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课题3《制取氧气》学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你,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学习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梳理要点】预习课本,尝试完成。

1、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有:

⑴氧气的工业制法,它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氧气。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空气

___________除去杂质等,然后在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空气___________,控制温度蒸发液态氮气,沸点较低的___________先蒸发出来,余下的是沸点较高的___________色液态氧气,贮存使用。

⑵在实验室里,常用某些含氧物质反应放出氧气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如:;

;。

2、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仪器的名称A. __ _____B.________C._______D. ________

⑵用酒精灯_____焰加热(填“内”或“外”),因为___ ___;

⑶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____倾斜(填“上”或“下”),原因

是_____ ______;

⑷收集氧气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当集气瓶口处有_________

冒出时,表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还可以用瓶口向__ _排空气法(填“上”或“下”),这是因为________。

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你知道在酿酒过程中酒曲的作用吗?

5、举例说明说明是分解反应?

【问题生成】请将预习中的疑惑记录下来,同伴交流、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

1、分组讨论,解决生成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实验2-6,你发现了哪些反常的现象?

(2)由实验2-6的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催化剂:

催化作用:

【交流与讨论】

1.对于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字眼?

2.实验2-6中,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整理收获】

本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困惑?

【反馈矫正】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使生成物质量增加 C .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2.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 )

A.空气

B.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

D.二氧化锰 3.(2012年湖南娄底)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 B.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C.石蜡+氧气??

→?点燃二氧化硫 D. 水??→?通电

氢气+氧气 5.(2012?湖北黄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固定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B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出现气泡立即收集

C .加热试管时,先使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6.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 A.通电使水分解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受热分解

7.通过化学反应制取氧气,即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采用分解氯酸钾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均可使用同一套装置

C.均可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D.反应物的状态相同。

8.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 )、二氧化锰的质量(m )与时间(t )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学习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课前回顾】

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符号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梳理要点】预习完成。

1.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4和右图。

(1)在课本图2—14和右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合作探究】

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45——46页的《实验活动1》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6)本实验中需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观察思考】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思考:为什么?)

【整理收获】

1. 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共识后记在下面。

【反馈矫正】

1、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

A .没有颜色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易溶于水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 .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 .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 .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 .从空气中可以得到氮气和氧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

C .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4、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

的仪器名称是

(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5、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请你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 。

(2)可以用如右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

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

是 。

甲 乙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具准备: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 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 实验2-5 (一)、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情况下分解制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二)、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演示]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 察木条是否复燃?待上述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 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自身化学性质不变。 [分析] 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科学家们经过精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提示: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提问] 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 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课题3制取氧气的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 (第二课时)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郭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4)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合理性,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论归纳→实验探究→问题探究→讨论归纳法→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五、教具准备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木条、酒精灯、火柴、药匙、试管夹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探究分解H2O2制氧气反应中MnO2作用[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那么你们知道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物质?学生:有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那么在这几种方法中都有一种物质为二氧化锰,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它的作用又是什么?从而导入本节新课题。 [板书] 课题3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课件呈现]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实验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1)物理性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2、完成下表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纯净物(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课题3 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知识回顾】 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2、铁是由组成,是由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学习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学习难点】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元素符号的确定:国际上统一采用来表示元素。若几种元素相 同时,就附加一个来区别。 2、元素符号的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如:、等。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 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并写在右下角,即一大二小,如、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 宏观:表示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原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 例如:Fe. 、、。 4、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如:2N表示 5、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P62表3-4) 6、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和,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 表。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即个周期。 纵行(族):共有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个族。 每一格:一种元素占据一格,每一格包括的内容是:、、

