。中远期随着天然气的到达,小区统一由天然气供应。

由于该区住户较多,从实际出发,燃气工程可以考虑分期实施,具体分期实施的范围及户数由实施时确定,但在一期工程的设计中应按终期容量考虑。

(九). 管线综合

1、管线综合原则

(1)所有规划管线应埋地敷设。

(2)电力弱电宜采用地下电缆敷设,主要通道应分侧布置。

(3)管线综合规划应尽量减少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

(4)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①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

②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

③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④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2、本次工程管线综合的内容

本次工程管线综合的的管线包括:给水管、污水排水管、雨水排水管、电力管线、弱电管线、供热管线、燃气管线。

3、工程管线综合的位置

给水主干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通常布置在道路的东侧和南侧;污水管线、弱电管线、供热管线通常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中央。

当道路宽度在30米以上时,应两侧布置雨水管线和给水、燃气管线;当道路红线在50米以上时应两侧布置污水管线。

管线综合平面图仅表示其相对位置,在道路中的具体位置以横断面图为准。

4、工程管线埋设深度

给水管线埋设深度通常为~米。

污水管线在道路上的最小起始埋设深度应控制在~米。

雨水管线在道路上的最小起始埋设深度应控制在~米。

电力管最小覆土深度应控制在米。

弱电管最小覆土深度应控制在米。

燃气管最小覆土深度应控制在米以上。

供热管线应以管沟的方式敷设。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

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简介) 一、规划依据——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 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上层次规划: 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 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 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二、规划范围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1.发展定位:“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 1.发展规模: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市金沙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金沙湾片区位于西海岸粤海铁路火车站西侧,规划用地面积1536.5公顷。目前已完成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 功能定位 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总体发展目标,依托滨海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精品旅游度假和时尚海岸居住,建设旅游度假与城区相融的滨海旅游新区。 规划结构 根据规划区功能定位及道路网结构,规划形成“一带七区”的功能结构。 “一带”是指沿滨海发展的海岸。 “七区”是指七个功能组团。 海湾度假区----布局于滨海第一层面,充分发挥临海优势,发展旅游度假相关的酒店、度假设施以及商业文化休闲等配套服务。 商务社区----规划于片区北部,以铁路西广场大道为轴线,发展商务、贸易、酒店、会务,以及酒店式住宅、商业配套等功能,形成综合型的商务社区。 国际社区----规划于内河北段周边,发展面向国际的高档居住社区,配置国际医院、国际学校以及多元化的商业文化服务,吸引国际化人群的居住度假需求。 游艇社区----布局于琼海大道南部、临海路东南侧部分,利用内湖两岸的水域和空间资源,建设游艇社区,并配置相关配套设施。 安置社区----规划于滨海大道以东,琼海大道两侧,设置集中的动迁安置小区,配备完善的社区及教育设施,提供良好的社区生活水平。 风情小镇区---位于片区中部,规划碧海路、荣山路周边,通过丰富多样的商业文化设施格调独特,别具风情,建筑风貌和空间布局,形成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滨海休闲游览区域。 生态保育区----位于片区南部,规划作为结构性的生态用地,并通过高尔夫等以绿地为主的开发,将生态环境建设与国际度假功能互为结合。

