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

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

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

剂的概念,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

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2)通过选

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

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

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

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

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氧气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思路,为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铺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

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催化剂的认识激发学生客观认识物质间关系的

正确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

教学重点:制取氧气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制取氧气探究材料10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火柴)、氯酸钾、高

锰酸钾。

4、教学内容分析

创设问题情境——上一讲我们学了氧气那么多的用途,那么些我们如何得到氧气呢?

如何把氧气收集到这个集气瓶中呢?教师举起一个集气瓶向学生展示,这样开门见山

把学生思维一下子拉到本课题中来。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讨论对比,

引入催化剂、实验室氧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分解反应的结论,一环扣一环,逐渐深入,从而达到本课是的教学目标。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大家都知道交流是教学和学

习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多项信息互通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查

阅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

进行的沟通、对答、对话、理解的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教与

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

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和共同发展。

实验探究——探究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2—5]和实验[2—6]探究双氧水

分解产生氧气的现象,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对比、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

动交流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并选择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体验到制取氧气成功的喜悦。

总结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

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学完本节课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和反思。

一方面,反思教材实验编排、实验药品、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过程、实验现象

及实验失败或过失的原因。如: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试管中,

木条也可能出现不复燃的情况;实验[2—6]后二氧化锰质量没有改变,课本仅仅用一

句话说明,课堂上可添加实验或将课堂实验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实验来说明;实验[2—7]

中氧气是否由二氧化锰受热放出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究与实验。另一方面,教师依据整节课的环节,结合教材对全课及探究过程进行总结。

本节课的特点是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和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结合,我们采用问题教学、实验探究的方法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 实验2-5 (一)、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制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演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 察木条是否复燃?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自身化学性质不变。 [分析] 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 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 (第二课时)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郭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讨论归纳法→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五、教具准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酒精灯、火柴、药匙、试管夹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那么你们知道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物质?学生: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那么在这几种方法中都有一种物质为二氧化锰,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题。 [板书] 课题3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课件呈现]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课题3 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的示范。 2.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难点。(非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 【引入】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氧气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有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很高,我们经常需要较纯的氧气。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本节课中,我们将简单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板书】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是把氧气加压到1.5×107Pa,并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氮气贮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物理性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氧气分离出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5】 实验现象结论解释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缓 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 (2)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 否复燃?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 解出氧气 (3)向盛有5mL 5% 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 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课题三氧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 气 课题三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 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 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 剂的概念,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 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2)通过选 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 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 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 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 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 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氧气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思路,为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铺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及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题3——氧气的制取

课题3——氧气的制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不同原理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验满及操作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三种制取氧气方案的比较,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别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体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运动会上燃烧的火焰、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这都是与氧气息息相关的。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新课引入】前面列举的主要是氧气的用途,既然氧气对我们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制取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制取氧气。 【讲述】在本章第一节中,我们知道了,空气是由78%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因此,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并加以应用。这便是工业生产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该变化为物理变化。也可以利用分离技术膜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引入】这便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来制取氧气的呢?如果让你在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大家花8分钟阅读第37~38页。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杨板中学黄玉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这类图片吗? 【师生互动】氧气能供给呼吸。 怎样来检验氧气呢?(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导入新课】你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演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能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演示】实验2-6

【解释与结论】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 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 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的老化,我们希望 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所以,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即催化剂是反应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板书】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俗称“PP 粉”,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 →A+B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 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课题3氧气的制取》教学设计

课题3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教学设计 合山市实验初级中学蓝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操作步骤,初步了解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合作答疑。 四、教学方法、手段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完整的制取物质,我采用讨论与探究相结合,让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体验制取物质的喜悦,使学生懂得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课题采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 五、实验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橡皮管、玻璃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等

板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三、实验步骤 四、注意事项 五、气体检验 课后反思: 这节课从生活到化学引入,从制取一瓶氧气开始,引导学生想知道关于制取氧气哪些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依据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去自己建构知识。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实验的基本操作和一些气密性检查的相关知识。本节是学生第一次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的探讨学习和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上我先回忆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原理,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分析用高锰酸钾来制得氧气应选择哪些常见仪器,然后呈现该反应发生装置。 在引导上下功夫,既要引导,又要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探究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最后又根据制取氧气的几种反应原理将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和改进,寻找生活的代用品来完成装置,回到生活中最简单的制氧机,回应开头,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应用化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 尽管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可能还不够充分。一些重要的环节,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依赖学生的主体发挥来完成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和解答,完成生生互动,合作答疑。因此,实际教学中会存在一些难以调控的因素,可能使学习目标不能很好地实现。作为教师,怎么引导才更到位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总第13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定标自学】 (温馨提示:阅读教材P37~39后填空)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 先将空气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 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 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如:;;。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 是_____ 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 (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 【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高锰酸钾是一种色固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2.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⑵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发 生改变了吗? ⑶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结论:催化剂的一变(改变)、二不变(①不变,②不变。)