、 。 8、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 = 9、元素周期律: (开始)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1)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 (2)同一族中,从上到下: [合作探究] 探究一、元素符号 [阅读] 课本P61 [分析] 1、图3-19.说明了什么? 2、如何确定元素符号? 3、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小结] 一、元素符号的确定: 二、元素符号的书写: [讨论] 4、分析图3-20,说出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周期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如:O 、H 、C 、S 、K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要一大二小。如:Ca 、Hg 、Cl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蔡河中学艾保书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实验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空气的组成如何? 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 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层、大气中也含有水; 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 分布很广,但不均匀。 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 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 (介绍装置) 现象: 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问: 大家猜想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气体? (大家回顾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检验两种气体(看动画) 完成学案中实验表格 讨论总结出结论:: 1. 正极:氧气 负极:氢气 V 02:V H2=1:2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H 2O ?? →?通电 H 2 +O 2 分解反应 3.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介绍氢气: 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参看动画) 想一想:我们学过那些纯净物?这些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异同? 4.总结:略 5.练习:课后习题 6.作业:见学案 7.教后 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 物质 种类 物质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课题2 元素》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重点】 1.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其中“一种碳原子”是指哪一种碳原子? 有没有别的碳原子呢?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一)元素 【自主学习】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碳 6 6 12 碳 6 8 14 氢 1 0 1 氢 1 1 2 氢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 3、阅读课本73页,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1、讨论课本73页的问题,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 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元素 区别 联系 (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4页—76页,完成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识记课本75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小组交流】 1、P、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课题3 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的示范。 2.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难点。(非重点知识) 【教学过程】 【引入】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氧气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有时,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很高,我们经常需要较纯的氧气。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呢?本节课中,我们将简单介绍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板书】 第三节 氧气的制法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空气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氮气 液态空气 降温 加压 液态氧 升温-183℃ 氧气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了。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是把氧气加压到1.5×107Pa,并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氮气贮存在黑色的钢瓶中) 原理:利用空气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物理性质),通过蒸发的方法将氧气分离出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在实验室里,我们通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一)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5】 实验现象结论解释 (1)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否复燃? 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溶液常温下缓 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 (2)在试管中加入5mL 5% 的H2O2溶液,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是 否复燃?木条复燃 过氧化氢在加热时能分 解出氧气 (3)向盛有5mL 5% 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试管木条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遇二氧 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初中化学_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氢气燃烧实验识记氢气的性质,并能判断氢气是否纯净。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巩固氧气的检验、练习氢气验纯操作,推断水的组成。 3.通过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画出其范围的集合图。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电解水实验的仪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 (H 2O)(H 2 )(O 2 ) 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学情分析 水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对水的组成却是陌生的,所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探究依然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判断化学变化,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氧气的鉴别,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等,同时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因此本课时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但是化学式书写等相关知识基础还欠缺,所以学习过程中只通过实验探究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涉及水的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2、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了解元素的分类; 4、初步了解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是不变的;并能简单应用。 学习过程: 一、元素的概念: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碳原子除了有碳12外,还有碳1 3、碳14等碳原子,它们的构成如下表: (1)根据所学原子的知识补充上述表格中的空格。 (2)从上表中数据观察可以得出:以上三种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数和___________数。不同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我们把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把核电荷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____________数(即____________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与中子数、电子数无关)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气(O2)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CO2)是由______元素和_____ 元素组成的。虽然目前已知的元素只有__________种,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却有___________种。生活中所说的“补锌、补铁、补钙”,其中的锌、铁和钙都是指元素。

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元素的概念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原子的 数(即 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区别—— 原子是粒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可以说“几种原子”,也可以说“几个原子”。 元素是粒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可以说“几种元素”,不能说“几个元素”。 例如: 可以说二氧化碳由 元素和 元素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说二氧化碳由碳、氧两个元素组成; 可以说,二氧化碳分子由 和 两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说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 和2个 构成。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描述:1、物质由 × × 元素组成; 2、物质由 × × (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3、分子由 × × 原子构成。 3、阅读P59“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_________,原子 ,元素_________。(在横线上填:“改变”或“不变”) 三、元素的分类 ( 阅读P62“资料卡片”和“表3-4” ) 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资料卡片” ) 在地壳中,含量前4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又如,在生物细胞中,含量前4位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元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水的组成word教案(7)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水的组成和氢气,学会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观察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并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 2.了解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能对一些日常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重点难点】 1.水的组成。 2.对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学习内容一 氢气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7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3.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氢气燃烧的反应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氢气+氧气――→点燃 水。 【讨论交流】 1.氢气点燃前为什么要验纯? 2.氢气验纯时,试管口为什么朝下? 【温馨点拨】 1.氢气里若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2.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名师归纳】 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反馈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B ) A .没有听到声音 B .听到很小的声音 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D .试管爆炸 2.检验氢气纯度时,手拿充满气体的试管,在移近火焰时,应(B ) A .管口向上 B .管口向下 C .试管保持水平 D .以上都可以 3.下列关于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 A .用排水法收集的氢气,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B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如听不到响声,说明其纯净了 C .做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 D .用爆鸣法检验出的含有不纯氢气的试管,可立即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学习内容二 电解水的实验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8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惠水四中刘泉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⑴学生对生活中的水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不仅知道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物质之一,而且能说出水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但对于化学角度,水属于哪一类物质以及水的组成并不完全了解,只从表面上知道水是由元素组成的。 ⑵学生在《氧气》一课中所学习的氧气的检验方法以及《元素》一课所学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得出结论。通过电解水分组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清晰的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分组实验验证,更容易得出结论。 ⑶通过第二单元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重组的过程,但没有具体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水电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实质的具体应用,加深了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⑷通过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组成这两种物质的元素都转化到水中,从而得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利用反应物推测水的组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利用生成物来确定水的组成,学生不太清楚。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让水分解?水分解的产物是什么?怎样检验水电解产生的气体?水真的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等疑问?这些都是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理念 遵循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课题3 水的组成(第1课时) 编写:刘新华审阅:韩金梅、赵金花、王舒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检验方法; 3、能够正确书写氢气燃烧、水的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的过程。 【课前预习】认识氢气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2、化学性质:具有性(燃烧时火焰呈色)。 3、氢气的验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因此点燃前必须。方法:试管口,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表明氢气不纯,声音表明氢气较纯。 【实验活动1】利用氢气燃烧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实验活动2】利用水的电解实验能够验证水的组成 1、实验现象: ⑴通电后,电极上有产生;气泡产生的速度正极,负极; 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⑶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⑷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证明是) 2、上述实验中有何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实验结论:。 【水的电解的微观解释】 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例: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从以下三方面谈谈你从图中获得的信息.(1)宏观:; (2)微观:; (3)反应的基本类型:。 小组活动:用水的分子模型展示水的电解的微观过程。