金沙湾片区功能分区规划图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公示 为推动苏州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真山真水新天堂”的发展目标,践行科技城“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的建设理念,特开展《苏州科技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动态更新》的编制。规划在法定要求基础上,提出产业提质增效、自主创新发展、民生设施优化、支撑系统完善、城市设计提升以及智慧生态建设等重要事项,全面引导新形势背景下苏州科技城规划建设。 本次规划于2016年4月份启动,现对该规划成果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时间为2016年9月21日——10月20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E-mail:ghj.sfw@https://www.doczj.com/doc/e14769260.html, 一、规划范围 北至金墅港、东至绕城高速公路、西至230省道、南至高新区行政边界。总规划用地面积26.96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高新区生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示范区,坚持“科技、山水、人文和创新”特色,建设成为集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生态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智慧城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范围内居住人口容量约12万人。规划建设用地2221.33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98.5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474.52公顷。 四、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核两轴、四区多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科技城中心,以太湖大道、科普路、锦峰路、科研路围合的中心区域为主体,包括行政、商业、商务等功能,是科技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科技城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窗口。 “一带”:即浒光运河风光带,是科技城内部纵向重要的绿色滨水游憩景观带,通过沿运河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滨水景观的建设,将科技城由南至北的各个功能组团有机衔接,融合两岸片区,塑造“一河两岸”的优美景观。 “三核”:以诺贝尔湖为中心的水核与以五龙山为中心的绿核,是苏州高新区“真山、真水”城市特质的具体表现,是科技城重要的生态公园。围绕诺贝尔湖和五龙山设置文化商业和休闲游憩等功能,打造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为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创造优质空间环境。位于五龙山及锦峰山之间的智慧核,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及产业空间优势,打造以创智、创新为主体的智慧引擎,提升科技城未来创新动力。 “两轴”:包括沿太湖大道的城市发展轴和纵向的中心景观轴。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_齐奕

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研究    齐奕      摘 要:旅游度假区规划介于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包含旅游发展与城镇建设双重职能。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规范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缺乏对旅游度假区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指引,使得规划实施过程难免出现规划失效,早期建设的大部分度假区面临城镇化趋势,旅游度假职能发展受限。本文探讨了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提出度假区控制指标体系应包含基本指标控制、旅游设施控制、城市风貌引导三个方面内容,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指标细分尝试提出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文以武夷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控规为例,阐述了通过多层次、多类型控制指标体系妥善处理山水城的融合,旅游度假功能的完善和休闲度假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旅游度假区控规编制的新思路。  关键词:武夷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体系    1 前言  旅游度假区是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环境、单位面积投入产出大的旅游开发形式,是最小单元的旅游目的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开发区,集中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刘爱利,刘家明,刘敏,郑斌,2008)。我国旅游度假区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1992年开始建设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  早期我国的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为依据,通常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结合,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003年2月国家旅游总局发布《旅游规划通则》,其主体借鉴了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界定了旅游区规划的层次及内容,首次规定了旅游区控规的具体内容和适宜程度。意味着旅游度假区规划第一次有针对性的规范指引。但《旅游规划通则》在具体控制指标体系方面与一般城市规划类似,主要包括针对土地利用和环境容量的一般性指标,如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缺乏对度假区的特色要素有针对性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指标体系是控规中的核心内容,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规范针对旅游度假区而言控制指标体系较为单一,难以体现规划的实效性。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应考虑度假区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诉求,在控规中建立有针对性的控制指标体系,有效引导其发展。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VIP专享】

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文本 (公示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1)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2) 第四章道路交通规划 (2) 第五章公共服务设施 (6) 第六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7)