课题3氧气的制取(1)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1774年8月1日,普利斯特里把氧化汞放在一个特制的玻璃瓶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氧化汞很快分解放出气体。他利用排水法将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并分别把蜡烛和老鼠放在其中。结果发现,在这种气体中,蜡烛剧烈燃烧;老鼠活的时间也比在同样装置下空气中长。普利斯特里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氧气。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采用什么方法来制得氧气呢?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预习37页至39页) 思考题:实验室通常用哪三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课堂笔记 学点:实验室制取氧气 一、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 【实验2-5】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 思考题: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不加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也能放出氧气只不过放出氧气的速度,而加入二氧化

锰后过氧化氢放出氧气的速度; (2)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前后和没有改变。 催化剂又叫,它是指在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 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备氧气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解反应: 课堂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够较快地放出氧气的一组是()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纯净的二氧化锰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④高锰酸钾受热 A. ①②④ B. ①③ C.只有③ D. ③④ 2、鉴别氧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A.往瓶中加入蒸馏水,振荡 B.往瓶中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观察其颜色 D.往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3、催化剂的作用是() A.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只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改变本身的化学性质 4、研究表明,很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下表是不同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剧烈反应时的温度: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镁 剧烈反应时的温度490℃540℃350℃546℃ A.氧化铁B.氧化铝C.氧化铜D.氧化镁 5、根据下列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回答 A.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B.水氢气 + 氧气 C. 木炭 + 氧气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 水→碳酸 E.石蜡 + 氧气水 + 二氧化碳 其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化合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钠+水→氢氧化钠 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育教学案例

课题三--制取氧气-教学案例

————————————————————————————————作者:————————————————————————————————日期:

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中宁六中刘革红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三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课题是在学习本单元课题二《氧气》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引导出催化剂概念、催化作用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及工业氧气的制取等,第二部分(第二课时)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2、教学思路与设计 (1)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实验2—5]、[实验—6]和添加实验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然后通过对比、比较,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在此只能根据实验的表面现象简单的介绍,使学生大致了解催化剂概念,把握催化剂概念中的关键词:“改变”、“化学性质和质量”、“化学反应前后”等,了解催化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技术.社会”内容:催化剂的作用。(2)通过选择一个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室2—7],学生大致知道从原料的易得,反应条件和是否环保等方面考虑,这样进一步巩固了催化作用,并初步形成一在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原理、装置、检验、验满的步骤。(3)书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师生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4)多媒体引入氧气的工业制法。 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几个具体的实验及相关结论,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强化对实验设计、实验结论的反思与评价,通过氧气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为今后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氢气的学习铺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 反应的原理、装置、检验、验满方法等等。 (2)初步理解分解反应,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参加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通过认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初步认识分类是化学常用方法。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制取氧气 课标分析:1、要求: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建议: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内容分析:1、知识类型 (1)陈述性知识 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②空气的成分;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 (2)程序性知识 ①模仿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策略性知识 模仿、记忆、比较、归纳。 2、内容联系 (1)在《课标》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在《课标》中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范畴,在教材中是学生接触具体物质的开端,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成分,让学生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与前后联系:在小学自然课中已对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形成风等有所介绍,本课题将从化学角度逐步深入地认识空气,并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奠定基础。 (3)与其他学科联系:①气体体积分数与数学中分数的关系;②气体量与物理中气体压强的关系。 3、知识脉络与教学素材 (1)知识脉络: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氧气含量的测定 2、空气的组成 3、纯净物与混合物 (2)教学素材: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探究。 4、认识功能: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 学生分析:1、学生的学习准备 (1)起点水平 ①知识起点:学生已经知道了人类、动植物离开空气无法生存,他们也知道空 气有体积、有质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但从化学知识角度来看,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空气的组成。 ②技能起点:学生主要还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较差。 ③态度起点: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较高,态度认真。 (2)一般特点:本届绝大部分学生都是12—15岁,他们初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能力,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考虑可能的情境。 2、学生的学习需要 ①学生知道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②学生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但不知道如何研究空气的成分。而且也不知道空 气中还含有其他成分。 ③学生从生活经验了解了纯净物和混合物,但还不能从本质上认识纯净物和混

第2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回答]1.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证明此瓶气体是氧气。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投影]展示P36图2—17和图2—18。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和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实用文档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1.图2—17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图2—18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塞子(带导管)、水槽、集气瓶。 2.左边是气体发生装置,右边是气体收集装置。 3.把一试管塞紧塞子,塞子中央行导管,导管的另一端放进盛水的烧杯是,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否则说明装置漏气。 4.因为氧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按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行药口的部位集中加热。 实用文档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课时1)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 理解分解反应,区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3. 知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4. 初步建立“理论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的科学思路。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二设问导读. (一)用2分钟阅读课本38页,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里,能_____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锰能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还可加入__________;由此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不止一种。 4.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催化剂的作用: 2.催化剂的特点: (二)、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观察与思考】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氯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观察老师演示【实验2-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氧化锰在(2)中所起的作用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教师所展示的高锰酸钾,将其物理性质记录在下面: (2)记住课本38页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并默写在下面: 讨论交流:根据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并根据氧气的性质,实验室用上述方法制取氧气所需要的装置是() 合作学习: (1)默写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分析以上反应的共同点。