【课堂练习】 1.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未听到声音 C.听到声音很小 D.试管爆炸 2.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H2O)中含有氢分子(H2)D.水的电解是化合反应 3.如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电解水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向外塞紧,A、B两电极用镀铬回形针做成.试回答: (1)该同学所用电源为______电(填“直流”或“交流”),由图可知B 端为______极;(2)若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 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检验A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3)请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该实验说 明。 【当堂检测】 1.下列叙述中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A.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B.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2.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B.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a、b处标上电源的正、负电极; (2)据图已知: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B试管内收集到的 气体是; (3)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氢气的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提问】出示一杯水,你对水的认识有哪些,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水的组成 (板书)4-3 水的组成

思考,提出猜想 创设环境,引入新课 【过渡】在探究水的组成前,我们先认识下氢气的性质。(板书)一、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观察一瓶氢气,总结氢气的物理性质。 【提问】神舟九号升空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讲解】神舟九号升空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那我们现在来研究下氢气燃烧。 【实验演示】现在我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在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呢,我们要先对气体进行验纯,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 【设问】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什么?验纯的操作是怎样的? 【归纳】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进行验纯,方法:先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气体较纯。 【实验演示】现在我就可以对氢气进行点燃实验了,大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火焰呈什么颜色?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怎样验证?写出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学习目标: 1、能根据水电解实验知道水组成.(重点) 2、从组成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区别.(难点)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过程和方法.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与人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吗? 2、水物理性质 【情境导入】 二、自主探究: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1、装置:如右图所示 2、现象:认真观察水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

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 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 【反思与评价】 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是什么?___________ 2、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 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1、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 水组成是怎样? 2、实验操作中试管A 、B 两试管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 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电解水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试管A 内既有 氢气又有水而氢气体积没有减少 ,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气体;氢气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 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 5、水沸腾过程与水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

(化学)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铜、铝等)矿物. 2、了解用铁矿石炼铁的方法. 【学习重点】 用铁矿石炼铁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旧知回顾 (1)默写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写出你学过的几种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 2.情境激趣:投影金属矿石图片 3.揭题示标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一)常见的金属矿石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5~P16 2.建构: (1)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形式存在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大多数以的形式存在 (2)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前二位的是:、 Ⅱ.个人(小组)疑问 Ⅲ.精讲补架(一) 炼铁时铁矿石的选择(含铁量、污染) 知识模块——(二)铁的冶炼 Ⅰ.个人自学 1.阅读:P16(一、铁的冶炼)~P17结束 2.建构: 铁的冶炼: ⑴原料:、、、 . ⑵设备: ⑶原理: . ⑷化学方程式:(赤铁矿) (磁铁矿) Ⅱ.个人(小组)疑问

Ⅲ.精讲补架(二) 1.炼铁中各种原料的作用 2.炼铁原理的分析 3.CO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分析 视频: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⑴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一会儿,后加热的原因是 . ⑵实验后先撤酒精灯后停通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 ⑶尾气处理办法 . ⑷该实验的现象: . ⑸化学方程式 . 三.达标巩固(相对原子质量:Fe—56,O—16,C—12) 1、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A.石灰石、焦炭、生铁B.焦炭、氯酸钾、二氧化锰 C.石灰石、焦炭、铁矿石D.铁矿石、氧气、二氧化锰 2、工业上大量冶炼金属常用到的一种氧化物还原剂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一氧化氮 3、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FeO B.Fe2O3C.FeCO3D.Fe3O4 4、炼钢的主要原料是生铁,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可使生铁转 化为钢,这也就是成语“百炼成钢”和“千锤百炼”的来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上述最关 键一步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根据如图所示 关系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各物质化学式 A B C D E (2)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无答案)