第一章总则 第1.1条:为加强石家庄高新区开发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落实有关上位规划的要求,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促进石家庄高新区合理地开发与 建设,特编制《石家庄市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第1.2条: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及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 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1.3条:规划范围:北至北二环路东延,南至南三环,西至现状京珠高速公路,东至东三环,规划面积为74.68平方公里。 第1.4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2012.3);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12);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08-93)(2002年版);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11.《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1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标152-2011); 13.《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2009.6); 14.《河北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试行)(2009.7.1); 15.《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2.12.1); 16.《石家庄市城乡规划条例》(2014.6.1); 17.《河北省城市红线管理规定》(2012.12.1); 18.《河北省城市黄线管理规定》(2012.12.1); 19.《河北省城市蓝线管理规定》(2012.12.1); 20.《河北省城市绿线管理规定》(2012.12.1); 21.《河北省城市紫线管理规定》(2012.12.1); 22.《石家庄都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2012.5.1); 23.《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5.3); 24.《石家庄市城乡规划管理程序规定》(2015.3)。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 第2.1条:功能定位:集优良的生态环境、前沿的新兴产业、活跃的创新氛围和优质的生活服务四位一体的产城融合的科技创新城。 第2.2条:发展目标 1. 京津冀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 河北省自主创新创业园区建设示范基地; 3. 石家庄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建设标杆。 第2.2条: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 2.用地规模:规划范围总用地规模为74.6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 60.10平方公里,非建设用地规模14.58平方公里。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附件: 龙栖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一、规划概况 规划区范围和面积:东起乐东与三亚交界的石柱岭,南到海滨,西至望楼河,北靠九所镇区,规划控制范围面积约2470hm2。其中建设用地约1660.49hm2。 规划目标: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别具特色的热带海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社区。 总体布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布局,形成“一带、两廊、四轴、五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主要内容包括: 一带:滨海岸线形成的休闲旅游带。 两廊:由清塘河和抱套河等两条河流及沿河防护林带形成的景观廊道。 四轴:由东西向的滨海路,南北向的九龙大道——滨海路、九所公园——滨海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西线等四条道路形成的交通轴线。 五区:以望楼河、清塘河、鸭母溪、抱套河、石柱岭等自然地貌互相分隔形成五个各具特色的功能区,规划区内由西至东依次为西部的望楼港组团、北部的罗马组团、南部的龙栖组团、中部的抱套组团、东部的石柱岭组团。 规划区内总人口控制在6.80万人。 二、区域环境现状 (1)该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物SO 2、NO 2 、TSP、PM 10 浓度均符合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中一级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望楼河、鸭母溪及抱套河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内的主要地表水体已受到严重的污染,水体环境现状质量已达不到相对应的水体功能,造成水体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河道内有大量的畜禽养殖;二是水体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等有很大的关系。 地表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 (3)地下水各监测点中多菌灵、百菌清、毒死蜱、甲胺磷均未检出。其中1#监测点氯化物、氨氮、硫酸盐、锰、总大肠菌群超标、2#监测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锰超标、3#监测点氯化物、总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造成以上几个监测因子超标的原因主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广西玉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广西玉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示 发布时间:2011-05-20 来源:玉东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 一、规划背景 根据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玉东新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要求,为了科学指导玉林经济开发区整体良性发展,我局根据玉东新区工委、管委的部署,组织编制了广西玉林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对规划予以公示。 二、规划编制范围 本次规划编制范围:北起人民路,南至洛湛铁路,东至文体路,西达广场东路,总面积为13.10平方公里。其中,南流江北片为玉东新区管辖范围,面积约 8.96平方公里。 三、规划定位、发展目标和人口规模 (一)规划定位 1.经济全球化时代广西吸引外资和尖端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以物流配送、健康食品、医药制造、医疗器械、机械配件等为主的低碳健康产业基地; 2.玉林城市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高新技术的集聚区、总部经济的示范区以及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生态居住区。 (二)发展目标 1.做大做强以健康食品、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等为主的健康产业。

2.完善开发区配套服务业,到2015年实现开发工业用地规模达200公顷,吸纳企业员工约8万人,实现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 3.将玉林经济开发区打造成玉林市“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集聚区、物流经济的先导区、总部经济的示范区”。 (三)规划规模 参考玉林城市总体规划和玉林市近期建设规划对人口规模的预测,并综合考虑该区的规划定位、生态环境条件、人口与用地建设条件等诸多因素,本规划区的物流及工业就业人口规模为6.5万人,居住生活人口14.9万人。建设用地规模为12.69平方公里。 四、规划结构 玉林经济开发区规划结构为:“一带、两心、三轴、八区”。 1.一带: 城市绿带——依托东西流向的南流江构建滨水景观带 2.两 “公园绿心”——规划在二环东路东侧区域规划一处综合性的城市公园,形成城市“绿心”。 “服务中心”——规划在二环东路西侧区域结合体育、文化、商业、绿地、广场等用地,综合开发形成区域性的公共服务中心。 3.三轴: 发展主轴——交通联系轴。沿二环东路南北向贯穿整个规划区,是开发区各片区的交通发展联系轴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