示范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

第二课时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 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 [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实用文档

[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过程 [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实用文档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道托镇初级中学高洪春

附: 巩固练习 1、下列是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其中可以作为工业制取的方法是()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C.加热高锰酸钾D.加热氧化汞 2、常温下,碘与镁化合的速率很慢,若滴上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一股美丽的紫色烟雾,在此反应中水是() A.反应物B.催化剂C.氧化剂D.生成物 3、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钠+盐酸→氯酸钠+水+二氧化碳 B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C 铝+氧气→氧化铝 D 碳酸→水+二氧化碳 课堂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B.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C.只有二氧化锰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没有变化 2、在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A.产生氧气B.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减慢化学反应速率D.产生更多的氧气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标注有关物质的符号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附: 巩固练习 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时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②①④⑤⑥ C.②③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⑥⑤ 2、检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一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火柴检验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倒入石灰水D.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3、下列试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A.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B C.在试管里放入7克高锰酸钾后,然后进行气密性检查。 D.在加热时,应将酒精灯火焰放在试管底部加热。 4、右图装置来制取气体,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①反应物都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 ③制得的气体不溶于水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课堂作业 1、、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液体变红色,请分 析其主要原因是() A、没有给试管均匀受热 B、试管口忘了放团棉花 C、导管太粗 D、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doc

课题 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 3 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 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 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 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分析水平和实验动手水平, 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使用新知识。 3.教学流程图 二、教案

课题制取氧气授课人邓崧学校湖南省东安县紫溪中学 教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 学验技能; 目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使用比较学习法; 标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 分组实验探究法 方法 课前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对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分组提供:试管 5 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硫酸铜溶液、药品小木条、火柴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流程 (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激 趣(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 导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入(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 离液态空气法。全体同学参 与并谈感受 观后谈感受 思考 观看 导入新课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 习内容,激发学习兴 趣。 利用直观教学,让学 生了解氧气工业制 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实(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个问题。 参照教材 P37图 2— 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验观察药品颜色。 探 (课件展示)【实验2-5 】内容 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究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 量的二氧化锰思考回答明确学习导向。 与已学知识相衔接,组内交流为探究新知识作准 备。 学生按表格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水内容做好实平和操作水平,提升验并观察、记小组的团结协作精 录、分析。神。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小组讨论交 培养合作意识,养成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引流。 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度。 导 发 (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赞许和鼓励, 学生相互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现并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 价。愉悦感。 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梳理要点】预习课本,尝试完成。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 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 ;。 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 是_____ 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 【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1、分组讨论,解决生成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2-6,你发现了哪些反常的现象? (2)由实验2-6的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催化剂: 催化作用: 【交流与讨论】 1.对于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字眼?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1)(2)(3) 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 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 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3.氧气的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 【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探索操作步骤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指导阅读)课本第40页。 【小结】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 【投影展示】讨论题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答:不可以 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 装置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回答:(1)根据 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 用排法收集。(2)根据氧 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 上排空气法收集 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 生装置选择的规律:根据反 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 选择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 置选择的规律:根据气体的 性质(密度、溶解性)选择 收集装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 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 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 璃片 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 热,再对准药品加热 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 氧气 6.把导管拿出水面,熄灭酒 精灯 讨论 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 能力。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 能力。 师生共同进行探究活 动,培养学生分析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 能力 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能够让学生 尽快地熟悉实验步 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计算机模拟使学 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 正确操作,加深错误 操作造成的可能效果 的认识。

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主要方法和原 理,初步了解通过 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认识分解反应。 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 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在兴趣中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 析、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 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 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 ?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7演示实验7讨沦归纳7实验探究7对比总结 7得出结论7拓展视野7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药品:(1)5 %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细铁丝、澄清课堂随笔 课题3制取氧气(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1) ⑵ ⑶ ⑷ 2. 木炭、 仪器:大试管、 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 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石灰水; 小试管、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棉

2课时 [实验2-5]、[实验2-6]、分解反应。 活动与探究。 [复习提问 1 .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 .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 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本节课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制取氧气 [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 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 氧气。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2-5] 1 .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 .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 有什么现象发生?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 ?在另一支试管加入 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 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 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1 .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 明没有氧气放出。 2 ?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 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 .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 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 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提问]:1、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什么叫反 应物? 2、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有 可无呢?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容 课堂随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