( 3、在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水(H 2O )三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因 2、生物细胞中元素最多的前三位是 、 、 【小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 等, ( ) ) 淮滨一中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复 课题:第三单元 课题 3 元素 课型:新授课 课时: 第 1 课时 主备: 黄明福 授课时间 月 日 备”栏或学 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了解元素在地壳、生物细胞中的分布;知道元素的分类。 生笔记栏 2;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并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导学】我们已经知道,英语单词有很多。但构成这些单词的字母只有 26 个;同样, 我 的 收 我们知道有的物质是原子构成的,而元素也可以组成物质。那么原子、元素 获: 小展 。 世界上的物质也有很多,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也只有 100 多种。可见,有些物质中 很可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比如:碳酸钙(CaCO 3)、氧气(O 2)、二氧化碳(CO 2)、水 (H 2O )它们都含有氧元素。那什么是元素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独学】 1、阅读书本 P 59页,用分子原子填空。 水 ← 水 ← 氢、氧 有什么区别? 元素 原子 概念 有( ) 化学变化中的( ) 区 别 宏观 ,讲 不讲 微观 ,既讲 又 使用范围 水是由 和 组成 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 举例 元素描述 原子描述 示)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 ← 氧、碳 都含有氧 (质子数为 8) → 氧元素 学为我用:判断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错的加以改正: 氧气 ← 氧 ← 氧 2、结合以上学习,总结出元素定义。 元素是 的一类 的总称。 我们能确定: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2、氢元素与碳元素的最大区别是 , 1、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说明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 想一想:原子的种类多还是元素的种类多?元素的种类多还是物质的种类多? 阅读书本 P 60 图 3-17、表 3-3,你从中可得哪些信息? 1、地壳中元素含量差别大,前四位元素由多到少顺序为 、 、 、 我 的 疑 为这类原子具有相同的 ,故把它们都称为 氧元素。 惑: 大展 合作探究(一): 2、原子可直接构成 也可构成 , 示) 在原子的结构中 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此定义中为何说质子数相同而不说 3、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原子构成的是 离子构成的是 电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法指导:结合原子结构和离子的形成。 合作探究(二):此定义中“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⑴氧气、⑵铁、⑶氯化钾、⑷氩、⑸氮气、⑹水、⑺汞、⑻二氧化碳 4、填空 ①、水是由 组成;水是由 构成; 水分子是由 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 (学法指导:结合课本 P 56 注释(1)) 答:核电荷数 而核内 的一 ②铁是由 组成;铁是由 构成。 类原子。 【评学巩固】: 引导探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 、由木炭和 定义中“总称”说明了元素的什么特点?元素是 概念。只讲 不讲 。 氧气组成 C 、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D 、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互学提高】: 有下列说法没有错误?错的加以改正: 1、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 2 个氢元素组成, 2、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 2 个元素。 合作探究:阅读书本 P 59 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法指导:结合反应物、生成物的构成微粒和组成元素来思考、比较。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分子 ,原子 ,元素 。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种类 ②物质的 种类 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种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其次依次为 等。 4、科学家发现有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固定的粒子。据此推 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放射了 ( ) A 、电子 B 、中子 C 、质子 D 、该原子的原子核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核外电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第 1 页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 制取氧气 杨板中学黄玉荣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过这类图片吗? 【师生互动】氧气能供给呼吸。 怎样来检验氧气呢?(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导入新课】你想知道这瓶氧气是怎样制得的吗?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演示】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探究。 【设问】为什么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要加入二氧化锰?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引导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 (1)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能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氧气。 (2)二氧化锰有某种特殊作用,使过氧化氢的分解加快。 【演示】实验2-6

【解释与结论】在常温下,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 液不能产生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作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剂的特点: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 都是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吗?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讲述】像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橡胶的老化,我们希望 它们发生的越慢越好。所以,催化剂概念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即催化剂是反应条件,用文字表达式时应写在箭头上方。 【板书】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水 【演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板书】氯酸钾加热 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讲述】高锰酸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医院里常用作消毒剂, 俗称“PP 粉”,加热高锰酸钾也可以产生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板书】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板书】三、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 表示为:AB →A+B 【小结】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类型, 以后会遇到各种反应,若采用分类的方法来学就简单的多。利用分类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后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学案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3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氢气的知识并完成下表。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物 质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

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中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4)验纯: ①原因: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②方法: (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三、典例分析(学以致用)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分析: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我的收获:(盘点收获) 五、达标检测(考考你) 1.(2012山西)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 B.干冰 C.液氧 D.冰水 2.(2012年江苏泰州)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SO2 B.KMnO4 C.C6H12O6 D.O2 3.能准确描述水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水不能燃烧 B . 在101千帕下,水在4℃时密度最大 C.水的沸点是100℃D.水电解可得到两种气体 4.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A.氢气、氧气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